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七大古都及其簡介
七大古都之說: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鎬京,是陝西省省會。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門戶城市與重要交通樞紐,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繞長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
西安歷史悠久,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3] ,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
南京,簡稱寧,是江蘇省會,地處中國東部地區,長江下游,瀕江近海。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2013年建成區面積752.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8.78萬,其中城鎮人口659.1萬人。
自古「天下財富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南京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
北京(Beijing),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經濟的決策和管理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 。
北京擁有7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著三千餘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餘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開封是河南省地級市,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為八朝古都。位於黃河中下游平原東部,地處河南省中東部,東與商丘相連,西與鄭州毗鄰,南接許昌和周口,北與新鄉隔黃河相望。
開封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的開封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
杭州,簡稱杭,是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傳媒、通信和金融中心。
杭州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以風景秀麗著稱。與蘇州並稱「蘇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市內人文古跡眾多,以西湖風景區最為著名,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杭州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的代表。
安陽,簡稱殷、鄴,位於河南省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處,西倚太行山,東連華北平原,北臨邯鄲,南接鶴壁、新鄉。是豫北區域性中心城市。
距今25000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安陽出現了小南海文化。遠古時期的顓頊、帝嚳二帝葬於(今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鄉)。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於殷(今安陽市區小屯一帶),在此傳八代十二王,歷時254年;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先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早期周朝、漢朝至唐朝有東西兩都之稱,後來經過《兩都賦》、《兩京賦》的傳播深入人心,即是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這是中國古代最流行的古都說法,包括正史、皇帝詔書、大臣奏章、文學研究都認同此說法。不過到了明朝的出現了南北兩京,即南京應天府和北京順天府,此說法流傳也很廣。
由於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元明定都北京順天府,明朝嘉靖年間的陳建在《建都論》中說:「古今天下都會有四,然論時宜地勢,盡善全美則皆不如洛陽。
夫建都之要,一形勝險固,二漕運便利,三居中而應四方。必三者備,而後可以言建都。長安雖據形勢,而漕運艱難;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無險,四面受敵。惟洛陽三善咸備。」從中可以看出在明朝關中、洛陽、開封和北京被陳建的《建都論》評為「古今天下四大都會」。
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著《歷代宅京記》,其卷1卷2總序引舉自伏羲至元代歷代首都陪都凡46處,卷3至20列為專篇者凡關中、洛陽、成都、鄴、建康、雲中、晉陽、大名、開封、宋州、臨安、臨潢、幽州、遼陽、大定、會寧、開平十七處。
這個名單一方面不限於首都,也包括了陪都;不單是信史時代,也包括了傳說時代;另一方面則僅限於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遼、金、元一系列正統王朝的都城,而於先秦列國、五胡十六國、五代時十國等中原分裂時代大小政權,自匈奴、鮮卑以來至後金、准噶爾等各邊區民族政權的都城,多付闕如。
1920年代,中國學術界開始出現將中國著名古都成為「大古都」並將為幾大古都的說法,並形成五大古都的說法: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
30年代,將杭州加入,列為「六大古都」,但是並未被大眾所接受。
1983年陳橋驛在《中國六大古都》一書中將杭州列入大古都,自此六大古都被大眾接受: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
1988年由於譚其驤的鼎力推薦,安陽被認定為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說: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
2004年11月,中國古都學會認定鄭州為大古都,因此就有了八大古都之說: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2010年9月,中國古都學會在大同召開年會並發表"大同宣言"認定大同為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中國九大古都之說: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大同。
按歷史建都時間和建都政權數量來排名,則排名順序為: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安陽,杭州,鄭州
2. 五鳳溪的歷史誰知道
