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瘟疫對歷史的推進作用
瘟疫使得民不聊生,被迫起義,從而推翻殘暴腐敗的舊王朝,建立新王朝,對歷史發展有專一定推動作用
但是,瘟疫的屬發生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對社會經濟有著巨大的破壞力,會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壞處,總的來說,瘟疫的發生給歷史發展帶來的大部分屬於消極影響
B. 中國歷史上瘟疫都發生在什麼時候有哪些防治經驗
瘟疫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時不時地暴發。它是各種急性傳染病的總稱,種類非常多,天花、傷寒、鼠疫、黑死病等,是我們熟知的瘟疫。瘟疫的傳播性強度不一,危害性大,令人猝不及防,大家不免談疫色變。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關於疫災的記載。殷墟甲骨文中有關於「疾年」的記載,表達出當時人對瘟疫的初步認識。秦漢以來,有關於瘟疫的記載較為豐富,對於我們認識歷史上的瘟疫有很好的幫助。總體上看,中國的疫災頻度總體上呈現越來越高的趨勢。
漢代發生的瘟疫明確記載的有42次,主要發生在三類地區:一是南方和東部等氣候溫暖濕潤地區,二是人口眾多的京師洛陽,三是行軍打仗中。東漢時,南方多次發生大規模的疫病,主要發生在長江中下游的荊州、九江、廬江、會稽諸郡;首都洛陽共有5次疫病發生,這顯然與京師人口眾多,疫病容易流行有關。疫災與自然災害的關系也很緊密,數據顯示,水、旱、飢荒與疫災的關系最為緊密。
一、暴發時間一般較長,短暫幾個月,長則數年。這對疫區的民眾來說殺傷力大,死亡率較高。如果是在王朝的後期大規模暴發,容易動搖政府的統治。東漢、明代的末年都是瘟疫流行。清末也曾發生多次大規模瘟疫,特別是東三省的鼠疫,對處於風雨飄搖中的清政府是重大打擊。
二、范圍較廣,每次疫災可能涉及多省,每個時期涉及多地。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中下游地區是重災區,都城是重災地,這與人口密集有很大關系。
三、從季節來看,春夏季較多,秋冬季較少。我們不能期望瘟疫在天氣轉暖後自然消失。
在與瘟疫長期斗爭中,中國人民積累了豐富的防疫經驗。一是通過祈福、求神實施禳災,二是政府積極指導救治。歷代政府一方面派遣使者、太醫等到疫區調查,治療,送葯,另一方面會組織患者隔離。唐政府曾屢次命令地方各州謄抄葯方、方劑,控制疫病傳播,抵制巫醫誤診,玄宗時下令抄寫南朝時期陶弘景撰寫的《神農百草經》,不久又組織編撰頒布《廣濟方》。可以看出中醫應對瘟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經驗。
瘟疫傳染性強,及時處理屍體也是阻止瘟疫蔓延的必要措施,歷代政府和慈善組織、個人都有出資掩埋屍體的措施。
實際上,很多瘟疫的消亡我們並不清楚原因。2003年的SARS病毒當時究竟是如何消失,我們其實長時期也不清楚。中外歷史上,瘟疫橫行曾多次發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難以避免,成為大自然與人類相處的方式之一,人類雖然不歡迎它們,但要有接受它們的心態。
大災大難時,肯定會造成大規模的損失,瘟疫首先會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其次會帶來大量的次生災害,短期內肯定會帶來經濟的衰落,但多難興邦,一般都會走出來,迎來下一階段的繁榮,社會還會煥發新機。黑死病在第一次大流行時持續了7年(1347-1353),歐洲有1/3以上的人死亡,但卻因為對死亡的恐懼,開始了身體解剖和思想的啟蒙,誕生了歐洲文藝復興。瘟疫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歷史,促進了社會的新陳代謝。
瘟疫暴發,短則數月,長則數年,會折射世間萬象,特殊時期,也更考驗人性,出現各種平時無法想到的狀況。對於處於困境時期的人類來說,如何生存下來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防護物資緊缺,生活、生產都會受到很大影響,這提醒我們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互相支持,盡量節省物資,好鋼用在刀刃上,不要隨意浪費!
