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cd發展歷史

cd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2 00:26:25

『壹』 CD機是誰發明的

CD機是索尼公司發明的。

雖然索尼早在1982年就推出了CD機,但由於價格實在是太過昂貴版,很少權人能負擔的起。1983年其他公司相繼推出CD機,形勢一片叫好,但這只是暫時的。大多數人都還是沉溺於黑膠的世界。直到1984年,索尼出了一款攜帶型CD機,才成功進入了CD機流行時代。現在,生產CD機的越來越少了。

『貳』 所有cD的歷史

在1982年10月1日,索尼在日本發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商用光碟播放器CDP-101,揭開了數字音頻革命的序幕。它昭示了一種新的音頻媒介的「黎明」,這種媒介承諾向習慣了黑膠唱片那種嘶嘶噼噼聲的一代消費者交付一種如水晶般透明清澈的音樂體驗。
在上市以後的頭一個十年裡,光碟機對許多消費者而言都代表著一種可以觸摸到的、連接現實與未來的紐帶。它將激光和數字電腦這兩種當時的尖端技術結合在一起,變成了一種相對來說不那麼貴的消費者產品,其功能僅僅在十年以前都是令人無法想像的。
然後,光碟出現了,這種產品在微小的凹點中存儲音頻,然後由播放器用反射激光來進行讀取。雖然之前曾有過光學影碟,但CD才真正成為了激光在大眾市場上進行應用的重大突破點。就這種音頻格式所取得的令人震驚的成功而言,CD代表著對激光的「最終辯護」——無論作為一種發明,還是作為一種商業化的產品來說都是如此。
在1972年,飛利浦向新聞界展示了一種新型的家庭音頻媒介,也就是光學影碟。這種技術被飛利浦稱為「Video Long Play」(VLP),是在飛利浦經過多年研究後開發出來的,目標是將其作為一種把家庭視頻引入大眾市場的方式。VLP影碟看起來就像是一種體型較大的CD,但需要在大得多的光碟中存儲音頻和視頻內容,而且使用的是一種模擬格式(這種技術隨後被稱為「激光視盤」)。
在1979年3月8日,飛利浦在荷蘭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在這次發布會上,新聞記者首次體驗了數字音樂。飛利浦的這種新產品得到了熱烈的回應,但這家公司能感覺到亞洲電子行業巨頭正虎視眈眈。在幾年以前,多家日本電子公司都已經展示了自己的數字音頻光碟原型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整個音頻電子行業都在爭相研究新技術,目的是開發出體積更小的CD播放器,使其尺寸能符合hi-fi機箱的要求。索尼碰巧首先發布了自己的能滿足這種要求的CD播放器;在當時,短短六個月時間里就出現了10種各有不同的CD播放器。
電子行業在不久以後就發現了CD的潛力,明白這種產品不只是能作為一種音樂的搭載工具。電子公司開始將其用於靜止視頻圖像(CD+G)、模擬視頻/數字音頻混合(CD Video)、純數字視頻(Video CD)、互動元素(CD-i)、照片存儲(Photo CD)等許多領域。
在音頻光碟首次問世的時候,消費者媒體自然而然地從實用的角度來看待這種發明,那就是可作為體積很小的、耐用性強的無雜訊音頻媒介。電腦工程師也同樣在關注這項技術,注意到一張4.7英寸(約合12厘米)的光碟能存儲令人驚愕的63億位元組的信息。
有六家電腦媒體公司幾乎是在馬上就展開了一場競爭,目的是重新定義CD的用途,將其作為用於電腦軟體的一種媒介。由這六家電腦媒體公司所創造的與消費者緊密聯系的CD光碟機原型最早在1983年底就已經出現,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1984年。索尼和飛利浦認識到,一場可能發生的子格式「大戰」正在醞釀中,因此兩家公司決定創造一種官方的標准,它們將這種標准稱作CD-ROM(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的縮寫,即只讀光碟驅動器)。
隨著時間的推移,CD-ROM的地位已經被DVD-ROM以及其他的光學技術所取代,其人氣度也已經漸漸衰退。但是,真正「殺死」CD-ROM作為最流行的軟體交付方法的發明並非DVD-ROM或其他技術,而是互聯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在正在逐漸「殺死」音頻CD的同樣也正是互聯網。

『叄』 CD設計的發展史

QUOTE]
《前置放大器電路設計的發展史》是一篇由日本人是枝重治寫的評述文章。按我估計,日文原版文章很可能刊登在日本雜志《無線電技術》或《無線與實驗》(即MJ雜志)。
我手上的是,印在上海翻譯出版公司十多年前推出的《音響與電視》叢書之《音響與電視技術薈萃》1988年7月第一版的上冊里。該《薈萃》一書分上下冊成套售賣,時價8.65元,當時屬較貴的書,我於1989年元月購買。原書顯示,該譯文首先載於《北無通訊》1987年第2期(北京無線電廠的內部通訊?)
那天本壇網友發燒女友說「珍本」呀,故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印數,顯示為1-15000本,算一般吧。相信今天有好多人沒有這本書,沒看過這篇文章。我身邊認識的幾位音響愛好者及電子愛好者也都沒這本書。說一定真讓發燒女孩說中了,實際印數不多而成為「珍本」。
英國哲人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志。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讀史可以清醒頭腦,因為事實一再證明,往日的歷史經常在今天重演。雖然這篇文章是講電路發展的歷史,技術性較強,但它談的遠遠不止於技術。透過這篇文章,或許你發現,當今音響界的種種現象、種種怪態,在昔日早已發生和出現。因此,我才把這篇技術味甚濃的文章推薦給各位網友。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多多諒解。
這篇文章僅僅談前置放大器的電路,並且大部分筆墨是寫LP唱頭的設計,也只寫到八十年代初。但10多年來,這篇文章我讀過不下二三十次,它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如果說有什麼東西影響我的音響觀,除了自己的親身實踐之外,就要算這篇文章了,因為我覺得我所看過的任何一篇音響文章都沒法與之相比。也常想,如果有同樣高水平的論述功率放大器、音源、喇叭的文章,那該多好啊!
[/QUOTE]

