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資本主義壟斷的發展歷史

資本主義壟斷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7 07:31:54

Ⅰ 馬克思主義認為,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是

趨勢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到最後,能做出這一事情的只有國家,必定是公有製取代資本私有制。

Ⅱ 壟斷資本主義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1 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和主要表現、它的本質特徵、歷史地位及其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影響
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是資本國際化或資本國際社會化,是資本在國際化運動中實現不斷增殖。其基本特徵包括:(1)壟斷已不是一般的壟斷,而是高度集中的國際壟斷;壟斷組織也不再是最初的「國際托拉斯」,而是龐大的跨國公司以及觸角伸向世界各個角落的子公司。(2)金融資本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金融資本的推動下,資本和財富迅速集中,在世界上形成了空前巨大的財團、寡頭和豪富。(3)資本輸出已經成為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形式。
國際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發展的新階段。雖然當代資本主義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其本質並沒有改變,帝國主義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特徵在當代表現得更為突出和尖銳。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發展既給社會主義新社會准備著越來越充分的物質基礎和歷史條件,也給現有社會主義國家構成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2 戰後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條件、主要動因以及當代資本主義的主要發展階段
戰後資本主義進入了一個和平發展的新時期,它在東西方冷戰和兩極對峙的世界格局中謀求穩定和發展。蘇東劇變使許多發展中國家重新淪為西方壟斷資產階級經濟盤剝、政治干預、軍事侵略的對象,現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遭到嚴密的包圍和遏制,而資本主義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卻迅速擴大了。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動因包括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新科技革命的作用、西方國家的自我調節以及不合理的國際關系等。
當代資本主義經歷了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第三條道路」等三個主要發展階段。二戰結束至20世紀70年代,在凱恩斯主義的指導下,西方國家對資本主義經濟進行全面調控,出現了許多與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不同的新特徵。這些變革為戰後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比較有利的國內和國際環境,但也給資本主義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20世紀70-90年代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是資本主義由國家壟斷向國際壟斷階段發展的產物。經濟全球化和資本的全球擴張互相呼應,使新自由主義成為了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思想基礎。西方發達國家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結構的升級,增強了科學技術優勢和國際競爭能力,緩和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但它不能保證經濟的穩定增長,也

Ⅲ 關於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一、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國家政權與壟斷資本溶為一體的壟斷資本主義。由私人壟斷向國家壟斷的轉變,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
國家壟斷作為壟斷的一種形式,早在壟斷資本主義形成初期就已經產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國營鐵路、國營兵工廠、國有土地基金等,但當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整個壟斷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作用還很有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受戰爭形勢所迫,幾個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空前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許多國家實行了生產和分配的國家調節。戰爭結束後,隨著戰時經濟向和平經濟的轉變,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就削弱了。
20世紀30年代初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再次得到顯著發展,各國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如美國出現羅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國實行軍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參戰國實行嚴厲的統制經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再次出現高潮。二戰結束後,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有所減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又一次進入低潮。
以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入猛烈發展階段,而且具有新的特點。此時,不僅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財政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迅速增加,一般已達到40%左右,而且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已不再是作為一種短時期的「戰時狀態」或「反危機措施」,而是發展成為社會資本再生產過程的經常性需要,國家與壟斷資本的結合,已經發展到整個社會資本再生產過程的所有環節,包括了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從而使壟斷資本主義具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顯著特徵。
2.私人壟斷向國家壟斷轉變的原因
私人壟斷向國家壟斷的深刻根源是生產社會化與私人壟斷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私人壟斷已難以適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迫使國家不得不直接參與社會資本的再生產過程,調節社會經濟的運行;同進也迫使私人壟斷資本運動依賴於國家政權,國家與私人壟斷資本溶合起來,形成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具體說來,私人壟斷向國家壟斷轉變有下列原因:
1)科技革命和生產社會化的高度發展,私人壟斷資本的積累已無法滿足社會再生產所必需的條件,必須由國家進行投資或者由國家給予私人資本以資助。
2)私人壟斷統治擴大了資本主義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必須由國家採取一定手段干預國民經濟,減輕經濟危機的程度,緩和社會矛盾。
3)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單純依靠私人壟斷資本的力量和市場的自發調節已難以解決由結構失衡所造成的經濟動盪,必須依靠國家採取行政的或經濟的措施調整國民經濟結構。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國家及其職能發生巨大變化,促使國家力量與私人壟斷資本相結合。所以,私人壟斷向國家壟斷的轉變,具有客觀必然性。