我們所煩惱的事,可能有九成都不會發生,但未雨綢繆,還是非常必要的。大家利用身邊的條件多保護自己,關愛他人,病毒早晚都會消失,不要過於驚慌,實際上,恐慌用來對付病毒這樣看不見的敵人是沒有用的。大家熬過這次疫情,各國經濟會逐步恢復,當然,有些國家恢復得快,有些稍微慢一些。很多產業布局、組織形式,甚至人們的思維方式,因為這次疫情會發生改變。
C. 人類歷史上的瘟疫有哪些具體是什麼樣的情況
舉例:天花,黑死病,鼠疫,霍亂 ,西班牙大流感,美洲瘟疫。
1、天花。
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傳染性強,病情重,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現為嚴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後死亡率高。例子:我國清朝皇室就因為天花病毒,死了不少人。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有3個兒子死於天花 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在36歲死魚天花,順治皇帝,生有八子六女,大約有皇子四人、皇女五人早夭。其中大多數是因為天花。康熙皇帝得到皇位的重要原因就是得了天花存活。但是他也變成麻子臉。
5、美洲瘟疫。
這是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一次人為的瘟疫。歐洲殖民者通過大航海運動發現美洲大陸。他們踏上美洲大陸,追求財富與自由。然而卻給美洲本地居民卻帶給了瘟疫。腮腺炎、麻疹、天花、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眾多疾病開始屠殺原始居民。瘟疫摧毀了阿茲特克。瘟疫肆虐過後,印第安人失去了一切的抵抗能力,
殖民者開始殖民美洲大陸。
D. 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的瘟疫,每次發生對當時的經濟影響有多大
多年來,科學家和醫學研究者對大流行(或流行病)的確切定義一直存在分歧,但有一點大家都認同的是,這個詞描述的是疾病的廣泛發生,超出了正常情況下的定義。
從1918年到1920年,一場令人不安的致命流感疫情在全球爆發,感染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造成2億至5千萬人死亡。在1918年發生大流行的5億人中,估計死亡率為10%至20%,僅前25周就有2500萬人死亡。導致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原因不同於其他流感爆發。在過去,流感只殺死老年人或削弱病人的能力,但現在它開始攻擊頑強而完全健康的年輕人。
第六次霍亂流行(1910-1911)
死亡人數:80萬
原因:霍亂
像前五個化身一樣,第六次霍亂疫情起源於印度,造成80多萬人死亡,然後蔓延到中東,北非,東歐和俄羅斯。第六次霍亂疫情也是美國最後一次霍亂爆發的根源(1910-1911年)。美國衛生當局吸取了過去的教訓,迅速隔離了感染者。最後,美國只發生了11例死亡。到1923年,霍亂病例已經大大減少,盡管它們在印度沒有變化
流感大流行(1889-1890)
死亡人數:100萬
原因:流感
該毒株原名“亞洲流感”或“俄羅斯流感”,雖然最近發現了甲型流感(H3N8)病毒,但仍被認為是甲型流感(H2N2)病毒。1889年5月,在三個遙遠的地方觀察到了第一例:中亞的布哈拉(斯坦,土耳其),加拿大西北部的阿薩巴斯卡和格陵蘭。19世紀人口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城市地區的人口增長,只是促成了流感的傳播,很快席捲全球。雖然這是細菌學時代第一次真正的疫情,但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1889-1890年的流感大流行奪去了100多萬人的生命。
