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助雲南會澤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要最詳細的。必須屬實
會澤是雲南最早設置郡縣的地區之一,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設置郡縣,至今已有兩千年的置縣歷史。會澤歷史上由於銅礦豐富,開采、冶煉、鼓鑄、京運具有相當規模,社會經濟曾幾度繁榮和輝煌,雲集會澤各省商賈修建的詞堂、會館、廟宇多達百餘座,現保存較好的有江西廟、大佛寺、西來寺、文廟、文昌宮等。會澤明清風貌的民宅街區也很有特色,有二進院、三進院、一顆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串閣樓等,是會澤多元文化揉合產生的文化果實。1995年被雲南省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會澤因礦冶業的興旺而鼎盛一時。東漢時期,會澤鑄造鍛打的「堂琅銅洗」聞名遐邇,銅洗的銘文和圖案,為滇中最早使用漢文字的實物,是研究中原漢文化對雲南影響的詳實資料。到了明朝,會澤的銅、鉛進入了有一定規模的開采時期,現存的一枚直徑57.8厘米,重41.4公斤,鑄有「嘉靖通寶」的開爐紀念幣,不論從直徑和質量上,都堪稱世界古金屬錢幣之最。清乾、嘉年間,因清政府對銅的大量需求,在開采、冶煉、鑄造、京運等方面可謂盛況空前,每年運往京城的銅,額定數為633.144萬斤,會澤縣城因而被冠以「萬里京運第一城」。由於礦冶業的興旺,吸引了贛、浙、桂、川、黔等地商賈雲集,至今會澤留下各省會館、寺廟100餘座,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銅文化和會館文化。
會澤的文化,以它的多元性獨樹一幟,據彝族歷史文化學家劉堯漢先生考證,會澤是彝族起源和發展的中心區域,彝族共祖阿普都木的「向天墳」和彝族「六祖分支」故址都在會澤。清初,中原漢族大量進入會澤,帶來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漢文化、贛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閩文化、川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爭奇斗艷,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十省不同風格的會館建築,多種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偶像崇拜,融各省之長又結合當地實際建蓋的民居民宅,不同的民風民俗及民族風情,響徹壩子的彝族海腔,街頭巷尾的小唱燈,苗族同胞的蘆笙舞會,道教的洞經音樂,無不透出會澤多元文化及民族風情的品格和韻味。
清朝末年,會澤的經濟在國家的內亂外患中走向衰弱,但成立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東川礦務股份公司,是雲南最早的招集商股實行資本組織形式的地區之一,從中可以看出當時會澤社會進步及思想開放方面的情況。正因為如此,會澤就有一大批莘莘學子沖破世俗的觀念,赴日留學,學成回國後,為當地及雲南的經濟和教育文化做出過重要貢獻,特別是唐繼堯、黃毓英、鄧泰中等人,在國家和民族處於重要關鍵時刻的重九起義和護國運動中,站在時代前列,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會澤的經濟、教育和文化孕育了一代名人,這些名人也將為會澤名城增輝添彩。
金鍾山位於會澤縣城西南角,形如鍾覆而得名。山上青石磷峋,古柏盤虯,山頂建有文昌宮,每年農歷二月二趕廟會,人們登山赴會,熱鬧非凡。
大海草山草場綿延18萬畝,春夏季節,草長蔦飛,羊群如雲,各色山花與碧水綠草相映襯,最為著名的是牯牛峰下的萬畝杜鵑,以品種繁多,面積廣闊著稱,花開時節,滿目杜鵑爭奇斗艷,令人流連忘返。秋冬季節則雲飛霧涌,白雪皚皚,牯牛峰若隱若現,狀如牯牛戲雲海 。日出時,雲蒸霞尉,如運氣佳你能看到被當地人稱之為佛光的絕景。草山上古樸淳厚的牧民,美麗動人的傳說,極富韻味的民俗風情也同樣令人心馳神往。
以禮河,彝語「柳樹成蔭的河」,是省級風景名勝區。以禮河全長120多公里,流域面積2558平方公里,上游有世界第二、全國第一的大土壩——毛家村水庫大壩。水庫內碧波盪漾,浩渺清澈;沿湖兩岸,奇峰羅列,景色奇麗,宛如一幅山水畫卷。中游水流平緩,兩岸楊柳婀娜,波光嵐影,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千秋,如詩如畫。下游在小江口與金沙江交匯處,形成三 峰夾兩江的壯景,這裏海拔僅695米,山高峰峻,浪涌湍急,流泉遍布,綠樹成蔭,展現出一片迷人的亞熱帶風光。
黑頸鶴是我國的三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黑頸鶴)之一,是人類發現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地帶生活的珍稀鶴禽。據國際鳥類專家提供的資料看,目前世界上僅有黑頸鶴4000多隻,而到會澤大橋、長海子水庫越冬的就達2000餘只,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種棲息地。兩水庫已於1994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成群結對的黑頸鶴或起飛滑翔,或翩翩起舞,或悠然漫步,與人和睦相處,成為人們觀賞珍稀動物及研究人與自然的最佳場所。
唐繼堯故居座落在會澤縣城北內街三道巷14號,佔地面積851.1平方米。整座宅院坐南朝北,分前後兩院,大門迎東,是一座小型的封閉式的四合院建築群落,屬會澤典型的清代中晚期民居建築風格,前院有正堂三間、對廳、書房及馬房,後院有倉房可裝穀物,還有廚房,院中有一口井,井中的泉水清澈見底。前後兩院共有房屋十四間,整座故居的院落保存基本完好。
⑵ 雲南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哪幾個
國家級的有6個:
1、昆明歷史文化名城
2、大理歷史文化名城
3、麗江歷史文化名城
4、建水歷史文化名城
5、巍山歷史文化名城
