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宋江的故事是怎樣的
據史復家考證研究,在宋代徽制宗宣和年間,確有宋江其人及其領導的梁山泊起義,但不像《水滸傳》所寫的有108將,也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戲劇性場面。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宋朝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於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② 歷史上的宋江怎麼樣
據史家考證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間,確有宋江其人及其領導的梁山泊起義,但不像《水滸傳》所寫的有108將,也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戲劇性場面。
梁山泊位於山東西部,原是個很小的湖泊,後因從五代到北宋黃河多次缺口泛濫,使它與四周的許多小湖泊匯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橫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八百里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並有許多天然小島,形勢險要復雜。當時許多破產農民、漁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緝追捕的逃犯遂藏匿於此,成群結伙,靠進行一些「非法」活動營生。有若乾股勢力日益增大,人數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敗、盤剝與壓迫的武裝斗爭和農民起義。宋江起義軍就是其中的一股。
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宋朝廷煙解決財政困難,設置「西城括田所」,宣布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貧苦的農民與漁民交不起重稅,長期積壓在胸中的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終於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他們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武裝聚險,憑借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這支農民隊伍正式宣告起義。
史書記載,宋江起義軍中有三十六個主要頭領。他們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水滸傳》中為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水滸傳》為穆弘)、石秀、徐寧、李英(《水滸傳》中為李應)、花和尚(《水滸傳》有姓名為魯達、魯智深)、武松。宋江起義軍總人數由於史書無記載,無法統計,估計有近萬人。《水滸傳》寫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那是小說家的虛構,作者羅貫中等人「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郎瑛:《七修類稿》),以使小說更添傳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於流傳。但小說畢竟是小說,讀者不可將它當成真實的歷史。
宋江起義軍正式宣布起義後不久,就離開了梁山泊,轉戰於山東青、齊與河南、河北一帶,史書記載說:這支起義軍「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約兩年後,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義軍從江蘇沭陽乘船進攻海州(今連雲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所派伏兵包圍,損失慘重,退路又被切斷。在這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不得不率眾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為宋朝官軍中的一部分。後來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臘農民起義軍,史學界有爭論,至今尚無定論。但多數史學家認為,宋江部出征方臘可能性較大。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於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是,小說雖與歷史有聯系,畢竟不完全是一回事,這是我們看《水滸傳》時所要注意的。
③ 宋江的名字有什麼意義呢。
宋江的名字也許是按照五行起的,缺什麼補什麼,金木水火土,他缺水 所以叫江
④ 宋江的歷史故事
宋江,人喚「及時雨」。早先為山東鄆城縣押司,整日舞文弄墨,書寫文書,是一刀回筆小吏。
晁蓋等答七個好漢智取生辰綱事發,被官府緝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蓋派劉唐送金子和書信給宋江,宋江的老婆閻婆惜發現宋江私通梁山,趁機要脅,宋江怒殺閻婆惜,逃往滄州。
被迫上樑山。後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領。受招安後,被宋徽宗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最後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⑤ 宋江起義的歷史影響
有宋三百多年抄,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於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更被記錄教材等教育書籍,在學生之間口口傳頌。在現代有時也把在生活中對腐朽生活反抗等運動,叫做宋江起義。
⑥ 歷史上宋江是怎麼樣的
據史家考證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間,確有宋江其人及其領導的梁山泊起義,但不像《水滸傳》所寫的有108將,也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戲劇性場面。
梁山泊位於山東西部,原是個很小的湖泊,後因從五代到北宋黃河多次缺口泛濫,使它與四周的許多小湖泊匯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橫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八百里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並有許多天然小島,形勢險要復雜。當時許多破產農民、漁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緝追捕的逃犯遂藏匿於此,成群結伙,靠進行一些「非法」活動營生。有若乾股勢力日益增大,人數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敗、盤剝與壓迫的武裝斗爭和農民起義。宋江起義軍就是其中的一股。
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宋朝廷煙解決財政困難,設置「西城括田所」,宣布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貧苦的農民與漁民交不起重稅,長期積壓在胸中的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終於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他們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武裝聚險,憑借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這支農民隊伍正式宣告起義。
史書記載,宋江起義軍中有三十六個主要頭領。他們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水滸傳》中為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水滸傳》為穆弘)、石秀、徐寧、李英(《水滸傳》中為李應)、花和尚(《水滸傳》有姓名為魯達、魯智深)、武松。宋江起義軍總人數由於史書無記載,無法統計,估計有近萬人。《水滸傳》寫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那是小說家的虛構,作者羅貫中等人「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郎瑛:《七修類稿》),以使小說更添傳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於流傳。但小說畢竟是小說,讀者不可將它當成真實的歷史。
宋江起義軍正式宣布起義後不久,就離開了梁山泊,轉戰於山東青、齊與河南、河北一帶,史書記載說:這支起義軍「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約兩年後,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義軍從江蘇沭陽乘船進攻海州(今連雲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所派伏兵包圍,損失慘重,退路又被切斷。在這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不得不率眾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為宋朝官軍中的一部分。後來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臘農民起義軍,史學界有爭論,至今尚無定論。但多數史學家認為,宋江部出征方臘可能性較大。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於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是,小說雖與歷史有聯系,畢竟不完全是一回事,這是我們看《水滸傳》時所要注意的。
⑦ 你對歷史人物宋江的看法
宋江是《水滸傳》貫徹始終的主角,也是小說的第一號人物,同時他又是爭議最多的一個人物,現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宋江有幾個綽號,它們各有哪些含義?
