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晉國是什麼時期的
晉在歷史上可算是搶手的名字,從周朝時的晉國到五代的後晉,再到今天的山西簡稱晉,很多國名、地名都喜歡這個字。
如果不算曹魏分封的晉國這種,沒有割據之實的"晉國",歷史上帝王諸侯級別的晉國出現過五個。
按照歷史的先後順序,分別是周朝(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三國之後的兩晉、五代時期的前晉與後晉。
說來也巧,與晉相關的,都是分裂的狀態,也都是融合的狀態。
▲山西(晉)地圖
周朝(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周朝為分封國之一,老大是姬姓晉氏,首任國君為周武王姬發和王後邑姜(姜太公的女兒)之子唐叔虞,晉祠的便是為了紀念他而建。
最有名的事情莫過於"三家分晉" ,韓、趙、魏三家把晉國切了蛋糕,這件事兒也是春秋與戰國的分界線。
▲晉祠平面圖
西晉。東漢末年分三國,這句歌詞唱出了歷史,華佗的五禽戲讓司馬懿超長待機,熬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
等到公元265年時,司馬炎登上帝位,改國號為晉。這也是晉國中的頂峰了。
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司馬昭之心",但卻不是啥好詞。在265年,司馬懿已經去世了,所以,司馬懿嚴格來講,並不是晉朝人。
▲朝代
東晉。司馬懿用光了司馬家的運氣,他的後代一個比一個荒唐。
很快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就來了,國勢漸衰,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KO,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了東晉。
但是,堅持了一百多年後,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南北朝來了。
東晉時好像沒啥太有名的事兒。
▲司馬懿家族
前晉。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李克用把各種黃金甲平掉,被朝廷任為河東節度使,然後體驗到了黃巢的快樂。於是建立了晉國,史稱前晉。
李克用病逝後,傳位給李存勖,李存勖幹得不錯,把老爹的事業發揚了一下,但是覺得"晉"這個詞來得不爽,於是改成了"唐",史稱後唐。
好像還是沒啥太有名的事兒。
▲黃巢起義
後晉。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三個政權,存在感極低的國家。
老大石敬瑭在歷史上略有點名氣,公元936年建國,12年後,就被突厥滅了。
更沒啥太有名的事兒。
⑵ 晉國的歷史
【參考詞條:桐葉封弟】
唐叔虞,姓姬,字子於,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母親王後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兒。傳說叔虞的母親夢見上天對周武王說:「我讓你生個兒子,名叫虞,我把唐賜給他。」等到邑姜生下嬰兒後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寫著「虞」字,所以就給兒子取名為虞。
