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會計的歷史演進與發展

會計的歷史演進與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7 22:53:24

① 會計的產生與發展

會計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結繩記事和刻契記事等處於萌芽狀態的會計行為,會計的發展可劃分為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三個階段

② 會計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會計的發展歷程

古代會計階段

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後來,歐洲庄園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園主匯報。

我國《周禮》中有會計官職的設置,如「司會」,掌管國家和地方的財產物資。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冊」,即「舊管+新收=開除+實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還剩下的」。

巴比倫人民精於組織管理,設置「專門記錄官」。

埃及首先出現了「內部控制思想」。

印度與希臘出現鑄幣,並記錄在賬簿中。

近 代 會 計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簿記形成前後。 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人們稱我為「會計之父」,但是我並不是復式簿記的發明人,這是許多人的智慧結晶。我只是在理論上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闡述而已。

——盧卡-帕喬利<-- #EndEditable -->

#復式簿記首先出現在義大利的,隨後傳播至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又傳入德國、英國、法國等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1.折舊的思想

在工業革命出現以前,耐用的長期資產往往比較少,商人們一般都是將耐用財產在報廢時一次性沖銷,或者將耐用財產當作存貨(未銷售的商品),繼而在年終通過盤存估價增減業主權益。但是隨著長期資產的日益增多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人們逐漸意識到傳統的做法已經無法正確地確定盈虧,因此長期資產應該在其經濟壽命期內採取一定的方式進行分攤,「折舊」概念便應運而生了。

2.劃分資本與收益

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投資者與經營者日益分離並更加關心投入資本的報酬。因此,必須將業主的投資與投資報酬收益進行嚴格的區分,使得會計人員必須嚴格區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同時也要求進行收入與成本費用的恰當配比,更使收益表成為對外披露的重要報表之一。

3.成本會計

重工業的發展與生產規模的擴大使企業的製造費用激增,成為產品成本一個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同時,伴隨著企業生產的日益復雜化,製造程序與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也相應復雜。這些變化都對成本會計制度的出現提供了契機。最終,以存貨的計價作為突破口,形成了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成本會計核算方法。

4.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分離日益明顯。作為不參加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所有者,必然關心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因此要求管理當局定期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但是又由於管理當局與所有者之間微妙的利益對立關系,同時也由於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所有者(可能並不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對管理當局提供的財務報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夠由客觀、中立的會計師進行驗證,以增加財務報表的可信程度。這就形成了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現 代 會 計

「公認會計准則」(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

#公認會計准則

1929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起到了催產的作用。經濟危機過後,人們認為鬆散、不規范的會計實務是經濟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挽救會計職業,會計界認為必須著手制定會計准則。1934年,第一批會計准則得到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會計師協會的共同認可,這批准則共包括6項內容,即
(1)利潤必須實現:
(2)資本盈餘不得用以調劑任何一年的當年收益:
(3)子公司並購前存在的盈餘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賺取盈餘:
(4)公司職員的應收票據與應收賬款單獨列示:
(5)庫藏股股利不得作為收益:
(6)捐贈資本不作為盈餘。
1937年,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公布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關的法規《會計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並在ASR No.4中將制定會計准則的權利賦予會計職業界,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則保留有監督權與最終的否決權。以後,會計准則制定團體先後經歷了「會計程序委員會」(CAP)、「會計原則委員會」(APB)以及現在的「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來,迄今已經公布了133份財務會計准則公告(SFAC or FAS)。

%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

除了公認會計准則的出台外,新的會計分支——管理會計逐步形成與發展。早期的管理會計主要體現為執行性管理會計,側重於標准成本、預算控制和差異分析。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管理會計逐漸由單純的執行性管理會計階段,過渡到以「決策與計劃會計」和「執行會計」為主體、把決策會計放到主要位置的現代管理會計階段。管理會計從傳統的、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去,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個重大的發展是會計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年代以前,規范性會計研究法佔據主導地位,從20世紀70年代後,實證會計研究開始出現並逐漸取得了與傳統的會計研究方法共領風騷的地位。
兩種方法的有機結合逐步實現了「實踐—理論—再實踐」,這樣一種不斷循環往復的科學研究思路,從而既保證了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一致性,也能使會計理論在實踐中經受檢驗,避免了「空中樓閣」式的尷尬!
參考資料:http://www.jzzp.net/bbs/dispbbs.asp?boardid=19&id=514

