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簡述發明印刷術的歷史意義

簡述發明印刷術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7 10:39:34

㈠ 印刷術這一成就有什麼歷史意義

印刷術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光輝篇章,而建立這一偉績殊勛的莫大光榮屬於中華民族。
印本的大量生產,使書籍留存的機會增加,減少手寫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絕滅的可能性。由於印本的廣泛傳播及讀者數量的增加,過去教會對學術的壟斷遭到世俗人士的挑戰。宗教著作的優先地位也逐漸為人文主義學者的作品所取代產讀者們對於歷來存在的對古籍中的分歧和矛盾有所認識,因而削弱了對傳統說法的信心,進而為新學問的發展建立了基礎。
印刷使版本統一,這和手抄本不可避免產生的訛誤,有明顯的差異。印刷術本身不能保證文字無誤,但是在印刷前的校對及印刷後的勘誤表,使得後出的印本更趨完善。通過印刷工作者進行的先期編輯,使得書籍的形式日漸統一,而不是像從前手抄者的各隨所好。凡此種種,使讀者養成一種有系統的思想方法,並促進各種不同學科組織的結構方式得以形成。
印刷術的傳人使歐洲宗教改革的主張廣為傳播。馬丁·路德曾稱印刷術為「上帝至高無上的恩賜,使得福音更能傳揚」。在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他的抗議之前,人們已經用一些本國的民族語言印刷聖經,使宗教改革的條件日趨成熟。福音真理不再是少數人所專有,而為普通百姓所能學習和理解。同時也使宗教信仰因國家不同而有變通,羅馬教會再不能保持國際性的劃一形式。新教運動的原始動機是糾正教會的弊端,特別是贖罪券的出售,自從印刷術應用到大量的印刷贖罪券以後,出售贖罪券成為一種謀利手段。與此同時,新教徒也利用印刷的小冊子、傳單和布告等方式,廣泛傳播其觀念和主張,如果沒有印刷術,新教的主張可能僅限於某些地區,而不會形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重要運動,永遠結束教士們對學術的壟斷、克服愚昧和迷信,進而促成西歐社會早日脫離「黑暗時代」。
在印刷術出現以前,雖然已有民族文學,但印刷術對民族文學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西歐各民族的口語在16世紀之前已發展為書寫文字,問世紀逐漸演進成為現代形式,同時一些中世紀的書寫文字已在這一過程中消失。一度成為國際語言的拉丁文也日漸式微,終於成為死的語言。新興的民族國家大力支持民族語文的統一。與此同時,作者們在尋找最佳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出版商也鼓勵他們用民族語言以擴大讀者市場。在以民族語言出版書籍越來越容易的情況下,印刷術使各種語文出版物的詞彙、語法、結構、拼法和標點日趨統一。小說出版廣泛流通以後,通俗語言的地位得到鞏固,而這些通用語言又促進各民族文學和文化的發展,最終導致明確的民族意識的建立和民族主義的產生。
印刷促進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推廣,書籍價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獲得知識,因而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書籍普及會使人們的識字率提高,反過來又擴大了書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業者從早期印行的手冊、廣告中發覺印行這類印刷品可以名利雙收。這樣又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和書寫能力。例證說明,印刷術幫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們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如在早期德國的教會改革中就有出身鞋匠和鐵匠家庭的教士和牧師。這充分說明印刷術能為地位低下的人提供改善社會處境的機會。
2

㈡ 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歷史意義 具體的,至少300字

意義:
雕版印抄刷術是一襲種具有突出價值且民族特徵鮮明、傳統技藝高度集中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凝聚著中國造紙術、制墨術、雕刻術、摹拓術等幾種優秀的傳統工藝,最終形成了這種獨特文化工藝;它為後來的活字印刷術開了技術上的先河,是世界現代印刷術的最古老的技術源頭,對人類文明發展有著突出貢獻;它的實施對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條件。換句話說,在中國的四大發明中,有兩項即造紙術和印刷術與它直接相關,這在中國其他傳統工藝中是罕見的。
雕版印刷術則是唯一一個沒有區域限制影響遍布全國的文化形態,它的影響甚至傳及海外。作為一種民族遺產,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㈢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歷史意義

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約400年。活字印刷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復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里,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葯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葯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葯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葯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畢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葯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升沒有採用。 畢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中間,我國的平民發明家畢升的功績不可磨滅的。可是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我們卻一無所知,幸虧畢升創造活字印刷術的事跡,比較完整地記錄在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名著《夢溪筆談》里。但是除開西夏文字的幾本推測為活字印刷的佛經外,中原地區無發現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㈣ 活字印刷術發明在人類歷史中的意義

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約400年。

活字印刷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復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里,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葯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葯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葯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葯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畢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葯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升沒有採用。 畢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中間,我國的平民發明家畢升的功績不可磨滅的。可是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我們卻一無所知,幸虧畢升創造活字印刷術的事跡,比較完整地記錄在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名著《夢溪筆談》里。但是除開西夏文字的幾本推測為活字印刷的佛經外,中原地區無發現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㈤ 印刷術的發明有什麼意義

印刷術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光輝篇章,而建立這一偉績殊勛的莫大光榮屬於中華民族。

印本的大量生產,使書籍留存的機會增加,減少手寫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絕滅的可能性。由於印本的廣泛傳播及讀者數量的增加,過去教會對學術的壟斷遭到世俗人士的挑戰。

