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馬來西亞的歷史文化

馬來西亞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7 12:20:39

『壹』 馬來西亞文化與中國的文化有什麼異同

馬來西亞文化曾一度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因此在很多文化上具有相版似性。但隨著中國權最近幾年的發展,文化差異更加的明顯的了。

『貳』 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

1、在非正式的場合,對小輩較為親昵的稱呼為Adik或dik,意為弟弟或妹妹,名字則可省略。對年級較大的男士可稱為Pakcik,意為伯父,女士為Makcik,意為伯母。在日常場合,用Encik加名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

2、傳統上,馬來人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

3、馬來人男女傳統禮服分別是:男士為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腰圍短紗籠,頭戴「宋谷」無邊帽,腳穿皮鞋。女士禮服也為上衣和紗籠,衣寬如袍,頭披單色鮮艷紗巾。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

4、馬來西亞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菜餚類似,口味較重,多以胡椒和咖喱調味。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沙嗲(雞肉、牛肉及羊肉串)、干咖喱牛肉、馬來糕點、竹筒飯、沙律啰惹、咖喱雞、印度拋餅、黃姜飯、叻沙、海南雞飯、Rojak、肉骨茶等。

5、馬來西亞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2)馬來西亞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 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加里曼丹島沙撈越、沙巴 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地。

二次大戰中,馬來半島、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 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叄』 馬來西亞建國歷史

馬來西亞的建國歷史:

1959年6月3日,英屬的新加坡被英國殖民政府授予自治地位,英屬回砂拉越和英屬北答婆羅洲也分別相繼在1963年7月22日和8月31日被授予自治地位。

三者自治時期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

經多次爭論對抗,馬來半島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新加坡終於於1963年9月16日組成馬來西亞。

(3)馬來西亞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坐落於東南亞地區,這個被國人親切稱為大馬的東南亞國家,有著迷人榴槤香和垂延欲滴的各色美食,也有著無數島嶼、絕美風光的招搖誘惑。

是國人每逢寒暑期,春節假期等欽點旅行地。基於馬來西亞坐落在重要策略的地理位置,從東方和西方國家的貿易路線中都能受惠。

其中西馬位於馬六甲海峽,就是全球船運航線中對經濟效益和政治而言最為重要的地點。成為全球最大錫、樹膠和油棕的生產商和出口商之一,也有能力進行經濟轉型。

從早年依賴原料和農業領域,轉向成為相對具高科技和競爭力的國家。吉隆坡或巴生谷地區,被定義為馬來西亞經濟轉型計劃下的國家重點開發區。作為一國之都,吉隆坡成為馬來西亞的商業中心,是許多大型跨國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肆』 馬來西亞與中國的文化有什麼異同

一、馬來西亞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不同點:

1、家庭觀念不同。

馬來人一般早婚,男人的結婚年齡在二十二至二十五歲之間,女人的結婚年齡在十八至二十二歲之間。中國人的結婚年齡較晚。此外,在法律上,馬來人允許一夫多妻制,一個男人可以娶四個妻子。而華人在法律上只允許一夫一妻制,

2、飲食習慣不同。

雖然兩個族群的主食都是米飯,但是和米飯配搭的菜餚口味就大相徑庭。馬來人喜歡吃咖哩,中國人的飲食口味變化較多,有鹹的,有辣的,也有酸甜的。

3、用餐習慣不同。

馬來人用餐時僅用手抓取食物,而且只能用右手,用餐時也不坐在椅子上,而是把食物放在席子上,圍坐而食,席上備有"水盂",以便用餐時隨時洗涮手指;中國人則使用筷子。

4、穿戴打扮不同。

馬來婦女一定要裹頭巾,不能露出手臂和大腿,不能穿無袖上衣、短褲和短裙,平日一般穿傳統服裝和可巴雅;中國人人平日很少穿旗袍等傳統服裝,一般只會在新年或壽宴等吉慶場合穿,可以穿無袖上衣、短褲和短裙,服飾的選擇較多。

5、對顏色的喜好不同。

馬來人普遍喜愛綠色,並視綠色為吉祥之色;中國人則喜愛紅色,一般送禮的包裝和居家裝飾都會以紅色為主。

二、馬來西亞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相同點:

中國文化在馬來西亞的紮根與傳承始於近代,中華文化通過華文刊物、華文學校、古典小說、中華戲曲等途徑在馬來西亞傳播和發揚。

1、華文教育:

為了華人接受華文教育的權利,董總和教總在1977年開始推動獨中復興運動。現今在馬來西亞有1200餘所國民型華文小學、60所獨立中學和3所私立多元媒介大專院校。是目前兩岸三地以外中文教育體系最完善的國家。