③ 會計的發展歷史

會計是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發展並不斷得到完善。其中,會計的發展可劃分為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三個階段。
會計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文字出現之前,我們就用符號、圖畫記錄狩獵的收獲。在我國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計主要用來管理國家層次上的財政收入與支出,而民間所用的會計一直是比較簡單的,直到元朝時,會計在民間的應用才達到可觀的程度。
古代會計階段
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近代會計階段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現代會計階段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目前。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 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④ 簡述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一、會計的產生
會計作為一項記錄,計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就出現了。但是,具體誕生在何時、發源於何地,至今尚很難確切地加以考證。最初的會計只是作為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然後經歷了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三個發展階段。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人類要生存,社會要發展,就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生產活動一方面創造物質財富,取得一定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要發生勞動耗費,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費。在一切社會形態中,人們進行生產活動時,總是力求以盡可能少的勞動耗費,取得盡可能多的 勞動成果,做到所得大於所費,提高經濟效益。為此,就必須在不斷改革生產技術的同時,採用一定方法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記錄,計算,並加以比較和分析,這就產生了會計。可見,會計的產生與加強經濟管理,追求經濟效益有著不可分割的天然聯系。
二、會計的發展
早期的會計是比較簡單的,只是對財物的收支進行計算和記錄。隨著社會生產的日益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會計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漫長發展過程。它的發展過程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
1.古代會計。早在原始社會,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捕獲的獵物及生產的穀物等便有了剩餘,人們就要算計著食用或進行交換,這樣就需要進行簡單的記錄和計算。但由於文字沒有出現,所以只好「繪圖記事」,後來發展到「結繩記事」、「刻石記事」等方法。這些原始的簡單記錄,就是會計的萌芽。隨著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科技的進步,勞動消耗和勞動成果的種類不斷增多,出現了大量的剩餘產品,會計逐漸「從生產職能中分離出來,成為特殊的、專門委託的當事人的獨立的職能」。 據馬克思的考證,在原始的規模小的印度公社已經有了一個記賬員,登記農業項目,登記和記錄與此有關的一切事項,這便是早期的古代會計。
2.近代會計。一般認為,從單式記賬法過渡到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的形成標志,即15世紀末期,義大利數學家盧卡•巴其阿勒有關復式記賬論著的問世,標志著近代會計的開端。
(1)15世紀航海技術的發明使人類發現了地球,從此掀開了人類文明的序幕。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熱那亞、威尼斯等地的商業和金融業因此特別繁榮。日益發展的商業和金融業要求不斷改進和提高已經流行於這三個城市的復式記賬方法。復式記賬技術首先來自銀行的存款轉賬業務。為適應實際需要,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盧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他的《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威尼斯的復式記賬法,並給予理論上的闡述。有此開始了近代會計的歷史。
(2)從15世紀到18世紀,會計的理論與方法的發展仍然是比較緩慢的。直到蒸汽技術的發明實現了社會的工業革命,才使得會計有了較大的發展。在英國,由於生產力的迅速提高,會計迅速發展。過去,會計主要是記賬和算賬,現在還要編制和審查報表,而為滿足編制財務報表的需要,還要求研究資產的估價方法和有關理論等。
(3)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取代了英國的地位,無論是生產上、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上都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因此,會計學的發展中心,也從英國轉移到美國。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美國對標准成本會計的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這一時期,會計方法已經比較完善,會計科學也已經比較成熟。
3.現代會計。在經濟活動更加復雜,生產日益社會化,人們的社會關系更加廣泛的情況下,會計的地位和作用,會計的目標,會計所應用的原則,方法和技術都在不斷發展,變化並日趨完善,並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另外,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也對會計的發展起了很大促進作用。現代數學,現代管理科學與會計的結合,特別是電子計算機在會計數據處理中的應用,使會計工作的效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它擴大了會計信息的范圍,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精確性和極大變化,它擴大了會計信息的范圍,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精確性和及時性。這樣,20世紀中葉,比較完善的現在帶會計就逐步形成了。一般認為,成本會計的出現和不斷完善,在此基礎上管理會計的形成和與財務會計想分離而單獨成科,是現代會計的開端。

⑤ 從古到今會計的發展歷史

從古到今會計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三個方面來概述。

⑥ 會計的歷史演變過程

會計的歷史復演變過程:

1.在我國制,關於會計事項記載的文字最早出現於商朝的甲骨文。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

2.在西漢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後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

3.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這是中國會計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就。

4.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帳」,它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四大類。

5.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⑦ 會計發展史

會計的發展:

1 古代會計發展階段:

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當時的會計基本上只是些簡單的記錄,復式記賬也還未出現,是會計的雛形。

2 近代會計發展階段: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薄記形成前後。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3 現代會計發展階段:

