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鑄造發展歷史

鑄造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7 07:06:20

『壹』 鑄造的發展史

這個問題太大了,我國的鑄造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鑄造。

『貳』 金屬鑄造的歷史

在古代,中國、印度、巴比倫、埃及、希臘和羅馬就已經鑄造兵器、祭器、藝術品和家庭用具。早期的鑄件是用金、銀、銅及其合金製作的。青銅器時代是人類文明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以後又出現鑄鐵件。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就廣泛使用鑄鐵件,技術傳統源遠流長。附圖是《天工開物》中的鑄釜圖(見冶金史)。 金屬鑄造
冶金和鑄造是相輔相成的工藝過程,中國古代「冶鑄」一詞反映了這一事實。盡管後世鑄造工藝已發展成機械製造工藝中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但與冶金工藝仍然密不可分。
① 鑄鐵 鑄鐵已有悠久的歷史,但發展速度緩慢。直到1722年,列奧米爾創制「沖天爐」,並開始用顯微鏡研究鑄鐵的組織和斷口,情況才發生變化。1734年斯韋登貝里(Svedenberg)所著《鑄鐵學》(De ferro)問世,對鑄鐵工藝有了初步的理論認識。1765~1785年間,由於蒸汽機的出現,從18世紀60年代起機器製造業中大量使用鑄鐵,運輸部門也使用鑄鐵軌,1788年為巴黎自來水廠生產了總長60公里的輸水鑄鐵管。鑄鐵需求量的增加發展,促進了鑄鐵的技術進步和理論研究工作。
② 鑄鋼 鋼的熔點高,成分控制(如脫氧等)復雜,直到1740年才出現坩堝法煉鋼,開始發展工藝。
③ 鑄鋁 1886年發明熔鹽電解制鋁。到20世紀初,鋁及其合金的鑄造業迅速發展起來,在有色金屬鑄造中已居首位。而傳統的銅合金鑄件所佔的比例卻逐漸減少了。
現在已發展出適應各種需求的金屬鑄造方法,可以經濟地製作復雜形狀和各種尺寸的鑄件。
金屬的鑄造性能 包括:①流動性,液態金屬充滿鑄型的能力;②收縮傾向,從液態到固態體積收縮大,易產生縮孔等缺陷,又線性尺寸收縮大,影響鑄件的最終尺寸精度;③熱裂傾向,有的金屬和合金在鑄造過程中容易產生裂紋和偏析傾向(見金屬的凝固)等。