2、華文報刊:

早期的華文報刊內容多以中國新聞為主。但在獨立後,馬來亞政府開放讓僑民入籍以及第二代馬來西亞華人的誕生,華文報刊也慢慢地轉變編輯方針,同時加強華人社群與政府及其他民族之間的訊息交流,扮演著橋梁的角色。

『伍』 馬來西亞的歷史沿革

早年的印度文明支配著馬來西亞。從印度輸入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主導了早期馬來西亞的歷史。
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國。
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從7世紀到14世紀,在蘇門答臘的三佛齊文明達到高峰,其影響力延伸至蘇門答臘、爪哇、馬來半島和婆羅洲的大部分地區。
伊斯蘭教早在10世紀傳至馬來西亞,但直到14世紀和15世紀,三佛齊覆滅後不久,伊斯蘭教才在馬來半島奠定根基。這個地區分裂成眾多以伊斯蘭教為主的蘇丹國,其中最突出的是馬六甲蘇丹王朝。伊斯蘭文化對於馬來人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同時它也受到馬來民族的影響。 馬六甲蘇丹王朝最後一位蘇丹的兒子逃到馬來半島南端的民丹島,並在那裡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柔佛蘇丹王朝。馬六甲的統治消失後,馬來群島分裂為眾多互相爭戰不停的小國家,其中最重要的有亞齊、汶萊、柔佛和霹靂。其它國家有萬丹、日惹、吉打、雪蘭莪、蘇祿和登嘉樓等。
16世紀末,歐洲商人在馬來亞北部發現了錫礦,透過錫的出口,霹靂變得富強起來。歐洲殖民勢力繼續在這個區域擴張。葡萄牙控制了對盛產香料的摩鹿加群島的貿易。1571年西班牙佔領馬尼拉。
1607年,亞齊蘇丹國興起,成為馬來群島最強盛富裕的國家。在伊斯干達.穆達(Iskandar Muda)統治下,這個蘇丹國控制的范圍延伸到蘇門達臘與馬來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他征服馬來半島的錫礦產地彭亨,並將彭亨蘇丹擄往亞齊。他所向披靡的艦隊在1629年攻打馬六甲的戰役中瓦解,依據葡萄牙史書記載,當時葡萄牙與柔佛的聯軍設法摧毀他的所有船艦,殺掉19,000名戰士。然而,亞齊的軍力並未被摧毀,因為在同一年亞齊征服了吉打並把許多吉打人民遷到亞齊。這位蘇丹的外甥Iskandar Thani是彭亨的王子,後來成為他的繼承人。在Iskandar Thani統治期間,亞齊專注於鞏固內部及宗教上的統一。
這段期間,馬來亞各蘇丹國的虛弱,為從其它地區人民移入這些馬來故土創造了條件。從印度尼西亞東部來的布吉人海盜經常襲擊馬來亞海岸地區。1699年他們刺殺了柔佛最後一位馬六甲血統的蘇丹,控制了柔佛,其他布吉人控制了雪蘭莪。從蘇門達臘來的米南加保人也遷入馬來亞,最終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森美蘭。柔佛的覆滅在馬來半島上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暹羅的大城王國部分填補了這個空缺,將北部的五個馬來國家——吉打、吉蘭丹、北大年、玻璃市和登嘉樓——變成自己的屬國。柔佛覆滅也讓霹靂成為馬來亞蘇丹國之中的領導者。
18世紀馬來亞對歐洲的經濟重要性快速成長。尤其英國與中國之間的茶貿易,增加了對馬來亞的高質量的錫的需求,錫用在茶葉箱的內襯,具防潮作用。馬來亞的胡椒在歐洲也享有盛譽,而且在吉蘭丹和彭亨有金礦。錫礦和金礦及其附屬工業的發展,導致了第一批外來移民湧入馬來人的世界,一開始是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後來則是華人。華人定居在城鎮並很快掌控了經濟活動。這建立了往後200年的馬來亞。 1942年至1945年日本佔領這個地區,馬來亞被日本佔領。雖然日本佔領的時期相當短,但是它激起了馬來亞和其它地區的反殖民民族主義。馬來人民族主義又激起了華人的反對。華人懼怕馬來人和伊斯蘭教的支配地位,許多華人因此參加馬來亞共產黨。在英國軍方的強烈鎮壓,以及馬來人和華人政治領袖的協商退讓下,共產黨暴動被撲滅,1957年多民族的馬來亞聯合邦宣告獨立。
1963年8月31日,英屬的新加坡和北婆羅洲(沙巴)宣告獨立,1963年7月22日,砂拉越宣告獨立,並與馬來亞聯邦以同等夥伴身份(即國家身份)於9月16日組成馬來西亞聯邦。隨著以華人為主導的新加坡的加盟,整個馬來西亞華人人口數量也持續增長,當時華族約占馬來西亞人口的42%,和馬來族人口的比率不相上下。後來「馬來人至上」的觀念越來越強烈,他們認為馬來族是馬來西亞或馬來亞的主人或特權者,華人和印度裔被認為是承蒙馬來族的恩惠。馬來族精英也開始懼怕以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會削弱他們佔多數的人口比例,並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
1965年8月8日,以巫統為首的國陣執政聯盟利用其國會優勢通過決議,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馬來西亞獨立建國。 政府的目標是「2020宏願」,讓馬來西亞在2020年成為先進國家。然而,這留下了未解的問題,究竟馬來西亞會在何時且如何充分實現第一世界的政治體系(多黨民主制、自由的媒體、獨立的司法審判,並恢復公民與政治自由),以齊頭趕上它的經濟成熟。

