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隋唐歷史意義

隋唐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8 10:58:50

A. 隋朝的建立有什麼歷史意義

隋統一戰爭是隋文帝楊堅出兵北擊突厥?南滅陳朝的一場戰爭?

它結束了自東晉十六國以來延續了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推動了民族的融合,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同時也為大唐盛世奠定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基礎?隋王朝統一全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後,注意爭取人心,獎勵生產,在政治上較為鞏固,經濟上較為富裕,軍事上較為強大,因而具備了統一大江南北的條件,並最終完成了統一?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在北周和北齊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一系列加強君主集權?發展社會經濟的措施,使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力量日益壯大?

隋朝建立後,停止向突厥輸送金帛,因而突厥統治者常常南下襲擾隋朝,威脅隋朝的統治?為鞏固北部邊防,防止突厥的襲擾,在邊境增修亭障,加固長城,並命上柱國陰壽鎮幽州,京兆尹虞慶則鎮並州,屯兵數萬以備之?

與此同時,隋文帝也在做滅陳的准備,他派大將賀若弼?韓擒虎分任吳州和廬州總管,並抓緊備戰?581年,陳將周羅喉攻佔江北隋的胡墅?隋文帝命尚書左僕射高熲節度行軍元帥長孫覽和元景山,准備率軍伐陳?

就在這時,突厥沙缽略可汗尋找借口,聯合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准備大舉攻隋?隋文帝根據隋朝新立,邊防不固,實力尚不夠充實等情況,決定變更原來計劃,改取南和北戰,先敗突厥,後滅陳朝的戰略?

582年春,隋文帝調整部署,於並州置河北道行台尚書省,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在洛陽置河南道行台尚書省,以秦王楊俊為尚書令;在益州置西南道行台尚書省,以蜀王楊秀為尚書令;並不斷調兵遣將加強北方各要地守備,以御突厥?並又詔令高熲改變計劃,設法與陳朝結好,以便抽回兵力,北擊突厥?

隋文帝利用突厥各可汗間的矛盾,採納奉車都尉長孫晟建議,實行「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策略,先後派出使臣結好西面的達頭可汗和東面的處羅侯,以分化?削弱沙缽略的力量?

582年,沙缽略率本部與阿波等各可汗兵40萬突入長城,分路攻掠北方要地?隋軍曾分別在馬邑?可洛峐擊敗來犯突厥軍,但未能阻止其攻勢?之後,突厥大軍深入到武威?金城?天水?上郡?弘化?延安等地,大掠牲畜?財物等?

在隋軍頑強抗擊沙缽略主力後,突厥達頭可汗不願繼續南進,引兵自去?隋將長孫晟乘機通過沙缽略之侄染干詐告:鐵勒等反,欲襲其牙帳?沙缽略恐其後方生變,遂撤兵北返?

隋文帝經過3年的對突厥防禦作戰,爭取了時間,基本上完成了反攻准備;而突厥則因隋的分化?離間政策,內部矛盾加深,加以災荒嚴重,其勢愈加不利?

583年,沙缽略再率各可汗兵南犯?隋文帝下達詔令,命衛王楊爽等為行軍元帥,率隋軍主力20萬人分道反擊突厥,以從根本上擊破沙缽略,穩固北部邊防?

隋軍先後在白道?高越原?靈州?和龍等地各個擊敗突厥各部,並乘機說服阿波可汗歸隋,進一步促成突厥內亂,使沙缽略與阿波等相互攻戰不止?

584年春,達頭降服於隋?584年秋,沙缽略因屢為隋軍所敗,也向隋求和稱藩?隋軍反擊突厥獲勝,北部邊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

為了完成統一大業,隋文帝採取了許多重大措施?經濟上頒布均田和租調新令,把荒蕪的土地撥給農民耕種,減輕賦稅徭役,興修水利,促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並且儲糧備戰?

政治上強化中央統治機構和完善官制,廢除一些酷刑峻法;外交上採取對策,不斷派遣使者去陳朝,表面表示友好,實則探聽虛實,使之鬆懈麻痹;軍事上,改進北周以來的府兵制,集中兵權,加強軍隊訓練,加固長城,訓練水軍?

在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准備之後,隋文帝遂於588年部署進軍?設置淮南行省於壽春,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任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指揮水陸軍50萬人,同時從長江上?中?下游分八路攻陳?

八路攻陳的具體部署是:一,楊俊率水陸軍由襄陽進屯漢口;二,楊素率舟師出永安東下;三,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與楊素合兵;四,楊廣出六合;五,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六,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七,蘄州刺史王世積率舟師出蘄春攻九江;八,青州總管燕榮率舟師出東海沿海南下入太湖,進攻吳縣?前三路由楊俊指揮,為次要作戰方向,目標指向武昌,阻止上游陳軍向下游機動,以保障下游隋軍奪取建康?後五路由楊廣指揮,為主要作戰方向,目標指向建康,其中楊廣?賀若弼?韓擒虎三路為主力,燕榮?王世積兩軍分別從東?西兩翼配合,切斷建康與外地聯系,保障主力行動?

