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資本論的歷史意義

資本論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7 15:32:06

A. 《資本論》還有現實意義嗎

馬克思將人類愛智求真的理性與悲天憫人的關懷熔於一爐,讓科學理論具有專了價值關懷屬,讓道德理想獲得了邏輯支撐。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馬克思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無論是應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還是適應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人類都可以從馬克思那裡尋找啟示。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如此評價馬克思:「他的思想和理念超越自己所在的時代,至今都是有效且有意義的」。來源:人民日報

B. 資本論的現實意義

<<資本論>>關於三大系列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一)關於社會化生產一般規律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資本論》及其手稿在這方面的思想是很豐富的,下面試列舉10條:

1.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經濟的發展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無論哪一種生產關系,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能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

2.生產總過程是直接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四個環節的統一。其中,直接生產是基礎,它決定著其他三個環節;另一方面,後三個環節又反作用於直接生產,並在一定條件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例如,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反過來,消費又決定生產,因為沒有消費也沒有生產。

3.科學是重要的生產力。科學知識應用於生產能變成巨大的直接的生產力。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地取決於勞動耗費,較多地取決於所運用的科學知識的力量。要從一切方面去進行探索,以便不斷發現新的使用價值和新的社會需求。

4.社會生產必須按比例發展。生產的發展必然促進社會分工和協作的擴大。社會分工和協作能產生無形的生產力,不費資本分文,資本家利用的是整個分工制度的優點。建立在分工協作基礎上的社會生產客觀上要求按比例發展,這種必要性決不可能被取消,而可能改變的只是它的實現形式。因此,每個部門生產的結構與規模必須符合社會生產按比例發展的要求,如果超過了社會的需要,就等於廢品,同時還會影響社會再生產的有效實現。社會生產所要求的比例有許多,馬克思當時主要分析了生產資料與消費資料兩大部類生產的比例,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兩大部類內部的比例,以及農業與整個社會生產之間的關系等。強調超過勞動者個人需要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是一切社會的基礎。

5.社會再生產的不同類型。社會再生產分為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社會化生產的特點是擴大再生產,而簡單再生產是每個規模擴大的再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是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是由簡單再生產創造出來的,簡單再生產的維持過程還包含著擴大再生產的潛力。所以,一定要在維護好簡單再生產的基礎上實現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又分為外延與內涵兩種類型。外延擴大再生產是主要靠增加人力、物力實現的擴大再生產,屬於粗放型經濟增長;內涵擴大再生產是主要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的擴大再生產,屬於集約型經濟增長。在實際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這兩種類型的經濟增長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但在不同的階段側重面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在工業化的初期,以外延擴大再生產為主,當工業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後,就應該以內涵擴大再生產為主,轉到集約型經濟增長的軌道。

6.節約勞動時間與提高經濟效益。真正的經濟就是節約,即勞動時間的節約,或者說把生產費用降到最低限度,這種節約等於發展生產力。真正的財富在於用盡量少的價值創造盡量多的使用價值,或者說,在盡量少的勞動時間里創造出盡量豐富的物質財富,並使商品盡可能便宜。勞動時間的節約與合理分配,是一切社會生產的首要經濟規律,更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生產的首要經濟規律。

7.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馬克思把勞動過程看成是人類與自然界間的物質變換關系。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人類的生產活動簡單地歸結為改造和戰勝自然,忽視人與自然物種變換的良性循環。對此,恩格斯早就告誡人們,不要過分陶醉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其實,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進行了報復,因此,我們決不能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對待自然界,而要與自然界保持協調的關系。恩格斯希望並相信,未來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在最無愧於人類本性的條件下合理地調節他們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關系。

8.全面發展人的素質。馬克思非常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他認為,社會化大生產由於以大工業為物質技術基礎,科學知識日益應用於生產,分工協作不斷變換,必然要求全面發展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過程也為此創造了多方面的條件。而人的素質的提高,又成為推動社會化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馬克思還進一步從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的視角,深刻地指出,要發現、創造和滿足新的社會需要,培養社會的人的一切屬性,使他具有盡可能豐富和廣泛的需要,即把他作為盡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會產品生產出來。因此,社會化大生產不僅要發展不斷擴大和日益廣泛的勞動體系,而且要發展不斷擴大和日益廣泛的需要體系。

9.社會化生產必然走向世界化。建立在社會分工協作基礎上的社會化生產的發展,必然推動流通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其發展趨勢必定要突破各國的國界,形成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過去那種地方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多方面的交流往來和互相依賴所代替。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關起門來搞現代化建設,必須對外開放。社會生產的世界化與資本的世界化是緊密相連的。資本主義必然發展為世界體系。這樣,資本主義的矛盾也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一旦發生危機,往往帶有世界性質,後果嚴重。對此,不發達國家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有效的防範措施,做到趨利避害。

10.社會化生產需要必要的指揮管理。凡是由共同勞動組成的直接生產過程,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因而必然產生監督和指揮勞動。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權威,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服從,這兩者都是必需的。如何認識這個問題呢?恩格斯在談到權威與服從的關系時指出:把權威原則說成是絕對壞的東西,而把自治原則說成是絕對好的東西,這是荒謬的。權威與自治是相對的,它們的應用范圍是隨著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改變的。這對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管理中的權威與民主的關系無疑是很有啟迪的。