『陸』 馬來西亞簡介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聯邦制、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並存的國家。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1957年8月31日,首席部長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組成了馬來西亞。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境被中國南海分為兩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西馬)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中南半島(東馬)。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熱帶型雨林氣候。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官方宗教雖然為伊斯蘭教,但國民於馬來西亞憲法下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利。政府系統密切仿照了英國的威斯敏斯特的議會制度。國家對內外的最高代表被稱為元首,而政府首腦是首相(總理)。

馬來西亞是一個新興的多元化經濟國家。經濟在19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國家之一,是資本主義國家。馬來西亞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

(6)馬來西亞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華人的移民史可追朔至漢代。唐、宋時中國和馬來群島已有頻密的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元代時已有中國人在當地定居的明確記載。

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在馬六甲(明史稱為滿剌加)停留,後來將馬六甲、巨港(今屬印尼)、泗水(今屬印尼)等營建成其船隊的大本營。至今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與鄭和有關的遺跡。一些華人因為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馬六甲定居,漸漸受馬來文化影響,繁衍開來。

此時開始,華人開始在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成為組成馬六甲重要的一個民族。明朝衰弱後,這些通婚華人的後裔由於交通不便、滿清閉關政策等因素,開始與祖國關系疏遠。在與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況下,他們逐漸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

娘惹峇峇的母語也由方言(主要是福建話)慢慢轉變成夾雜方言以及馬來語的娘惹峇峇語,但依然保留了各種華人的風俗儀式。

而華人大量移民今馬來西亞各地則是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開始。當時清朝戰敗,中英簽署《北京條約》,清廷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由於當時英國殖民者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以開發馬來亞半島,大量的華工(或稱為苦力)從中國輸入到馬來亞半島成為礦工、種植工人等。

在蒸汽船使用後,華僑南來的數量更是急劇上升。此時到來的華人移民人數已經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稱為「新客」。

這時期馬來半島的華人人口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這是因為勞工們的僑鄉意識濃厚,多不打算扶老攜幼來到馬來亞定居,而是希望賺夠錢回到老家故鄉。大量的華人下南洋,充分地說明了一個道理,人挪活,哪裡有生存的機會,就應該去往哪裡。

到了1929年,全球開始經濟大蕭條。此時,華僑婦女開始大量移民馬來亞,男女人口比例結構趨向平衡。二戰後,由於世界進入冷戰時代,英屬馬來亞正值馬共叛亂,移民條例收緊,中國來馬的移民潮逐漸減少甚至停止。此後華人參與了馬來亞獨立運動與馬來西亞的建國運動,並在當地繁衍開來。

『柒』 誰知道馬來西亞的文化世界遺產有哪些它的歷史。。。

2008年7月7日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和檳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馬來西亞之旅,選擇了兩個世界文化遺產:馬六甲和檳城。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王國的都城,1511年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641年為荷蘭占據。馬來西亞第一位首相拉曼在1956年2月20日宣布馬來西亞獨立,其儀式就是在馬六甲的草場舉行的。後因馬六甲河口的淤塞和檳城、新加坡的興起,城市地位下降。
檳城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時候。科教文組織發表聲明的原文說:「馬六甲和喬治市已有500年的貿易歷史,亞洲和歐洲的影響力賦予她們有形與無形的特殊多文化遺產。這里的建築和城市景觀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比擬的。」
檳城由於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城市,所以交通也比較擁擠,汽車,摩托,等在身邊疾馳而過,相比較我還是喜歡馬六甲的精緻小巧。
大馬繼檳城和馬六甲後,霹靂州的玲瓏谷成為大馬第3個世界文化遺產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6月30日為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添加7個新遺產,而該國的玲瓏谷就是其中之一。
【簡史】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捌』 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關系(具體是講文化..歷史...背景的關系)

