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拉薩的介紹
拉薩抄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襲,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聖地,拉薩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海拔3650米(要防內源氧1缺乏症),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拉薩河流經此,在南郊注入雅魯藏布江。拉薩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全年日照時間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拉薩境內蘊藏著豐富的各類資源,相對於全國和自治區其他地市,具有較明顯的資源優勢。作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拉薩以風光秀麗、歷史悠久、風俗民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而聞名於世,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歐洲遊客最喜愛的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最具安全感城市等榮譽稱號。
『貳』 拉薩市城關區的文化歷史
文教體衛 20世紀後期,西藏賓館、拉薩飯店、西藏人民會堂、西藏體育館、西藏大學、西藏群眾藝術館和少年宮等相繼建成後,城關區發展成為西藏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佛教聖地。轄區內出版發行報刊20多種,擁有圖書館、影院、卡拉OK歌舞廳等。娘熱鄉民間藝術團成立於1979年,共有演職人員69名。藝術團每年到拉薩市賓館、飯店為來自國內外遊客演出。城關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00多所,1995年率先在自治區實現普及六年制義務教育,1998年被驗收為「無文盲區」,1999年第一個通過自治區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評估。區內已基本形成從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職工成人大專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體系。2000年日本投資人民幣109萬元,西藏投資20萬元,拉薩市投資10萬元,援助西藏拉薩城關區修建娘熱鄉小學教學樓。娘熱鄉小學始建於1959年,前身為娘熱鄉民辦小學,1993年更名為娘熱鄉完全小學。學校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31.9平方米,學生共271人。轄區內聚集自治區5所大醫院、市屬2所醫院,醫療網點30多處。
對口支援 北京市海淀區與城關區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海淀區根據城關區基本框架和10年規劃,把「科教興區、教育強區、發展經濟」作為重點援助任務和目標,先後無償援助城關區資金316萬元,其中教育220萬元,農牧業生產78萬元,民族手工業18萬元,為城關區經濟、教育事業和民族手工業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叄』 西藏歷史文化有哪些
西藏名勝古跡眾多,全區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51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地(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9處,包括:
1、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1961年3月,國務院列其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其為世界文化遺產;2013年1月,國家旅遊局又列其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大昭寺
大昭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大昭寺建成後,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
3、甘丹寺
甘丹寺是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它是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寺內還保存著歷代甘丹赤巴的遺體靈塔九十餘座,並藏有許多明代以來的文物和工藝品。
4、薩迦寺
薩迦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薩迦縣本波山下,是一座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也是薩迦派的主寺。薩迦寺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位於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是該地區最大的寺廟。明朝正統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興建。扎什倫布寺是中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7年8月,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6、昌珠寺
昌珠寺位於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約二公里,屬格魯派寺院。建於松贊干布時期,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昌珠寺系吐蕃時期第一批興建的佛教寺廟之一。
『肆』 關於西藏的歷史故事和傳說
西藏的歷史故事:
大約公元1世紀前後,高原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經過多年的和戰,又集結成若干個部落聯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聯盟、阿里地區的象雄王國和雅魯藏布江以北的蘇毗部落聯盟最為強大。
這時,拉薩河的古名「吉曲」已經出現,現在拉薩所在地,則被人稱為「吉雪沃塘」,意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壩子」。
松贊干布率大臣、部屬從墨竹工卡西下吉曲沃塘,這片亘古以來荒涼沉寂的平野,立刻變得熱鬧而繁忙。松贊干布經過仔細勘察,決定截斷吉曲河的北河道,使河水傍著山南宣洩,紅山周圍顯露出一大片平野。
他在這里建宮堡,修寺廟,營造軍民住房。據說沃塘平野第一座建築紅山堡寨,就是布達拉宮的前身。這座巨石壘成的宮堡,兀立紅山之巔,氣勢非常雄壯。
吐蕃王朝從此風生水起,松贊干布制定法律,劃分行政區域,分封官職,力主對外交流,贊普屬下設五商、六匠。五商指茶商、玉商、刀商、帛商、鹽商;六匠指噶龍鐵匠、噶如鞍匠、弓匠、劍匠、鎧甲匠、神塑匠等。商業和手工業的形成和發展,對促進拉薩城的興盛起著明顯的作用。