這些關於社會化生產一般規律的基本原理,對於我們在現代化建設中建立合理的所有制和收入分配關系,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結構優化戰略、啟動內需戰略、開發人力資源戰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擴大對外開放,重視增產節約,加強對經濟的科學管理,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高效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關於社會化商品經濟一般規律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商品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因此,《資本論》為了深刻地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規律,必然詳細分析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馬克思把商品經濟分為兩個階段,即簡單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前者建立在小生產基礎上,以個體的私有和勞動為特徵;後者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由於歷史的局限性,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商品經濟,但實踐突破了這個觀念,商品經濟已經擴展到社會主義體制中來了,並且,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有許多共性,這就有必要確立一個「社會化商品經濟」的新概念,以便系統研究其運行的規律性。理論研究和實踐表明,《資本論》的內容,如果抽掉其對資本主義剝削性質的分析,就是一部「社會化商品經濟論」。這方面的思想是極為豐富的,前面已作過系統介紹,下面摘其要者歸納為10條。

1.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1)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它們分別由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所創造。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對立的統一,這個矛盾只有在交換中才能解決。(2)價值規律的主要內容是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交換以價值為基礎進行。它通過價格波動的形式起作用。(3)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它具有推動生產技術的發展、調節社會勞動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分配等重要作用。(4)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價值規律作用的發揮,要求平等競爭的環境,堅持等價交換原則。

2.貨幣和貨幣的運行規律:(1)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矛盾發展的必然產物。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紙幣是金屬貨幣的符號。(2)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在商品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貨幣是再生產的第一推動力和持續的推動力,商品向貨幣的跳躍是致命的一跳,商品經濟必然發展為貨幣經濟。(3)一定時期流通中的貨幣(這里指金屬貨幣)數量不是隨意決定的,而是有一定的規律,即貨幣流通量規律,其公式為:一定時期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待售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平均流通次數。紙幣的發行量必須反映這個規律的要求。(4)由於貨幣是再生產的第一推動力,因此,再生產的有效實現要求貨幣必須回到它投放的出發點,這是個客觀規律,可稱之為貨幣迴流規律。

3.資本和剩餘價值規律:(1)根據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應區別資本的一般和特殊。資本一般即資本的共性,就是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是價值不斷增值的運動過程,是商品經濟運行的紐帶。資本特殊即資本的個性,就是資本所有權及其體現的生產關系的特殊性質。(2)根據同樣的原則,剩餘價值也要區別一般和特殊。剩餘價值一般就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大於勞動力價值的差額,它是社會化商品經濟中企業生產追求的直接目的。從這個意義上看,剩餘價值規律也是社會化商品經濟的共同規律。剩餘價值特殊就是佔有的社會性質不同。(3)剩餘價值分配由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決定,分別表現為利潤、利息、地租等形式。勞動者在投資的條件下,也參加剩餘價值的分配。這些分配的社會性質也因所有制關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4)同以上分析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原則相聯系,對勞動力商品也要作一般與特殊的分析。勞動力成為商品不是資本主義的特殊現象,在社會主義公有經濟中,勞動力也是商品。這是因為,勞動力都屬於勞動者個人所有,具有價值與使用價值,與企業的結合都要通過市場交易,簽訂契約,這是勞動力商品的共性。它的特殊性,在於所有制決定的勞動者的社會經濟地位不同。承認社會主義勞動力的商品性質,是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與勞動者的社會主人地位不存在根本矛盾。

4.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的規律:(1)資本積累是剩餘價值的資本化。社會主義經濟不僅同樣要重視資本積累,而且更要用好積累,不斷提高積累的使用效益。(2)擴大資本的基本途徑包括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後者是多個資本的聯合,是擴大資本更快的途徑。而股份制則是實現資本集中更有效的方法。(3)馬克思認為失業人口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特殊產物,但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也出現了失業人口。可見,失業的產生與社會制度沒有必然的聯系,它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不過,社會主義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把解決勞動就業問題、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作為重大的國策,經過努力,在實際效果上超過類似國情的資本主義國家。

5.產業資本循環和周轉的規律:(1)產業資本的循環是從貨幣出發,經過購、產、銷三個階段的變化,實現價值增值,最後又回到貨幣形式這樣一個運動過程因此,產業企業的經濟活動是生產和流通的統一,購、產、銷三者的統一,而銷售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2)實現產業資本循環的條件,一是企業的總資本在購、產、銷三個階段按比例分配,二是三個環節的資本連續不斷地運行,也就是說,企業的生產經營要均衡地運轉。(3)資本周轉是連續不斷的資本循環。加快資本周轉速度的主要途徑,一是合理安排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比例。由於固定資本周轉慢,流動資本周轉快,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條件下,企業總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與固定資本比重的大小成反向變化。所以,要提高企業的效益,既要重視提高生產設備的技術水平,又要重視固定資本的節約。二是適當提高固定資本的折舊率,縮短固定資本的更新期。三是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產品的生產時間。四是通過改進交通運輸,縮短流通時間。(4)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有利於節約預付資本,提高投入產出的效率,促進社會再生產的協調發展。