前1035年(周成王八年),唐國發生內亂,周公滅了唐。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游戲,成王把一片桐樹葉削成珪狀送給叔虞,說:「用這個分封你。」史佚於是請求選擇一個吉日封叔虞為諸侯。周成王說:「我和他開玩笑呢!」史佚說:「天子無戲言。只要說了,史官就應如實記載下來,按禮節完成它,並奏樂章歌詠它。」於是前1033年(周成王十年)周成王把唐封給叔虞。 唐叔虞之子燮父,繼位徙治晉水,更國號為晉。 前785年(晉穆侯二十七年),晉穆侯去世,弟弟殤叔自立為君,太子仇被迫逃亡。殤叔四年(前781年),太子仇率人襲擊殤叔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晉文侯。
公元前771年(晉文侯十年)烽火戲諸侯之後,周平王繼位,而此時周幽王的余黨虢石父又擁立姬余臣,史稱周攜王。周平王和周攜王各自稱王,周朝出現二王並立的情形。 經過幾次戰亂的鎬京早已殘破不堪,於是周平王就決定把都城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但此時王室的力量實在太薄弱,已經無法獨自完成遷都之舉。在這緊要關頭,晉文侯會同鄭武公、秦襄公合力勤王,共同護衛周平王完成東遷。
前760年(晉文侯二十一年),晉文侯殺死了周攜王,結束周王室長達十年的二王並立局面,穩定東周初年的局勢。 【參考條目:曲沃代翼、唇亡齒寒】
前746年(晉文侯三十五年),晉文侯逝世,兒子昭侯伯即位。晉昭侯把曲沃封給晉文侯的弟弟成師,是為曲沃桓叔。曲沃城比晉君的都城翼城還大,曲沃桓叔有了一個比國都還要大的城,這明顯違背了君臣禮儀,也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曲沃桓叔威脅到了國君的地位。 此後晉國進入了長達近70年的宗室內戰。
前739年(晉昭侯七年),晉國大臣潘父弒昭侯而迎納曲沃桓叔,桓叔想趁機入翼奪權,但晉國國人起兵抗擊桓叔,桓叔失敗,只好退回曲沃。晉國人立昭侯之子平為晉君,是為孝侯,並且誅殺了叛黨潘父。為「曲沃代翼第一戰」,曲沃敗,晉君勝。
前731年(晉孝侯八年)73歲的曲沃桓叔在壯志未酬的遺憾心情中死去,其子鮮(亦名鱔)繼立,是為曲沃庄伯。雙方斗爭還在繼續,而且隨著血緣關系的日漸疏遠,雙方的斗爭更加慘烈。
前725年(晉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派人到翼地暗殺了晉孝侯。晉國人在荀國等諸侯的國際援助下進行反擊,庄伯只好再退回曲沃。晉人擁立晉孝侯的兒子姬郄為國君,這就是晉鄂侯。 晉鄂侯去世時,曲沃庄伯趁機興兵攻打晉都。周平王派德高望重的虢國虢公率領聯軍討伐曲沃庄伯,庄伯逃回曲沃防守,曲沃代翼第二戰再次以曲沃失敗告終,晉人又擁立鄂侯兒子姬光為國君,這就是晉哀侯。
曲沃武公繼位後繼續發兵攻打晉國國君,並擄走了晉哀侯。晉人立哀侯之子小子為國君,但此時曲沃越來越強大,已經與國君的實力不相上下了。
前706年(晉小子侯四年),晉小子被曲沃武公騙到了曲沃殺死。周桓王派虢仲討伐曲沃武公,武公逃回曲沃,晉哀侯之弟姬緡被立為晉侯。
前679年(晉侯緡二十八年)曲沃武公攻打晉侯緡,一舉滅亡了晉,為得到周天子的認可,把晉國的寶貝全部用來賄賂了周釐王,周釐王任命了曲沃武公為晉國君,居諸侯之列,此時武公把整個晉國土地全部吞並 。自桓叔封曲沃至此,曲沃桓叔姬成叔一系徹底打敗姬仇一系,奪得晉國正統地位。 【主條目:驪姬之亂】
晉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晉武公去世,晉獻公繼位。
前669年(晉獻公八年),為防範曲沃代翼的事件再次發生,晉獻公派人把原晉國諸公子們全部誅殺,開始以「絳」為都城。
晉獻公是一位十分有作為的國君,他挾著曲沃代翼的余風,率領充滿新生活力的晉國大肆擴張,先後伐滅霍、魏、耿 、虢、虞等諸侯國。強大的晉國,「西有河西,與秦接境,北邊翟,東至河內」。
可惜,英雄難過美人關,晉獻公攻打驪戎的時候得到驪姬,對她倍加寵愛, 想立她的兒子奚齊為太子,就命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而驪姬時常吹枕頭風,更通過陷害,讓獻公誤以為太子申生想害他,賜死了申生。 重耳、夷吾害怕殃及自己,先後逃亡。晉獻公去世後,里克殺奚齊。荀息立奚悼子為君。不久里克殺掉了悼子。夷吾通過秦穆公的幫助回到晉國成為晉國國君,是為晉惠公。