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特徵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私人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
2.私人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的形式
1)企業外部即流通過程的結合,如政府采購、發放補貼等等;
2)企業內部即生產過程的結合,如國家資本和私人壟斷資本聯合組建股份公司等等。
3)國家還可以代表壟斷資本家總體直接掌握和經營資本,如運用國有財政資本,進行投資、消費,或者是建立國有企業等等。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特點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仍然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和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從一般壟斷資本主義轉化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生部分質變。與私人壟斷相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具有以下特點:
1) 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並以其巨大的力量,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和調節。
2)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所追求的是國家壟斷利潤。國家壟斷利潤是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緊密結合在一起,向工人階級和整個社會徵收的貢賦。國家壟斷利潤不能由私人壟斷集團獨占,而是在國家與壟斷組織之間瓜分。
3) 國家壟斷資本經濟實力雄厚,資本社會化達到新的高度。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資本再生產的調節

1.國家調節經濟的主要目標
為了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和長遠的利益,維護和鞏固資主義制度,資產階級國家必須對經濟運行進行調節,有意識地影響社會再生產的局部比例和宏觀比例。國家調節經濟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調節的主要內容
從經濟活動的層次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調節的主要內容是局部比例的調節和宏觀比例的調節。局部比例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國家執行各項有差別的經濟政策,通過國家從某一部門取出(稅收)和返還(補貼),來引導和刺激某些部門的發展,抑制另一些部門的發展。通過這種機制的調節作用,影響資本在不同部門的再分配,求得國民經濟的局部平衡。而宏觀比例調節的基本方式則是總需求管理。當出現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由於需求不足,生產蕭條和失業,國家通過增加支出,刺激和擴大總需求;當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由於出現過度需求,產生通貨膨脹,國家就通過減少支出,從而抑制和減少總需求。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社會資本再生產的調節,按其作用方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的調節,如國家進行生產投資刺激需求,政府采購商品等等;另一類是間接的調節,即通過經濟信息和各種經濟參數(如價格、稅率、利率、工資參數等)來影響社會資本的再生產。
3.財政調節。
財政是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過集中和重新分配一部分國民收入,來影響生產資源的使用、個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財政包括國家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財政政策包括財政支出政策和財政收入政策兩個內容。
國家財政調節的主要內容有:(1)通過國家預算,增加國家投資,舉辦公共工程,建立國有經濟以及投資新興科技領域等,以擴大社會總需求,避免經濟衰退,擴大就業。(2)調整稅率、稅種和稅收起征點,實行某些免稅、退稅政策,直接引導納稅人的經濟行為,調節經濟運行。(3)實行「補償性財政」政策,即在危機和蕭條階段採取「松」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擴大政府支出,加大財政赤字,增發國債;而在經濟繁榮、需求過旺時,採取「緊」的財政政策,增加稅收,削減政府支出,償還國債等,以抑制需求,延緩經濟危機爆發。(4)實行財政補貼,通過對國有企業虧損補貼、私營企業補貼、投資補貼、科技開發補貼、新產品出口補貼等,使各部門、企業協調和平衡地發展。(5)擴大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為私人壟斷企業提供和擴大國內市場,既解決產品的實現問題,又對產品結構調整產生校大的影響。
4.貨幣調節。
貨幣政策是現代資本主義經濟中政府調節經濟的又一基本手段。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因國家直接控制著中央銀行和貨幣供應量、金融管理權,國家可以利用控制貨幣供應量影響利率水平及投資,最終達到影響總需求和調節社會再生產比例關系的目的。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央銀行主要採取三種手段調節社會貨幣供應量:一是改變存款准備金比率。存款准備金比率是由國家金融當局規定的,其高低直接涉及到商業銀行的流動資金和資金供應。通過這一比率的調整可以達到影響商業銀行放貸規模的效果。二是調整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即商業銀行以未到期的票據向中央銀行融通現金時,貼現利息與票據到期時應得款額的比率。貼現率的高低,對於商業銀行的貸款額和利息率有重大影響,中央銀行通過再貼現率的調整來影響商業銀行的貼現率,進而影響市場利率,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三是公開市場業務。即中央銀行通過公開買賣有價證券和國家公債來控制貨幣市場。當採取緊縮貨幣政策時,中央銀行便拋出票據或證券以回籠貨幣,減少市場的貨幣供應量;當執行擴張貨幣政策時,就大量買進公債及其他有價證券,以增加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
5.收入調節。
它的主要內容是管制工資和物價,國家通過分配領域對再生產過程實行干預。它的目標有兩方面:一是企圖克服物價和工資的螺旋式上漲引起通貨膨脹。二是調節收入分配,調整工資與利潤的相對份額。
國家實施收入政策的手段主要有三種:一是強制性收入政策。主要是政府通過立法來凍結物價和工資,一般是在通貨膨脹嚴重時採用的手段。二是非強制性的「指導性」方法。即政府根據平均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趨勢,規定每個部門工資增長限度,使貨幣收入增長不超過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三是收入指數化措施。即將名義收入與某種物價指數聯系起來,名義收入隨物價指數變動而變動,其作用在於避免或減輕物價上漲對實際工資的影響。
6.國家的計劃調節與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計劃的內容
在當代資本主義經濟中,為了減少市場對經濟運行產生的自發性破壞作用,為了便於集中資金發展重點或關鍵部門,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市場經濟基礎上都不同程度地實行了對經濟的計劃管理和調節,它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調節經濟的一種綜合形式。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計劃的內容包括:總的經濟增長計劃、財政收入與貨幣發行計劃、國家重點投資計劃、科技教育發展計劃、主要產業發展計劃等等。
但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計劃,無法保證整個國民經濟的按比例發展,無法解決經濟過程的深刻矛盾。

