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北海的歷史文化

北海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8 01:40:33

1. 北海市有什麼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

我就是北海的額、菜園里貌似沒什麼啊 老街好玩一點,古風比較多,至於菜園里,我只是在那裡補過習而已

2. 北海有什麼歷史名勝古跡

各個景點的具體情況就不細說了
1、北海銀灘
2、海灘公園
3、海底綵帶版
4、北海海底世權界
5、北海外沙島
6、音樂噴泉
7、北海市烈士紀念碑
8、北海市中山公園
9、北海體育館北門雕塑
10、北海天主教堂修女院舊
11、北海德國森寶洋行舊址
12、僑港度假浴場
13、潿洲天主教堂
14、合浦縣博物館
15、北海南珠碑林
16、休閑聖地--朴園
17、北海騎樓
18、珍珠泉
19、惠愛橋
20、北海潿洲島
21、大士閣
22、合浦古漢墓
23、北海海洋之窗
24、英羅紅樹林保護區
25、普度震宮
26、東坡亭
27、海角亭
28、文昌塔
29、白龍珍珠城遺址
30、斜陽島
31、星島湖
32、冠頭嶺旅遊區
33、北部灣廣場
34、北海老街

3. 北海的歷史資料~!

北海歷史悠久,漢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設合浦郡,北海古屬合浦郡。清朝康熙元

年,設「北海鎮標」駐此,北海地名始見。又說「北海」一名系因市區北面瀕海而得。秦末漢

初,北海港即作為中國與東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進行海上貿易的商港,成為我國「海上絲綢之

路」的始發港之一。宋朝時期成為與越南等國開展海上貿易的重要口岸。明朝時期為對外通商口

岸,與馬來西亞、緬甸、越南、印度等十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直到清朝一千多年間,經貿一直

不衰。

1796年至1839年間,北海商業興旺,漁業發達。乾隆年間, 北海港的進出口貿易盛況空

前,成為富庶之地。咸豐五年(1855年),北海年商貿關稅達500萬兩白銀。同治八年,北海有

固定航線開往海口、廣州、澳門、香港、海防、西貢、新加坡等地。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將北海與宜昌、溫州、蕪湖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其後,英、德、法等

七個國家相繼在北海設立領事館,英、法、美、德、葡、日、奧、丹、荷、挪等國家在北海設立

洋行、造船廠、電報公司和輪船公司,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貨物輸入北海,成為我國近代西南區

域的重要商港,僅1929年抵港的外輪就達538艘,吞吐量64. 29萬噸。民國4年(1915年)設立中國

銀行北海分行,民國16年(1927年),設立中央銀行北海分行。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北海市的行政區域在歸屬廣東、廣西之間及城市建制方面幾度變更。1965

年6月後至今,歸廣西壯族自治區管轄, 1983年恢復地級市建制。198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列為

全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 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7年7月,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4. 北海疍家文化是什麼