第三次霍亂流行(1852-1860)
死亡人數:100萬
原因:霍亂
一般認為是七次霍亂疫情中最致命的一次,19世紀第三次霍亂疫情發生在1852年至1860年。像第一次和第二次流行病一樣,第三次霍亂大流行起源於印度,從恆河三角洲蔓延,然後經過亞洲,歐洲,北美和非洲,造成100多萬人死亡。來自英國,的醫生約翰斯諾,在倫敦,貧困地區工作時追蹤了霍亂病例,並最終成功地將受污染的水確定為疾病的傳播途徑。不幸的是,與他的發現同一年(1854年)成為大流行最嚴重的一年,在那一年,大不列顛有23,000人死亡黑死病(1346-1353)
死亡人數:7500萬-2億
原因:布氏的瘟疫
從1346年到1353年,瘟疫的爆發席捲了歐洲,非洲和亞洲,估計死亡人數在7500萬到2億之間。鼠疫被認為起源於亞洲,可能是通過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到歐洲大陸的,老鼠通常生活在商船上。港口是當時的主要城市中心,是老鼠和跳蚤的理想滋生地。所以潛伏細菌興盛,後來毀滅了三大洲。
查士丁尼的瘟疫(541-542)
死亡人數:2500萬
原因:賈斯汀尼安瘟疫
據信,當時歐洲近一半的人口死於鼠疫,拜占庭帝國和地中海港口城市遭受鼠疫爆發,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賈斯汀尼安鼠疫通常被認為是第一次淋巴腺鼠疫,它在世界上留下了印記,殺死了東地中海四分之一的人口,摧毀了君士坦丁堡城。在這座城市的鼎盛時期,它每天殺死大約5000人,最終導致這座城市40%的人口死亡。
安東尼瘟疫(公元165年)
死亡人數:5百萬
原因:未知
安東寧鼠疫也稱為蓋倫鼠疫,是一種古老的流行病,影響了亞細亞,埃及,希臘和義大利。它被認為是天花或麻疹,盡管其真正原因尚不清楚。這種未知的疾病是由大約165年前從美索不達米亞返回的士兵帶回羅馬的。不知不覺中,他們傳播了一種疾病,最終殺死了500萬人,摧毀了羅馬軍隊。
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怎麼樣?
從2019年12月開始,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在人類中出現。它被命名為新冠肺炎,是“2019年冠狀病毒病”的縮寫。這種新病毒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地球上沒有人對新冠肺炎有免疫力。這種病毒在幾個月內就傳遍了全世界。根據世衛,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時間24日23: 05,新冠肺炎確診肺炎病例31664104例,全球死亡972221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感染率仍在上升。
隨著冠狀病毒的大流行,世界各地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大流行期間的最佳做法,從粗心的洗手到遠離社會距離。世界各國已經宣布強制“在家”關閉學校、企業和公共場所的措施。幾十家公司和更多的獨立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和測試疫苗。努力促進人類在這一流行病中的生存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關切。在撰寫本文時,還無法預測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結果。然而,我們可以從歷史流行病中吸取教訓。
醫療保健一直是全球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參與醫學研究的學生人數在增加,但醫療設施的質量仍然不達標,特別是在低收入群體中。技術進步可能降低了一些疾病的強度或頻率,但仍有一些疾病尚未消亡。特別是,影響許多人的疾病爆發(流行病)對社會更危險,需要迅速治癒。大流行會沖擊全球很多行業,比如房地產、餐飲、金融!
