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羅平歷史文化

羅平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7 23:41:22

① 羅平的地域文化特點

羅平縣隸屬雲南省曲靖市,地處東經103°57′~ 104°43′、北緯24°31′~25°25′之間。境東西寬75公里,南北長99公里,國土面積3025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佔78%;東沿黃泥河為界與貴州省興義市接壤;東南以南盤江、清水江為界,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隔河相望;西南與師宗相鄰;西至北界,分別與陸良、麒麟、富源三縣(區)毗鄰。西距省城昆明207公里,北距曲靖市120公里,東至貴州省興義市86公里,南距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城156公里。
羅平縣地質地貌
羅平縣地處滇東高原向黔西高原過渡的斜坡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地質結構復雜,西部和北部是較為完整的滇東高原面,中部屬岩溶斷陷湖形盆地,東部和南部受河流侵蝕、切割,形成中低山和峽谷相間的地貌,最高海拔為白臘山主峰2468米,最低海拔為魯布革鄉三江口722米,相對高差1746米。
歷史文化
羅平地處西南,但秦漢以來就多與中原文化交匯,元明時期,大批漢族入滇,文化得到了交融與發展,中華傳統習俗融合形成,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也得以形成,傳統的腌制技巧、釀酒技術等也在此得到傳承。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漢族文化為主,布依、彝、回等多民族和諧交融的文化。羅平人傑地靈,猶其自明清以來,文教日益發展,不斷涌現出多位的影響深遠的人物,如者繼榮、竇垿、胡若愚、尹蘭冰、張惟清等,在中華歷史長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今也有如王明輝、黃敏、伏潤民等。

羅平縣方言
羅平方言屬北方方言系統的西南官話體系,同普通話比較起來大同小異,語法、詞彙均無本質區別,語音方面,聲母語除個別組外,其餘與普通話基本一致,韻母較為普遍的是無撮口音,前後鼻韻無區別或實際語音有區別但分別不出。

羅平縣民族文化
彝族
在整個民族文化發展史中,羅平土著彝族在這塊土地上已生息繁衍達三千年之久,曾取得統治地位800年左右,創造出了別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現存的《玄通大書》、《神通大書》就是一部集哲學、宗教、天文、地理、星象、醫學、歷算、氣象、道德的少數民族大網路全書,也是一部具有很高研究價值的史料。彝族節日過大年從農歷6月23日至25日三天,每當這個時候,各村寨的彝族青年男女就會聚集歌場,對歌、摔跤、賽馬、耍火把,跳傳統的歌舞。彝族舞蹈主要有祭祀性舞蹈《跳歹舞》和《兵器舞》,兵器舞也稱耍把式,兵器舞仍屬一種祭祀舞蹈,以大刀、三尖叉、股桿、兩節棍、金錢棍為主。
布依族
布依族是我國古「百越」的一支漢文籍中稱沙人和仲家等,但布依族卻很反感這種稱呼,他們自稱「布依」或「布依饒」。羅平布依族有語言卻無文字,佔全省布依族的80%,故羅平有「布依之鄉」的美譽。布依族依山傍水而居,性情溫柔、文雅,對人謙和、嫻慧,服飾以藍、黑、青三色為主,傳統民間節日主要有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對歌節和「祭老人房」。主要舞蹈有把式舞、高蹺舞等。
苗族
羅平苗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自稱「白人」,據《羅平州志》記載「服飾與漢人同惟,習俗則異多,有讀書登仕籍」,而苗家婦女的服飾則保持完好,白苗白折麻布花裙,白麻布裹腿,衣短無扣,以左右襟交叉搭系於胸前,發扎紅線,盤於頭頂,衣裙喜用青色,紋飾用黑紅線綉成;花苗卻又有所不同,並且女子已婚未婚從發髻上就可區別。苗族的傳統節日很多,比較有特色的是正月十五「花山節」,舞蹈為蘆笙舞。
回族
羅平回族有回族有迴文,但不是大眾化的語言文字,僅限於回民師傅(阿訇)禮拜和記錄本民族史實之用。回民聚居區都有清真寺,禮拜是信教者的必修課,教民要修煉五功,即念、禮、齋、課、朝。羅平回族由於歷史原因,沒有民間舞蹈,而是更多地融合於漢族藝術中。

