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河南的歷史意義

河南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8 11:48:48

A. 河南什麼地方最有歷史意義

安陽,地處晉、冀、豫三省交匯處,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內秀旅遊城市、國家級容園林城市,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中國文字博物館、紅旗渠、袁世凱墓、曹操高陵所在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於殷(今安陽市郊小屯一帶),經八代十二王,歷時254年。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在這里出土。 這里流傳著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婦好請纓、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岳母刺字、韓陵定國寺等。

B. 關於河南的文化,歷史。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洛陽東郊12公里處,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相傳東漢明帝劉庄夢見一位金人在宮殿上空盤旋,遂派人前往西域求佛法,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天竺(今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永平十年,漢使梵僧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翌年建寺。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勞,故取名白馬寺。建成之後,又經宋、元、明各朝重修,才形成今日的規模和布局。白馬寺的由來據說是漢明帝夢見金人,臣圓夢稱佛故派人取經。因為佛經是用兩匹純白的馬馱回來的,寺院建成後,起名為「白馬寺」。 2.盧舍那大佛 石雕,始建於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位於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 這座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龍門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開始修建的,共化了三年零九個月完成。它供奉的主神為盧舍那佛,「盧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民間又稱他為報身佛,除此之外還有肋侍菩薩兩尊,佛弟子、金剛、神王各兩尊,高度則逐漸降低,造成一種眾星捧月的效果。 整個像龕東西進深38.7米,南北寬33.5米,由西京實際寺善導禪師等人主持修建。主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 米,頭部高4 米,發髻呈波紋狀,面部豐滿圓潤,眉如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睜半合,俯視著腳下的芸芸眾生,嘴邊微露笑意,顯出內心的平和與安寧。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嚴肅中帶有慈祥,慈祥中透著威嚴,威嚴中又有著一種神聖與威武,是一個將神性和人性完美結合的典範。大佛端坐於八角束腰蓮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紋簡潔清晰而流暢,背光華美而富於裝飾性,烘托出主像的嚴整圓潤。 大佛依山而坐,居高臨下,使前來瞻仰的人們需登到半山腰才可見到大佛,增添了人們的崇敬之感。盧舍那大佛至今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雖然手足有些殘破,但其整體所顯示的當時佛雕的高超技藝仍令人嘆服。 3.河南博物館(現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是我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院之一。其前身為河南省博物館。1927年7月,在馮玉祥將軍的極力主張下,成立了"河南博物館"籌備委員會,館址設在開封市三聖廟街。 4.二七紀念塔,位於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於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在這場斗爭中,共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 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人代表大會,庄嚴宣布: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於1926年10月15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並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掛在「長春橋」(今二七紀念塔地址)的電線桿上。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並沒有被嚇倒,他們繼續戰斗著。「二七」大罷工的偉大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斗爭傳統,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時場內建一座15米高的木製紀念塔。1971年改修成現在的塔式。二七紀念塔,為雙身並聯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包括底座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具有中國民族建築的特點。鍾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塔底層有地道穿廣場與道口相通;登塔遠眺,全市風景盡收眼底。「二七紀念塔」是鄭州市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內外遊客必游之地。 河南文物古跡 河南文物古跡非常豐富,目前共發現各類有價值的文物點28168處,其中有51處(54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政府已公布第一、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527處(參見 河南省博物院)。1999年初,省政府同意公布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614處。河南共有7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即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浚縣。另外還有2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即許昌、禹州、濟源、淇縣、沁陽、淮陽、汝南、新鄭、新縣、朱仙鎮、荊紫關鎮、竹溝鎮、社旗、濮陽、湯陰、衛輝、睢縣、鄧州、陳橋、登封、鞏義。 八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即出現了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殷商時代安陽附近出現了相當發達的文明。自周至宋又先後有10多個朝代在河南建都,因而文物古跡遍布全省,成為河南主要旅遊資源。如:上古文化遺址,太昊陵、東周王陵、北宋皇陵等古代陵墓,古陽城、夏台、姜里城遺址、龍亭等古代城池、宮庭建築遺址,蘇秦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居,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龍門石窟等遺存,周公測景台、觀星台等古代天文設施,洛陽太學、嵩陽書院、應天府書院等古代學府。自唐而盛的少林武術,源於明初的陳氏太極拳,影響極廣。中嶽嵩山、滾滾黃河、清涼世界雞公山、奇特的岩溶洞穴等,則是主要自然旅遊資源。

