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彈的發展史
人們常常愛用『彈丸之地『來形容一個地區的小。確實,彈丸是很小的,尤其是槍彈的彈丸更小。可是你不要輕看了這小小的槍彈,它有著悠遠的歷史和一番頗不尋常的經歷,在整個槍械發展史中還佔有重要的一席。
大約在八百多年前,我國已經出現了『槍『。宋朝有個叫陳規的特領用長竹竿製造了20條『火槍『。但那時還沒有槍彈,只是靠噴射火葯產生的火餡燒灼敵人和戰具。那時的黑火葯成份很復雜,除硝石、硫磺、木炭三種主要成份外,還常常攜有砒霜、巴豆、乾漆,瀝青等致煙致毒物。因此,火葯燃燒很不完全,總有許多渣滓隨著火餡一同噴射出去,這些渣滓對人體還有一定的殺傷力。久之,這種現象引起了軍事家的注意。
l232年金人在抵禦蒙軍的忭京(今河南開封)保衛戰中,曾在『飛火槍『中裝填火葯及鐵渣、磁末。這些鐵渣、磁末可稱是槍彈的胚芽。幾十年後,世界上最早的槍彈終於在我國誕生丁。
129年,南宋壽春府(今安徽壽縣)軍民在抗禦蒙軍的戰斗中,曾創制了一種『突火槍『槍中裝有『子窠『。雖說在對『子窠『的具體形制還眾說紛紜,但得到中外火器史學家一致肯定的是,『子窠就是世界最早的槍
槍彈問世後,在很長時期內只是一些不規則的圓形彈丸。我國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14~15世紀)軍用的槍(當時稱為『銃『,一般都發射鐵砂。R世紀末歐洲出現的明火槍,也是用不規則的實心彈丸,用鐵而後用鉛製成。隨著戰爭的發展,對槍的射程和射擊准確度也要求越來越高,這種大小不一的彈丸是很難擔此重任的。於是,槍和彈都得到了改進。這種改進首先是15世紀時在歐洲實現的,爾後傳到日本,再傳到中國,被稱為『鳥銃『,因為用它可以瞄準擊中飛鳥。
鳥銃是前裝槍,彈丸和發射葯是分裝的。每發射一次、都要從槍口先裝入發射葯;用通條把火葯築實再下鉛彈,用通條把其送到底;然後打開槍管上的火門,裝填引火葯;發射時扣動火繩槍機點燃引火葯。整個過程十分繁雜,幾分鍾才能完成一次發射。在戰場上,弓弩的發射速度要比它快三四倍,所以火槍往往抵擋不住弓弩的攻勢,捉高裝彈速度這成為以後幾個世紀中改進的突出課題。
以往的火槍都是滑膛槍,當彈丸與彈膛之間的間隙過小時,裝填很費力;間隙過大時,發射時又會漏泄較多的火葯氣體,影響射擊精度和射程,為解決這一矛盾,許多人費盡了心機。15世紀末,普魯士人首先取得突破,在槍膛內刻上直線槽,用以減小裝填彈丸時與槍膛摩擦;還把槍彈包上一層浸油的毛織物或麻布,稱為浸油丸衣,用以填充膛線所造成的空隙,並使彈丸能順暢滑動。這種槍的裝填速度捉高了。
17世紀時,瑞典人有一項傑出的發明,把彈丸和發射葯裝在同一個紙筒內,裝填時將紙筒撕破(咬破),把發射葯和彈丸一塊裝入槍膛中去,既簡化了裝填過程,又保證了發射葯的定量裝填,它預示了一種新型的定裝槍彈的出現,
19世紀,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槍彈也告別了它漫長的『童年時代而進入『青春期『。19世紀初,英國人明了用擊錘打擊雷汞起爆的點火法,並進而製成了雷汞火帽,用於步槍點火。1825年、法國軍官德爾文設計了一種槍管尾部帶葯室的步搶;裝填時,直徑比槍度口徑小的軟鉛彈丸能順暢地滑滾入槍膛而停於葯室前端,然後再用通條撞擊軟鉛彈丸,將其壓扁,使之緊貼膛壁。這雖然提高了裝填速度,但有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彈丸由球變扁,射擊精度受到很大影響。
1830年,德爾文發明了長形彈丸,這在槍彈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長形彈丸較球形彈丸優越,第一,重量相同時,長形彈丸的直徑要比球形彈丸的小得多,它的頭部還可做成尖形的,這可減小飛行時的空氣阻力。可大大縮小槍的口徑,減輕槍的重量,提高槍的堅固性;第二,長形彈丸同槍膛的接觸面積要比球形彈丸大得多,能更好地嵌入膛線,因而可減小膛線的深度。恩格斯高度評價了德爾文的這項傑出發明,他在《步槍史)一文中稱德爾文為『現代步槍之父『。
後來,法國的圖溫南和米涅又對德爾文式步槍進行了改進。圖溫南在步槍的葯室中央安了一根鋼心桿,這樣用通條沖打彈丸時,可使其產生規則的擴張。米涅是把彈丸底部掏空成圓錐形,再用一中空的碗狀鐵塞堵上,發射時火葯氣體推頂鐵塞使彈丸擴張而嵌人膛線;這種彈丸不必用通條沖打,井改善丁閉氣性。米涅式步槍首廣為歐洲各國所使用。