一、疍家文化的本質及北海疍家的歷史演變。
1、疍家就是水上作業為主、以船為家的人。北海老一輩都知道「疍家佬」、「疍家婆」這些稱謂,是指那些長期生活在海上、以船為家、以捕魚為業為生的人。許多人不知這「疍」字怎麼寫,誤以為「蛋家佬」或「鄧家佬」。新華字典這樣注釋:疍民,是指過去廣東、廣西、福建內河和沿海一帶的水上居民,多以船為家,從事漁業、運輸業。從字典解釋及民間共識可知,疍家就是水上作業為主、以船為家的人。
北海外沙與地角的疍家人大致都認同自己的祖先來自福建,據老一輩疍家人說:由於見岸遇港就泊船扎營的遷徙特點,在19世紀的某一天,他們的祖先發現這個靜靜的海灣是個理想的避風港,於是在這里搭起疍家棚,定居下來,他們一代接一代繁衍,形成了疍家人相對聚居的兩個居民區,並延續著疍家人的生活習俗和風情文化。而居住在僑港鎮的疍家人,則是歷史上躲避戰亂、僑居越南的華僑,因為1978年越南排華,祖國讓他們在僑港鎮這個寧靜的港灣安了家。
2、學術界認為,疍家不是獨立民族,是水上居民的統稱。由於疍民有著與陸地居民不同的生活習俗和風情文化,關於疍家的傳說很多:廣東通志》載,疍民,是當年越人抵抗秦始皇統治的遺民」;也有人認為疍民是古百越族的後代甚至是56個民族之外的另一個少數民族;還有一種說法更有傳奇色彩——「東 晉末年,農民起義領袖盧循順海南下,失敗後部下四散,有一部分乘船漂泊成為水上人家,從事打漁、擺渡等職業。統治者們對他們約法三章:不準上岸居住,不準讀書識字,不準與岸上人家通婚。一千多年來,這種清規戒律延續下來,水上人家就逐漸演變成為特殊階層——疍家。」目前,學術界對疍家基本有一個共識:疍家不是一個獨立民族,而是我國粵、桂、閩沿海地區水上居民的統稱,是一個獨特民系,屬漢族。疍家人和客家人一樣,都漂泊、都遷徙、都避世。不同的是客家人躲進深山老林,而疍家人卻隱身於汪洋大海;客家人族群龐大、負重拼搏,而疍家人卻淡泊、輕松、知天命。只因為世居水上、漂泊不定、靠海靠水繁衍生息,疍家人成為「水上吉卜賽人」。
3、疍家文化是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職業文化。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北海的疍家人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和風土文化,常見的文化活動是唱鹹水歌,最具特色的是疍家婚俗。鹹水歌是疍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隨意哼唱的小曲,詠男女戀情、嘆生活艱辛。疍家婚俗中至今保留著新娘面臨與父母分離而哭唱幾天才出嫁的「嘆家姐」曲調、對新郎進行家庭教育的「喃伴郎」兩大鹹水歌系列。接親過程中「玩媳婦」也獨具海上特色,接親後娘家人扯著船纜繩挽留新娘、與艄公進行「小艇拔河」,艄公們在同一小艇上反方向的「對劃龍舟」,艄公把船搖得左右晃盪的「碌艇」……這些「鬧洞房」式的嬉戲把新郎新娘弄得頭暈目眩,向人們證明了新郎新娘的海上勞作能力。縱觀這些疍家文化,鹹水歌其實就是海上勞作的勞動號子,疍家婚俗中的「嘆家姐」、喃伴郎」鹹水歌曲調是一種靠海繁衍生息的抒情,玩媳婦」也起到教育疍家兒女要勝任海上勞作的示範作用。妙趣橫生的疍家文化實際就是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職業文化。
二、北海疍家文化正在與陸上風俗文化相互同化、互相滲透。
1、疍家人陸續上了岸、上了學、融入了社會發展。因為歷史上的社會環境比自然環境更可怕,所以疍家人覺得在船上生活比在陸地上更安全,寧可戰天斗地也不敢與權貴斗。如今社會進步了,陸地生活更加方便舒適,加上希望兒女比自己更有出息,所以現代疍家人不再以船為家,船恢復了用於海上作業的原有功能,並且海洋資源已日漸枯竭,維生未必全靠海,打工經商或者從事其他職業也可步入小康生活。所以現代疍家人上岸安家,上學接受教育,更接近與融入社會發展。
2、疍家人漸漸不再唱鹹水歌、不再哭嫁。由於洋節文化正在沖擊著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加上流行歌曲的強勢流行,連京劇、粵劇等一些有較完備理論基礎、實踐經驗與受眾群的文化形式也開始式微。沒有代表作品、沒有專人研究的鹹水歌更是漸漸沒落。加上現代通訊工具的普及,疍家人要見個面、說個話也不難,哭嫁也只是走過場、聊表思念的儀式和禮節,傳統的疍家文化正漸漸被淡化。
3、活蹦亂跳的海鮮、疍家美酒和疍家人日常用語一起,陸續走進萬千北海居民家。疍家人的魚隨手拈來,捕上的魚馬上可以下鍋,其鮮無比,用他們的話講就是「么低都無抵新鮮(天下美味以新鮮為最好)」。北海人住海邊,吃海鮮,翻身就能掉下海,天天過的都是疍家人的海鮮生活。疍家人的風情文化也影響了萬千北海居民。疍家人泡的疍家酒,壯陽祛風濕,北海人都知道。疍家人怕「翻船(即船底朝天)」,所以忌「翻」字,於是吃大魚時,吃完一面,想把魚「翻」過來吃另一面,就說「順轉這條魚」而不是「翻轉這條魚」。於是眾多北海居民都學會了「順魚」,因為他們可以不坐船但不能不坐車,總不想坐上一輛「翻」的車吧?

