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濮陽的歷史!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
春秋時期,濮陽一帶屬衛國。公元前629年,衛國遷都帝丘(今濮陽),帝丘成為衛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242年,秦置東郡,次年秦取濮陽等地,衛國此時名存實亡。前240年,東郡治濮陽。
宋,濮陽改稱開德府,一度成為北輔。1128年秋,金佔領澶州,金皇統四年(1144年)改澶州為開州,轄今濮陽、清豐。明清時期,濮陽仍稱開州,轄濮陽、清豐、南樂,屬大名府。
民國2年(1913年),改開州為開縣。因與四川、貴州兩省的開縣重名,1914年1月復稱濮陽縣。濮陽縣、南樂縣、清豐縣歸河北省大名府管轄。
(1)清豐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濮陽,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平原,北與河北省邯鄲市交界,東與山東省泰安市、濟寧市、聊城市、菏澤市接壤,西與安陽湯陰縣、滑縣接壤,西南與新鄉長垣縣毗鄰,鶴濮高速將鶴壁與濮陽兩座城市緊密連接在一起。
濮陽是中原油田所在地,石油、天然氣、鹽、煤等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機械裝備製造基地、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濮陽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盧、張、范、姚、秦、顧、孟、駱等姓氏均發源於此。作為「中國雜技之鄉」,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012年2月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
風景名勝
1、戚城遺址
戚城遺址是西周後期至春秋時期衛國的重要城邑遺址,年代為公元前11世紀~前476年。戚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上的部分為周長1520米的古城殘垣,佔地面積1440平方米,地下則保存著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漢代等不同時期歷史遺存。
戚城又稱「孔悝城」,向北隔黃河與晉國相望,南與魯接壤,西與鄭毗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於這一點,使它成為諸侯爭奪的一個戰略目標。同時,戚城又是衛國孫氏家族的采邑,孫氏家族權傾朝野,其立場的向背直接影響到衛國的政局和諸侯勢力的均衡,所以,史書記載,許多歷史事件與戚城有關,孔子戚城遺址的弟子子路就是在與戚城有關的政治事變中遇難。
2、單拐革命舊址
單拐革命舊址位於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舊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舊址、冀魯豫軍區紀念館等。
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軍區政委鄧小平、司令員楊勇等同志先後在這里居住長達一年之久。他們在這里不僅領導了有名的錫山戰役和解放陽谷、封丘、延津等戰役,還積極發動這一帶貧苦農民建立農民政權,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減息、增資、增佃斗爭,並在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廠,成功製造了我軍兵工史上第一門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近年來,清豐縣對該舊址進行了多次修復,並按原址建成3個展區、8戶舊居和19座展室,並從全國徵集史料和革命文物2000餘件,各類珍貴圖片400餘幅,並建設了佔地8000餘平方米的革命舊址廣場。
3、倉頡陵遺址
倉頡陵遺址位於南樂縣梁村鄉吳村,遺址上建有廟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啟七年(1627年)的碑文記述,對倉頡的供奉「歷漢唐以來沒有間斷過」,可見漢唐以來這里已有陵廟建築。明清兩代,陵廟得到大規模整修興建,現僅存明天啟年間方碑兩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歷聖之宗」分別為明工部尚書李從心和刑部尚書李養正題。
享殿前檐石柱兩根,上雕二龍戲珠和魚龍變化圖案,正面鐫刻楹聯:「百王景仰治代結繩扶宇宙,萬聖崇尊文成書契整乾坤」。倉頡陵建築在一處古文化遺址之上,這一遺址位於古繁水河道的陽台地上,面積約4000平方米。經考古鑽探,地下有漢代和龍山文化、仰韶文化層,充分表明,在上古時代,這里就是先民的一個聚居地。
2. 清豐文化與名人故事
清豐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東與山東省莘縣毗連,南與濮陽市區回接壤,西與安陽答市內黃縣為鄰,北與南樂縣相連,西北隔衛河與河北省魏縣相望。