《水滸傳》一百零八將每人都有一個綽號,如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等等,而宋江卻有幾個綽號。宋江,表字公明,綽號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等,現以綽號出現前後次序予以講解。
1、孝義黑三郎:這是從宋江對待家庭關系而講的。宋江處理家庭關系是以孝義為本,特別對他的父親,其他不詳述了。
2、及時雨:主要說他仗義疏財、接濟他人、周濟朋友,在《水滸傳》中有25次這樣的敘述,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宋江的英雄本色。
3、呼保義:直到今天我們還不能做出圓滿解釋,據考證與宋代一個官名有關,大多學者認為這個綽號反映了宋江對朝廷的態度。
二、如何評價宋江的一生?
在評價《水滸傳》中,對宋江這個人物看法並不一致。最早評價的要數金聖嘆,他說宋江是下等人,貶斥得很厲害。宋江自己也說: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水滸傳》六十八回)。說明宋江還有自知之明。說實話,我並不喜歡宋江,但我們評價宋江要從作品實際和理性出發,不以個人的好惡來斷是非。現我從宋江的家庭出身、文化教養、職業這三方面來分析他。
1、宋江的出身、職業對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響。
小說在宋江出場時介紹說,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
宋江自幼讀儒家書,受傳統教育,走入社會在縣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筆精通。他的出身經歷和性格,使他了解和體驗百姓的痛苦,有正義感,養成一種辦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喜歡玩權術。因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習慣。宋江到梁山泊以後,他處理問題比較周全,有人說他虛偽、玩權術,這是他處理問題的一種手段。如俘獲霹靂火秦明,讓位盧俊義等。他犯罪後衙門給他戴上枷,別人把枷打開時,他說不能,這是國家的法度。
2、宋江上樑山前是一位仗義英雄,義放晁蓋,當法與義發生矛盾時,宋江就不顧法度了。他對梁山的事業有一定的貢獻,他為了梁山好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閻婆惜。
3、宋江上樑山後,成為義軍的首領。他自己說在文武方面並無過人之處,為什麼還能當梁山泊的首領呢?這是由於宋江有以下優勢:仗義疏財,在江湖中有一定的號召力;關懷兄弟,兄弟遇難設法相救;有一定的組織和軍事指揮才能,如三打祝家莊戰役,他注意總結經驗,從調查虛實入手,又拆散祝家莊與其他二家聯盟等。
4、受招安以後,宋江成為了一個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為國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蓋死後,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對起義軍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滸傳》中宋江的一大關鍵。受招安以後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他也由起義軍首領走到服從朝廷的順臣。這時,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熱愛國家的,皇帝代表國家,朝廷不負我,我不負朝廷。他不聽吳用等好漢的勸阻,去征起義軍領袖方臘,打得十分慘烈。
5、悲劇的結局。宋江帶領眾人征方臘以後,原本的108位好漢還剩下27個,其餘的不是犧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並不信任他,對他加害致死。宋江臨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讓李逵喝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義英雄,梁山首領,招安後成為朝廷忠臣,最後是悲慘的結局。
三、如何看待宋江接受「招安」的問題?