但德爾文、圖溫南和米涅的發明並未突破前裝槍的范疇。前裝槍彈要從槍口裝入,裝填線長、速度慢,裝填時人體動作幅度大,槍管需豎直,因而容易暴露目標。1805年時,英國人包利曾作過一種後裝搶的大膽嘗試,彈葯本身帶有點火裝置,可惜未能見效。1835年,普魯士的德雷澤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後裝擊發步槍和定裝槍彈。這種槍彈用紙筒作彈殼,將彈丸,發射葯和底火集於一身。裝填時用槍機從後面把搶彈推入葯窒,扣動扳機後,槍機上的擊針刺進紙殼,撞擊底火。引燃火葯,射出彈丸。這使整個裝填和發射過程大大簡化,提高射速4~5倍,而射手能以任何一種姿勢或在運動中重新裝填槍彈。德雷澤式步槍顯示出巨大的優性,普魯士政府馬上收買了這一發明,並秘而不宜和秘密生產。直到1848年才為世人所知,各國隨即相仿製,德雷澤式步槍很快就獨占鰲頭。
由於紙殼槍彈的裝葯易受潮,發射後又有殘紙片遺留在槍膛內,所以很快又被金屬彈殼取代了。l85l年,美國的毛爾斯試製成功了金屬殼槍彈,但美國當局遲遲沒有採用,直到l86l年的南北戰爭中美田才開始使用。金屬殼槍彈成功地解決了火葯的可靠密閉,使槍彈能長期儲存,還顯著地提高了槍的射速。金屬殼定裝槍彈導致了自動武器時代的到來。
1世紀末以前,槍彈使用的發射葯一直是黑火葯,發射後在槍膛中遺留的火葯殘渣較多,難以擦拭,1884年,法國維埃爾首先製成了硝化棉無煙火葯,並很快用於槍彈。隨,聞名世界的瑞典諾貝爾何成了巴力斯特無煙火葯,英國製成了柯達型無煙火葯。無煙火葯所產生的火葯氣體壓力大於黑火葯,因而不僅提高了槍彈的初速,還使得槍的口徑可進一步減小,同時,槍膛中留下的火葯殘渣也顯著減少。
無煙火葯還有溫度高的特點,往昔的鉛彈丸已無法承受,容易產生破裂和變形,於是,又誕生了新的彈丸一被甲彈頭。這就是將鉛心裝入鎳銅或軟銅的被甲之中,被甲彈最初用圓頭,後來為減少空氣阻力改為尖頭,後又改為流線型或船形。槍彈經過幾百年漫長的演變,至此,終於跨過了『青春期『而基本成型,直到今天。
進人20世紀以後,槍械有了很大發展,而槍彈的構造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對彈頭不聽改進,形成了各種用論的槍彈,現在常用的槍彈有普通彈,穿甲彈、燃燒彈、曳光彈、爆炸彈、穿甲燃燒彈、燃燒曳光彈,穿甲燃饒曳光彈等。
值得注意的是,西德從1967年開始研製的一種新型槍彈一無殼弗,經十多年的努力下在198l年已基本取得成功。無殼彈可以大大減輕槍彈的重量,增加士兵攜帶槍彈數量。無殼化,如今又成為世界上輕武器的主要發展趨向之一。可以預言,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槍彈家族的新夥伴,必會以它不凡的身手,令人刮目相看。
2. 槍的發展史是什麼
槍的產生和發展
據史料記載,在1259年,中國就製成了以黑火葯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銑,到明代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
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葯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桿,用硝酸鉀浸過的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燃火葯發射。
最有名的火繩槍是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槍。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丸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代替。
來復槍
早期的槍械部是前裝滑膛槍。1520年,德國紐倫堡的一名鐵匠戈特,為了簡化前裝手續,減少氣體泄出,使彈丸在槍膛內起緊塞作用並提高裝填速度,發明了直線式線膛槍,採用圓形鉛球彈丸。由於「膛線」一詞的英文讀音是「田田來復」,所以線膛槍也被稱作來復槍。至今,印有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產日期的步槍還保存在博物館內。這種帶有膛線的來復槍射擊精度大大超過了滑膛槍。
16世紀以後,膛線由直線形改為螺旋形,發射時能使長形鉛丸作旋轉運動,出膛後飛行穩定,提高了射擊精度,增加了射程。較為有名的是法國的米寧前裝式來復槍。此槍重約43千克,有4條螺旋形膛線,最大射程914米。彈丸長形,頭部蛋形,底部中空,略小於口徑,比較容易從槍口填裝,發射時火葯氣體使彈底部膨脹而嵌入膛線以發生旋轉。但由於這種線膛槍前裝很費時間,因而直到後裝槍真正得到發展以後,螺旋形膛線才被廣泛採用。
