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海南發展歷史

海南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8 12:13:56

1. 海南有什麼歷史呢

遠古到唐代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治今瓊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屬交州刺史管轄。這是海南島歸入中國版圖最早的兩個行政地名,標志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西晉時,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

唐代改郡為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為儋州。治所仍在義倫縣。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於唐代的瓊州 ,屬嶺南道。後屬南漢。

宋元時期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自始總領海南地區。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為瓊州路軍民安撫司。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不久,升定安縣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隸廣西行中書省。

明清時期

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初承襲明制,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隸屬於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府城),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澄邁(治今老城鎮)、定安(治今定城鎮)、文昌(治今文城鎮)、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城鎮)、儋州(治今中和鎮)。

民國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設瓊崖道於瓊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島。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隸屬行政院,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設在海口。

新中國成立時期

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1)海南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海南別稱瓊崖、瓊州,西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標志著海南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1988年4月13日,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獨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2018年4月13日,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2018年6月3日,經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調研、統籌規劃,決定設立海口江東新區,將其作為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點先行區域。

2. 誰能提供直播海南的發展歷史。比如哪年建立,發展歷程等等(越詳細越好)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秦始皇把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王國勢力和影響當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由於封建統治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又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特別是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
瓊州府(治今瓊山市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鎮)、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並而成。
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3. 海南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

經濟特區成立後的發展歷程 從挫折中找到的科學發展之路
作為最年輕的省份,海南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又是經濟總量不及全國1%的欠發達經濟小省。和其他4個城市型經濟特區不同,海南擁有廣大農村,基礎薄弱,經濟落後。要在這樣一個地區實現經濟快速持續增長,同時發揮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和排頭兵的作用,其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可想而知。
過去,圍繞海南的發展方向,有過多次爭論。有的主張貿易突破,有的堅持無工不富,有的認為旅遊先行。還有一些幹部群眾在相當長時間里認為,海南應「吃小灶」,只要網開一面,放開「黃賭」,海南很快就可以趕上東南亞國家和台灣地區。