每座古鎮都有許多講不完的故事,當然五鳳溪也不例外,五鳳溪,今名五鳳鎮,位於成都市東北,龍泉山脈中段,距成都市區40公里。「境內山極屈曲,一路尖峰拔列,瘦削逼人,遙望之若沖霄之鳳,破空而出,其峰之尖且高者有五,前人名其溪曰五鳳」。沱江與黃水河在此交匯,冬無寒,夏無暑,盛產河鮮、各種水果、糧食、蔬菜。很早便成為人類繁衍生息之所,漢唐時已相當發達,宋置柏茂鎮,清初置永福鄉,因後又逐步建成金鳳、玉鳳、白鳳、青鳳、小鳳五條街道,清康熙年間官設為場鎮。山如鳳,街呈鳳形,遂以五鳳名鎮。清末升置為第五區所在地,解放後建置為同名鄉鎮各一,撤區並鄉後成現建制。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五鳳溪邊城的養成。 關於碼頭文化 五鳳溪歷來為沱江上游重要水碼頭,碼頭文化向很發達。又兼清康熙雍正年間以「湖廣填四川」為代表的大規模的移民,湖南、湖北、廣東、江西等省大量移民到此占業定居,他們帶來的宗教文化、會館文化、家族文化、客家文化、民居文化與原有的蜀地文化在五鳳溪這一方小鎮相互交融,使這里的文化得到空前的發展,並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但是,無論是哪種文化,無論在局部怎樣呈現多樣性差異性,都無不強烈地反映出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體現出中國古代中和諧順的哲學觀念。也正因為這強烈的哲學氛圍,才產生了中國一代哲學大師賀麟先生。 關於自然文化 五鳳溪的五條主要街道都順山勢順河道而建,彎彎曲曲,高低錯落,寬處兩排房,窄處一排房(俗呼「半邊街」)。河邊臨河建房,牆在河邊,房在水上(俗稱「吊腳樓」)。就連三聖宮這樣的較大規模的公用建築亦依山而建,不拘一格,倒也別有一番風韻。五鳳溪南岸建關聖宮,座南朝北,北岸建南華宮,座北朝南,隔河相望,遙相呼應,布局在空間上求得平衡,選址頗多講究。在建築材料上也都就地取材,以土築牆,以石鋪路,房屋、橋梁基本上都是土木、土石、木石結構,顯得很是和諧。在古民居建築內也隨處可見這種觀念的產物。劉氏宅建於高台之上,從側順勢布梯,拾階而上;陳氏宅因主人是民國時期五鳳鄉鄉長,該房依山勢而建,前低後高,中西合壁,各具功用。這些精巧的設計,與其說是古人挖空心思匠心獨運,倒不如說是傳統的哲學觀念使然。
3. 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
山東泰山 1987.12
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安徽黃山 1990.12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自古以來,歷游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歷代遊客盛贊「天下名景集黃山」,謂泰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衡岳的煙雲,匡廬的飛瀑,雁盪的怪石,峨嵋的清涼,黃山兼而有之。黃山勝景,以峰為體。這里峰林如海,闢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縱橫,美不勝收。
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武當山,雄峰峻嶺,標奇孕秀,聳立於中國西部山區城市--十堰市境內,東經1100,北緯320附近。景區「綿亘八百里」。
在古代,武當山以「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顯赫地位成為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峰寶地」;在當代,國務院稱譽武當山古建築群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宗教活動場所。
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廬山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中游南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市區海拔210米。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我國大陸稱為「華東屋脊」,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床標高海拔160米)。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為全省之最。
4. 麗江古城一直有哪些歷史文化它存在的價值在哪
麗江古城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兩個沒有城牆的古城之一。(另一個是平遙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餘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濃烈人文氣息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藏滿歷史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對眼前身後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岩,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與整個古城環境相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位於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志,古城大水車旁有一塊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納西凈地》是較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 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修建於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其中以位於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佔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它們見證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位於城內福國寺的五鳳樓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樓高20米。因其建築形制酷似五隻飛來的彩鳳,故名「五鳳樓」。五鳳樓融合了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的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築群內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是麗江境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於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5. 尋金堂縣(五鳳鎮)的具體位置和當地地型,及發展情況!望知道的告知、謝謝!