C. 河南省簡稱的由來

河南簡稱「豫」,源於夏禹。大禹治水成功後劃天下為九州,稱中原地區為豫州版,這便是河南簡稱「權豫」的來歷。有關「豫」字的含義,人們大多認為是「一人手牽大象」。

嵩山文化研究會近百名成員,通過近兩年的考證,得出的結論是——河南的簡稱「豫」字是與上古人類為指導農耕生產,仰觀天象,制訂歷法有關。所謂「凡大皆稱豫」,不是大象;「惟天為大」,大應為天。

(3)河南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對「豫」字的得名由來,迄今史學界、地理學家有不同的解釋。

其一,竺可楨先生認為:「河南省原來稱為豫州,這個豫字就是一個人牽了大象的標志,這是有意義的。」

其二,張漢沽先生說:「豫」字左旁為「予」,予者我也,豫的右旁為象。「豫」即表示一個人,手牽一頭大象。

其三,秦文生先生也認為:黃河流域至遲在殷代尚有較多的大象,河南古稱「豫州」,是因為產象而得名。

河南省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葯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從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D. 河南省歷史名勝有哪些

河南文物古跡非常豐富,目前共發現各類有價值的文物點28168處,其中有51處(54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政府已公布第一、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527處(參見 河南省博物院)。1999年初,省政府同意公布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614處。河南共有7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即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浚縣。另外還有2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即許昌、禹州、濟源、淇縣、沁陽、淮陽、汝南、新鄭、新縣、朱仙鎮、荊紫關鎮、竹溝鎮、社旗、濮陽、殷墟 白馬寺 大相國寺 中嶽廟 關林 少林寺 嵩山 清明上河園 龍門石窟 開封鐵塔 雞公山 禹王台 浮戲山雪花洞 石窟寺 石林秋色 盧涯瀑布
湯陰、衛輝、睢縣、鄧州、陳橋、登封、鞏義。

八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即出現了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殷商時代安陽附近出現了相當發達的文明。自周至宋又先後有10多個朝代在河南建都,因而文物古跡遍布全省,成為河南主要旅遊資源。如:上古文化遺址,太昊陵、東周王陵、北宋皇陵等古代陵墓,古陽城、夏台、姜里城遺址、龍亭等古代城池、宮庭建築遺址,蘇秦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居,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龍門石窟等遺存,周公測景台、觀星台等古代天文設施,洛陽太學、嵩陽書院、應天府書院等古代學府。自唐而盛的少林武術,源於明初的陳氏太極拳,影響極廣。中嶽嵩山、滾滾黃河、清涼世界雞公山、奇特的岩溶洞穴等,則是主要自然旅遊資源。

E. 河南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有何影響

河南作為抄中華民族和中華襲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河南歷史曾是中國歷史的主流和濃縮,不僅影響和推動著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而且在今天乃至將來仍然具有巨大的價值。作為華夏文明的誕生地,河南所孕育的歷史如木之根本、水之淵藪,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中華文明史中具有發端和母體的地位。http://www.sinoss.net/2009/1220/17041.html 這篇說的挺好的

F. 河南省經濟文化建設的意義

河南省是我國重要的中部省份。在既東部沿海優先發展和西部開發戰略後,中部的發展在目前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河南省作為中部的代表之一,其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具體來說,作為「中原」地區,河南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厚重的歷史積淀是河南文化建設的基礎。加快該類資源的開發,圍繞著各種歷史主題發展旅遊是解決河南省經濟和文化建設的關鍵。

G. 什麼是河南文化

河南文化指的復應該就是河南的歷制史,地理以及非物質遺產文化。

在中國文化方面,100年看上海,1000年看北京,3000年看河南。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三皇五帝在這里定都生息,很多歷史名人在這里誕生。

中國八大古都河南佔四個: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名勝古跡眾多,如洛陽白馬寺、嵩陽書院、龍門石窟、關林,開封的鐵塔公園、龍亭、包公祠、禹王台,安陽殷墟,南陽武侯寺,鄭州少林寺、中嶽廟、商城遺址,淮陽伏羲陵,等等。不誇張地說,河南地下都出都是文物。

H. 河南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800字左右)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的光輝一頁。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殲滅日軍150多萬,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配合了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行動,制約和打亂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戰略配合的企圖。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後方基地,為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以弱勝強的光輝範例,鼓舞了被壓迫、遭侵略的民族進行解放戰爭的信心和勇氣。中國人民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反動勢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對於中華民族發展和世界文明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燦爛文明,曾經長時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敗和束縛,中國漸漸落後了。從1840年起,中國屢遭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蹂躪,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受到侵蝕,中華民族的災難日益深重。中國人民奮起抗擊外敵入侵,又一次次遭到失敗。然而,這一次,中國人民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滅亡中國的企圖,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後飽受外來侵略的屈辱歷史,捍衛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的文明成果。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日本在台灣50年的殖民統治,使台灣回到祖國懷抱。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表明,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I. 河南文化