6.利潤和平均利潤率規律:(1)商品的成本價格是所費資本的轉化形式。它具有重要的經濟作用,成本的收回和補償是再生產的必要條件,成本是衡量商品生產盈虧的界限,成本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商品生產者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2)剩餘價值作為預付總資本的轉化形式就成為利潤,它是企業生產追求的直接目的。剩餘價值與預付總資本的比率就是利潤率,它是衡量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尺度。決定年利潤率的主要因素是:剩餘價值率、資本有機構成、資本年周轉次數等。(3)由於各經濟部門的利潤率有差別(多種因素引起),而資本的本性最低要求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這就驅使不同部門的資本展開競爭,通過資本的轉移,引起各部門商品供求關系和價格水平的上下變化,從而導致不同部門利潤率的平均化。所謂平均利潤率就是社會一般利潤率,即不同部門的特殊利潤率的加權平均化,不過,這只是一種總的趨勢。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為不同部門的職能資本家在自由競爭條件下分配利潤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市場調節機制。當然,這不排除各部門內部的某些優勢企業仍可以獲得超額利潤;(4)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的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成本價格+平均利潤。生產價格的形成,使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在這以前是市場價格直接圍繞價值運動,在這以後是市場價格直接圍繞生產價格運動,不過,價值仍然是深層的基礎。(5)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義,值得研究。

7.信用制度和借貸資本的運動規律:(1)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產生資本的借貸關系和信用制度,從而使商品經濟、貨幣經濟進一步發展到信用經濟。(2)借貸資本是以貸放為特徵的資本商品,其所有權與使用權發生了分離,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息,它的運行表現為雙重的支出和雙重的迴流。所謂雙重支出,就是貨幣資本家先把貨幣資本借給職能資本家,然後職能資本家再投放貨幣資本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謂雙重迴流,就是職能資本家通過生產經營先收回資本和剩餘價值,然後向貨幣資本家支付貸放資本和利息。這個運動過程的順利實現,一是要以職能資本的有效增值為基礎,否則就無法還本付息,二是以信用作保證,否則貨幣資本家也不敢貸放資本。(3)利息是借貸資本的單純所有權的收入,是職能資本家獲得的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利息率一般低於平均利潤率,在這個限度內,利息率的水平由資本的供求關系決定。(4)信用制度是借貸資本的實現形式,包括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商業信用是在商品交易中產生的信用,它是信用制度的基礎形式。銀行信用是銀行提供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高級形式。銀行資本同產業資本、商業資本一樣屬於職能資本,要按照銀行自有的資本獲得平均利潤。銀行在商品經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社會的貨幣資本的總管理人,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最精巧、最發達的產物,是社會范圍的公共簿記。中央銀行是整個信用制度的樞紐。(5)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具有兩重性的作用,一方面促進了資本的集中和運動以及世界市場的形成,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滋長了投機、冒險、欺詐行為,加深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促進危機的發生,同時又為向新社會的過渡創造了條件。

8.股份公司和虛擬資本的運動規律:(1)信用制度的發展,必然促進股份公司的建立,使越來越多的資本採取股份資本的形式。股份資本是社會資本,股份企業是社會企業,在它裡面,資本的所有權與使用權進一步分離,資本的所有權與勞動進一步分離。(2)股份公司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馬克思當年就指出,股份公司標志著現代各國經濟生活的新時代,它們是發展現代社會生產力的強大杠桿,對國民經濟迅速增長的影響估計再高也不為過。同時,股份資本是私有財產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范圍內的揚棄,是資本主義社會向新社會的過渡點,股份資本作為最完善的形式是導向共產主義的。(3)隨著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發展,必然產生各種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形成虛擬資本。其主要特點,第一,它不是投入生產和流通的現實資本,而只是現實資本的證書或紙制復本;第二,它是收入的資本化,股票、債券不僅可以獲得固定的收入(股息、債息),而且可以作為資本商品出賣,獲得更大的收入。(4)虛擬資本作為有價證券,它的價格形成有特殊規律,以股票為例,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額÷社會平均利息率。此外,股票的供求關系也是一個重要的甚至主要的因素。正因為這樣,虛擬資本的積累與現實資本的積累之間的差別很大,一方面,現實資本的積累是基礎,虛擬資本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現實資本的積累,另一方面,兩者的積累又很不一致,虛擬資本的積累並不反映現實資本的積累,甚至相脫離。(5)虛擬資本的作用。以有價證券為代表的虛擬資本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證券市場為企業資本的擴大開辟了新的更有吸引力的融資渠道,為資本的自由轉移和結構的調整提供了便捷的平台,還為國家進行財政和金融的宏觀調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時虛擬資本又有一定的消極作用。

9.地租和土地價格決定規律:(1)地租是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必然產物,是土地所有權藉以實現的經濟形式。資本主義地租是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的產物,是剩餘價值的一種轉化形式。(2)地租主要有級差地租、絕對地租以及壟斷地租等形式。所謂級差地租,就是投在土地上的等量資本具有不同生產率而形成的地租。為滿足社會需要而耕種的土地總是有差別的,由於土地的有限性和經營壟斷,土地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是由劣等條件決定的,這就使中優等條件的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於社會生產價格,從而穩定地獲得超額利潤,形成級差地租。級差地租又有兩種形式,由土地的肥沃程度、交通遠近等橫向差別形成的級差地租叫級差地租Ⅰ,由同一地塊上多次投資的生產率差別形成的級差地租叫級差地租Ⅱ。所謂絕對地租,就是租種任何有所有權的土地都必須交納的地租。所謂壟斷地租,就是由對特殊的自然或社會條件的壟斷地位而形成的地租。(3)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土地的所有權可以成為商品,進行交易。土地價格是資本化的地租,土地價格=地租額÷利息率,此外,決定土地價格的因素還包括土地的供求關系、土地資本的折舊及其增值和利息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土地屬於國家和集體所有,其所有權不能作為商品買賣,但土地使用權可以進入市場轉讓,其轉讓費也要反映土地價格的決定規律。