清豐古稱頓丘,三國時曹操曾任頓丘令,因隋朝境內出大孝子張清豐,唐大歷年間,欽定更名為清豐縣,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孝子之名命名的縣。2009年,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孝道文化之鄉」。
3. 請問誰知道濮陽的歷史情況和現在的發展情況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1986年,境內出土的石磨盤、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崗文化典型器物證明,七、八千年前這里已有人類活動。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三組蚌砌龍、虎圖墓葬。據測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殼龍被考古界公認為「中華第一龍」。專家據此遺址推斷,6000年前濮陽地區已率先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並成為中華民族龍文化的發源聖地。濮陽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龍鄉」。
上古時期濮陽一帶地跨兗、冀二州,是黃帝為首的華夏集團與少昊為首的東夷集團活動的交接地帶。黃帝與蚩尤的大戰就發生在這里,據說蚩尤之首就埋在台前縣。黃帝長子玄囂青陽氏邑於頓丘(今清豐縣南),次子昌意在南樂築昌意城;黃帝史官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有造書遺址及倉頡陵、倉頡廟。中原地區繼黃帝之後由顓頊統一治理,都帝丘(今濮陽西南,史稱「顓頊之墟」)。顓頊時,其氏族集團實力強大,打敗了以共工為首的集團,活動范圍大為擴展,萬邦來朝。顓頊之後,帝嚳繼位,初都帝丘,後遷都伊洛平原。帝嚳賜顓頊玄孫陸終長子樊為己姓,封邑昆吾(今濮陽東南)。帝嚳之後,堯繼位成為祁姓集團首領,以冀州為活動中心,死後葬於城陽(范縣東)谷林。濮州(今屬范縣)有堯母慶都廟,范縣辛庄鄉北有堯子丹朱墓。舜生於姚墟(今范縣城西南),住南河。他在黃河之濱燒制陶器,到雷澤(古澤名,在今范縣東南)漁獵,去歷山耕作,還販於頓丘(今清豐)。舜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幹,後代堯而立,成為姚姓聯盟的首領。堯舜之時,太行山區雨水豐沛,水患頻仍。以秦(今范縣)為活動中心的東夷首領伯益協助舜的水官大禹治水,兩大集團在聯合抗洪斗爭中進一步增進了民族融合。
夏王朝時期濮陽地區建有己姓聯邦集團的昆吾(它是夏後氏酋邦王國最親近的成員)、斟灌、顧等宗族邦國。夏啟時於昆吾鑄九鼎,並視為國寶。夏帝仲康的兒子相為羿所逐,奔依同姓邦國斟灌氏。後相即位,都帝丘,至帝杼時遷都於原。其間歷百年,濮陽一直是夏文化中心地帶,不僅農業發達,制陶和冶銅技術也處於領先地位。
殷商時期 以契為始祖的子姓集團至相土時遷至商丘,即帝丘(今濮陽),活動於今豫北、冀南和豫東一帶,勢力發展至東海之濱。湯時征服了昆吾、韋(在今滑縣東南)、顧等邦國,後滅夏建商,以帝丘為其陪都。
西周時期以姬發為首的姬姓聯邦集團聯合其他邦國滅商後成為新的聯邦王國的宗主國,帝丘一帶稱東國,為管叔封地。周成王四年,周公旦東征,平定武庚及三監叛亂,封康叔於河、淇之間,建立衛國,帝丘一帶受其節制。西周時,帝丘一帶的經濟、文化都得到迅速發展,實力較強。厲王時,衛武公曾帶兵入朝平定叛亂,穩定政局。
春秋時期濮陽一帶仍屬衛國,為當時較先進的地區之一。公元前660年,散居於齊、衛北部的狄人入侵衛國,佔領衛都朝歌。公元前629年,衛成公遷都帝丘(今濮陽),帝丘成為衛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602年,黃河大改道流經濮陽,給這里帶來水利之便。這一時期人們用桔槔提水灌田,農業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紡織、皮革、竹木、冶鑄等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業興旺,涌現出一批城鎮。如臨黃河的戚邑,水陸交通便利,經濟十分繁榮。僅公元前626年至前479年140多年間,春秋經傳中關於戚的記載即28處,諸侯來衛國的14次會盟中,就有半數在戚舉行。其他如咸(位於今濮陽市東南25公里)、鐵丘(位於華龍區)、頓丘(今清豐縣西南)、五鹿(今清豐縣南)、澶淵(位於華龍區內),清丘(位於市中心東南30公里)等城邑商旅不絕,相當繁華。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促進了思想的活躍,精神的解放,文化的發展,勞動人民於「桑間濮上」創造的詩歌「衛鄭新聲」,風靡華夏。先進的衛文化既培育了中國第一個傑出的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也激勵工奴於公元前478年掀起世界上最早的手工業奴隸的革命斗爭——百工起義。同時,帝丘位居黃河要津、中原腹地,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鐵丘之戰等都發生在濮陽一帶。