(下面才是我寫的——由問號組成——的「讀後感」:D:D:D)
每次重讀這篇《前置放大器電路設計的發展史》,總令我產生不少思考與感概。即使是今天,我對著這篇文章,再翻一翻近個把多月來從英文DIY論壇偷師的幾十頁筆記,還是生出良多感想,更多的卻是疑問:
————1、怎麼看待幾十年前的經典名器?今天的音響器材是否真的全面超過上一輩、上兩輩、上三輩的?
這文章時里頭提到的天朗AUTOGRAH音箱,我小鬼頭手上的日本《無線與實驗》(即MJ雜志)就有該音箱仍在登廣告售賣。也記得香港發燒音響雜志里,那個叫彈弓楊的玩家寫手,前幾年把玩JBL很早期的號角舞台音箱時,評價是多麼的高。

————2、看到裡面所講拙劣的QUAD 33電路。怎麼看,其電路結構也與我們當年的收錄機線路一模一樣。這先否確實印證了原作者所說的光有技術不行呢?再進一步想,器材設計製造是否技術為先?是否要有文化底蘊?

————3、文章說到的JBL SG-520前置(好象今天日本市場仍賣大概折為人民幣二萬元)竟然用鍺管這種電子業界眾所周知的拙劣器件,也可取得這么好的音效。文章還說到裝制直流放大器需要元件的高質素。這兩處講的都是器件,說法不是有矛盾嗎?零件素質真的那麼絕對重要?是不是我們今天也應該給機子換上價值二三千元的JENSON銅管銀膜電容?

————4、文章說,七八十年代開始大量出現晶體管器材(應包括線路設計)。到今天還不是一樣?哪個廠家還不是爭先恐後去出新機型?目的是搶錢嗎?
再看看放大器的電路形式,究竟有多少電路真正能超越八十年代以前的范疇?廠家一再宣稱的許多放大器的新電路、新技術,難道不是炒冷飯嗎?裡面有多少唬人的東西?
美國名廠Threshold和Pass的奠定者、著名音響設計師、擁有多項電路設計專利的Nelson Pass先生在 DIYAudio論壇里曾很認真地講過:今天95%的Hi-End前置放大器,電路比不上麥記早期前置JC-2(此機比《前置放大器設計發展史》專門介紹的LNP-2還要早)、今天95%的Hi-End功率放大器,電路比不上KRELL的第一台風扇版機子KSA50。
香港發燒音響雜志陳瑛光主編在93年一篇介紹二手器材的文章里寫到,不少業內人士認為,KRELL的第一款KSA50是其頂峰之作,音色是最靚的。這與Pass所說相互印證。

sq03 2004-8-29 11:22

《前置放大器電路設計的發展史》讀後感

5、今天的音響是否高度商業化了?音響器材的素質究竟是不是媒體所說的那麼好?媒體蒙閉了我們多少?
英文DIY論壇里深有研究的網友說,現今歐美HIEND數碼器材所用的菲利浦轉盤CDM12 PRO,遠及不上其第一代全金屬轉盤CDM1。還有其它鬼佬網友論證,認為原因是:第一代轉盤設計時,廠家對產品心中無數,因此不惜用最穩當的技術辦法,生產第二代時,廠家懂得多了,就開始簡化一些,越往後就越這樣,因此造成音質變差。
這可以算作是音響被商業化的一種「成果」展現嗎?
談到商業化,我想引用一下早前我在討論高級轉盤是否騙錢問題時寫過的帖子
有些在技術上很簡單的事情,拿到市場上,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N年前,我還在校園里,閱讀《無線電》雜志里的單片錄放IC製作錄音機的文章時,就猛然想到,所有的記錄媒介包括磁帶、錄像帶、光碟、硬碟,總有一天,必會被集成電路記憶體所取代。到今天,我這個基本觀念還沒變(事實上形勢也朝著這方向發展),不過對有關實現過程的想法作了一些修正。
大家都看到,現在幾十M的優盤已進入了千家萬戶,相信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和產量的擴張,幾百M甚至幾十G的優盤(存儲器)降低到十塊八塊的價錢也指日可待。
這些東西是取代那些磁帶之類的不便存儲體的最佳品。老實說,技術上也不存在任何問題——憑我淺薄的知識,也知道它技術上的實現途徑,硬碟錄像機不是做出來了嗎?
但為什麼市場上又沒見什麼動作呢?這恐怕要從商業上找答案。
君記否,公認音質甚佳、一度被看好的DAT是怎麼隕落的嗎?當非洲一些國家生產售賣價格低廉AIDS葯品時,美國售賣昂貴AIDS葯品的企業不是要控告他們侵權嗎?我國DVD機生產不是有外國這個廠、那個廠來收技術專利費嗎?
當你認為使用相當簡單的技術可以使「轉盤的價格可以降下來」時,當我以前認為可運用簡單的存儲IC實現高品質的記錄和重放時,廠商其實應該早已知曉,但它心裡頭可能打的是另一個算盤。
經濟學上說,資本的本性是追逐最大的利潤。站在廠家的角度來說,沒有利潤的事情是不會去做的。如果沒有電腦市場的巨大需求和產生巨大的利潤,CPU、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技術會發展得這么快嗎?
回到我們所談的。試想想,降低轉盤的價格,商家他得到什麼?用IC做成固體或可插換存儲卡的收錄機、錄象機、CD機,要面臨著侵犯知識版權的控訴,誰還去趟這渾水?即使補充發展一項防侵權的技術後,難免又要用遇到什麼介面、什麼規范等等問題,這些都逃不掉專利費(沒有這些專利費吸引,就會缺乏市場推廣的動力)。好啦,等到包括市場需求等其它問題一並解決了,到我們消費者手裡,會是一個什麼價錢呢?
伸手可及的美好願望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往往總是那麼遙遠,令人不勝希噓。
音響何嘗不是呢?
6、看看現在那些高檔器材動輒就幾十萬上百萬,功放輸出沒有二三百瓦好象還排不上號,一個個龐然大物,內部電路一個比一個復雜。不禁要問,今天是不是繼續捧行《前置放大器設計發展史》所說的巨炮大艦主義?