10.商品經濟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1)商品經濟是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其存在的經濟條件,馬克思講了兩條,一是不同的社會分工,二是不同的所有制(主要是私有制)關系。但他沒有看到,即使是全社會范圍的公有制,只要人們之間還存在經濟主體的差別,商品經濟就不會退出歷史舞台,更何況多種所有制結構將在社會主義社會長期存在。(2)商品經濟的歷史作用具有積極與消極兩重性。當然,在它必然存在的歷史限度內,其積極作用無疑是主要的,但其消極作用也不容否認。這一點,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例外。社會主義制度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興利避害,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市場經濟固有的弊端。馬克思當年分析了商品經濟的不少弊病,其中之一就是產生貨幣拜物教,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拜金主義。理論和實際表明,這是導致社會各種病態現象的因素之一。(3)馬克思還分析了商品經濟必將走向消亡的歷史趨勢。不過,他把這個問題看得簡單了,認為一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就沒有商品貨幣關系了。然而,他指明的商品經濟社會將為自由人聯合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代替這個歷史的大方向仍然是正確的。

C. 資本論的當代意義是什麼

在馬克思主義以前,已經有了政治經濟學,不過那是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資產階內級政治經濟學把「容國民財富」作為研究對象,只講物與物的關系,不講人與人的特殊社會關系,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看成自古有之,永恆存在的東西。

馬克思通過創作《資本論》,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根本革命,為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資本論》明確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為研究對象,並以唯物辯證法作指導,運用科學抽象法進行研究,從而第一次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

《資本論》在批判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分析了勞動的二重性,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從而為政治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D. 讀《資本論》有什麼現實意義

在馬克思主義以前,已經有了政治經濟學,不過那是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把「國民財富」作為研究對象,只講物與物的關系,不講人與人的特殊社會關系,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看成自古有之,永恆存在的東西。

馬克思通過創作《資本論》,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根本革命,為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資本論》明確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為研究對象,並以唯物辯證法作指導,運用科學抽象法進行研究,從而第一次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

《資本論》在批判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分析了勞動的二重性,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從而為政治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4)資本論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2018年9月14日,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出版整整150周年。這部著作問世150年來,其思想影響力經久不衰。

用馬克思的理論分析世界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所呈現的趨勢,仍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馬克思提出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論斷便是最明顯的例證。馬克思指出,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發生矛盾。

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可以說,沒有什麼理論比馬克思的這一觀點更切中時弊。在現實中,經濟基礎不斷向前發展,而上層建築則具有相對穩定性,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相對滯後性必然導致社會矛盾的增長。

我們看到,在美國和英國,生存空間被擠占的社會中下階層在2016年起來反對建制派的統治,這正是馬克思觀點最鮮活的例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本論

E. 資本論的意義

《資本論》是認來識源當代社會歷史的重要方法論

「每當人類社會發生重大危機或重大轉折的關鍵時刻,馬克思往往就會『出場』。只要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存在,揭示其神秘性和規律的《資本論》就不可能『退場』。《資本論》沒有過時,仍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與當代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政治經濟學會會長程恩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全球化時代,當代資本主義是經過修正和轉換的。」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聶錦芳提出,「正視時代變遷所導致的差別,關注《資本論》當代闡釋力的嬗變,重估《資本論》的當代價值,是當下思想學術界的一項重要任務。」

作為「大寫的邏輯」的《資本論》,它將哲學與經濟學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是「把辯證方法應用於政治經濟學的第一次嘗試」。在《資本論》中,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高度統一的,從而使得歷史和邏輯的展開在理論上得以自洽。程恩富表示,在認識當代世界的現實和發展變化層面,迄今還沒有任何一種理論能夠超越《資本論》,能夠提供更加科學的邏輯框架及具有全球意義的分析工具。

F. 資本論的歷史地位和意義

資本論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決定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

G. 資本論誕生和意義

誕生:
1848年歐洲大革命失敗以後,馬克思和恩格斯到了巴黎,他們認真地總結了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從中認識到,要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必須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這對於指導今後的工人運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馬克思領導了工人運動,他也成了巴黎「不受歡迎的人」。1849年夏末,馬克思第四次接到「驅逐出境」的命令,以前,普魯士政府、比利時政府、法國政府均曾驅逐過他。為此,馬克思曾憤然退出普魯士國籍,要做一個沒有國籍的「世界公民」。

