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蕭山的歷史文化

蕭山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8 12:22:22

㈠ 蕭山風俗

臨浦小馬燈:盡顯傳統民間文化
臨浦鎮橫一村的龍馬燈表演起源於1945年春節,延續至今。在該村,村民們幾乎人人都參與龍馬燈表演。如今,在蕭山舉辦的各種大型文藝活動中,這支業余龍馬燈表演隊頻頻亮相,如在今年元宵節活動以及剛剛結束的黨山廟會上,都有他們的精彩表演。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相關負責人說,一個村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十分難得.

燒蝗蟲
在歷代《蕭山縣志》中,凡元宵節,幾乎都是張燈結綵的風俗記載。其實在北部沙地,元宵節從來沒有張燈的習俗;其獨特的節日事像是燒蝗蟲、接紫姑、吃油菜蕻炒年糕。這里談談燒蝗蟲。
60年代,沙地蠶桑業已經衰落,請紫姑以占「蠶花」收成的習俗也已基本消失,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燒蝗蟲仍然是十分熱鬧的。
所謂燒蝗蟲,是在正月十四的夜裡,燒塘邊的蘆葦,燒埂上的茅草,或者以自家的絡麻稈、稻草等扎一個火把,在田野上邊跑邊燒,又大聲高呼:「嘩啦嗬――!嘩啦嗬――!嘩啦嗬嗬嗬嗬嗬――!」如此興高采烈地放火燒草,據說為的是燒死蟲卵,以兆豐年,故叫燒蝗蟲。
燒蝗蟲者多為小男孩、小夥子,年紀稍大一些的如三四十歲的男人就比較少。沒有人組織,沒有人動員,至多是興奮不已的孩子們在白天相互攛掇、慫恿而已,而到得天色將暗未暗之際,廣袤的沙地平原上,已有星星點點的火把、火堆亮了起來,「嘩啦嗬嗬嗬」的吼聲漸漸響起,隨之火點越來越多,叫聲越來越響。轉眼間,遍野已是流動的火把。燒蝗蟲的柴薪,主要是塘埂邊那些殘剩的蘆葦、茅草。誰要是出門較晚,輪不到燒殘蘆剩茅,那就破費一點自家的柴草。有的小孩為了讓火把耐燃一些,則束縛兩三把竹梢,甚至澆以煤油柴油,這樣便可以高舉火把,在麥地上盡情地呼喊奔跑。
沙地多年燒蝗蟲的活動中,不曾聽說有人家因此而失火的。或許正因為沙地人家多草舍,即使小孩,燒蝗蟲反而更注意火患了。偶或聽到有人在罵罵咧咧,那隻不過是頑皮的孩子燒了他的稻草堆或捧走了他的幾捆絡麻稈而已,但這在燒蝗蟲似乎是應該的,沒有人會同情他的罵。
燒蝗蟲之得以成為節令風俗,與沙地歷史上蝗災頻仍分不開。有史記載的1929年蕭山特大蝗災,也發生在沙地。蝗蟲,形似大頭蚱蜢,後肢發達,善於跳躍和飛行。它以禾本科植物為食,堅硬的口器能將整株棉花、玉米吃得只剩一根光桿兒。它們又具有群棲的習性,且繁殖力極強,乾旱季節,蔓延特別迅速,常常是黑壓壓一片鋪天蓋地飛行,所到之處,大片農作物遭受毀滅。以前沒有農葯治蟲,唯一的辦法是用人工捕捉。而蝗蟲是以短而彎曲的產卵管鑿土產卵的,卵又是成塊產在莊稼的根部,大家除掉卵巢的辦法主要就是用火燒。元宵節,春節活動至此而盡,春耕生產即將開始。將燒蝗蟲列為元宵節的一項內容,自然寓有不忘蝗災、以農為本的用意。
舊縣志皆雲:「東土之民多敦樸而或失之鄙瑣,西土之民多褥禮而或失之虛文。」作為蕭山東土的沙地,燒蝗蟲或因鄙瑣而為志書撰述者所不屑,其實,它充分透露著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敦樸」;相比之下,西土的燈籠倒真有點失之「虛文」了。