7、、文章里講到,音源的發展導致了器材整體設計的進化,單聲道時代的前置放大器十分重視音調裝置,到了立體聲時代,該裝置就弱化。現在已到了SACD/DVD時代了,器材有什麼大變化?為什麼沒有?

8、裡面講的當今器材普遍是冷音色。是真的嗎?是它所說的音源帶來的,還是高度工業化後偷工減料生產的元器件帶來的?抑或是那些可帶來暖音色的零件生產用輔料沒有供應之故(————鬼佬論壇里討論就說到,電解電容去掉塑料皮後變靚聲;一個鬼佬在他的個人網頁里給出了他用木頭重做電容殼的摩改圖片;甚至還有人說器材里頭能不塑料就不用塑料,否則會造成劣聲)
冷音色是否是由於當今的設計取向造成的呢?前幾天還看到一篇采訪日本名設計師的文章。他的名字倒忘了,文章介紹說他早年參加過MJ組織的DIY比賽,後自行設立了47 LAB公司生產音響器材,其中一款使用LM3875集成電路的迷你型功放GainCard(據說只有巴掌大售價就高達人民幣三萬元)被外國DIY者爭取仿造。他在訪談中就明確指出,今天的器材設計過於著重於聲音的重現,而忽視了音樂的再生,他還說,五六十年代的JBL、ALTEC、TANNOY的音箱,相對現代許多音箱來說是十分富於音樂感的。
————9、讀了這篇高水平的《前置放大器電路設計的發展史》,感到日本人在音響方麵包括設計製造、把玩、研究、DIY等有不少值得我們去了解甚至學習的地方。
記得韓國一個音響資深記者裴東根在當地有影響的報紙發表文章,稱日本是世界上的音響大國,有相當道理。家電論壇上的老唱片前段時間就曾介紹過日本那幾位音響評論界「大佬」,愛音樂至極,甚至死在音樂會現場。
日本人由於歷史的原因,與美國交流特多。歐美不少好的音響器材被日本人發現並一一挖走。他們的口味可能比較怪,但收集、把玩過的音響確實很多,也不乏見地。香港的資深發燒友彈弓楊所大贊美國的老音箱,一早就被日本人把價格炒得老高。也得益於早期的歷史關系,日本人得了出籠一篇篇的《真空管發達史》、《真空管博物館》、《名機迴路檢證》。廠家層面的設計製造,雖然在相當多的方面沒有得到廣泛認同,但技術上日本可能不輸於任何其它國家,器件的製造亦然。。
下面再談一下日本的DIY情況,因為各界反映日本的DIY熱甚高,而且我小鬼頭對這方面感興趣,也只有這方面的東西可供現炒現賣:D
(1)《前置放大器電路設計的發展史》提及的金田明彥是日本著名的直流放大師設計DIY大師、也是MJ雜志的長期作者。鬼佬論壇里就說,他作為一個業余研究家,有著了令人驚訝的尊崇地位。筆者的資料顯示,他到1998年末,他設計製作了共152件放大器等音響器材。
(2)MJ雜志還有一位固定作者窪田登司。他設計的前置、功放線路,長期在國內雜志的DIY文章里見到蹤影,他在我們國內比較出名的是他設計的0DB後級及窪田式電源。

(3)據悉日本有三名DIY者在歐美國家很有影響。
一個是佐久間駿,專門製作直熱膽功放。線路極為古樸,幾乎全部使用直熱膽、變壓器耦合。互聯網上有個人主頁。
二是楠亮平。僅僅發表過三篇DAC文章(線路),一塊價值不超10元TDA1543集成電路做的解碼器,第一次參加MJ雜志的解碼器自製比賽,取得音質項目並列第一名的好成績。其所使用的無超取樣技術(英文為NON OVERSAMPLING,實際上是取消數字濾波器的走回頭路技術,但他用理論證明了在某些方面比超取樣還出色),現在被英文DIY論壇上的網友爭取採用於自製DAC中。
第三位是JEAN HIRAGA。法日混血兒。據一篇轉自台灣的文章,300B就是由他介紹到歐洲後,而引起世界范圍的300B熱潮。此人還在歐洲的一本雜志上推出了他設計的極為簡潔的純A類小功率功放系列文章,影響甚大。

『肆』 光碟技術的發展史

一.只讀式光碟存儲器CD-ROM

自1985年和Sony公布了在光碟上記錄計算機數據的黃皮書以來,CD-ROM驅動器便在計算機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CD-ROM光碟不僅可交叉存儲大容量的文字、聲音、圖形和圖象等多種媒體的數字化信息,而且便於快速檢索,因此CD-ROM驅動器已成為多媒體計算機中的標准配置之一。MPC標准已經對CD-ROM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所支持的數據格式進行了規定。MPC 3標准要求CD-ROM驅動器的數據傳輸率為600KB/秒(4倍速),並支持CD-ROM、CD-ROM XA、Photo CD、Video CD和CD-I等光碟格式。

CD-ROM是發行多媒體節目的優選載體。原因是它的存儲容量大,製造成本低,大批量生產時每片不到5元人民幣。目前,大量的文獻資料、視聽材料、教育節目、影視節目、游戲、圖書、計算機軟體等都通過CD-ROM來傳播

二.一次寫光碟存儲器CD-R

信息時代的加速到來使得越來越多的數據需要保存,需要交換。由於CD-ROM是只讀式光碟,因此用戶自己無法利用CD-ROM對數據進行備份和交換。在CD-R刻錄機大批量進入市場以前,用戶的唯一選擇就是採用可擦寫光碟機。

可擦寫光碟機根據其記錄原理的不同,有磁光碟機動器MO和相變驅動器PD。雖然這兩種產品較早進入市場,但是記錄在MO或PD碟片上的數據無法在廣泛使用的CD-ROM驅動器上讀取,因此難以實現數據交換和數據分發,更不可能製作自己的CD、VCD或CD-ROM節目。