我就是河南洛陽人,說一下河南重要的文化
重要的古文化遺址1、南召猿人 :發現於河南南陽南召縣的古猿人化石,證明在大約五六十萬年以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距今約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於2007年在河南許昌被發現。它的發現,通過與其它遺址配合,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3、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年左右,位於河南舞陽,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 4、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左右,因發現於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5、太昊陵: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也是神農氏定都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是華夏族和東夷族共同的聖地。 6、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於河南三門峽仰韶村而得名。這是同時期影響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發掘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端。 7、黃帝故里:河南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在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頭文化: 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 位於今天鄭州市區,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陽殷墟: 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堪稱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十一五」期間,我們國家要在安陽建設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 11、白馬寺: 位於洛陽,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2、龍門石窟: 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它既是少數民族與漢民族文化交流的產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
龍門石窟
產物。尤其是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那「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龍門石窟也因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少林寺
13、少林寺: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14、中嶽廟:位於嵩山,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共有古建築514間。中嶽廟始建於秦,後來,漢武帝、武則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宮對其進行擴建。現存的中嶽廟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宮所建,因酷似故宮,故有「深山故宮」之稱。五嶽名山為道教所封,而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築,所以中嶽廟被認為是嵩山地位的象徵。 15、嵩陽書院: 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范仲淹、程頤、程顥、司馬光等大儒曾在這里講學,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有一部分就是在這里寫的。這里在洛陽附近,二程在這一帶將儒釋道三者相融合,初步創立了以後影響中國800年的理學。 16、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北宋時稱應天府)睢陽區,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學子不遠千里而至」,「遠近學者皆歸之」,說的就是應天書院。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曾求學於此,在商丘落戶,並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 17、登封觀星台: 位於登封,建於元代,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學遺址。大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里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學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8、袁家山:又稱小蓬萊、呂祖廟,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是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
袁家山望月台
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建。體勢取山東蓬萊閣之險,數百年不減雄偉壯美之色。 19、紅旗渠: 位於河南林州,是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為了修建這條渠,10萬林州人在崇山峻嶺中幹了10年。工人們以頑強的毅力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了上百座隧道,最終將河水引入乾涸的土地。紅旗渠的總渠長超過4000公里,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傑作。 定都在河南的朝代1、燧人氏:燧人氏位居三皇之首,在中國第一位人工取火,定都在商丘。 2、神農氏:神農氏是另一位重要的古代帝王,他也定都在淮陽。 3、軒轅氏:軒轅氏即黃帝,位居五帝之首,他出生、創業和定都於新鄭。 4、夏 :夏朝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曾多次遷都,主要國都有三個:洛陽偃師二里頭,陽城(今鄭州登封,也在洛陽附近),陽翟(今許昌禹州)。 5、商 : 商朝曾多次遷都,第一商都是商丘,還有四個:安陽殷墟、洛陽偃師商城、鄭州商城和朝歌(在河南鶴壁淇縣)。 6、西周: 西周的國都有兩個,一個是鎬京(在今陝西),另一個是洛陽。 7、東周: 東周定都洛邑(今洛陽),持續時間達數百年。 8、西漢:西漢的主要國都是長安(今西安),但早期也曾短期定都洛陽。 9、東漢:東漢定都洛陽。東漢末年董卓把漢獻帝挾持到長安幾年。 10、曹魏:曹魏早期定都許昌,後來曹丕定都洛陽。 11、西晉:西晉定都洛陽。西晉末年皇帝被挾持到長安幾年。 12、北魏:北魏早期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後來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13、隋: 隋文帝定都長安,隋煬帝遷都洛陽。 14、唐: 唐的主要國都是長安,洛陽為東都。晚唐時朱溫把唐朝皇帝挾持到洛陽,定都洛陽。 15、武周: 武則天篡奪李唐王位,建立武周,定都洛陽,稱洛陽為神都洛陽。 16、後梁: 後梁定都開封,後遷洛陽。 17、後唐: 後唐定都洛陽。 18、後晉: 後晉定都開封,曾短期遷都洛陽。 19、後漢: 後漢定都開封。 20、後周: 後周定都開封。 21、北宋: 北宋定都開封。 22、金 : 金曾遷都中都(北京),後期遷都南京(開封)。 23、楚:楚國始都在古丹陽(河南)淅川,後遷都陳郢(河南淮陽)。 河南與「中國」的得名河南不僅被稱為「中原」和「中州」,在歷史上還曾被稱為「中國」和「中土」。今天的「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但歷史上最早的「中國」卻是指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一帶,這是史學界的共識。 「中國」一詞,在西周周武王時期意為「中央之國」。3000多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在洛陽附近)用土圭測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測影台遺址),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並在附近營建了成周洛邑。洛陽也因此被歷代文人認為「居天下之中」。 大量的文獻也可以證明「中國」一詞源於河南。「中國」一詞,曾見於.《詩經·民勞》中:「中國,京師也」,而當時的「京師」正是東周國都洛邑(今洛陽)。另見於《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也見於《詩·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另由出土文物來看,「中國」一詞,最早見於1965年陝西省寶雞縣所出土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文曰:「唯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 文王,肆文王受茲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之ㄨ民。」可以看出,這里的「中國」,即指周王朝疆域的中心地區,即成周,也即今洛陽一帶。 《史記?劉敬傳》說:「成王即位,周公之屬傅相焉,乃營成周雒邑,以此為天下之中也,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均矣。」因雒邑成周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土」或「土中」,這應該也是後來河南地區被稱「中州」和「中原」的原因。 事實上,中國一詞,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含義。大致統一時期略指全國,分裂時多指中原(今天河南一帶)。隨著皇帝統治疆土的變化,中國包括的范圍也相應有所不同。 由於河南不僅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而且數千年都是這片廣闊土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以「中國」一詞漸漸成了正統國家的代稱。歷史上無論是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還是失掉中原的漢族政權,都自稱「中國」而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J. 河南的悠久歷史有多少年