晉惠公繼位後違背前期對秦割地的許諾,還誅殺了里克、丕鄭、七輿大夫,大失民望。此外得罪了周天子,名望降低。
前647年(晉惠公四年),秦國遇上荒年,向晉借米,晉惠公卻趁機攻打秦國。結果晉國大敗,晉惠公被俘。 晉惠公的姐姐為秦穆公夫人,秦穆公就把惠公給放了。晉惠公讓太子圉到秦當質子,後來太子圉逃回晉國繼位,是為晉懷公。
秦恨晉懷公不告而別就尋找流亡多年的重耳,想立他為晉君。晉懷公下令讓當初隨同重耳逃亡的晉人在限期內回到晉國,不然滅其家。秦穆公幫助重耳入晉,欒枝、郤榖等人為內應,弒晉懷公。重耳立,是為晉文公。 【參考條目:晉楚爭霸、城濮之戰、踐土會盟、崤之戰】
前636年(晉文公元年)晉文公誅殺呂、郤叛亂,「賞從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周王室發生王子帶之亂,晉文公聽趙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趕在秦師前面發兵迎回周襄王,晉軍殺死王子帶,護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周襄王大為感動,把河內、陽樊兩地賜給了晉國。 值此,晉國開始爭霸諸侯。
前632年(晉文公五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
前631年(晉文公六年)夏,晉文公與王子虎、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塗、秦小子憖,會盟於翟泉, 晉文公稱霸。
前627年(晉襄公元年)晉秦崤之戰,晉打敗秦國,接霸中原。 同年八月,崤之戰硝煙未散,先軫決定向日漸囂張的白翟人給予一記重錘。雙方在箕地決戰,結果大敗翟軍並生俘翟人的國君。冬天,楚成王不甘將霸權交與晉國,出動大軍征服陳國、蔡國,進攻鄭國,晉國於泜水之役大敗楚國。
前625年(晉襄公三年),秦晉彭衙之戰,晉打敗秦國。
前621年(晉襄公六年),晉襄公逝世,其子晉靈公尚幼,趙盾掌權。前620年(晉靈公元年),秦晉令狐之戰,晉元帥趙盾打敗秦國。
前613年(晉靈公八年)趙盾主盟,與宋、陳、衛、鄭、許、曹六國的國君在宋地新城結盟,晉國持續控制中原諸侯。 【參考詞條:邲之戰、鞌之戰】
前597年(晉景公三年)楚莊王包圍鄭國,鄭國向晉國求救。鄭國被楚國降服而懼怕楚國,反而幫助楚軍進攻晉軍,晉軍大敗。之後晉國轉而經略北方。
前594年(晉景公六年),秦晉輔氏之戰,晉將魏顆打敗秦國。
前593年(晉景公七年),晉國派隨會滅亡了赤狄。 晉景公九年(前591年),由於齊晉爭霸,晉國討伐齊國,齊國派太子彊到晉國做人質,晉軍才停止進攻,說明在與曾經的霸主齊國爭霸的過程中,晉國一直占據上風。
前589年(晉景公十一年)春,齊國討伐魯國,衛國和魯國向晉國求救。晉國派郤克、欒書、韓厥用八百輛戰車和魯國、衛國共同討伐齊國。晉國君臣同仇敵愾,在鞌(今濟南西北)大敗齊國。齊頃公換上下屬逢丑父的衣服倉皇逃跑,險些被俘。
前578年,秦晉麻隧之戰,晉打敗秦國。 【參考詞條:鄢陵之戰、湛阪之戰、弭兵會盟】
前575年(晉厲公六年)春,楚共王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北)派遣公子成前去鄭國,以汝陰之田(今河南省郟縣、葉縣間)向鄭國求和,於是鄭國背叛晉國,與楚國結盟。晉國討伐楚鄭,於鄢陵之戰中大敗楚國並俘獲了楚王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隻眼睛。
晉楚爭霸奪中原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雙方各有勝負,旗鼓相當,都難以完全控制中原。前572年(晉厲公九年)晉悼公繼位,選賢任能,勵精圖治,一時間霸業復興。
