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斗衛星的發射歷程是怎麼樣的
北斗衛星的發射歷程如下:
一、建設北斗一號系統
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並投入使用,採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二、建設北斗二號系統
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斗二號系統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三、建設北斗三號系統
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1)北斗衛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北斗三號」全球星座組網即將全面收官引起了海外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航天新聞網刊文深入介紹了北斗導航衛星建設最新情況和歷程,解析了其星座的軌道特點,表達對其全球系統建成的期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報道對「北斗」衛星發射入軌100%的成功率和服役後的表現贊不絕口,認為「北斗」廣泛用於公共安全、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智能城市建設、社會管理以及大規模市場應用等領域,全球將受惠於此。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關注到「北斗」近期的建設成就是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取得的,展望「北斗三號」30顆衛星中的最後一顆發射入軌組網成功後,其提供的服務精度將進一步提升,更加受到用戶信賴和青睞。
該報道還特別聚焦「北斗」獨有的短報文通信功能,認為全球組網完成後,這一超越同類的優勢更加明顯,使用戶之間可以更好通信,並能夠在緊急情況下追蹤用戶的位置,為應急救援提供了更穩定可靠的途徑。
㈡ 北斗衛星的發展
官方北斗一代(真正開發時間短)告一段落,二代北斗的未來雖然是光明的,但道路內依然曲折,容可能美國的GPS在未來十年內繼續占據主導地位,官方資料只有少數公司能拿到,所以個人難以試圖深入理解相關開發技術甚至製作接收機,有點像閉門造車,而且會和俄羅斯GLONASS(繼承了前蘇聯的二代系統)一樣遇到技術難題(如安全加密),所以民用還得多等幾年。軍用的話,據說以前都是GPS與GLONASS的組合導航,北斗一代開發後,接收機也出來了,不過數量有限,所以主要還是前者。網上各種評論揭露近幾年來中國衛星發射出過幾次大的問題,如果要想同美國那樣一箭多星(block IIF衛星,波音製造),短期內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還得一次一顆衛星,加上要替換舊的衛星(其壽命與星載燃料有關),估計得十來年實現全球覆蓋
㈢ 中國北斗20年歷程,究竟經歷了什麼
中國北斗20年歷程,這是北斗人的驕傲,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2000年的時候,我才剛剛出生吧,我們的北斗人就發射了我們中國的試驗衛星01,這也是讓人非常激動的一件事情了,當我慢慢長大,也懂得這些,也一直在關注著我國的航天事業,我個人覺得航天事業,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一份事業,這更是我們中國越來越強大的表現,到2020年,我國的航天系統基本完善,但我們的航天人,北斗人並沒有因為這一小階段的勝利而停下努力的步伐。而是在繼續更加的努力著。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向著他們看齊,向著他們努力,而不是覺得,航天事業這是航天人的事情,這是北斗人的事情,跟我們普通人沒有任何的關系。而我們每天做的就是吃喝玩樂,不要把一切當做理所應當,我們應該感激這些北斗人,他們是我們中國的驕傲,是這個世界的驕傲,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學習的榜樣。
㈣ 中國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是在哪一年發射的
2000年10月31日,第一顆「北斗一號」實驗導航衛星升空。
北斗系統至今發展共有三代,其中第一代也被稱為「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屬於試驗性質,自第二代開始的北斗系統被正式稱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系統的全球定位功能。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北斗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在構建以北斗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並正在成為北斗產業快速發展的新發動機和助推器,推動著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4)北斗衛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這個系統的官方名稱,它是以北斗七星命名的。「北斗」的字面意思為「位於北方的斗」,這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給大熊座最明亮的七顆星的命名。歷史上,人們利用這七顆星來找到北極星以確定方向。因此,「北斗」這個名稱隱含了這個衛星導航系統的目的。
中國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制定了「三步走」發展規劃,從1994年開始發展的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為第一步,2004年開始發展的正式系統(第二代系統)為第二步。
至2012年完成對亞太大部分地區的覆蓋並正式提供衛星導航服務,此戰略的前兩步已經完成。根據計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三代系統)第三步將在2018年覆蓋「一帶一路」國家,2020年完成,屆時將實現全球的衛星導航功能。
㈤ 北斗2號衛星的發展歷程
2007年月14日4時11分,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M1)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被「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送入太空。
2009年4月15日,第二顆北斗導航衛星(G2)由長征三號丙火箭順利發射,位於地球靜止同步軌道。
2010年1月17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G1)。
2010年6月2日夜間,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G3)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2010年8月1日5時30分,第五顆北斗導航衛星(I1)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軌道,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26次飛行。
2010年11月1日0時26分,第六顆北斗導航衛星(G4)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3次飛行。
2010年12月18日4時20分,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I2)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6次飛行,亦是該年中國的最後一次發射。
2011年4月10日4時47分,第八顆北斗導航衛星(I3)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火箭的第137次發射,標志著中國航天2011年高密度發射拉開序幕,同時也是「十二五」期間的首次航天發射。
2011年7月27日5時44分,第九顆北斗導航衛星(I4)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組網的第四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2011年12月2日5時07分,第十顆北斗導航衛星(I5)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組網的第五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2012年2月25日0時12分,第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G5)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軌道,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58次飛行。