5. 北海的歷史沿革

廣西北海市的「北海」一名來自其海城區地角鎮的同名漁村「北海村」,由於此地最早開發人群都是疍家漁民,他們長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風港的村落,該避風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個半島),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朝滄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於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設「北海鎮標」作為「北海」地名的稱謂。由於此種說法轉述頻繁、引證廣泛,因此成為一個定例。據文史資料記載,「北海」一詞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國人所稱呼。1965年6月,北海由廣東省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北海已有人類活動,北海市屬北海縣地,古稱百越。
北海市因市區北面瀕臨海而得名,始見於清康熙初年,清嘉慶年以來沿稱為市 。
商代,合浦所屬的百姓就「請以珠鞏」進貢商王。
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北海就是桂東南,粵西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里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
東漢建安8年(203年)合浦郡統合浦,徐聞,高涼,凌允,珠崖五縣,北海屬珠崖。
三國時,孫吳黃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為珠官郡,太元二年(252年)恢復合浦郡。
兩晉155年間,合浦都是郡治所在地。晉咸和中(330年)印度佛教徒智弘,無行從海路入合浦傳教。
南北朝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地另設11個郡地,設鹽田郡於北海地,杜周一縣。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為祿洲。
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稱越州。唐貞觀六年(632年)添置珠池縣,唐貞觀八年(634年)越州改稱:廉州,因歷代出廉官而得名,十二年(638年)廢安昌,珠池兩縣入合浦。唐元寶(742年),廉州改稱合浦郡。
五代南漢乾哼元年(917年)復稱廉州,統合浦,封山,蔡龍,大廉四縣。
南漢大寶五年(962年)改為媚州都。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廢廉州移至海門三十里(北海地)建太平軍廉州古城始建。北海自南北朝(479年)設鹽田郡起,至五代北宋(1127年)先後在北海設過鹽田郡,海門鎮,陸州,珠池縣,東羅縣等政區。
元三十年(1293年)在廉州設提舉市舶司,專事海運與外國船隻並收「船頭規」時為全國六大市舶司之郡,逮揚州,統11個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兩廣總督後改名為廉州府,統合浦,石康,靈山,廉州。
清康熙元年(1662年)設北海鎮標(軍事建)。乾隆年間,北海市開始形成。咸豐五年(1855年)珠場巡檢司移駐北海,標志北部灣中心從廉州(合浦)移至北海,北海港口商業城市開始形成。光緒六年(1876年)中英簽訂《煙台條約》北海與宜昌、蕪湖、溫州、一並辟為通商口岸。
北海市因市區北面瀕臨海而得名,始見於清康熙初年,清嘉慶年以來沿稱為市。
1949年12月4日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屬廣東南路專區)。1951年1月前為廣東省轄市,同年5月委託廣西省領導。
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
1955年5月重歸廣東,1956年降為縣級市,1958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屬湛江專區)。1959年改為縣級鎮,1964年恢復為縣。
1965年6月又劃歸廣西。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旅遊對外開放城市。
1983年10月提升為地級市。
1984年4月與防城港作為一個整體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
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2010年11月9日經國務院批復為歷史文化名城。

6. 關於北海的介紹

北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地勢總體呈北高南低,地形平坦開闊;氣候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典型的亞熱帶特色;下轄3個區、1個縣,總面積3337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175.42萬人。