最有名的是英國帕特里克弗格森於1776年發明的一種新式來復步槍。這種槍射程達180米,平均每分鍾可射4~6次。這比起當時每分鍾只能發射一次,射程僅如米的一般步槍來說確是巨大進步。弗格森在槍膛內刻上螺旋形的紋路即來復線,使發射的彈頭旋轉前進,增加了子彈飛行的穩定性、射程和穿透力;又在槍上安裝了調整距離和瞄準的標尺,提高了射擊命中率。
19世紀,人們對槍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25年,法國軍官德爾文設計了一種槍管尾部帶葯室的步槍,採用球形彈丸,彈丸裝入槍管後,利用探條沖打,使彈丸變形而嵌入膛線。這種槍的射程和精度都有明顯提高。德爾文被稱為「現代步槍之父」。
1848年出現的米涅式步槍,構造比德爾文步槍更加簡化,省去了專門的葯室,彈丸也改為中空式。
從後面裝彈的擊發槍
1800年,人們發現了雷汞,緊接著便又發明了含雷汞擊發葯的火帽。把火帽套在帶火孔的擊砧上,打擊火帽即可引燃膛內火葯,這就是擊發式槍機。隨後,1812年在法國出現了定裝式槍彈。它是將彈頭、發射葯和紙彈殼連成一體的槍彈。於是,人們開始從槍管尾部裝填槍彈。這是由一位普魯士軍械工人馮·德雷澤1835年發明的,他把自己造的槍稱為「針槍」。一勾扳機,一根長撞針便從彈葯筒的底部穿過,插入炸葯,刺在雷管,引發炸葯爆炸,將彈丸發射出去。後膛迅速裝彈使德雷澤槍成了一種優越的武器,並於1840年裝備普魯士軍隊。
擊針槍比以前的槍具有更高的射速,而且射手能以任何一種姿勢重新填子彈。可是在當時,幾乎所有的國家和極力反對後裝槍。戰爭使對後裝槍持反對意見的人改變了看法。1866年,奧地利軍隊在戰爭中遭到了後獲槍的沉重打擊,於是法國、俄國、奧地利,還有歐洲其他國家都紛紛裝備了後裝槍。
1866年,法國裝備了A·沙斯波式擊針槍,俄國則裝備了英國人卡萊式結構的擊針槍。然而,紙殼子彈沒有可靠的密閉,影響射擊精度,並使槍機結構復雜化了。因此,在19世紀70年代,擊針槍被更完善的機柄式步槍所代替,這種步槍使用定裝式金屬殼子彈和裝有彈簧擊針的活動槍機,把氣體由封起來,解決了後噴問題。
這種從後面裝彈的武器從此才真正具有了前人無法想像的射程、准確性和發射速度,因此威力大增。從此,槍在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1870年的色丹戰役中,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騎兵沖鋒,在一次群射中遭到了慘重的打擊。
首先使用金屬殼子彈的毛瑟步槍
1871年,普魯士王國姓毛瑟的兩兄弟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發射金屬外殼子彈的步槍,並用它來裝備軍隊。這是一種採用金屬彈殼槍彈的機柄式步槍。這種槍的口徑為11毫米,有螺旋膛線,發射定裝式槍彈,由射手操縱槍機機柄,實現開鎖、退殼、裝彈和閉鎖。這種槍可靠性好,操作簡單方便,很快顯示出它的威力來。
1881年,毛瑟步槍改進後,在槍管下方槍托里裝上可容8發槍彈的管形彈倉,將彈倉裝滿後,可多次發射,1882年被普魯土政府用作基本的步兵武器。毛瑟又進一步改進其設計,最後發明出一種裝在槍內的5發匣式彈倉。這種槍成為德軍的制式步兵武器,並被世界備國所仿造。1886年無煙火葯首先在法國用作槍彈發射葯後,由於火葯性能提高,殘渣減少,以及金屬深孔加工技術的進步,步槍的口徑大都減小到8毫米以下,彈頭初速也進一步得到提高。1896年,毛瑟步槍也改為使用這種無煙火葯製造的槍彈,並將口徑改為792毫米。不久,很多國家都購買和裝備了這種先進的步槍。
小口徑自動步槍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們普遍認識到單兵突擊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1958年,美軍首先開始試驗發射556毫米雷明頓槍彈的小口徑自動步槍AR15。它由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師斯通納設計,1963年定名為M16步槍並裝備部隊,開槍械小口徑化的先河。M16步槍重3l千克,有效射程為400米,彈頭命中目標後能產生翻滾,在有效射程內的殺傷威力較大。這種槍後來的改進型M16AI和M16AZ步槍,均用來裝備美軍。