前563年(晉悼公十八年)春,晉、吳國君首次接洽,從「北—東北—東」三方形成對楚國的包圍網,給予楚國以極大的震撼與威脅。 自文襄,經靈成,至景厲,晉國遏秦困齊,與楚國爭霸也大獲全勝,更以諸侯身份立周天子(入襄王、立匡王)。晉厲公之後,悼公任用魏絳而九合諸侯,霸業達到頂峰。
公元前557年(晉平公元年)晉聯合諸侯攻許國 ,晉借機攻楚,楚公子格率楚軍迎戰,兩軍戰於湛阪(今平頂山),楚師受挫敗退。晉軍攻至楚長城,取城外諸城邑後,回軍攻許,隨後撤軍。晉勝楚後,又多次聯吳國伐楚,使楚腹背受敵,再無力與晉擾爭。
公元前546年(晉平公二十六年),為消弭戰爭,宋國執政華元、向戌兩次召集晉、楚兩國在宋會盟,晉、楚、齊、秦等十三國響應,此後五年,中原各國無戰爭,晉因國內六卿專權,互相爭斗,不得已對外罷兵,晉楚爭霸也就此結束。 晉國在稱霸的過程中,卿族勢力不斷增大,甚至威脅了國君的統治,先有趙盾弒晉靈公,後有晉厲公滅三郤,欒書、中行偃弒晉厲公,卿族之間也是明爭暗鬥、相互攻伐。
前550年,世代位居卿相的欒氏恃權驕恣,引起國君和朝中大臣的猜忌,范匄、趙武等設計滅了欒氏,晉國六卿共主國政。
前526年(晉昭公於六年)晉頃公姬去疾即位,晉國六卿更加強大,以至於周景王逝世後晉國六卿平息了周王室內亂,立了周敬王。
前514年(晉頃公十二年),晉國公族祁傒的孫子與叔向的兒子在晉君面前互相詆毀,六卿想削弱國君的力量,便依照刑法殺死了他們全部家族,並把他們的封邑劃分為十個縣,各自讓自己的兒子去做大夫,晉君的實力更加弱小了。
前497年(晉定公十五年),趙鞅欲將衛貢500戶良民從邯鄲遷到晉陽,邯鄲大夫趙午不同意,說邯鄲大夫午不誠實,想殺死趙午,趙午和中行寅、范吉射攻打趙鞅,趙鞅敗逃晉陽防守,晉定公包圍了晉陽。荀櫟、韓不信、魏侈與范去射、中行寅有仇,就調軍隊攻打他們,范去射、中行寅反叛,晉軍轉過頭平叛並獲勝,范去射、中行寅逃到朝歌據城自保。韓不信、魏侈替趙鞅向晉君道歉,於是晉君赦免了趙鞅,恢復了他的地位。
前490年(晉定公二十二年)范吉射、中行氏逃到了齊國。 前458年(晉出公十七年)知伯與趙鞅、韓不信、魏侈共同瓜分子范吉射、中行寅的領地,晉出公很生氣,求告齊國、魯國,想借機討伐四卿,四卿於是反擊攻打晉出公,晉出公在逃亡齊國的半路上死去。知伯立昭公的曾孫姬驕做了晉君,即晉哀公。 晉國的政務全部由知伯決定,知伯占借機有了范吉射、中行寅的領地,在六卿中變得最強大。
前453年(晉哀公四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共同殺死了知伯,吞並了他的全部土地。 【參考詞條:三家分晉】
前433年(晉幽公元年)晉公室僅剩下絳、曲沃兩邑作為奉祀的地方,晉國所有領土全部入了韓、趙、魏三家之手,晉幽公反而要去朝見韓、趙、魏三家。
前423年(晉幽公十五年),魏文侯即位。晉幽公十八年(前420年),晉幽公夜間私自出城,被強盜所殺。魏文侯派兵誅滅晉國的內亂,立晉幽公兒子止繼位。
前404年(晉烈公十二年),晉烈公會諸侯於任地,晉師大敗齊師,晉烈公獻齊俘馘於周王,與齊康公、魯穆公、宋休公、衛慎公、鄭繻公一起朝見周王。
前403年(晉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為諸侯,從名義上承認了趙、魏、韓的諸侯地位,晉國名存實亡。
前369年(晉桓公二十年),趙成侯、韓懿侯把晉桓公遷到了屯留。前359年(晉桓公三十年),趙成侯與韓昭侯分晉,又把晉君遷到端氏。前349年(晉靜公八年),趙國奪取晉國的端氏,將晉君遷往韓國的屯留,《竹書紀年》言此年韓玘殺君悼公,疑此君主即晉靜公,晉國最終滅亡。
⑶ 關於晉國歷史
哈哈,我當初和你有同樣的疑問。
現在我知道了,分享給你:
1.晉平公應該是晉悼回公的兒子,這種事史答官沒必要亂寫。
晉平公公元前531年死的,如果他真的活了70歲,那他大概生於公元前601年,而晉悼公生於公元前586年,這樣算他年齡比他爹都大...
