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新編初中歷史教科書要刪除衛青,霍去病等人
主要是:
內容縮減了。
❷ 部編義務教育歷史教材有哪些新變化
一、教材傳達新理念
重視閱讀、關注思維的發展,在細微處引導家長、教師,這是新教材傳達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體現在思維發展上
從第一課《中學時代》開始,新教材的編排設計就體現出具體方法技能的學習指導,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綜合運用角色扮演、討論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積極表達、善於思考、習得方法、努力踐行。
三、教材的變化,對基層教師的理論功底提出新的挑戰,對他們教學理念、教育意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進行著深層次的「拷問」。
(2)新編歷史教材意義擴展閱讀:
尊重認知規律
關於選文的取捨、教材的新變化,以及習題涉及等細節方面,在編寫的過程中,編寫組都有過激烈的討論。其中一次,是對於語文教材中拼音和識字的教學順序。
教材編寫依據的始終是課程標准,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習目標和學生接受水平,確定相應的框架結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教育部教材局由此還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了寫作專題在不同年級中的難易程度:七年級強調基礎性,主要進行一般寫作能力的訓練,側重記敘性文章的寫作;
八年級強調實用性,突出語文跟生活的聯系,主要進行游記、演講稿、消息等實用性文體的寫作,側重說明性文章的寫作;九年級強調思辨性,主要進行議論性文章的寫作。
這些遞進的難易程度,針對客觀存在的地域差異,統編教材編寫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彈性與適應性,以滿足不同地區學生的發展需求。
在課後練習部分,編寫組此次編排了「選做題」,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也要求教師通過組織交流和表揚鼓勵,去激發學生做這些題的興趣。
李祖文卻表達了一個自己的顧慮,「我們仍然沒有擺脫這種傳統的文選加練習的方式,這給老師和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因為這其實缺乏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尊重和關注。
似乎我們還是比較重視在練習中得出的結果,而中間應該隱含一個什麼樣的學習過程,我們的教材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東西。」
在8月28日教育部今年首場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上,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申繼亮表示過,會有三方面來保證統編教材後續的完善和提高:建立跟蹤研究機制,編寫的主要專家去一線了解使用過程的適宜性,同時建立研究基地,鼓勵專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建立專門的平台,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定期修訂機制。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140餘編者耗時5年 國家統編義務教育教材改了什麼
❸ 新編歷史教材到底「變」在哪裡
歷史教材的變化絕不僅是「衛青、霍去病從歷史教科書中消失」那麼簡單。
很多人還記得電影《甲午風雲》中的致遠艦沖向吉野號的情景,「以前所有教材在講述甲午海戰時都表述為致遠艦是被魚雷炸沉的。」葉小兵說,不過史學家對這個細節進行了仔細研究,查看了作戰雙方的航海日誌,最終確定炸沉致遠艦的不是魚雷而是炮彈。
新編歷史教材主要採用點線結合的方式來編排。所謂點,就是一些具體的重要史事,比如事件、人物、歷史現象等。所謂線,就是歷史社會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和基本規律。這樣用點線相互相連,以線串點,以點連線,使學生既了解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又對歷史上一些重要的史事有所理解,便於學生打好歷史的基礎。
❹ 教材為什麼要修改因為有新的研究成果適應時代發展 比如初中歷史教材,我感覺修改之後,也就封面,
教科書修改的直接原因,是課程標準的修訂和來自實驗區師生的意見和建議。
為了適應學科發展、更好的教學、適應社會文化的進步
至於內容,可能是有細節的內容調改或者圖片的增刪,這些不一一比對是很難發現的。
❺ 新編歷史劇的含義
新編歷史劇特指當代戲曲中新創作的歷史題材劇目,話劇中新創作的歷史題材作品只能叫歷史劇,不能叫新編歷史劇。所以新編歷史劇是戲曲,不包含歷史話劇。田漢的話劇《關漢卿》和京劇《謝瑤環》都是歷史題材劇,但《關漢卿》只能叫歷史劇,不能叫新編歷史劇。最著名的新編歷史劇是《海瑞罷官》,是京劇,屬戲曲。革命樣板戲大部分是新編現代戲,仍是戲曲。所以「新編」一詞專屬戲曲。
❻ 如何評價教育部新編初中歷史教科書刪除全部有關
歷史也要追求嚴謹性,科學性,從某種程度來說,歷史也最缺乏這兩樣東西。回當年僅憑史料的記答載的一句話就說張衡在西漢創造了地動儀,一直沒有考古發現的證據,缺乏科學性,所以現在就刪除了。當然刪除也不是隨意而為之,而是為了追求科學性,嚴謹性。
❼ 辛亥革命在2013年新編八年級上歷史書上的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人中國人民救亡圖內存,振興中華的里容程碑;首先辛亥結束了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其次宣告了封建君主專政不制度的結束和民國的建立;第三,同時辛亥革命也是一聲思想解放運動,開啟了思想進步和民族覺醒的大門;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 ;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風氣的改變和人們的精神解放;最後辛亥革命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的勢力,為亞洲各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提供了範例,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❽ 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日本新編歷史教科書發生變化的實質什麼作為當代中學生,請
材料二在哪兒啊,大哥
❾ 如何評價教育部新編初中歷史教科書刪除全部有關匈奴
謹此發表愚見,我以為教育部這么做非常不妥。
首先,中國是個開放的多民族國家,近代「中華民族」理論形成以前,中原主體民族「漢」與少說民族沖突,1.中原民族為主的史料記錄體系中存在對於少說民族同胞的「華夷」之論的描述是無可爭議歷史事實的,更是不能曖昧避免的話題!現代網路發達,如果我們稍微去研究發現歷史,甚至是稍微看點歷史還原性很強的影視作品,更會發現這一點。所以,「擊敗匈奴」明顯是會被人知道,不會因為歷史教科書刪減就消弭。
2.更有可能,如果一段時間後,一些帶著不純潔的目的的人發表「你不知道的初中不教的歷史」吸引眼球,大放厥詞傷害民族感情更是值得未雨綢繆。不是說像韓國朝鮮一樣否認曾經長期屬於中原政權管轄的事實,而是刪減這段歷史會像日本「南京大屠殺」的教科書刪減一樣可疑。這是行為上的不科學。
3.我看過舊版的教科書,覺得這里部分問題,整本歷史都是在以講中原發展為主,這本沒有錯誤,但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民族融合」上花費的篇幅不夠,而且沒有一個連貫的整體思想。而在沖突上,更是完全沒有記錄一些事件。另外,擊敗匈奴一節主要以漢民族振興壯大為口吻寫的。但是先前教科書中內容存在偏頗的內容可以予以修正,而不是避而不談。在民族思想方面,壓根沒有中華民族理論。
綜合考慮,教育部這樣做還不如
修改民族融合和沖突的所有內容,建立一個開放、包容、理解的民族融合觀念,告訴學生們民族形成過程,什麼是中華民族,為什麼會有沖突,並不是說絕對善惡什麼的,而是歷史偶然必然。(當然,一定要白)
可以打擊主體民族優越感,教科書應該適當增加少數民族文化成果描述(例如少數民族漢詩歌作品等),增加少數民族政權描述,以「中華」蓋之,增加中華民族文化的證論。闡述漢民族形成和北方民族和南方少數民族沖突與融合的說明,使人們明白「南方漢人」與原住民關系,「漢民族」一直以來就不是什麼單民族,而是像「中華民族」一樣的大集體。
3.添加更多民族間友誼情感的故事。
還有更多比「刪減」更好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