德國HK33E步槍許多國家也研製出多種發射小口徑槍彈的步槍。前蘇聯於1974年定型了口徑為545毫米的AK74自動槍和P11K74輕機槍。在歐洲一些國家還裝備了無托步槍。這種槍握把在彈匣前方,可保持足夠的槍管長度,槍長明顯縮短,如法國的FAMAS步槍,奧地利的施太爾通用槍和英國的SA80步槍。1980年10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選定556毫米作為槍械的第二標准口徑,並在各公約國軍隊中裝備這種高射速小口徑的自動步槍。
3. 中國北方國際射擊場的發展歷史
中國北方國際射擊場是根據中央改革開放及保軍轉民方針,於1987年7月建成的,是全國首家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經營射擊娛樂活動的射擊場館,是提高全民國防意識的教育基地。它位於昌平區南口鎮西約1.5公里,佔地面積三百餘畝,地處十三陵、八達嶺、虎峪風景區、天龍源等旅遊景點附近。相鄰的三星級賓館——北京北方長城賓館,能夠滿足您的住宿和娛樂需要。
射擊場自開業18年以來,接待過國家領導人、影視明星、相聲小品演員、體育運動員等許多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在國內及國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開業時,當時的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親臨剪綵,並為中國北方國際射擊場親筆題名。
射擊場是進行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曾先後被授予「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淀區青少年國防教育基地」、「昌平區中小學德育基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德育基地」和「昌平區青少年旅遊科普教育基地」的稱號。射擊場為了配合各學校更好地進行國防教育,對國防教育程序化,並由專人負責。為來場學生講解輕武器知識。然後進行體驗射擊。射擊完畢後,組織免費參觀輕武器展室,了解輕武器的現狀與發展。另外,為了把我們的國防教育事業推向前進,及考慮到學生尚無經濟來源,射擊場特別對進行國防教育的學生實行國防優惠價。這些措施都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歡迎。越來越多的學校和軍訓基地來我射擊場進行國防教育。
射擊場內設有輕武器展廳,展出了中國和世界各國所設計製造的各種輕武器130多種,其中包括手槍、步槍、機槍等軍用和民用武器。這里是普及國防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理想的課堂。有利於幫助人們系統地了解我國輕武器發展的歷史與現狀,了解我國輕武器建設的目標、步驟和宏偉前景。
射擊場現有的射擊項目有飛碟、匹特搏及其他民用槍。我們擁有各種不同款式的運動槍,能夠射擊25米、50米移動靶和100米固定靶。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北方國際射擊場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第二0八研究所,是中國第一家開展娛樂性射擊活動的大型旅遊場所,國家國防教育重點基地,是大、中、小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提高全民國防意識的好場所。位於昌平區南口鎮西約 1.5公里,佔地面積三百餘畝,地處十三陵、八達嶺、虎峪風景區、老北京微縮景園、明皇蠟像宮等旅遊景點附近。相鄰的三星級賓館——北京北方長城賓館,也是遊客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4. 中國射擊類游戲的發展史 越全面越好 300字以上
淺談人氣第一視角射擊游戲發展史
FPS(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的誕生是人類文明的一次飛躍,也是游戲玩家個性的一次大革命。當今世界還有哪一種流行趨勢能與FPS相比?迅速風靡全球,令成為上億玩家愛不釋手,FPS游戲史的發展同時也是時代個性的發展。高競技性與刺激、挑戰等關鍵詞始終是FPS不變的靈魂元素。