「公認會計准則」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

此外,管理會計也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7)會計的歷史演進與發展擴展閱讀: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

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

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

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

⑧ 會計的歷史演變過程是什麼

會計的歷抄史演變過程:

1.在我國,關於會計事項記載的文字最早出現於商朝的甲骨文。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

2.在西漢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後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

3.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這是中國會計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就。

4.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帳」,它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四大類。

5.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⑨ 會計的發展歷史

會計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文字出現之前,我們就用符號、圖畫記錄狩獵的收獲。在我國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計主要用來管理國家層次上的財政收入與支出,而民間所用的會計一直是比較簡單的,直到元朝時,會計在民間的應用才達到可觀的程度。
會計名稱溯源
中式會計命名於西周,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已經出現「會」和「計」這些形狀的字體,而且其含義已基本定型。「會」字,上有「合」,下有「曾(古時是『增』的通假字)」,故其有增加、聚合和匯總之意。「計」字左為「言」,又為「十」。古時直言曰「言」,難言曰「語」,故「計」字包含務必要求准確,不虛假亂造之意。「十」字,由代表東西的「一」和南北的「|」組成;古時,以所在的部落為中心,人們沿著東西南北的方向分別外出狩獵,歸時將獵物一起放於中央,匯合加重,進行計算。根據西周的具體情況,「會計」在此時的含義就是既有零星的核算,又有年終的歲總合算。
會計的得名,說明了此時的會計已經從國家職能的附屬部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部門。事實上,西周時確立的一些會計習慣深遠的影響了以後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如「入」和「出」作為記賬的符號地位此時得到了確認,以後一直沿用了下來。
三、 各個時期的發展情況
1. 史前時期的會計
在距今10萬年到3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在我國山西朔縣峙峪,發現了最早的會計痕跡。在許多骨片上發現了刻畫的痕跡,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峙峪人進行計量、記錄的遺跡。在距今1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會計的方式變的豐富起來,有繪圖記事和刻畫記事兩種方式。繪圖記事的方法是將狩獵的成果以壁畫的形式畫出來,比如打了一頭鹿,就畫一頭鹿;打了兩只兔子就畫兩只兔子。這些圖形是象形文字的鼻祖。刻畫記事是指用特定的符號記錄有重要意義的事件。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會末期,會計方法有了更多的形式,其表現是:「黃鍾黍」計量單位的出現、結繩記事法的運用和「書契記數」的創造。
黃鍾本是一種用竹子製作的樂器,後來黃帝用以作為長度、輕重、容量的度量。黃鍾的長度規定為中等大小的黍粒90顆的長度,以一粒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寸、尺、丈之間均是十進制。這些計量單位盡管實質長度略有變化,但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另外,通過黃鍾黍,還確定了合、升、斗、斛等體積計量單位。這些計量單位的出現,使得會計得以從實物統計向數量方面發展。
書契記數所謂書契,「書,庶也,記庶物也。亦言著也,著之簡紙永不滅也」。「契,刻也,刻識其數也」。書契記數實際上是數碼和實物計量的結合,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討論上述各種會計概念時,會計的內容並不是以文字記述的。商周之後,會計才開始用文字來計量。從這個角度來說,會計產生於文字之前,由此可見會計的歷史之深遠。

2. 夏商周時期
夏朝時,已經確立了貢賦徵收制度,因此推測此時會出現管理財政收入的會計現象。夏設「百官」,其中有監督奴隸耕作的官員「嗇夫」,也許擔任這個官職的官員就是最早的會計。商朝對會計的一大貢獻是數的創造,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從一到十都已經成型。商代的甲骨上,有記錄出獵收獲的內容,而且對事情的記錄比較完整,有時間、地點、種類和數量,用「卯」和「埋」表示支出,用「畢」和「獲」表示收入,是會計的雛形。從發掘的甲骨文書契中,出現「冊」字的象形文字次數達二十餘次,有記錄財政收支方面的內容,可見這些書契是我國「賬簿」的萌芽狀態。
西周時期的會計發展對我國會計制度的成型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時期,會計已經從一種從屬的地位獨立出來,會計籍書、會計科目、記賬符號、會計報告都已出現,只不過形式比較簡單,有待後世發展。西周的官制中專設了「司會」一職,主管朝廷的財政收支。此時,用於記錄會計內容的書冊越來越多,開始與其它書冊分開存放,並且把它專門成為「籍書」(這就是簿書的來源)。同時,西周也規定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稱為「歲入」,總共有九項,稱為「九賦」。國家的財政支出被稱為「歲出」,也有九項,即「九式」。「九賦」,加上各諸侯王國所獻的貢品「九貢」,共計十八個收入項目,九個支出項目,就是今天會計科目的原始形態。西周時期的會計報告分「歲會」、「月要」、「日成」三種形式。日成匯總十日的情況,是一種旬報;月要是記錄一個月的情況,相對於現在的月報;歲會對應於今天的年報。

