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深圳歷史文化

深圳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7 04:39:10

① 深圳歷史

據歷史文獻記載,深圳市的歷史可分為4個時期:

歸附時代

歸附時代(即未獨立建縣時代,史前—公元1573年)距今四、五千年的夏、商年代,生活在深圳區域的百越部族,稱為「南越部族」。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50萬人進行開發,這時屬於南海郡的深圳,便納入中國的版式圖,也融合了中原文化。東晉咸和6年,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其范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潮一帶,郡治在寶安縣。隋朝開皇10年,東官郡被廢,寶安縣改屬廣州,到唐朝至德2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縣治從南頭遷往東莞。宋朝期間,深圳不但是中國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而且是食鹽產區,香料亦很出名。至元朝,這里出產的珍珠,已十分著名。明洪武27年,深圳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的防禦性衛所組織。稍後,在南山半島又設立了南頭寨,是「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為一龐大的軍事機構,中國出使南洋,艦隊開航前必到深圳赤灣天後廟祭祀禱告,方可成行。

建縣時代

建縣時代(公元1573年—1841年)明萬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義,在東莞守御千戶所基地進行擴建,建立新安縣治。范圍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地區,經濟上以產鹽、種植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清朝初期,為防鄭成功及明代遺民在沿海進行抗清活動,實行沿海省份內遷50里的「遷界」之舉,新安縣有2/3的土地曾一度納入東莞縣,後至康熙23年始復原界。

縣境分割時代

縣境分割時代(1842年—1898年)公元1842年即清道光天化日2年7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使新安縣的香港島被英國佔領。公元1860年即咸豐10年11日,新安縣的九龍半島也因《北京條約》而被迫割讓給英國。公元1898年即光緒24年4月21日,清政府又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又將新界租給英國,為期99年。此後,新安縣原有的3076縣,縣治仍在南頭。抗戰時期,南頭在日本南侵下淪陷,寶安縣政府遷往東莞縣。當時的深圳雖然成為日治區域,卻有支威震南疆的東江游擊縱隊在山嶺活動。全國解放後的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交通便利,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比較興旺,便將寶安縣治東遷至深圳墟。深圳建墟是在清朝初年。由於這一帶水澤密布,田邊又有一條大水溝,故取名深圳。

建市時期

建市時期1979年2月,國務院發布38號文件,提出在若干年內把深圳建設成為相當水平的工農業結合的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成為吸引港澳遊客的旅遊區;建設成為新型的邊境城市。3月,中央和廣東省委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惠陽地區和省委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直屬省領導。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41號文件,明確指出要積極穩妥搞好特區建設,並將「出口特區」改為「經濟特區」。從此,深圳正式定為「經濟特區」。同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頒發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對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分別劃出一定區域,設置經濟特區」,10月,廣東省委宣布恢復寶安縣建制,同時宣布深圳市的政治待遇與廣州市相同。1988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包括財政計劃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

1992年7月,全國七屆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通過決議,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制訂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1992年撤消寶安縣建制,設立深圳市寶安、龍崗兩個市轄區,於1993年1月1日正式掛牌。1998年設鹽田區,3月30日掛牌辦公。

現有羅湖、福田、寶安、龍崗、鹽田、南山6個市轄行政區,24個街道辦事處,19個鎮。

② 深圳文化,風情歷史。

類似的你也多:高中低學歷遍地都是;
有能力的、沒能力的到處都有;缺胳膊少腿的、職業乞丐說不定家財萬貫!

有風土,沒人情:深圳都是飄一族,都來自五湖四海;土生土長的本土人不足四百;也許你工作了十年,方才知道同事就住你對門。
深圳的文化是快餐式的文化;快是第一:全國除了香港人之外,走路最快的就是深圳人,在這里你會知道什麼叫「時間就是金錢。」
沒去看過房,你不知道什麼是「寸土尺金」!
沒去過關外你不知道亂字怎麼寫:搶包的、敲頭的、打劫、殺人樣樣齊全;
沒去過人才市場,你不知道什麼叫人才濟濟;找不到工作的、餓肚討飯的,比比皆是;
沒去過東門、華強北你不知道錢是多麼重要;一杯可口可樂在超市2.5、到了飯店搖身變成6元。酒吧更是翻得離譜!各個SHOPING MALL里,匯聚全世界,低級的、小資的、奢侈的商品琳琅滿目,眼花繚亂;