20世紀1993年,世界第一款FPS游戲《毀滅戰士》橫空出世。她的誕生讓億萬人為之瘋狂。時至今日,《毀滅戰士》那跌宕起伏的劇情早已被搬上電影熒幕,這部改編自經典FPS的環球大片憑借著出色的動作表現在全球范圍內創造了驚天票房。《毀滅戰士》的降臨讓全球范圍內渴望挑戰極限的玩家們首次體驗到多人共同競技的槍戰魅力。戰斗本身就是一種交鋒也是一種交互,第一人稱射擊類游戲進入互聯網平台後,人們可以盡情享受交互的樂趣。戰斗場景與戰斗氛圍在這樣的前提下更為真實,於是《毀滅戰士》成為紅極一時的最受玩家歡迎的電腦游戲。
這就是全球第一款FPS的經典效果。《毀滅戰士》系列的成功掀起了全球范圍內FPS的狂瀾,此後短短的幾年間,《雷神之錘》《虛幻競技場》《半條命》等FPS精品之作如同魔幻現實主義都市裡林立的摩天大樓一樣涌現出來。在它們之中,一款具有典型意義的FPS閃亮登場——《半條命》,使用《雷神之錘Ⅱ》引擎製作的Half-Life把FPS游戲引入神秘的科幻世界。
科幻風格是《半條命》最主要的個性所在,從實驗室爆炸到外星生物入侵,Half-Life不僅帶給全球玩家視聽上的全新感覺,更加預示著混戰模式的到來。從此FPS一改傳統游戲模式,玩家們可以在戰斗中任意獲取戰利品,這一全創意讓FPS新意十足。這款在發布前就因其富於科幻色彩的故事情節受到全球玩家的關注,正式發布後FPS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飛躍。
還記得20世紀90年代的恐怖危機?反恐成為全世界捍衛和平者的共同追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反恐題材的成功讓20世紀末的FPS一度大放異彩。時光如梭,21世紀的新年鍾聲早已成為記憶。FPS領域也逐漸羽翼豐滿呈現出煥然一新的姿態並穩健的向前發展。一款來自美國的大手筆之作——《榮譽勛章》成為FPS天空中璀璨的明珠。FPS有史以來第一次橫向延伸,超過不同任務目標的20個任務級別標志著FPS的大起色。《榮譽勛章》構築的等級體系與Quake3引擎創造出的全3D世界呈現給玩家真實刺激的最殘酷戰場。二次大戰時期出現過的超過二十一種真實武器全部等比例縮小被載入游戲的史冊,玩家們可以選擇的餘地大大增加,戰場的豐富性與戰爭相關的文化藝術得到了質的凸顯。《榮譽勛章》自99年上市跨越世紀大門,一路高歌邁向2007,中間更新過的版本達到近15個。二戰題材成為這一時期的新熱點,重現二戰時期真實武器,來自真實戰場的原版故事由玩家主宰並重新演繹。前所未有的強勁敵人與變化多端的天氣效果讓游戲的觀賞性與可玩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新高峰。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國際FPS市場逐漸呈現出群雄逐鹿的態勢。FPS游戲也逐漸在競爭與創新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當《反恐精英》在中國市場佔有絕對份額的時候,2007年一款更為優越的大型的FPS問世。由韓國研發製作,騰訊公司代理運營的《穿越火線》推出時就向億萬玩家作出庄嚴承諾:致力於三億滑鼠的槍戰夢想。這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FPS為玩家傾情營造最佳游戲環境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著。《穿越火線》上市以後歷經兩年至今人氣驚爆不衰,她不能不說是FPS中的奇跡。《穿越火線》以傭兵文化為特色背景,在故事題材上已經頗具新意,在內容上更加註重不斷創新。張揚個性的豐富道具讓每個游戲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范兒,豐富多變的場景地圖,從沙漠到生化港口,讓玩家們大呼過癮,讓每一場戰斗都與眾不同。
時至今日,FPS游戲業界人所共知的是另一款新產品《戰地之王AVA》將成為領跑時代發展的旗艦。站在環球季風的最前沿,次世代的脈動真實真切。《戰地之王AVA》用前所未有的超越,前所未有的品質為廣大玩家獻上豐盛精神大餐。採用世界最先進的虛幻3引擎打造,全國首款真正意義上的次世代網游,就這樣與FPS電子競技的潮流完美結合。《戰地之王AVA》成功的範例刷新了FPS的定義。她華麗絕倫的游戲畫面就像好萊烏諜戰大片一樣誘惑著玩家,便捷的自由視角操作讓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在游戲的同時「看到一部由自己執導的戰斗大片」。精緻奇妙的物理特校絕對模擬真實戰場,全方位的專業立體音效則把戰斗的氣氛提升到最高。獨特的戰鬥力評價系統與主武器改裝系統富於每個玩家每個角色施展個性的最大空間。貼心的細節設置讓玩家們省去不少煩惱。最吸引人的是,個性化的戰車模式與夜間模式一改傳統FPS的枯燥乏味,讓FPS的定義豐富起來。所以說,這款次世代FPS帶來的不僅是一次飛躍,更是一次新的解放。