1、宋江接受招安有歷史根據,並非是作者憑空創造。
在《水滸傳》第32回,說到招安起初是武松先提出的,宋江表示同意。歷史上關於招安的記載是有其事,但不過100字左右,而小說有相當的發揮,情節也寫得很具體。
2、宋人話本和民間宋江故事,已有招安的描寫。
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就有招安的記載,在民間傳說故事中也有宋江等人招安的內容。
3、對宋江接受招安的看法?
這與宋江矛盾的性格有關。一方面他是仗義英雄,義軍首領,一方面又想報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貫的,不像武松雖然開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時,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而宋江執意招安以報效朝廷,死而後已。
關於《水滸傳》第39回,宋江題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湖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我認為這是他醉酒後信手而題,並不代表宋江的真實思想。
四、關於「兩種《水滸》兩個宋江」之說。
這是湖北大學一位學者提出來的。
1、從版本學的角度看,這種說法不完全符合小說創作的實際。
2、關鍵是應該如何看待金聖嘆對宋江形象的增、刪、改。
金聖嘆把《水滸傳》從一百二十回改為七十回,期間對原文作了大量的改動,包括對小說的增、刪、改,應該說他對《水滸傳》的傳播有功,也有過。
宋江是《水滸傳》里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多少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我們痛恨宋江,批判宋江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宋江是《水滸傳》中最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一個留有很大空間任後人評說的人物。
聽眾對張教授的演講極以熱烈的掌聲,最後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員說:聽了張俊先生精到的剖析,能否使我們對宋江這個矛盾、復雜的人物形象多一分理性的思考和理解。不過,無論你是以怎樣的主觀情感對宋江或褒或貶,或愛或恨,說他是打著仁義旗號的機會主義者,動機不純的義軍首領,出賣梁山投靠朝廷的投降派,還是具有革命者氣質的農民領袖,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他是中國古典文學人物畫廊里一個異常成功的藝術形象。
⑧ 如何看待宋江這個歷史人物
宋江是《水滸傳》貫徹始終的主角,也是小說的第一號人物,同時他又是爭議最多的一個人物,現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宋江有幾個綽號,它們各有哪些含義?
《水滸傳》一百零八將每人都有一個綽號,如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等等,而宋江卻有幾個綽號。宋江,表字公明,綽號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等,現以綽號出現前後次序予以講解。
1、孝義黑三郎:這是從宋江對待家庭關系而講的。宋江處理家庭關系是以孝義為本,特別對他的父親,其他不詳述了。
2、及時雨:主要說他仗義疏財、接濟他人、周濟朋友,在《水滸傳》中有25次這樣的敘述,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宋江的英雄本色。
3、呼保義:直到今天我們還不能做出圓滿解釋,據考證與宋代一個官名有關,大多學者認為這個綽號反映了宋江對朝廷的態度。
二、如何評價宋江的一生?
在評價《水滸傳》中,對宋江這個人物看法並不一致。最早評價的要數金聖嘆,他說宋江是下等人,貶斥得很厲害。宋江自己也說: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水滸傳》六十八回)。說明宋江還有自知之明。說實話,我並不喜歡宋江,但我們評價宋江要從作品實際和理性出發,不以個人的好惡來斷是非。現我從宋江的家庭出身、文化教養、職業這三方面來分析他。
1、宋江的出身、職業對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響。
小說在宋江出場時介紹說,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
宋江自幼讀儒家書,受傳統教育,走入社會在縣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筆精通。他的出身經歷和性格,使他了解和體驗百姓的痛苦,有正義感,養成一種辦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喜歡玩權術。因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習慣。宋江到梁山泊以後,他處理問題比較周全,有人說他虛偽、玩權術,這是他處理問題的一種手段。如俘獲霹靂火秦明,讓位盧俊義等。他犯罪後衙門給他戴上枷,別人把枷打開時,他說不能,這是國家的法度。
2、宋江上樑山前是一位仗義英雄,義放晁蓋,當法與義發生矛盾時,宋江就不顧法度了。他對梁山的事業有一定的貢獻,他為了梁山好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閻婆惜。
3、宋江上樑山後,成為義軍的首領。他自己說在文武方面並無過人之處,為什麼還能當梁山泊的首領呢?這是由於宋江有以下優勢:仗義疏財,在江湖中有一定的號召力;關懷兄弟,兄弟遇難設法相救;有一定的組織和軍事指揮才能,如三打祝家莊戰役,他注意總結經驗,從調查虛實入手,又拆散祝家莊與其他二家聯盟等。
4、受招安以後,宋江成為了一個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為國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蓋死後,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對起義軍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滸傳》中宋江的一大關鍵。受招安以後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他也由起義軍首領走到服從朝廷的順臣。這時,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熱愛國家的,皇帝代表國家,朝廷不負我,我不負朝廷。他不聽吳用等好漢的勸阻,去征起義軍領袖方臘,打得十分慘烈。
5、悲劇的結局。宋江帶領眾人征方臘以後,原本的108位好漢還剩下27個,其餘的不是犧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並不信任他,對他加害致死。宋江臨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讓李逵喝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義英雄,梁山首領,招安後成為朝廷忠臣,最後是悲慘的結局。
三、如何看待宋江接受「招安」的問題?
