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世界盃歷史文化

世界盃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7 03:20:58

A. 世界盃為什麼四年一界有什麼歷史由來嗎

作為世界第一運動,而且是體育項目中最受關注的運動,四年一次自然有他回的道理。因為這不僅只是比賽答那麼簡單,從東道主的選拔,預選賽的舉辦以及國際足聯的承受能力,選擇和奧運會一樣的比賽間隔首先可以保證這兩項賽事不會互相沖突,其次可以有完善的舉辦環境。你看美洲杯,兩年一次有時甚至接連兩年都有,無論比賽質量還是關注成都都無法和世界盃媲美。

B. 什麼叫文化,什麼是足球文化足球文化在世界盃中是如何體現的

體現足球的鼻祖是中國 。最早出現在中國。

蹴鞠(cù jū),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游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 「蹴」即用腳踢,「鞠」系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它是中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蹴鞠流傳了兩千三百多年,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 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和」與「中庸」,多數情況下的社會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輕「武功」。人們推崇謙謙君子的溫文爾雅,鄙薄孔武之士的爭強好勝。在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對抗性比賽逐步演變為表演性競技。
流行了數千年的蹴鞠的興衰,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變化、新陳代謝的歷史規律。跨越時間上的歷史距離,消亡的古代蹴鞠又在興盛的現代足球中獲得新生。 2004年7月15日,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足球博覽會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於中國」,山東淄博被正式確認為世界足球起源地。在2006年德國世界盃期間,布拉特再次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臨淄是足球的故鄉,不僅是你們的驕傲,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全世界的驕傲,是所有喜歡足球、喜歡世界盃的人的自豪。」 2006年4月,作為德國世界盃的一部分,德國漢堡足球博物館正式開館,向觀眾展示豐富的足球歷史文化,包括作為足球起源地的燦爛的中國蹴鞠文化。

C. 世界盃與足球文化

又是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又是四年一度的不眠之夜,又是一場足球的盛宴。足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何全世界為之轉動,全世界都擋不住的它的誘惑。其實,足球是一種文化,世界盃是一個文化的盛宴。

足球文化是一種簡單文化,簡單文化是一種時尚的文化。足球的簡單文化就是規則至上,實力較量,結果說話,享受快樂的文化!簡單文化就是無需背負沉重的關系包袱,人情包袱。足球規則的核心是公平公正、保護運動員、促進技術戰術的發展。公平公正的對等原則是指規則對比賽雙方一致的原則,要求競賽雙方都要遵守執行,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在同一規則下,無論是歐洲人、亞洲人或是非洲人,都可以在綠茵場上競技,無需太多撮合。讓我們在簡單中享受足球簡單文化的樂趣和簡單的藝術!

足球文化一種智慧文化,智慧文化是一種創新文化。俄國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強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覺活著力量。」足球場是智者的較量。足球場上對壘雙方人數相等,在同樣大小的場地里,憑著智慧運用「二過一」「三過二」「邊路進攻」「快速反擊」「定位球戰術」等技戰術創造空檔,創造射門得分的機會。我們在快速的攻防轉換中享受智慧的較量。

足球文化是一種勇士文化。綠茵場上兩軍對壘勇者勝,面對強大對手的堵擊、圍搶,敢單刀直入,面對高大的後衛,敢於躍身爭頂,危急關頭,敢於飛身鏟斷,這就是足球的勇氣。足球的勇士文化就是面對面,硬碰硬,短兵相接。

足球文化是一種快樂文化。足球場地視野開闊,馳聘自如,舒展大方,足球場地可使人們充分享受運動負荷的刺激與鍛煉;足球戰術攻防有節,穿插配合,個人突破,充分體現一種團隊精神,足球技術復雜多樣,強行突破,運球假動作突破,快速拉、扣、撥球突破,穿襠突破和人球分路突破等等五花八門,讓人快樂無比。在巨大的足球場可以與千萬球迷一起歡呼吶喊,一起跳躍舞動,盡情享受足球的快樂文化。

D. 世界盃的形成

世界盃誕生背景
世界盃作為單一的體育項目,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項目。世界盃淵源始於世紀初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別是在安特衛普1920年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在那屆奧運會上,南美、亞洲及非洲的14個國家參加了奧運會的足球項目1928年17個國家參加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但直到這時還沒有成型的世界盃誕生。

直到1920年5月26日,國際足聯決定獨自舉辦足球比賽,從此誕生了世界盃。在1926年國際足聯總會上,會長雷米特通過了「舉辦FIFA成員國足球協會的所有國家隊都可參加的第一屆FIFA世界盃賽」的提案。

他們選擇在奧運會的中間年度比賽,並且決定每隔四年舉辦一次世界盃,在法國舉辦完第三屆(1938年)比賽之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盃比賽中斷了12年。戰爭一結束,巴西就在1950年舉辦了第四屆世界盃賽。

舉辦時間: 每4年舉辦一次(舉辦奧運會的中間時期)選6、7月中的一個月。

歷屆世界盃舉辦地點(前16屆〉

歐洲地區 9次,南美地區 4次,中北美地區 3次

歷代世界盃主辦國(13個國家)

烏拉圭、義大利(2屆)、法國(2屆)、巴西、瑞士、瑞典、智利、 英國、墨西哥(2屆)、西德、阿根廷、西班牙、美國(1屆)

足球無疑是當今世界盃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作為"和平時期的戰爭",它早已經遠遠超越了足球運動本身的涵義演變為一種文化和社會現象,而世界盃則正是這種文化的一個世界性的盛會。來自世界每個角落的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球員們在世界盃的賽場上享受著現實世界中難以找尋到的公平,團結,友愛……世界盃,是所有足球運動員夢想的最高殿堂。

最早的具有世界盃性質的比賽出現在1920年比利時奧運會上,來自南美,亞洲和非洲的22支球隊參加了足球比賽。1929年,在國際足聯的全體代表大會上,主席雷米特正式宣布了世界盃(World Cup)的誕生,"我們將舉辦'世界盃'比賽,所有成員國的隊伍將一起分享這一賽事。"從這以後,除了二戰時期因戰爭而停辦外,全世界國際足聯成員國都可以每四年就享受一次世界盃的盛典。

世界盃作為單一的體育項目,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項目。世界盃淵源始於20世紀初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別是在安特衛普1920年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在那屆奧運會上,南美、亞洲及非洲的14個國家參加了奧運會的足球項目。1928年17個國家參加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但直到這時還沒有成型的世界盃誕生。

直到1930年5月26日,國際足聯決定獨自舉辦足球比賽,從此誕生了世界盃。在1936年國際足聯總會上,會長雷米特通過了「舉辦FIFA成員國足球協會的所有國家隊都可參加的第一屆FIFA世界盃賽」的提案。

