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發展類型

歷史發展類型

發布時間:2021-02-07 17:21:37

Ⅰ 名族在歷史發展中的5種歷史類型

個人見解!!
1:都全部融合在一起了\
2:被滅絕了/
3:跑到歐洲或其他洲去了/
4:人數太少了回就慢慢的沒人去關注了/
5:直接就答改名換姓了~~

Ⅱ 新聞文體按歷史發展階段有哪些類型

新聞在結抄構上,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
標題一般包括引題、正題、副題;
導語,一般指「電頭」後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來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實,使讀者一目瞭然;
主體,隨導語之後,是消息的主幹,是集中敘述事件、闡發問題和表明觀點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聞的關鍵所在;
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後一句或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它依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
背景,是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環境、條件,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常插在主體部分,也插在「導語」或「結語」之中。

Ⅲ 黑格爾是怎樣論述藝術發展的歷史類型的

黑格爾是怎麼論述藝術發展的歷史類型的?請舉例說明。

藝術是普遍理念和感性形象,
即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內容和形式之間的不同關系,
是區
分藝術類型的真正基礎。象徵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象徵型:最初的藝術。人(心靈)對理念的認識還是朦朧、模糊、抽象的,找不到正確
的藝術表達方式,
只能藉助客觀事物的物質性外形來暗示和象徵。
由於象徵是一種符號,

能使人想起一種本來外在於它的內容意義,
所以形象和理念的內容還不能達到相互吻合,

者缺乏必然的聯系,
最多隻在某一個特點上有某種一致,
而象徵的形象本身還往往具有許多
與內容意義毫不相乾的性質。象徵型的藝術實際上只是把抽象的理念勉強納入某一具體事
物。
黑格爾認為象徵型藝術的典型代表是印度、
埃及、
波斯等東方民族的藝術尤其是東方建
築。

古典型:
人認識到的是具體的理念,
找到了正確的表現形式。
克服了象徵型藝術的缺陷,
達到了形象與意義,
形式與內容的完全吻合,
高度統一,
表現為靜穆和悅的美,
實現了藝術
的概念,成為最完美的藝術(就藝術美或理想來說)
。典型代表是古希臘的雕塑。

浪漫型:
浪漫型藝術打破了古典型藝術的形式與內容的完全吻合,
在較高階段上又回到
了象徵型藝術的內容與形式的失調,但象徵型是物質壓倒精神,而浪漫型是精神壓倒物質。
典型代表是根源於中世紀的近代歐洲基督教藝術。
突出特點是表現自我的主觀性,
尤其是內
心方面的沖突,
在藝術風格上不像古典藝術那樣迴避罪惡、
苦難、醜陋之類反而的東西。