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組成城市。

北海區位優勢突出,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2017年,北海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29.8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0.54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68.66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0.64億元,增長13.3%。

三次產業的結構比例為15.5:54.4:30.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2%、52.5%、41.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4378元。

(6)北海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廣西北海市的「北海」一名來自其海城區地角鎮的同名漁村「北海村」,由於此地最早開發人群都是疍家漁民,他們長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風港的村落,該避風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個半島),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朝滄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於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設「北海鎮標」作為「北海」地名的稱謂。由於此種說法轉述頻繁、引證廣泛,因此成為一個定例。

據文史資料記載,「北海」一詞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國人所稱呼。1965年6月,北海由廣東省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7. 廣西北海的歷史

地理位置
北海市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1°29′~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口市147海里。市區南北西三面環海,有潿洲(24.74平方公里)、斜陽(1.8平方公里)二個海島,潿洲距市區大約20.2海里。
北海市與海南省隔海相望,鄰近東南亞諸國,背靠大西南雲貴川諸省,處於大西南、海南及東南亞的中樞位置,地理位置優越。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957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北海市因市區北面瀕臨海而得名,始見於清康熙初年,清嘉慶年以來沿稱為市。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辟為通商口岸。1949年12月4日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1951年1月改為廣東省轄市,同年5月委託廣西省領導,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1955年5月重歸廣東,1956年降為縣級市,1958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1959年改為縣級鎮,1964年恢復為縣級市,1965年6月又劃歸廣西。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旅遊對外開放城市。1983年10月恢復為地級市。1984年4月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8. 手抄報內容: 北海歷史文化

北海,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她三面環海,東南與海南省、西南與越南國隔海相望,歷史上一直是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各省與海外貿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是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和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
1984年4月,北海市被國務院定為全國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現轄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和合浦縣,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人口近160萬。
北海老城是北海城市的發祥地。北海老城始建於清道光年間,現存格局形成於清末民初。老城格局基本完整,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鮮明。老城位於現市區的北側,緊鄰廉州灣,面積為3平方公里,時居住人口約3.5萬人。
北海的歷史街區和名鎮名村廣泛分布在北海市三區一縣,歷史建築的樣式與風格獨特,遺存豐富,街區和鄉鎮的格局完整,使北海具備了獨特的歷史風貌與內涵,是一筆豐厚而珍貴的文化遺產。
上千年來,已成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貿易口岸的北海,在清同治八年便已有固定航線開往海口、廣州、澳門、香港、海防、西貢、新加坡等地。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英、德、法等八國相繼在北海建設了一批西洋風格的建築。目前有23座西洋建築保存完好,這近代西洋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我國近現代社會史、經濟史、建築史、宗教史、海關史、港口史及對外開放史等領域的歷史見證。
合浦自古以出產珍珠馳名於世,素有「南珠故郡,海角名區」之美譽,是享譽中外的「南珠之鄉」。
自古以來合浦產過多少珍珠無法統計,僅白龍珍珠城根一地,1975年僅挖出的珠貝殘骸過就達20多噸,由此可見當年合浦產珠量之豐。合浦珍珠產量大,品質好。明朝屈大均《廣東新語》有「合浦珠名曰南珠,其出西洋者曰西珠,出東洋者曰東珠,東珠豆青色白,其光潤不如西珠,西珠又不如南珠」之說。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北海勞動人民創造並留下了大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傳說《珠還合浦》已列入廣西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民間歌舞、人生禮俗、民間音樂壁畫、雕塑等21項已列入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天主堂、聖母堂、主教府樓、神父樓、聖德修道院、女修院、育嬰堂、廣慈醫院等舊址更是近代法國天主教傳入北海地區的歷史見證物。
2000多年間有許多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在北海產生過重大影響,並給北海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文化遺跡。
秦朝時有定邊愛民的趙佗,漢朝時則有珠還合浦的孟嘗與廉潔奉公的費貽。盛唐時期載諸史冊者達130多名。明清時期,北海共有進士24人,秀才、貢生、舉人600多人。作為海防重鎮,北海還涌現了眾多開疆屯兵戍邊之名將。新中國建立以來,北海更是人才輩出。而從合浦縣乾江「教授村」走出的專家學者達數百人。