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普遍推廣,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發展,各諸侯國為壯大實力、爭奪霸權競相改革,大批優秀人才應運而生,僅濮陽人就有政治家和軍事家吳起、儒商子貢、改革家商鞅、政治家呂不韋、外交家張儀等,為推動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呂不韋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記載了天文、地理、物理、醫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戰國後期,大國爭霸,帝丘一帶戰爭頻繁,原為西周第一大國的衛國,春秋時已降為中等諸侯國,到戰國時更加衰微,最後僅剩濮陽城(濮陽縣西南)一彈丸之地。前242年,秦置東郡,次年秦取濮陽等地,衛君角被遷到野王(今河南沁陽),衛此時名存實亡。前240年,東郡治濮陽。至前 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亡。
秦漢時期秦統一中國後,為束黃河之水,曾修金堤(即原黃河大堤,頂寬20丈,兼作御道。謂其堅固無比,故名金堤)。秦末,濮陽人民助項羽大敗章邯,加速秦朝滅亡。漢時,濮陽仍為東郡治所。西漢武帝曾於元封二年(前109年),親率官吏、將士數萬人到濮陽堵塞瓠子河決;西漢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秋,河決東郡,朝廷遣官發眾來堵,並增築金堤;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在著名水利專家王景主持下,濮陽人民修渠築堤千餘里,固河道於濮陽城南,黃河安瀾700 余年。期間,濮陽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口大增,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濮陽人口已達37
4. 清豐縣古城鄉後囤上村的歷史
馬加爵
5. 古今濮陽文化歷史。
濮陽文化底蘊厚重。濮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顓頊遺都」、「帝舜故里」之稱,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
美譽:1987年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龍形圖案,被譽為「中華第一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據此命名濮陽為「華夏龍都」。濮陽雜技享譽中外,是「中國雜技之鄉」。
名人:倉頡見鳥獸的足跡是受啟發和分類的,收集和使用它們。它在漢字創造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被認為是「聖人的創造者」。
文物:到2009年底,濮陽市有1279種不可移動文物。有5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唐兀公碑、戚城遺址、顏村鋪革命舊址、單拐革命根據地舊址、京杭大運河台前段)和25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學: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5)清豐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為了取消封建土地所有權,濮陽地區的縣根據中共中央和何貝璐宇政府的部署,於1946年6月開始了土地改革運動。到1947年5月,濮陽縣基本摧毀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經濟基礎,實現了平分土地的目標。
市區主要旅遊景點有南樂倉頡陵、唐槐、文廟,清豐普照寺大雄寶殿、張清豐孝子碑,濮陽東濮黃河大橋、唐武功碑,范縣李橋渡河、閔子墓、九龍鐵路橋等。
6. 清豐縣以隋孝子張清豐命縣其籍為今何地有無後人
清豐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總面積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萬畝,總人口66萬人,轄3鎮14鄉,502個行政村。
經濟現狀 國內生產總值160771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3元。現有耕地85.9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森林覆蓋率為16.7%。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等。土特產有皮毛工藝品、草辮製品、鬃、肉兔等,其中草辮製品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
交通現狀 境內公路總里程479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55.16公里。有國道106線穿過,全長26.1公里,省道2條,全長39.9公里,縣鄉專用道全長413公里。橋梁47座1433延米。鄉公路晴雨暢通,458個行政村通汽車。
名勝古跡 有普照寺大雄寶殿,明代所建,在縣委大院內。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黨委暨兵工廠舊址,為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冀魯豫軍區駐地,現在雙廟鄉單拐村。