Ⅳ 試述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過程

19世紀70年代以前,資本主義處於自由競爭階段;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逐步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

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代替自由競爭並占據統治地位,壟斷資本主義得以形成。這一時期壟斷資本主義主要以私人壟斷資本為基礎,所以又叫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是在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的基礎上形成的。

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到壟斷階段,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壟斷是適應生產高度社會化而產生的資本社會化形式。壟斷取代自由競爭只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范圍內生產關系的階段性調整。

(4)資本主義壟斷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壟斷條件下競爭的特點

壟斷是從自由競爭中形成的,是作為自由競爭的對立面產生的,但是,壟斷並不能消除競爭,反而使競爭變得更加復雜和劇烈。

1、壟斷沒有消除產生競爭的經濟條件。競爭是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壟斷產生以後,不但沒有改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而且又促進商品經濟繼續發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競爭。

2、壟斷必須通過競爭來維持。各個壟斷組織通過競爭發展壯大起來。在取得了一定的壟斷地位後,由於存在攫取高額壟斷利潤的內在動力和面臨更加強大的競爭對手的外在壓力,壟斷組織必須不斷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鞏固自己的壟斷地位。

3、社會生產是復雜多樣的,任何壟斷組織都不可能把包羅萬象的社會生產都包下來。實際上,在壟斷組織之外,還存在著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

Ⅳ 資本主義發展史

什麼是資本主義?(1)資本主義是「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和剝削僱傭勞動的社會制度」。(《辭海》2000)。(2)資本主義,又稱自由市場經濟,生產資料大都為私人所有,生產引導和利益分配決定於市場運作。(《不列顛網路全書》1993)。
資本主義發展史:新航路的開辟以後,文藝復興的奠基宗教改革的發展影響了資本主義發展史:
1)第一階段(1733-1785=52年),從1733年發明「飛梭」和1765年發明蒸氣機,到1785年建成第一座「近代煉鋼廠」,主要成就是紡織機械化。人類走出了手工業時代。

(2)第二階段(1785-1867=82年),從1785年建成「近代煉鋼廠」到1867年發明「發電機」,主要成就是發展鋼鐵工業,以及利用鋼鐵的機械製造、輪船、鐵路。工業化國家成為世界強國。

(3)第三階段(1867-1919=52年),從1867年發明「發電機」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主要成就是發展被稱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人類生活,煥然一新。

(4)第四階段(1919-1945=26年),從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期間發生經濟大蕭條,實行「新政」大改革。資本主義陷入困境,自救更生。

(5)第五階段(1945-現在=60年+),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2006),主要成就是新科技突飛猛進,信息化,全球化,出現沒有工人的工廠,被稱為後資本主義。

Ⅵ 資本主義發展歷史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於封建社會內部。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的解體使資本主義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但是資本主義時代是從16世紀才開始的。在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引起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資本的原始積累加速了這種分化,造成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條件是:一方面,產生大批失去生產資料而不得不出賣自己勞動力的無產者;另一方面,巨額的貨幣和生產資料集中在少數人手裡轉化為資本。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強制地使勞動者同他們的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而對農民土地的剝奪是全部過程的基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從而既給資本主義造成了勞動力市場,又給它造成了商品市場。剝奪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歷史在不同國家帶有不同的特點,經歷不同的階段。勞動力轉化為商品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標志著簡單商品生產向資本主義生產的過渡,也標志著對勞動者的剝削形式的變換,即由封建剝削變成資本主義剝削。資本原始積累還包括對殖民地的侵佔和掠奪,以及其他利用國家權力的暴力手段。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權、等級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政治力量不斷壯大,為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條件。荷蘭在16世紀末,英國在17世紀中葉,法國在18世紀末,德國及其他一些國家在19世紀中葉,先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變革了封建制度,從而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代封建的生產方式掃清了道路。