2.晉平公和師曠的這個典故,好像是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的《說苑》,這並非史書,所以並不可靠。這個典故是子虛烏有的。記得錢文忠教授也說過這事。
⑷ 概括一下晉國歷史
1、國家建立 剪桐來封弟。是弟源弟,不是土地。2、正統之爭 曲沃代晉 3、擴張腳步 假途伐虢。4、霸業頂峰 城濮之戰
5、百年霸業 趙氏孤兒事件(其實不如用趙武的另外一個事件,弭兵之會) 6、霸業消散。三家分晉
前面是階段,後面是主要事件
⑸ 春秋五霸分別是誰我想知道晉國的歷史,要詳細的
春秋五霸形勢圖(公元前453年)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晉國歷史:晉國的祖先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周成王時唐有亂,周公滅唐,以其地封叔虞,號為唐叔虞,在今天太原附近。後其子遷徙到晉水旁,所以改唐侯稱晉侯。晉也是周朝的一個重要諸侯。周平王東遷後,宗室中晉侯成為最大的諸侯,幫助周平王鎮壓叛亂,定都洛陽;聯合秦國收復申地。但是不久以後晉國內部就爆發了內戰,這次長達六十年的內戰使本來已經嚴重削弱的周朝宗室再次受到重創。大批貴族流散,直到曲沃武公重新統一了晉國,此時已經到了春秋爭霸時期,武公被王室重新封為諸侯,但晉國的統治依然沒有穩定鞏固下來。
武公之子獻公圖謀誅滅公族,又聽信酈姬讒言,謀害諸子,再次導致太子自盡,大批公族和諸子流亡,春秋時期流行的諺語:楚雖有才,晉實用之,晉雖有才,秦實用之。晉國的人才主要是流散到了秦國,著名的謀士由余就是晉國人。在晉國內亂的時候,與晉國關系最密切的諸侯秦穆公幹預幫助晉惠公父子即位,以後又立在外流亡近二十年的重耳回國,這就是著名的晉文公,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長期游歷在狄國和中原各個諸侯國,閱歷豐富,深刻了解民間疾苦,在他的領導下晉國國力迅速增強,晉國恢復了諸侯強國的地位,晉文公二年他帥兵平息周王室內亂。當時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去世,楚國也非常強大,控制了陳蔡等國進兵中原,打敗了第二位霸主宋襄公,又與鄭國、衛國、曹國結盟,包圍進攻宋國。晉文公接受群臣的建議,出兵救援宋國,率領齊秦宋聯軍在城濮打敗了楚陳蔡聯軍,隨後率領諸侯朝見周天子,成為第三位霸主,確定了晉國在中原的主導地位,此後一直保持春秋大國的地位。
晉國和秦國的關系總體說是友好的,關於崤之戰、麻遂之戰、棫林之戰兩國交惡的記載不實,《左傳》中關於兩國友好的記載要比對抗真實。晉文公的兒子公子雍在秦國擔任亞卿,幾乎被趙盾立為晉侯。晉景公、晉平公病重的時候都是到秦國請著名的醫生救治,而麻遂之戰前不久,秦國醫生剛剛救護過晉厲公的父親,而當時狄國正在侵略晉國,破壞晉楚議和,晉狄爆發交剛之戰,麻遂之戰更有可能是晉率領諸侯伐狄。棫林之戰時,士鞅得罪了欒氏逃亡到當時處於「敵對」的秦國,而秦國竟然能向晉國求情讓士鞅復職,可見當時秦晉友好,所以戰場棫林不是在秦國,而是進攻楚國。晉國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東方,秦國的主要發展方向是西方,所以兩國維持了穩固的友好關系。
晉國很早就把攻佔的國土分封給晉卿,如晉獻公把耿魏封給趙夙、畢萬。晉成公元年的時候建立了重要的公族體制,他首先任命了趙氏為公族,以後又制訂了眾晉卿的嫡長子都被任命為公族的制度,這項民主制度雖然以後造成了眾卿爭權和晉國分裂,但是在當時對晉國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晉景公初期與楚莊王的爭霸戰爭受挫,但是他赦免了荀林父,鞏固內部加強團結,兼並了狄人幾個殘暴的國家,勢力擴展到太行山東部,此時齊楚聯合對抗晉國,晉景公十一年齊國進攻魯國、衛國,兩國向晉國求援,晉國出兵與齊國在鞍地交戰,打敗了齊軍,晉景公婉言拒絕了齊頃公讓他稱王的請求,兩國議和結盟。此時晉國重新登上諸侯盟主的地位。晉景公重用楚國大臣申公巫臣,聯合南方的吳國牽制楚國。晉厲公即位後謀求向南發展,與楚國在鄢陵交戰,打敗了楚軍,以後楚軍忙於應付吳國的進攻,與晉國議和放棄了爭奪中原霸權。
晉悼公的時候,他也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鞏固了晉國在諸侯中的地位,擴大了晉國的領土和政治影響,重用魏絳九會諸侯和戎狄,使晉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大的國家。以後的平公、昭公時期依然能維持晉國領導諸侯的地位,但此時的晉國的公族包括趙、魏、韓、荀(智、中行)、范、羊舌、欒、祁、張、梁等等,加上早先的賈、狐、陽、先、卻、胥、呂等眾多世家,規模已經十分龐大,晉成公建立的這種世家制度,不同於戰國時期出現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盡管它比奴隸社會的宗法制度要進步,但是依然在春秋後期顯示出他的弊端:晉卿強,公室弱的情況在晉頃公時期以後日益明顯。晉國沒有出現商鞅式的變法,建立中央集權的郡縣制,也和晉國的具體政治、地理環境有關,他地處中原,四面受敵(與秦國還是友好的),而秦國地處西部,不受中原政治環境影響,可以專心致志地從事自身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封建專制的郡縣制。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三晉促進和保護了秦國逐步完成了這種歷史演變。