海南從1988年建省,似乎就註定要經歷更多的起伏。前有1985年的「汽車事件」,後有1989年的「洋浦風波」,加之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產「泡沫經濟」以及接踵而至的金融信用危機,使海南陷入困境之中。短短3年,房價增長4倍。帶著幾萬元「闖海」的個體戶,一覺醒來已身價百萬;一幢大樓尚未封頂,已「轉嫁」幾十次。但是,缺乏產業支撐、缺乏最終消費需求的房地產熱只能是一場「擊鼓傳花」式的游戲。1993年下半年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政策,海口、三亞600多幢商品樓工地突然沉寂下來。當時700萬人的海南,積壓房地產項目竟佔全國的十分之一,455萬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長期無人問津,「爛尾樓」四處林立。1995年,海南經濟增長率從全國第一跌入倒數第一。
海南人在痛苦中思索著,海南的領導層也在反思發展之路的得失。他們從教訓中明白了一個道理,海南的發展必須結合自己的資源優勢,在全國一盤棋中尋找自己的方位,探索出一條科學發展之路。1996年新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省兩地」發展戰略。即:努力把海南建設成為我國新興工業省和熱帶高效農業基地、海島休閑度假旅遊勝地。這一設想列入了海南省「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海南經濟由此開始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隨後,海南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的特點是經濟發展主要靠技術先進的大企業的幾個點建設一批能達到環保嚴格要求的大項目, 而不是靠遍地開花的一般中小企業這個面來帶動。不與兄弟省份比速度,不接受落後產業轉移。經過幾年發展,海南油氣化工、汽車、林漿紙一體化等新型工業初具規模,熱帶高效農業不斷壯大,旅遊度假勝地已經形成,生態環境繼續保持一流,走出了一條發展與保護同步、經濟與生態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省兩地」發展戰略逐步展現成效後,人們親眼看到,海南的優勢很多,不搞「泡沫經濟」,不吃「黃」飯,不花「賭」錢,海南同樣可以又好又快發展,海南人民照樣可以奔小康。 寧願犧牲速度也不犧牲環境
1999年2月,海南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作出建設「生態省」的決定,就是要在發展的同時,保住海南這一片「凈土」。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發展工業的「三不」原則,即堅持「不破壞資源、不污染環境、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省委書記衛留成在一次泛珠三角會議上堅定表示,海南絕不和其他地方落後產能轉移進行對接,寧願犧牲速度,也不犧牲環境。
海南省省長羅保銘對記者說,海南不能走也走不起「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生態環境是海南最大的資本、最強的競爭力。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繁榮。在生態立省戰略方針的指導下,海南先後出台27項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制定20多項與環保有關的政府規章,先後投入120多億元用於退耕還林、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治理、采空礦區生態恢復、海洋生態保護,啟動全省海防林建設工程,實施生態環境補償機制,關閉85家小橡膠廠。
記者近日來到位於洋浦經濟開發區的金海漿紙廠,發現這里綠樹成蔭,環境優美,空氣中聞不到刺鼻的味道。總投資達104億元的這家企業,用於環保處理的費用就達24億元,在制漿過程中產生的黑液經過處理,轉換成蒸汽發電,供給全廠所需的大部分電力及熱源。污水經處理後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處理後的水可用於澆花養魚。
據統計,「十五」期間,海南人工造林423萬畝。海南已建立國家級森林公園8個,自然保護區69個,自然保護區數量居全國第一。2007年森林覆蓋率達到57.1%,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海南已連續多年空氣和水質量排名全國第一。 追求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和諧
海南不僅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成為生態文明的領先者;還追求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和諧,民生事業全面發展。
2006年8月31日,昌江黎族自治縣最貧困的王下鄉初中部271名學生整體「移民」,以寄宿班的形式到縣城民族中學就讀,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的黎族女孩韓慧玲第一次看到了電腦。一年多的城裡生活,使韓慧玲有了更大的夢想,她說下一步要考高中,還想上大學。省政府今年計劃投入1.5 億元,將8個市縣邊遠貧困村莊的9000多名中小學生搬遷到縣城免費就學。
作為人均GDP低於全國水平近20%的經濟小省,海南近兩年在民生方面作出了幾件叫響全國的事情:2005年起,海南在全國率先實行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接著率先在全國拉平城鄉教師工資水平,實現中小學教師統一工資標准;又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完成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海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比國家要求提前兩年覆蓋全省所有鄉村。
海南一位社會學者說,海南人在全國可能不是最富裕的,但可能是最幸福的。
近幾年,海南上上下下對發展的方向和策略基本一致,爭論少了,雜音不見了,海南的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最好時期。GDP由1987年的57.28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1229.6億元,人均GDP由1987年的925元增長到2007年的14631元。
20歲的海南經濟特區已經長大成人,少了一點年少輕狂,多了一分穩重成熟。海南省委黨校副校長廖遜是最早的一批「闖海人」,他說,回顧過去20年,我們並不懷念房地產熱的「一夜暴富」時代,倒是海南近幾年的發展,實實在在,乾乾凈凈。