羅平縣節日
羅平花燈節
羅平是雲南省六大花燈源流之一,唱燈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據民國二十一年編的《羅平縣志》記載:「自土改以後流寓接踵,風俗斷以易移,文化日新」。1956年,羅平花燈歌舞《破四門》參加了全省優秀地方戲曲調演,並推薦上北京演出,獲得好評。1950年2月2日至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四兵團陳賡、宋任窮、周保中、張沖等將軍率部進入羅平。羅平解放區人民群眾在四十多公里的公路沿線載歌載舞迎接人民子弟兵,四兵團將士們說:「到了羅平,我們進入了歌舞之鄉」。
羅平國際油菜花節
「中國·雲南·羅平國際油菜花文化旅遊節」是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和雲南省旅遊局主辦、羅平縣人民政府承辦,集農業生態旅遊觀光、喀斯特地貌觀賞、景區景點推介、布依風情展示、招商引資洽談為一體的大型節慶活動。活動每年舉辦一次,每屆歷時兩個半月,每年農歷臘月二十開幕。自1999年春開始至2011年,已連續舉辦了十三屆。
2007年羅平縣油菜花文化旅遊節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旅遊節慶活動」;2007年羅平縣油菜花文化旅遊節被評為「全國十大花卉類節慶」; 2010年羅平油菜花文化旅遊節在上海世博會中國節慶高峰論壇上又獲「中國最具魅力的七大節慶活動

② 羅平鎮的風景名勝

逕口樵歌
逕口樵歌是羅定八景之一。羅平鎮平垌村大屋垌金山逕,古屋散落,綠水潺潺、青山環繞,放眼望去,是小橋流水人家,當地人愛好唱歌,有樵夫,負薪而過,一路即興而歌,餘音裊裊。樵夫的歌聲中不乏勸勉人勤學苦讀的內容。下為逕口樵歌詩二則:
詩(林昆)
侵晨小逕入煙蘿,次弟歌聲嶺外過;
無累無羈塵慮杳,載游載詠逸情多;
松花不老觀棋局,洞日初斜覺爛柯;
有志負薪勤苦讀,五雲深處聽鳴珂。
逕口樵歌
小逕曲通列障阿,樵夫次第共吟哦。
一肩晚色擔全濕,半嶺煙容踏破多。
喚子歸林禽解語,隨聲答響谷能歌。
山中世上俱棋局,滿向王郎問斧柯。
龍頭寺
龍頭寺寺位於羅平鎮沙頭村,坐落於沙朗圩東側,面向沙朗(音)河。龍頭寺歷史悠久,史載該寺於清康熙五年重修,距今約400年。
龍頭寺與泗盆村的惠民廟齊名,相傳古時龍母和六龍子同黑蛇精鬥法,龍母擊敗蛇精,但長龍子被蛇精擊中漂落在西江的南方,龍母為尋散落的長龍子,沿瀧江尋找,但長龍子最終力竭而卒,長龍子卒於瀧江支流的沙朗河,化成了一座山脈,就是當地的龍灣村,龍母淚灑瀧州,就演化出牛路逕的神泉了,後人為紀念龍母和長龍子,均在當地設立寺廟紀念,在龍頭的地方建龍頭寺,就是沙朗龍頭寺了,又在龍頭寺對面建龍母鳳廟,由於龍母卒於德慶悅城,當地建德慶龍母廟。羅平沙朗龍頭寺和龍母鳳廟以靈驗而著稱。
醮會是羅定地區特色文化之一,龍頭寺和龍母鳳廟定期舉辦醮會,連續幾天幾夜上演各種精彩大戲及民間演出,熱鬧非凡。
惠民廟
惠民廟坐落在羅平鎮泗盆與馬溪村之間,是在明末清初興建的一座三合院,面向瀧江,既可教書育人,又可借假期堆放堆放運送都巿的農產品。人民為悼念皇上派來征糧、護送糧的要臣,常舉辦廟會等民間文化活動。1986年重修建,2003年維修。
張氏賢良書院
張氏賢良書院位於羅定市羅平鎮黃牛木,為木村青磚瓦木結構,兩座四合院式古建築現為羅定市文明祠堂,為羅定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時期,張賢良播遷瀧州(今羅定),距今七百多年,歷史悠久,張賢良重教化辦學堂,建立賢良書院,培育後代。古時,數年一考,優者中秀才,貢生,舉人,進士,狀元。取錄人數極少,難度大。賢良公裔孫張廣揚經多次會試奪魁,中秀才,中舉人後,於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中辛未科進士,成為羅定有史以來首開紀錄的第一個文進士。
後其父張昌於明代永樂二年(1404)又高中甲申科文進士,父子進士及弟成就驚人,繼後其叔張瀾於明代成化二十三年又高中第十五名文進士,成為名符其實的一門三進士。在古代羅定共有六個進士,而張賢良之後裔即居其三,而且還有五個拔元和六個舉人《羅定州志》《羅定縣志》有載。
背夫山戰國墓
1983年11月,在羅平沙郎橫橋背夫山發掘舊戰國墓1座,出土青銅器等文物100多件。1983年11月下旬,羅定縣文物普查隊在羅平區沙頭鄉橫垌村背夫山發現了一座土坑墓(編號 M1),隨後由省博物館派員會同清理。現將情況分述如下:
地理環境與墓葬形制背夫山是一座高約20米的小山崗,位於羅定市羅平圩東南7.5公里的橫垌村後,東南面有高峻的石芽山嶺,西北面300米處有沙朗河自南向北流經,匯進羅定江而注入西江。
背夫山戰國墓葬與1977年太平區南門垌發現的戰國墓相距約12公里。墓坑位於山的西南坡,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長4、寬2米,墓向220度。墓坑上部已被辟為三級梯田,北端地面至墓底深2.3米。墓底中部有一個圓形腰坑,直徑45、深70厘米。
長崗坡渡槽
長崗坡渡槽位於羅定市羅平鎮長崗坡上,距鎮中心約1里路,它橫空跨越羅平鎮平垌、竹圍、雙連幾個村委,氣勢雄偉壯觀,全國馳名。有「廣東紅旗渠」之稱,素有「北看紅旗渠,南看長崗坡」之美稱。
長崗坡渡槽全長達5200米,寬6米,有133個石砌橋墩、132個跨拱,最高一個墩高達37米,拱的最大跨度達51米,渡槽兩邊設有行人道。渡槽凌空飛架橫跨在長崗坡上。
太平、羅鏡河水水位高可達2.1米,流量是25立方米/秒,通過渡槽流向生江鎮的金銀河水庫。
長崗坡渡槽於1976年動工興建,1981年竣工通水,歷時四年多。渡槽設計過水流量25秒立方米,長度3450米,砌石拱渡槽1750米,共5200米,這個長度在當時是全國之最。渡槽寬6米,高2.2米。渡槽共有133個墩,132個跨拱,拱的最大跨度51米,最高高度37米。長崗坡渡槽的設計曾做過兩次方案,最後由原肇慶地區水電局派來工程師孔祥華與羅定縣水電局工程師梁中承擔設計和施工。
工程採用肋拱形式和實心重力墩,除幾個大跨度的拱跨以外,有2700米長的拱跨都用無筋拱或少筋拱,單鋼材就節約了300多噸。渡槽共有161條伸縮縫。
2009年,長崗坡渡槽入選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165處重要新發現之一。