清豐縣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春秋屬衛,古稱頓丘,東漢末年曹操曾任頓丘令。隋朝出大孝子張清豐,唐大歷七年,欽定更名為清豐縣,至今被稱為「孝道之鄉」。清豐也是一個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暨冀魯豫軍區第一兵工廠曾設在雙廟鄉單拐村,鄧小平、宋任窮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領導抗日,單拐革命舊址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原紅都」。
自然環境優越,生產條件良好。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全年無霜期215天,年平均氣溫13.4℃,年均降雨量700mm。境內地勢平坦,主要河流有衛河、馬頰河、瀦瀧河和第二、第三濮清南引黃工程,地下水源充沛。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礦井鹽和煤等,儲量豐富,質量上乘。
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106國道貫穿南北,境內及周圍三縱(京珠、阿深、德商)四橫(長濟、濮鶴、安南、新菏)7條高速公路圍成田字型,並分別與京廣、京九、隴海等鐵路干線交叉,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清豐處於交通樞紐和區域中心位置上。
農業基礎牢固,特色農業發展迅速。屬典型的平原農業縣,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紅薯等,年糧食總產達49.8萬噸以上,曾被評為「全國500家產糧大縣之一」、「油料生產百強縣」、「全國夏糧生產先進縣」、「全國優質小麥生產示範縣」,被農業部確定為「黃淮優質專用玉米優勢區」。「紅(辣椒)、白(食用菌)、綠(速生林)」三色農業發展迅速。辣椒種植面積達30萬畝,是豫北最大的辣椒生產基地;食用菌種植達200萬平方米,被命名為「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被科技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速生豐產林達26萬畝,被命名為「全省速生豐產林基地示範縣」、「全省平原綠化高級標准先進縣」。畜牧業蓬勃發展,牛飼養量達到5.5萬頭,生豬75萬頭,山羊62萬頭,家禽1500萬只。被評為「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工業化進程加速推進。2004年以來,先後引進資金26.5億元,項目462個,其中,超億元項目5個,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投資30億元的離子膜燒鹼項目和投資5億元的醋酸乙酯項目先後戶清豐,在引資規模和質量上實現了新突破。累計投資3800多萬元,在縣城東南部高標准規劃建設了面積為5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實現了通水、電、路、訊、氣、排污等「六通一平」,並制定了零地價、零進入、零收費的「三零」管理政策,總投資3.3億元的恆立佳泰、中崎石油管具等6家企業入園發展,成為縣域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極。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全縣工業企業發展到近978家,其中新上投資1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65個,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加工、醫葯化工、生物能源等支柱產業,是全省最大的高檔食用菌生產基地、大輸液生產基地、彩塗板加工基地,豫北最大的瓷磚、針紡製品生產基地
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近年來,累計投入6億多元,新修了文化路,人民路、西外環、北環路等8條城道路,縣城城區面積由8.5平方公里擴大到16.5平方公里;新建了綜合辦公樓、國稅局辦公樓、清華苑商住小區、金橋商業城、銀河山莊、垃圾中轉站、青少年活動中心等30餘項市政工程,城市品位進一步提高;完成了第二水廠、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城網改造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完成了陽子線、清六線、清蘇線改造等縣域內11條主幹道建設,「村村通」柏油路、農村通信網路、農村電網改造等工程建設,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城區人口達到8.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19.8%,被評為「全省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縣域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先後榮獲「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活動先進集體」、「全省雙擁模範縣」等10餘項省級以上稱號。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9.98億元,同比增長16.2%;財政收入完成1.1億元,同比增長16.6%;農民人均純收入3289元,同比增長1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8元,同比增長14.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79億元,同比增長4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8億元,同比增長15.3%。為縣域經濟發展「十快」縣,是全省46個擴權縣之一。