馬克思在巴黎住在百合花大街45號,這一天,幾個警察奉命向他宣讀了驅逐令,這對於當時的馬克思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這並不是因為法國不歡迎他,而是因為他此時正陷入「財政危機」,自己家的所有積蓄已全部用作革命經費,連傢具也早已變賣,僅有的一套銀質餐具也送進了當鋪。而且,妻子燕妮·馬克思又即將分娩,此時被趕走,困難可想而知。 但是,既然不為反動派所容,就只有另奔他國了。馬克思攜帶全家,變賣掉所有日常用品,來到了著名的霧都倫敦。來英國之前,馬克思一家是兩手空空,到了倫敦,仍然是身無分文。因此,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因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舉家遷移。
開始,他們住在倫敦安德森大街4號,每周房租6英鎊,這對馬克思一家來說,簡直是不讓他們吃飯了!因拖欠房租,房東叫來了警察,收走了馬克思一家的全部東西,甚至連嬰兒的搖籃、女兒的玩具也沒留下。
他們搬進了累斯頓大街的一個旅館,租金每周5鎊,不久,他們又被主人趕走。1850年5月,馬克思搬進迪安大街45號,不久,又因房租遷到了這條街的28號,一家七口 住在兩個狹窄的小房間里。
這年的12月,馬克思領到了一張英國倫敦博物館的閱覽證,從此,閱覽室成了他的半個家,他每天從上午9點一直工作到下午8點左右,回到家裡還要整理閱讀材料所記錄的筆記,一般情況,他都是到深夜二三點鍾才休息。他曾對別人說,我為了為工人爭得每日8小 時的工作時間,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時。那麼,馬克思在倫敦博物館里都做了些什麼呢?

中文版
原來他是在認真編著《資本論》。他每天所摘錄的大量資料,都是在為寫作《資本論》做准備的。其實,早在1843年,馬克思就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了,只不過到這時,他把主要精力集中運用到了這部書上。據傳有人統計,在世界一流的倫敦博物館所藏圖書中,馬克思閱讀過的書籍有1500多種,他所摘的內容和整理的筆記有100餘本。為了更好地完成《資本論》,他廣泛收集有關各學科資料,如農藝學、工藝學、解剖學,更不用說歷史學、經濟學、法律學了。總之,只要與《資本論》有關,不管多麼艱難,他也要尋找下去,研究下去。甚至連「藍皮書」他都一本本閱讀了。「藍皮書」是英國議會專門發給議員的報告材料,因其封面為藍色,所以叫它藍皮書。英國議會的藍皮書每到一定時候就會下發到議員手中,對於議員來說,此書並沒有多大用處,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廢紙,在廢紙堆里,經常可以見到這種小冊子。但對於馬克思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因為他要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去研究資本主義剝削工人的本質,所以,這些官方材料是彌足珍貴的。它裡面記錄著英國每年、每階段的經濟報告及經濟政策,因此是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的第一手資料。馬克思非常認真地閱讀著,不時地把其中重要的資料摘錄下來。

意義:
《資本論》全稱是《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網路全書,更是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的巔峰之作。 《資本論》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思想體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於德國哲學、早期社會主義理論和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像黑格爾一樣,相信能夠用一個辯證法公式概括人類的進化歷程。他認為,所有哲學家所做的一切都在於致力於解釋世界,但他同時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改變世界。他在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之上,顛覆了傳統的「形而上學」,建立了一個現實中得以實踐的最大的思想體系,一個影響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體系。 《資本論》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它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系歸結為生產關系,將生產關系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

H. 資本論的在世界歷史上的作用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生和發展,揭露了它的內在本質和矛盾,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性和共產主義的必然性。其基礎是剩餘價值學說,馬克思根據這一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科學地論證了無產階級必然要為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和消滅人剝削人的現象而斗爭。《資本論》以深沉犀利的筆觸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的普遍規律,對資本主義及其辯護士進行了嚴厲的指控,是具有鮮明的黨性的著作。馬克思的思想武裝了全體工人階級,並在政治經濟學上完成了一個偉大的革命。全書所涉及的有關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都反映著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和階級斗爭學說。因此,《資本論》也是一部天才的哲學著作,同時,以其對英國社會經濟歷史的高度概括又可稱得上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 就這部書的歷史意義,恩格斯曾說:「自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像我們面前這本書那樣,對於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現代全部社會體系所賴以旋轉的軸心,這種關系在這里第一次作了科學的說明,而這種說明之透徹和精闢,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到,這個人就是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點,把現代社會關系的全部領域看得一覽無遺」。 《資本論》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當今世界的形勢已發生巨大的變化,但它的基本理論仍然是今天的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馬克思的思想已經獲得全人類的意義,他不僅為19世紀的人類所擁有,為20世紀的人類所重視,而且,作為人類的一筆寶貴的思想遺產,在以後人類各個世紀中,它都將被繼承、被發揚光大。 《資本論》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全部發展過程,以數學般的准確性證明這一發展的方向必然引導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確立。《資本論》武裝了無產階級,成為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光輝燦爛的科學巨著。

I. 關於資本論的現實意義

資本論》關於三大系列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一)關於社會化生產一般規律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資本論》及其手稿在這方面的思想是很豐富的,下面試列舉10條:

1.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經濟的發展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無論哪一種生產關系,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能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

2.生產總過程是直接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四個環節的統一。其中,直接生產是基礎,它決定著其他三個環節;另一方面,後三個環節又反作用於直接生產,並在一定條件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例如,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反過來,消費又決定生產,因為沒有消費也沒有生產。

3.科學是重要的生產力。科學知識應用於生產能變成巨大的直接的生產力。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地取決於勞動耗費,較多地取決於所運用的科學知識的力量。要從一切方面去進行探索,以便不斷發現新的使用價值和新的社會需求。