『叄』 消失模鑄造的發展歷史

1958年,美國的H.F.shroyer發明了用可發性泡沫塑料模樣製造金屬鑄件的專利技術並取得了專利(專利號USP2830343)。最初所用的模樣是採用聚苯乙烯(EPS)板材加工製成,採用粘土砂造型,用來生產藝術品鑄件。採用這種方法造型後泡沫塑料模樣不必起出,而是在澆入液態金屬後聚苯乙烯在高溫下分子裂解而讓出空間充滿金屬液,凝固後形成鑄件。1961年德國的Grunzweig和Harrtmann公司購買了這一專利技術加以開發,並在1962年在工業上得到應用。採用無粘結劑干砂生產鑄件的技術由德國的H.Nellen和美國的T.R.Smith於1964年申請了專利。
1967年德國的A.Wittemoser採用了可以被磁化的鐵丸來代替硅砂作為造型材料,用磁力場作為粘結劑。這就是所謂磁型鑄造。1971年,日本的Nagano發明了V法(真空鑄造法),消失模鑄造在很多地方也採用抽真空的辦法來固定型砂。在1980年以前使用無粘結劑的干砂工藝必須得到美國實型鑄造工藝公司(Full Mold Process,Inc)的批准。在此以後,該專利就無效了。消失模鑄造技術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1990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Saturn建立了一個年產5.5萬噸的新鑄造廠,有三條全自動的消失模鑄造生產線。
1991年,義大利菲亞特公司在都靈建成歐洲最大規模的消失模生產車間,年產量1.5萬噸。
1993年,德國寶馬公司建成年產20萬只各種規格鋁合金氣缸蓋的消失模生產線。
2001年,美國通用的SMCO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先進、規模最大的消失模鑄造廠。
國內情況
近年來消失模鑄造在國內的發展較快,發展成果也是可喜的。其中雲南昆明的宏金隆鑄造機械廠在各個方面都比較先進,該廠的產品已經出口到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另外,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也為消失模鑄造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設備的研發和製造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白區設備的發展:預發機已經有較大的改進和提高,無論是外形結構的設計還是發泡原理方面的改進及測試手段的完善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發泡機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供,基本上可以滿足使用要求。制模機方面也有一定的改進,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及在國內制模方面的應用,國內制模機的自動化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制模的生產效率和工人的勞動強度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在充填方式能量分布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膠合機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對復雜模片的膠合水平和能力還有待於提高和完善。塗料方面機械化水平較低,檢測手段不完善,塗料工部現場臟、亂、差的情況沒有明顯改善;缺乏塗料的回收設備和裝置。目前國內也有部分企業利用不銹鋼高低速攪拌容器結合kawasaki機械手對復雜的模片進行塗料,但因不了解塗料的性能,沒有設計出合理精準的夾具,又因機械手的運行軌跡走向不合理,在對模片本身各型腔結構把握不是太好的情況下使用機械手進行侵塗導致模片在侵塗時出現模片膨脹變形,表面塗料粘附不均勻,型腔露白現象嚴重等問題。
(2) 黑區設備的發展:振實台有了較大的改進和突破,無論是振實原理還是控制手段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基本接近國外先進設備的設計理念,但在細節和控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砂冷卻器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和改善,在不需要考慮過多的地坑前提下,已經可以滿足造型線的砂冷卻處理的要求。雨淋加砂、振動輸送等設備的設計和製造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自動化的設計和實現能力有了較大提高。自動化澆注機的設計和製造水平已經接近國外的先進水平。整個造型線的設計理念轉變較大,布線更合理,運行更可靠。
(3) 工藝水平的發展:工藝水平主要體現在發動機缸體、缸蓋鑄件的批量化生產工藝及高難度耐磨、耐熱鑄件的生產工藝。

『肆』 中國鑄造史

概述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鑄造是指將固態金屬溶化為液態倒入特定形狀的鑄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鑄金屬有:銅、鐵、鋁、錫、鉛等,普通鑄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樹脂及其他輔助材料。特種鑄造的鑄型包括:熔模鑄造、消失模鑄造、金屬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等。(原砂包括:石英砂、鎂砂、鋯砂、鉻鐵礦砂、鎂橄欖石砂、蘭晶石砂、石墨砂、鐵砂等)
早期
中國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尊盤,西漢的透光鏡,都是古代鑄造的代表產品。 早期的鑄件大多是農業生產、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藝術色彩濃厚。那時的鑄造工藝是與制陶工藝並行發展的,受陶器的影響很大。
發展
中國在公元前513年,鑄出了世界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鑄鐵件-晉國鑄型鼎,重約270公斤。歐洲在公元八世紀前後也開始生產鑄鐵件。鑄鐵件的出現,擴大了鑄件的應用范圍。例如在15~17世紀,德、法等國先後敷設了不少向居民供飲用水的鑄鐵管道。18世紀的工業革命以後,蒸汽機、紡織機和鐵路等工業興起,鑄件進入為大工業服務的新時期,鑄造技術開始有了大的發展。
近代
進入20世紀,鑄造的發展速度很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產品技術的進步 ,要求鑄件各種機械物理性能更好,同時仍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另一個原因是機械工業本身和其他工業如化工、儀表等的發展,給鑄造業創造了有利的物質條件。如檢測手段的發展,保證了鑄件質量的提高和穩定,並給鑄造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電子顯微鏡等的發明,幫助人們深入到金屬的微觀世界,探查金屬結晶的奧秘,研究金屬凝固的理論,指導鑄造生產。