地方特產
紅薯泥
紅薯泥是一道久負盛名的中州名菜,選用紅薯,白糖,山楂,玫瑰,桂花,青紅絲等原料。兌入香油烹飪而成。色澤晶瑩,甜香可口,營養豐富。
麥秸畫
產於河南清豐,麥秸畫是用普通的麥秸作原料,借鑒國畫、民間剪紙等表現手法,將麥秸剖開、燙平,剪刻結合,經染色、燙色、搶毛、撕毛等工藝製成。題材有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田園山水、古今人物等等,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構圖、造型已由平面向 立體發展,製成各種圖案的麥秸盒,做工精巧,色澤鮮明,頗得中外人士好評。
辣椒
金秋送爽拂碩果,椒鄉椒紅迎嘉賓。9月28日上午,在譽滿中原的孝道之鄉、中國辣椒第一縣---河南省清豐縣,2007中國·清豐辣椒文化節正式開幕。其主題是:立足清豐,面向全國,以椒為媒,廣交朋友;依託辣椒基地,弘揚辣椒文化,攜手各界精英,共譜辣椒產業發展新篇章,推動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行政區劃
清豐縣轄3個鎮、14個鄉:城關鎮、馬庄橋鎮、瓦屋頭鎮、六塔鄉、仙庄鄉、鞏營鄉、馬村鄉、高堡鄉、古城鄉、大流鄉、韓村鄉、大屯鄉、固城鄉、柳格鄉、雙廟鄉、紙房鄉、陽邵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 代碼:410922100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西關村、南關村、張儀庄村、新立街村、黃庄村、李家莊村、候窯村、孫庄村、姜駱樓村、雙樓村、黃駱樓村、四合樓村、程園村、北關村、閆石庄村、高庄村、八寨村、葛營村、南街村、東街村、西後街村、姚庄村、坑李家村、東關村、張庄村;西李家莊虛擬居委會、城關鎮趙庄虛擬居委會、城關鎮財稅虛擬居委會。
馬庄橋鎮 代碼:410922101
2006年,轄5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江都居委會、金魏舊寨村、前遊子庄村、張村、史家村、店上村、後遊子庄村、南永固村、永固集村、趙家村、孫舊寨村、張舊寨村、宋村、孟舊寨村;(中原油田勘探局第五社區管理中心)北?居委會、第?居委會、第?居委會、第?居委會。
瓦屋頭鎮 代碼:410922102
2006年,轄3個居委會、33個村委會:第三社區文東居委會、第三社區文西居委會、第三社區衛城居委會、瓦南街村、瓦中街村、瓦北街村、漢寨外村、漢寨內村、西草場村、孫朱楊村、東草場村、霍子寨村、張林子村、東林子村、劉庄村、丁韓家村、趙家村、馬家村、山柳寨村、大張村、二郎廟村、李張武村、王村、格針元村、段村、小集村、大街村、張賈村、騰村、雙町村、閻村、多辛庄村、里固村、東梁村、衛城村、佃南村。
六塔鄉 代碼:410922200
2006年,轄33個村委會:六塔集村、陳村、六塔村、蔣村、柳村、李家坑村、武藝寨村、東留固村、王留固村、左留固村、羅寨村、東觀寨村、西觀寨村、韓庄村、晁小寨村、郭小寨村、大水坑村、邵家村、西韓家村、謝庄村、胡家寨村、牙頭村、後當頭村、前當頭村、土什方村、後楊樓村、前楊樓村、趙樓村、主堡寨村、任村、三合村、劉村、吉張吳村。
仙庄鄉 代碼:410922201
2006年,轄38個村委會:西街村、劉家村、北街村、南街村、天雲寺村、河裡趙村、普馬寨村、周家村、西位家村、賈家村、左家村、張家村、齊家村、趙婁高村、堤上劉村、王毛集村、王毛周村、王毛孫村、王毛劉村、白家村、袁家村、七保安村、米家村、大杏樹村、楊庄村、西陽町村、宋廟村、土塔村、婁集村、安唐村、楚家村、李庄村、任家村、馬庄村、司家村、河町村、五牌村、高家村。
鞏營鄉 代碼:410922202
2006年,轄33個村委會:鞏營後街村、鞏營西街村、鞏營東街村、前岳樓村、後岳樓村、翟家村、李安村、周庄村、韓大元村、劉大元村、馬大元村、宋庄村、姜庄村、東理直村、理直集村、理直西街村、理直南街村、崔吉村、馬吉村、劉吉村、張吉村、謝吉村、高庄村、劉庄村、曹庄村、才元西村、才元東村、丁家村、前趙家村、後趙家村、兌堂村、葛家村、孟家村。
馬村鄉 代碼:410922203
2006年,轄37個村委會:西街村、南街村、東北街村、西馬村、董家村、夏村、孟家村、尚村、孟卜村、萬村、白馬楊村、前姚村、後姚村、賈家村、大岳村、岳麥村、坡里村、宅劉內村、宅劉外村、劉町村、南楊村、葛家村、盧店村、後蘆村、東岳村、西嶽村、白家村、大張家村、高家村、馬油坊村、北張家村、留寧村、段庄村、歐家村、大呂樓村、齊呂樓村、吳村。
高堡鄉 代碼:410922204
2006年,轄30個村委會:高堡村、西吉村、東吉村、英滿城村、凡堡村、辛集村、殷庄村、范村、西候村、孟固集村、後孟固村、前孟固村、吳家村、位家村、魯家村、許家村、時家莊村、張拐村、陶河村、彭家村、小辛庄村、馬廠村、小里屯村、北乜城村、南乜城村、前王家村、後王家村、唐庄村、王莊村、才古庄村。