蕭邑民俗語特色的龍舟廟會
東漢時期上虞曹家堡有一女名曹娥,母親系蕭山金家浜村人。其父曹盱於東漢漢安二年端午節在舜江主持祭祀伍子胥時,不幸落水身亡。曹娥沿江慟哭尋覓17晝夜而不得,於五月廿二這天毅然跳江尋父。相傳5天後她背負父屍浮出水順,孝行感動鄉里,歷史上曾建廟祀奉曹娥,表為孝女。蕭山金家浜為其外婆家,出於對這位外孫女孝行的推崇,於每年農歷五月廿二曹娥投江之是,劃龍舟紀念她,形成了獨具蕭邑民俗語特色的龍舟廟會。龍舟廟會為期三天,以五月廿二為高潮。

馬燈
馬燈是浙江省流傳甚廣的一大舞種。從平原到山區、海島,幾乎各縣市都有它活動的足跡,戴村鎮尖山下村就有一個有50年扎馬燈歷史的馬燈協會。馬燈的形式有「竹馬」、「跑五馬」、「高蹺竹馬」、「車馬燈」、「馬燈戲」、「手馬燈」、「小馬燈」、「馬燈」等。表演中夾唱民歌小調。有的馬燈有馬夫作翻、滾、洗馬、馴馬等舞蹈表演。

年夜飯。
年三十晚,合家團聚,在一起吃的飯叫年夜飯。不在家吃這頓飯,就不算在家過年。所以,大家都要趕回去吃這頓飯。因而交通緊張,是情理之中的事。
這一頓飯是很隆重的,且有一定的程序,絲毫差錯不得。
首先請灶神菩薩。在廚房間灶台上,斟三盅酒,盛三碗飯,放三雙筷子,供奉三葷三素(也有四葷二素的)小菜,點一對蠟燭,燃一柱香,化一盆元寶(黃紙折的)。主婦三拜,禮畢,撤下。
然後,在客堂正中祭祖(蕭山話叫作「做庚飯」)。舊時是八仙桌,現多為圓台。放桌子是有講究的,桌子的紋路(木板拼接的線條)要正對南北,稱為直擺。千萬不能東西向,橫放(東西向是請菩薩用的)。一對蠟燭要放在南邊(請菩薩在北邊),斟十二盅酒(農歷有閏月的斟十三盅,下同),放在東、北、西三邊;盛四碗飯,放在四角;十二雙筷子擺在酒盅邊;供菜至少十碗以上,八葷二素或六葷四素,多不限,但需成雙,乾果、水果均可。酒需三斟,呼列祖列宗上座享用。大人小孩依次叩拜。禮畢,化紙錢。
化紙錢也有規矩。一般有四盆:一是外客的,二是列祖列宗,三是當家的同輩古人,四是已古小一輩的。先化外客的,放在門口化,意為拿了錢快走。後依次化錢,先是黃紙元寶,再放銀錠,考究的還有佛經,經龕。一時間,紙灰滿天飛舞,粘在了菜餚之間,更添色彩。
最後,圍坐一起吃年夜飯。其時,菜餚早就涼了。可大人小孩已經飢腸咕嚕,顧不得這許多了。呼五吆六,把盅論盞。你給我盛飯,我給你夾菜,很是熱鬧。席間,高談闊論。國是農事,家長里短,經濟收入,企業發展等等,無話不談,暢所欲言。這濃濃的鄉土情懷,這濃濃的親情眷戀,是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不能比擬的。早先,酒只有黃酒,散裝的紹興元紅酒。現在品種多了,什麼樣的都有,近年流行紅酒了。菜餚有三葷一素是必備的:葷菜其一,元寶魚(紅燒整條魚,最好是鯉魚,鯽魚亦可),取年年有餘之意。其二,臘筍燒肉,葷素相伴。其三,蝦油雞(或鯗烹雞),有滋有味。素菜叫八寶菜,由黃豆芽、冬筍、腌白菜等八種炒制而成。按蕭山話來說,叫做有魚有肉,不算委曲。這當然是幾個傳統的家常菜了,現在呢?說不清楚啊!
吃完飯,發紅包(壓歲錢),嗑瓜子,搓湯團,守歲到子時,放鞭炮,迭好新衣新褲,放在床邊,睡覺。現在呢?一般看春晚,也有的打牌,搓麻將(小搞搞,贏了固然高興,輸了也開心。這和賭博的心態是絕然不同的),卡拉OK等等,年輕一點的開摩托、轎車去轉轉的也有。
新潮一族的,出外旅遊,或邀三朋四友下館子,包房在賓館吃飯過夜,省去了一番程序,倒也逍遙自在。只是缺少了一點過年吃年夜飯的韻味.