CD-R的出現適時地解決了上述問題,CD-R是英文CD Recordable的簡稱,中文簡稱刻錄機。CD-R標准(橙皮書)是由Philips公司於1990年制定的,目前已成為工業界廣泛認可的標准。CD-R的另一英文名稱是CD-WO(Write Once ),顧名思義,就是只允許寫一次,寫完以後,記錄在CD-R盤上的信息無法被改寫,但可以象CD-ROM碟片一樣,在CD-ROM驅動器和CD-R驅動器上被反復地讀取多次。

CD-R盤與CD-ROM盤相比有許多共同之處,它們的主要差別在於CD-R盤上增加了一層有機染料作為記錄層,反射層用金,而不是CD-ROM中的鋁。當寫入激光束聚焦到記錄層上時,染料被加熱後燒溶,形成一系列代表信息的凹坑。這些凹坑與CD-ROM盤上的凹坑類似,但CD-ROM盤上的凹坑是用金屬壓模壓出的。

CD-R驅動器中使用的光學讀/寫頭與CD-ROM的光學讀出頭類似,只是其激光功率受寫入信號的調制。CD-R驅動器刻錄時,在要形成凹坑的地方,半導體激光器的輸出功率變大;不形成凹坑的地方,輸出功率變小。在讀出時,與CD-ROM一樣,要輸出恆定的小功率。

通常,CD-ROM除了要符合黃皮書以外,還要遵照一個附加的國際標准:ISO9660。這是因為當初Philips和Sony沒有定義CD-ROM的文件結構,而且各種計算機操作系統也只規定了該操作系統下的硬碟和軟盤文件結構,使得不同廠家生產的CD-ROM具有不同的文件結構,曾經一度引起了混亂。後來,ISO 9660規定了CD-ROM的文件結構,Microsoft公司很快就為CD-ROM開發了設備驅動軟體MSCDEX,使得不同生產廠家的CD-ROM在不同的操作系統環境下都能彼此兼容,就象該操作系統下的另外一個邏輯驅動器--目錄或磁碟。

CD-R的發展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但是也還存在上述類似的問題。我們無法在DOS或Windows環境下對CD-R驅動器直接進行讀寫,而是要依賴於CD-R生產廠家提供的刻錄軟體。大多數刻錄軟體的用戶界面並不直觀,而且系統安裝設置也比較繁瑣,給用戶的使用帶來很多麻煩和障礙。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國際標准化組織下的OSTA(光學存儲技術協會)最近制定了CD-UDF通用磁碟格式,只要對每一種操作系統開發相應的設備驅動軟體或擴展軟體,就可使操作系統將CD-R驅動器看作為一個邏輯驅動器。採用CD-UDF的CD-R刻錄機會使用戶感到,使用CD-R備份文件就如同使用軟盤或硬碟一樣方便。用戶可以直接使用DOS命令對CD-R進行讀寫操作,如果用戶使用如Windows Explorer這樣的圖形文件管理軟體,可將文件拖曳或投入(drag and drop)到CD-R刻錄機中,就可將文件課錄到CD-R盤上。

CD-UDF也是溝通ISO9660與DVD-UDF文件結構的橋梁,採用CD-UDF文件結構的CD-R盤可在DVD-ROM驅動器上讀出。

Philips公司推出的第四代CDD2600刻錄機首先採用了CD-UDF文件格式,並可在Windows 環境下即插即用,使CD-R技術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里程。

三.可擦寫光碟存儲器

1.MO可擦寫光碟存儲器

MO是英文Magnet-Optical的縮寫,是指利用激光與磁性共同作用的結果記錄信息的光磁碟。MO盤用來存儲信息的媒體與軟磁碟相似,但其信息記錄密度和容量卻比軟磁碟高的多。這是由於記錄時在盤的上面施加磁場,而在盤下面用激光照射。磁場作用於盤面上的區域比較大,而激光通過光學系統聚焦於盤面的光點直徑只有1~2微米。在受光區域,激光的光能轉化為熱能,並使磁性層受熱而變的不穩定,即變的易受磁場影響。這樣,在直徑只有1~2微米的極小區域內就可記錄下一個單位的信息。通常的磁性記錄方式存儲一個單位的信息時,要佔用相當大的區域,因而磁軌也相應變寬,盤上記錄信息的總量也就很小。

MO碟片雖然比硬碟和軟盤便宜和耐用,但是與CD-R碟片相比就顯得比較昂貴了。MO的致命缺點是不能用普通CD-ROM驅動器讀出,因而不能滿足信息社會對計算機數據進行交換和數據分發的要求,在網路技術和網路建設不發達的地方,這一問題日驅突出和嚴重。

2.可擦寫光碟存儲器CD-RW

為了使可擦寫相變光碟與CD-ROM和CD-R兼容,早在1995年4月,飛利浦公司就提出了與CD-ROM和CD-R兼容的相變型可擦寫光碟驅動器CD-E(CD Erasable)。CD-E得到了包括IBM、HP、Mitsubishi 、Mitsumi、松下電器、Sony、3M以及Olympus等公司的支持。1996年10月,Philips、Sony、HP、Mitsubishi和Ricoh五家公司共同宣布了這一新的可擦寫CD標准,並將CD-E更名為CD-RW(CD-ReWritable)。CD-RW標準的制定標志著工業界可以開發並向市場提供這種新產品。

CD-RW兼容CD-ROM和CD-R,CD-RW驅動器允許用戶讀取CD-ROM、CD-R和CD-RW盤,刻錄CD-R盤,擦除和重寫CD-RW盤。由於CD-RW採用CD-UDF文件結構,因此CD-RW可作為一台海量軟盤驅動器使用,也可在DVD-ROM驅動器讀取,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MO雖然有不少特點,但是它們只能被其它同類驅動器讀取,不能在廣泛流行的CD-ROM上使用。MO沒有市場共享性,購買者只是將它們用於數據備份,因此難以實現數據交換和數據分發,更不可能製作自己的CD、VCD或CD-ROM節目。 因此MO很難在市場上流行起來。