1、宋江接受招安有歷史根據,並非是作者憑空創造。
在《水滸傳》第32回,說到招安起初是武松先提出的,宋江表示同意。歷史上關於招安的記載是有其事,但不過100字左右,而小說有相當的發揮,情節也寫得很具體。
2、宋人話本和民間宋江故事,已有招安的描寫。
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就有招安的記載,在民間傳說故事中也有宋江等人招安的內容。
3、對宋江接受招安的看法?
這與宋江矛盾的性格有關。一方面他是仗義英雄,義軍首領,一方面又想報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貫的,不像武松雖然開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時,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而宋江執意招安以報效朝廷,死而後已。
關於《水滸傳》第39回,宋江題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湖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我認為這是他醉酒後信手而題,並不代表宋江的真實思想。
四、關於「兩種《水滸》兩個宋江」之說。
這是湖北大學一位學者提出來的。
1、從版本學的角度看,這種說法不完全符合小說創作的實際。
2、關鍵是應該如何看待金聖嘆對宋江形象的增、刪、改。
金聖嘆把《水滸傳》從一百二十回改為七十回,期間對原文作了大量的改動,包括對小說的增、刪、改,應該說他對《水滸傳》的傳播有功,也有過。
宋江是《水滸傳》里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多少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我們痛恨宋江,批判宋江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宋江是《水滸傳》中最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一個留有很大空間任後人評說的人物。
⑨ 歷史是如何評價宋江的
他不是歷史人物,如果在水滸傳這本書里就是仗義輸財。[個人認為是大官迷]
⑩ 水滸傳歷史意義及價值
《水滸傳》
別名:忠義水滸傳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明高儒《百川書志》著錄其所見本,前署「錢塘施耐庵地本,羅貫中編次」。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以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續文獻通考》以為是羅貫中所作。
水滸傳引見:作者在《宣和遺事》及相關話本、故事地根底上創作而成。全書以描寫農人戰爭為首要題材,塑造啦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提醒啦那時地社會矛盾。故事迂迴、言語活潑、人物性格光鮮,具有很高地藝術成就。
水滸傳版本:水滸傳在傳播中,呈現啦多種分歧地簿本。如今所見地,首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後,有「征遼」和鎮壓方臘起義等情節;120回本又插增啦鎮壓田虎、王慶地情節。後金聖嘆將此書刪改,去失落啦招安及今後地事,稱為70回(實為71回)。
姑蘇城閶門外,懷胥橋北施家巷有一戶施姓人家,是孔子7十2門生之一施之常地後嗣。這一支傳到施耐庵地父親已是十4世。元成宗元貞2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啦一個男丁。一位老秀才給嬰兒起啦個名字,叫彥端,意義是這孩子長年夜啦,定是位行為規矩地才子。這個襁褓中地彥端,就是後來寫出千古名著《水滸》地施耐庵。施耐庵7歲時,家裡貧窮,無法上學。但他伶俐勤學,經常借書看,請鄰人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如許,他讀啦《年夜學》、《論語》、《詩》、《禮》等很多書。13歲時,已能在稠人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琅。一次,鄰人白叟病故,聘請在滸墅關教私塾地季秀才來寫祭文。季秀才未能實時趕到,他人就提議讓彥端嘗嘗。耐庵少年氣盛,欲顯其才,也不推讓,走過來一蹴而就。後來,季秀才看啦這篇兼有稚氣和才華地祭文,稱譽不已。自動提出,帶施耐庵到滸墅關去念書,而且不收膏火。後來還把本身地女兒許配給啦施耐庵。
施耐庵在滸墅關念書,非常吃苦,他不只熟讀諸子百家,並且各類書都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