河南歷史
(一)重要的古文化遺址
1、南召猿人 :發現於河南南陽南召縣的古猿人化石,證明在大約五六十萬年以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 :距今約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於2007年在河南許昌被發現。它的發現,通過與其它遺址配合,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3、賈湖遺址: 距今約9000年左右,位於河南舞陽,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
4、裴李崗文化 :距今約8000年左右,因發現於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5、太昊伏羲陵: 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也是神農氏定都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是華夏族和東夷族共同的聖地。
6、仰韶文化 :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於河南三門峽仰韶村而得名。這是同時期影響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發掘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端。
7、黃帝故里: 河南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在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頭文化: 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 位於今天鄭州市區,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陽殷墟: 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堪稱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十一五」期間,我們國家要在安陽建設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
11、白馬寺: 位於洛陽,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2、龍門石窟: 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它既是少數民族與漢民族文化交流的產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龍門石窟產物。尤其是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那「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龍門石窟也因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3、少林寺: 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佛教傳入中國後,少林僧人將它與中國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創立了禪宗。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教,它迅速地傳向全國各地及周邊的日本、朝鮮、韓國和東南亞等地,對中國歷史以及日本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少林武術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僧人在交流中汲取天下武術之大成,總結出了少林拳、少林棍、易筋經、鐵布衫等700多種武術絕技,並對其它武術流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僅從少林拳派生出的拳術就有四五十種。少林的積極入世使它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在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和明等朝代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少少林寺林也因承擔社會責任而成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武術也因此廣播四方並在實戰中進一步發展壯大。少林的與時俱進、開放和積極入世,使它一直保持著很強的生命力,在歷經磨難後的今天,禪宗和少林武術依然生機無限。今天的少林僧人又將互聯網、營銷學等現代文化融入少林文化,使少林迅速走向世界。少林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典範,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華文化的代名詞。
14、嵩陽書院: 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范仲淹、程頤、程顥、司馬光等大儒曾在這里講學,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有一部分就是在這里寫的。這里在洛陽附近,二程在這一帶將儒釋道三者相融合,初步創立了以後影響中國800年的理學。
15、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北宋時稱應天府)睢縣,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學子不遠千里而至」,「遠近學者皆歸之」,說的就是應天書院。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曾求學於此,在商丘落戶,並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
16、登封觀星台: 建於元代,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學遺址。大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里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學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今天,我們國家正以此為依託,在這里建設「中國天文博物院」,以集中展示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
17、紅旗渠: 位於河南安陽,是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為了修建這條渠,10萬人在崇山峻嶺中的懸崖峭壁上辛辛苦苦地整整幹了10年。他們沒有錢、沒有糧食、沒有技術、又不受政策支持,卻靠著頑強的毅力削平了1250座山頭,修建了上百座引橋,鑿通了上百座隧道,最終將生命的河水引入到了乾涸的土地。紅旗渠的總渠長超過4000公里,其土石方可以從哈爾濱到廣州修一條寬2米高3米的石牆!紅旗渠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傑作。

閱讀全文

與河南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