人們對足球的喜愛和競爭~所以就有了大家作為榮譽的世界盃~

E. 世界盃的起源

世界盃的發展史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隨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發動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雅典奧運會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FIFA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FIFA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世界盃賽的獎杯是1928年FIFA為得勝者特製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隻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屆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連續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此杯。
1970年,第九屆世界盃賽時,烏拉圭、義大利、巴西都已獲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佔有此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佔有了此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准備一個新獎杯,以發給下屆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經過對53種方案評議後,決定採用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高擎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徵著體育的威力和規模。新杯定名為「國際足聯世界盃」。該杯高36厘米,重5公斤,當時價值2萬美元。1974年第十屆世界盃賽,西德隊作為冠軍第一次領取了新杯。這回,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佔有此杯了。

F. 世界盃的歷史文化

世界盃(World Cup,FIFA World Cup,國際足聯世界盃,世界足球錦標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賽,與奧運會、F1並稱為全球三大頂級賽事。每四年舉辦一次,任何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都可以派出代表隊報名參加,而世界盃主要分為預選賽階段和決賽階段兩個階段
中國春秋戰國齊國的故都臨淄就出現「足球」的競技比賽,當時叫「蹴鞠」。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隨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動的快速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雅典奧運會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FIFA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FIFA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世界盃歷史回顧
第1屆 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 本屆杯賽沒有預選賽,只有13支國家隊報名參賽,兩個南美國家烏拉圭和阿根廷攜手進入決賽。烏拉圭國家足球隊成為第一個世界盃冠軍。 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為世界足球運動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第2屆 1934年義大利世界盃 本屆杯賽第一次進行了電台的實況轉播。 義大利與捷克斯洛伐克爭奪冠軍,義大利首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第3屆 1938年法國世界盃 這屆杯賽上,上屆冠軍和東道主球隊直接進入決賽階段比賽。上屆冠軍在世界盃直接進入決賽階段比賽的規定直到2002年韓日世界盃後才被取消。在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上,上屆冠軍巴西也參加了南美區預選賽。 最終決賽在義大利和匈牙利之間進行,義大利隊以4比2的比分蟬聯冠軍。義大利隊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蟬聯冠軍的球隊。 第4屆 1950年巴西世界盃 經過第一輪小組循環賽,巴西、烏拉圭、西班牙和瑞典進入四強,他們需要再次以循環賽的形式決出冠軍。巴西隊與烏拉圭隊的比賽就是事實上的最後決戰,這場比賽在馬拉卡納球場上演,老道的烏拉圭隊頂住了場上和場外的壓力,第二次獲得世界盃冠軍榮譽。 本屆杯賽的觀眾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並創造了平均每場6萬名觀眾的世界盃記錄。巴西球員阿德米爾榮獲最佳射手獎,在比賽中,他共攻入7球。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杯賽過程,沒有一名隊員被罰出場,大概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人們更加珍視和睦友善了。 第5屆 1954年瑞士世界盃 本屆杯賽在瑞士的五個城市進行, 26場比賽總共打進140個進球,令球迷大飽眼福。平均每場進5.38球的記錄也是歷屆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最高的。本屆杯賽,球員們首次穿上了印有號碼的球衣。另外,電視首次運用於世界盃賽的轉播。 聯邦德國隊逆轉戰勝了被譽為「無冕之王」的匈牙利隊最後獲得冠軍,開始了他們在世界盃賽上的輝煌歷程。 第6屆 1958年瑞典世界盃 這屆比賽的大明星是巴西隊年僅17歲的天才球員貝利,他司職左邊鋒,與加林查、扎加洛、瓦瓦組成世界上最鋒利的前鋒線。另一位明星是法國隊的方丹,他是第一位在世界盃決賽階段每場比賽都有進球的球星,創造了至今無人打破的一屆世界盃進13球的最高記錄。 東道主瑞典隊發揮出眾,進入冠軍決賽,與爭奪冠軍。但巴西藝術足球很快向世人證明了它的威力,巴西隊第一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中國隊首次參加了世界盃預選賽,但未能獲得出線權。 第7屆 1962年智利世界盃 這屆杯賽被稱為歷史上最粗野的一次世界盃賽,幾乎每場比賽都有球員被罰出場外。開賽三天,竟然有34名球員是被抬下場的。 巴西隊戰勝捷克斯洛伐克隊成為第三個兩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隊伍,在世界掀起了猛烈的「黃色風浪」。 第8屆 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 本屆杯賽上的最大黑馬屬於朝鮮隊,他是世界盃賽上首次進入復賽的亞洲球隊。 在英格蘭與聯邦德國的冠軍爭奪戰中,英格蘭隊的赫斯特成為了東道國的英雄,他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決賽中上演「 帽子戲法 」的球員,現代足球隊發源國第一次登上了冠軍獎台。英國人在本屆比賽中創新使用了「442」陣型,這個經典的陣型到目前仍然被很多球隊所採用。英格蘭與聯邦德國的冠亞軍決賽中的爭議進球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的懸案和經典。 第9屆 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 隨著各大洲足球運動的發展,國際足球聯合會首次決定在歐洲和南美洲之外的地區舉辦世界盃賽,最後選中了墨西哥。 冠軍爭奪戰中巴西最後以4比1戰勝義大利隊,取得劃時代的勝利,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三次奪冠的隊伍,並永久佔有了「雷米特杯」。 第10屆 1974年德國世界盃 這屆杯賽正值世界足球技術革新的熱潮,以荷蘭人創造的「全攻全守」為代表,為足球帶來了新的活力。 聯邦德國隊與荷蘭隊踢了一場永垂史冊的決賽,在全場觀眾的歡呼聲中,聯邦德國隊2-1獲勝,第二次登上了冠軍領獎台。 第11屆 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 本屆世界盃賽實現了一個歷史性的突破,預選賽的參賽隊伍第一次超過了100支。 阿根廷隊與上屆亞軍荷蘭隊爭奪桂冠。最後,阿根廷隊以3比1的比分使荷蘭隊再次屈居「老二」。這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五次由東道主奪魁。 第12屆 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 本屆杯賽擴軍至24支球隊。 義大利與西德進行冠軍爭霸戰。義大利成為繼巴西後,第二個獲得三次世界盃冠軍頭銜的國家。羅西也以6球獲得本屆杯賽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員獎。 第13屆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 這屆世界盃的主辦國哥倫比亞因財政困難宣布放棄。墨西哥代替哥倫比亞承辦世界盃比賽,並成為了第一個舉辦過兩屆世界盃賽的國家。在此世界盃舉辦前,曾經歷過巨大地震。 阿根廷隊與聯邦德國隊爭奪冠軍,巨星馬拉多納顯示出他作為本屆杯賽最佳球員的風采,本屆杯賽成了他表演的大舞台。阿根廷最後獲得冠軍。 第14屆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 本屆杯賽的英雄人物當屬老將米拉、最佳射手斯基拉奇和阿根廷門神戈耶切亞。冠軍最後屬於聯邦德國隊,聯邦德國與義大利、巴西一樣,成為三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國家。 本屆杯賽吸引了近267億次電視觀眾,門票收入達1.4億美元。 第15屆 1994年美國世界盃 本屆世界盃決賽圈比賽充滿了精彩刺激的場面和令人叫絕的進球。沙烏地阿拉伯隊闖入了16強,為亞洲足球贏得了榮譽。本屆杯賽上最大的悲劇是哥倫比亞球員埃斯科巴因將球打入自家球門,回國後慘遭殺害。 最後的決賽的雙方是巴西隊和義大利隊,兩隊都分別獲得過三屆世界盃冠軍。比賽在120分鍾內沒有分出高低,點球決戰,巴喬射失點球,巴西人再次捧杯,成為世界上第一支獲得四屆世界盃冠軍的國家。 第16屆 1998年法國世界盃 本屆杯賽擴軍到32支球隊,最大的黑馬是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克羅埃西亞隊,前南解體後首次參賽的他們最終獲得第3名,隊中球星蘇克成為本屆世界盃最佳射手。而英阿之戰成為了經典,歐文橫空出世。 7月12日成為了法國人的節日,在決賽中,中場大將齊達內在上半場兩次頭槌破門,為法國隊奪冠早早奠定了勝局。最終,法國隊以3比0擊敗巴西奪魁。人們不解羅納爾多在決賽中的低迷表現。 第17屆 2002年韓日世界盃 世界盃歷史上首次由兩國合辦。本屆杯賽以弱勝強的冷門頻出,數個奪標熱門隊伍止步於小組賽。 決賽在巴西和德國之間進行,巴西隊第5次獲得世界盃冠軍。 東道國韓國隊獲得第4名,創造了亞洲球隊在世界盃歷史上的新紀錄。 中國隊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但小組賽三場未進球,以失9球、積0分的成績無功而返。 第18屆 2006年德國世界盃 德國、南非、英格蘭、摩洛哥和巴西參與了2006年世界盃的申辦,但是巴西在最後時刻退出。在最後的投票中,德國以12票比11票,以一票的優勢戰勝了南非,獲得了2006年世界盃的舉辦權。這是德國第二次舉辦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德國上次舉辦世界盃是在1974年。 齊達內復出後的法國隊的發揮超出了人們的預期,當然由於他的影響也帶來了一些巔峰不在的老將(巴特茲等);而更加超出人們預料的是義大利隊,他們依靠強大的凝聚力以及鏈式防守出人意料的打進了決賽,並最終捧杯。 這屆杯賽上,四強全為歐洲球隊,亞非球隊表現不佳,最終義大利以點球大戰戰勝法國,獲得冠軍。齊達內在加時賽下半場因為用頭撞擊義大利隊後衛馬特拉齊,被紅牌罰下,震驚了世界。賽後輿論紛紛將矛頭指向馬特拉齊,但是真相也許要等待很久才能為世界球迷所知。 第19屆 2010年南非世界盃 第19屆世界盃將在南非舉行,這是非洲國家第一次舉辦世界盃賽,預示著非洲足球事業逐步踏入顛峰。 第20屆 2014年巴西世界盃 北京時間2007年10月30日,國際足聯在總部蘇黎世宣布:巴西將承辦2014年世界盃。