CD-R是可記錄光碟市場上的後起之秀,雖然只能刻錄一次,但由於它與廣泛使用的CD-ROM兼容,並具有較低的記錄成本和很高的數據可靠性贏得了眾多計算機用戶的普遍歡迎。CD-R目前是各種光碟存儲產品中發展最迅猛的一種,。CD-R刻錄機的價格相對幾年前已下跌了很大幅度。在國外,CD-R刻錄機正在逐步取代CD-ROM驅動器而成為計算機的一種標准配置。

CD-RW是一個已經得到眾多公司和用戶普遍支持的可擦寫光碟標准。由於CD-RW仍沿用了CD的EFM調制方式和CIR檢糾錯方法,CD-RW盤與CD-ROM盤具有相同的物理格式和邏輯格式,因此CD-RW驅動器與CD-R驅動器的光學、機械、及電子部分類似,一些零部件甚至可以互換,這將大大節省CD-RW的開發和生產費用,降低CD-RW驅動器的成本,使CD-RW未來就能迅速在可擦寫光碟產品市場佔有一定的份額。光碟技術的發展與展望-光電技術光碟技術的發展與展望光碟技術的發展

『伍』 音響的發展歷史

數字音響的主要特點
1、信噪比高
數字音響記錄形式是二進制碼, 重放時只需判斷「0」或「1」。因此, 記錄媒介的雜訊對重放信號的信噪比幾乎沒有影響。而模擬音響記錄形式是連續的聲音信號,在錄放過程中會受到諸如磁帶雜訊的影響,要疊加在聲音信號上而使音質變差,盡管在模擬音響中採取了降噪措施,但無法從根本上加以消除。
2、失真度低
在模擬音響錄放過程中, 磁頭的非線性會引入失真, 為此須採取交流偏磁錄音等措施, 但失真仍然存在。而在數字音響中,磁頭只工作在磁飽或無磁兩種狀態,表示1 或0, 對磁頭沒有線性要求。
3、重復性好
數字音響設備經多次復印和重放, 聲音質量不會劣化。傳統的模擬盒式磁帶錄音, 每復錄一次,磁帶所錄的雜訊都要增加,致使每次復錄要降低信噪比約3 dB,子帶不如母帶, 孫帶不如子帶, 音質逐次劣化。
4、抖晃率小
數字音響重放系統由於時基校正電路作用, 旋轉系統,驅動系統的不穩不會引起抖晃,因而不必要求像模擬記錄中那樣的精密機械繫統。
5、適應性強
數字音響所記錄的是二進制碼, 各種處理都可作為數值運算來進行, 並可不改變硬體, 僅用軟體操作, 便於微機控制, 故適應性強。
6、便於集成
由於數字化, 因而便於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並使整機調試方便, 性能穩定,可靠性高, 便於大批量生產, 可以降低成本。 平板音響是由音源輸入設備、信號放大器(功放)和揚聲器組成,是一整套的系統,通過激發器(驅動體)激發發聲板中的彎曲波而發聲。經過行業內數年來的市場拓展,已經廣泛應用於:家庭影院系統、背景音樂系統、多媒體音響系統、公共廣播系統等。
優點
1.指向性非常好。一般用傳統喇叭構成的音箱,指向性很差,你必須站在音箱的前面,才能聽到較完美的聲音,特別是高音的部分;而如果你站在音箱的側面,可能有些背景或伴奏聲音就聽不到了;如果你站在音箱的背面,可能那甜美的歌聲,已經變成了不願意欣賞的聲音了。而平板式音箱卻沒有上述的問題存在,無論你站在任何位置,都能欣賞到完整、真實的聲音;
2.聲音衰減較小。傳統的音箱,當你靠得太近會發現聲音很大,而距離稍遠時,你又覺得聲音小了許多。而平板式音箱沒有以上問題,無論你是在近距離還是稍遠距離,所聽到的聲音大小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3.聲音的保真度較高。一般傳統的喇叭,它的形狀為音響圓錐形,當它振動發出聲音時,往往將聲音集中在喉部,經過壓縮,再傳播出來,而人們所聽到的聲音,是經過壓縮而變形的聲音。平板式喇叭就不會有上述問題,只因為人們以往聽太多失真的聲音,所以一旦接觸到平板式音響時,開始聆聽時會覺得它很平凡,隨後卻往往被它自然的表現而深深吸引;
4.外形超薄,不佔空間。由於平板式喇叭的特殊構造,構成的音箱在任何位置均可擺放,不像傳統音箱,因擺放位置的不同,聽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分類
組合音響一般可以分為迷你組合音響和家庭影院套裝。
通常所講的組合音響有台式組合音響和落地式組合音響兩大類。由於要求組合音響有比較高的聲音質量,所以它的兩只音箱一般體積都較大。
按主機的結構(層數)劃分,音響有一體的和分層的兩類。在一體的組合音響中,它的各部分電路(包括點唱機)都在一個外殼之中,這種結構一般用於低檔的組合音響中。在分層的組合音響中,根據機器的檔次不同所分的層數也不一樣。分層較多的組合音響中有:電唱機一層、CD唱機一層、調諧器一層、雙卡錄放音座一層、音調控制器一層、主功率放大器一層。在分層較少的組合音響中,電唱機、CD唱機各分一層,其他為一層。
發展趨勢
微型化、數字化、專業化、影視化是家庭音響必然的發展趨勢。
微型化音響。微型台式組合音響已有較長的發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高級超小型組合音響。但由於聽音喇叭、立體聲電唱機、錄音卡座沒有很好解決,所以一直停留在較低的檔次上。為了創造小巧的音響世界,不但要從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還得從調諧器、CD唱機和錄音卡座方面一起考慮。
數字化音響。數字技術是一種新技術,所以數字音響在解決模擬音響雜訊的失真問題時發展而成。音響採用了數字技術之後,記錄的數字信號從取樣頻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沒有色抖動,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圖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機互換,這與模擬錄放像設備無法比擬。數字錄音可以把時間、人名、地址一起錄入帶中,採用微型鍵盤來完成編目工作,更換曲目編號,再加上遙控功能,使你能夠自動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影視聽設備一體化。數字音響隨著電聲技術、影視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們在家庭中可以構成渾然一體的多媒體影視音頻系統。這樣的系統,能聽到各種在輸入端增添各種需要的信號輸入和功能轉換,通過電腦處理就能使眾看到各種圖像和聽到各種聲音。