E. 論文 瘟疫對宗教、文化社會、經濟。科學技術、醫療實驗、恐怖活動等得影響 字數2500字
總的來說,瘟疫[1]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衛生不好引起的。
先秦時期
瘟疫在中國史料中早有記載。如《周禮·天官·冢宰》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說明當時對瘟疫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認為溫疫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原因之一是由於時令之氣的不正常,是由「非時之氣」造成的。
現存最早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也有記載。如《素問·刺法論》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素問·本能病》篇:「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民病溫疫,疵廢。風生,民病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干引飲。」指出溫疫具有傳染性、流行性、臨床表現相似、發病與氣候有關等特點,並認為只要「正氣存內」,就能「避其毒氣」。
東漢時期
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的序言中說「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公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文中的「傷寒」,除了指外感熱病外,還包括了當時的烈性傳染病,可見當時溫疫流行之猖獗。
三國
曹植《說疫氣》記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描繪了當疫病流行的慘狀,並明確指出:「癘氣流行」,並非「鬼神所作」,而是「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所致。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詩》中也記載:「……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是當時凄涼情景的真實寫照。據史料記載,從漢桓帝劉志,至漢獻帝劉協的七十餘年中,記載有疫病流行17次。疫情連年,民不聊生,即使是士大夫們也未能倖免。如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也一時俱逝。其慘狀可見一斑。
晉朝
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對溫疫也有論述,認為「傷寒、時行、溫疫,三名同一種。……其年歲中有癘氣兼挾鬼毒相注,名為溫病。」並立「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一章,記載了辟瘟疫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溫病散等治療、預防溫疫的方劑。
隋朝
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疫癘病諸候》認為疫癘病「其病與時氣、溫、熱等病相類,皆有一歲之內,節氣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風疾雨,霧露不散,則民多疾疫。病無長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厲之氣,故雲疫癘病。」並認為嶺南地區的青草瘴、黃芒瘴等瘴氣也屬疫癘病范圍。並進一步指出:「此病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延及外人,故須預服葯及為法術以防之。」
唐朝
唐朝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九·傷寒》立「辟溫」一章,記載治療溫疫的方劑。
出於唐朝王冰以後的《素問》遺篇,認為溫疫與五運六氣變化異常有一定的關系,故有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五疫」及「五癘」之稱。說明古人已經意識到溫疫的致病原因不同於一般的六淫外邪,而是一種疫毒之氣。
宋代
宋代醫家張從正《儒門事親·卷一·立諸時氣解利禁忌式三》:指出「又如正二三月,人氣在上,瘟疫大作,必先頭痛或骨節疼,與傷寒、時氣、冒暑、風濕及中酒之人其狀皆相類。慎勿便用巴豆大毒之葯治之。……夫瘟疫在表不可下,況巴豆之丸乎。」對瘟疫的臨床表現、治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元朝
元朝醫家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一·溫疫五》:「瘟疫眾一般病者是,又謂天行時疫。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總結了溫疫的治療方法。
明朝
明朝醫家吳又可目睹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在前人有關論述的基礎上,對溫疫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探討。其所著的《溫疫論》是我國論述溫疫的專著,對溫疫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認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指出溫疫的致病因子是「異氣」,又稱「疫氣」、「癘氣」「戾氣」等,是對溫疫病因的創見。
吳氏認為戾氣是物質性的,可採用葯物制服。雖然戾氣「無形可求,無象可見,況無聲復無臭,何能得睹得聞」,但它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又進一步指出「物之可以制氣者葯物也。」
戾氣是通過口鼻侵犯體內的。認為「邪從口鼻而入」,又感染戾氣的方式,「有天受,有傳染,所感雖殊,其病則一」。
而人體感受戾氣之後,是否致病則決定於戾氣的量、毒力與人體的抵抗力。指出「其感之深者,中而即發,感之淺者,而不勝正,未能頓發」;「其年氣來之厲,不論強弱,正氣稍衰者,觸之即病」;「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