隋軍此次渡江正面東起沿海,西至巴蜀,橫亘數千里,是我國歷史上一次規模浩大的渡江作戰?

為了達成渡江作戰的突然性,隋在進軍之前,扣留陳使,斷絕往來,以保守軍事機密?同時派出大批間諜潛入陳境,進行破壞?擾亂活動?

588年,楊俊率水陸軍10餘萬進屯漢口,負責指揮上游隋軍,並以一部兵力攻佔南岸樊口,以控制長江上游?

江南陳朝指揮長江上游軍隊的周羅侯,起初未統一組織上游軍隊進行抵抗,聽任各軍自由行動?當看到形勢不利時,又收縮兵力?防守江夏,阻止楊俊軍接應上游隋軍?兩軍在此形成相持?

楊素率水軍沿三峽東下,至流頭灘,陳將戚欣利用狼尾灘險峻地勢,率水軍據險固守?楊素於是利用夜暗不易被陳軍窺察之機,率艦船數千艘順流東下,遣步騎兵沿長江南北兩岸夾江而進?劉仁恩部亦自北岸西進,襲占狼尾灘,俘虜陳全部守軍?

陳南康內史呂忠肅據守歧亭,以三條鐵鎖橫江截遏上游隋軍戰船?楊素?劉仁恩率領一部登陸,配合水軍進攻北岸陳軍,經40餘戰,終於在擊破陳軍,毀掉鐵鎖,使戰船得以順利通過?

此時,防守公安的荊州刺史陳慧紀見勢不妙,趕緊燒毀物資,率兵3萬人和樓船千艘東撤,援救建康,但被楊俊阻於漢口以西?周羅侯?陳慧紀也被牽制在了江夏及漢口,無法東援建康?

在長江下遊方面,當陸軍進攻的消息傳來,陳各地守軍多次上報,均被朝廷掌管機密的施文慶?沈客卿扣壓?隋軍進至江邊時,施文慶又以春節將至為由,拒絕出兵加強京口?採石等地守備?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楊廣進至六合之南的桃葉山,乘建康周圍的陳軍正在歡度春節之機,指揮大軍分路渡江:派行軍總管宇文述率兵3萬人由桃葉山渡江奪占石頭山,賀若弼由廣陵南渡佔領京口,韓擒虎由橫江夜渡?

陳軍因春節酒會,仍處醉鄉之中,完全不能抵抗,韓部輕而易舉襲占採石?正月初三,陳後主陳叔寶召集公卿討論戰守,次日下詔「親御六師」,委派蕭摩訶等督軍迎戰,施文慶為大監軍?

陳叔寶?施文慶都不懂軍事,隨意將大軍集結於都城,中派一部舟師於白下,防禦六合方面的隋軍,另以一部兵力鎮守南豫州,阻擊韓擒虎部的進攻?

隋軍突破長江之後,迅速推進?賀若弼部於正月初六佔領京口後,以一部進至曲阿,牽制和阻擊吳州的陳軍,另以主力向建康前進?韓擒虎部佔領姑孰後,沿江直下,陳沿江守軍望風而降?

正月初七,賀若弼率精銳8000人進屯鍾山以南的白土崗,韓擒虎部和由南陵渡江的總管杜彥部2萬人在新林會合,宇文述部3萬人進至白下,隋大軍繼續渡江跟進?至此,隋軍先頭部隊完成了對建康的包圍態勢?

建康地勢虎踞龍盤,十分險要?此時,陳在建康附近的部隊仍不下10萬人,陳叔寶棄險不守,把全部軍隊收縮在都城內外,又拒不採納乘隋先頭部隊孤軍深入立足未穩之機進行襲擊的建議?正月二十,陳叔寶決定孤注一擲,他命令各軍出戰,在鍾山南布成「一」字長蛇陣?但陳軍既未指定諸軍統帥,又無背城一戰的決心,各軍行動互不協調,首尾進退不能相顧?

賀若弼未待後續部隊到達,即率先頭部隊出戰陳魯廣達部,初戰不利,賀若弼燃物縱煙,掩護撤退,爾後集中全力攻擊蕭摩訶部?陳軍一部潰敗,全軍隨之瓦解?

在這同一天,韓擒虎進軍石子崗,陳將任忠迎降,引韓部直入朱雀門,攻佔了建康城?