現在國內市場上槍戰游戲格局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戰地之王AVA》這匹後來居上的黑馬所向披靡的前進著。有次世代神作之稱的作品《戰地之王AVA》意義對於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雋永深邃的。我們同時也發現,國內外許多重大的電子競技賽事開始走進國內玩家的視野。09年WCG世界電子大賽預選賽項目暨CF百城聯賽海選創造出空前的輿論聲勢。而《戰地之王AVA》電子競技大賽於韓國舉行,億萬雙眼睛同一時刻注視這里。因此我們相信:中國的FPS必將與21世紀共同騰飛,中國玩家的槍戰夢想與電子競技事業必將乘載希望奔向明天。
5. 射擊運動發展歷史有哪些
槍最初是用於捕獵野生動物的用具,其後轉到戰場上,作為一種具殺傷力的武器。到了現在,槍用於靶場內。
早在1830年年代,槍就可用於打活豬、玻璃瓶的小玩意。後來漸漸表化成飛靶、活動靶的比賽。
射擊在1896年的第一屆奧運就被列入比賽項目之一。有趣的是,雖該屆奧運只限男性參與,但卻開放給女性共同競爭。在1972年,男女子是可混合作賽。直到1984年奧運,女子射擊才有正式的女子射擊賽事。
國際奧委會在歷史上曾多次對奧運會射擊比賽的項目進行調整。1970年代末期,奧運射擊比賽的項目基本固定為四大類:步槍比賽、手槍比賽、飛靶比賽、移動靶比賽。其後,國際射聯持續對奧運射擊項目作出眾多改革。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50米移動靶被10米移動靶取代。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原本男女混合參加的飛靶比賽,改組為男子和女子各自分開比賽。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加快「奧運瘦身計劃」的步伐,男子10米移動靶和女子雙不定向飛靶項目被取消。
射擊運動可分為步槍射擊、手槍射擊、移動靶射擊以及活動靶射擊。各種類型又可按槍皮的規格、射擊姿態、方法和目標都有不同。每一槍支一場比賽下來,男子項目為60發子彈、女子則為較少的40發子彈。和箭術一樣,越近靶心得分越高,擊中靶心為10.9分。男子滿分為709、女子為509。
所有子彈射出後,把得分加起,分數最高的為冠軍。
6. 中國的射擊運動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射擊運來動在中國是源一個年輕的體育項目。1955年在北京舉行了有8個國家參加的國際射擊比賽,中國射手第1次參加國際比賽,共獲4項團體第2名,6項團體第3名。女射手李素萍獲女子小口徑自選步槍立射冠軍。1978年第8屆亞運會上,中國射手獲8項團體冠軍和個人冠軍。同年在第4屆亞洲射擊錦標賽、第1屆亞洲飛蝶射擊錦標賽、第2屆亞洲女子和少年射擊錦標賽中,中國射手共獲22項團體和個人冠軍,打破12項亞洲紀錄。
中國女子射擊運動健將巫蘭英、邵偉萍、馮梅梅連續在世界飛蝶射擊錦標賽(1981年)、第43屆世界射擊錦標賽(1962年)、世界移動靶射擊錦標賽中3次獲得團體世界冠軍,打破多項世界紀錄。射擊運動健將許海峰在1984年第23屆奧運會上,奪得男子選手槍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第一塊金牌獲得者,打破了中國人在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紀錄。
7. 射擊學的發展歷程
射擊學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射藝,從石器時代出現弓、矢以後就有了射的概念。中國西漢時弩機上帶刻度的對彈道的影響更加顯著。火炮的集中使用提高了對統一指揮的要求,最初只用來分析彈丸散布的概率論,被推廣應用到分析諸元精度、校正射擊及判定射擊效果等方面,從而產生了供更精確地決定射擊諸元的試射理論、諸元理論和獲得最佳射擊效果的效力射理論等。