戾氣引起的疫病,有大流行性與散發性的不同表現。而戾氣致病又有地區性與時間性的不同情況。此外,由於戾氣的種類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侵犯的臟器部位也不一。認為「……為病種種,是知氣之不一也」。並且還指出人類的疫病和禽獸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氣所引起的。
吳又可在《溫疫論》中,還創制了不少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疫方劑。《溫疫論》是我國醫學文獻中論述急性傳染病的一部劃時代著作,至今仍可用來指導臨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清朝
清朝余師愚,著有《疫疹一得》。其在吳又可《溫疫論》的基礎上,認為疫疹的病因是癘氣,指出「一人得病,傳染一家,輕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內,大率如斯。」並根據暑熱疫的病證特點,創立「清瘟敗毒飲」一方,以重用石膏為主,為溫疫病的辨證論治開拓了新的境地。
綜上所述,中醫葯學在與溫疫長期的斗爭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與臨床治療方法。應該充分發揮中醫葯治療急性傳染病的作用。[2]
編輯本段
巨大危害
2000年八國集團領導人(G8)將在日本沖繩舉行年度會議。鑒於包括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疾等在內的傳染病已成為人類頭號殺手,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數計,如何遏止全球瘟疫的蔓延將首次正式列入此次會議的議題。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言人格里高利-哈特爾表示,「此舉標志著人類在與傳染病的斗爭中邁出了重要一步。如果不採取措施,這三種傳染病很有可能徹底摧毀人類經濟和社會結構。相反,如果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能共同為此做出貢獻,事情將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據了解,目前全世界共有350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70%的人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該地區迄令為止已有1100萬人死於艾滋病。
三分之一的艾滋病患者最後都死於肺結核,後者每年奪去200萬人的生命,同時又有800萬人感染,幾乎全部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瘧疾只需藉助蚊子叮咬就可以傳染,在非洲,它每年要奪取100萬人的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發展中國家,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疫這三種傳染病使各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其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過去35年中,僅瘧疫一種傳染病就使國內生產總值損失了三分之一。
法國總統希拉克在一次重大艾滋病會議上曾表示,他將在八國集團領導人會議上敦促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支持改善發展中國家的醫療水平。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八國集團所做的允諾往往最終不能兌現。例如,1999年,八國集團曾宣布將為世界上最貧窮國家削減1000億美元的債務,但迄令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採取具體行動。
有鑒於此,積極呼籲向貧窮國家提供廉價葯品的世界慈善醫療衛生陣線(MSF)警告說,八國集團必須用實際行動來實現所許下的諾言。
MSF女發言人薩曼莎-波爾頓說,「八國集團應該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生產一些普通葯品,如治療艾滋病的抗逆轉錄酶病毒葯品,以使這些國家擺脫對國外大醫葯公司的依賴。」
此外,鼓勵、支持公共研究機構的研究工作也非常重要,研製新葯品不應該象商品一樣為某個跨國大公司所壟斷。肺結核的治療就是一個突出例子。目前僅有的一種疫苗還是在1923年發現的,此後,幾乎沒有人再去研究新的更為有效的葯品。而這種名為TB的疫苗經過30多年的運用之後,不僅價錢昂貴,而且葯力也在逐漸下降。
波爾頓說,「肺結核是窮人的疾病。如果感染了肺結核,你必需呆在醫院里幾個月,無法工作,而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根本負擔不起的。」
編輯本段
第一次流行瘟疫
[3]自2400多年前至19世紀中後期雅典瘟疫
2400多年以前的一場疾病幾乎摧毀了整個雅典。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雅典的市民們生活在噩夢之中,身邊強壯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發高燒,咽喉和舌頭充血並發出異常惡臭的氣味。 不幸的患者打噴嚏,聲音嘶啞,因強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一位醫生發現用火可以防疫,從而挽救了雅典。
流感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臘時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經記述了類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紀,德國醫學地理學家Hirsch詳細列表記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來的歷次類似流感的流行病爆發情況。明顯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發生在1510年的英國。