『伍』 中國鑄造協會的發展歷史

中國鑄造協會成立於1986年,是全國鑄造企業、地方社團組織及與鑄造業務有關的企業、研究設計院所、大專院校等自願結成的全國唯一經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國家一級鑄造行業組織(社團法人),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中國鑄造協會的宗旨是,貫徹執行國家方針政策,維護鑄造行業的共同利益,反映會員訴求,通過為政府、會員、企業提供服務,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協助政府完善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加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促進鑄造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推動現代鑄造產業集群建設,為把中國建設成為鑄造強國做出貢獻。中國鑄造協會具有調查研究、政策建議、組織協調、信息引導、咨詢服務、維護權益、行業自律及教育培訓等職能。
中國鑄造協會擁有以全國千家重點骨幹鑄造企業為主體的1473個企業法人會員單位和60多個區域性地方鑄造行業協會加盟(含6500個間接企業法人會員)的團體會員,合計會員總數8000餘家,其鑄件產量佔全國鑄件總產量的70%以上。中國鑄造協會秘書處(含分支機構)為常設機構,現有專職工作人員120餘人,另聘有專家顧問及行業工作志願者200餘人。 2009年2月,通過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13年5月,在民政部組織的首批行業組織評估中被評為5A級行業協會; 2011年3月,榮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予的「全國機械行業先進協會」榮譽稱號。

『陸』 中國銅鑄的發展歷史

中國青銅器的發生,大概要比西方要晚1000到2000年, 關於中國青銅器的起源,現在目前還是一個謎,還是一個有待探索的課題。為什麼中國青銅器能在青銅時代達到這么的高峰呢?我想和它的功能是分不開的。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功能,用《左傳》的話來說,就是八個字「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之大事」,當時國家的大事情就是祀、祭祀,戎是征戰。祭祀和征戰都和青銅器結了不解之緣。首先是祭祀,中國的祭祀這樣的上古這種宗教,在青銅出現之前,就已經有陶器和玉器來祭祀祖先。
在青銅出現之前,武器主要是石和木的工具,這樣的征戰效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銅這種材料被人們發現和掌握以後,它用來作為兵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這樣的功能,所以青銅器被賦予了非常高度的藝術形式。這樣的藝術我們很難去做一個評價,所以我給它四個字,就是「別具一格」。因為在世界上其他的任何文明裡邊,找不到中國青銅器這樣的造型和裝飾,中國青銅器的特點是一目瞭然的。這樣的造型當然它一部分是和過去的以前的陶器、制陶技術和玉器的攻玉技術,它上面的裝飾,造型和裝飾是有關的。但是到了青銅工藝,因為青銅的加工技術可以到了,後來被匠師們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所以它的成就遠遠高於這些陶器和玉器。在裝飾上就體現了一個非常神秘,一種非寫實的一種動物紋樣,這種動物紋樣非常抽象,我們目前還沒法解讀這些動物紋樣它的來源是什麼樣子的。但是,這種神秘,這樣的裝飾,是有助於當時的巫師是通過它來溝通天地,去溝通過去、現在和未來,天和地的。
從技術上也是自成一體的,自成一體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在歐洲,在其他文明裡邊,青銅的加工主要是鍛造,以鍛造為主,或者是鍛造和鑄造並行;而在中國,在早期,在青銅時代到來之前,也有一些鍛造加工。但是青銅時代,基本上鑄造,它的地位是絕對的。從材質方面講,我們的青銅合金里邊的錫的含量要比歐洲高一些,甚至高得多。特別是鉛,鉛在歐洲的青銅里邊並不是很普遍的,在中國的青銅合金里邊鉛的含量是非常之普遍的。所以從材質方面也是獨特的。從裝飾方面來看,西方因為是鍛造這樣的傳統,所以它很多裝飾是敲打和刻出來的。而在中國青銅時代,基本上全部是鑄造出來的。當然,金和銀這在中國出現得比較晚,也用於來裝飾,而西方在早期,金和銀的裝飾是大量的,這和中國也是有所不同的。