G. 關於世界盃的資料

(官方名稱:FIFA World Cup),常稱為世界盃足球賽,或僅稱世界盃,也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是一項國家級男子足球隊之間的國際比賽,由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每四年舉辦一次,與奧運會交替進行。世界盃是世界足壇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賽事。1930年為世界盃的首屆比賽,冠軍是烏拉圭隊;1942年和1946年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停辦。

世界盃分成外圍賽和決賽圈兩個部份。外圍賽部分會在決賽圈展開的前三年舉行,以決定哪些球隊能進入決賽圈。目前有32支球隊能打入決賽圈,球隊會在主辦國境內進行一個月比賽以爭奪冠軍寶座。世界盃決賽圈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賽事,2006年世界盃決賽共有約7.15億人次收看。

現今已舉辦的十八屆賽事中,共有七個國家或地方曾贏得冠軍。巴西隊是唯一打進全部18屆決賽圈之球隊,共贏得五次冠軍。目前的世界冠軍義大利隊獲得四次冠軍,僅次於巴西。接著是三次奪冠的德國隊(包括西德時期)。而烏拉圭隊和阿根廷隊分別兩次奪冠。英格蘭隊和法國隊則在自己主辦的賽事各得一次冠軍。

最近一屆世界盃賽事於2006年6月9日至7月9日在德國舉行,義大利隊在決賽中擊敗法國隊,第四次奪得冠軍。下屆世界盃賽事將會於南非舉行,2010年6月11日揭幕,7月11日閉幕,2014年將會由五屆冠軍得主巴西舉辦。

歷史

早期國際賽
業余的聯合王國國家足球隊出戰1908年奧運會奪得冠軍的陣容。
世界上第一場國際性足球賽是1872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進行的對抗賽,由蘇格蘭代表隊對英格蘭代表隊,而首次國際性比賽為1884年開始舉辦的英國本土四角錦標賽(British Home Championship)。在這時期,英國之外的地方幾乎沒有這項體育運動。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間,足球在全世界漸漸普及化,奧運會亦引入足球比賽,在1900年、1904年和屆間運動會列進表演項目(取得冠軍沒有獎牌);1908年,足球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在英格蘭足球總會(FA)的計劃下,這賽事只限業余球員參賽,球賽著重表演多於競爭。代表英國出賽的英格蘭業余足球代表隊蟬聯了1908年和1912年兩屆奧運會的冠軍。

國際足聯(FIFA)於1904年成立之後,曾經嘗試在1906年脫離奧林匹克框架、在瑞士舉辦一次國家間的國際足球比賽。這是國際足球的最初嘗試,而據國際足聯官方歷史形容,這項比賽是失敗之作。

在奧運比賽繼續只限業余球隊和球員出賽之下,托馬茲·納頓爵士(Sir Thomas Lipton)在1909年於都靈舉行托馬茲·納頓爵士杯(Sir Thomas Lipton Trophy)。該錦標賽是由不同國家的俱樂部競逐,每支俱樂部為自己所屬的國家之代表。這項比賽有時會被認為是第一屆世界盃(The First World Cup),義大利、德國和瑞士都派出本土最頂級的俱樂部出戰,但英格蘭足球總會不欲參加賽事並拒絕派出職業俱樂部參賽。納頓邀請達勒姆郡的業余球隊西奧克蘭鎮足球俱樂部(West Auckland Town F.C.)參賽,以代表英格蘭。結果西奧克蘭順利在賽事取勝,並於1911年成功衛冕冠軍,贏得可永久保存的冠軍獎杯,亦對首開保存獎杯制的先例。