4.社會生產必須按比例發展。生產的發展必然促進社會分工和協作的擴大。社會分工和協作能產生無形的生產力,不費資本分文,資本家利用的是整個分工制度的優點。建立在分工協作基礎上的社會生產客觀上要求按比例發展,這種必要性決不可能被取消,而可能改變的只是它的實現形式。因此,每個部門生產的結構與規模必須符合社會生產按比例發展的要求,如果超過了社會的需要,就等於廢品,同時還會影響社會再生產的有效實現。社會生產所要求的比例有許多,馬克思當時主要分析了生產資料與消費資料兩大部類生產的比例,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兩大部類內部的比例,以及農業與整個社會生產之間的關系等。強調超過勞動者個人需要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是一切社會的基礎。

5.社會再生產的不同類型。社會再生產分為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社會化生產的特點是擴大再生產,而簡單再生產是每個規模擴大的再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是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是由簡單再生產創造出來的,簡單再生產的維持過程還包含著擴大再生產的潛力。所以,一定要在維護好簡單再生產的基礎上實現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又分為外延與內涵兩種類型。外延擴大再生產是主要靠增加人力、物力實現的擴大再生產,屬於粗放型經濟增長;內涵擴大再生產是主要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的擴大再生產,屬於集約型經濟增長。在實際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這兩種類型的經濟增長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但在不同的階段側重面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在工業化的初期,以外延擴大再生產為主,當工業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後,就應該以內涵擴大再生產為主,轉到集約型經濟增長的軌道。

6.節約勞動時間與提高經濟效益。真正的經濟就是節約,即勞動時間的節約,或者說把生產費用降到最低限度,這種節約等於發展生產力。真正的財富在於用盡量少的價值創造盡量多的使用價值,或者說,在盡量少的勞動時間里創造出盡量豐富的物質財富,並使商品盡可能便宜。勞動時間的節約與合理分配,是一切社會生產的首要經濟規律,更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生產的首要經濟規律。

7.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馬克思把勞動過程看成是人類與自然界間的物質變換關系。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人類的生產活動簡單地歸結為改造和戰勝自然,忽視人與自然物種變換的良性循環。對此,恩格斯早就告誡人們,不要過分陶醉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其實,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進行了報復,因此,我們決不能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對待自然界,而要與自然界保持協調的關系。恩格斯希望並相信,未來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在最無愧於人類本性的條件下合理地調節他們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關系。

8.全面發展人的素質。馬克思非常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他認為,社會化大生產由於以大工業為物質技術基礎,科學知識日益應用於生產,分工協作不斷變換,必然要求全面發展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過程也為此創造了多方面的條件。而人的素質的提高,又成為推動社會化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馬克思還進一步從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的視角,深刻地指出,要發現、創造和滿足新的社會需要,培養社會的人的一切屬性,使他具有盡可能豐富和廣泛的需要,即把他作為盡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會產品生產出來。因此,社會化大生產不僅要發展不斷擴大和日益廣泛的勞動體系,而且要發展不斷擴大和日益廣泛的需要體系。

9.社會化生產必然走向世界化。建立在社會分工協作基礎上的社會化生產的發展,必然推動流通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其發展趨勢必定要突破各國的國界,形成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過去那種地方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多方面的交流往來和互相依賴所代替。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關起門來搞現代化建設,必須對外開放。社會生產的世界化與資本的世界化是緊密相連的。資本主義必然發展為世界體系。這樣,資本主義的矛盾也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一旦發生危機,往往帶有世界性質,後果嚴重。對此,不發達國家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有效的防範措施,做到趨利避害。

10.社會化生產需要必要的指揮管理。凡是由共同勞動組成的直接生產過程,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因而必然產生監督和指揮勞動。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權威,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服從,這兩者都是必需的。如何認識這個問題呢?恩格斯在談到權威與服從的關系時指出:把權威原則說成是絕對壞的東西,而把自治原則說成是絕對好的東西,這是荒謬的。權威與自治是相對的,它們的應用范圍是隨著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改變的。這對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管理中的權威與民主的關系無疑是很有啟迪的。

這些關於社會化生產一般規律的基本原理,對於我們在現代化建設中建立合理的所有制和收入分配關系,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結構優化戰略、啟動內需戰略、開發人力資源戰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擴大對外開放,重視增產節約,加強對經濟的科學管理,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高效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關於社會化商品經濟一般規律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商品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因此,《資本論》為了深刻地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規律,必然詳細分析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馬克思把商品經濟分為兩個階段,即簡單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前者建立在小生產基礎上,以個體的私有和勞動為特徵;後者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由於歷史的局限性,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商品經濟,但實踐突破了這個觀念,商品經濟已經擴展到社會主義體制中來了,並且,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有許多共性,這就有必要確立一個「社會化商品經濟」的新概念,以便系統研究其運行的規律性。理論研究和實踐表明,《資本論》的內容,如果抽掉其對資本主義剝削性質的分析,就是一部「社會化商品經濟論」。這方面的思想是極為豐富的,前面已作過系統介紹,下面摘其要者歸納為10條。

1.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1)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它們分別由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所創造。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對立的統一,這個矛盾只有在交換中才能解決。(2)價值規律的主要內容是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交換以價值為基礎進行。它通過價格波動的形式起作用。(3)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它具有推動生產技術的發展、調節社會勞動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分配等重要作用。(4)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價值規律作用的發揮,要求平等競爭的環境,堅持等價交換原則。