五鳳鎮位於金堂縣城南,沿沱江兩岸,距成都市48公里,離縣城趙鎮45公里,距成都市龍泉經濟開發區42公里,簡陽市37公里。鎮東與白果鎮和簡陽市宏緣鄉,南與簡陽市桂花鄉、靈仙鄉,西與龍泉驛區清水鄉,北與白果鎮和青白江區人和鄉相鄰。鎮域位於東經104°25′08〃~104°31′51〃、北緯30°35′21〃~30°40′53〃之間。海拔最高873.7米、最低411.5米。
全鎮幅員面積6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318畝,其中:田2949畝,土:17369畝;宜林山地38900畝。
2001年全鎮總人口29227人,其中:農業人口26980人。男:15473人,女:13754人。是漢族聚居重鎮之一。有少數民族4個,15人。其中:回族4人,藏族8人,彝族2人,羌族1人。
五鳳鎮屬深丘地貌特徵,土質為紅黃壤土,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種植。沱江河從境內流過,有著豐富的砂石資源,五鳳砂石曾經被國家指定為重點工程建築材料,已有60多年歷史。成渝鐵路穿鏡而過,五鳳溪、紅花塘火車站,分別坐落在本鎮紅花村和羅壩村。境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降水量924毫米,日照為1241小時,年無霜期290天,氣候溫和。
鎮有公路114.3公里,其中柏油路26.2公里,機耕道34.3公里;縣、鎮公路和鐵路交通便捷;水電、通訊等配套設施齊全。
五鳳有著多種移民文化。江西會館就是江西客家人的後裔聚集之地,現在還保留「老表」的稱呼。鎮古遺址有關聖宮、王爺廟、火聖廟、南華宮和距鎮1.5公里的炳靈店。炳靈店原名炳靈占,三國時期,劉備征戰吳國途經炳靈,准備在此修墓,而孔明不同意,就修了一個店鋪,佔了劉備的墓而得名。康熙14年,雲頂山一名叫太子的弟子雲游到此,感悟此地有些靈氣,便在此修建了炳靈廟。關聖宮、南華宮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鎮轄五鳳溪、羅家壩2個社區居委會及金鳳、青鳳、玉鳳、小鳳、白鳳、金箱、白岩7個村民委員會,173個村民小組。
6. 五鳳鎮的歷史文化
五鳳鎮是成都市十個古鎮之一。縣志記載:因境內山極屈曲,自北而南而東,一路尖峰拔列,遙望之若沖霄之鳳,其峰之尖且高者有五而得名。五條古街亦以金鳳、青鳳、玉鳳、白鳳、小鳳名。坡坡街串著半邊街,清代民居豐富而獨具特色,關聖宮南華宮氣度恢弘而和諧。漢唐時已為沱江上游重要水碼頭,有渣湖渡、鳴陽渡、金牛渡、羅壩渡四個渡口,高峰時期每天有100多艘船隻把川西的糧食、手工用品源源不斷地運往重慶,又從重慶、宜賓、瀘州運來食鹽、水果和洋貨,然後通過山路轉運到50公里之外的成都去銷售。宋置柏茂鎮,清康熙時官設為場。後時世數變,此鎮獨偏安於山水間,安享寧靜與閑適。現以成都盆周山地古鎮唯一樣本和中國著名哲學家賀麟先生、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賀美英教授父女之故鄉而聞名。按規劃將把消失的棧道、過街樓、柵子門、廊橋、王爺廟、文昌宮等都恢復起來,並在黃水河上築壩讓其迴流進山巒,使其綠水環繞。
7. 五鳳溪的歷史文化
五鳳溪古鎮是成都市十個古鎮之一。縣志記載:因境內山極屈曲,自北而南回而東,一路尖峰拔列,遙答望之若沖霄之鳳,其峰之尖且高者有五而得名。五條古街亦以金鳳、青鳳、玉鳳、白鳳、小鳳名。坡坡街串著半邊街,清代民居豐富而獨具特色,關聖宮南華宮氣度恢弘而和諧。
漢唐時已為沱江上游重要水碼頭,有渣湖渡、鳴陽渡、金牛渡、羅壩渡四個渡口,高峰時期每天有100多艘船隻把川西的糧食、手工用品源源不斷地運往重慶,又從重慶、宜賓、瀘州運來食鹽、水果和洋貨,然後通過山路轉運到50公里之外的成都去銷售。宋置柏茂鎮,清康熙時官設為場。後時世數變,此鎮獨偏安於山水間,安享寧靜與閑適。現以成都盆周山地古鎮唯一樣本和中國著名哲學家賀麟先生、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賀美英教授父女之故鄉而聞名。按規劃將把消失的棧道、過街樓、柵子門、廊橋、王爺廟、文昌宮等都恢復起來,並在黃水河上築壩讓其迴流進山巒,使其綠水環繞。
8. 梅州客家歷史文化有哪些
梅州是中國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匯點,以其獨樹一幟的客家文化名揚四海,擁有"文物由來第一流"美譽,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在實施"文化梅州"發展戰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斷加快客家文化的保護和開發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觀園和名聞遐邇的"世界客都",建設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園,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壯大山區經濟的朝陽產業。
特色優勢 歷史文物古跡熠熠生輝