半年節
樓塔的半年節,民風奇特。每年農歷六月十四,村民們殺雞殺鴨,慶賀半年節。無獨有偶,廣西桂北地區也有此習俗,但時間為農歷六月初一。想是半年總結,犒勞三軍。一來祝賀已取得的收成,二來祈禱下半年有更好的成績。該民俗少為人知,推廣尚需假以時日。
蕭山人也有過「七月半」的民風民俗。民諺說:七月十三夜,豐都鬼門開。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十三(今年是公歷8月6日,星期天,就是今天),豐都鬼城放假五天,閻王准許群鬼放風外出,按時尚的話說大約就是陰間的「黃金周」了。群鬼在陽間有家有子孫的,回家享用祭祀;無家可歸的則四處游盪,甚至為禍作亂。所以,長輩們常常告誡子孫:在這個時間,要小心做事,不要犯錯;夜間不要外出,以免遭殃。當然,這很有迷信的色彩了。但是,長輩的拳拳之心還是可以理解的。
這七月半的來歷,據說是漢代末期,有個「五斗米道」,供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正月十五為天官的生日,謂正元節;七月十五為地官的生日,謂中元節;十月十五為水官的生日,謂下元節。因此,七月半也叫中元節。民間祭祀供奉,既是祝賀地官生日,也是祈禱列祖列宗、先人們赦罪賜福,早日脫離苦海,重返人道。
這個中元節,蕭山人俗稱「過七月半」,父母、兄弟姐妹全家人擇日聚集一起(七月十五前後幾天均可,當然是早點為好),雞鴨魚肉,時鮮菜餚,葷素搭配,點香燃燭。循例依次敬灶神、祖宗、焚燒銀錠元寶。後大家圍坐一起,大快朵頤。

㈡ 有關蕭山的風土人情,民間藝術,文化遺跡,民俗民風(可復制)

舊時蕭山城裡茶店甚多,最著名的是東門城橋頭的東升茶樓,上下兩層,橫跨城河,是一個十分高雅的去處,可惜毀於日寇的狂轟濫炸。抗戰勝利後,茶店又漸漸地多起來,但規模甚小,多為一 間店面,且擺設簡陋,從東門到西門的整條狹長直街上少說有十幾 家。這些茶店可以用兩句話來形容,一叫烏煙瘴氣,一叫雲霧騰 騰。所謂烏煙瘴氣是指其店容。 因多年用木柴燒水,整個店堂被 熏得黝黑,幾乎找不到一塊白的牆壁,連桌子板凳都呈黑色;燒水 的大小茶壺也黑得一點也看不出紫銅的質地,至於茶具更是積有 長年不除的茶垢;所謂雲霧騰騰言其氣氛。除店內整天彌漫著沸 水的蒸汽、茶葉的醇香外,更有那滿堂的茶客吸著旱煙、紙煙,吞雲吐霧。 舊時蕭山娛樂場所不多,特別是上了年紀的男人,閑散時更無去處,茶店便成了他們娛樂和休閑的最佳地方。花幾分錢,泡一壺粗茶,既可以與茶客海闊天空地漫談,還可聽說書藝人的「大書」, 確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享受。所以上茶店並不是叫喝茶,而是叫 吃茶,這幾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因此每爿茶店總有一班老茶客,連位置都是相對的固定,並逐漸形成一定的布局。如西橋茶店多為早市,因其主顧大部分是一早上街賣菜賣柴的附近農民,貨銷後就在茶店內一坐到午,有的索性在茶店門口出售,自己坐在 店內吃茶,講大話,聽別人說三道四。又如長樂茶店等就不同,主 要生意在夜市。因其顧客多為城裡的店伙職工,一天勞累後在此 小憩,一邊喝茶,一邊聽書,十分適意。這說書』的很有吸引力,一部 三國可講兩三個月,說得茶客風雨無阻、日日滿堂。