2.貨幣和貨幣的運行規律:(1)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矛盾發展的必然產物。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紙幣是金屬貨幣的符號。(2)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在商品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貨幣是再生產的第一推動力和持續的推動力,商品向貨幣的跳躍是致命的一跳,商品經濟必然發展為貨幣經濟。(3)一定時期流通中的貨幣(這里指金屬貨幣)數量不是隨意決定的,而是有一定的規律,即貨幣流通量規律,其公式為:一定時期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待售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平均流通次數。紙幣的發行量必須反映這個規律的要求。(4)由於貨幣是再生產的第一推動力,因此,再生產的有效實現要求貨幣必須回到它投放的出發點,這是個客觀規律,可稱之為貨幣迴流規律。

3.資本和剩餘價值規律:(1)根據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應區別資本的一般和特殊。資本一般即資本的共性,就是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是價值不斷增值的運動過程,是商品經濟運行的紐帶。資本特殊即資本的個性,就是資本所有權及其體現的生產關系的特殊性質。(2)根據同樣的原則,剩餘價值也要區別一般和特殊。剩餘價值一般就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大於勞動力價值的差額,它是社會化商品經濟中企業生產追求的直接目的。從這個意義上看,剩餘價值規律也是社會化商品經濟的共同規律。剩餘價值特殊就是佔有的社會性質不同。(3)剩餘價值分配由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決定,分別表現為利潤、利息、地租等形式。勞動者在投資的條件下,也參加剩餘價值的分配。這些分配的社會性質也因所有制關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4)同以上分析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原則相聯系,對勞動力商品也要作一般與特殊的分析。勞動力成為商品不是資本主義的特殊現象,在社會主義公有經濟中,勞動力也是商品。這是因為,勞動力都屬於勞動者個人所有,具有價值與使用價值,與企業的結合都要通過市場交易,簽訂契約,這是勞動力商品的共性。它的特殊性,在於所有制決定的勞動者的社會經濟地位不同。承認社會主義勞動力的商品性質,是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與勞動者的社會主人地位不存在根本矛盾。

4.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的規律:(1)資本積累是剩餘價值的資本化。社會主義經濟不僅同樣要重視資本積累,而且更要用好積累,不斷提高積累的使用效益。(2)擴大資本的基本途徑包括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後者是多個資本的聯合,是擴大資本更快的途徑。而股份制則是實現資本集中更有效的方法。(3)馬克思認為失業人口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特殊產物,但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也出現了失業人口。可見,失業的產生與社會制度沒有必然的聯系,它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不過,社會主義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把解決勞動就業問題、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作為重大的國策,經過努力,在實際效果上超過類似國情的資本主義國家。

5.產業資本循環和周轉的規律:(1)產業資本的循環是從貨幣出發,經過購、產、銷三個階段的變化,實現價值增值,最後又回到貨幣形式這樣一個運動過程因此,產業企業的經濟活動是生產和流通的統一,購、產、銷三者的統一,而銷售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2)實現產業資本循環的條件,一是企業的總資本在購、產、銷三個階段按比例分配,二是三個環節的資本連續不斷地運行,也就是說,企業的生產經營要均衡地運轉。(3)資本周轉是連續不斷的資本循環。加快資本周轉速度的主要途徑,一是合理安排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比例。由於固定資本周轉慢,流動資本周轉快,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條件下,企業總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與固定資本比重的大小成反向變化。所以,要提高企業的效益,既要重視提高生產設備的技術水平,又要重視固定資本的節約。二是適當提高固定資本的折舊率,縮短固定資本的更新期。三是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產品的生產時間。四是通過改進交通運輸,縮短流通時間。(4)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有利於節約預付資本,提高投入產出的效率,促進社會再生產的協調發展。

6.利潤和平均利潤率規律:(1)商品的成本價格是所費資本的轉化形式。它具有重要的經濟作用,成本的收回和補償是再生產的必要條件,成本是衡量商品生產盈虧的界限,成本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商品生產者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2)剩餘價值作為預付總資本的轉化形式就成為利潤,它是企業生產追求的直接目的。剩餘價值與預付總資本的比率就是利潤率,它是衡量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尺度。決定年利潤率的主要因素是:剩餘價值率、資本有機構成、資本年周轉次數等。(3)由於各經濟部門的利潤率有差別(多種因素引起),而資本的本性最低要求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這就驅使不同部門的資本展開競爭,通過資本的轉移,引起各部門商品供求關系和價格水平的上下變化,從而導致不同部門利潤率的平均化。所謂平均利潤率就是社會一般利潤率,即不同部門的特殊利潤率的加權平均化,不過,這只是一種總的趨勢。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為不同部門的職能資本家在自由競爭條件下分配利潤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市場調節機制。當然,這不排除各部門內部的某些優勢企業仍可以獲得超額利潤;(4)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的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成本價格+平均利潤。生產價格的形成,使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在這以前是市場價格直接圍繞價值運動,在這以後是市場價格直接圍繞生產價格運動,不過,價值仍然是深層的基礎。(5)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義,值得研究。