1、食:早餐5元、中晚餐共20元;一月近800;
2、行:公交近距離2元;小巴3元;一月近100;
4、衣:一件衣服至少是100元以上;
(如果有女友則乘以二)
小計是:1000元 乘以二 就是2000元
5、住:單人住單身公寓800元;管理費:100元 水:100元 電:100元 小計:1100元
6、煙:7元×10包/月 小計70元
7、酒:紅酒50元/月
8、煤氣:40/月 (104/罐)
另:零食100元/月 純凈水20元/月 (10元/桶)
小計:2000元
共計:單人2400元 雙人3400元
當然你可以省吃、省喝、省零食......
其中不包括跟朋友吃飯請客、遊玩、購物、泡吧、健身;幾乎只是基本需求。。
當然。。。只要你敢來!深圳是有很多機會的,只要你敢做,深圳是有錢圖的....

關鍵是:「敢!才有奇跡!」
下面說一下深圳關鍵字:
窗口--全國建深圳,特區當窗口,20年了,內聯企業佔到深圳經濟總量的1/3,深圳投資全國200多億,超過全國投資深圳總和。

蛇口風波--1988年,李燕傑、曲嘯等青年導師與蛇口青年遭遇,深圳的思想解放運動轟然開始。

打工仔--「同在一方熱土,共創美好明天」。安子曾是他們的代言人。

深圳速度--國貿大廈4天起一層,行政辦事效率奇高,工作和生活節奏快,並延伸到夜生活。

小平題字--一段改革歷史的象徵,現由企業承包經營旅遊業。

拓荒牛--從市政府裡面搬到街上全民共賞,是深圳精神的象徵。

深圳人--你是哪裡人?來深圳多久了?這是深圳初次相會的問候。現有的100多萬深圳戶籍人口基本不是土著,而且只佔700萬深圳人的幾分之一。

春天的故事--一首歌的風靡幾乎使之成為全國認同的非官方的深圳市市歌。

邊防證--便宜,但有點麻煩,造成了「關內」「關外」房地產的巨大落差和人為交通阻塞,經常有人忘帶而進收容所,是深圳官方辨別好人壞人的標志之一。

中英街--從中英街購物潮到受冷落,反證了深圳和全國的進步。

深港--無香港不成深圳,現在是全面的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香港人每年在深圳消費100億元,十年內百萬港人將移居深圳。

老闆--一塊板磚砸死十人,九個老闆一個馬仔,是在深圳。在深圳,當老闆是打工仔的理想,是錢途和前途。

小姐--一些詞在深圳不能隨便稱呼。有句話夠損:在深圳,我知道誰是「小姐」,但不知道誰不是。

世界之窗--與中華民俗文化村並為中國十大旅遊景點,為深圳吸納人氣,是深圳最成功的人造文化資源。

華為--它是深圳十大企業,它每天都在全國打招聘廣告,它訂了基本法,它被視為民族企業的旗幟,但它的總部可能要遷出深圳。

華強北--老東門步行街復興,不影響華強北成為電子科技和時尚的集中營,它的繁華是深圳在21世紀向福田中心區位移的表徵。

移民城市--春節一到,深圳幾成空城。因為移民拉家帶口,深圳幾代同堂的家庭比內地城市還多。每個省市區縣的人都能在深圳找到老鄉。

筱縣的哥--北京的哥必須有市區戶口,而深圳的哥中近1/2是湖南筱縣的打工仔在開。深圳打的起價全國最貴,有錢老鄉掙,這是湖南人的團結。

普通話--深圳是一座說普通話的城市,令外地人有歸屬感無歧視感。第二語言是廣東話,第三語言是英語。

深圳大學--深圳大學的「軟」一直不能令深圳「硬」起來,只好用錢買全國人才來用,畢竟不是自己的家底。

深市--最不可迴避的一個與深圳有關的詞彙,它是全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深圳經濟的助推動力。