6、會澤歷史文化名城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9個:
1、騰沖歷史文化名城2、威信歷史文化名城
3、保山歷史文化名城
4、廣南歷史文化名城
5、石屏歷史文化名城
6、漾濞歷史文化名城
7、香格里拉歷史文化名城
8、劍川歷史文化名城
9、通海歷史文化名城
(2)會澤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從1988年開始,省建設廳、省文化廳分別在建水、巍山、騰沖、威信、保山、會澤召開了六次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座談會,及時總結名城保護中的經驗得失,為各名城搭建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
昆明城市規劃委員會由一位分管副省長出任主任,重大建設項目須經規劃委員會論證確定,為保護城鄉文化遺產提供了決策依據;麗江成立了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和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管局,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保護工作;
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紅河、會澤等城市,相繼經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制定了名城保護條例,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2002年10月28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
2007年11月29日《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條例》由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2008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這使我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管理有法可依。
⑶ 會澤的十個旅遊景點是
1、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位於會澤縣大海鄉東南部,屬烏蒙山系主峰段,草山地勢平緩,廣闊無垠,屬亞高山草甸,面積18萬畝,海拔在2570--4017米之間。春天山花爛漫,桀驁芳香,碧波盪漾。
2、以禮河
位於會澤縣境內,由以禮河片區、金鍾山片區、長海子、大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等兩片五區111個景點組成,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
3、黑頸鶴自然保護區
黑頸鶴是我國的三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黑頸鶴)之一,是人類發現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地帶生活的珍稀鶴禽。
4、娜姑古鎮
地處滇川古要沖,是雲峰古驛道的起點。雲峰古驛道西起娜姑東至會澤,全長67公里,現保存完好的一段長2.8公里,寬2米,坡道及彎道處均由石階鋪築而成,是明清時期運銅的主要官道。娜姑古鎮現保存有「三聖宮」台樓、聖若瑟堂、陳氏住宅等文物古跡。
5、會澤古城
會澤歷史悠久,是歷史上雲南最早設置的四個郡縣之一。古代就以盛產銅、鉛聞名,清朝時,銅的開采和冶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成為中國西南的鑄幣中心。
6、會澤大地縫
會澤大地縫旅遊景區位於縣城東南60千米的雨碌鄉。入口處稱「生命之門」。洞內頂部呈弧形,有上億年岩漿形成的道道褶皺
7、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
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位於金鍾鎮水城村,會澤十景之一的「水城漁笛」景緻及水城漢代古墓群所在地。「水城」之名,因當時該城四面環水,故稱「水城」。
8、毛家村土壩
毛家村土壩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土壩。1958年國家投資4.2億元開工建設,十萬大軍歷時十年建成。壩型為粘土心牆式多種土寬壩,壩高80米,壩底寬491米,頂寬8米。集雨面積868平方千米,總庫容5億立方米。
9、大海草山
草甸、鮮花、小溪、藍天、白雲、羊群,構成了一幅優美迷人的圖畫。小溪如帶,泉水清澈,綠草茵茵,山花爛漫,形成了碩大的七彩草場。
10、湖廣會館
湖廣會館俗稱壽佛寺、東岳宮,系湖廣籍同鄉在會澤所建會館,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⑷ 曲靖市會澤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古城嗎
第一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於1982年2月8日公布:20.昆明,21.大理。
第二批38座國家歷史內文化容名城於1986年12月8日公布:30.麗江
第三批37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於1994年1月4日公布:31.建水,32.巍山
2013.5.18增加會澤縣。
雲南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昆明市 大理市 麗江市 建水縣 巍山縣 會澤縣
⑸ 會澤歷史年代嫁娶的習俗是什麼
我國古代有「六禮」之說,現今部分地區也有這個習俗,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實際上各地區民間約定成俗的婚禮習俗並不完全為這六禮所限,它將相親、訂婚階段的過程簡化,比如,將請期(商定迎娶日期)並於納吉(送禮訂婚)中。而親迎之後的合巹(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鬧洞房和婚後的「回門」等儀禮過程受到更加的重視[1] 。