㈢ 蕭山人的蕭山人的由來

蕭山擁有悠久的歷史。歷史上,蕭山人分三大類:
1.沙地人;
2.塘里人,通常被(沙地人)稱作「里畈人」;
3.南片人。
(通常把2、3兩類直接稱為里畈人,不作區分)
沙地人生活在錢塘江邊的灘塗地,他們大多從紹興移民來此地,一開始都一窮二白,想要起家立業,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和頭腦,因此沙地人天然具有勤儉的品質,「肯做生活」、「會做人家」;而且沙地人擅長商品交易,精於計算,他們很關心市場變化和價格信息,一開口就是「今朝毛豆價鈿好弗好?」。
塘里人則世代居住於海塘以內的安全地帶,他們有祖輩留下的產業,生活比較有保障,而且聚族而居,有祠堂,有傳統,重情誼,講究輩份和秩序,塘里人大多認為「金窠銀窠,不如自己的草窠」,喜歡穩定的生活。
南片人生活在蕭山南部,靠近山區,也是世代聚族而居,姓氏集中,南片人有很強烈的團體歸屬感和互助精神,同聲同氣,民風淳樸,而且有股尚勇好勝的風范,重義氣,敢作敢當。
在歷史上,沙地人、塘里人、南片人並不能親如一家人。塘里人看不起沙地人,沙地人又不喜歡塘里人。但是,蕭山圍墾改變了這一切。
蕭山圍墾規模浩大,全世界罕見,高峰時出動十幾萬人參與會戰。全蕭山的適齡男子,幾乎全部沖上了圍墾戰場,在天寒地凍的嚴冬臘月,離開自己的家室,冒著徹骨寒風,徒步數十里、一兩百里路,去錢塘江邊,戰天斗地。他們住草棚草舍,悃爛污泥地;吃鹹水飯,喝鹹水茶,用霉乾菜、霉豆腐、蘿卜干下飯;用鐵耙、土笪的簡單工具,與兇悍無情的錢江涌潮搏鬥,創造了美麗富饒的蕭山圍墾。
通過蕭山圍墾建設,沙地人、塘里人、南片人,團結到一起,戰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結下了戰友般的堅固情誼,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兄弟合作關系,很多人結下了親家關系。這樣,塘里人和南片人,就真正融合成為里畈人。沙地人與里畈人的距離也逐漸被拉近。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沙地人和里畈人不斷被拉近。就這樣,沙地人和里畈人就融合成為了真正的蕭山人。

