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烏鎮的歷史文化故事

烏鎮的歷史文化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7 17:05:30

❶ 關於烏鎮的歷史和起源

http://ke..com/view/10390.htm?fr=ala0_1_1

❷ 烏鎮的歷史來源是怎樣的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編》中說「烏鎮古為烏墩,專以其地脈墳屬起高於四曠也……」,解釋得已夠明白。但何以稱「烏」呢?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越王諸子爭君長海上分封於此,遂為烏余氏,故曰烏墩」;一說「因土地神烏將軍而名烏」;一說「烏有烏陀古跡,青有昭明青鎖」,故有烏、青之名。

烏鎮是河流沖積平原,沼多淤積土,故地脈隆起高於四曠,色深而肥沃,遂有烏墩之名。其實,這類地名在當地並不鮮見。距烏鎮9公里處有一村叫紅墩,其鎮志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為多紫色石土的緣故。紅墩、紫墩的命名為烏墩名稱的傳神寫照說提供了現實的佐證。

❸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烏鎮的傳說

烏鎮抄悠久的歷史還為人們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讓古老的烏鎮煥發出一種神秘的色彩。烏鎮古代最著名的人物是南北朝時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蕭統曾在烏鎮築館讀書多年,並編撰了《昭明文選》,這本書對我國文壇影響極大,可與《詩經》和《楚辭》相提並論。

據說,蕭統剛出生的時候,右手緊捏拳頭不能伸直,東宮娘娘以及宮女都沒法掰開,梁武帝為此十分擔憂。

有位大臣獻計說到:「皇上何不張榜招名醫來診治呢?」

梁武帝覺得有理,就張榜招賢:誰能掰開太子的手,太子就拜他為師。

當時的一位名士沈約見了榜文就揭了榜,他想去試試。沒想到的是,他捧起太子的手輕輕一掰就分開了。梁武帝十分高興,就賜封沈約為太子的老師。

沈約是烏程人。他的祖墓就在烏鎮河西十景塘附近。沈約每年清明總要返鄉掃墓,並要守墓數月,梁武帝怕兒子耽誤學業,就命昭明太子跟隨沈約到烏鎮來讀書。為此,梁武帝還在烏鎮造建造起一座書館。

❹ 烏鎮的歷史沿革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鎮處於河流沖積平原,沼多淤積土,故地脈隆起高於四曠,色深而肥沃,遂有烏墩之名。距烏鎮9公里處有一村叫紅墩,其鎮志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為多紫色石土的緣故。
烏鎮歷史淵源流長,根據鎮東「譚家灣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獸骨等的鑒定,該處屬於馬家浜文化類型,處於新石器時代。可見,六千多年前,烏鎮的祖先繁衍、生息在這里。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烏戍」就由此而來。唐之後,烏鎮沒有再稱「烏戍」的史實。
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開始。
唐時,烏鎮隸屬蘇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這一時期的另一塊碑《光福教寺碑》中則有「烏青鎮」的稱呼。 元豐初年(1078),已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個怪僻字,「惇」,念「敦」,於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後烏墩就定稱為烏鎮。)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並,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直到今天。

❺ 烏鎮西柵民間故事

烏鎮西柵民間故事,你在網路上也能搜到啊!

❻ 有哪些關於烏鎮的故事,快呀

昭明求學

南朝梁武帝的兒子名蕭統,就是昭明太子。

蕭統剛生下時,右手緊捏拳頭,不能伸直,東宮娘娘以及宮女都沒法掰開,梁武帝為此十分擔憂。有位大臣說:「皇上何不張榜招名醫診治呢?」梁武帝覺得有理,就張榜招賢:誰能掰開太子的手,太子就拜他為師。

沈約見了榜文,就揭榜前去一試。他捧起太子的手,輕輕一掰就分開了。梁武帝十分高興,就賜封沈約為太子的老師,專門教太子讀書。沈約是烏程人。他的先人墓就在烏鎮河西十景塘附近。沈約每年清明總要返鄉掃墓,並要求守墓幾月,梁武帝怕兒子荒廢學業,就命昭明太子跟隨沈約到烏鎮來讀書。為此,就在烏鎮造起一座書館。

蕭統來到烏鎮,見桃紅柳綠,鳥語花香,景色誘人,便終日遊玩嬉戲。

沈約治學嚴謹,見太子不認真讀書,便對他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年冬天,我回烏鎮過年,轎子經過青鎮一座廟,