19世紀中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先後出現了魚雷潛艇、飛機、坦克等武器裝備。不同的射擊要求和目標的變化,使射擊學不再局限於地面炮兵和艦船炮兵射擊的領域,而產生了許多分科,如空中射擊學、高射炮射擊學、坦克射擊學、魚雷射擊學、反潛射擊學等。 「望山」實際是表尺,這種原始的圖形射表體現了當時對射程和射角關系的認識。
17世紀,隨著數學、力學等科學的發展,射擊理論和射擊方法也不斷得到發展。早期射擊學的內容主要是外彈道學 。
到19世紀中葉,射擊學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隨後,炮兵射擊條件起了較大的變化,火炮陣地多由暴露轉為隱蔽,同的發展了各種觀測和瞄準器材,由對通視目標的直接瞄準射擊擴展到間接瞄準射擊。
火炮射程的增加和彈丸飛行時間的延長,使各種因素對彈道的影響更加顯著。火炮的集中使用提高了對統一指揮的要求,最初只用來分析彈丸散布的概率論,被推廣應用到分析諸元精度、校正射擊及判定射擊效果等方面,從而產生了供更精確地決定射擊諸元的試射理論、諸元理論和獲得最佳射擊效果的效力射理論等。
在研究內容上也增添了許多新的課題,如預測動目標在彈丸飛行期間的運動規律,研究提高射擊效果與降低彈葯消耗量,建立射擊指揮中心和設計射擊指揮儀的各項原則等。新發展起來的無線電電子學技術和光學瞄準測距系統,為此提供了物質和技術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出現了制導武器、核武器和數字電子計算機,對射擊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制導使命中問題有了新的解決途徑。射擊中的計算、控制和指揮逐步地使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採用更精確的數學模型作更迅速准確的計算。各種武器火控系統不斷發展與完善。
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彈丸的遠射性、目標的機動性和出現的突然性不斷增加,以及各種對抗手段的採用,大大增加了射擊的復雜性,需要解決首發命中和提高自身生存力等新課題。這些都進一步促使射擊學用運籌學的觀點開展動態的和綜合的研究。廣泛地應用了對策論、資訊理論、規劃論、工程式控制制論等現代數學和方法,使射擊學向更深、更廣的領域發展。
8. 誰能說說奧運射擊項目的歷史發展
據史料記載,射擊運動最早起源於狩獵和軍事活動。15世紀,瑞士就曾經舉辦過火繩槍射擊比賽。500多年前,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就興起了跑鹿射擊的游戲活動。19世紀初期,歐洲一些國家還舉行過對活鴿子射擊的游戲,這些都是現代射擊比賽的雛形。
1896年第1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前,歐洲不少國家已經成立了射擊協會等組織,並相繼舉行過射擊比賽。1897年舉行了首屆世界射擊錦標賽。國際射擊運動聯合會建立於1907年,原名為"國家射擊聯合會和協會的國際聯盟",期間數次更名。1998年7月15日正式命名為"國際射擊運動聯合會"(International Shooting Sport Federation),簡稱為"ISSF"。國際射聯是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的國際業余射擊運動在國際和世界水平比賽中唯一的管理機構。
在現代奧運史上,除了1904年第3屆奧運會和1928年第8屆奧運會外,射擊在其餘各屆奧運會中都是正式比賽項目。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奧運會上,射擊比賽設5個項目。1920年第7屆奧運會上增加到21個項目,也是迄今為止歷屆奧運會中射擊設項最多的一次。2008年北京奧運會,射擊項目將設置15個比賽項目。
從1968年起,允許女子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射擊比賽,但當時並沒有設專門的女子項目,她們可與男子同場競技。從1984年奧運會起,開始設立部分女子項目,1996年奧運會開始將男、女射擊比賽完全分開。
射擊項目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有中國、美國、俄羅斯和德國等國家。我國射擊健兒在奧運會上成績斐然,在已參加的奧運會中一共獲得了14枚金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第23屆奧運會上,射擊運動員許海峰獲得冠軍,取得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9. 介紹下世界槍械發展史
