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的發展史
上海的歷史變遷 幾個世紀以來,上海都只是個小漁村,直到13世紀才發展為城鎮。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縣,稱為華亭縣;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東北又有青龍鎮。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選擇今天黃浦外灘為停靠碼頭,河西岸於是逐漸出現一座城市取代青龍鎮,成為新的港口和商業中心。南宋時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這里商船雲集,熱鬧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設立行政縣,到明朝已成為國家的紡織和手工業中心,並建起了第一座廠。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設立上海海關,一個國際性大商埠從此發展起來。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上海被開放成通商口岸,隧進一步淪為國際殖民地。外國資本的入侵壟斷了上海及東南沿岸的手工業,但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上海的商業、金融、紡織、輕工業和交通運輸。同時,民族工商業也開始成熟起來。上海不僅成為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國家的工業命脈。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一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劃船在水上交易。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
Ⅱ 上海浦東的歷史 (最好有圖片)
浦東新區位於上海市東部,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地帶的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緊靠基礎雄厚的上海市區、北倚物豐人傑的長江三角洲、面對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年平均氣溫16.2℃,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從此浦東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在19年的發展歷程中,浦東新區堅持勇於創新、求真務實的精神,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以國際化思路結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高起點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高標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努力建設成為國際區域性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短短19年間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從阡陌農田到高樓林立、從冷僻鄉間到繁榮市區,成為世界矚目的「東方明珠」,被譽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2009年4月24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為這一國家戰略拓展空間、增強動力,更好地發揮浦東在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以此為起點,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了二次創業的新階段。南匯劃入浦東後,浦東新區區域面積達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萬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合並後的生產總值3676億元,占上海市的26.8%;0.8:47.4:51.8的三次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在新浦東區域內,集聚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洋山保稅港區等5個國家級開發區以及國家級的臨港裝備產業基地,集聚了先進製造業、臨港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現代產業要素。浦東是上海重要交通樞紐,在100多公里的江海岸線上布局了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和外高橋港區等重大功能性樞紐,先進的國際物流港口,航空運輸、鐵路軌道運輸、城際高速路共同建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使浦東距世界僅「一步之遙」。浦江大橋、海底隧道、磁懸浮列車、地鐵線路織成密集的交通網路,將浦東與全國、與世界更緊密地融合為一體。伴隨著浦東經濟的高速增長,新浦東的生態環境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區」、「國家衛生城區」、「國家環保模範城區」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浦東堅持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努力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環境良好的生態城區。浦東正日益成長為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一個彰顯海派文化的大市場,一個具有文化發展潛力和前景的新城區。19年來,浦東先後興建了一批有相當知名度的文化設施和旅遊景點,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科技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海洋水族館、東方藝術中心、臨港滴水湖等正成為豐富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改善了浦東綜合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提高了浦東的城市文明程度,各方賓朋紛至沓來。2010年,有著150多年歷史的經濟文化與科技領域的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浦東是世博會主場館的所在地。