被廟前一群百姓擋住了去路,我吩咐停轎查詢,原來廟里凍死一個十多歲的小叫花子。圍觀的百姓說,這小叫花子父母早亡,無依無靠,白天沿街乞討,夜晚宿在廟堂。但他人窮志不窮,討來的錢,除了買吃的,餘下的都用來買書,在佛殿琉璃燈下夜讀。可是一夜西北風,竟奪去了他年幼的生命。我當時進廟一看,只是這小乞丐雖然面孔瘦削, 卻眉清目秀,他仰面躺在稻草堆里,身體已經凍僵,左手還拿著一本書 。他是有志於學,至死還不忘讀書呀……」

沈約說完此話,昭明太子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從此,昭明太子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了有名的文學家。

後來,沈約把主墳遷至京城, 把他在烏鎮的府第捐為白蓮寺,蕭統拾館為寺,這就是後來的密印寺。 明朝萬曆年間,駐烏鎮同知全廷訓,在白蓮寺門前建了一個石坊, 題為「六朝遺勝」。里人沈士茂題書「梁昭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 這石坊位於烏鎮西柵景區內, 至今保存完好,本地和臨近百姓常攜子女前來拜謁,教育孩子立志讀書,成就棟梁之材。

烏將軍與古銀杏

烏鎮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銀杏樹,樹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樸蒼勁,十里外就可望見樹頂,古銀杏從唐代傳到現在,已有一千年的歷史。

這棵銀杏,與唐代一位英雄有關。唐憲宗元和年間,有個英勇的將軍,姓烏名贊,人稱烏將軍。烏將軍愛國愛民,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唐代自安史之亂以後,中央實力漸弱,地方官吏飛揚跋扈, 紛紛割據稱王。

當時,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稱霸,就舉兵叛亂,致使這一帶兵荒馬亂,百姓無法生活。皇帝就命烏贊將軍同副將軍吳起,率兵討伐,他們窮追猛打,直打得叛軍望風而逃。當官兵追趕到烏鎮的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出免死戰牌,要求休戰。

烏將軍就地扎營,待機再戰。誰知就在當天深夜,叛軍卻偷襲營地,烏將軍奮起迎戰。李琦向後退到車溪河邊,從一座石橋上飛快逃過。烏將軍越馬上橋,被一陣亂箭把烏將軍及他的青龍駒射死。 原來李琦在橋堍下設下陷阱,暗害了烏將軍。

吳起趕來,殺退了叛軍,把烏將軍埋葬在烏鎮車溪河西,為他堆墳立碑。說也怪,就在當天夜裡,人們看到烏將軍在新墳上,射出點點閃光的紅光, 還傳出陣陣的戰馬嘶鳴。第二天,墳上冒出一株綠葉銀杏,很快就長成參天大樹,奇怪的是這棵銀杏從來不結果實。大家說,這銀杏是烏將軍化身。

由於平定了李琦的叛亂,百姓免遭戰亂之苦。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熱愛國家的將軍,在烏鎮建造了一座烏將軍廟, 並在廟中懸掛一塊匾額,上面寫著「大樹屬將軍」五個字。 烏將軍也從此成為保佑當地百姓的地方神。

烏將軍廟

關於「烏鎮「鎮名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但烏鎮的老百姓更多的認同「烏鎮」是為了紀念唐代的一位烏贊將軍而名。
傳說早在唐憲宗元和年間,烏鎮有個英勇的將軍,姓烏名贊,人稱烏將軍。烏將軍愛國愛民,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唐代自安史之亂以後,中央實力漸弱,地方官吏飛揚跋扈,紛紛割據稱王。當時,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稱霸,舉兵叛亂,致使這一帶兵荒馬亂,百姓無法生活。唐憲宗就命烏贊將軍同副將吳起,率兵討伐。烏贊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叛軍節節敗退,烏將軍乘勝追擊當官兵追趕到烏鎮的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出免死戰牌,要求休戰,烏將軍就原地扎營,待機再戰。當天深夜,叛軍偷襲營地,烏將軍匆忙迎戰,李琦佯退至車溪河邊,從一座石橋上飛快逃過,烏將軍過橋時一陣亂箭飛來,把烏將軍及他的青龍駒射死。原來是李琦在橋堍下設下陷阱,暗害了烏將軍。吳起率兵趕到,殺退了叛軍,把烏將軍埋葬在烏鎮車溪河西,為他堆墳立碑。當天夜裡,人們看到烏將軍的墳上冒出一株綠葉銀杏,並很快就長成參天大樹,這棵銀杏從來不結果實。當地百姓說,這銀杏就是烏將軍的化身。
為紀念烏將軍,當地百姓集資建造了烏將軍廟,烏將軍成了烏鎮的地方保護神。將軍廟佔地3600平方米,分前後殿,兩側有耳房偏殿,園林假山。正殿正中供奉的就是家喻戶曉的烏將軍,身後是將軍的書童,而兩邊則分別是火神和水神