之相應的藝術種類主要是繪畫、
音樂和詩歌。
最終,
藝術最後要讓位於哲學,
浪漫型藝術的
進一步發展,將是藝術本身的解體。所謂「藝術解體論」或「藝術終結論」

Ⅳ 寫歷史發展類論文可用什麼論證方法

寫歷史論文的話,一般就是用的引用或者是列舉。對比的話,也可以。

Ⅳ 什麼是歷史類型學

歷史類型學的概念 在平行研究的實踐與理論中,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分支--歷史類型學,重在比較和判明各種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似和差別,並歷史地解釋這種相似與差別,主要是由俄國比較文學學者倡導的。"在沒有直接相互影響與聯系的情況下,這種比較一般性的或比較專門性的類似的特點被稱為歷史類型學上的類似或相象。" 歷史類型學不同於影響研究與平行研究中的類比,因為歷史類型學注重社會歷史的發展,注重作為文學的歷史規律的特點,可以說它更多體現了歷史學的方法與觀念。世界范圍內的各個民族之間,有很多類似的文學現象,例如浪漫主義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形象、情節、文學題材以及詩歌風格等等的類似。這種類似必定與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相聯系。而華茲華斯、拜倫、濟慈、白朗寧夫人、波德萊爾的作品,都與歷史轉變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個性與現代社會之間的沖突有關。 歷史類型指在一定歷史階段,在不同文化系統中某種共同的、重復出現的東西,即類型共性代表。俄國比較文學學者日爾蒙斯基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歷史發展觀,從建立總體文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文學和歷史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情況互相對應的觀點:"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把在相同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發生的類似的文學現象進行比較,盡管這些現象相互間並無直接的關系。" 比較文學研究中的文學相似現象已是眾目可睹。這種相似的文學現象里就有可能涵蓋著各種更為實質性的聯系而不是表面上的事實關系。將它們歸納到相同或不同的現象中去,建立起和歷史的親緣關系,就形成了文學作品中的類型共性體系。在這一點上,歷史類型學體現出社會歷史批評的特徵。它認為, "任何文學影響都是和被借用形象的社會變化相聯系的,所謂社會變化,我們指的是形象的創造性的改造和對那些成為相互影響的前提的社會條件的適應,民族生活和在社會發展一定階段的民族性格特徵的適應,對民族文學傳統,同樣也對所借鑒作家創作個性的思想和藝術上獨特性的適應。" 歷史類型學的廣泛運用 可以運用歷史類型學研究的文學現象是很多的。《伊戈爾遠征記》同古斯堪的那維亞的史詩之間,同德國和捷克的史詩之間,同南部斯拉夫人的古代歌曲之間;或者《伊戈爾遠征記》同德國的英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之間,同法國英雄史詩《熙德》之間,同德國英雄史詩《瓦爾特利烏斯》、《虎皮騎士》之間,都可以通過歷史類型學的研究,展示這些史詩性質的作品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某些共同性,以及和作家們的創作活動及典型的社會環境的密切關系。 同樣,文學作品結構之間的比較,也可以運用歷史類型學來進行。因為文學結構也是歷史發展中的現象,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是時代的繼承關系中的比較穩定的、重要的環節。既然文學結構脫離不了社會特性和民族特性,脫離不了倫理價值和美學價值,那麼它也脫離不了與它所處的時代之間的聯系。對此,赫拉普欽科曾經論述:"……在各種極其不同的類型的概括中,同類的、共同的、近似的東西,不是通過從個別的、局部的東西直接對立就能得到說明,而一定要通過它們的內在聯系才能得到這種說明。" 平行研究的概念 平行研究,是指關於那些不存在事實聯系,也即不存在先後的因果關系,而只存在平行的互置關系的不同民族、國家和地域中的文學現象的比較研究。這種平行關系,是出自文學的審美特徵或形式才呈現的,例如,文學都關懷人性的善與美,都同情弱者,都贊美生命,都富於想像力和情感性,都要藉助於文字語言的表現力,等等。由於不再拘泥於事實上的聯系,平行研究關注的是不同國家與民族的文學審美過程與手段、方式及結晶物的遙相呼應與和諧共振。這些遙相呼應與和諧共振的文學現象可能是同一時期發生的,也由於文化發達的程度有差異有先後,會有年代上的距離,但最終仍表明了"天下文心之攸同"(錢鍾書語)。

Ⅵ 歷史上有哪些基本的法的歷史類型

法歷史類型,是指抄按照法的階級本質和它賴以建立的經濟基礎對法進行的基本分類。建立在性質相同的經濟基礎之上,反映相同階級意志的法,便屬於同一歷史類型的法。

在人類歷史上,法的歷史類型分為四種:奴隸製法、封建製法、資本主義法、社會主義法。前三者都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反映剝削階級意志的法,統稱為剝削階級類型法。社會主義法與剝削階級類型法有根本區別,它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反映工人階級為首的廣大人民的意志,是人類歷史上最高類型的法。

法的歷史類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基礎的變更。更替的過程,是經過社會革命,伴隨國家類型的更替完成的。社會主義法的發展,將不是更新的類型法取代社會主義法,而是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發展,各種政治和文化條件的發展和完善,逐漸走向消亡。

Ⅶ 道德發展的五種歷史類型是什麼

1、原始社會的道德

2、奴隸社會的道德

3、封建社會的道德

4、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

5、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

道德發展是個體心理發展的一個方面。個體認識社會倫理道德規則和准則,形成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過程。

既受到個體周圍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也受到個體的成熟和認知、情緒發展,特別是其從事的交往和道德活動的制約。

(7)歷史發展類型擴展閱讀:

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地分成三個部分,

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Ⅷ 中國糧食的種類和歷史發展

中國古代糧食的代稱也叫谷、五穀、八谷、九穀、百穀,但以五穀為最多。

在原始社會,中國的糧食品種主要有:粟、黍、稻、菽(大豆)、大麥、小麥、薏苡等。北方以種植粟、黍糧食品種為主,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

夏、商、西周時期,中國的糧食品種有黍、稷、稻、小麥、大麥、菽、麻等七種。主要的糧食品種是黍、稷。直至明代以前,中國的糧食品種大致如此。在《詩經.小雅》中,農作物的排列順序是:黍、稷、稻。當時人們很迷信自然,稱社為地神,稷為穀神,故將二者結合在一起稱為社稷。因而社稷即成了國家的代名詞。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制農具的出現和灌溉的發展,人們才有條件種植對水土要求較高的菽和粟。雖然糧食作物品種變化不大,但是,作物的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變化的特點是菽(大豆)的地位上升,並和粟一起列為主要的糧食作物。這在中國農業發展史上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從戰國到唐代,粟一直是中國北方的主要糧食。西周以前,中國糧食品種以黍、稷為主,其他糧食品種不佔主要地位。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出現了五穀的概念,表明當時糧食作物的品種初步有了定型。主要糧食品種有:粟(禾、稷)、菽(大豆)、黍、稻、小麥、大麥、麻七種。

