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優秀教師的成長歷程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從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看,一般來說, 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職前教育,主要在於使教內師成為合格公民,保證教容師職業道德的底線達標,即先為人,後為師。
職業實踐,是教師職業道德養成的根本保證。教師在上好每一節課、或在帶好每一個班的過程中,教師須要講求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同時需要探索其間的藝術性。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復雜問題,教師在解決各類問題中, 教師總被要求與現在有所不同(不斷創新), 即要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由此,教師不斷提升專業成長水平,包括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終身追求:教師在職業生涯中,要進入為師最高境界,必須志存高遠,終身學習,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保持強勁的動力和充沛的活力,達成「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當然,教師追求職業理想也是無止境的,但教師必須不斷努力,力求成為理性的典範、道德的楷模、文化的權威。
㈡ 教育的歷史發展分為那幾個時期各個時期的教育有什麼特點
一、時期: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現代教育。
1、古代教育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
2、近代教育
近代教育是教育歷史分期的一個階段。與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相對。歐美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7 世紀英國革命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的教育。中國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840 年鴉片戰爭到 1919 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教育。
3、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迄今為止教肓發展的最高階段 ,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 。
中國的現代教育起始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便在粵著書立說,主張效法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提倡通過改良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並促成了學習西方知識的風氣。
二、教育特點:
1、古代教育特點:
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教育沒有階級性;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2、近代教育特點:
以大機器生產為背景,科學技術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普及義務教育受到重視;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和傳播。
3、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2)教師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㈢ 教師成長的歷程經歷哪幾個階段
從孤兒成長為一個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作家的大衛科波菲爾給我內們的啟示和鼓舞:做人要容善良,待人誠懇,要勤奮好學,除此之外還要有自強不息的勇氣、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滿懷信心,在順境中加倍努力,這樣我們的事業就會成功,我們的家庭也會幸福,這樣的人生才會精彩。現代的人要努力學習他的這些優點,並不斷奮斗,實現自己的夢想。
㈣ 教師的歷史由來
在今天「科教興國」的口號下,教(老)師作為教育者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 教師的稱謂,最早見於西周金文中,稱為「師氏」,簡稱「師」,系教國子之官。原是商、西周軍隊的組織單位。
西周統治者為培養善戰的貴族子弟,開辦了「國學」,由高級軍官「師氏」任教。 由於「師」是傳授知識的,而「教」又是傳授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從而使「教師」一詞成為「傳道授業解惑」者的美稱。
何謂師?《說文解字》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教師,一般指直接從事教育工作或其他傳授知識技術的人,還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學習的人。從史書中看,先秦時期就有師傅、師長、先生此類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至於「老師」原是對年輩最高學者的稱呼,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到後來,人們習慣地把「老」與「師」並稱,逐漸地就不再管年齡的大小,一概稱教師為老師了。
明清兩代時曾稱主考官為老師;清末辦學堂,稱教師為教習;辛亥革命後,因教師同其他官員一樣依法令任免,所以又稱教師為教員。
(4)教師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淵源流變
教學生知識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
我們平時雖然稱呼學校里某教師為「某老師」,但這里的「老師」其實是教師這種工作,教書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
直至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等將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至今。
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人。
㈤ 結合時代特點說說教師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教師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任何一個職業可以替代。
教師教育社會的希望,教給他們如果做人,教給他們知識。
㈥ 教師成長的歷程經歷那幾個階段
(1)關注生存階段;(2)關注情境階段;(3)關注學生階段。
㈦ 教師職業發展的歷史階段有哪些
教師專業發展分為八個階段:
第一階段,職前准備階段。是指從進入師范學院版或大學接權受培養開始到初入新崗位時的再培訓,該階段是教師角色的儲備階段。
第二階段,入職階段。是指教師初任教師的前幾年,新任教師努力尋求學生、同事、學校與教育行政人員的認同,在處理日常問題時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第三階段,形成能力階段。在此階段,積極地參加培訓計劃和各種交流會,積極接受各種新的教育觀念,是獲得專業發展的階段。
第四階段,熱心和成長階段。在此階段,教師持續的追求專業的更大發展,不斷尋求進步。
第五階段,職業受挫階段。在此階段,教師的職業滿意度開始下降,體驗到的是挫折和倦怠。此階段多數發生在職業生涯的中期。
第六階段,穩定和停止階段。在此階段,教師已經失去了進步的要求,工作囿於本分,只滿足於完成任務,缺乏進取心和高質量的要求。
第七階段,職業泄勁階段。在此階段,教師帶著各種不同的感情品味著即將離職的感受。
第八階段,職業生涯結束階段。是教師離開工作崗位及離開後的階段,既包括退休教師的離開,也包括因各種原因的被迫或自願的中止工作。
㈧ 老師的發展歷程
教學生知識的人,尊稱傳授文化、科學和技術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老師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把教學生知識的人也稱為「老師」。《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我們平時雖然稱呼學校里某教師為「某老師」,但這里的「老師」其實是教師這種職業,「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直至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等將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至今。
事實上,「老師」的外延比「教師」的外延要大,除可以稱「教師」為「老師」外,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某老師」表示對別人的尊稱,類似「老師傅」的簡稱。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從這個標准衡量,老師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於人,「老師「兩字可分解來看,中國歷來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學,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養,而這個「老」就代表了「德」,師者就不必細言了。
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 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一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我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呂氏春秋·尊師》雲:「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邊為尊,故尊稱家庭教師為「西席」和「西賓」。《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原來,彷彿老師只是教授知識,解答問題的人,不苟言笑。其實,自古而今,存在著良多的亦師亦友的典範。老子與孔子便是如此。在我國幾千年的燦爛歷史中,「師」,總是受人尊敬,被人愛戴的。老師,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的功臣。他(她)們做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 中國古代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以下五種:
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雲:「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一直沿用至今。
西席、西賓:由來是這樣的:漢明帝劉庄為太子時,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坐次以靠西牆(西邊),面向東方為尊。漢明帝給桓榮安排坐西南面東的坐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從此,「西席」便成了對教師的尊稱,也稱西賓。
師長: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音度)》:「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為變。」
山長:源於《荊相近事》。五代時,蔣維東隱居衡岳,以講學為主,受業者眾多,尊稱蔣維東為「山長」。此後,山中書院中的主講教師亦稱為「山長」。久而久之,「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先生: 1.老師。
2.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4.舊時稱管帳的人。如:他在當鋪當先生。
5.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
6. 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等均可稱為先生。「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歷史上各個時期,對「先生」這個稱呼是針對不同對象的。《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一「先生」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7.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如:王先生、李先生
老師的宗旨:沒有人可以教人,只能去發現!
教師的十一個稱謂:
老師——最廣泛流行的敬稱
先生——最歷史悠久的尊稱
園丁——最質朴無華的褒稱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愛稱
蠟燭——最溫馨動人的稱謂
春蠶——最純摯的稱謂
春雨——最生動形象的默稱
人梯——最高評價的專稱
孺子牛——最具中國特色的喻稱
教練——是指導、訓練和督導他人,試圖完成某種使命或任務的人
人類靈魂工程師——最富哲理的稱謂(作為教師應該以愛心和知識觸摸、改變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