晉國後期的歷史主要就是六卿爭權,三家分晉的歷史,晉國的分裂也為秦國最後統一中國減少了難度 。首先看看晉國封建制度逐步發展和鞏固的情況,根據史料記載晉國的晉卿在自己的封地大多都開始施行封建制生產關系,他們大多都在晉國的邊區,在晉國的對外兼並戰爭中所攻佔的土地大部分都被他們控制,春秋的縣治不是封建制度的郡縣制,盡管包括晉國、楚國在內的中原諸侯大多都設置行政縣,但是基本上也都是由諸侯貴族和世家貴族操縱。這些地方的官員都是他們的子弟,直接聽命於這些貴族世家。在晉國六卿中,趙氏與智氏與秦國友好,韓氏與周王室友好,魏氏與趙氏和韓氏友好,范氏和中行氏與秦國、齊國友好,他們在攻滅了祁氏和羊舌氏這兩個公族後,晉國就只剩下這六家公族,晉定公十五年爆發了六卿爭權是晉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當時勢力最大的范氏、中行氏為了控制邯鄲而與趙氏晉卿趙簡子發生了矛盾沖突,韓魏兩家替趙簡子求情與晉君盟誓和好,晉君率領四家打敗了范氏、中行氏,二子流亡到齊國,而他們的土地後來大都被智家瓜分,智氏進攻並趕走晉君,從晉出公時期開始,晉君的權力被進一步削弱。以後趙魏韓三家又攻滅了智氏,403年被周王室任為諸侯,從此晉國等同於魯衛一樣的小諸侯。323年趙魏韓都稱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著名的三晉之國。
從現有的歷史資料《左傳》中關於春秋歷史發展的記載最詳細,晉國作為春秋時期最重要的諸侯之一,其整個發展過程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宗法制度向封建社會私有制度轉變的全過程。由於《左傳》中晉國的歷史記載資料最豐富,是研究中國春秋時期歷史的基礎,我們在它春秋近四百年的發展中,認識了眾多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認識了眾多才華出眾的歷史人物,從中能夠認識和總結出無數寶貴的歷史經驗。春秋時期晉國的強大是維系周朝法統得以延續的基礎,在東周近五百年的歷史中,在晉國直接保護下的時間近三百年,在三晉維持下的時間也有百年,晉國對華夏文明的發展和延續作出了重要貢獻。
⑹ 秦國和晉國的歷史
1.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後因嬴姓部族捲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戌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後,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國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秦國多位君王死於討伐西戎,秦人與戎人常年交戰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戰。
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國,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
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2.晉國(前11世紀—前349年),中國周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侯爵,首任國君是「唐叔虞」,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後改為晉。
晉國是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曾涌現出許多名君名臣名將,學者全祖望評春秋五霸時,晉國國君甚至獨佔四席,分別是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文公繼位後尊王攘夷,並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晉襄公時期先後在餚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兩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前597年,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老對手楚國,轉而經略北方,在鞌之戰中由郤克掛帥,大敗齊國,險些生擒齊頃公。晉厲公繼位後連敗秦、狄,並在鄢陵之戰再敗楚國,復霸天下。晉悼公時期,國中將相齊齊用力,悼公本人勤政愛民,親賢遠惡,從諫如流,終至國勢鼎盛,軍治萬乘。悼公八年內九合諸侯,霸勢之盛,少有其匹。