3. 春秋戰國及秦
這一時期對財計理論和財計法規方面貢獻很多。春秋戰國時期理財名人很多,孔子提出「政在節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主張節儉的目的在於撫民求安,反對過度奢侈,又批評晏嬰用小豬祭祖宗,一件破棉襖穿三十年而不換,有損君子風度。墨子從儉節用的觀點也很突出,主張「節儉則昌,淫逸則亡」。這一時期的法典《法經》,在用法律手段規范經濟行為方面做了第一次嘗試,其中的<雜法>中有一條規定:「負債違契不償,一疋以上,違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對違反契約的懲罰嚴重,從古至今,莫不如此。
單式記賬法在秦朝時趨於成熟,這時的單式記賬法的主要特徵有:①單入單出,單筆出入之間並無對應關系。②按經濟事件的發生日期流水記錄,秦時規定不記日期禁止入賬。③各本籍書之間也無對應關系,無法相互稽核。秦朝還頒布了《秦律》和《財章》,對經濟活動使用法律管理,而且這時的法律相較於戰國時期的,規定更細,內涵更為明了。如有規定:「府中公金、錢,私挪用之,與盜同法」。這時已經對公職人員挪用公款、貪污有了明確的規定。

4. 兩漢
兩漢是我國歷史上大一統的時期,同時也是經濟大發展的時期,必然對會計有更高的要求。編戶制度、上計制度和盈利理論就是這時候出現的,為中式會計之後的發展墊定了基礎。
編戶制度,是按戶主、家庭成員、姓名、年齡及家產寫在簡牘上,編製成冊籍,也稱「戶籍」。國家的稅賦徵收、徭役征發,均按戶籍進行分派徵收,主要有田賦、算賦(人口稅)、更賦(替換服役的賦稅)和戶賦(按戶徵收)。編戶制度是唐代計帳、明代黃冊的藍本。
所謂上計制度,就是每年自下而上逐級呈遞上計報告---上計薄。年終各郡國攜上計簿進京,報告一年來的財政收支情況和人戶變動情況。有御史大夫負責審理,最後由皇帝親自受計,評論功過以定賞罰。
漢代安定的政治形勢、經濟的大發展,為各種經濟理論的出現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比如司馬遷的「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木柴和穀物是單位價值小,重量大的商品,從販賣的費用和盈利角度考慮都不適合長途販運,而且因單位體積重量的不同,又有百里與千里之別。
到了東漢,已經可以分別出「上期結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本期結存」四個項目。這是中式會計發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後代的四柱結演算法與此密切相關。

5. 三國、兩晉和南北朝
這一時期,幾乎是年復一年的戰火,導致整個經濟的發展緩慢,會計的發展也因此減慢了發展速度。不過這一階段,會計在特定幾個方面仍然取得了進步,如:戶籍計帳制度的創建和使用以及書寫工具由竹簡、木牘向紙張轉變。戶籍計帳之法開始於北朝的北周,由大行台度支尚書蘇綽制定,包括計帳和戶籍之法。這兩者的結合為充實國財、資助軍需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北周的計帳戶籍之法,不僅為後來的隋朝所集成,更是盛唐時期的戶籍計帳的源頭。