古城鄉 代碼:410922205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古城集村、張營村、唐營村、喬營村、東伏店村、西伏店村、官路邊村、劉村、程村、范村、葉村、前張六村、後張六村、馬庄村、呂家村、徐家莊村、吳家村、大高村、前囤上村、後囤上村、董村、西王莊村、齊家村、梁村、臨河村。
大流鄉 代碼:410922206
2006年,轄31個村委會:北嶽庄村、韓橋村、孟家村、前李家村、袁屯村、水牛李村、吳家莊村、任屯村、李家莊村、劉圈村、邵圈村、羅屯村、苗屯村、大岳庄村、堤窪村、郭村、宋村、前大流村、後大流村、魏庄村、王里固村、謝里固村、羅里固村、陳里固村、青石磙村、高村、店上村、楊庄村、劉庄村、夏庄村、王莊村。
韓村鄉 代碼:410922207
2006年,轄34個村委會:勾韓村、任韓村、孫韓村、王韓村、馬韓村、庫韓村、大韓村、楊韓村、李沙窩村、後沙窩村、蘇沙窩村、前馮家村、後馮家村、劉家村、高家村、師家屯村、後二庄村、呂家樓村、西趙樓村、高三樓村、劉三樓村、賈孟村、孫孟村、孟村、蘇二庄村、西劉庄村、三合村、楊庄窯村、染村、鐵爐庄村、孟焦夫村、關焦夫村、李焦夫村、陳焦夫村。
大屯鄉 代碼:410922208
2006年,轄22個村委會:大屯集村、黃營村、裴營村、夏固村、賈棗格村、高棗格村、東趙婁村、波里村、爐里村、店上村、東徐家村、西徐家村、裴村、東紀庄村、陳紀庄村、李紀庄村、陶庄村、劉庄村、賀庄村、南召市村、北召市村、雷家村。
固城鄉 代碼:410922209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南街村、北街村、朱潘生村、曹潘生村、和潘生村、舊城村、東郭村、張曹村、西郭村、李郭村、豆庄村、劉張庄村、張庄外村、張莊裡村、北固城村、李焦村、黃焦村、張屯村、姚屯村、呂家村、王崔村、杜家窪村、前馬廠村、後馬廠村。
柳格鄉 代碼:410922211
2006年,轄29個村委會:柳格集村、前張家村、牛杜家村、東趙店村、前榮花樹村、後榮花樹村、五城村、城北村、城西村、駱家村、卞家村、八里庄村、五眼井村、前士子元村、後士子元村、西趙店村、高趙店村、南夏固村、前蘇村、後蘇村、大寨村、劉庄村、十八戶村、寇家村、梁廟村、趙家村、楊才園村、馬張寨村、袁家村。
雙廟鄉 代碼:410922212
2006年,轄29個村委會:雙廟街村、孫村、張營村、姚當村、城南村、馬家村、王家村、杜家村、南寨村、倉上村、楊蘭村、沙窩村、沙格寨村、庄頭村、戶家村、秦家村、殷家村、西南庄村、單拐村、東安上村、西安上村、桂寨村、單寨村、西翟灣村、大翟灣村、王李庄村、水牛陳村、西南營村、鹽店村。
紙房鄉 代碼:410922213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紙房街村、張二庄村、孫庄村、梅庄村、郝庄村、孟婁村、武強鎮村、陳庄村、李家莊村、乜庄村、駱庄村、張村、郭家村、蘇店村、鐵爐庄村、常庄村、大什字村、什字外村、什字內村、雨淋頭村、呂朱婁村、謝朱婁村、楊拐村、油房村、申屯村、楊朱婁村、田朱婁村、鄭朱婁村、岳庄村、後萬家村、前萬家村、留買固村、五里屯村、楊橋村、大屯村。
陽邵鄉 代碼:410922214
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陽邵集村、范石村一村委、范石村二村委、董石村、陳庄村、報錄村、前寒泗濱村、後寒泗濱村、三合村、北陽建村、南陽建村、趙庄村、霍町村、乜庄村、東志節村、西志節村、潮汪村、曹庄村、翟固一村、翟固二村、翟固三村、蘇堤村、西陽邵一村、西陽邵二村、西陽邵三村、西陽邵四村、南留固一村、南留固二村、南留固三村、灘上前街村、興旺庄村、灘上後街村。
歷史沿革
漢置頓丘縣,唐大歷七年(772年)置清豐店。這里有個孝子張清豐,為人所仰。據《舊唐書·地理志》:「以縣界有孝子張清豐門闕,魏州田承嗣請為縣名。」
2000年,清豐縣轄3個鎮、15個鄉:城關鎮、馬庄橋鎮、瓦屋頭鎮、韓村鄉、固城鄉、王什鄉、柳格鄉、雙廟鄉、紙房鄉、六塔鄉、高堡鄉、仙庄鄉、馬村鄉、鞏營鄉、古城鄉、大流鄉、大屯鄉、陽邵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54160人,其中:城關鎮 50624人、馬庄橋鎮 25854人、瓦屋頭鎮 53424人、六塔鄉 34993人、仙庄鄉 40557人、鞏營鄉 30803人、馬村鄉 39182人、高堡鄉 35247人、古城鄉 36271人、大流鄉 30989人、韓村鄉 35699人、大屯鄉 34171人、固城鄉 31267人、王什鄉 21814人、柳格鄉 36428人、雙廟鄉 35411人、紙房鄉 40554人、陽邵鄉 40872人。
2005年11月2日,根據濮陽市政府第三十七次常務會議精神,撤銷清豐縣王什鄉,其行政區域並入濮陽高新區胡村鄉。截至2005年12月31日,清豐縣轄3個鎮、14個鄉:城關鎮、馬庄橋鎮、瓦屋頭鎮;六塔鄉、鞏營鄉、固城鄉、柳格鄉、韓村鄉、雙廟鄉、紙房鄉、仙庄鄉、大屯鄉、陽邵鄉、古城鄉、高堡鄉、馬村鄉、大流鄉。
7. 河南濮陽歷史有什麼
春秋時期抄濮陽屬衛襲國,公元前660年,散居於齊、衛北部的狄人入侵衛國,佔領衛都朝歌。公元前629年,衛成公遷都帝丘(今濮陽),帝丘成為衛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凡400年。僅前626年至前479年140多年間,春秋經傳中關於戚的記載即28處,諸侯來衛國的14次會盟中,就有半數在戚舉行。其他如咸(位於今濮陽市東南25公里)、鐵丘(位於華龍區)、頓丘(今清豐縣西南)、五鹿(今清豐縣南)、澶淵(位於華龍區內),清丘(位於市中心東南30公里)等城邑商旅不絕,相當繁華。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促進了思想的活躍,精神的解放,文化的發展,勞動人民於「桑間濮上」創造的詩歌「衛鄭新聲」,風靡華夏。先進的衛文化既培育了中國第一個傑出的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也激勵工奴於前478年掀起世界上最早的手工業奴隸的革命斗爭——百工起義。同時,帝丘位居黃河要津、中原腹地,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鐵丘之戰等都發生在濮陽一帶。