晉國自中後期開始,卿大夫的勢力越來越大。前453年,晉國卿大夫趙氏聯合韓氏、魏氏擊敗智氏,史稱三家分智。前403年,周天子冊封晉國三位卿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晉國名存實亡。前376年,末任晉侯晉靜公被殺,晉國滅亡。
⑺ 晉國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晉國,抄春秋時期諸侯國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約為山西省南部。晉國國都名翼,別都曲沃。公元前403年,晉國卿大夫韓虔、趙籍、魏斯三家自立為諸侯,分裂晉國。周威烈王賜三家為諸侯,於是韓國、趙國、魏國三國分晉,晉國滅亡。
⑻ 春秋時期的晉國
公元前636年繼位,在公元前628年去世,在位九年
春秋人物-晉文公篇-這樣寫到「他一共在位九年,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逝世。作為傑出的政治家,晉文公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對中國春秋時期的歷史發展卻產生了巨大影響。」
秦晉戰爭-1,公元前627年(周襄王二十五年)-秦、晉崤之戰 2,公元前620年(周襄王三十二年 )-秦、晉令狐之戰 3,公元前594年(周定王十三年) -秦攻晉輔氏之戰 4,公元前578年(周簡王八年)-秦、晉麻隧之戰
秦晉之好-據《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春秋時代,晉國和秦國是相鄰的大國,晉獻公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秦穆公,稱「穆姬」,以加強同秦國的關系。獻公死後,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長期在外,於是請秦穆公派兵護送,答應割讓河外五城給秦國作報酬。哪知夷吾(晉惠公)即位後,並沒有信守諾言。
晉惠公不守信用,引起秦穆公的不滿。公元前641年,晉國發生飢荒,秦穆公仍送去大批糧食,幫助晉國度過困難。第二年冬天,秦國遇到了同樣的飢荒,晉惠公卻一點糧食也不支援。秦穆公非常生氣,親自率軍討伐晉國,活捉了晉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後,身穿喪服,帶著四個兒女登上一座堆滿乾柴的樓台,並派人對秦穆公說:「上天降災,使秦、晉兩君以刀兵相見。現在晉君被您俘虜,他什麼時候來到京城,我就什麼時候死去,請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聽著了慌,決定寬恕晉惠公,把他安置在靈台,待以上賓之禮,兩國國君還締結了盟約。
以後,秦、晉兩國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晉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國去當人質,秦穆公將宗女懷嬴嫁給子圉。但子圉擔心當不上晉國的國君,就於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晉國。第二年,晉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稱晉懷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
這時,晉公子重耳來到了秦國。穆公決定幫助他回國奪取政權。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國軍隊的護送和國內群臣的擁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殺死懷公,即位為君,史稱晉文公。
晉文公才華出眾,忠厚謙遜,深得穆公的歡心。從此,秦晉兩國在整整六年的時間里一直友好相處,沒有發生過嚴重的沖突。「秦晉之好」由此而來。
文公死後晉國
文公死後晉國發生了哪些大事:
晉文公去世後,公元前627年,晉襄公繼承了父親開創的霸業,崤之戰中,晉軍大敗秦軍,俘獲秦軍三將,
公元前627年 周襄王二十六年 晉、楚汦水之戰
公元前626年 周襄王二十六年 晉、衛戚之戰
公元前625年 周襄王二十七年 秦、晉彭衙之戰
公元前625年 周襄王二十七年 晉聯合諸侯攻秦
⑼ 求晉國滅亡後的歷史
三國歸於晉,晉分為西晉和東晉,其後是南北朝,接下來是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⑽ 歷史上晉國都城有哪些變遷
周代的晉國,是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106年)封其弟叔虞於唐,叔虞之子燮(也稱燮父)改國號為晉,稱晉侯而來的。晉國自唐叔虞始封到靜公被韓、趙、魏三氏所分,晉國滅亡,前後共歷三十八世,七百三十餘年。晉國在漫長的七百餘年裡,在哪裡建都?都城有幾處?遷徒過幾次?歷來都是有爭議的。根據歷史文獻資料,綜合不完全的考古發掘資料的研究,現對晉國都城,提出一些看法,以供研究參考 。
(一)晉國都城「翼」、「曲沃'、「絳」,「故絳」和「新田'