7.信用制度和借貸資本的運動規律:(1)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產生資本的借貸關系和信用制度,從而使商品經濟、貨幣經濟進一步發展到信用經濟。(2)借貸資本是以貸放為特徵的資本商品,其所有權與使用權發生了分離,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息,它的運行表現為雙重的支出和雙重的迴流。所謂雙重支出,就是貨幣資本家先把貨幣資本借給職能資本家,然後職能資本家再投放貨幣資本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謂雙重迴流,就是職能資本家通過生產經營先收回資本和剩餘價值,然後向貨幣資本家支付貸放資本和利息。這個運動過程的順利實現,一是要以職能資本的有效增值為基礎,否則就無法還本付息,二是以信用作保證,否則貨幣資本家也不敢貸放資本。(3)利息是借貸資本的單純所有權的收入,是職能資本家獲得的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利息率一般低於平均利潤率,在這個限度內,利息率的水平由資本的供求關系決定。(4)信用制度是借貸資本的實現形式,包括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商業信用是在商品交易中產生的信用,它是信用制度的基礎形式。銀行信用是銀行提供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高級形式。銀行資本同產業資本、商業資本一樣屬於職能資本,要按照銀行自有的資本獲得平均利潤。銀行在商品經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社會的貨幣資本的總管理人,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最精巧、最發達的產物,是社會范圍的公共簿記。中央銀行是整個信用制度的樞紐。(5)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具有兩重性的作用,一方面促進了資本的集中和運動以及世界市場的形成,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滋長了投機、冒險、欺詐行為,加深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促進危機的發生,同時又為向新社會的過渡創造了條件。

8.股份公司和虛擬資本的運動規律:(1)信用制度的發展,必然促進股份公司的建立,使越來越多的資本採取股份資本的形式。股份資本是社會資本,股份企業是社會企業,在它裡面,資本的所有權與使用權進一步分離,資本的所有權與勞動進一步分離。(2)股份公司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馬克思當年就指出,股份公司標志著現代各國經濟生活的新時代,它們是發展現代社會生產力的強大杠桿,對國民經濟迅速增長的影響估計再高也不為過。同時,股份資本是私有財產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范圍內的揚棄,是資本主義社會向新社會的過渡點,股份資本作為最完善的形式是導向共產主義的。(3)隨著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發展,必然產生各種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形成虛擬資本。其主要特點,第一,它不是投入生產和流通的現實資本,而只是現實資本的證書或紙制復本;第二,它是收入的資本化,股票、債券不僅可以獲得固定的收入(股息、債息),而且可以作為資本商品出賣,獲得更大的收入。(4)虛擬資本作為有價證券,它的價格形成有特殊規律,以股票為例,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額÷社會平均利息率。此外,股票的供求關系也是一個重要的甚至主要的因素。正因為這樣,虛擬資本的積累與現實資本的積累之間的差別很大,一方面,現實資本的積累是基礎,虛擬資本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現實資本的積累,另一方面,兩者的積累又很不一致,虛擬資本的積累並不反映現實資本的積累,甚至相脫離。(5)虛擬資本的作用。以有價證券為代表的虛擬資本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證券市場為企業資本的擴大開辟了新的更有吸引力的融資渠道,為資本的自由轉移和結構的調整提供了便捷的平台,還為國家進行財政和金融的宏觀調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時虛擬資本又有一定的消極作用。

9.地租和土地價格決定規律:(1)地租是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必然產物,是土地所有權藉以實現的經濟形式。資本主義地租是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的產物,是剩餘價值的一種轉化形式。(2)地租主要有級差地租、絕對地租以及壟斷地租等形式。所謂級差地租,就是投在土地上的等量資本具有不同生產率而形成的地租。為滿足社會需要而耕種的土地總是有差別的,由於土地的有限性和經營壟斷,土地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是由劣等條件決定的,這就使中優等條件的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於社會生產價格,從而穩定地獲得超額利潤,形成級差地租。級差地租又有兩種形式,由土地的肥沃程度、交通遠近等橫向差別形成的級差地租叫級差地租Ⅰ,由同一地塊上多次投資的生產率差別形成的級差地租叫級差地租Ⅱ。所謂絕對地租,就是租種任何有所有權的土地都必須交納的地租。所謂壟斷地租,就是由對特殊的自然或社會條件的壟斷地位而形成的地租。(3)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土地的所有權可以成為商品,進行交易。土地價格是資本化的地租,土地價格=地租額÷利息率,此外,決定土地價格的因素還包括土地的供求關系、土地資本的折舊及其增值和利息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土地屬於國家和集體所有,其所有權不能作為商品買賣,但土地使用權可以進入市場轉讓,其轉讓費也要反映土地價格的決定規律。

10.商品經濟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1)商品經濟是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其存在的經濟條件,馬克思講了兩條,一是不同的社會分工,二是不同的所有制(主要是私有制)關系。但他沒有看到,即使是全社會范圍的公有制,只要人們之間還存在經濟主體的差別,商品經濟就不會退出歷史舞台,更何況多種所有制結構將在社會主義社會長期存在。(2)商品經濟的歷史作用具有積極與消極兩重性。當然,在它必然存在的歷史限度內,其積極作用無疑是主要的,但其消極作用也不容否認。這一點,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例外。社會主義制度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興利避害,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市場經濟固有的弊端。馬克思當年分析了商品經濟的不少弊病,其中之一就是產生貨幣拜物教,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拜金主義。理論和實際表明,這是導致社會各種病態現象的因素之一。(3)馬克思還分析了商品經濟必將走向消亡的歷史趨勢。不過,他把這個問題看得簡單了,認為一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就沒有商品貨幣關系了。然而,他指明的商品經濟社會將為自由人聯合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代替這個歷史的大方向仍然是正確的。

閱讀全文

與資本論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