資本主義制度是經過工業革命,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以後最終確立的。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以及隨之而來的殖民地的開拓,使銷售市場擴大了許多倍,加速了手工業向工場手工業的轉化。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由於在工場內部實行勞動分工,比資本主義初期實行簡單協作的手工業,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到18世紀,在英國等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裡,國內市場與世界市場的迅速擴大,越來越同工場手工業的狹隘的技術基礎發生矛盾。資本家為了在競爭中獲取更多的利潤,要求進一步改進生產技術。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誕生的機器大工業,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已經建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抗階級成為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的階級結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於生產,促進了生產力迅速發展,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擴展到一切生產部門,同時也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在各個國傢具有共同的規律並帶來類似的後果,但是各個國家由於具體的歷史條件不同,也具有各自的特點。

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所有制之間的矛盾還表現為個別企業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簡單商品生產已經包含著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萌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把這種無政府狀態推向極端。大工業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使資本家之間的斗爭具有普遍性和空前激烈性。資本家為了佔有更多的剩餘價值,同時也在競爭規律的支配下,竭力應用科學技術的成果,不斷改進機器,加強自己企業中社會化生產所具有的組織性,其結果是不斷加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資本主義大工業巨大的擴張遇到了資本主義佔有所造成的市場相對狹小的限制,社會化生產所必需的客觀比例遇到了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破壞,沖突便成為不可避免。1825年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地爆發,就是這種沖突的突出表現。在危機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部機構在自己創造的生產力的壓力下失靈了。周期性經濟危機表明,社會生產力以日益增長的威力要求擺脫它作為資本的那種屬性,要求在事實上承認它作為社會生產力的性質。生產力的這種反抗,迫使資本家階級不得不在資本關系內部可能的限度內,部分地承認生產力的社會性質。由資本集中而產生的股份公司、壟斷組織以及國家佔有就是這種趨勢的表現。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它的最高階段,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帝國主義)。

Ⅶ 資本主義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為什麼

1、第一階段,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階段。

此時,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興起,東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強,西歐封建制度開始瓦解,逐漸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由於文藝復興的興起和新航路的開辟,使人們思想和行為上走向開放,世界發展由分散逐漸走向整體。

2、第二階段,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階段。

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英國、美國、法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但歐洲封建勢力仍比較強大,資本主義制度在建立和復辟中反復。

3、第三階段,18世紀六十年代-19世紀七十年代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蒸汽時代)。

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產階級力量極大增強,19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世界潮流,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確立對世界的統治。英法美俄日等國完善的資本主義制度,逐步開始了對外擴張。

4、第四階段,19世紀七十年代-20世紀四五十年代,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電氣時代)。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繼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由於資本主義世界發展的不平衡,該階段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世界不斷地進行爭奪殖民地的戰爭。

Ⅷ 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工場手工業、工業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的史實與特徵是那些

「工場手工業」一詞譯自馬克思所稱Manufaktur。1932年瞿秋白譯為「工廠手工業」,?1945年商務版《德華大詞典》同。1953、1961年版郭大力等譯《資本論》作「手工製造業」。後馬列著作編譯局譯作「工場手工業」。本文中,「工場手工業」指其經濟性質,具體組織依習慣,如綢廠、布廠、磨坊、油坊、機房、鐵作、木器作等;類稱用「手工廠」。
工場手工業是資本僱傭勞動者的生產形式。但僱傭多少人始具資本主義性質,當因生產力發展狀況和民族歷史條件而異。在研究資本主義萌芽時,當時史料多不能區分家屬勞動與僱傭勞動,我們原則上以有10人以上的廠坊為工場手工業。鴉片戰爭後,沿用此例。1929年公布《工廠法》,規定使用發動機器並僱工30人以上者為工廠;此後統計資料皆以此為准,我們遂以僱工10人(或稍少)以上而不足工廠標准者為工場手工業。解放後,國家統計局作有10人以上工廠統計,中央手工業管理局遂以4-9人的廠坊為工場手工業。原來,機器大工業。工場手工業、個體和家庭工業都是經濟研究所用概念,硬性劃界不可能,亦無意義。
手工業無明確定義。工業革命之初,以蒸汽機代替人畜力視為驚人之舉,遂以動力區分機器與手工。然水力發達區域常以古老的水輪機代替蒸汽機,亦無礙技術革命。又如歷史悠久的磨坊,曾歷人力、畜力、風力、水力諸階段,及用蒸汽機稱火輪磨坊,仍是利用兩片石磨轉動。19世紀末發明滾筒制粉和聯動裝置(rolling system),才實現技術革命;前此均可稱手工業。進入20世紀,手工工具演變為復合裝置,不少應用精密機械原理或化學反應過程;電力普及後,手工廠添置馬達已屬常事。因而研究工業結構者多以企業規模為准。如日本常將不足10人的廠視同手工業;日軍佔領華東時並規定20釜以下之絲廠為手工業。二次大戰後,聯邦德國以不滿10人、年銷售額」不滿30萬馬克者為手工業。按規模劃分,似更合理。