兩千多年歷史文化的積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遷後的歷史文化遺產,風格獨特,是中國民宅建築瑰寶,堪稱世界建築一絕。土樓、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四點金、多杠樓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種形式,集中體現了中原宮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築風格,反映了客家人的歷史和傳統文化變遷。這些民居屹立於青山綠水之間,構成了神秘而絢麗的畫卷,形成了客家獨特的人文景觀。
梅州是久負盛名的"人文秀區",是客家歷史文化遺產最豐富的聚集地。文化積淀孕育了眾多歷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濃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黃遵憲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詩人、書法家、曾被嘉慶皇帝譽為"廣東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愛國革新政治家、洋務活動家、中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詩人、愛國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維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當代客家最優秀人物葉劍英元帥故居等,名聞遐邇。據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統計,我市現遺存的各類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舊居)約500餘處。
1994年,梅州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圍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4處,古文化遺址398處,古窯址87處,古墓葬179 處,古建築260處,近現代革命遺址及紀念建築140處。縣級博物館、紀念館8座,市級博物館2座、紀念館1座,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護 修舊如舊重現歷史風貌
熠熠生輝的文化遺產是客家地區歷史發展的見證,如何讓這些飽經滄桑的"見證人"經久不衰,繼續發揮歷史研究、科學研究和發展旅遊等價值,成為市委、市政府打響"客"字招牌的重要內容。為此,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多方籌集1400萬元,用於全市的文物保護和維修。先後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泰安樓、花萼樓、榮祿第、恩元第、石寨土樓、謝晉元故居、張弼士故居、興寧學宮以及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修舊如舊,恢復其歷史風貌。
位於大埔縣城湖寮鎮龍崗村的泰安樓,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764年,是國內極為少見的方石樓,規模宏大,設計精巧,樓內中軸線主體建築為平房,三層樓房把主體平房環抱在中間,樓中有屋,功能齊全,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獨樹一幟。 2004年至2005年,該建築進行二次維修,大埔縣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廳共撥款180多萬元,對樓內天頂瓦面、飄檐等按原貌進行修復。為豐富泰安樓的文化內涵,該縣博物館在樓內陳列展出大埔歷史名人,大埔縣108名將軍,客家民俗風情、生產、生活、服飾,廣東漢樂等實物及圖片,與這座中國和世界建築史上的文化瑰寶相映生輝,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考察。
坐落於梅州城區周溪河畔的東山書院,是清代嘉應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輔於 1746年創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學府,是我國客家地區規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頂式書院建築。經過幾百年風雨的洗禮,書院一度成為"危樓"。2003年11月,東山中學開始對其進行原貌修復,向海內外人士徵集東山書院相關歷史文物資料,請來具有修建古建築資格的工程隊,按老照片、老教師的回憶,嚴格採用原有建築的行制、風格、材料和工藝重修。如地面全部採用三合土地板製作工藝,木工全部採取穿榫縫合,花窗、屏風等按原有風格進行配置等,重新勾勒東山書院的歷史風貌。歷經一年多、耗資350多萬元修復完工的東山書院還開設了王者輔展室和黃遵憲、葉劍英等辦學的事跡展室,成為校友、海內外人士和各級領導爭相參觀的勝地,每年都有幾萬人前往感受書院的古樸和四溢的書香。