拉薩城始建於公元7世紀,之前這里叫卧馬塘,是蘇毗部落管轄的放牧場。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全藏,將政治中心從山南轉移到拉薩,建立了強大的吐蕃奴隸制王朝,並修築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達拉宮等寺廟宮殿。
公元9世紀吐蕃王朝崩潰,伴隨公元11世紀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興起,拉薩成為很多高僧大德弘教之地。13世紀,元朝中央政府把西藏納入統一版圖,元、明中央政府先後在西藏地方扶持薩迦王朝和帕木竹巴王朝,西藏的政治中心一度轉移至日喀則的薩迦和山南地區。
13世紀中葉,前藏十三萬戶長之一的蔡巴,在拉薩東面修建蔡巴寺、貢唐寺,此後歷代蔡巴戶長組織力量疏通拉薩河道和加固河堤。
14世紀中葉,帕木竹巴地方政權取代薩迦地方政權後,支持宗喀巴及其弟子,在拉薩修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強化了拉薩的宗教「聖城」地位。
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受清朝皇帝冊封,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政權,以拉薩為政權的中心,拉薩城市有了新的發展。
1951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拉薩,1960年正式設立拉薩市。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後,拉薩墨本管轄拉薩市區中心部分(林廓路以內)。
1960年設拉薩市。1964年原林芝專區所屬林芝(駐尼池村)、米林(駐東多村)、工布江達(駐介德)、墨脫4縣劃入拉薩市領導。墨竹工卡縣遷駐工卡;林芝縣遷駐普拉。拉薩市轄11縣。
西藏的傳說
1、倉央嘉措的故事
傳說,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雖為達賴,但生性自由,在一次的游歷中愛上一個民間女子,並難以自拔,甚至溜出寺院與其相會。
在20歲那年這驚俗之戀得到了徹底的爆發,大師准備為他授比丘戒的時候,他竟悲憤的想要自殺。為愛情的自由,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還俗,只有他,作為達賴佛教第一人,無處躲,也無處逃。
為了阻止倉央嘉措,一些當地的勢力甚至派人將瑪吉阿米姦汙,告訴他這是一個如何污穢的女子,而卻說,世間一切的污濁都不足以沾染瑪吉阿米的聖潔。現在有一座餐廳,坐落在八廓街。
2、拉姆拉措
據說有緣之人還可從拉姆拉錯湖水的倒影中看出神喻的前生和來世。每一個去神湖朝拜的人,只要虔誠地向湖中凝望,神湖就能顯現出各種景象,可以啟示未來的命運。歷代的轉世靈童,都是在湖的啟示下尋找,在成為之後也都要到神湖朝拜一次。
傳說十三世達賴圓寂時面向東方,且拉薩至東北方向天空出現異樣彩雲,預示了轉世靈童誕生的方域。後來五世熱振活佛繞湖三周,在拉姆拉錯觀看神諭。該湖也是無數善男信女探求自己命運的寶鏡。
3、拉薩的由來
相傳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娶得大唐文成公主入藏。為了慶祝此事,決心要好好建設王都。但當時的吐蕃王都,還是一片荒草沙灘之地。
文成公主由於精通天象地氣,善觀五行風水,她觀察拉薩的地形,發現其好像一個仰卧的羅剎女(即母夜叉),認為選拉薩作為國都實在是對國極為不利。
於是公主建議在拉薩外圍建立四個寺廟,以鎮住女魔的四肢。她又算出拉薩中心的卧馬湖是母夜叉的,湖水便是母夜叉的血液,都應想辦法鎮住。於是,公主根據五行之說,主張用白羊背土填湖。
藏王松贊干布聽從了公主的意見,就在卧馬湖動工,填湖造寺,建成了著名的大昭寺。拉薩原稱「山羊地」,便由此得名。
大昭寺建成後,藏王便把文成公主由長安帶來的釋加牟尼佛像供在廟內,從此各地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朝拜。久而久之,這塊神聖的「邏娑」(山羊地)因音似,便被稱為「拉薩」,即「聖地」了。
(4)拉薩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西藏,簡稱「藏」。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西藏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地處北緯26°50′至36°53′,東經78°25′至99°06′之間,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土地面積為120218947.91公頃,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8,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僅次於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約317.55萬人。
西藏北鄰新疆,東接四川,東北緊靠青海,東南連接雲南;周邊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國家及地區接壤,陸地國界線4000多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藏
『伍』 西藏的歷史背景
西藏地方千年的歷史,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叫做「三個高潮」「兩個低谷」。第一個高潮是公元7世紀初到8世紀中葉,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積極加強與唐朝的聯盟,引入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反映了唐蕃時期藏漢民族的友好交往。
第二個高潮是公元14世紀中葉到16世紀中葉,元朝統一中國後,也結束了藏族地區分裂割據、四百年混戰的局面,西藏地方進入了國家施政體系。
第一個低谷是從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潰到13世紀中葉元朝統一以前「分裂割據,戰亂不已」的四百年。
第二個低谷是16世紀中葉以後至西藏和平解放之前,由於政教合一的僧侶貴族統治,由於英國的兩次入侵,西藏進入封建農奴社會「長期停滯」的四百年。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和平解放之前。
西藏的歷史文化:
中國西藏的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藏傳佛教文化藝術是西藏文化藝術的主體。西藏文化藝術的發生、發展至今已有五千年之久,其形成與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七世紀前的史前文明、吐蕃時期的文化定型、元明時期的高度發展和清代的繁榮鼎盛四個歷史階段。
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本教的傳統。
『陸』 西藏文化歷史200字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自稱為「博(bod)」。「博」是集民族、地域、回政權於一體的總稱。滿語、答蒙語中則稱「博」為「tübat(圖波特)」。除了「博」和「圖波特」這兩個語匯以外,在歷史上還可以找到「吐蕃」、「唐古特」、「土伯特」等其他對於西藏的稱謂。對於在東部藏區(如四川、青海等)生活的藏民,部分漢族人會稱呼他們作「西番」或「西羌」等等。除藏族人外,世代生活著西藏地區的還有門巴族、珞巴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