6. 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高峰,封建經濟的繁榮為會計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一時期的中式會計也處於自己的一個高峰。
唐代繼續實行前代的計帳戶籍制度,所謂計帳,就是根據戶籍資料和國家規定的收入項目,歸類計算,是一種具有預算性質的會計賬目,是檢查和落實財政和賦役項目情況的基礎措施。
唐代會計的另一個突破就是《長行旨條》的頒布,這是我國財政史上最早的財政預算制度,同時也是中式會計史上最早的全國統一會計科目。《長行旨條》的頒布是針對當時財政預算科目繁多,名目混亂的情況,統一規定了中央各部門,地方各州縣以及軍隊的財政收入與支出項目。
著名的「四柱結演算法」也在唐代中後期得以確立。這里的「四柱」指:「舊管」(上期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和「實在」(本期結余)。「四柱結演算法」是在「三柱結演算法」(入、出、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對於三柱的好處在於,劃清了本期收入和上期余額的界限,克服了三柱的片面性。
唐朝的《元和國計簿》是我國第一部財計著作,分析了唐朝的財政經濟狀況,由史官李吉普所寫。全書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按行政區劃分類的戶籍統計資料,說明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同時也是財政收入方面的一個預算;第二部分是按國家財政收入項目劃分的財政收入狀況,與第一部分的預算形成對比,顯示問題的所在。
到了宋代,經濟發展更為繁榮,中式會計在此時,無論是機構設置、賬簿的組織,還是結算方式的改進,都比前朝有所改進。
宋朝在中央設「三司」,管理國家的財政大權。神宗熙寧七年,設立三司會計司,總考天下財賦入出,總理會計核算事務。全國自下而上逐級匯總核算上報,有會計司統一進行勾考。會計司是我國政府機構首次以會計命名,也是會計作為獨立部門存在的第一次嘗試。
宋代的會計賬簿的設置已有「草帳」、流水日記賬、總賬之分。草帳是一種按時間登記各類經濟事項的底本;流水日記賬,則是分類按時間登記各類財務收支情況的賬簿,反映某一方面的經濟業務;總賬是在各流水日記賬的基礎上,按國家規定的收支項目歸類匯總的賬簿。

7. 元明時期
元明兩朝,中式會計基本上沿用唐宋的會計方法,不過此時民間逐漸認識到會計的重要性,運用的范圍擴大。明代的「黃冊」和「魚鱗冊」的編報制度,很類似於唐朝的計帳戶籍制度,不過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高於後者。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龍門帳」的出現,這是會計理論的一大突破。
龍門帳創於明末清初,由山西人傅山發明。龍門賬的賬簿分為草流、流水簿、總清簿。草流起原始憑證的作用,流水簿起會計分錄的作用,總清簿起總賬作用。流水簿的賬頁分上下兩方(收方、付方),因此每記錄一筆業務都要同時在上下兩方記錄,而且金額相等,這事實上是一種復式記賬法。總清賬的賬頁也分上「收」下「付」,上方包括「進類」和「該類」會計科目,下方包括「存類」和「繳類」。它的登記方法是:本期收入過到進類科目中,是支出的過到繳類科目中;是資產、債權的過到存類科目中;是資本、負債的過到該類科目中。由於流水簿的來去相等,所以分類過入總清賬中的來去也必然相等。期末時,在總清賬中,用公式「進-繳=存-該」驗證賬面有無問題。如果等式左右兩邊相等,稱為合龍門,否則龍門不合。龍門帳的原理在於:任何四個數拍成方陣,如果其中一行的兩個數之和等於另一行的兩個數之和,那麼這四個數的對角差相等。龍門帳的賬頁格式如下所示:

8. 清朝
清朝我國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同時封建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最高峰,中式會計也發展到相當完善的程度,其表現就是四腳賬的出現。四腳賬的賬務處理程序如下圖所示:

草流起原始憑證的作用。細流起會計分類的作用,是登記賬簿的依據。總清賬相當於現在的總賬。銀清簿相當於今天的現金日記賬。結冊相當於今天的會計報表,其中「彩項結冊」 類似現在的損益表;「存除結冊」類似今天的資產負債表。這兩種結冊的格式與總簿賬頁的格式一樣,分上下兩部。「彩項結冊」表的格式是上方( 來方) 分項列示本期發生的全部收入,下方( 去方) 分項列示本期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及利潤( 紅利) 。
紅利= 上方( 來方) 合計-下方( 去方) 合計
而「存除結冊」表的格式,上方稱為天方,下方稱為地方。上方( 天方) 分項列示資本、負債和紅利( 從「彩項結冊」轉來的本起紅利) 。下方( 地方) 所列示的是各項資產、債權及虧損( 從「彩項結冊」轉來的虧損) 。此表如果上方( 天方) 合計數與下方( 地方) 合計數相等,稱為「天地符合」,也稱「天地合攏」。天地不合記賬必有差錯,應查明原因。
四、 總結
自此,中式會計的整個發展過程介紹完畢。在做整篇介紹的時候,筆者深深的感覺到會計的發展是和整個經濟的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經濟得到大發展的時候,譬如秦統一後的中國、唐宋時期,會計發展的就快,而在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整個會計的發展就趨於停滯。不僅在發展速度上,在發展階段上,也能體會到這一點。歷史在進入元明清之後,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開始出現,商品經濟逐漸有可觀的發展,此時會計在民間的應用才擴展開來,龍門賬、四腳賬這些復雜的會計形式才得以出現。

閱讀全文

與會計的歷史演進與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