晉國都城是:翼(叔虞封唐,燮改為晉,孝侯居翼之都城。在今翼城一帶)。絳(穆侯遷絳之都城、在今曲沃縣西南二里古城遺址)。故繹(獻公徒都的都城,在今趙康晉城址)。新田(景公遷新田的都城,在今侯馬的晉國遺址)。共五處,其原由如下:
關於「翼'。據《史記·晉世家》:「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顧炎武《日知錄》:唐在翼城縣西南二十里。」韋昭國語註:「太岳之野夏禹所都之墟,周成王;母弟所封之城。」《史記》:「翼晉君都邑也。'這是見於史籍的記載。公元前738年——公元前668年孝侯居「翼」以及曲沃武公伐「翼」都是這個「翼'。在今日翼城西南二十里一帶。
關於成侯遷曲沃之「曲沃。《史記·晉世家》: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師於曲沃。索隱曰:「河東之縣名,漢武帝改曰聞喜也。 後漢書群國志:「聞喜邑本曲沃晉地。」綱目集覽:「聞喜本繹州曲沃縣,漢武帝改聞喜。'都是說今聞喜一碟;是晉國故都「曲沃」所在地。近年來,在聞喜上郭一帶發掘了一批東周時期的墓葬,所出土乩陶器,銅器,在器型上都早於侯馬晉國遺址出土的器物。(侯馬是晉國晚期都城「新田,,遺址)。『這些材料都說明晉國都城「曲沃」是今日之聞喜。
關於「絳」。《踣史》記載:穆侯居絳。有·絳山絳水,故絳城在翼城東南,今曲沃南二里。《元和志》為漢周勃封邑。注舊志說:故址周九里十三步。這些文獻所指的就是今之曲沃縣西南二里,山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曲沃古城遺址》。l960年4月至6月間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侯馬工作站對古城遺址進行了鑽探發掘。1975年春天,又對古城的城牆進行了鑽探。發現古城遺址的下面是東周文化堆積層,出土物為東周時期的瓦及鬲、豆,盆等殘片。古城遺址的上面是二米厚的漢代文化堆積層,出土物是漢代的瓦的殘片,完整的器物有:雲紋圓瓦當、五銖錢和鐵犁等。同時發現古城遺址內有內城,呈方形,長寬各1500米:有外城,城牆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長約2000米,多為漢代文化堆積物。將文獻記載與今天鑽探、發掘的資料對照,現在曲沃縣城西南二里的古城遺址,應是穆侯所居的「絳」。
關於「故絳」。據《路史》:獻公城絳徒都。顧炎武說「獻公城絳居之,在今太平之南,絳州之北。註:今太平縣南25里古城址猶存。(見《山西通志·古跡考》)。即今趙康古晉城遺址。近年來,省和襄汾縣文物部門對古晉城遺址進行過多次的勘察。在遺址內發現有:內城和外城兩座。既有東周文化遺存,又有漢代文物出土。歷史上稱此為「古晉城」漢代此處為臨汾縣城。傳說遺址里有獻公的「斗雞台」。據以-七的材料,說明獻公九年城絳始都(亦稱故絳)應是今日趙康的古城遺址.
關於「新田」(亦稱「絳」)。·據《左傳》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日必居合瑕氏之地,沃饒而近鹽,國利君樂,不可失也。'韓獻子日:「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夏四月丁丑晉遷於新田。」於是景公16年(公元前685年)晉國由故絳(今之趙康古晉城)遷徒到新田,仍稱「繹'。「新田」在何處?據《水經注》:新田「謂之絳陽,在絳澮之陽,南對絳山,西背二水。《一統志》:「絳邑古城在乎陽府曲沃縣西南晉地新田也。,,以此地理位置,今之侯馬汾澮交會的三角地帶,!當是文獻所指的「新田。'三十多年來,為探索「新田」古城,在侯馬多次進行文物普查,鑽探和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成就。發現了東周遺址,牛村古城遺址,平望古城遺址,台神古城遺址,白店.古城遺址,馬庄古城遺址呈王古城遺址等以及-上馬東周墓葬群。經過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青銅器(鍾、鼎、互器等)。在配合基本建設施工中又發觀了東周鑄銅作坊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鑄造青銅器的陶范和鑄銅工具等珍貴的文物.一九六五年冬,在侯馬秦村的東周盟誓遺址里出土了約五千餘件玉、石片上有用毛筆書寫的文字。經過對文字的識別、研究,張頷先生寫出了《侯馬盟書》巨著。在這些盟書里,有一篇盟書載有「十又一月甲寅臘乙丑……。」經考證所反映的時間是晉定公十六年(公元前495年)十一月三日所舉行的盟誓。晉定公時晉國的都城在「新田,,。《侯馬盟書》的出土,雄辯地證實了這些文字是距今二千四百多年前晉國的大夫趙鞅(趙筒子)主持進行盟誓的這一歷史事實。也為「新田'在今日侯馬一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圖書館
參考資料: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西省侯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侯馬文史資料 第5輯.,199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