這一全球盛會是浦東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並向世界展示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契機,也將給浦東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對浦東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世博會將使浦東開發開放又一次站在世界的平台上。以南匯區劃入浦東新區為標志,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二次創業新階段。浦東開發開放二次創業,處處凸顯浦東新的使命、新的作為、新的突破、新的跨越。浦東將弘揚只爭朝夕、勇立潮頭、崇尚科學、開放包容的二次創業精神,圍繞建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在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環境優勢、創新優勢和樞紐功能、服務功能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四個中心」的核心區、綜合改革的試驗區、開放和諧的生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態區,用10年左右的努力拚搏,到2020年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在優化結構、提升功能、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市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使浦東努力成為聯系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樞紐。區人民政府駐世紀大道2001號。郵編:200135。行政區劃代碼:310115。區號:021。拼音:PudongXinqu,英譯:PuDongNewArea。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浦東新區現轄13個街道、25個鎮及1個自然保護區:濰坊新村街道、陸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南碼頭路街道、滬東新村街道、金楊新村街道、洋涇街道、浦興路街道、東明路街道、花木街道、申港街道、川沙新鎮、高橋鎮、北蔡鎮、合慶鎮、唐鎮、曹路鎮、金橋鎮、高行鎮、高東鎮、張江鎮、三林鎮、惠南鎮、康橋鎮、周浦鎮、航頭鎮、新場鎮、宣橋鎮、六灶鎮、祝橋鎮、大團鎮、老港鎮、書院鎮、萬祥鎮、泥城鎮、蘆潮港鎮和九段沙自然保護區。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浦東新區(不含原南匯區部分)舊稱川沙。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墾的海疆。751年屬華亭縣。1292年歸屬於上海縣。1725年後分隸南匯和上海縣。1810年開始由上海、南匯兩縣劃出,設川沙撫民廳。1911年辛亥革命時改廳為川沙縣,直隸江蘇省。1958年改屬上海市管轄。1984年將塘橋、陸家嘴、洋涇一帶劃歸黃浦區,把周家渡至楊思等沿江地區劃歸南市區。1990年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的黃浦江以東部分,南市區的黃浦江以東部分(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南碼頭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及楊思鎮),楊浦區的黃浦江以南部分(楊高中路—龍東公路—迎賓大道一帶、東昌路街道、歇浦路街道及欽洋鎮)。[2]2000年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同時,浦東新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浦東新區政協又相繼成立。2005年浦東迎來成立開發開放十五周年。2005年6月國務院辦公會議批准浦東新區為中國第一個綜合改革示範區。2009年4月24日,國務院(國函[2009]52號)批復同意撤銷南匯區,將南匯區行政區域整體並入浦東新區。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報》頭版發表文章《十個第一和五個倒數第一說明了什麼?》:工業總產昔日浦東
值佔全國八分之一強,全國第一;出口總產值佔全國四分之一強,其中本市產品佔60%,創匯之多,居全國第一位;財政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繳國家稅利佔中央財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繳之多,居全國第一位……;但上海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人均道路面積最少、缺房戶比重最高……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報道在上海引起強烈反響,上上下下對改造上海、振興上海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尋找上海新的發展方向,從80年代開始,上海從東進(浦東)、南下(以金山石化為核心的南部),北上(江灣、吳淞和寶山一帶)等三個不同的方向,展開深入研究,80年代中期,時任上海市市長汪道涵率先提出開發浦東,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贊同,上海的思路開始集中到了東進上面,開發浦東成為大家的共識,而且思路從最初考慮把浦東作為上海中心城區第二產業的擴散地,轉移到了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上來。今日浦東
1990年3月28日至4月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姚依林帶隊,對浦東進行專題調研,並迅速形成《關於上海浦東開發幾個問題的匯報提綱》。僅11天後的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即在上海大眾汽車投產儀式上宣布:中國政府決定開發開放浦東。隨後,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制定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開發方針。
希望幫到你~~
Ⅲ 浦東時報的發展歷史
2008年6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復同意創辦《浦東時報》,並設立出版單位——浦東時報社。
11月11日:浦東時報社舉行揭牌暨《浦東時報》首發儀式。
2009年5月:《浦東時報》獲「上海市編校質量檢查優秀報紙」稱號 2009年8月6日:原《南匯報》正式停刊,南匯報社和浦東時報社(《浦東開發雜志社》)合並,共同編輯出版《浦東時報》和《浦東開發》雜志。
8月7日:首次推出「公益紅娘」範本良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並不斷培育提升「范阿姨」公益品牌,使其成為浦東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的文明亮點。 2010年1月1日:站在浦東二次創業的新起點,策劃推出《魅力新浦東》特刊。
4月16日:出版40版紀念特刊《浦東征程》,首次採用四聯版印製方式,以1.5米巨幅畫面呈現浦東城市美景。