在古代,男方下帖,下帖的基本步驟是:男家經媒人之手取得女方的生辰八字後,放在家中一個具有占卜意味的場所,比如壓在香爐下或放在神像前等等,放三日,如果在這三天中家中的人都平安,就代表這姻緣取得了神的同意,占卜成功。如果這三日中發生意外,即便是打碎了一隻碗,就要把生辰八字退給女方,這婚姻不成。有的地方是拿到女方八字後,請卜卦者排比,若男女雙方八字相合,則議婚告成。現代人多用第二種,特別是父母為子女相親時。八字這一關過了,男方才下帖。帖子用紅紙把男女雙方的姓名、生辰八字並排寫好,送往女家。女家接下帖子,就表示答應這門婚事。取八字、下帖子目的在於「詢察天意」,這一婚俗行為表示「婚姻天定」的觀念。
在迎娶階段,女方准備的嫁妝多是成雙成套的被褥、衣服、櫥櫃等。新郎新娘在結婚當天,婚禮舉行前的清晨,在各自的家中都要「上頭」,即挑選有福氣的老者為之梳頭,同時說一些吉利的話。
新娘還要開臉即整眉光面。在惠安一帶,新郎上頭時,給他梳頭的老者要拉著一個下男孩的手,用梳子、虱篦分別在新郎頭上梳三下,口中念道:「三下木梳三下虱篦,生子孫一大陣」。
新房裡的便桶在婚禮那天要讓一男童溺尿。在新床上撒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等吉祥果品,代表「早生貴子」的美好祝願。
當新郎領著花轎來到男方家門時,一些地方的習俗要婆婆拉著媳婦走過場院中麻袋鋪著的路,身後的麻袋要人不斷傳到前面待踩,這叫傳種(宗)接代。(待)。有的為了避邪氣,要跨火盆。
當夫妻拜堂時,主持人口中高聲念誦祝詞,有的地方要穿插吃子孫餑餑、喝和合湯等。
⑹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的情況,介紹一下下!!
會澤縣概況
會澤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省列為肉牛羊、商品豬、脫毒馬鈴薯種薯基地。大型企業—雲南會澤鉛鋅礦的鉛鋅產量居全國同行業前六強,鍺的產量和質量居全國之首。精品「小熊貓」卷煙十分走俏。兩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雲南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世界有名的蔣家溝泥石流,是研究地質災害的重要標本。
位置面積 會澤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金沙江東岸、曲靖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03°03′~ 103°55′、北緯25°48′~27°04′之間。東鄰宣威市、貴州省威寧縣,南與沾益縣、尋甸縣毗鄰,西接東川區、巧家縣,北與魯甸縣接壤。縣境東西最大橫距8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38公里,國土面積5854平方公里,山區佔95.7%。縣城鍾屏鎮,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區254公里,距省會昆明273公里。
歷史沿革 會澤之名,源於境內金沙江、牛欄江、小江、以禮河等數水匯合而得名。開發歷史悠久,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縣,屬犍為郡。隋朝屬恭州地。唐初設唐興縣。南詔置東川郡。大理國設東川大都督。元代為東川路。明朝時為東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雲南省,開置會澤縣駐巧家,翌年遷到鍾屏。民國二年(1913年),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1927年又復會澤縣。1947年屬曲靖專署。新中國後改屬昭通專署;1958年10月撤會澤縣並東川市;1964年12月恢復會澤縣,改隸曲靖地區至今。
行政區劃 2003年,轄金鍾、大井、娜姑、迤車、羅布古、者海、礦山、待補8個鎮和紙廠、梨園、馬路、火紅、樂業、新街、雨碌、大海、魯納、老廠、上村、五星、駕車、大橋、田壩15個鄉,下設361個村民委員會、15個社區。
人口民族 2003年底,總人口數為90.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3.49萬人,非農業人口6.93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54人。共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4.55萬人,占總人口的5.03%。
地理氣候 會澤地處滇東高原與黔西高原結合部,位於烏蒙山系主峰地段,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境內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對高差3322.3米。境內主要河流有牛欄江、小江、以禮河,流域面積5854平方公里。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北溫帶等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2.6℃,極端最高氣溫31.4℃(1958年6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數2109.8小時,年總輻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20.8℃,年降雨500多毫米。
⑺ 會澤最出名的是什麼
會澤位於雲抄南省東北部,烏蒙山脈主峰地段,屬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會澤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現有會館,寺廟100餘座,會館文化別具一格。境內山川秀麗,有海拔4000多米雲霧繚繞的牯牛寨,聞名世界的蔣家溝泥石流,有大海梁子萬畝草山自然風光,以禮河風景區,毛家村水庫、長海子、大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獨特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形成了會澤旅遊開發得天獨厚的優勢。會澤以名城、名鎮、名人、名山、名川、名鳥、名吃為依託,在雲南久享盛譽,是烏蒙山一顆璀璨的明珠。