超薄平板音箱,平板音響的出現使家庭組合(家庭影院、背景音樂)向超薄方向發展成為了可能自1998年到2012年平板音響也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1998年三諾公司引進平板音響,到華龍帝聲(DS)、托微克(TVC)繼承和發展,到2008年成都天翔(HVS)研發出中國自己平板發音技術VT稱「第五代平板發音技術」,平板音響技術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趨於成熟,薄型壁畫超薄音響在家庭中的使用趨於成熟化!
嵌入式音響,嵌入式音響的出現源於1998年的成都福韻(FREENOTE),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嵌入式音響在「家庭中央網路音響系統」、「嵌入式家庭影院」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成都天翔(HVS)結合平板音箱和嵌入式音響的特長,研發出新一代家庭音響系統「家庭養生音響系統」,為家庭音響的發展做出了試探型的一步! 響度
專業音響的聲學特性不僅要滿足聲學特性指標國家標準的要求,還要滿足主觀聽音的要求,因為聲學特性指標不能完全體現實際聲音效果,聲音的好壞最終是由人音響的主觀聽音感覺來決定,在聲學設計時,電聲與建聲設計應良好配合,滿足以下主觀聽音要求:合適的響度。
響度是實際聽音的強度感覺,它與擴聲系統的最大聲壓級指標有直接關系,對於演出來講,只有達到足夠的響度,才能使音響效果得以充分表現。系統輸出功率、音箱的擺放位置等將直接決定聽音區域的響度狀態:高清晰度 。
豐滿度
作為演講使用時,必須保證語言的清晰度,如果人們不能聽清演講者的語言,就會影響演講的效果。因此,在電聲系統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提高語言清晰度:足夠的豐滿度。
具有良好豐滿度的演出效果,可以使人聲飽滿、渾厚,音樂聲悠揚活躍。在電聲系統中,只有通過使用音響周邊設備對聲音信號進行有效處理及合理地選用音箱這些措施,聲音的豐滿度才能夠達到要求。
應用
擴聲系統聲學特性計算機輔助設計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從事工程設計的一種理想方法,精度高、效率高,更重要的是無須等到安裝調試結束就能知道工程設計結果。聲學特性計算機設計系統有非常好的可信度和精度,在輸入廳堂的建聲數據足夠准確時,其計算數據與最後電聲實測結果相比較,誤差可控制在分貝以內。對工程設計和安裝調試而言,這已經足夠,同時它還具有很好的設計安裝調試指導性,這在以往的工程設計中得到了良好的驗證。採用聲學CAD計算機系統來設計計算廳堂、體育館(場)、多功能廳、報告廳擴聲系統的聲學特性,就意味著,無須等到系統安裝、調試和測量完畢之後,就能知道其設計和安裝調試結果。換句話說,依據本設計方案所給出的音頻系統及設計計算結果,已清楚的看到了該系統預期的擴聲系統聲學特性。 迷你音響(mini-speaker) 是一種微型音響,很多朋友也稱其為「USB音響」,以USB介面連接電腦或USB插孔,小巧,方便攜帶,款式新穎。迷你音響可以連接絕大部分音頻輸出設備,例如MP3、MP4、MP5、手機、電腦等(有些設備可能需要轉接介面)。外形設計簡約時尚,小巧玲瓏,品種繁多。機身的鋰電池供電可以隨身攜帶。大功率輸出也適合戶外使用。組合裝的迷你音響更適合放置於家中。
特徵
1、尺寸小巧,方便攜帶,炫酷的外形,新潮時尚,個性化的色彩搭配,清新自然。尺寸規格最大的不超過足球,最小的如雞蛋般大小;
2、.集功放、電池、雙揚聲器於一體,首創專利技術伸縮式擴展共鳴腔,解決了迷你音箱共鳴腔窄小的難題,打破數十年的音箱外型規格限制,壓縮到極限;
3、.不需要長長的音頻線,不需要外接電源,不管是高山流水般的清新韻律,還是激情澎湃的DJ舞曲,都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4、 設計簡潔明了,使用方便。使用USB標准介面供電及音頻輸入,免驅動USB介面即插即用,完全兼容WINDOW 95 98 ME 2000及XP操作系統。具備3.5mm立體聲音頻輸入介面鏈接筆記本、桌面PC、手機、PSP、隨身聽、MD、Mp3、掌上計算機、PDA、Mp4、復讀機、iPod 、手機和其它設備;
5、迷你音箱只需與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設備連接,無需電源供給,就能播放美妙的音樂。有的音箱內部裝有一塊大容量的鋰電池,產品可以播放5-8小時的音樂。雙供電模式更持久。
6、便攜性能適用於戶外運動探索者,休閑者,自行車戶外運動者,也適用於電腦擴音,當成電腦小音箱。總之,迷你小音箱因為體積小播放時間長,外喇叭聲音大,不像傳統的MP3需要帶上耳塞,傷及耳膜,已經得到了更多更廣泛的人喜愛!特別是運動小音箱,自行車音響等! 選購方針
既然明確了台式音響的使用地點和使用目的,因此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台式音響大部分情況是播放電台、流行音樂等人聲內容,因此對於音響的音箱工作頻段不必要求過低。通常音響系統最低的表現頻率可以選定在40Hz以上,當然這是對於每隻音箱僅有一隻單元而言的。
如果每隻音箱可以保證兩只單元(也有同軸音箱高低音相嵌在一起的音箱),那麼聲音效果將會完善許多。就好像一件樂器始終不如一支樂隊的表現力更強一樣。
台式音響的布局
雖然是台式音響,但是部分台式音響的音箱部分可以分體安裝。那麼在分體安裝的時候該如何對音箱布局呢?
也許你會說,一共就兩只喇叭,還要講求什麼布局嗎?當然了,如果你的音箱放在角落或者你的音箱放在房間一邊的中央,達到的音效是截然不同的。通常來講小型台式音響的兩只喇叭我們建議您放在最接近聽音位置的地方,位置在房間的某一對稱軸上。兩只喇叭距離不要太遠,否則以台式音響的兩只喇叭的功率來說,很難平衡地生成一個聲場。
由於不是帶有吸音結構的專業聽音室,因此最好減少聲音在房間內來回反射的次數,防止因為反射次數過多引起噪音增大,也避免兩只聲道反射路徑不同造成的左右音場不平衡。
當然,每套可分體的台式音響在購買之初都會配有音箱線。音箱線是等長的,安裝的過程中不要因為怕麻煩而擅自減短,否則這和兩只音箱擺放的一遠一近沒什麼差別。如果您的音箱線不夠長,或者因為別的原因需要單獨購買,那麼建議您購買質量較高的高保真音箱線,因為這樣的音箱線電阻損失小音質更高,另外有些音箱線還具有抗干擾的能力。當然購買的時候也需要等長的線路。