③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在2000年前是什麼朝代

中國,二千年前為漢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羅平歷史悠久,西漢時曾設漏卧國/漏卧侯國/夜郎國(今羅平),隸牂牁郡。

④ 雲南羅平從古至今的名人

羅平人傑地靈、物寶天華,歷史的長河中曾涌現出眾多的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如者繼榮、王雙甲、竇垿、夏鼎、尹蘭冰、周時英等。

⑤ 雲南羅平的地名,為什麼叫羅平呀

地名不一定有其實際意義的。就像人名一樣的,就是一個代碼而已。

⑥ 曲靖歷史文化性格

1、爨[cuàn]文化。是指分布在中國雲南曲靖陸良地區自東晉經南北朝至唐天寶七年,爨氏統治南中地區長達400餘年間所造就的歷史文明。有禮樂、詩歌、習俗、典祀、服飾、飲食、醫葯、建築、工藝等。

2、爨鄉古樂。爨鄉古樂是一種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樂種。洞經音樂則是雲南特定歷史,特定社會的文化產物。明朝萬曆年間(1579年),隨著佛教的盛行,人們世界觀、人生觀的改變和生活習俗的要求,將《文昌大洞仙經》的經文作為唱詞而填入部分曲調中,故稱「洞經」。

3、銅商文化。曲靖會澤地區秦漢時為古夜郎地,因銅礦的開采冶煉鑄幣而鼎盛一時。東漢時期,會澤鑄造鍛打的"堂琅銅洗"銘文和圖案,為滇中最早使用漢文字的實物。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會澤在銅的開采、冶煉、鑄幣、運輸等方面盛況空前。

4、吸引了贛、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中原漢族雲集到會澤,帶來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漢文化、贛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閩文化、川文化,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銅商文化和會館文化。

(6)羅平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曲靖民族

1、曲靖是雲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東部,處珠江源頭,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交界處,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距省會昆明市120公里,地區面積2.89萬平方公里,占雲南省面積的13.63%。

2、截至2017年末,曲靖有49種少數民族,共計538609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15%。其中,曲靖7種世居少數民族人口有510761人,分別為彝族294944人、回族87746人、苗族39799人、壯族39153人、布依族36671人、水族9772人、瑤族2676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有27848人。