修貞觀古戲台

修真觀在烏鎮中市。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張洞明在此結廬, 修真得道,乃創建「修真觀」。觀成,有青鸞飛臨 ,翔躍於修真觀上空 ,鎮人以為神奇,爭來觀看,一時間 ,修真觀名氣大增 。自古以來,修真觀與蘇州玄妙觀、濮院翔雲觀並稱江南三大道觀,地位極為崇高。

修真觀戲台是道觀的附屬建築,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與修真觀一樣屢遭毀損,但1919年的那次修繕後,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戲台佔地204平方米,北隔觀前街與修真觀相對,南臨東市河 ,東倚興華橋 。戲台為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 ,莊重中透著秀逸 。樑柱之間的雀替均為精緻的木雕,藝術價值極高。台為兩層,底層用磚石圍砌 ,進出有邊門和前門。邊門通河埠,底層後部有小梯通樓台,亦可通過翻板門從河埠下到船里。樓台分前後兩部分,後部是化妝室,雕花矮窗,寬敞明亮;前部是戲台,正對廣場。
舊時戲台兩邊的台柱都有對聯,這個戲台也有一副:「鑼鼓一場,喚醒人間春夢;宮商兩音,傳來天上神仙。」正中上方懸一橫額「以古為鑒」。昔日,正月初五的迎財神會、三月廿八迎東岳廟會、五月十五迎瘟元帥會等,都要在戲台演神戲,招待修真觀中的諸神。平時,還演出一些「罰戲」。罰戲是烏鎮傳統的一種解決糾紛的方法,凡有人損害公益犯了眾怒的話,當事人得出錢請戲班子在神前演戲,以示懺悔。
1937年,上海救亡二團來烏鎮宣傳抗日,在戲台演出了當時很著名的話報劇《放下你的鞭子》。
現在,戲台已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象,每天早上8時起到晚上10時,都有演出,演的是桐鄉花鼓戲(桐鄉的地方戲)。

❼ 周庄和烏鎮哪個歷史悠久和有文化底蘊

都是歷史悠久且有文化古韻的地方。烏鎮歷史更久遠。二者都是以江南風格的明清建築為主構成的文化古鎮。從目前來看都有被過度開發之嫌。
烏鎮, 曾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烏鎮具典型江南水鄉特徵,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周庄始建於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於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周庄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漢文化的瑰寶。周庄鎮60%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0.47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庄民居古風猶存,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 。景點有: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怪樓、周庄八景等。

❽ 烏鎮歷史中的文學成就有哪些

享譽海內復的烏鎮被譽為東方制古老文明的活化石。不僅因其淳樸秀美的水鄉風情,更因其傳承了我國千年的歷史文化。烏鎮風味獨特的美食佳餚,繽紛多彩的民俗節日,深廣厚重的人文積淀,無處不伴隨著脈脈書香。

烏鎮自古以來就是名人薈萃、學子輩出。從1000多年前我國最早的詩文總集編選者梁昭明太子,到著名的理學家張楊園、著名藏書家鮑廷博、晚清翰林嚴辰和夏同善等,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烏鎮自宋代至清代,共有貢生160人,舉人161人,進士及第64人,另有蔭功襲封者136人。

❾ 烏鎮有多少年歷史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是個具有6000餘年悠久歷史的古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吳江縣,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陸上交通有縣級公路姚震線貫穿鎮區,經姚震公路可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相銜接。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里,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從杭州出發走高速公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一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築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水中不時有烏篷船依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烏鎮最著名的產品有三:三白酒系純糧釀造,工藝古樸,酒香醇厚,飲後三日不絕於口;蠟染花布藍白相間,點綴出江南特有風情;姑嫂餅香酥脆甜聲名遠播四海。烏鎮是中國江南的封面,傳承著千年的歷史文化。淳樸秀美的水鄉風景、風味獨特的美食佳餚、繽紛多彩的民俗節日、深厚的人文積淀和亘古不變的生活方式使烏鎮成為了東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傳承伴隨脈脈書香,在這兒展現一幅迷人的歷史畫卷。
烏鎮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成衣製造、出口為特色。耕地6萬余畝,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烏鎮自來水覆蓋率達100%,有廣播電視站及市級醫院、精神病專科醫院、衛生院及戒毒所。水上客運碼頭、汽車站、禽蛋專業市場、小商品市場及垃圾填埋場各一個,農貿市場3個,佔地50畝和15畝的停車場各一個。全鎮共有圖書館(室)16個,文化站,電影放映隊各一個。共有學校7所,在校學生約6400多人。

閱讀全文

與烏鎮的歷史文化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