『陸』 急cd架的由來、歷史!或cd的發展史也行!

光碟的發展歷程
紙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它記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造就了一批新興的工業。
從信息存儲的角度看,CD-ROM完全可以看成一種新型的紙。一張小小的塑料圓盤,其直徑不過12厘米(5英寸),重量不過20克,而存儲容量卻高達600多兆位元組。如果單純存放文字,一張CD-ROM相當於15萬張16開的紙,足以容納數百部大部頭的著作。
但是,CD-ROM在記錄信息原理上卻與紙大相徑庭,CD-ROM盤上信息的寫入和讀出都是通過激光來實現的。激光通過聚焦後,可獲得直徑約為1微米(μm)的光束。據此,荷蘭飛利浦(Philips)公司的研究人員開始使用激光光束來進行記錄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們的研究獲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場。最初的產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視盤(LD,Laser Vision Disc)系統。
從LD的誕生至今,光碟有了很大的發展,它經歷了三個階段:①LD-激光視盤;②CD-DA激光唱盤;③CD-ROM。下面簡單介紹這三個階段性的產品特點。
LD-激光視盤 它就是通常所說的LCD,直徑較大,為12英寸,兩面都可以記錄信息,但是它記錄的信號是模擬信號。模擬信號的處理機制是指模擬的電視圖像信號和模擬的聲音信號都要經過FM(Frequency Molation)頻率調制、線性疊加,然後進行限幅放大。限幅後的信號以0.5微米寬的凹坑長短來表示。
CD-DA激光唱盤 LD雖然贏得了成功,但由於事先沒有制定統一的標准,使它的開發和製作一開始就陷入昂貴的資金投入中。1982年,由飛利浦公司和索尼(Sony)公司制定了CD-DA激光唱盤的紅皮書(Red Book)標准。由此,一種新型的激光唱盤誕生了。CD-DA激光唱盤記錄音響的方法與LD系統不同,CD-DA激光唱盤系統首先把模擬的音響信號進行PCM(脈沖編碼調制)數字化處理,再經過EFM(8~14位調制)編碼之後記錄到盤上。數字記錄代替模擬記錄的好處是:對干擾和雜訊不敏感;由於盤本身的缺陷、劃傷或沾污而引起的錯誤可以校正。
CD-ROM CD-DA系統取得成功以後,這就使飛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很自然地想到,利用CD-DA作為計算機大容量只讀存儲器。但要把CD-DA作為計算機的存儲器,還必須解決兩個重要問題:①建立適合於計算機讀寫的盤的數據結構;②CD-DA誤碼率必須從現有的10-9 降低到10-12 以下。由此就產生了CD-ROM的黃皮書(Yellow Book)標准。這個標準的核心思想是:盤上的數據以數據塊的形式來組織,每塊都要有地址。這樣做後,盤上的數據就能從幾百兆位元組的存儲空間上迅速找到。為了降低誤碼率,採用增加一種錯誤檢測和錯誤校正的方案。錯誤檢測採用了循環冗餘檢測碼,即所謂CRC;錯誤校正採用里德-索洛蒙(Reed Solomon)碼。
黃皮書確立了CD-ROM的物理結構,而為了使其能在計算機上完全兼容,後來又制定了CD-ROM的文件系統標准,即ISO9660。
有了這兩個標准,CD-ROM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速推廣和愈來愈廣泛的應用。
在80年代中期,光碟的發展非常快,先後推出了WORM光碟、CD-ROM光碟、磁光碟(MOD)、相變光碟(PCD,Phase Change Disk)等新的品種。這些光碟的出現,給信息革命帶來了很大的推動。