8. 濮陽 從古至今發生的歷史大事
濮陽歷史悠久,抄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約公元前2513年,這里是五帝之一顓頊部族的活動中心,時稱「帝丘」。隨著歷史的演進,曾幾度易名。夏稱昆吾國,春秋稱衛都,亦稱「五鹿城」,秦滅衛後,因城址位於濮水之陽,更名為「濮陽」,宋代稱「澶州」,金代稱「開州」,民國伊始,復名濮陽。這里素有「古戰場」之稱,歷史上著名的晉楚「城濮之戰」、齊魏「馬陵之戰」、宋遼「澶淵之盟」均發生在這里。濮陽民風淳樸,人傑地靈,誕生和培育了許多歷史名人,如我國的文學家倉頡,第一位女詩人許穆夫人,政治家、軍事家商鞅、吳起,天文學家僧一行,元曲大家宮天挺等。這里又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近代史上,濮陽是波及全國的天理教起義、捻軍起義和義和團運動的發起地區之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中,濮陽是我黨最早的活動地區和革命根據地之一。1926年就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並逐步發展成為冀魯豫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帶。朱德、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楊得志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工作戰斗,組織一系列重大軍事活動。
9. 濮陽市清豐縣有幾個鄉鎮
截至2019年,濮陽市清豐縣有17個鄉鎮,其中有6個鎮,11個鄉。
6個鎮分別為:城關鎮、馬庄橋鎮、韓村鎮、柳格鎮、瓦屋頭鎮、仙庄鎮;
11個鄉分別為:固城鄉、雙廟鄉、紙房鄉、六塔鄉、鞏營鄉、馬村鄉、高堡鄉、大流鄉、古城鄉、陽邵鄉、大屯鄉。
1、城關鎮人民政府位於縣城西南,文化路西段馬頰河西側,是清豐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24.5平方公里,轄區總人口10餘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8萬,耕地面積1.18萬畝。
2、韓村鎮位於清豐縣西部,西與內黃縣交界,南距市區20公里,東距縣城6公里,省道302線橫貫東西,大廣高速、縣道陽子線縱貫南北,大廣高速位於入口位於鎮政府西1公里,交通優勢得天獨厚。
3、固城鎮位於清豐縣西南部,東與柳格鎮毗鄰,西與內黃縣搭界,南與馬庄橋鎮和市區胡村鄉相連,北與韓村鎮和城關鎮相接,大廣高速、212省道、陽子線三條大動脈貫穿南北,101省道、固雙路東西橫貫全鄉,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
4、馬庄橋鎮距清豐縣城6公里,濮陽市4公里,與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內相連,屬濮陽城市規劃區的一部分。毗鄰大廣、范輝高速、106國道、342國道,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5、柳格鎮位於清豐縣城東南2公里處,北鄰清豐縣城,南與濮陽市華龍區接壤,境內固雙公路橫穿東西,新老兩條106國道縱貫南北,濮范高速穿鎮而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6、雙廟鄉位於清豐縣城東南13公里,地處濮陽市郊,東鄰六塔鄉,南接濮陽市華龍區岳村鄉,西連柳格鄉,北與紙房鄉毗連,總面積45.51平方公里,共有208個村民小組,人口4.3萬人,耕地4.8萬畝。
7、紙房鄉位於清豐縣城東10公里處,毗鄰縣產業集聚區,總面積57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4.8萬人,6.26萬畝耕地。紙房鄉西鄰106國道,瀦龍河縱貫南北,清六路貫穿東西,交通條件便利。
8、六塔鄉地處清豐縣東南部,距縣城16公里,南與濮陽縣柳屯鎮交界,東接瓦屋頭鎮,北與馬村鄉、仙庄鎮接壤,西與紙房鄉、雙廟鄉毗鄰。
9、瓦屋頭鎮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東與山東莘縣,南連濮陽縣,省道209線貫穿南北,鎮域面積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7萬畝,轄33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總人口5.8萬人。
10、鞏營鄉位於清豐縣城東北部,距縣城約25公里,東鄰山東莘縣觀城鎮,北與南樂縣張果屯鄉毗鄰,西與馬村鄉接壤,南與仙庄鎮為鄰。
11、仙庄鎮位於清豐縣的東北部,距縣城23公里,北與鞏營鄉接壤,西與馬村鄉相連,南與瓦屋頭、六塔相鄰,東與山東莘縣觀城毗鄰,省道S209線和S301線縱橫穿境而過,區位地理優勢明顯。