2012年4月30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雙星」,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第十二、第十三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順利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2012年9月19日3時10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第14和第15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轉移軌道。
2012年10月25日23時3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轉移軌道。這顆衛星將與先期發射的15顆北斗導航衛星組網運行,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導航服務能力。
㈥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
中國高度重視北斗系統建設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建設北斗一號系統。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並投入使用,採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第二步,建設北斗二號系統。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斗二號系統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三步,建設北斗三號系統。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6)北斗衛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5月21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統的收官之年,最後一顆北斗組網衛星已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各項准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計劃6月份擇機發射。屆時,北斗系統部署將圓滿完成。
楊長風介紹,北斗系統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性能要求最高最復雜的巨型航天系統。楊長風說:「我們用20多年時間走過了國外衛星導航40年的發展路程,特別是北斗全球系統的建設,用兩年時間實現了17顆衛星、17個運載、29顆星的高密度發射組網,而且連戰連捷,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的一個奇跡,被稱之為中國速度。」
㈦ 中國的北斗衛星是什麼時候開始研究的
中國的北斗衛星是年開始研究的。
1994年,我國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並投入使用,採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發射組網。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7)北斗衛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戰略意義:
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不僅需要雄厚的技術實力為依託,同時,還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作保障。我國建設獨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展示了綜合國力和技術實力,不僅可以從根本上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而且對於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國家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是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家信息化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社會生產效率、轉變人民生活方式、提高大眾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㈧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與現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COMPASS)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18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正式開通運行,後續繼續完成全球覆蓋,覆蓋面積擴大將帶來整體民用行業需求將進一步擴大。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兆耀稱我國2020年計劃發射2-4顆北斗三號衛星,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斗三號系統建設,我國北斗導航產業鏈正逐步完善。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介紹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大部分組成,導航用戶段又可以細分為上中下游產業,上游基礎部件是產業自主可控的關鍵環節,基礎部件作為自主可控最關鍵的部分,主要由基帶晶元、射頻晶元、板卡、天線等構成;中游主要包括終端集成和系統集成,是產業發展的重點;下游的解決方案和運維服務提供眾多行業應用。
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中的中間段及地面段兩個環節,是國家核心基礎設施,主要由國家投資完成,而導航用戶段產業鏈環節,主要通過市場運作來滿足社會需求。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北斗導航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報告》。
㈨ 北斗衛星五年來取得哪些成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是中國自行研製開發的區域性有源三維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cnss),是除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致力於向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其建設與發展則遵循開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漸進性這4項原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目標是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的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促進衛星導航產業鏈形成,形成完善的國家衛星導航應用產業支撐、推廣和保障體系,推動衛星導航在國民經濟社會各行業的廣泛應用。
目前全世界有4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斗、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擁有廣闊的領土和海域,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2000年以來,中國已成功發射了6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這個系統具備在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范圍內的定位、授時、報文和gps廣域差分功能,並已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正在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屬於第二代系統)。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中國計劃2012年左右,「北斗」系統將覆蓋亞太地區,2020年左右覆蓋全球。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已成功發射六顆北斗導航衛星。根據系統建設總體規劃,2012年左右,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和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㈩ 北斗衛星導航的發展歷程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中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版一直在努力探索權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的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建設與發展,滿足全球應用需求,我國啟動實施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