⑻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
會澤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省列為肉牛羊、商品豬、脫毒馬鈴薯種薯基地。大型企業—雲南會澤鉛鋅礦的鉛鋅產量居全國同行業前六強,鍺的產量和質量居全國之首。精品「小熊貓」卷煙十分走俏。兩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雲南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世界有名的蔣家溝泥石流,是研究地質災害的重要標本。
概 況
位置面積 會澤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金沙江東岸、曲靖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03°03′~ 103°55′、北緯25°48′~27°04′之間。東鄰宣威市、貴州省威寧縣,南與沾益縣、尋甸縣毗鄰,西接東川區、巧家縣,北與魯甸縣接壤。縣境東西最大橫距8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38公里,國土面積5854平方公里,山區佔95.7%。縣城鍾屏鎮,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區254公里,距省會昆明273公里。
歷史沿革 會澤之名,源於境內金沙江、牛欄江、小江、以禮河等數水匯合而得名。開發歷史悠久,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縣,屬犍為郡。隋朝屬恭州地。唐初設唐興縣。南詔置東川郡。大理國設東川大都督。元代為東川路。明朝時為東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雲南省,開置會澤縣駐巧家,翌年遷到鍾屏。民國二年(1913年),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1927年又復會澤縣。1947年屬曲靖專署。新中國後改屬昭通專署;1958年10月撤會澤縣並東川市;1964年12月恢復會澤縣,改隸曲靖地區至今。
行政區劃 2003年,轄金鍾、大井、娜姑、迤車、羅布古、者海、礦山、待補8個鎮和紙廠、梨園、馬路、火紅、樂業、新街、雨碌、大海、魯納、老廠、上村、五星、駕車、大橋、田壩15個鄉,下設361個村民委員會、15個社區。
人口民族 2003年底,總人口數為90.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3.49萬人,非農業人口6.93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54人。共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4.55萬人,占總人口的5.03%。
地理氣候 會澤地處滇東高原與黔西高原結合部,位於烏蒙山系主峰地段,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境內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對高差3322.3米。境內主要河流有牛欄江、小江、以禮河,流域面積5854平方公里。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北溫帶等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2.6℃,極端最高氣溫31.4℃(1958年6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數2109.8小時,年總輻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20.8℃,年降雨500多毫米。
⑼ 誰有關於會澤歷史文化的介紹!!!急需呀!!
東漢銅洗
會澤縣名為雍正五年(1727 年)東川知府黃士傑所命。會澤一詞,含義豐富,有三種說法。一說,東川知府義寧認為,會、惠相通,為惠澤於民之意。一說,是因境內小江,金沙江、牛欄江數水交匯而得名,詞意本身就有匯集百川,澤潤天下之意。「治滇有善政、護國立奇功」的近代名人唐繼堯創立的雲南第一所現代高等學府—東陸大學(今雲南大學),就以「會澤百家、至公天下」作為校訓沿用至今。一說,是因會澤的地理位置位於「會川都督府以東(東川),府治臨澤」得名。 會澤 開發歷史悠久,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縣,屬犍為郡。隋朝屬恭州地。唐初設唐興縣。南詔置東川郡。大理國設東川大都督。元代為東川路。明朝時為東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雲南省,開置會澤縣駐巧家,翌年遷到鍾屏。民國二年(1913年),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1927年又復會澤縣。1947年屬曲靖專署。新中國後改屬昭通專署;1958年10月撤會澤縣並東川市;1964年12月恢復會澤縣,改隸曲靖地區至今。 會澤秦漢時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95年被雲南省政府列為歷史文化名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會澤曾因銅礦的開采冶煉鑄幣而鼎盛一時。東漢時期,會澤鑄造鍛打的"堂琅銅洗"聞名遐邇,銅洗的銘文和圖案,為滇中最早使用漢文字的實物,是研究中原漢文化對雲南影響的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