1914年,國際足聯決定將奧運足球比賽定為世界業余足球錦標賽(world football championship for amateurs),並負責管理賽事。這為世界上首次洲際足球比賽(1920年夏季奧運會足球比賽)的舉辦鋪平了道路。13支歐洲國家隊以及埃及隊參加了這屆充滿爭議的比賽,最終主辦國貝利時在決賽不戰而勝贏得冠軍。隨後的1924年和1928年奧運會冠軍由烏拉圭贏得。1928年,國際足聯決定在奧運的架構之外創辦他們自己的國際賽事。由於當時烏拉圭連續贏得兩屆官方足球錦標賽的桂冠(國際足聯的職業時期始於1924年),並且將於1930年迎接獨立一百周年,國際足聯決定將主辦權授予烏拉圭。

首屆世界盃
世紀球場(Estadio Centenario),1930年首屆世界盃決賽之舉行地點為烏拉圭的蒙特維多
在洛杉磯舉行的1932年夏季奧運會並未將足球列入正式項目,原因是足球美國的普及性非常低,同時美式足球正不斷發展。國際足聯和國際奧委會(IOC)亦不認同其業余性質,所以這屆奧運會取消了足球項目。 國際足聯主席祖里斯·雷米特(Jules Rimet)打算將首屆世界盃賽事定於烏拉圭舉行。但對於處在大西洋的歐洲國家來說,遠赴位於南美洲的比賽場地烏拉圭作賽,是一個漫長及昂貴的行程。所以在賽事展開的兩個月前,並沒有任何歐洲國家保證派出代表隊征戰。雷米特說服了貝利時、法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參賽。賽事合共有13支隊伍參與,包括7支南美洲球隊、四支歐洲球隊和兩支北美洲球隊。

7月13日,首屆世界盃足球賽正式展開,首兩場賽事同時進行,法國隊和美國隊旗開得勝,他們分別以4:1擊敗墨西哥隊和3:0擊敗貝利時隊。世界盃史上的首個進球是法國隊的盧遜·羅倫特(Lucien Laurent)取得。決賽於蒙特維多球場舉行,有93,000名球迷入場觀看賽事,結果烏拉圭隊以4:2擊敗阿根廷隊奪得冠軍,成為首個贏得世界盃的國家。

義大利國家足球隊贏得1934年世界盃足球賽的陣容。

發展
早期的世界盃足球賽受到交通不便和戰爭等問題的阻礙,僅有少數南美洲國家願意在1934年和1938年特意遠赴歐洲參加世界盃,其中巴西是唯一參與這兩屆賽事的南美洲國家代表隊。1942年和1946年世界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被迫取消。

1950年世界盃,聯合王國首次派出代表參賽。英國球隊在1920年退出了國際足聯,一方面是出於不願同本國的戰爭敵手比賽的意願,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足球只是英國人自己的運動,但1946年應國際足聯力邀,他們再次加入。這屆賽事是烏拉圭隊繼1930年世界盃之後再次奪冠。烏拉圭隊杯葛了之前的兩屆世界盃。在本屆世界盃的決賽上,他們以2:1逆轉擊敗巴西,再次捧走冠軍獎杯。烏拉圭與巴西之間這場經典的決賽被後人稱為「馬拉簡拿之戰」(Maracanazo)。

各國在世界盃的最佳成績。
從1934年至1978年世界盃,各有16支球隊會晉身決賽圈;除了1938年的奧地利,球隊在晉身決賽圈後被納粹德國吞並,使該屆只有十五隊參加決賽圈;以及1950年的印度、蘇格蘭和土耳其先後退出,只剩下十三支球隊參賽。大部份參賽的國家隊都來自歐洲和南美洲,少數來自北美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直到1982年,只有以下數支非歐洲南美球隊突破第一輪:美國隊在1930年進入半決賽;古巴隊在1938年進入1/4決賽;1966年的朝鮮隊爆冷門地進入1/4決賽;墨西哥隊在1970年同樣進入1/4決賽賽。

從1982年世界盃起,決賽圈參加隊伍增至二十四隊,1998年世界盃起擴增至三十二隊,並增加了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球隊競逐決賽圈的機會。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該洲從未有球隊取得一張完整的決賽圈入場券。近年來,這些洲的球隊表現比過往更為理想,有多支球隊曾進入1/4決賽,包括1986年的墨西哥隊、1990年的喀麥隆隊以及2002年的塞內加爾隊和美國隊,韓國隊更獲得第四名。然而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始終技高一籌,以2006年世界盃為例,進入1/4決賽的隊伍全部來自這兩洲。

此外,共有198支國家與地區代表隊參與2006年世界盃決賽圈席位的爭奪戰,2010年世界盃更打破歷年紀錄——有204支代表隊參加外圍賽。

各國出席世界盃的次數。

其他國際足聯賽事
與男子世界盃足球賽相對應,國際足聯亦設立了女子世界盃足球賽。女子世界盃的規模比男子小,但正不斷發展;2007年女子世界盃外圍賽參賽球隊有120支,是1991年的兩倍多。

足球亦是奧運項目之一,只有1896年和1932年兩屆除外。和其他體育項目不同,奧運會男子足球比賽並非頂級賽事,從1992年起,每隊只准派3名超齡球員(大於23歲)出戰。奧運女子足球亦從1996年開始舉辦,參賽球員不受年齡限制。

洲際國家杯在世界盃決賽圈展開前一年舉行,由世界盃主辦國所舉辦,可說是給主辦國的一次采排機會。這項比賽由六大洲的冠軍隊伍出戰,再加上主辦國,合共7支球隊參加。

國際足聯亦舉辦一些青少年足球國際賽事,包括世青杯、世少杯;俱樂部方面,有世冠杯,還有五人足球(包括世界室內五人足球錦標賽)和沙灘足球(包括國際足聯沙灘足球世界盃)。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冠軍獎杯 主條目:世界盃獎杯
雷米特杯(於1930年至1970年世界盃頒發)。 一枚印有世界盃獎杯的德國郵票。
世界盃足球賽先後使用過雷米特杯和大力神杯作為冠軍獎杯。