中國青銅器的發展,實際上我們說從公元前四千紀這樣的萌生到公元前三千紀 它的青銅時代的到來,實際上一直沿用到20世紀,到我們最後一個帝王被趕出故宮。那個時候,在這之前,故宮還在不斷地製造傳統的中國青銅器。當然現在的青銅技術工藝,也是工藝美術的一個很重要的門類。在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中,我把它分成三個時期、五個階段。第一個時期是古典,古典傳統時期,它的沿用時間比較長。從青銅時代的到來到公元前5世紀就是春秋的末期;第二個時期我們把它叫做新興期,就是從春秋的末期,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後;第三個是實用和復古期,大概就從公元時候一直到了20世紀。

中國青銅器的起源確實目前在學術界正在探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撲朔迷離。從它的發生背景來看,在公元前五千紀這個時候,在黃河流域成長起來的仰韶文化和黃河下游成長起來的大汶口文化。在長江地區有大溪文化,而在(遼河流域)有紅山文化。在這些文化里邊,我們先後都發現了和冶銅有關的這樣的遺物。當時的社會背景,我們沒有像安那托里亞,像兩河流域那樣的大型的城市和聚落。但是中國的聚落,從目前的考古調查來說,也是非常龐大的。再有就是中國在這個時候有非常發達的農業。就是以黍種植為主的農業,盡管這個時候在中國南方稻作農業已經發展起來了,但是南方的文化面貌目前我們還是很不清楚的。
商代末期青銅的繁榮,一直持續到西周的初期。當然周族是一種(家族)封建,他派他的子孫們,分封到不同的地方去統治、控制那些地域。所以周代風格的青銅器,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都有發現。並且它們的風格,它們的工藝和技術是驚人的一致。周代的青銅器,總的來說大型器物我們目前發現得不多,但是它的工藝也是非常精緻的。有一點變化就是商代的器物,它們分鑄鑄接比較多,而西周時候可能更強調一次性鑄造,就是說盡量減少這樣的分鑄。
春秋早期基本上是西周時期的延續,青銅從藝術和技術的方面,可說的並不是很多。但是在春秋的末期,隨著社會環境發生著變化,青銅器和工藝技術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個時期是周王室還依然存在,周王室那時很衰弱,它已經不能控制那些各地的方國。一些新興的地主階級,他們已經,力量已經逐步強大起來了,可以抗衡,已經破壞了西周當時建立起的那種禮制,所以這個時期史學家稱為禮崩樂壞時期。因為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競爭,這個時候文學、藝術、文化都繁榮起來了,我們把它稱為百家爭鳴時期。在青銅的藝術上,它的表現就是,從造型上開始拋開了過去形成的禮器這套傳統,變得寫實,變得活潑。從功能上趨於實用。比如說這個時候大量的車馬器、兵器、銅鏡,一些裝飾器和日用器具越來越多,建築構件這個時候也開始出現。從紋飾上來說,過去這樣的獸面紋已經越來越少,代之而替的是蟠螭紋、幾何紋、一些寫實的動物紋,還有一些社會生活場景這樣的一些紋路。