4. 為海南發展作出貢獻的歷史名人

李德裕是唐武宗會昌年間名相,為政六年,內制宦官,外平幽燕,定回鶻,版平澤潞,有重大政治建樹,曾權被李商隱譽為「萬古之良相」。在唐朝那個詩的時代,他同時又是一位詩人。中晚唐時,強藩割據,天下紛擾。李德裕堅決主張討伐叛鎮,為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總理戎機。在唐代文宗大和七年(838年)和武宗開成五年(840年)曾兩度為相,主政期間重視邊防,力主削弱藩鎮,鞏固中央集權,使晚唐內憂外患的局面得到暫時的安定。後因黨爭失利,初貶荊南,次貶潮州。李德裕在瓊期間,著書立說,獎善嫉惡,備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會昌一品集》、《左岸書城》、《次柳氏舊聞》等。
路博德,漢武帝時期南越王叛亂,他被任命為「伏波將軍」,領導南下平定叛亂,大獲全勝。此地平定後,設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兩郡就在海南島上,成為海南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行政建制。路博德南征,為開拓祖國南疆作出了巨大貢獻。 馬援,東漢時交趾發生反叛,他被光武帝任命為「伏波將軍」,帶兵前往平叛,並鑄立銅柱作為漢朝南方邊界象徵。此後,馬援來往於南海之間,設置城廓並邑,對加強海南島與大陸的聯系,以及推進海南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5. 海南的歷史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 。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 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這是海南島歸入祖國版圖最早的兩個行政地名,標志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元帝初元三年(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65年間,海南島在中央王朝管轄之下。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東吳黃龍三年(公元231年),吳大帝孫權派兵平定交州 ;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吳大帝孫權派兵平定交州東吳時期,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西晉時,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
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隋朝煬帝時,海南島共設兩郡(珠崖郡、臨振郡)十縣,珠崖郡治設在義倫縣。後從珠崖郡中分出延德、寧遠兩縣、設置臨振郡。珠崖、臨振兩郡,由揚州司隸刺史管轄 。
唐代改郡為州,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於唐代的瓊州 ,屬嶺南道 。後屬南漢。 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平南漢 。
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 ,自始總領海南地區。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在海南島設置瓊州路安撫司,隸屬湖廣行中書省。至元十七年,隸屬海北海南道 ,道治在今雷州市 。
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改為瓊州路軍民安撫司。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不久,升定安縣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隸廣西行中書省 。 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 。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從廣西劃撥廣東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海南道。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初承襲明制,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隸屬於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澄邁(治今老城鎮)、定安(治今定城鎮)、文昌(治今文城鎮)、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城鎮)、儋州(治今中和鎮)。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瓊州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1858年6月27日簽訂的《中法天津條約》共42款,另有《和約章程補遺》其中增開瓊州(今海口)、潮州、台灣、淡水、登州、江寧六口 。 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設瓊崖道於瓊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島 。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年),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瓊崖綏靖委員會公署於海口 。
1935年,廣東省分設9個行政督察區,海南為第九區,專署設海口。1946年,瓊崖辦事處和第九區公署設於海口 。 1949年,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隸屬行政院,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設在海口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全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8專區和北江臨時行政委員 。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性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州、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2縣、3自治縣 。
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8年4月,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成立 。

6. 查一下海南歷史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由於此後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幾十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海南島,帶來了閩南文化。同時莆田文化發達,考中致仕遍布中原,朝廷派官到海南任職也多數是莆田人,任職滿後定居在海南。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天涯海角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市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鎮)、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並而成。
世紀大橋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性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況: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區解放,1949年3月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下轄白沙、保亭、樂東3縣,行政委員會駐白沙縣毛貴(今五指山市毛陽鎮)。1950年遷駐加釵,同年八月遷駐番陽,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專署級),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等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首府駐地由抱由鎮遷駐保亭縣。1954年,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范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又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並在此基礎上合並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並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並為榆林縣,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並為瓊中縣,樂東縣和崖縣、東方、昌感等縣的部分合並為樂東大縣。1959年至1961年又先後恢復原7縣建置,並從東方大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通什鎮。
1984年崖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設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轄七個縣兩個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需要,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內建立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1994年1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
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縣級)。
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調整行政區劃》,瓊山市並入海口市。
海南各市縣體制變化較大的有:
瓊山市。1994年1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縣級)。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調整行政區劃》,瓊山市並入海口市。
屯昌縣。新建縣,前身是1948年由澄邁縣的第二區(今西昌鄉)、瓊山縣的第二區(今新興鎮、大同鄉、屯昌鎮、黃嶺鎮、藤寨鄉、南坤鎮)組成新民縣,1949年2月又將原定安縣的南呂、烏坡、楓木、北海、嶺門鄉成立定西特別區(相當於縣級建置),1950年5月,定西特別區並入新民縣。因同遼寧新民縣重名,1952年國務院為了便於管理,遂將海南新民縣以治所之名,更名為屯昌縣。
瓊海市。海南歷史上未有瓊海的建置。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由瓊東、樂會兩縣合並而成。因地處瓊州東海岸,故取瓊海為縣名。1992年11月,撤縣建瓊海市(縣級)。
儋州市。1993年3月,撤儋縣建儋州市(縣級)。
文昌市。1995年11月,撤文昌縣建市(縣級),駐文城鎮。1997年文昌市府部分遷往清瀾鎮。
萬寧市。1996年8月,撤萬寧縣建市(縣級)。
三亞市。前身是崖縣,縣城駐崖城,1954年10月遷至三亞鎮。1984年5月以崖縣行政區域設立三亞市(縣級),因治所得名。1987年12月,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五指山市。原稱通什市,通什市是新設縣級行政區域。原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地,當時稱作通什鎮。1987年1月由保亭、瓊中、樂東三縣劃鄉析鎮組成。2001年7月改稱五指山市。
東方市。1952年將原昌感、樂東、白沙、儋縣部分地區劃入建立東方縣。境內有東方、中方、西方三村,當時設治於東方村,故得名東方縣。1958年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並為東方縣(稱東方大縣),治所先設在寶橋(叉河),1960年遷八所。1962年分縣,恢復白沙縣,復立昌江縣。1987年12月建立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3月撤縣建市。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設縣始於1948年2月,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置。1949年3月並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地區復置瓊中縣。因位於海南中部得名。1987年12月,建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7. 紅軍在海南的歷史