除了精細的維修工作,我市還組織了具有專業資質的隊伍,對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丘逢甲故居、葉劍英故居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寨土樓進行制訂文物保護專項規劃。同時,組織有關專業人員對第四批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測量繪圖,依時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對平遠縣、五華縣紅軍牆標開展了揭取保護工作。為更全面、科學合理地保護開發客家民居,市文廣局聯合市建設局開展了全市客家民居普查工作。市政府審核公布了《梅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使我市文物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純,別見怪
9. 五鳳溪的名字由來
地理環境
五鳳溪古鎮,位於成都市金堂縣城南。屬深丘地貌特徵,土質為紅黃壤土,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種植。沱江河從境內流過,有著豐富的砂石資源,五鳳砂石曾經被國家指定為重點工程建築材料,已有60多年歷史。該區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較多。
整座鎮子只有五條街,分別叫金鳳街、青鳳街、玉鳳街、白鳳街、小鳳街,五條街均以鳳凰命名,五鳳古鎮由此得名[1]。五鳳古鎮的望江碼頭在歷史上作為下川東重要的水運碼頭,高峰時期每天有100多艘船隻把川西的糧食、手工用品源源不斷地運往重慶,又從重慶、宜賓、瀘州運來食鹽、水果和洋貨,然後通過山路轉運到50公里之外的成都去銷售。有沱江特色的清代民居和華美的關聖宮、南華宮。五條街道上多為木結構建築。按規劃將把消失的棧道、過街樓、柵子門、廊橋、王爺廟、文昌宮等都恢復起來,並在柳溪河上築壩讓其迴流進山巒,使其綠水環繞。
主要景點
自古以來,五鳳溪就是山青水秀,鎮周五座山崗,鬱郁蔥蔥,翹首企天,酷似沖霄之鳳。鎮中金鳳、玉鳳、青鳳、白鳳、小鳳五條主要街道布局有致。其地貌地形,天然雕琢。而其地理位置,更似鳳凰展翅,柳溪河穿鎮而過,交匯於沱江,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故名「五鳳溪」。
鎮古遺址有關聖宮、王爺廟、火聖廟、南華宮和距鎮1.5公里的炳靈店。
「五鳳溪一張帆,要裝成都半城鹽;五鳳溪一搖槳,要裝成都半城糖」,五鳳溪作為舊時碼頭,是成都聯通重慶的重要商道,文化多元,兼容並包。那時五鳳溪有來自兩廣、兩湖及陝西、江西等地大量移民,他們與原住居民和睦相處,共同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地方人文。這些移民興建了關聖宮、南華宮等諸多會館,也帶來了基督、南華六祖、關帝、火神、財神、鎮水王爺等諸多信仰。獨特的移民文化、宗教文化、碼頭文化和哲學在五鳳溪交融貫通,誕生了眾多知名人士與社會名流,並以被譽為「東方黑格爾之父」的哲學家賀麟最具有代表性。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美食,歷史上,五鳳溪碼頭作為重要的商貿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在南來北往的交流中,飲食業空前繁榮,其中沱江仔鰱堪稱一絕。因移民文化的發展,極富包容性和地方性的美食讓古鎮韻「味」十足。除此之外,五鳳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一年四季物產豐富,尤其盛產水果。春采櫻桃,夏摘枇杷、水蜜桃,特別是秋冬季到五鳳溪古鎮,將會有大片的橘園邀你共賞,共嘗。
五鳳溪古鎮是成都市十個古鎮之一。縣志記載:因境內山極屈曲,自北而南而東,一路尖峰拔列,遙望之若沖霄之鳳,其峰之尖且高者有五而得名。五條古街亦以金鳳、青鳳、玉鳳、白鳳、小鳳名。坡坡街串著半邊街,清代民居豐富而獨具特色,關聖宮南華宮氣度恢弘而和諧。
漢唐時已為沱江上游重要水碼頭,有渣湖渡、鳴陽渡、金牛渡、羅壩渡四個渡口,高峰時期每天有100多艘船隻把川西的糧食、手工用品源源不斷地運往重慶,又從重慶、宜賓、瀘州運來食鹽、水果和洋貨,然後通過山路轉運到50公里之外的成都去銷售。宋置柏茂鎮,清康熙時官設為場。後時世數變,此鎮獨偏安於山水間,安享寧靜與閑適。現以成都盆周山地古鎮唯一樣本和中國著名哲學家賀麟先生、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賀美英教授父女之故鄉而聞名。按規劃將把消失的棧道、過街樓、柵子門、廊橋、王爺廟、文昌宮等都恢復起來,並在柳溪河上築壩讓其迴流進山巒,使其綠水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