5月-10月:2010上海世博會期間,增出《世博周刊》26期,在浦東33個城市服務站點和世博園區內提供贈閱服務,發行量逾26萬份。
5月:報社與上海市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聚焦世博·聚焦浦東」攝影大賽,並出版《魅力東方》攝影大賽作品選。
11月:由報社編輯的《在世博的日子裡——浦東184天的故事》一書正式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11月:本報榮獲上海市世博會宣傳及媒體服務指揮部社會宣傳部頒發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社會宣傳工作貢獻獎」。 2010年11月2日起:浦東時報在全市近2000家東方書報亭和郵政零售網點全面進行零售。
2011年2月:啟動浦東創評全國文明城區集中宣傳報道。至8月創評結束,《浦東時報》共推出60個版面的創評專版,8期創評專刊。
4月19日:浦東新區開發開放21周年之際,精心策劃推出52個版的《幸福浦東》特刊。
5月-7月:開展紀念建黨90周年系列宣傳報道。
5月-9月:啟動「我眼中的文明浦東」——「界龍藝術」杯浦東新區中小幼學生繪畫大賽。
7月:《浦東時報》數字報登陸《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
7月29日:首次創辦《浦東時報》豪華月末版《樂活浦東》。
7月30日:「浦東時報首屆讀者節」啟動。
8月9日:推出24版「文明浦東」珍藏版特刊。
8月:報社被評為2009-2010年度上海市市級文明單位。 2012年【轉型改版反響良好】在區委和區委宣傳部的直接指導和大力推動下,《浦東時報》從2012年1月3日起,開始轉型發展的嘗試,這次嘗試的關鍵詞是:增期、轉型、改版。增期,即由以前的周二刊,增至周三刊;轉型,即由社區報向財經報方向轉型;改版,即由四開小報改為對開瘦報。
4月10日:在看到社會各界反應的《反饋報告》時,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批示對《浦東時報》表示祝賀,並要求《浦東時報》「再接再厲,創出時報特色。
【開拓京津地區發行】2012年,本報專程赴北京推動2013年在北京、天津等地區的首次訂閱發行工作。在北京發行近1500份,在天津超過800份,取得了新突破。
【推出重點宣傳報道活動特刊】2012年,《浦東時報》相繼推出重點宣傳報道活動特刊,受到各方好評。
4月17日:推出《長三角市長論壇》,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作出批示:「本期《時報》是體現水準的。特刊內容和表現形式富有特色。望繼續努力,打造更多精彩。
4月19日:浦東時報推出「紀念浦東開發開放22周年特刊」,以「浦東:創新驅動策源地」為主題,分別報道了「4+3「重點區域:陸家嘴、張江、綜保區、金橋、世博園區、南匯新城、迪士尼。
【黨的「十八大」系列宣傳報道】2012年,圍繞黨的「十八大」,推出「科學人才觀引領浦東新跨越」、「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創新先鋒」等喜迎十八大宣傳欄目和「喜迎十八大 科學發展十年路」街鎮、園區特刊,對浦東的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進行深度報道。
【夏令熱線】2012年7、8兩個月,浦東時報開設「夏令熱線」,協助解決市民夏日裡的急、難、愁問題。
【《浦東開發》雜志創刊20周年】雜志第一期推出《20年,我們記錄浦東見證浦東》特稿,回顧了20年雜志與浦東開發一同走過的歷史,並請趙啟正談《我們如何傳承浦東開發文化》,共同展望浦東未來。
【獲獎榮譽】2012年,浦東時報7件作品榮獲上海市區縣報好新聞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1人榮獲區縣報「十佳好新聞工作者」,1人榮獲2012年度上海市區縣報好新聞評選責任人優秀獎。「相約范阿姨」項目榮獲上海市優秀品牌活動社會貢獻獎。報社還榮獲浦東文化藝術節「特別貢獻獎」。 2013年3月3日:浦東新區文明辦、志願者協會共同主辦的「尋找雷鋒style」微博接力大行動在浦東八佰伴商業廣場啟動。
3月12日:在在上海科技館旁的砂岩廣場香樟林內,來自仁恆置地的業主、大別山小學的孩子們以及《浦東時報》熱心讀者代表,為100餘棵香樟樹掛上了認養牌
3月23日:由浦東新區總工會和浦東時報社聯合發起,和記黃埔地產御沁園、周浦鎮、範本良公益紅娘工作室協辦的「那些年,我們一起度過的童年」大型動漫主題白領交友派對在張家浜「派對新天地」內舉行。
4月18日 :出版特刊《浦東的基因密碼:創新 創新》,紀念浦東開發開放23周年,講述浦東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各個領域的創新故事。
4月19日: 出版特刊《眼界》,用直接感受中國其他改革開放先行區的方式,找到那些經驗和過程對浦東的觀照,找到那些努力和嘗試對浦東的啟示。
4月20日:2013年上海車展在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5月22日:浦東時報公眾微信平台正式上線。
5月30日:2013「美麗浦東」攝影大賽徵稿正式開始至14年1月28日刊登出獲獎名單。
7月5日:高行鎮第七屆讀書節拉開帷幕。
7月16日:愛知書店借閱點浦東時報站啟動儀式在《浦東時報》社舉行。
8月24日:由浦東時報社與上海慈善基金會浦東分會合辦的「集善地」公益集市首次在啟動。
9月30日: 出版特刊《號外》,用12個版面重點聚焦「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事件。
10月19、20日:浦東時報圓夢基金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浦東分會共同舉辦的公益集市「集善地」的第二場活動在浦東聯洋廣場成功舉辦。
11月7日:2013年中國圖書館年會在浦東開幕。作為中國圖書館界最高層次、最大規模的行業盛會,本屆年會以「書香中國——閱讀引領未來」為主題,旨在倡導「全民閱讀」理念,營造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為推動「書香中國」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Ⅳ 浦東快速發展的歷史原因
改革開放 政府支持 自身優勢
你問這問題性質就跟深圳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Ⅳ 上海的發展歷程,浦東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普通一步步發展的 他其實 因為上海他成為 它是沿海城市 然後隨著 嗯 經濟特區的開放 所以說 它的發展過程也是比較曲折的
Ⅵ 上海浦東新區有什麼悠久歷史
精華答案説吥岀來。再源見3級2009-01-30浦東新區見證了上海在不足一個世紀的時間內,由一個小小的村落,驟然成為世界上最繁華人都市之一的歷史進程。浦東本身也僅在15年前,才真正從古老沉寂的農村景象中蘇醒過來,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規模開發建設。在上海這塊中西方文明激烈沖撞的地區,浦東新區的歷史建築卻因其處在相對獨立的地理環境中而保留廠浦西地區難得一見的古樸、純真。. 浦東新區地域范圍內歷史建築的建築形式,與鄉村和城鎮生活的特點密切相關,類型包括民居、祠堂、牌坊、學堂、教堂、商鋪、廠房等。這些建築或依水而建,或深居巷中,或輕巧簡潔,或重門疊戶,或靈秀典雅,或宏偉庄嚴,處處閃耀著浦東數百年來積淀的人文光彩,更成為連接..御劍&喧愛 的感言: 好2009-01-30