㈣ 蕭山的歷史,詳細一點!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會稽郡,蕭山屬會稽郡地。 西漢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間,始建縣,名余暨,屬會稽郡。 「余」為越語,越人稱鹽為 「余」,因當時蕭山產鹽,又臨暨浦,所以稱「余 暨」。 孫權黃武年間(公元222--229年),改名永興,屬會稽郡。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永興為蕭山,以蕭然山為名,沿用至今。作為山名的蕭山,早在《漢書·地理志》余暨縣名之下已有記載,其來歷是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率剩下兵卒停留於此,四顧蕭然,故稱此山為蕭然山,亦名蕭山。自唐改稱蕭山以來,除清咸豐十一年(1867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軍佔領蕭山期間,為避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之諱,改為「莦珊」外,均稱蕭山縣。 1949年5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蕭山,為省直屬縣。 1949年6月底,劃歸紹興專區。 1952年起,復為省直屬縣。 1957年劃歸寧波專區。 1959年改屬杭州市。 1987年11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蕭山縣,設立蕭山市(縣級)。1988年1月1日,蕭山縣改稱蕭山市,仍屬杭州市。 1996年5月8日,原屬蕭山市的西興鎮劃入杭州市區,由西湖區託管;是年12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以西興、長河、浦沿三鎮為基礎成立杭州市濱江區。 2001年3月25日,蕭山舉行撤市設區掛牌儀式,杭州市蕭山區正式成立。 蕭山地處錢塘江以南,東接紹興縣。全區總面積1420.22平方公里,2009年末總戶籍人口120.99萬,其中非農業人口440946人。轄有11個街道、17個鎮:城廂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靖江街道、南陽街道、河庄街道、義蓬街道、新灣街道、臨江街道、前進街道;臨浦鎮、義橋鎮、戴村鎮、河上鎮、樓塔鎮、浦陽鎮、進化鎮、瓜瀝鎮、衙前鎮、坎山鎮、黨山鎮、黨灣鎮、益農鎮、新街鎮、寧圍鎮、所前鎮、聞堰鎮。 區委、區政府駐地北干街道金城路685號。 蕭山地形類型多樣,以平原為主。位於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南緣,年平均所溫16.1℃,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無霜期248天。

㈤ 蕭山古時候是否屬於杭州

歷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會稽郡,蕭山屬會稽郡地。 西漢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間,始建縣,名余暨,屬會稽郡。 「余」為越語,越人稱鹽為 「余」,因當時蕭山產鹽,又臨暨浦,所以稱「余 暨」。 孫權黃武年間(公元222--229年),改名永興,屬會稽郡。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永興為蕭山,以蕭然山為名,沿用至今。作為山名的蕭山,早在《漢書·地理志》余暨縣名之下已有記載,其來歷是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率剩下兵卒停留於此,四顧蕭然,故稱此山為蕭然山,亦名蕭山。自唐改稱蕭山以來,除清咸豐十一年(1867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軍佔領蕭山期間,為避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之諱,改為「莦珊」外,均稱蕭山縣。 1949年5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蕭山,為省直屬縣。 1949年6月底,劃歸紹興專區。 1952年起,復為省直屬縣。 1957年劃歸寧波專區。 1959年改屬杭州市。 1987年11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蕭山縣,設立蕭山市(縣級)。1988年1月1日,蕭山縣改稱蕭山市,仍屬杭州市。 1996年5月8日,原屬蕭山市的西興鎮劃入杭州市區,由西湖區託管;是年12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以西興、長河、浦沿三鎮為基礎成立杭州市濱江區。 2001年3月25日,蕭山舉行撤市設區掛牌儀式,杭州市蕭山區正式成立。 蕭山地處錢塘江以南,東接紹興縣。全區總面積1420.22平方公里,2009年末總戶籍人口120.99萬,其中非農業人口440946人。轄有11個街道、17個鎮:城廂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靖江街道、南陽街道、河庄街道、義蓬街道、新灣街道、臨江街道、前進街道;臨浦鎮、義橋鎮、戴村鎮、河上鎮、樓塔鎮、浦陽鎮、進化鎮、瓜瀝鎮、衙前鎮、坎山鎮、黨山鎮、黨灣鎮、益農鎮、新街鎮、寧圍鎮、所前鎮、聞堰鎮。 區委、區政府駐地北干街道金城路685號。 蕭山地形類型多樣,以平原為主。位於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南緣,年平均所溫16.1℃,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無霜期248天。
以上資料摘自於蕭山的網路資料

㈥ 蕭山文化特色

現在全國各地的城市都是一樣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文化已經被摧毀,現在就是文化斷層後時代。