1、1259年中國製成的以黑火葯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
2、14世紀出現火門槍,15世紀出現火繩槍,16世紀出現燧石槍(又稱燧發槍)。
3、19世紀初出現擊發槍,19世紀中葉出現金屬彈殼定裝彈後裝擊針槍,19世紀下半葉出現彈倉槍,19世紀末出現自動槍械。在這長達600餘年的發展過程中,槍械本身由前裝到後裝,由滑膛到線膛,由非自動到自動,經歷了多次重大的變革。
4、19世紀中葉以前,槍械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提高點火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方面,19世紀末開始在提高射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同時,槍械的品種由少到多,重量逐漸減輕,口徑由大到小,射程由近及遠,射速也逐漸提高。
(9)射擊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槍械分類:手槍、步槍、卡賓槍、沖鋒槍、機槍、 霰彈槍、其他。
1、手槍
單手持的小型槍械,其他槍械一律可稱為長槍。
左輪手槍(英文:Revolver):用指力轉動彈倉,但不具退殼功能,一次可以裝填約五至八發子彈的手槍。
單發手槍:指沒有供彈具的手槍,子彈只能預先裝在膛部。
單管單發手槍,擊發一次後必須重新裝填的手槍,通常用於競賽或狩獵。
多管單發手槍,雖然膛室都只能預裝一發子彈,但有兩個或以上的槍管,所以仍然是多發式手槍,通常用於特殊目的如狩獵、自衛和暗殺。
中國的警用轉輪手槍
手動手槍:安裝多發子彈,但必須手動退殼的手槍。
半自動手槍(英文:Semi-Automatic Pistol):能自動裝填,但只能單發射擊的手槍。
全自動手槍(英文:Machine Pistol):支持三發點放、全自動射擊的手槍。部分型號被認為是沖鋒槍。
2、機槍
本來泛指連發的槍械,現代專指較大的適應持續連發槍械。
輕機槍:可由單兵操控的輕型機槍。
通用機槍(英文: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可當作輕機槍與中型機槍使用的槍種。
中型機槍(英文:Medium Machine Gun):火力、尺寸和重量介於輕機槍與重機槍之間的槍種。
重機槍(英文:Heavy Machine Gun):擁有固定角架、大口徑的機槍。
高射機槍(英文:Anti-Aircraft Gun):改裝高射專用腳架,用以射擊低空飛行目標的重機槍。
加特林機槍(英文:Gatling-type Machine Gun):擁有多個槍管的機槍。最早期的加特林機槍擁有十個槍管,以手搖方式射擊。經改進後,旋轉能源來自於電動機(外力)或彈葯氣體壓力(內力)。外力方式多為西方國家軍隊使用,內力方式多為當時前蘇聯陣營國家軍隊使用。
10. 射擊的詳細的歷史簡介
奧運會射擊發展史在現代奧運史上,除了1904年第3屆奧運會和1928年第8屆奧運會外,射擊在其餘各屆奧運會中都是正式比賽項目。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奧運會上,射擊比賽設5個項目。1920年第7屆奧運會上增加到21個項目,也是迄今為止歷屆奧運會中射擊設項最多的一次。2008年北京奧運會,射擊項目將設置15個比賽項目。從1968年起,允許女子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射擊比賽,但當時並沒有設專門的女子項目,她們可與男子同場競技。從1984年奧運會起,開始設立部分女子項目,1996年奧運會開始將男、女射擊比賽完全分開。射擊項目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有中國、美國、俄羅斯和德國等國家。我國射擊健兒在奧運會上成績斐然,在已參加的奧運會中一共獲得了14枚金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第23屆奧運會上,射擊運動員許海峰獲得冠軍,取得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