鄭和七下西洋時就到過南洋, 此後中國與馬, 新加坡貿易開始, 此後明亡清入關專,很多漢人屬逃避戰火逃到馬來西亞, 也有一支人數很龐大的隊伍, 就是反清復明的人, 此後每次國內發生戰爭都會有大批移民, 漢人占這些國家的絕對多數,
馬六甲地區 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駙屬國,是明代發現了這里, 讓馬六甲地區成為貿易重鎮, 這些國家的政權都是要明朝冊封的

『玖』 有誰知道相關馬來西亞歷史呢

在公元一世紀,兩件遙遠的但又互相關聯的事件幫助馬來西亞在古代世界裡的國際貿易中顯現。在當時,印度有兩大黃金和其他金屬來源:羅馬帝國和中國。從中國陸上路線被劫掠的匈奴切斷了,同時羅馬皇帝維斯帕也切斷了向印度運輸黃金的航線。因此,印度派遣了大型適航船舶,帶著據傳有數以百計的船員來到東南亞尋找替代資源,這其中就包括馬來亞半島。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豐富的馬來西亞錫礦在印度海上貿易中有著重要意義,促進了該地區的繁榮。隨著中東、印度和中國港口之間的海上貿易越來越繁榮,該半島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包括熱帶森林和香料在內的豐富資源而得利。馬來的船舶在這些貿易中占突出位置,馬來港口也成為航運中轉中心。印度貿易還帶來了印度文化、經濟、宗教和政治,這些都造就了今天的馬來西亞。早期佛教蘇門答臘馬來王國位於現在的巨港和蘇門答臘島,並且於公元9世紀-13世紀之間統治著馬來半島大部。位於爪哇的強大的印度教王國滿者伯夷在14世紀統治了馬來半島。這種從馬來向伊斯蘭教的轉變從14世紀初葉開始,並且在15世紀隨著穆斯林王子統治的馬六甲王國而加速改變。馬六甲是一個重要的地區轉口港,中國商人、阿拉伯商人、馬來商人和印度商人在這里交易貴重物品。被此所吸引,一支葡萄牙軍隊於1511年佔領了馬六甲,開始了歐洲在東南亞的擴張。荷蘭於1641年將葡萄牙人從馬六甲趕了出去,繼而在1795年被英國人取代,英國早在1786年就已經攻佔了檳城。1826年,英屬馬六甲、檳城和新加坡合並為海峽殖民地。依據這些據點,英國於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在馬來半島蘇丹國建立了英國保護地。在英國控制期間,公共管理體系有序建立,公共服務得到延伸,大規模的橡膠以及錫生產得到發展。1942年到1945年的二戰期間日本侵略佔領這一地區,英國統治結束。戰時和戰後的獨立情緒膨脹,1957年,馬來西亞聯盟成立,東姑阿都拉曼成為第一任總理。英屬新加坡、沙撈越和沙巴(稱為北婆羅洲)於1963年9月16日加入聯盟組成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於1965年8月9日退出聯盟並且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鄰近的印尼反對馬來西亞的成立,並在經濟、政治、外交和軍事上對抗這個新成立的國家,直到1966年印尼總統蘇加諾下台。馬來西亞主要政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簡稱巫統)自從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開始就在政黨聯盟中掌權。1973年,一個由14個黨派組成的國民陣線將之取代。1998年9月,總理馬哈蒂爾辭退了副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並指控其有不道德和腐敗行為。之後總理任命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取代安瓦爾成為副總理。安瓦爾稱他的下台實際上是由於政治分歧,這導致了一系列主張政治改革的示威。後來在9月,安瓦爾被逮捕,在獄中遭毒打,並被指控貪污和雞奸。1999年4月,他被判定四項貪污罪名,被判有期徒刑6年。2000年8月,安瓦爾被裁定雞奸罪名成立,被判處9年有期徒刑,和之前的6年有期徒刑分期執行。兩項審判被國內和國際觀察員看作是有政治動機的。1999年11月大選,國陣重新執政並獲得四分之三的議會席位,但巫統的議席由94位降到72位。2003年10月31日,總理馬哈蒂爾在執政22年之後自願下台,他的繼任者,副總理阿卜杜拉巴達維宣誓就職。

閱讀全文

與馬來西亞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