宗教著作的優先地位也逐漸為人文主義學者的作品所取代產讀者們對於歷來存在的對古籍中的分歧和矛盾有所認識,因而削弱了對傳統說法的信心,進而為新學問的發展建立了基礎。

印刷使版本統一,這和手抄本不可避免產生的訛誤,有明顯的差異。印刷術本身不能保證文字無誤,但是在印刷前的校對及印刷後的勘誤表,使得後出的印本更趨完善。

通過印刷工作者進行的先期編輯,使得書籍的形式日漸統一,而不是像從前手抄者的各隨所好。凡此種種,使讀者養成一種有系統的思想方法,並促進各種不同學科組織的結構方式得以形成。



(5)簡述發明印刷術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是印刷技術的發明地,很多國家的印刷技術或是由中國傳入,或是由於受到中國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日本是在中國之後最早發展印刷技術的國家,公元8世紀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經了。朝鮮的雕版印刷技術也是由中國傳入的,高麗穆宗時(998~1009年)就開始印製經書。

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經中亞傳到波斯,大約14世紀由波斯傳到埃及。波斯實際上成了中國印刷技術西傳的中轉站,14世紀末歐洲才出現用木版雕印的紙牌、聖象和學生用的拉丁文課本。中國的木活字技術大約14世紀傳入朝鮮、日本。朝鮮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礎上創制了銅活字。

中國的活字印刷技術由新疆經波斯、埃及傳入歐洲。1450年前後,德國美因茲的谷騰堡受中國活字印刷的影響,用合金製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根據他從葡萄酒壓榨機改進的機器設計,古登堡開發了使用凸起的活字,從一開始就使用油性墨。

印刷技術傳到歐洲,加速了歐洲社會發展的進程,它為文藝復興的出現提供了條件。馬克思把印刷術、火葯、指南針的發明稱為「是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中國人發明的印刷技術為現代社會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㈥ 印刷術的發明有什麼重要意義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具有重要意義。促成這種發明的主要動力是在1200至1400年間用紙取代羊皮紙作為歐洲主要的書寫材料。羊皮紙用珍貴的農畜的皮革做成,極其昂貴:由於從一個農畜身上只能取到四張優質羊皮紙,因而抄寫一部《聖經》就要宰殺200到300隻綿羊或小牛!紙用磨成漿的破布製成,成本和價格都比羊皮紙便宜得多。中世紀晚期的檔案表明,紙的價格僅為羊皮紙價的六分之一。與此相應,學習讀、寫的費用也降低了。隨一個印刷廠。選自一巴黎出版物扉頁,1520年著越來越會能夠識文斷字,對價格更為低廉的紙張的需求越來越大,而1450年前後活字印刷的發明完全滿足了這一要求。通過大大節省勞力,這種發明在約20年間就使印刷書本的價格降為手抄書的五分之一。

一旦書本不再是奇貨,識字的人就更多了,書本文化成為歐洲生活方式的一個基本方16世紀的印刷作坊。如果沒有15世紀50年代在紐倫堡發揚廣大的印刷術,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不可能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面。大約1500年後,歐洲人有能力閱讀和購買各種各樣的書籍——不僅有宗教小冊子,還有指導手冊、消遣性讀物;到了18世紀,又有了報紙。印刷術使思想的傳播變得迅速和可靠;此外,革命性的思想一旦印刷成幾百冊,不再能輕而易舉地被撲滅。因而,16世紀最偉大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之所以能夠在全德意志各地當即擁有一批追隨者,是因為他利用圖書印刷出版機構廣為散發他的小冊子:如果不是得益於印刷術,馬丁·路德或許會像胡斯那樣被處死。書籍的傳播還促進了文化上民族主義的發展。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歐洲多數國家中都有林林總總的方言,這些方言差別很大,往往就連據認為操同一種語言的人也幾乎不能互相交談。這種情況阻礙了政治的中央集權,因為一位王室仆從可能完全無法與各省居民進行交談。然而,印刷術發明之後不久,歐洲各國都開始形成自己的語言標准,這種標准通過圖書整齊劃一地傳播開來。「規范英語」是倫敦印刷物中使用的語言,它傳到了約克郡或威爾士。因而,人們之間的交往更為便利了,政府工作也比過去更有效率。

15世紀中期約翰·谷登堡印製的第一部活字印刷重要著作。它被稱為42行聖經,因為每第一欄共有42行。在結束本章時我們可以這么說,鍾和書籍與大炮、遠洋船隻一樣對1500年後歐洲在全球居主導地位起了促進作用。時鍾培育出的習慣促使歐洲人高效率地工作並准確地制定計劃;書籍的普及大大增強了進步思想的交流和傳播。一旦習慣於閱讀圖書,歐洲人在世界各民族中獨一無二地進行思想的交流和嘗試。因而,1500年後,歐洲人得以把整個世界掌握在自己手裡,就毫不令人奇怪了。

㈦ 唐宋時期印刷術發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我國隋唐時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專期的印刷品屬(868年印)。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我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日本,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13世紀左右歐洲的旅行家接觸到中國的印刷術,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印),晚於我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拚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㈧ 印刷術發明的意義是什麼

印刷術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印刷業的發展,使印刷實現了質的飛躍。同時,印刷術的出現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瑰寶,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㈨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有什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回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答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印刷術的特點是方便靈活,省時省力。是古代印刷術的重大突破。

㈩ 活字印刷術的歷史意義

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約400年。

活字印刷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復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里,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葯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葯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葯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葯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畢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葯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升沒有採用。 畢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中間,我國的平民發明家畢升的功績不可磨滅的。可是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我們卻一無所知,幸虧畢升創造活字印刷術的事跡,比較完整地記錄在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名著《夢溪筆談》里。但是除開西夏文字的幾本推測為活字印刷的佛經外,中原地區無發現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參考資料:http://bk..com/view/399234.htm

閱讀全文

與簡述發明印刷術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