戰國時期另一項很重要的工藝出現了,就是用失蠟鑄造。所謂失蠟鑄造它是跟泥范鑄造,它的不同是泥范鑄造的模是用泥塑造的,而失蠟鑄造它的模是用蠟做的。蠟做了以後把泥糊在蠟的模型上,然後一烘烤,這樣蠟就流出來以後可以直接用來澆鑄,不需要泥范法那樣做成一小塊一小塊范,最後再組合起來,這樣就可以造成這樣一些鏤空的這樣效果的裝飾。右邊、右上角這一件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尊盤。李學勤對它的評價說,它的裝飾就跟絲瓜落子一樣,它有四五重這樣的鏤空的這樣的單元聯系在一塊的。下邊是一件鼎和一件壺,它的上邊這個外側這一部分,都是容器,這個容器可以盛東西的,但是外側這些裝飾是完全鏤空的,和里邊的主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是我們很少用這種技術去鑄造器物,目前發現的失蠟鑄件不到20件。
到了戰國結束,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中國進入了帝制時代,進入了專制王權時代。因為皇帝可以支配更多的資源,所以他可以造更精美、更宏大的器物。可是這個時候手工業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就是第一個是風尚開始了變化,盡管制禮仍然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但是禮器它的地位已經降低了。所以青銅、青銅工藝從此看起來是開始走向衰落。另一個就是其他的手工業發展起來了。
一般來說,在我過去講中國青銅器的時候,到漢代就為止了。漢代以後,雖然我現在正在研究,但是它和文化,從技術上來說,不再有什麼突破。從藝術上來說,也不具有經典地位,所以不太研究。如果我們要概括起來的話,這漢代以後是一個叫實用和復古這么一個時期。所謂實用,就是器物大多都是實用的,日常用具,除過佛教傳入中國,造了大量的佛像而外。貨幣鑄造是歷朝歷代最重要的青銅工業。然後銅鏡基本上是每個百姓必用的日用品。所以這兩種產品,在封建時代一直是青銅工業的重點。從技術上來說,這一時期,長達2000年,基本上泥范法和失蠟法都並行使用,泥范法用來鑄造錢幣、銅鏡,失蠟法主要用來鑄造那些造像 。從合金上來說,銅錫、銅錫鉛、銅鉛這種合金都有。到了宋代以後,和青銅工業相關系的,有兩項很重要的創新:一項是斑銅的出現,就是銅鎳合金;另一個是在明代的末期,煉鋅技術發生了突破。這樣,青銅時代基本上轉移到了黃銅時代了。

『柒』 熔模精密鑄造發展歷史

熔模精密鑄造是在古代蠟模鑄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文明古國,中國是使用這一技術較早的國家之一,遠在公元前數百年,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創造了這種失蠟鑄造技術,用來鑄造帶有各種精細花紋和文字的鍾鼎及器皿等製品,如春秋時的曾侯乙墓尊盤等。曾侯乙墓尊盤底座為多條相互纏繞的龍,它們首尾相連,上下交錯,形成中間鏤空的多層雲紋狀圖案,這些圖案用普通鑄造工藝很難製造出來,而用失蠟法鑄造工藝,可以利用石蠟沒有強度、易於雕刻的特點,用普通工具就可以雕刻出與所要得到的曾侯乙墓尊盤一樣的石蠟材質的工藝品,然後再附加澆注系統,塗料、脫蠟、澆注,就可以得到精美的曾侯乙墓尊盤。
現代熔模鑄造方法在工業生產中得到實際應用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當時航空噴氣發動機的發展,要求製造象葉片、葉輪、噴嘴等形狀復雜,尺寸精確以及表面光潔的耐熱合金零件。由於耐熱合金材料難於機械加工,零件形狀復雜,以致不能或難於用其它方法製造,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新的精密的成型工藝,於是借鑒古代流傳下來的失蠟鑄造,經過對材料和工藝的改進,現代熔模鑄造方法在古代工藝的基礎上獲得重要的發展。所以,航空工業的發展推動了熔模鑄造的應用,而熔模鑄造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也為航空工業進一步提高性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我國是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將熔模鑄造應用於工業生產。其後這種先進的鑄造工藝得到巨大的發展,相繼在航空、汽車、機床、船舶、內燃機、氣輪機、電訊儀器、武器、醫療器械以及刀具等製造工業中被廣泛採用,同時也用於工藝美術品的製造。