藏匿於枯井之中的陳叔寶被隋軍俘虜?正月二十二,楊廣進入建康城,命令陳叔寶以手書招降上游陳軍周羅侯?陳慧紀等部?同時遣兵東下三吳,南進嶺南等地,先後擊敗了殘存陳軍的抵抗?至此,隋文帝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長期分裂的局面,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AAA隋統一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隋統一戰爭在戰略運用上的特點為:集中使用兵力,力避兩面作戰?當決定先南後北時,即採用北守南攻方針,先鞏固北部邊防,並部署一定數量的機動部隊,以保障南進時後方的穩定?

當突厥突然大舉進犯,對隋王朝構成嚴重威脅時,立即變更戰略,改為先北後南,採用南和北攻的方針,撤回南進大軍,與陳朝結好談和?待以政治分化瓦解和軍事打擊擊敗突厥後,再轉兵攻陳?在攻陳作戰中,隋文帝更是根據情況變化,靈活確定戰略打擊目標,並且做到了軍政並舉,對陳先以外交等手段,使之麻痹鬆懈,繼之以軍事手段使其疲憊消耗?

當條件成熟的時候突然集中兵力給以打擊,加之戰爭准備充分,保證了渡江作戰的順利進行,使陳朝迅速土崩瓦解?

隋王朝統一全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自西晉末年以後,華夏大地南北長期陷於分裂狀態?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南北之間的聯系日趨密切,統一成為了時代的需要?

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後,注意爭取人心,獎勵生產,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政治上較為鞏固,經濟上較為富裕,軍事上較為強大,因而具備了統一南北的條件,並最終完成了統一?

B. 隋統一全國有何歷史意義

1,結束了長期戰亂的局勢,為後來唐帝國的繁盛打下了基礎:
2,隋朝的統一為經濟的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人口逐漸增多,生產力得到提高,商業開始繁榮;
3,結束了地方割據,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做出了貢獻.

C. 隋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隋朝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隋的統一結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打擊了魏晉以來內南方的士族勢力,重建容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加強了大陸與台灣的聯系,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發展,並為隋的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隋的繁榮正是以國家統一為前提條件的,也為唐朝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D. 試論隋唐的歷史地位及影響。

隋唐的歷史地位

隋唐時期(581年—907年),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兩個朝代的合回稱,也是中國歷答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兩個漫長時期後的兩個大一統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較開放。兩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隋唐兩朝君主在治國政策上較為開明,也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

隋唐的歷史影響

隋朝鼎盛時期北至東北遼寧一帶,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東臨東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帶。唐朝鼎盛時期北至貝加爾湖以北和外興安嶺,西至中亞的鹹海,東至庫頁島,南至越南北部。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在詩、書、畫各方面涌現了大量的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 。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海內外各民族文化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唐朝與當時的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E. 唐朝的歷史意義

中國歷史自春秋、戰國之交進入封建社會以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沿著迂迴曲折的道路前進,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三次高潮,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高潮產生於西漢,第三次高潮產生於明清,第二次高潮就產生於唐代。在第二次鼎盛中,尤其是唐朝前期,農業生產蒸蒸日上,手工藝品日益精巧,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城市車水馬龍,繁華似錦;唐朝後期,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為以後南方經濟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礎。在政治上先後有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呈現出一派昇平景象,其成就都超邁了西漢的「文景之治」。唐玄宗統治時期鼎盛局面達到了高峰,甚至在文壇上也出現了「盛唐氣象」。

就當時的世界范圍來看,唐帝國也是最重要、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歐洲的封建強國主要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廷帝國,但就封建社會的發展階段而言,它們都遠遠落後於唐朝。西歐的封建城市尚未出現。東羅馬帝國除查士丁尼時期的短暫強盛外,社會發展進程很快就為阿拉伯國家的入侵所打斷。西方繼起的強國是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國家,但其遲至8世紀時才逐漸形成封建制。東方重要的國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統一次大陸前後始確立了封建制。他死後,次大陸隨即分崩離析,割據局面一直延續到12世紀末。日本的「大化改新」雖然盡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卻只具有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性質。在世界范圍內,唐朝不但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屬於最先進的行列。