中華民國時期,海南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1927 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 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和瓊崖軍事委員會於先後在文昌、瓊山等縣組建瓊崖討逆革命軍。9月至10月,瓊崖特委領導舉行武裝起義。11月,瓊崖討逆革命軍改編為瓊崖工農革命軍。1928年2月,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瓊崖工農紅軍。當年底,瓊崖工農紅軍在國民黨軍的「圍剿」下受到嚴重挫折,余部轉移到定安縣母瑞山。1929年冬,成立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團,次年擴編為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師。9月,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1獨立師(後稱第2獨立師)。1932年7月,第2獨立師在國民黨軍的「圍剿」下遭受嚴重損失,余部在特委書記馮白駒等領導下堅持斗爭,後組建瓊崖工農紅軍游擊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共瓊崖特委與瓊崖國民黨當局達成協議,於1938年12月將瓊崖工農紅軍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馮白駒任隊長。1939年2月,日軍侵入海南島,獨立隊積極組織游擊作戰。3月,擴編為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獨立隊總隊,即廣東省人民抗日縱隊瓊崖獨立總隊。

詳細資料:
<<瓊崖縱隊>>:http://ke..com/view/263406.htm#3
<<23年不倒的瓊崖縱隊與馮白駒>>: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2721/63/76/8_1.html
<<馮白駒>>:http://ke..com/view/55567.htm

8. 海南土地開發歷程

秦以前,海南島先後屬「南交」和「揚越」,古籍亦稱之為「雕題國」和「離耳國」(或「儋耳國」)。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 年),秦王朝統一嶺南,設立南海、桂林、象郡 3 郡,海南地處象郡邊緣。西漢武帝派伏波將軍路博德平定南越後,於元封元年(前 110 年)在海南島設珠崖、儋耳兩郡,始元五年(前 82 年)廢儋耳郡,將其並入珠崖郡(治所在今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含 16 縣。1988 年 4 月,從廣東省劃出,單獨建立海南省,區域覆蓋海南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以及海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省。

至 2007 年底,全省轄兩個地級市、6 個縣級市、4 個縣、6 個自治縣、4 個市轄區和 1 個辦事處(縣級),即海口市和三亞市,五指山市、文昌市、瓊海市、萬寧市、儋州市、東方市、定安縣、屯昌縣、澄邁縣、臨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

遠古島民在從事採集、漁獵生產的同時,相繼開始了原始的種養業。據古籍載,至少在2000 多年前,海南島上已種植禾稻、棉花、蠶桑、薴麻、薯蕷、薏苡等作物,飼養牛、羊、雞、豬等禽畜。海南島是我國水稻栽培和棉花栽培的發源地之一,黎族先民還培育出能在山地生長的早稻品種「山蘭稻」。唐代,海南初步形成環島農業帶。宋代,由於漢族移民的增多,鐵制農具和耕牛的使用,水利的興修和占城稻、小粒花生、柑橘等農作物的引進,海南農業接近中原地區水平。明代,鴨腳粟、甘薯(亦稱番薯或地瓜)、玉米、芝麻、煙草、辣椒、南瓜、番茄、洋蔥、甘藍等作物開始傳入,其中水稻良種和高產作物甘薯的引種成功並向大陸傳播,被農史學者稱為中國糧食生產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明代中葉海南曾一度實現糧食基本自給。清代海南開始成為全國育種基地,但歷史上大多數時間仍依賴大陸調進糧食。而海南獨特的自然條件,則有利於發展熱帶經濟作物,椰子、檳榔、荔枝、龍眼、香蕉、甘蔗、木棉、無花果等熱帶、亞熱帶作物和益智、砂仁、巴戟等葯用植物,早在漢代已在島上普遍種植;楊桃、菠蘿和菠蘿蜜在南朝蕭梁時期和明代中晚期先後傳入。至近代,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又有突破性發展,海南島作為中國最大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已具雛形。