後來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現過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規模流行病的情況。而對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詳盡描述是在1580年,自此以後,文獻中共記載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至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東歐人,1889年至1894年席捲西歐的「俄羅斯流感」,發病范圍廣泛,死亡率很高,造成嚴重影響。
鼠疫
歷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發生於公元6世紀,起源於中東,流行中心在近東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經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陸海商路傳至北非、歐洲,幾乎殃及當時所有著名國家。這次流行疫情持續了五六十年,極流行期每天死亡萬人,死亡總數近一億人,這次大流行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衰落。
第二次大流行發生於公元14世紀,其起源眾口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續近300年,遍及歐亞大陸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歐洲為甚。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達2000人,一個月後竟達8000人。直到幾個月後一場大火(史稱「倫敦大火災」),燒毀了倫敦的大部分建築,老鼠也銷聲匿跡,鼠疫流行隨之平息。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歷史上稱為「黑死病」的那一次。
狂犬病
狂犬病毒的面貌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僅僅百餘年的歷史,但明確的病毒致病的記載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了。早在1566年,瘋狗咬人致病的案例已經被記錄下來,但直到1885年,人們還不知道狂犬病到底是由什麼引起的。
在細菌學說占統治地位的年代,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的試驗,為狂犬病的防治開辟了新的路徑。巴斯德從實踐中發現,將含有病源的狂犬病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後,再將這些毒性已遞減的液體注射於狗,以後狗就能抵抗正常強度的狂犬病毒的感染。
編輯本段
第二次流行瘟疫(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結核病
據資料介紹,自1882年柯霍發現結核菌以來,迄今因結核病死亡人數已達2億。而今日重提防治結核病,是因為最新資料表明,全世界結核病人死亡人數已由1990年的250萬增至2000年的350萬。75%的結核病死亡發生在最具生產力的年齡組(15至45歲),全球已有20億人受到結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為1%,即每年有約6500萬人受到結核病感染。
第三次鼠疫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於19世紀末(1894年),它是突然爆發的,至20世紀30年代達最高峰,總共波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個國家,死亡達千萬人以上。
此次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目前,鼠疫在北美、歐洲等地幾乎已經絕跡。但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地區,人鼠共患狀況還時有出現。
流感
1918年,一場致命的流感席捲全球,造成了2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盡管這場流感在美國被稱為「西班牙女士」,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於美國,有可能是從豬身上傳播的。在那一年,近1/4的美國人得了流感,導致50多萬人死亡,幾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輕人。
平時流行的流感雖然沒有這么致命,但是平均每年在美國也導致11萬多人住院,3.4萬人死亡。作為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流感沒有特效葯可治,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預防,有效率為70%至90%。由於流感病毒極其容易發生變異,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類型不一樣,因此必須每年注射疫苗才能發揮作用。
天花
天花原來只在「舊世界」(亞洲、歐洲和非洲)流行,在17和18世紀,它是西方最嚴重的傳染病,但是在歷史上的影響卻比不上鼠疫,這可能是因為其受害者以兒童為主(約1/10的兒童因天花夭折),活下來的成年人大多已有免疫力能力。天花是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無葯可治,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5月28日宣布人類消滅了天花。天花消滅後,人們對如何處置天花病毒展開了唇槍舌劍的爭論。1990年,第22屆世衛大會作出決定,將世界上僅有的天花病毒儲存於俄羅斯的科爾索沃國家病毒和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還有美國的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 銷毀天花病毒的最後期限仍沒有明確。
編輯本段
第三次流行瘟疫(20世紀中期至21世紀初)
流感