㈦ 蕭山的地位是什麼

經濟: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蕭山多次榮獲「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十大財神縣(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近幾年來,主要經濟指標實績居浙江省縣(市區)首位,連續五年在全國發達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綜合指數排名中列第七位。200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9.81億元,比上年增長18.7%,人均達到7400美元;實現財政總收入83.8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9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0.5%和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1000元,農村居民純收入超過10500元,分別增長12.5%和11.5%。

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經濟結構日趨合理,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5:65:30。200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4.7億元,增長8%,在穩定糧食總量的基礎上,蔬菜、花木等五大農業特色產業產值比重達到85.1%。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銷售值達157.1億元,外向型農業位列全省首位;現有境外農副產品基地213萬畝,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3家。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507.27億元,工業利潤124.2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2213.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去年達到209億,成功舉辦首屆世界休閑博覽會,被評為「2006年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城市十強。發展平台不斷拓展。一是開發建設了「一港四區」。「一港」,就是圍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二期建設,打造空港經濟圈。「四區」,就是規劃和建設包括國家級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江東工業區)、省級的臨江工業園區、錢江世紀城、湘湖旅遊度假區等四個國家和省級的開發區,規劃總面積達到270平方公里。二是啟動建設「一中心五基地」,成立了國際創業中心和信息軟體、汽車電子、數控裝備、精密模具和生物工程等五大產業基地。三是整合提升了鎮街功能區塊,按照區域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趨勢,對鎮街工業功能區進行全面的整合提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塊狀經濟。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融入大杭州,建設新蕭山」,城市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中心城區建成面積擴大到48.1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62.5%。過江隧道、錢江九橋、地鐵交通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動工興建,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區域統一供水,城區綠地率34.1%,綠化覆蓋率33.5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榮獲中國首家園林綠化新興產業基地。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所轄22個鎮創建成省級教育強鎮,科技綜合實力連續五年列全省第一,通過了首批省體育強區驗收,成功創建成為首批「浙江省示範文明城區」;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首批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區)和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範區;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縣區;信訪工作被浙江省推薦為受全國表彰的先進集體。

生活品質顯著提高。城鄉居民儲蓄余額達到388.66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33平方米和71.8平方米。汽車保有量達到11.72萬台。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企業職工養老、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各類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0萬人;醫療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保人數達到25.64萬人,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加率達到96.8%;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政策全面推進,新型救助體系基本形成,城鎮居民和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文化:蕭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境內的「 跨湖橋文化」有8000多年的歷史。時至今天,在蕭山形成了三種民眾文化心態。其一是「奔競不息,勇立潮頭」,有一種不安現狀、不甘落後的生存文化。其二是寬容失敗,自立自強,有一種不計較、不依賴的人文文化。其三是敢於競爭,鍥而不舍,彰顯出蕭山人「喜奔競、善商貿」的創業文化。行動的基礎是觀念,觀念的基礎是文化,決定一個地方能不能發展、怎麼發展,最根本的東西、最決定的因素是一個地方的文化。這一點,和發達地區相比,蕭山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優勢。其實蕭山發展進步的現象,既是一種經濟現象、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蕭山文化值得很好研究、很好挖掘、很好發揚光大。
政治:適應杭州沿江開發、跨江發展的戰略布局,順應由西湖時代向錢江時代轉變的要求,蕭山把自己的目標定位為全市領頭雁、全省排頭兵、全國先行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提出了「融入大杭州,建設新蕭山,引領新發展」的戰略構想,這些戰略目標、戰略布局的定位都是十分准確的,它有力地推動了蕭山更好更快發展。為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建設富裕和諧現代化蕭山,蕭山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突出工業主導地位,以「一港四區」為主平台,轉變增長方式,提升經濟質量,加快經濟強區建設;按照「新域優化功能,組團加快發展,沿江定點開發,區域協調發展」的方針,加快現代城區建設;挖掘錢塘江、湘湖、跨湖橋、圍墾和越文化的內涵,加快文化名區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環境立區建設;合理調節社會利益,提高城鄉人民收入水平,加快幸福之區建設。這些戰略舉措,效果非常明顯。戰略目標的定位、戰略重點的確定、戰略措施的選擇符合實際,這也是蕭山發展進步的重要原因。
歷史:蕭山是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地方。在這里吃苦耐勞、勤奮敬業、磨礪心智、以成大業,具有歷史,形成傳統,人們以吃苦為樂,以勤勞為榮。蕭山圍墾,地處舉世聞名的錢塘江涌潮地段,上乘洪水,下接強潮,施工不易,保堤亦艱。建國初期,就拉開了序幕,歷經幾十年,靠著肩挑手提,造田50餘萬畝,圍墾面積之廣袤、工程之艱巨、氣勢之恢宏、效益之顯著,都令人矚目。更值得大書特書的是,歷時幾十年,在長期與大自然的斗爭中,形成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圍墾精神,影響了蕭山的幾代人,成為蕭山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計劃經濟時代,這里的農民就以辛苦勞作而著名,不辭千辛萬苦,長途販運,培育了最基本的市場經濟觀念,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比較起來,這種最初培育起來的市場經濟意識,這種艱辛創業所帶來的喜悅與沖動,在普遍實行市場經濟的今天更顯得珍貴。可以說,這種歷史沉積奠定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基礎。
有點兒長啊