義工--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深圳的三萬義工中多有打工仔,給物質化的城市補貼了溫情。

聲訊台--一根電話線給了深圳的百萬寂寞者以解葯,也為內地示範了一種商機。
《街道》--90年代中國能辦出的最好的城市文化刊物,向內地遞進了許多深圳新觀念。

深圳書城--全國簽名售書最頻繁之地,以其全國第三的銷售額粉碎關於深圳的「文化沙漠」論斷。

深南大道--中國最美麗的花園主幹道,深圳東路日人流量上百萬,它的蛹化蝶的美麗過程代表了深圳的過程,它是深圳的臉面。

楊青天--被稱為「深圳的良心」。即便他方法不當態度過激身無長技兩手空空,但他對消費者權益和法律的堅持仍是深圳人的福音。

高交會--1999年替掉了荔枝節,顯示了深圳的高新科技產業方向,被稱為深圳的「廣交會」。

「地王」--深圳人都明白地王就是地王大廈,區別是國貿代表80年代,它代表深圳的90年代以及21世紀。它夠高夠貴夠瘦夠高檔,是深圳的第一路牌。

銳舞--RAVE,萬人銳舞,它風靡深圳的理由與人們熱愛深圳的理由一樣:自由。聽說,不久深圳將變成中國第一個有狂歡節的城市。

明思克--深圳商人有魄力把衰落的俄羅斯航母買來當商業噱頭,而不做純粹的愛國主義宣傳。

現代化--中科院公布的實現現代化時間表中,上海2015年,北京2018年,廣東2021年,深圳的野心是率所有城市的先,當模範現代化名城。

王炬--功臣的功利主義在敗壞深圳的公信力,他的名字曾刻在市民雕像石壁上,但與虞德海趙玉存一樣為法紀不容。

南方都市報遭封殺--一家子報在深圳的銷量是深圳所有報紙的總和,因屬「外埠非黨報」排除於深圳市報刊發行局郵亭之外。

提速--15個政府職能部門對社會承諾,將19個工作日平均縮短為10個,因為深圳的創業投資環境令創業者開始信心不足。

③ 深圳現在有哪些歷史文化遺跡

鳳凰古村的香火至今不斷。聞名一時的寶安鳳凰古村即將再現昔日風采!13日下午,寶安區政協主席沈建英率部分區政協委員到福永街道鳳凰古村調研,《寶安區旅遊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已經完成,規劃提出未來進一步開發鳳凰古村,形成「東有大鵬所城,西有鳳凰古村」的深圳歷史文化遺址格局。福永街道鳳凰古村有60多座明清建築,有的建築群已有500多年歷史,是目前深圳乃至嶺南地區保存最完整、開發價值最高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但由於各方面原因,部分建築遭到破壞,古建築群急需保護。今年,區政協教育文化活動組提出《關於規劃保護和開發利用鳳凰古村的提案》,區政協將該提案定為區政協主席重點督辦案。委員們在提案中建議從保護古文物、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角度,加快對鳳凰古村的規劃保護和開發利用。區文化局對此提案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安排文管辦和文物管理所調研,並與文產辦、貿工局、福永街道辦充分溝通,擬定規劃保護措施。為了保護鳳凰古民居,福永街道和鳳凰社區近年相繼投入1000多萬元,專門用於古建築群的管理和修繕維護以及周邊環境整治。去年,該街道還成立了鳳凰古民居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筆者獲悉,寶安區貿工局編制完成《寶安區旅遊產業空間布局規劃》,重點挖掘鳳凰山旅遊資源,形成「東有大鵬所城,西有鳳凰古村」的深圳著名歷史文化遺址格局。為保存好這一古建築群,寶安區規劃國土部門已開始制定有關紅線圖和紫線圖保護范圍。