雷米特杯,又稱作女神杯,是1930年至70年所使用的世界盃冠軍獎杯,由歷屆冠軍球隊輪流保管。雷米特杯最初稱為「世界盃」(World Cup)或「世界之杯」(Coupe Monde),但在1946年為紀念世界盃的締造者國際足聯主席祖里斯·雷米特(Jules Rimet)而易名。這座獎杯曾於1966年世界盃前夕在英國展出時被盜,後被尋回。1970年,巴西第三次捧杯後,被允許永久保留此獎杯,但1983年於里約熱內盧再度失竊,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外界認為雷米特杯有可能已被熔化成黃金出售。

國際足聯世界盃(FIFA World Cup),又稱作大力神杯,是1970年後所使用的獎杯。國際足聯請來七國專家,對53個候選設計方案進行評估,最終採用了義大利設計師施維奧·加辛尼加(Silvio Gazzaniga)的作品,這就是今天的大力神杯。大力神杯高36厘米,重量4.97公斤,由18K黃金鑄成,造型為兩個大力士雙手高舉地球。

1974年起由應屆冠軍得主保存直到翌屆決賽圈前。首次獲得大力神杯的球隊為1974年的西德隊。自1974年起,獲得三屆冠軍的國家隊可以獲得一尊大力神杯的復製品,但是原件不會被任何國家隊永久擁有,乃歸國際足聯所有。

大力神杯的底座上共可刻下1974年至2038年17屆世界盃冠軍的國家名稱,換句話說在2038年的世界盃完結之後,大力神杯將會退役,由新一代的獎杯取代。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賽制 外圍賽
主條目:世界盃足球外圍賽
自1934年起,世界盃設立外圍賽。 所有參賽隊伍分別在六個大洲足球聯合會(非洲足聯、亞洲足聯、歐洲足聯、中北美及加勒比足聯、南美足聯和大洋洲足聯)的監管下,按大洲各自組織世界盃外圍賽,以爭奪世界盃決賽圈參賽資格。每屆賽事正式展開前,國際足聯都會決定各大洲足球聯合會的決賽圈名額和外圍賽比賽方式,其依據主要是該洲球隊的實力,但也受各洲游說的影響。足球運動較發達的區域如歐洲和南美洲的入圍比例會較亞洲或大洋洲多出幾倍。

外圍賽在決賽圈舉行前三年開始,過程逾兩年。外圍賽在各個洲份的形式都有所不同。少數球隊需進行跨洲附加賽以爭奪席位。例如,大洋洲區冠軍需和亞洲區第五名爭奪2010年世界盃決賽圈的一個席位。自1938年起,世界盃決賽圈的主辦國和上屆冠軍球隊,均不需參與外圍賽便可自動獲得決賽圈參賽名額。但自2002年世界盃之後,國際足聯更改這項政策,規定衛冕冠軍也必須通過外圍賽來獲取決賽周的參賽資格。因此,2002年世界盃冠軍隊巴西成為首支需要參加外圍賽的衛冕冠軍球隊。

歷屆世界盃主辦國和球隊最佳成績。

決賽圈
參見: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圈參賽球隊
現時決賽圈會有32支代表隊在主辦國先後進行小組賽和淘汰賽,全程大約持續一個月。

進入決賽階段的球隊首先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賽。分組賽以抽簽形式分成八組。國際足聯先將各參賽隊伍分成四個級別,第一級別為種子隊,包括主辦國及七隊(日韓世界盃為六隊)最高評分的代表隊,評分依據國際足協世界排名與近年世界盃成績各佔一定比重的一個方程來計算。八支種子隊分到八個小組中。其他隊伍會分入第二至第四級別,多以球隊所屬的洲份來劃分。每個小組均擁有第一至第四級別的國家隊。自1998年世界盃起,規定同組內不能有多於兩隊歐洲球隊或多於一隊其餘五大洲份的同洲球隊。

分組賽採用循環制,以保證每隊最少參與三場比賽。每組的最後一輪分組賽,四隊之間的兩場比賽會同時開賽,以確保公平。小組賽的首兩名(1986年至1994年包括成績最好的四支小組第三名隊伍)能進入次圈。自1994年起,分數制度採用勝3分、和1分、負0分的制度(以往贏一場比賽只得2分)。如有兩隊或以上球隊最終同分,則先計算得失球差,再計算進球總數,最後計算兩隊對賽,若仍未能分勝負,便會以抽簽形式決定排名。

淘汰賽階段採用單場淘汰制(single-elimination tournament),90分鍾賽和則加時,再和便需互射12碼分勝負。淘汰賽從16強賽(或稱「第二輪」)展開,由小組首名對戰另一小組次名。之後的1/4決賽、半決賽、季軍戰(半決賽落敗方對戰)至冠軍戰(決賽)會依次進行。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主辦國的挑選 世界盃主辦國
主條目:世界盃主辦國
早期的世界盃由國際足聯開會選出主辦國,但所選地點常引起爭議,因為南美洲和歐洲這兩大勢力的來往需乘三星期船。例如於烏拉圭舉行的首屆世界盃足球賽只有四支歐洲球隊出席,之後兩屆都在歐洲舉行。第二屆在歐洲舉行的世界盃議決在法國舉行,引來極大爭議,因為美洲國家認為世界盃應由兩洲輪流舉辦,。兩支南美勁旅阿根廷隊和烏拉圭隊為此雙雙杯葛這屆賽事。

為杜絕將來再發生爭議和杯葛事件,從1958年世界盃起國際足聯決定由美洲和歐洲國家輪流舉辦一次,直到1998年世界盃。2002年世界盃由韓國和日本聯合主辦,是首次在亞洲舉辦,亦是唯一由雙主辦國共同舉辦的賽事。2010年,南非成為第一個主辦世界盃的非洲國家。2014年世界盃將由巴西主辦,為繼1978年世界盃起首次由南美洲國家舉辦的賽事。這是破天荒連續兩次由非歐洲國家舉辦世界盃賽事。

目前的主辦國自國際足聯執行委員會(FIFA's Executive Committee)的投票中選出,投票方式使用單記可讓渡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系統。對申辦世界盃有興趣的國家之足球協會收到國際足聯的「主辦協議書」(Hosting Agreement),該協議書會解釋申辦活動的步驟與需要條件。角逐申辦資格的足球協會也會收到一份表格,繳交該表格代表足聯官方對角逐資格的確認。之後,國際足聯會派出一些專家到該國視察,以判定該國有沒有足夠的資源舉辦這賽事,並就該國的情況撰寫一份報告。結果會在該屆賽事舉行之前六至七年公布,以便主辦國有足夠時間籌備,然而偶爾也有不同屆的主辦國同時公布的情況,如2018年暨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申辦過程〈2018 and 2022 FIFA World Cup bids〉