㈧ 浙江省蕭山的歷史偉人有哪些

一、卧薪嘗膽
勾踐(前497—前465),又稱菼執,是春秋後期越國的國君。父名允常,他的祖先,相傳是禹的後裔,帝少康的庶子,被封於會稽。
二、蕭山文化之先河——許詢
許詢,字玄度,號征君,東晉高陽(今屬河北)人,後居蕭山,為蕭山許姓人的始祖。詢父名許歸,字仲仁,從晉元帝司馬睿過長江,任會稽內史。有四子,許詢排行第二。
三、蕭然夢筆傳文化
江淹 (444—505)字文通,南朝文學家,蕭山江寺和夢筆橋的建造者。祖籍濟陽蘭考,(今河南蘭考)祖父南朝宋時任縣令。父江康之南沙縣令。江淹自幼聰穎,6歲能詩,少志以漢時司馬相如為榜樣,勤學上進。十三歲喪父,家境貧寒,曾採薪以養母,孝聞鄉里,且留情文章。
四、大詩人和大書法家賀知章
距今1260多年前,在浙江杭州蕭山出了一位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名貫古今,聲揚海外,他就是賀知章。
五、賢良方正蕭山第一個外交官
華氏先祖本姓子,(宋)戴公子食采於華,遂以華為姓。世代為宋卿。後遷居江蘇無錫為盛族。再遷進越會稽郡。至宋代朝奉大夫華鎮(宋代著名詩人),字元仁者,於宋元豐二年(1079)進士,及第後,獨愛蕭山風俗淳厚,山水秀麗,舉家遷居蕭山漁浦,(今義橋鎮民豐村漁浦街)為蕭山華氏始祖,繁衍發族。蕭山華氏世傳:
第一世華鎮、字元仁,官朝奉大夫。(宋代著名詩人)
第二世華初平,官樞密府君。
第三世華貞、華諒,官中書舍人。
第四世華洪卿、華和卿。
第五世華克勤,官山西布政使。
華克勤(1321-1397),字無逸,是蕭山華氏的第五世祖,他品行端方,聰明好學,年輕時隱居延慶寺(位於聞堰鎮凌家塢)苦讀,後舉賢良方正,方入仕為官。
六、大經學家毛奇齡
毛奇齡(1623-1716),字大可,號小毛生,又名毛甡,蕭山城區西河沿人,故稱之西河先生,俗稱毛西河。他還用過很多名號,如齊於,秋晴等等……毛萬齡是他的兄長。

㈨ 蕭山有哪些歷史遺跡有名的歷史人物

蕭山市位於浙江省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南翼,與國際風景旅遊名城、省會城市杭州市毗鄰,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東連紹興縣,南鄰諸暨市,西接富陽市,西北界杭州市濱江區,北瀕錢塘江。境域總面積1420平方公里,總人口113.41萬人。少數民族以壯族、苗族、土家族、回族、侗族、滿族、畲族等為最,多數居住在城鎮。 蕭山位於東徑120°04′22〃-120°43′46〃,北緯29°50′54〃-30°23′47〃之間,全境位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緣。總的氣候特徵為: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暖濕潤。 蕭山地處浙江南北要沖,臨江近海,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錢江一橋、二橋和三橋飛架錢塘江南北。浙贛、蕭甬鐵路,滬杭甬高速公路、104國道、省道杭金公路和正在興建的杭金衢高速公路...