④ 深圳的歷史

1.地名由來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又稱鵬城。
何謂「鵬城」?
在深圳東部50多公里開外的南澳鎮,有一處名叫鵬城的地方,城門象北京的德勝門,只是規模小了很多。
城牆經風雨侵蝕,一番破敗景象;
城樓雖不及山海關雄壯,仍古味十足。進入城門,只見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敗,看起來年代已相當久遠。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鵬城」由此得名。
曾幾何時,有人把這個鵬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頭上。特別是深圳自建立特區以來,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綜合經濟實力已經位列全國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滿生機,充滿美好發展前景,潛力無限的城市。而深圳的版圖正象展翅高飛的大鵬,搏擊風雲,遨遊長空,勇往直前。所以,鵬城也就名符其實地叫響了。
2.百越部族

史前——公元前214年)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們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
3.秦皇設郡
(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4.東晉建縣
(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公元590年(隋開皇十年),廢東官郡,寶安縣改屬南海郡,縣治在今深圳南頭。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縣治遷往東莞,於南頭設屯門軍鎮。宋朝時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貿椎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公元1565年,又在南山半島設立了南頭水寨(廣東6大水寨之一),為一龐大的軍事機構,是「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管轄與牽制范圍東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明朝初年,中國艦隊出使南洋,開航前必到深圳赤灣天後廟祭祀禱告。有6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曾是廣東省東南的政經重鎮,也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5.新安古城
(公元1573——1841年)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明萬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意,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清朝初期,政府實行沿海省份內遷50里的「遷界」之舉。新安縣三分之二土地曾一度納入東莞縣。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復置新安縣,至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復原界。
6.縣境分割
(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香港島被英國佔領。公元1860年(清咸豐十年)1月11日,九龍半島因《北京條約》而被迫割讓給英國。公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4月21日,清政府又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新界租給英國99年。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7.復名寶安
(公元1913年——1979年)公元1913年(民國三年),廣東省新安縣復稱寶安縣,縣治仍在南頭。
8.縣治遷移
(公元1938年——1953年)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政府臨時遷往東莞縣。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墟。
9.深圳建市
(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正式將深圳定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建市之初轄深圳、南頭、松崗、龍華、葵涌、龍崗6個區。1979年10月,設立羅湖區。1980年7月,分羅湖區,成立沙頭角區。1981年10月,恢復寶安縣建制,轄特區外的1577平方公里。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特區內設立羅湖、上步、南頭、沙頭角、蛇口5個管理區。1990年1月,撤銷特區內管理區,設立福田、羅湖和南山3個區。1993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寶安、龍崗兩區。1997年10月,從羅湖區分出鹽田區。2004年成為一個無農村的城市。郵政編碼:518000,區號:0755。

⑤ 深圳的歷史文化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方言俗稱內田野間的水溝為容「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雖只有40多年,擁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有著6000多年的人類開發史和海洋經濟發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廣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

(5)深圳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深圳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國家物流樞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並全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水陸空鐵口岸俱全,是中國擁有口岸數量最多、出入境人員最多、車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⑥ 深圳文化遺產

中英街界碑(來正申請中)
龍崗區的大萬自世居
羅湖區的元勛舊址(又稱筍崗老圍)
寶安區的綺雲書室

位於龍崗區的大萬世居於2002年7月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深圳市較為典型的大型客家圍樓建築。依據相關法規,大萬世居周圍120米以內是不能夠建房的。而記者注意到,在離這座有著200多年的古建築群不足100米的地方,正在修建3幢10層高的農民私宅樓。

位於羅湖區的元勛舊址(又稱筍崗老圍),建於明代,是嶺南歷史名人何真的後人為紀念他而修建的城寨式建築,2002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寶安區的綺雲書室是深圳歷史上最大的私人書室建築,1998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⑦ 深圳文化傳統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客家話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深圳又稱鵬城。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們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 秦皇設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東晉建縣(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宋朝時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又以出產珍珠著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 有6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縣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復名寶安(公元1913年——1979年) 公元1913年(民國二年),廣東省新安縣復稱寶安縣,現址仍在南頭。 縣治遷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政府臨時遷往東莞縣。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現在,該天也被世人親切的成為「深圳生日」。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2004年,深圳成為無農村的城市。

⑧ 深圳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嗎

80年以前,深圳只是個小漁村。

閱讀全文

與深圳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