2010和2014年的世界盃決賽圈,採用洲際輪辦制度(continental rotation policy,2010年定為非洲、2014年定為南美洲),如該洲只得一個申辦國,此國便會自動當選。此輪辦制度在2006年世界盃申辦風波後引入,當時德國在投票中擊敗南美洲國家而獲得主辦權。可是,這制度會在2014年之後廢除,由2018年世界盃起,任何國家都能申辦,但同洲國家不能連續主辦超過兩屆世界盃。在2014年世界盃申辦期間,巴西是唯一官方認可之申辦國。在某程度上,此舉是為了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國際足聯簡介 國際足球聯合會(The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FIFA)於1904年5月21日在法國巴黎的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Union Française de Sports Athlétiques)總部正式成立,參加大會的共有來自八個不同國家的組織,他們分別是:

·法國 - 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Union des Sociétés Françaises de Sports Athlétiques USFSA )
·比利時 - 比利時體育運動聯合會(Union Belge des Sociétés de Sports UBSSA )
·丹麥 - 丹麥足球協會(Dansk Boldspil Union DBU )
·荷蘭 - 荷蘭足球協會(Nederlandsche Voetbal Bond NVB )
·西班牙 - 馬德里足球俱樂部(Madrid Football Club)
·瑞典 - 瑞典足球協會(Svenska Bollspells Förbundet SBF)
·瑞士 - 瑞士足球協會(Association Suisse de Football ASF )

FIFA 初具規模

在成立大會召開的兩天後,即1904年5月23日,國際足聯舉行了第一次選舉,法國人羅伯特·蓋因(Robert Guérin FRA)當選第一任主席,瑞士人施耐德(Victor E.Schneider SUI)和荷蘭人希爾施曼(Carl Anton Wilhelm Hirschmann NED)當選副主席。比利時人穆林高斯(Louis Muhlinghaus BEL)擔任秘書長並兼財務主管,丹麥人西勞(Ludvig Sylow DEN)為副秘書長。國際足聯成立之初時一無所有,還只是一紙協議。要想真正建立起一個代表各國足協的世界性組織,這個團隊還有很多任務要做。首要的就是說服英國這個現代足球起源國家加入到這個大家庭來。

直到1909年以前,國際足聯的成員還僅限於歐洲國家的足協。這以後,國際足聯開始吸納其他洲的足協組織,南非1910年成為第一個非歐洲成員組織,隨後阿根廷和智利在1912年也加入國際足聯,1913年又增添了美國。自此,國際足聯逐漸開始了世界范圍內的交流,這也為後來發展壯大、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成員不斷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的爆發導致國際足聯的活動陷入了停滯狀態。然而,各成員組織並沒有完全中斷聯系,國際足聯的組織結構在小范圍內保留了下來。直到雷米特(Jules Rimet)於1921年3月1日當選第三任主席,國際足聯才得以繼續發展。這位當時已經48歲的法國人把壯大國際足聯當作了自己終生的事業。那個時期的國際足聯非常困難,只剩下了20個成員協會,英倫三島、巴西和烏拉圭等足協組織也已經退出。但是雷米特先生憑借堅韌的意志克服了這些困難,並且創立了世界盃這一偉大的賽事。在他在任的33年裡,國際足聯得到了長足發展,這期間雖然又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沖擊,但依然無法阻止國際足聯邁向成功的步伐,到1954年瑞士世界盃雷米特卸任時,國際足聯已經擁有了85個會員組織。人們把這一時期稱作「雷米特時代」。

FIFA 世界盃的誕生

20世紀初奧運會的逐漸成功深深的打動了雷米特的心,他意識到,國際足聯有必要設立一項世界性體育比賽,用以擴大國際足聯的影響力。在1928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的大會上,創辦世界盃的提案獲得了通過。匈牙利、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和烏拉圭等國足協隨即便提交了主辦的申請。由於烏拉圭是1924年和1928年兩屆奧運會足球冠軍,加上他們正在為兩年後召開的獨立100周年慶祝大會做准備,因此主辦首屆世界盃的重任就落在了烏拉圭足協肩上。

1930年7月18日,一個永遠值得銘記的日子,第一屆國際足聯世界盃在烏拉圭首都蒙德維的亞(Montevideo)的世紀體育場開幕,由此揭開了世界足球新的篇章。

1934年第二屆世界盃在義大利舉行,這一年也確定了第三屆世界盃的主辦地法國,國際足聯主席、「世界盃之父」雷米特先生的願望得到了實現,他的家鄉法國有幸當選。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出現又一次使國際足聯的活動和世界盃陷入了停滯,此後一直到戰爭結束的1946年7月,國際足聯才得以在大會上確定1950年繼續舉辦第四屆世界盃,而提交主辦申請的只有巴西足協,自然全票通過。

英倫足協回歸

作為現代足球的發源地,國際足聯缺少英倫三島一直是雷米特先生的遺憾。他再次展現了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通過積極運作,同時也得到了英國方面德魯里(Arthur Drewry)和勞斯(Sir Stanley Rous)兩位先生的大力協助,終於在1946年成功爭取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個足協組織加入。而一直到現在,這四個英國的足協組織仍然享有獨立參加世界盃的資格。

四年後在瑞士舉行的第五屆世界盃期間,年逾80的雷米特主席光榮引退,1954年6月21日,他被國際足聯授予首個榮譽主席職位。在決賽的頒獎典禮上,這位「世界盃之父」最後一次將「雷米特杯」頒發給冠軍德國隊隊長。雷米特先生為國際足聯所作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50周年慶典

曾經協助雷米特25年之久的比利時人希爾德雷亞斯(Rodolphe William Seeldrayers)成為國際足聯第4任主席,他在上任之時便成功組織了國際足聯成立50周年的慶典活動。不幸的是,希爾德雷亞斯於1956年10月過世。第二年6月9日,已經代理主席職務半年之久的德魯里(Arthur Drewry)正式當選為國際足聯主席。德魯里先生在成功舉辦了1958年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第6屆世界盃之後,於1961年去世,享年70歲。

隨後一直到1961年9月28日國際足聯特別大會之前,國際足聯的運作都由瑞士人托門(Ernst B.Thommen)領導。托門曾是1954年、1958年和1962年三屆世界盃組委會主席,他為國際足聯做出了大量出色的工作。在那屆大會上,魯斯爵士(Sir Stanley Rous)當選為國際足聯第6任主席。