12、馬村鄉位於清豐縣東北部,距縣城14公里,東臨仙庄鄉、南靠紙房鄉、西連高堡鄉、北與南樂縣接壤。
13、高堡鄉位於清豐縣境東北部,東臨馬村鄉、西靠大流鄉、南接城關鎮、北望南樂縣楊村鄉。
14、大流鄉位於清豐縣城北部10公里處,東接高堡鄉,南至城關鎮,西臨古城鄉,北與南樂縣交界,106國道、大廣高速、安南高速穿境而過,黃金路橫貫東西,交通便捷、四通八達。
15、古城鄉人民政府隸屬於清豐縣轄區,距清豐縣城西北8公里,面積49平方公里,總人口39604人,轄33個自然村,25個行政村。
16、陽邵鎮位於清豐縣東北部,地處兩省四縣城交界處。北與南樂縣、河北省魏縣交界,西與安陽市內黃縣相連,東、南分別與古城鄉、大流鄉,大屯鄉毗鄰,面積65平方公里,轄全鎮耕地面積5.4萬畝,人口5.2萬人。
17、大屯鄉位於清豐縣城西北6公里處,東貫馬頰河,西連加五支,北與古城、陽邵接壤,南與城關、韓村毗鄰,呈帶狀東西分布,總面積45.2平方公里。
(9)清豐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清豐縣的歷史沿革
清豐古觀國之地,西周為頓丘邑,漢高祖始置頓丘縣。東漢靈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任頓丘令。
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因境內有隋朝孝子張清豐門闕,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表奏朝廷以清豐之名名縣,治清豐店,屬澶州,隸河南道。
金熙宗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改澶州為開州,清豐屬之。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清豐縣屬大名府。清代沿用明屬。
民國時期歸屬變更頻繁。1940年,清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冀魯豫邊區第一專署。1949年8月20日改屬平原省濮陽專署。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平原省撤銷,改屬河南省濮陽專署。1954年濮陽專署並入安陽專署,改屬安陽專署。1958年安陽專署並入新鄉專署,清豐縣隨屬新鄉專署。
1961年新鄉、安陽兩專署分設,清豐縣又改屬安陽專署。1983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陽地區行政公署,實行市管縣體制,成立濮陽市,清豐縣屬濮陽市至今。
10. 濮陽清豐有出過大官沒還有清豐的由來想了解一下
春秋屬衛,古稱頓丘,東漢末年曹操曾任頓丘令。隋朝出大孝子張清豐,唐大歷七年,欽定更名為清豐縣。
安法乾,河南清豐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清豐縣委書記、直南特委民運部部長、冀南專署專員、冀魯豫工商局副監委、中共冀魯豫二地委書記。建國後,歷任平原省合作社主任,華並行政委員會糧食局局長,糧食部部長助理、副部長,商業部副部長,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晁哲甫(1894—1970) ,清豐人。又名晁蟄夫,教育家。1916年考入保定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應聘直隸省立第七師范學校教務主任。1972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赴山西晉城參加「華北抗日軍政幹部訓練班」學習。翌日2月任中共清南邊東縣委書記。其後歷任直南特委統戰部長、冀魯豫抗日救國總會名譽會長,冀南六縣行政督察專署參議主任,冀魯豫抗日中學校長,冀魯豫行署主任等職,領導群眾開展抗日救亡和生產救災斗爭。1946年至1948年,先後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教育廳長及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長。1949年9月至1952年11月,任平原省政府主席、省政府黨組書記及省委統戰部長,為平原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貢獻。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後,調任山東省副省長、山東省委常委兼統戰部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1956年9月後,歷任山東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中共山東省委常務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山東省政治學校校長、山東省副省長、政協山東省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並被選為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代表,第一、二、三屆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被選為黨的八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