秦漢時期糧食結構有所變化,主要糧食品種有:粟、稻、小麥、大麥、大黍、粱、大豆。漢代董仲舒建議在關中一代推廣小麥。漢魏時期由於石磨的推廣,麥子磨成麵粉,這一飲食史上的進步,也促進了小麥生產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糧食品種的順序是:谷(稷、粟)、黍、粱、大豆、小豆、大麻、大麥、小麥、水稻、早稻。

隋唐五代時期,主要糧食品種的順序是:稻、粟、麥。

宋元時期,稻麥兩熟制逐步形成,雙季稻得到推廣,明代以後,水稻更加發展,因此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同時,玉米、甘薯、土豆從國外引進,更加豐富了糧食品種。當時主要的糧食品種是:水稻、小麥、穀子、玉米、豆類。

到1950年,糧食品種是指小麥、大米、大豆、小米、玉米、高粱和雜糧七大品類。1952年,糧食減為四大品種:小麥、大米、大豆和薯類。1957年,糧食增為五大品種:小麥、大米、大豆、雜糧和薯類。1971年又把雜糧類改為「玉米」等,糧食為新五大品類:小麥、大米、大豆、玉米、薯類。1979年後《辭海》對糧食的解釋是各種主要食料的總稱,如小麥、高粱、玉米、薯類等。1996年根據種植面積及產量排列為:稻穀、小麥、玉米、薯類、大豆、穀子、高粱、其他雜糧。1990年,國家糧食定購的品類:小麥、稻穀、玉米、大豆。

在糧食商品類中,糧食根據其領域和作用對象的不同分為四類:1、原糧2、成品糧3、混合糧、4貿易糧。

國際通用的糧食品種概念。1995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所列的詳細FOOD產品目錄由八大類106種:1、穀物類8種;2、塊根和塊莖作物類5種;3、豆類5種;4、油籽、油果和油仁作物13種;5、蔬菜和瓜類20種;6、糖料作物3種;7水果、漿果24種;8、家畜、家禽、畜產品28種。

糧食品種的概念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它隨著人們對大自然的開發利用程度的不斷提高,將會賦予它更新的內涵和外延。這也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不斷深入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逐漸提高的體現。

Ⅸ 在道德的歷史發展中出現了多種歷史類型,其中出現最早的是(

原始社會道德

原始社會道德是指與原始社會的經濟文化相適'應的社會道德。道德歷史類型之一。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道德類型。

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生產資料公有,人人勞動,平均分配,沒有剝削和壓迫,由此形成的道德特徵是:以維護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為把無條件服從和維護共同利益視為神聖義務;全體成員之間自由平等、團結互助;道德觀念簡單、貧乏;道德調節范圍狹隘,主要通過風俗、禁忌、傳統和宗教儀式來進行。其中風俗習慣是維系原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的主要力量。原始社會道德具備兩重條件,既有素樸、美好、高尚的一面,又有血緣群婚、氏族復仇和食人之風等消極的一面。

(9)歷史發展類型擴展閱讀:

原始社會道德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1、以維護血緣集體的共同利益為最高道德目的,以全體成員的平等、協同勞動、互相幫助等為基本內容。每個部落、氏族成員,在生產活動、對外交往或爭執中,都把本部落、氏族的整體利益看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並在感情、思想和行動上始終無條件地服從。

2、道德意識是自發的和貧乏的。這時由於思維和語言尚不發達,人們只能從感情、感覺和生活慣例上把握現實的道德關系,頭腦中所形成的只是「有利的」和「有害的」觀念,而且這種觀念往往同時含有真假和美醜的意義。他們不僅用「有利」和「有害」評價人們的行為和相互關系,而且也用這些觀念評價自然現象。

3、調節功能具有狹隘性、外在性和權威性。在原始時代,人們的眼界始終未能超出部落、氏族的范圍,道德調節僅限於本部落、氏族之內。人們往往把道德看作外在的力量,從而「成為迷信的馴服工具,成為傳統規則的奴隸」。

Ⅹ 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被劃分為哪五種歷史類型

是不是問錯了,假如是社會形態倒有五種形式: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高形態為共產主義社會)。

閱讀全文

與歷史發展類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