這時的國際足聯已經成為世界上頗具影響力的中立組織,許多剛剛獨立的國家首先進行的國際活動就是加入國際足聯這個大家庭,因此國際足聯的會員數目不斷增加。電視轉播從60年代開始介入FIFA世界盃比賽,為世界盃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比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魯斯爵士的帶領下,國際足聯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逐步鞏固了自己的事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體育組織之一,尤其在經營上,更是為人所稱道。作為非政府組織,國際足聯既沒有政府補貼,也沒有其它渠道的財政來源,所有的資金都來自舉辦世界盃比賽所得的利潤,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一切。為了感謝魯斯爵士所作的貢獻,國際足聯於1974年6月1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召開的第39屆大會上選舉他為名譽主席。也就在這一天,巴西人阿維蘭熱(Dr. João Havelange) 接手了國際足聯主席一職,開始了阿維蘭熱時代。

一個新時期

阿維蘭熱在1974年第39次大會上當選為國際足聯主席。他認為足球不僅僅是為了競技,並努力試圖運用新的技術和方法不斷提高足球的發展水平,促進新時代的到來。

阿維蘭熱的上任標志著FIFA新時代的到來。國際足聯以往一直依靠四年一屆世界盃的收入維持自身經營,但難免有時顯得捉襟見肘,這也使得國際足聯在某些方面趨於保守。阿維蘭熱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將國際足聯管理中心變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機構。1974年,阿維蘭熱在國際足聯位於蘇黎世總部附近的一間別墅成立了12人工作小組,全權負責國際足聯的改革事務。現在,這里已經擁有了5座現代化辦公樓,超過120名國際足聯雇員正在為不斷增加的任務量而工作。

全球化的發展

在過去的25年中,足球不但逐步確立第一大體育運動的地位,而且也伴隨著世界的飛速發展,在商業、社會和政治等其它方面繁榮起來。事實證明,足球運動的魔力可以影響到所有的國家、民族和地區。現在世界上大約有2億人把足球作為自己的主要運動。足球也已經成為娛樂產業中很大的組成部分,並且不斷開闊自身和其他產業的國際市場。

204個會員協會

1998年6月8日在巴黎舉行的國際足聯第51次大會上,瑞士人布拉特(Blatter SUI)接替阿維蘭熱,成為國際足聯第8任主席。布拉特此前已經在國際足聯的不同崗位上工作了23年,在布拉特掌舵的這幾年中,國際足聯的會員組織總數已經增加到了204個

足球無疑是當今世界盃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作為"和平時期的戰爭",它早已經遠遠超越了足球運動本身的涵義演變為一種文化和社會現象,而世界盃則正是這種文化的一個世界性的盛會。來自世界每個角落的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球員們在世界盃的賽場上享受著現實世界中難以找尋到的公平,團結,友愛……世界盃,是所有足球運動員夢想的最高殿堂。

最早的具有世界盃性質的比賽出現在1920年比利時奧運會上,來自南美,亞洲和非洲的22支球隊參加了足球比賽。1929年,在國際足聯的全體代表大會上,主席雷米特正式宣布了世界盃(World Cup)的誕生,"我們將舉辦'世界盃'比賽,所有成員國的隊伍將一起分享這一賽事。"從這以後,除了二戰時期因戰爭而停辦外,全世界國際足聯成員國都可以每四年就享受一次世界盃的盛典。

H. 世界盃的來歷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雖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發動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第一界現代奧運會在希臘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第九界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國際足聯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國際足聯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世界盃賽的獎杯是1928年,國際足聯為得勝者特製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隻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界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連續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次杯。

1970年,第九界世界盃賽時,烏拉圭、義大利、巴西都已獲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佔有次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佔有了次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准備一個新獎杯,以發給下界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經過對53種方案評議後,決定採用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高擎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徵著體育的威力和規模。新杯定名為」國際足聯世界盃「。該杯高36厘米,重5公斤,當時價值2萬美元。1974年第十界世界盃賽,西德隊作為冠軍第一次領取了新杯。這回,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佔有此杯了

I. 世界盃歷史

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FIFA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FIFA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世界盃賽的獎杯是1928年FIFA為獲勝者特製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隻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屆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此杯。雷米特金杯 1970年,第九屆世界盃賽時,烏拉圭、義大利、巴西都已獲 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佔有此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佔有了此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准備一個新獎杯,以發給下屆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經過對53種方案評議後,決定採用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高擎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徵著體育的威力和規模。新杯定名為「大力神杯」。該杯高36厘米,重5公斤,當時價值2萬美元。1974年第十屆世界盃賽,西德隊作為冠軍第一次領取了新杯。這回,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佔有此杯了。

J. 足球世界盃的起源

世界盃起源

每4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一向深深吸引著全世界的億萬球迷,那麼它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呢?1928年5月,為了適應現代足球運動發展的需要,國際足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了代表大會,與會者一致通過了舉辦世界盃足球錦標賽的決定。1930年,首屆世界盃足球錦標賽在烏拉圭舉行,以後每隔4年舉辦一次。
1956年在盧森堡舉行的國際足聯代表會上,人們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建議將「世界足球錦標賽」改名為「雷米特杯賽」。後來有人提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後來,在芬蘭赫爾本辛基代表會議上,人們將這一名稱改為「世界足球冠軍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足球賽」,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龍耒
世界盃足球賽的冠軍獎杯先後共有兩個,第一隻「金女神杯」是由純金製成的。杯重1.8公斤,立在大理石底座上,高30厘米。它是由法國巴黎著名的首飾設計大師費列爾製作的。他以希臘神話中長翅膀的勝利女神尼凱為模特兒,塑造了一個身著古羅馬服裝的女子,伸展雙臂,將杯高舉的形象。國際足聯當時規定,獲得世界盃賽冠軍的隊伍將保留在此金杯,一直到下屆比賽時交還國際足聯。但同時又規定,獲得三次冠軍的那個國家將永遠擁有這座金杯。
1970年在墨西哥舉行的世界盃足球賽上,巴西隊第三次榮獲冠軍,於是「金女神杯」飛到了巴西永遠落戶。可惜後來有人將金杯盜走並熔化。為製造新的獎杯,1971年,國際足聯對52種設計圖案進行了評選,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中選。他設計的獎杯是由兩個大力士雙手高舉一個地球的造型。此金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名為「國際足聯世界盃」。獎杯為流動性的。

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最早起源於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游戲「蹴鞠」,後來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發展成現代足球。所以說,足球的故鄉是中國。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一種足球游戲了。他們在一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游戲為「哈巴斯托姆」。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所謂的《劍橋規則》,即是在19世紀早期的英國倫敦,牛津和劍橋之間進行比賽時制定的一些規則。當時每隊有11個人進行比賽。因為當時在學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個學生和一位教師,因此他們就每方11人進行宿舍與宿舍之間的比賽,現在的11人足球比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國足球協會在英倫召開了現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會議。比賽歸程草擬出來,但有些條文卻離今天的規則相距甚遠。比如當時有這樣一條:當球從球門柱之間進入或在上面的空間越過,不論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擊、運進去的,都算贏一球。那時球員的位置與陣形也不同於今天:每隊一名守門員、一名後衛、一名前衛和八名前鋒。制定規則不久,陣形有所改變:一名守門員、兩名後衛、三名前衛和五名前鋒。所以上場比賽的隊員就是十一人了。龍耒。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 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里,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枚乘傳》均有記載。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現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當然,由於封建社會的局限,中國古代的蹴鞠活動最終沒有發展成為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完成的。