其次,唐朝正處在中國封建社會發生明顯變化的關鍵階段,是由前期向後期發展的轉折時期。從這一意義上說,唐朝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當時社會變化的中心是: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基礎上,土地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即均田制斷斷續續推行兩百餘年以後,終於失去生命力,走向崩潰,地主土地所有制從8世紀中葉開始得到空前的發展。經濟基礎中的這一變革引起了上層建築領域中的一系列變化,農民起義也隨著提出了新的綱領性口號。唐朝後期出現的很多萌芽狀態的新事物,對此後千餘年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新事物主要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迅猛膨脹造成了空前嚴重的貧富不均,針對這種社會現實,農民起義提出了平均財富的要求。王仙芝「天補平均大將軍」的頭銜不僅是一個稱號,而且是一個戰鬥口號。它也是宋代農民起義「均貧富」口號、明代李自成起義「均田」口號及清代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土地綱領的先聲。從租庸調制到兩稅法的變化,不僅是唐代賦稅制度上的改革,而且是從漢代以來課役重丁口、輕田產轉變到此後輕丁口、重田產的分水嶺。宋代的「二稅」、明代的「一條鞭法」及清代的「攤丁入地」,都是楊炎兩稅制的繼續和發展。中唐時期韓愈和李翱的哲學思想為宋、明理學開了先河。韓愈、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為宋代「古文運動」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礎,寫古文之風一直持續到「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前夕。由此可見,從唐中葉開始到北宋建立,二百年間醞釀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緩慢變化,而一系列新事物都產生於唐代後期。在這個歷史轉折階段,既有舊時代衰亡中的痛苦,也有新時代即將來臨的曙光。

再次,唐朝在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壯大中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秦漢是多民族國家形成的第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但魏晉以後陷於民族大混戰,這個過程暫時緩慢下來。隋朝歷時較短,還沒有來得及在這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唐朝歷時較久,前期統一,國力強盛,疆域遼闊,高度的物質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邊各族增強了向心力,於是國內各民族間的接觸和交往空前發展,民族關系進一步密切。因此,唐代是繼漢代之後,中國多民族國家壯大、發展的第二個歷史階段。

唐帝國卓越的國際地位和優異的經濟、文化成就使亞洲各國以至部分歐、非國家對之產生了欽羨之情,爭相與唐朝交往,遂使中國成為亞洲諸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和中心,在中西交往中也起著顯著的作用。在當時的世界中,文化交流的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中國,這三個中心,又以中國的地位最為突出。唐代是繼漢代之後,中國歷史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第二個高潮時期。

唐朝在發展經濟、文化、密切民族關系和加強國際交往中,都取得了光彩奪目的成就,使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二次鼎盛局面;唐朝後期的歷史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巨大變革開了端倪。唐代確實是一個不平凡的時代。

F. 隋朝的歷史意義

①隋朝結束了漢末以來的動盪,實現了國家統一,對隋朝大統一,大繁榮、專大融合做出了突出貢屬獻。
②隋朝統治者實行了一系列發展經濟、鞏固統一的措施,如設立三省六部制、創立科舉制、推行均田制、實行府兵制都為隋唐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③隋朝大運河的開鑿,醋經歷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唐代乃至以後經濟、交通都有重要作用。
④隋王朝恢復了幾個世紀以來的因割據紛亂幾乎中斷的對外關系,隋朝積極發展與亞洲各國的交流,增強了隋朝在亞洲的地位,為後世盛唐打下了基礎。
⑤隋朝的迅速滅亡對唐朝統治者有著深刻教訓,促使唐初統治者精心治國,為唐的繁盛打下了基礎。

G. 隋朝那段歷史有什麼歷史意義

漢朝和隋朝之間的這段歷史,是什麼朝代?歷史年表亂的很,好多國家名,那麼在劉邦推倒秦朝建立內了

漢朝之後容,一直到隋朝建立就是漢代和隋朝之間 ,到底是什麼朝代啊,有南陳,北魏,一大堆.

漢朝和隋朝之間的這段歷史,是什麼朝代?

歷史年表亂的很,好多國家名,那麼在劉邦推倒秦朝建立了漢朝之後,一直到隋朝建立
就是漢代和隋朝之間 ,到底是什麼朝代啊,有南陳,北魏,一大堆.

H. 隋唐科技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科技在隨唐時期獲得了蓬勃發展,而且隨著中外交流的增強,科技成就不僅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對世界文明的進展也產生了極大影響。

I. 隋朝的歷史意義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於北周靜帝建立隋朝,至619年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隋朝滅亡為止,國祚38年。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上,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 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制,興建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使到很多城市從此出生,同時還建立京師大興城和東都洛陽。這些政策幾乎被唐朝和宋朝全盤承襲,唐朝在某程度上更是隋朝的伸展。隋朝代深刻影響往後唐朝、宋朝、以後中國朝代。

J. 隋朝的統一有什麼歷史意義

隋朝的統一,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意義不僅在於結束了幾百年來南北分治的局回面,而且開始將南北文化融答為一體,優勢互補,從而為唐朝的文化繁榮以及宋明時期中國文化的再生創造了條件。即使僅從儒學的發展情況看,享國短暫的隋朝雖然並沒有最終實現南北儒學的統一、儒釋道三教的融匯與合一,但是,如果沒有隋朝的短暫過渡及隋朝儒家學者的努力,恐怕唐初的儒學統一不可能那樣快、那樣徹底。故而從這個意義上說,隋朝歷史雖然不長,但隋朝儒學則在儒學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

閱讀全文

與隋唐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