壟斷資本主義的最基本特徵
第一,資本集中與生產集中高度發展,在主要產業部門乃至整個經濟生活中產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壟斷組織。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的單一單位企業和在此基礎上的分散競爭已經成為歷史。主要產業部門大都已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第二,工業壟斷資本與銀行壟斷資本日趨溶合為金融資本,金融資本的進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頭。在工業壟斷資本形成的同時,銀行業的競爭造成銀行業日趨集中和銀行壟斷組織形成。銀行壟斷組織的形成,使銀行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由過去的借貸中介人,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並與工業資本日益融合在一起。這表現在:
(1)銀行支配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少數大銀行可以通過存放款及其他金融業務,了解工商企業的狀況,監督其經營活動,並通過擴大或減少貸款來影響工商企業可支配的資本數量,決定它們的命運。
(2)促進和加速了壟斷組織的形成。銀行業務的擴大和長期貸款的增加使銀行與工商企業的命運緊密結合。一方面,銀行信用增加了大資本的實力,在競爭中自發地推動了資本、生產集中和壟斷組織的形成;另一方面,為了自身的利益,銀行也開始有意識地促進有信貸關系的企業之間達成協定,形成壟斷組織。
(3)銀行成了交易所。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後,銀行成為股票與債券買賣的場所,並代理工商企業發行有價證券,使一切工商企業的創辦與擴大都要通過銀行。這使得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之間日益相互滲透並且在人事上實行聯合,其結果是形成金融資本。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少數既控制銀行又控制工業的最大的壟斷資本家,即所謂金融寡頭。金融寡頭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提供的參股、控股辦法,從上到下、逐步放大,對眾多企業進行控制,支配更多的企業,形成龐大的資本主義企業集團。這種控制辦法被稱之為「參與制」。
第三,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資本輸出就已經存在,但不佔重要地位。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後,由於生產和資本越來越集中於少數大企業,利潤率較高的部門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而資本的本性又必然使其對利潤率較低的生產部門不屑一顧,從而產生大量的過剩資本。落後國家資本有機構成低,勞動力價格低廉,則為資本輸出提供了對象和場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落後國家進行資本輸出的特徵十分明顯。資本輸出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借貸資本輸出,二是直接資本輸出。不論哪種形式,在促進和推動落後國家經濟的某種程度發展的同時,也加強了壟斷資本對落後國家人民的控制和剝削,並使這些國家的經濟片面發展,民族經濟衰敗,增強其對發達國家的依賴。

Ⅸ 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可以大致分為幾等階段

資本主義的演變經歷了自由競爭和壟斷兩個階段。

一、自由資本主義階段

1、時段

16~19世紀。

2、特徵

①自由競爭;

②政治民主;

③商品輸出。例如電影《創業》周挺杉拉駱駝,運洋油。

二、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帝國主義階段)

列寧指出:「如果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簡短的定義,那就應當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LX2-808

1、時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在。

2、特徵

①壟斷組織的形成。

壟斷組織的基本形式是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②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起來,形成了金融資本。

③資本輸出。

所謂資本輸出,是指資本家、資本家集團或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對國外進行投資和貸款(的行為)。它有兩種形式:

一是企業形式的資本輸出,資本家直接到其他國家辦工廠,形成跨國公司。

二是借貸形式的資本輸出,通過銀行向其他國家的企業貸款。

④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

所謂國際壟斷同盟,就是資本主義各國最大的壟斷組織根據協定成立的國際性經濟聯盟。

⑤資本主義列強從領土上瓜分世界。

列寧說:「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幾個大國都想爭奪霸權。」LX2-810 「現代戰爭產生於帝國主義」。LQ21-324 兩次世界大戰就是突出的表現。人們一般是從侵略、戰爭的角度來認識帝國主義的。

另外,所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組織的一種形式,不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大階段。

(回答完畢,若有價值,請予採納)

閱讀全文

與資本主義壟斷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