【漢代蹴鞠】

漢唐兩代是中國古代足球發展最興盛的時期,發展成直接對抗的競賽。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內填毛發改為由人用嘴吹氣,同時用兩個球門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發展了雙球門及單球門的競賽,還有稱作齊雲社或圓社的球會組織出現,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氣,發展到用氣筒打氣,愈來愈接近現代足球。

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體制。如專門設置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牆。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經過漢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時期蹴鞠活動達到高潮,甚至出現了按照場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種方式,有比賽巔球次數的「打鞠」,有場地中間掛網、類似網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參與拼搶的「躍鞠」,還有了設立球門的比賽,這種方式每隊有一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現山東淄博)流行蹴鞠活動,後者則記載,蹴鞠是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方式(「蹹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

【宋前蹴鞠簡況】

「蹴鞠」一詞,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游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漢代的《西京雜記》、《鹽鐵論》、《蹴鞠新書》、《劉向別錄》中都有關於蹴鞠的記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蹴鞠之習依舊流行未衰。唐代時,蹴鞠仍是一項很普遍的運動,杜甫有詩曰:「十年瞰鞠將雛遠,萬里鞦韆風俗同」。但是,卻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氣的球:《宋朝事實類苑》中載:「顏師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雲:『鞠以皮為之,實以毛,蹴蹋而戲也。』顏謂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堅《初學記》:「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纖結之,今用皮,以胞為里噓氣閉而蹴之。」
(2)設立了球門:《文獻通考》「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勝負,豈非時鞠之變歟?」
(3)踢法多樣:雙球門踢法:唐人仲無顏《氣球賦》中有記載。單球門踢法:從《蹴鞠圖譜》中可窺一斑。無球門踢法:一人或幾個人單獨踢,稱為打鞠;二人對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稱為場戶,如三人場戶、四人場戶。

【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

西漢時期的項處是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不過他的經歷卻很不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於意為項處看病,叮囑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狂熱「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發名單】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築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這恐怕是歷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了。

【足球的歷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改革,推行「胡服騎射」,趙國人學會了騎馬射箭。趙王經常帶著其親信騎著馬出城閑逛,好不威風。一日,來到一樹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數只,國王金口一開,「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驚嚇之中,野兔橫沖直竄,從馬群的平縫中紛紛逃去,一無所獲,眾人搖頭嘆著。一謀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獻計「大王,這種圍豬很有趣,我們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宮門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趙王大加贊賞「這件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於是,足球運動便在中國誕生了。但當時還屬於騎在馬上運動,稱之為「蹴鞠」。

到了漢代,有了專供比賽的足球場,稱之為「鞠城」,鞠城為長方形,兩端各有6個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對稱,場地四周有圍牆。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有了很大發展,而且足球運動開始對外出口,首先登陸的地方的英國。

蹴鞠本是作為一項完整的產品對外出口,便由於當時交通不發達,交通工具十分落後,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蹴鞠在到達英國時,馬匹已經累死,只剩下一個球了。但就是這樣一個球,英國仍視之為珍寶,只限為王室的專有活動,禁止民間享受這種娛樂活動。

11世紀,丹麥人入侵英格蘭。一天,英格蘭人在挖戰場時,偶然挖出了幾個丹麥人的頭骨。想起丹麥人入侵的罪惡,這些英格蘭人極為憤怒,他們抬腳狠狠的沖著骷髏頭踢去,解憤之餘,又頗覺有踢足球的樂趣。於是,挖戰場的英格蘭人越來越多的參加了這個踢「球」的行列。這種愛國行為打動了英國國王,為了獎勵人民,英國國王下令王室足球對民間開放。很快,足球運動在民間傳播開來,成為流行的體育娛樂活動。

12世紀初,英國開始有了足球賽。比賽是娛樂活動,一年兩次,一般在兩個城市之間舉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拋,比賽就算開始。雙方就會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將球踢進對方的鬧市區,哪一方就算勝利。如果球中途竄入居民屋裡,運動員也就一窩蜂的沖進去亂打亂踢,常常把屋裡的東西砸得稀巴爛,房主只好自嘆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滾來,就會遭受一場飛來的橫禍。因此在當時,球賽一來,人們就得躲避災難,關門閉戶,一直到球賽結束,才恢復正常。這樣的球賽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英國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規定足球比賽要在空地上進行,進入鬧市區者重罰,於是就出現了專門的足球場。

1863年10月26日,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並統一了規則,現代足球運動正式確立。

中國古代把腳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蹴鞠游戲。西漢時修建有「鞠城」,專供競賽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出現了用灌氣的球代替了過去用毛發之物填充的球,稱為「氣毯」,並用球門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紀以後,法國、義大利、英國等一些國家有了足球游戲。到15世紀末有了「足球」之稱,後逐漸發展成現代的足球運動。1863年10月26日,英國人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國足球協會,並統一了足球規則,人們稱這一天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這次制定的足球規則共14條,它是現今足球規則的基礎。從1900年的第2屆奧運會開始,足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舉辦一次世界足球錦標賽(又稱世界盃足球賽),比賽取消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限制。從此,現代足球運動日益發展。

傳說在11世紀,英格蘭與丹麥之間有過一場戰爭,戰爭結束 後,英國人在清理戰爭廢墟時發現一個丹麥入侵者的頭骨,出於憤恨,他們便用腳去踢這個頭骨,一群小孩見了便也來踢,不過他們發現頭骨踢起來腳痛,於是用牛膀胱吹氣來代替它——這就是現代足球的誕生。

在中世紀的英國,足球以成為許多年輕人所熱衷的一項活動。 他們在狹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經常將皮球踢到街邊人家的窗子 上。於是英國國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從12世紀到16世紀, 英國國王先後四次發布過「足球禁令」。不過,由於足球運動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國設菲爾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 1863年,在英國又成立了第一個足球協會。從此,有組織的、在一定規則約束下的足球運動開始從英國傳遍歐洲,傳遍世界。在19世紀末,足球運動在西歐國家已相當普及。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就將足球列為比賽項目之一,結果丹麥隊以9:0 戰勝希臘隊,成為奧運會足球比賽的第一個冠軍。

1904年,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個國家的足球協會在法國成立了國際足球聯合會,並推選法國人蓋蘭為第一任國際足聯主席。

閱讀全文

與世界盃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