3、在全市9個縣(市、區)中,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宣威市117332人,最少的是陸良縣15314人;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師宗縣81494人,占該縣總人口的18.79%;其次是羅平縣93911人,占該縣總人口的14.5%。

⑦ 羅平油菜花節的羅平文化


多民族民族文化
羅平是一個少數民族雜居縣,民族文化氛圍較濃,底蘊深厚。境內居住著布依、彝、回、苗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全縣總人口的12%,其中,以布依族群眾所佔的比例最高,在全縣十二個鄉(鎮)中就有兩個布依族鄉,布依族人口佔全省布依族總人口的70%左右。相對其它民族,布依族群眾在語言、服飾、生產生活、居住環境、婚喪嫁娶等方面均還保存著古老的傳統民族文化。
節慶文化
農歷的「二月二」和「三月三」,是布依族群眾的傳統「對歌節」和「潑水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九龍河、塊澤河、黃泥河沿岸和貴州近鄰的布依族青年男女便雲集九龍瀑布群風景區對歌求偶,熱鬧非凡。「二月二,龍抬頭,男女老少出竹樓」,這句話生動形象地概括出布依族「二月二」對歌節的歡樂場景。如今,除對唱山歌外,還開展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活動。
而農歷的三月初三,是布依族眾多節日中最隆重的祭祀山神、水神的一個傳統節日,節期歷時6天,節日期間,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男女老幼全部身著盛裝聚集河邊路旁,打水槍、賽竹筏、玩水車、對山歌、潑聖水、嘗花飯,所有布依村寨均成了歡樂的海洋。在羅平,「三月三」不僅僅是布依人的節日,也是所有生活在羅平境內及在羅旅客的節日。每年的這個節日,天南地北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奔向多依河、九龍河、魯布革三峽等布依人生活的地方,加入到布依人的歡樂行列中,感受布依人的純朴與熱情,體會「三月三」的古樸與狂野。
服飾文化
布依族是一個崇尚紡織的民族,有「選婿看犁田,擇妻觀紡織」的說法。至今在布依族聚居區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傳統工藝,家家戶戶仍有扎花機、彈花機、紡紗機、織布機、染缸等設備,一個家庭就是一個集紡、織、染為一體的綜合小作坊。
特產購物
油菜花蜜、烤煙、生薑、雞樅、竹筍、杜仲茶、菜油、老廠酒等。民族工藝品有布依族五彩花飯、挎包、彩蛋、靛染服飾、油紙傘、小水車、銅器、水煙筒等。