『捌』 不銹鋼精密鑄造的歷史沿革

熔模精密鑄造是抄在古代蠟模鑄襲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文明古國,中國是使用這一技術較早的國家之一,遠在公元前數百年,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創造了這種失蠟鑄造技術,用來鑄造帶有各種精細花紋和文字的鍾鼎及器皿等製品,如春秋時的曾侯乙墓尊盤等。曾侯乙墓尊盤底座為多條相互纏繞的龍,它們首尾相連,上下交錯,形成中間鏤空的多層雲紋狀圖案,這些圖案用普通鑄造工藝很難製造出來,而用失蠟法鑄造工藝,可以利用石蠟沒有強度、易於雕刻的特點,用普通工具就可以雕刻出與所要得到的曾侯乙墓尊盤一樣的石蠟材質的工藝品,然後再附加澆注系統,塗料、脫蠟、澆注,就可以得到精美的曾侯乙墓尊盤。

『玖』 鑄鐵的發展起源是什麼

鑄鐵是塊煉鐵和液態煉鐵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塊煉鐵最早出現在西南亞地區,公元前1200~前1000年,其使用已達到一定規模。公元前8O0年冶煉方法傳到歐洲;公元前500年傳到英國。塊煉鐵是一種最原始的煉鐵方法。其煉鐵爐用石頭或粘土砌成,爐身甚矮,側開小孔,插入陶土製的風管,用皮囊送風;使用富鐵礦石,以木炭或木柴為燃料。約在1000℃溫度下進行固體還原,煉成的鐵沉落於爐底,待爐冷後取塊。每煉一爐必須重新升火,爐溫上不去。此種鐵結構疏鬆、氧化夾雜多,幾乎不含碳、硅、錳等元素,所以鐵塊柔軟,可在一定溫度下鍛打,排除夾雜並成型,稱為鏢鐵、鍛鐵或海綿鐵。
中國在公元前6世紀就進行了液態煉鐵,比西方約早干余年。塊煉鐵爐溫較低,化學反應慢,故產量低,夾雜又多,在煉銅豎爐大風機的啟發下,創造出液態煉鐵。爐子加高,爐內煤氣流與礦石接觸時間長,礦石預熱效果提高,鼓風增強,燃燒旺盛,爐子可長時間保持較高溫度狀態(>1200℃),木炭的增碳作用也相應增強,因而獲得液態鑄鐵。鑄zhu中國是世界上生產鑄鐵件最早的國家之一,根據《左傳》記載,昭公29年(公元前513年)晉國鑄出鑄鐵刑鼎,重達270kg,鼎上鑄出刑律全文,這是中國鑄造大件的最早記載。隋唐以後,大型鑄件的生產愈來愈多,公元953年即中國五代周廣順三年,鑄造出滄州大鐵獅。
戰國時期鐵器出土分布圖
中國在春秋末戰國初期鐵業生產發展迅速,當時鑄鐵農具的生產尤為突出,如1955年河北石家莊趙國遺址出土的鑄鐵農具幾乎佔全部工具(包括骨、石材料)的65%,河北興隆出土的大批鐵范(金屬型),用於鑄造農具的約佔60%左右。這說明中國於戰國中期已邁入鐵器時代。根據解放後的考證,北起遼寧,南到兩廣,西到四川,東至山東,西北到甘肅,以黃河南北中原為中心,是中國古代鑄鐵冶煉和生產鐵器的重要地區(圖3)。中國古代冶金比歐洲先進,尤其是掌握鑄造技術比歐洲約早千餘年在漢代鐵的經營管理已經提到議事日程,《鹽鐵論》一書就是證明。公元1637年明末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此書詳細記載了中國當時的冶金、鑄造技術。鑄鐵雖然歷史悠久,但發展緩慢,從清代以來,鑄造技術長期停滯不前,直到1949年後才逐步得到發展,全國已形成教育、科研和生產系統。

閱讀全文

與鑄造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