蕭山花邊是我市著名的工藝品,以優質棉線、亞麻布、白精紡為原料,基本色澤是米黃和白色,淡雅古樸,美觀實用,產品分縷絲、鑲邊、工藝綉衣3大類,不同規格及花樣多達近萬種。 榮獲國家金質獎的蕭山花邊既是高檔的日用裝飾品,又是精美的藝術欣賞品,深受國內外用戶的喜愛。

南宋官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杭州瓷廠在中國科學院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經數百次試驗,使失傳700多年的南宋官窯工藝得以復活。現分藝術瓷和日用瓷兩大類,品種有岳飛、關公、鑒真、彌勒佛、濟公和尚、王昭君和八角花瓶、象耳瓶、假山筆架等100多種,成為國際市場掄手貨。

錢江啤酒廠生產的錢江啤酒,選用地產優良原料,配以石英礦泉水,採用國內道創的露天卧式大罐釀制和西德進口整套流水設備灌裝。酒色淡黃清亮,酒味清醇爽口,"錢江啤酒"和"錢江清泉啤酒",先後榮獲部優和省優產品稱號,"中華啤酒"已遠銷美國。

楊梅是浙江的著名特產之一,其中以我市所產最負盛名,稱為"蕭山楊梅"。 蕭山栽培楊梅的歷史悠久,據在關史料記載,蕭山早在1700年以前就種植楊梅。1958年浙江農業大學舉行全省楊梅評選會,以蕭山所前"杜家楊梅"名列第一。

蒓菜原產我國長江以南地區,以湘湖、西湖、太湖所產最為著名。但無論蒓菜質量、栽培時間和歷史上的知名度,都首推湘湖蒓菜。南宋《會稽志》載:"蕭山湘湖之蒓特珍"。杭州烹調"西湖蒓菜湯"成名之後,其所用蒓菜亦多產自湘湖。把蒓菜製成罐頭銷運國外也始自蕭山。

"蕭山蘿卜干",是我市蜚聲中外市場的土特產。 以色澤黃亮、條形均勻,肉質厚實,香氣濃郁,鹹淡適宜,脆嫩爽口,味道鮮美而著稱,人們謂"色、香、甜、脆、鮮五絕",具有蘿卜的自然甜性,咸中有甜,富有回味。

我國是梅的故鄉。"蕭山大青梅"以梅果色青汁多、肉厚核小、皮薄質脆、酸味純正而弛名中外。現已為農牧漁業部列為全國唯一的青梅商品生產基地。 蕭山大青梅自1956年始試銷香港,其餘主銷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近年來各產地建立了蜜餞廠、罐頭廠、青梅酒廠,所產青梅已加工銷售。

浙江龍井茶,堪與傳統名茶"西湖龍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譜中的後起之秀。蕭山是浙江龍進茶的發源地和主產區。 浙江龍井茶在我市的社會價值要超過它的經濟價值。在招待親朋好友時或喜慶宴會後,如能飲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龍井茶,可以增添親切熱烈的氣氛。

「蕭山雞」以體形大、肉質好、外貌美著稱,其羽毛、喙、腳都為黃色,俗稱"三黃雞"。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港澳市場上也享有聲譽,是一種優良的地方品種。農林部投資100萬元,已建成種雞場。"蕭山三黃雞"肌纖維細,肉嫩脂黃,汁鮮美芳香,為贈友、宴請賓客的上品。

閱讀全文

與蕭山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