Ⅶ 浦東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浦東新區是上海市位於黃浦江以東、長江口以西的一塊三角形地區,地處我國海岸線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浦東新區面積53344平方千米,2001年末戶籍人口165萬人由於歷史上黃浦江兩岸沒有橋梁和隧道溝通,浦東雖然與繁華的上海外灘、南京路僅一江之隔,但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上海老市區。
1990年4月18日,中國政府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提出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浦東開發開放為上海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經過十多年的開發開放,浦東經濟高速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驚人變化,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浦東,依靠上海長期積聚的經濟和社會文化基礎,享有上海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人才優勢和產業優勢,得益於率先改革開放的先發效應,以及政通人和的社會環境,被海內外人士譽為:「進入中國經濟的大門,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橋梁。」
2002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工程,這是繼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以後又一世紀性工程。在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2260公頃規劃面積中,浦東有1390公頃,佔六成多,其中,楊浦大橋、上海船廠——北外灘、十六鋪——東昌、南浦大橋4個重點開發區域總規劃改造用地90公頃中,浦東佔到了58%,達400公頃。以此為契機,浦東將現有工廠、企業、碼頭進行全面的功能置換。包括在江邊建設大片的親水綠地,在沿江地區建造高品質的都市型景觀住宅,在沿江周邊建設休閑、旅遊、娛樂設施,以此形成沿江開發錯落有致、疏密相間的梯級格局。
Ⅷ 上海的發展歷史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同時,上海的郊縣劃入蘇南、蘇北行署,後由江蘇省管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
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縣,總面積達6340.5平方公里,比建國初大十倍以上。
1960年1月,撤消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有12個區和11個縣。
共18張
中華民國至今的上海地圖
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劃屬上海市。
1961年上海市轄12區、10縣。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
1964年,撤消閔行區與吳淞區,此後上海保持了10個區和10個縣不變達10餘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80、1981兩年,再置吳淞區與閔行區。
1988年,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
1992年,撤消嘉定縣,設立嘉定區。
為進一步改革開放,1993年撤消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和閔行的三林鄉合並設立浦東新區。同年,撤消上海縣和閔行區,組建新的閔行區。
1995年,上海市轄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南市、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等14區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縣,有106個街道、208個鎮、10個鄉和3590個居民委員會、2986個行政村。面積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6218.65平方公里、水面積697平方公里。[18]
20世紀末,松江縣、青浦縣和金山縣也改為區。
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
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
Ⅸ 浦東的是怎麼發展的
浦東新區是上海市位於黃浦江以東、長江口以西的一塊三角形地區,地處我國海岸線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浦東新區面積533.44平方千米,2001年末戶籍人口165萬人由於歷史上黃浦江兩岸沒有橋梁和隧道溝通,浦東雖然與繁華的上海外灘、南京路僅一江之隔,但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上海老市區。
1990年4月18日,中國政府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提出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浦東開發開放為上海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經過十多年的開發開放,浦東經濟高速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驚人變化,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浦東,依靠上海長期積聚的經濟和社會文化基礎,享有上海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人才優勢和產業優勢,得益於率先改革開放的先發效應,以及政通人和的社會環境,被海內外人士譽為:「進入中國經濟的大門,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橋梁。」
2002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工程,這是繼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以後又一世紀性工程。在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2260公頃規劃面積中,浦東有1390公頃,佔六成多,其中,楊浦大橋、上海船廠——北外灘、十六鋪——東昌、南浦大橋4個重點開發區域總規劃改造用地90公頃中,浦東佔到了58%,達400公頃。以此為契機,浦東將現有工廠、企業、碼頭進行全面的功能置換。包括在江邊建設大片的親水綠地,在沿江地區建造高品質的都市型景觀住宅,在沿江周邊建設休閑、旅遊、娛樂設施,以此形成沿江開發錯落有致、疏密相間的梯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