⑧ 誰知道羅定文化歷史

羅定民俗文化 古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俗者習也,上所化者曰風,下所習者曰俗。封建統治者也懂民情風俗的重要,所謂「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戶異政,人殊服」。為政之要辨風正俗最其上也。羅定歷史上曾經有不同的民族聚居,後來又成南陲一軍事重鎮,吸收了大量的各地移民,所以形成的民情風情具有異常豐富多彩而獨具風格的民俗特色。 自漢以來,我國民俗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日漸加深,民俗的封建意識大大強化,而且遍及全國。今日之羅定,已經歷了多民族的大整合,其民俗亦不例外。中原三次向嶺南移民的高潮,均對羅定有很大影響,在封建王朝強大的移風易俗的力量和大量中原移民潛移默化的作用下,使得古代先民的遺俗迅速被淘汰。在習俗的改造、淡化過程中,地方民俗深層的內涵實質,實際來源於漢民俗文化。但是羅定歷史上的民族雖然在民族交融中消失了,而作為民俗的某些因素,仍然通過傳承、變異演進的渠道,或多或少地保存下來,尤其在飲食和日常生活中,表現更為突出,而羅定人的氣質、性格特徵等仍處處帶有古百粵民族先民的特別稟賦,直到現在,在外地人的印象中,羅定人仍被蒙上某些極微妙的傳奇色彩。 羅定民俗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總的來說是健康的。大多數民俗文化,都是在人民長期生活中產生的。其中有的記錄著先民們開基創業的史詩般的傳說、遺跡;有的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無限熱愛嚮往之情;有的留下飽含血淚的掙扎的反抗;有的充分表現了羅定人民作為龍的傳人的自豪感;最有特色的是反映羅定風情的日常生活習俗和表現羅定人開拓、冒險、進取和創新精神的風尚愛好;在外出謀生艱難困苦中磨煉出的精明本領,具有特色的飲食文化;為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形成的「哭嫁」、「童養媳」、「三歲對親」等等不和諧的婚姻變奏曲;為紀念地方傑出人物的歷史貢獻而形成的種種習俗、古建築和歷史人物的神化、仙化等種種浪漫傳奇式的節日活動和紀念方式等等,構成了羅定多姿多彩,充滿南國浪漫情調的傳奇色彩,具有濃郁的生活美、人情美以及純朴情感的民俗文化。這是羅定民俗文化最具魅力和特色的。 從節日民俗看,凡是漢民族的重要節日,如元旦、元霄、清明、端午、七夕、盂蘭、中秋、重陽、冬至、小年晚、除夕等,也是羅定的重要大節日,其節日的內容、意義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由形式、地域、民情、生活習慣等而形成的表現方式和生活內容而已。當然,在傳承中也有不少變異。 孟蘭節,又稱中元節,嶺南各地叫「鬼節」,羅定叫「鬼仔節」。中元節以七月十五為正節,佛教《大藏經》中說,目連因母墮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火炭,目連求教於佛,佛令作盂蘭盆,用奇果素食放在盤中供佛,然後目連的母親才能得食。北方中元節一連幾天,佛寺均作盂蘭盛會,民間掛冥錢衣紙,備素食以供奉祖先。嶺南地方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據說,宋代末年,人們准備過節時,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從那以後,人們就習慣於七月十四這一天過節了。在羅定還有另一種說法:人們原本在七月十五過節,這天,瑤人都從山上下來,搶走祭祀田頭土地社公的祭祀食品,於是,將過節提前了一天,好讓瑤人撲個空,從此將中元節改在七月十四日。這一天,家家除祭祖外,還要在田頭屋角燒香燒紙衣擺路祭讓孤魂野鬼飽食一頓,求得人鬼安寧,俗稱為「施幽」。 北方祭祀用牛羊,羅定祭祀用雞,一般人家祭祀都用雞、豬肉。雞要整隻,要煮熟,祭祀後斬成小塊,配以調料,味既美爽滑,又保持雞的原味,俗稱「白切雞」。由於雞賦以一種隆重的意義,除祭祀外,待客也用雞,因此有「無雞不成宴」之說。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羅定大部分地方以八月十五過中秋,但也有不少地方以八月十六日或八月十四日過中秋節的。據說,因為祖先以抬橋為生(有的避諱說祖先抬橋,於是說祖先當官坐橋),因為歸家很晚,家家都開台祭神了。而自己什麼東西(祭品)也沒准備好,因此決定改在十六日過中秋節,後世沿襲流傳至今。至於八月十四日過中秋節,則不知甚麼原因。中秋節家家拜月光,村中習俗還時興請月光神,村中大小老幼,夜深人靜時圍坐「地堂」上,由一人作法請神,據說,月光神可附體,當中被附體的便扮演起月光神角色,一般多為女性,有點像西方的催眠術。除此之外,鄉村中還放火明燈(孔明燈),並以村中青壯年組成隊伍,爭搶降落的孔明燈。搶孔明燈時不受地形限制,因此比搶花炮的場面更為壯觀。 元霄節,北方十分隆重。元霄節又名燈節,上元節,俗興上元上燈。羅定習俗,如家中添一男丁,來年正月初二上燈,花燈掛於村中社壇大樹上,十六日落燈,落燈時親戚都來祝賀,並觀看「搶春燈」,誰搶到「春燈」則會行好運。 與過年有密切關連的節日是冬至日。冬至是夏歷24個節氣之一,在農業生產上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冬至日太陽射向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後,白天時間便逐漸加長,天氣也一天天回曖,所謂「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周歷以冬至為正月,是一年之始的歲首某一天。在羅定人心目中,冬至卻具有過年的份量,甚至有「冬大於年」的俗諺。

⑨ 羅平縣的歷史沿革

西漢時曾設漏卧國/漏卧侯國/夜郎國(今羅平),隸牂牁郡。
隋為南寧州屬地。
唐初版隸南寧州總官府,貞觀年權間為郎州屬地。天寶年間為羅雄部,屬南詔石城郡。
宋為東爨烏蠻三十七部之一,隸大理國石城郡。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羅雄州轄亦佐縣,屬曲靖路。
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更名羅平州,屬曲靖軍民府。清沿之。
民國二年(1913年)始稱羅平縣,屬滇中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道,曾直隸省。
1950年3月成立縣人民政府,屬宜良專區,1954年並入曲靖專區。
1958年10月撤銷羅平縣建制,並入師宗縣。1959年2月,師宗縣析出瀘西,師宗與羅平合並為羅平縣。
1961年析出師宗縣,恢復羅平縣建制。

閱讀全文

與羅平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