這樣行嗎?從這個網站里找的。http://www.beihai.gov.cn/11436/

9. 北海的歷史

有證據表明,隨著末次冰期(11000-8000年前)而來的海平面低水位時期,朝鮮海峽和宗谷海峽都被干露,可作為日本通向亞洲大陸的陸橋。在日本南部的島嶼曾發現印度大象的化石遺骸,在日本的北部,曾發現長毛猛獁的化石遺骸。類似的現象說明,古時的中國、韓國和西伯利亞人曾遷到日本去過。
相傳:日本的文字記載史是從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開始的 。他佔領了本州主島,成為日本的第一個皇帝。公元550年,一位中國佛教徒揚帆去日本,帶去了各種文化和書面語言,但是直到1543年,葡萄牙船員在這里登陸後,日本才聞名於歐洲,盡管13世紀末葉,馬可·波羅從中國回去時,帶回了一個關於有日本存在的報告。雖然如此,直到1660年前,尚未出版過一幅較好的日本海圖,連今天所通用的「日本海」這個名稱,也是到1815年才有。這是俄國航海家A·J·v·克魯森斯特思給這個海取的名字。在日本海,日本和朝鮮的許多潛水婦女,從事於她們艱苦的行業已有1000多年了。
海洋的名稱爭議:
歷史上的日本海
古代中國的疆域本來瀕臨(北海)日本海。 漢朝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置漢四郡,唐朝在北海(日本海)旁設立渤海郡等行政機構。唐朝滅亡後,遼朝接管了北海,並對其加以利用。遼晚年,女真族從北海邊興起,向南滅掉了遼朝建立了金朝。
蒙古入主中原後,設立嶺北行省,對北海,鄂霍次克海進行有效長期的管理直至清代。女真的後代滿族入關後,關外地廣人稀,沙俄趁機入侵西伯利亞,康熙皇帝為反擊沙俄入侵而打響了雅克薩戰爭。後為了漠北蒙古的歸順和北方邊境的和平,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將外興安嶺以北的領土割給了沙俄。十九世紀中葉,沙俄割占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至此,中國領土不再瀕臨北海(日本海),吉林省琿春市的防川可以遙見15公里外的北海(日本海)。

10. 有誰知道北海的歷史啊詳細點的

北海歷史悠久,漢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設合浦郡,北海古屬合浦郡。清朝康熙元

年,設「北海鎮標」駐此,北海地名始見。又說「北海」一名系因市區北面瀕海而得。秦末漢

初,北海港即作為中國與東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進行海上貿易的商港,成為我國「海上絲綢之

路」的始發港之一。宋朝時期成為與越南等國開展海上貿易的重要口岸。明朝時期為對外通商口

岸,與馬來西亞、緬甸、越南、印度等十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直到清朝一千多年間,經貿一直

不衰。

1796年至1839年間,北海商業興旺,漁業發達。乾隆年間, 北海港的進出口貿易盛況空

前,成為富庶之地。咸豐五年(1855年),北海年商貿關稅達500萬兩白銀。同治八年,北海有

固定航線開往海口、廣州、澳門、香港、海防、西貢、新加坡等地。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將北海與宜昌、溫州、蕪湖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其後,英、德、法等

七個國家相繼在北海設立領事館,英、法、美、德、葡、日、奧、丹、荷、挪等國家在北海設立

洋行、造船廠、電報公司和輪船公司,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貨物輸入北海,成為我國近代西南區

域的重要商港,僅1929年抵港的外輪就達538艘,吞吐量64. 29萬噸。民國4年(1915年)設立中國

銀行北海分行,民國16年(1927年),設立中央銀行北海分行。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北海市的行政區域在歸屬廣東、廣西之間及城市建制方面幾度變更。1965

年6月後至今,歸廣西壯族自治區管轄, 1983年恢復地級市建制。198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列為

全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 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7年7月,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閱讀全文

與北海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