『柒』 光碟機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第一代標准型
1991年,由有全球1500家軟體廠商加入的Software-Publishers-Association中的 PC Working Group公布第一代MPC(Multimedia-Personal-Computer)規格,帶動了光碟出版品的流行。一張光碟的容量是640MB,光碟機的數據傳輸率為150KB/S(被國際電子工業聯合會定為單倍速光碟機),平均搜尋時間為1秒。隨著市場的不斷需求,硬體技術的不斷增進。1993年,第二代MPC規格問世,光碟機的速度已變成了雙倍速,傳輸率達到了300KB/S,平均搜尋時間為400ms。
第二代提速型
光碟機發展了一段時間,由於其相對於軟盤極大的優越性逐漸普及起來,成為裝機時的標准配置。此時提速也成為各家廠商技術發展的主要目標,速度從4倍速、8倍速、一直提高到24倍速、32倍速。此時光碟機的支持格式也有發展,1995年夏,Multimdeia PC Working Group公布第三代規格標准。兼容光碟格式包括:CD-Audio、CD-Mode1/2、CD-ROM/XA、photo-CD、CD-R、Video-CD、CD-I等。
第三代發展型
光碟機速度再往上提高,傳輸速度慢的問題已得到很好的解決,但速度提高後所帶來的問題卻漸漸顯現出來。高速度的旋轉會產生震動、噪音和熱能,震動也會使激光頭難以定位,尋道時間加長,並容易與激光頭發生碰撞,刮花激光頭;產生的熱能會影響光碟上的化學介質,影響激光頭的准確定位,延長尋道時間;引起的噪音會使人精神上產生不爽的效果,容易疲勞。針對這些問題,各個不同的生產廠家也推出了相應改善的技術:NEC公司在四角上安裝懸浮式減震橡膠;Acer公司採用懸掛技術和橡膠減震支架;Lite-on採用懸浮承載技術;Asus公司採用先進的雙重動態懸掛系統。第三代的特點是速度已不是各廠商發展技術的主要目標,大家紛紛推出新技術,使光碟機讀盤更穩定,發熱量更低,工作起來更安靜,壽命更長。國內廠商發展起來,成為市場主流。
第四代完美型
又經過幾年的發展,光碟機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各家廠商的產品雖然可能採用的技術略有不同,但產品品質卻都臻於完善,甚至說完美,表現在糾錯率更強,傳輸速度更快,工作起來更穩定、更安靜、發熱量更低。

『捌』 音響的發展史

音響技術的發展

音響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家庭組合音響的種類

通常所講的組合音響有台式組合音響和落地式組合音響兩大類。由於要求組合音響有比較高的聲音質量,所以它的兩只音箱一般體積都較大。

按主機的結構(層數)劃分,音響有一體的和分層的兩類。在一體的組合音響中,它的各部分電路(包括電唱機)都在一個外殼之中,這種結構一般用於低檔的組合音響中。在分層的組合音響中,根據機器的檔次不同所分的層數也不一樣。分層較多的組合音響中有:電唱機一層、CD唱機一層、調諧器一層、雙卡錄放音座一層、音調控制器一層、主功率放大器一層。在分層較少的組合音響中,電唱機、CD唱機各分一層,其他為一層。

微型化、數字化、專業化、影視化是家庭音響必然的發展趨勢。

微型化音響。微型台式組合音響已有較長的發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高級超小型組合音響。但由於聽音喇叭、立體聲電唱機、錄音卡座沒有很好解決,所以一直停留在較低的檔次上。為了創造小巧的音響世界,不但要從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還得從調諧器、CD唱機和錄音卡座方面一起考慮。

數字化音響。數字技術是一種新技術,所以數字音響在解決模擬音響雜訊的失真問題時發展而成。音響採用了數字技術之後,記錄的數字信號從取樣頻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沒有色抖動,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圖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機互換,這與模擬錄放像設備無法比擬。數字錄音可以把時間、人名、地址一起錄入帶中,採用微型鍵盤來完成編目工作,更換曲目編號,再加上遙控功能,使你能夠自動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

影視聽設備一體化。數字音響隨著電聲技術、影視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們在家庭中可以構成混然一體的多媒體影視音頻系統。這樣的系統,能聽到各種在輸入端增添各種需要的信號輸入和功能轉換,通過電腦處理就能使受眾看到各種圖像和聽到各種聲音。

『玖』 CD包的發展歷程

CD包音樂合輯打包下載,是一個提供音樂合輯打包下載及音樂推薦的論壇。
整合網路資源專,mp3打包,使音樂下載,屬一次性完成。推薦給你最好的音樂試聽,與朋友分享自己喜愛的音樂!
CD包|大事記:
2009/05/05 注冊域名
2009/05/13 GaryQin同學贊助空間。
2009/05/14 論壇搭建。設置基本版塊及論壇風格。
2009/05/15 論壇基本設置完成。正式開放。
2009/06/02 論壇注冊突破一百。雖然人很少,但我覺得應該記錄一下。
2009/06/24 論壇PR升到1
2009/07/08 論壇注冊突破一千
2009/10/31 論壇PR升到2
2009/11/04 論壇注冊突破一萬
不知道哪天的時候論壇注冊都突破三萬了
2010/08/08 論壇第一次出現問題。被大陸和諧,無法訪問。
2010/08/24 論壇更換vps獨立空間,恢復訪問
2010/09/16 升級dzx,全新版本
2010年底到2011年年初,論壇基本在關閉注冊,開放注冊之間徘徊
2011年1月,國家打擊網路版權,verycd關閉音樂下載
2011年不知道幾月,論壇開始關閉注冊
2011年8月29 論壇升級DZX2.0 實現qq互聯。使用qq號碼即可登錄論壇。
持續更新中...

『拾』 cd光碟發展歷程

飛力浦和SONY一起發明的來
光碟有了很大的源發展,它經歷了三個階段:①LD-激光視盤;②CD-DA激光唱盤;③CD-ROM。下面簡單介紹這三個階段性的產品特點。
LD-激光視盤 它就是通常所說的LCD,直徑較大,為12英寸,兩面都可以記錄信息,但是它記錄的信號是模擬信號。模擬信號的處理機制是指模擬的電視圖像信號和模擬的聲音信號都要經過FM(Frequency Molation)頻率調制、線性疊加,然後進行限幅放大。限幅後的信號以0.5微米寬的凹坑長短來表示。
CD-DA激光唱盤 LD雖然贏得了成功,但由於事先沒有制定統一的標准,使它的開發和製作一開始就陷入昂貴的資金投入中。1982年,由飛利浦公司和索尼(Sony)公司制定了CD-DA激光唱盤的紅皮書(Red Book)標准。由此,一種新型的激光唱盤誕生了。CD-DA激光唱盤記錄音響的方法與LD系統不同,CD-DA激光唱盤系統首先把模擬的音響信號進行PCM(脈沖編碼調制)數字化處理,再經過EFM(8~14位調制)編碼之後記錄到盤上。數字記錄代替模擬記錄的好處是:對干擾和雜訊不敏感;由於盤本身的缺陷、劃傷或沾污而引起的錯誤可以校正。

閱讀全文

與cd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