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四運動意義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
意義:
1、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它的斗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史五四運動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發動了群眾,工、商、學聯合起來,農民也有部分參加了,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
2、五四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
3、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1)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意義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
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再加上歐洲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巴黎和約」的簽訂,引爆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良好的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四運動
2. 討論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歷史特點來:
1、是由學生自發起的革命運動
2、明確的提出了反帝反封的目標
3、它是由學生為先導工人為主力軍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全國性的革命運動
4、中國的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歷史意義:
1、它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的愛國主義運動
2、它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共產主義概念在中國得到進一步傳播
3、它使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它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合組織上的准備
5、它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鼓舞了世界其他地區無產階級的革命
這些是本人的看法,覺得有不妥之處請指正,僅供參考。
3.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1)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表現了反帝反版封建的徹底性。把中國人權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2)五四運動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幹部上的准備。一方面,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充分領略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從而促使他們在行動上探索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階級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工人階級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實際斗爭中經受了鍛煉,並自覺進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中國革命逐漸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以後,無產階級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
4. 五四運動的特點及歷史意義是什麼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條件。
歷史特點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新申報對「五四運動」的報道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傳播。 第四,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運動。 第五,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編輯本段產生背景
新思想的傳播與社團的發展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新青年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人權、自由等大旗,從思想、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以北京大學為首的高等教育發展 中國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學習西方及日本學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北京大學,在校長蔡元培的領導下,引進了開放的學風,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辦學方針,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英國文學)、劉師培、魯迅(周樹人,教中國小說史)、錢玄同(教音韻學)、吳梅(教戲曲史)、劉半農(教新文學)等被聘請於北大任教,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動力。 民國初年以來的反日以及國恥情緒 191五四運動時的徐世昌政府
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經70多日激戰,於11月7日全部佔領德國租借地膠州灣。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協定,為新聞界所得知,並發布該協定,激起了民族主義的情緒,使中國知識分子及民眾對於日本以及「賣國」的政府強烈的不滿,被認為這是國恥,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反日的活動,這種情緒在五四運動中進一步發展而發揮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貸款,並協助組建和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其貸款還被巴黎和會
用於安福國會龐大的賄選開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與日本交換了關於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為借款的交換條件之一,又交換了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其主要內容為:1、膠濟鐵路沿線之日本國軍隊,除濟南留一部隊外,全部均調集於青島。2、關於膠濟鐵路沿線的警備:日軍撤走,由日本人指揮的巡警隊代替。 3、膠濟鐵路將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北京政府在換文中,對日本的提議「欣然同意」。駐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親遞換文,後被北京學生痛毆。在中國對德宣戰,與日本同為戰勝國,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沒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擴大了,這一換文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的借口。 一次大戰期間工商階層的發展清末以來,中國的工商業雖有所發展,但在西方產品的輸入情形下,中國本土工商業的發展仍然有限,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使歐洲各國產業無力東顧,中國的工商業獲得很大的發展,參與工商業的人口持續增加,民族工業,尤其是輕工業得以巨大發展,城市中的工商階層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也更顯重要,在五四運動中,他們成為聲援愛國學生的主要力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五四運動
,控制了山東省,奪取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合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備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最終激起青年們的「五四運動」。
歷史意義:
1 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 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軍的作用;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
3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4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准備。
5五四運動說明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有問題請追問
望採納
5. 試述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1.是中國來近代史上一次徹底自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2.廣泛的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幹部上的准備。(一方面,工人階級運動促進知識分子尋找同其結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實際斗爭中逐步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此後,無產階級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
6. 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和意義
1、五四運抄動的歷史背景
西方思襲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陳獨秀所創辦的《青年雜志》(後改名為《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從思想、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2、五四運動的意義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它以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態,展開了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斗爭,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幹部上的准備。
7. 簡述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由於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主要是: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表面的感性認識階段,這典型地表現為義和團等籠統的排外主義的斗爭上。第二階段才進到理性的認識階段,即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並看出了帝國主義聯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這種認識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才開始的。在這場運動中,提出了「改造搶到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和「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這樣的口號。這表明,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了。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到運動中。(注意:此時還沒有農民階級!只有部分農民階級參加了)
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第四,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五,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8.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1.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主要因為:
(1)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台,成為主力軍,顯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運動中起了領導作用,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將承擔起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責任。
(2)五四運動啟發廣大人民覺悟,准備了革命力量的聯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3)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使更多的激進民主主義者轉變為社會主義者,並使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准備了條件。
(4)五四運動發生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後,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這樣,五四運動後,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以社會主義為奮斗目標,以廣大人民群眾為基礎的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
徹底性表現:
(1)反帝的根據:
①從斗爭起因看:由山東問題引起,此問題是分贓的巴黎和會所導致的。
②從斗爭口號看:「外爭國權」不承認和會對山東問題的決議。
(2)反封建的根據:
①從斗爭目標看:開始時提出罷免賣國賊職務,工人參加後,進一步指向北洋軍閥政府。
②從斗爭口號看:「內除國賊」。
(3)徹底的根據:指與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勢不兩立的斗爭精神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