9. 海南的旅遊經濟發展史是怎樣的

一、地理方面的比較
海南與台灣都是太平洋上的島嶼,海南島的陸地面積大概是三點四萬平方公里,台灣島的陸地面積是三點六萬平方公里。海南島位於西太平洋南中國海一帶,緯度大約是北緯二十度到北緯十八度之間,緊靠東南亞地區;台灣島則位於西太平洋中國東海一帶,緯度大約是北緯二十五到北緯二十二之間,是連接東北亞和東南亞的樞紐位置(草草看了一下地圖,大約就是這個緯度)。嚴格說來,兩者都是亞熱帶區域(如果細分的話,可以把海南島劃到熱帶,台灣島劃到亞熱帶)。兩者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相近,大概海南有的台灣也有,台灣有的咱們海南也有。兩者在地理上最大的不同,不是生存的自然環境(植被、氣候、降雨之類),而是賴於發展的戰略位置,也就是經濟位置和軍事位置。
海南和台灣同屬於從波斯灣向東航行,經馬六甲海峽到日本的航線之上,是這條航線的中轉和樞紐之一。前段時間一艘國際大油輪停靠我省洋浦港也印證了這個觀點。自從15世紀地理大發現以後的世界,就是一個航海的時代。在歷史上,都是有曲折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加上盡早完成工業化革命的國家或者地區先發達起來,落後的則被挨打或者更加落後。海南和台灣分別代表了這兩個典型,這里有深刻的歷史因素,稍後會在歷史方面論述。從軍事方面考慮,海南和台灣這兩個面積較大的島嶼,是天然的軍事據點,可以進行駐兵、中轉和供應。在環中國南方及東南沿海一帶,有三個地點最為合適,台灣、香港和海南(其他的島嶼面積太小不足於支撐軍事目的,比如說澳門)。而台灣、香港和海南的命運卻不盡相同,可以說有天壤之別,這是為什麼呢?
台灣和香港之所以繁榮,是因為它們比海南要接近上述所提到的從波斯灣經馬六甲到日本的主航道上,而海南則稍微偏離了這條主航道,三者相距不遠,船行南海,要實行補給的話,往往直接到香港、台灣或者大陸都比到海南要劃算得多,不必要繞一個圈子,增加成本。從經濟貿易的角度來看,台灣和香港的國際程度要比海南高得多,海南與大陸的經濟互補性強,更多時侯是大陸的資源提供地和商品侵銷地。在來看軍事方面的考慮,台灣面向廣闊,鄰近航行可從廣東到江蘇,而海南鄰近航行最近也只到達廣西和廣東,香港可以通過陸路直接他上廣東,進而全國。作為軍事跳板的話,台灣的輻射面要比海南大得多,香港要比海南便利得多。所以日本選擇了台灣作為它侵略中國的跳板,英國選擇了香港,法國選擇了廣州灣(也就是今天的雷州半島一帶)。這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給海南開的一個大笑話,海南的軍事位置直到日本侵瓊和新中國建立後才凸現出來,即輻射東南亞方向,海南要比兩地優越得多,台灣更多是應付來自美國本土的海上威脅。
歷史發展到今天,台灣已經是地區的經濟、交通、軍事樞紐中心;香港的軍事功能已有所退化,但依然是國際的一個中心;而海南則還沒有形成氣候。

10. 海南高速的發展歷程

1991年7月經海南省政府(1991)5號文批准,成立海南省東線高速公路建設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其職能版是負責東線高速公路權的征地拆遷、施工管理和經營管理。
1993年4月經海南省證券委員會瓊證字(1993)6號文批准,在原海南省東線高速公路建設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的基礎上,與海南省公路局、中國建設銀行海南省信託投資公司、中國銀行海口信託咨詢公司共同發起,並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了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於1993年8月17日在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
當前,由原海南省東線高速公路建設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的凈資產所形成的國家股11676.06萬股由海南省交通運輸廳持有(1993年8月成立公司時,國家股由海南省公路局持有,1994年6月經海南省財稅廳瓊財稅[1994]國資字375號文批准,轉由海南省交通運輸廳持有),占總股本的27.97%;海南省公路局以現金方式認購59.985萬股,占總股本的0.14%;中國建設銀行海南省信託投資公司以現金方式認購2700萬股,占總股本的6.47%; 中國銀行海口信託咨詢公司以現金方式認購2700萬股, 占總股本的6.47%(當前該股份由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持有)。

閱讀全文

與海南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