世界上又出現過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開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亞洲流感」、1968年出現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發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羅斯流感」。
在1957年「亞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發流行期間,各年齡組均易感染,死亡率升高,65歲以上老年人尤為顯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現了較高的死亡率,這兩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個地區。據美國公布的統計數字,在1957年「亞洲流感」流行期間,美國共有7萬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間,共有3.4萬人在美國因感染致死。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蘇聯「俄羅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羅斯流感」開始在美國在校學生及徵募的新兵中爆發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許多國家也紛紛出現感染流行。
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伊蚊傳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
登革一詞源於西班牙語,意為裝腔作勢,乃為描寫登革熱患者由於關節、肌肉疼痛,行走步態好像裝腔作勢的樣子。登革熱是一種古老的疾病,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范圍內發生過多次大流行,患病人數多達數百萬之多。
1998年時,登革熱已成為僅次於瘧疾的最重要的熱帶傳染病。在東南亞地區呈地方性流行趨勢,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及華南各省也發生過不同程度的流行。
西尼羅河病毒
2002年的夏季,「西尼羅河」病毒在美國再次爆發,從1999年到2002年四年間,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奪去了幾十人的生命,100多人受到感染。西尼羅河病毒是在1937年從烏干達西尼羅河區的一位婦女身上分離出來的,近年出現在歐洲和北美的溫帶區域。
專家認為,每200個感染「西尼羅河」病毒的人中只有1個可能引發致命疾病,但對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免疫系統較為脆弱的人,感染可能引發腦炎直至死亡。
艾滋病
艾滋病是「後天免疫缺損綜合征」(AIDS)的英文簡稱。艾滋病病毒終生傳染,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1981年6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首先報道了5例這樣的病例,他們都是同性戀者,隨後,在美國和其他國家都陸續發現了類似症狀的病人,後在全世界大規模傳播開來。
埃博拉病毒
2000年10月14日在烏北部的古盧地區突發埃博拉病,目前有51人被感染,其中31人已經死亡。埃博拉病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烏干達出現。這種病由埃博拉病毒通過身體接觸傳染。感染病毒的人出現高燒,肌肉劇烈疼痛,鼻腔、口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有可能在24小時內死亡。據報道,烏干達的鄰國蘇丹和剛果(金)曾先後在70年代和1995年流行過埃博拉病,不少人因此被奪去了生命。[4]
編輯本段
人類歷史上十大傳染病死亡事件
1 像羊群一樣地死亡著雅典大瘟疫
2 多種瘟疫集體爆發安東尼瘟疫
3 世界第一次大規模鼠疫查士丁尼瘟疫
4 肆虐三百年,死亡近兩億歐洲黑死病
5 史上最大的種族殺——滅絕印第安人的天花
6 肆虐兩個世紀的黃熱病
7 無法估量的損失霍亂橫行的19世紀
8 20世紀人類的噩夢西班牙大流感
9 戰爭的幫凶俄國斑疹傷寒
10 仍在肆虐的瘟疫瘧疾
F. 結合歷史和現實談一談瘟疫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危害應該如何防治
瘟疫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確實啊,傳播的很多病毒讓人得上了病,然後就容易去世嗎?然後肯定是找到應對他的一些方法預防。
G. 介紹一下歷史上曾發生的嚴重瘟疫
莫斯科黑死病(1971年)
莫斯科最初出現鼠疫跡象是在1770年底,到1771年春季變成流行性大瘟疫。當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設立隔離區,銷毀被污染的財產,關閉公共浴池等。此次大瘟疫造成市民的極度恐慌和憤怒。整座城市的經濟陷入癱瘓,主要是因為許多工廠,市場,商店,和行政大樓已被關閉。接下來是糧食嚴重短缺,造成大部分莫斯科人的生活水平日益低下。為逃避瘟疫,貴族階級和有錢人紛紛離開莫斯科。1771年9月17日早晨,大約1000人再次聚集在Spasskiye門口,要求釋放被俘的反政府武裝分子和消除隔離。軍隊試圖驅散人群,但無法驅散,最終只能再次鎮壓暴亂。大約300人被監禁。9月26日,卡拉辛奧爾洛夫(Grigory Orlov) 手下的一名政府官員被派往莫斯科恢復社會次序。為減輕瘟疫帶來的影響,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為市民提供工作機會,發放食物給他們,最終平息了莫斯科民眾的不滿情緒。
馬賽大瘟疫(1720 – 1722)
1720年,馬賽遭逢瘟疫侵襲,這是該市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災難,也是18世紀初歐洲最嚴重的瘟疫之一。
1720年,法國馬賽突發瘟疫,影響了整座城市和周邊城市,造成10萬人死亡。這場瘟疫來得快,去得也快,馬賽很快從瘟疫中恢復過來。經濟只用了短短的幾年就恢復了,並發展很快,貿易擴展到西印度群島和拉丁美洲。截至1765年,人口增長恢復到1720年之前的水平。這場瘟疫不像14世紀發生的黑死病破壞性那麼大。
這場瘟疫結束得快與法國政府採取的強硬措施不無有關。政府規定如馬賽市民與普羅旺斯和其它地方的人有任何來往或溝通將會被處以死刑。為加強隔離,還建立了瘟疫隔離牆.
古羅馬「安東尼瘟疫」(公元164—180年)
古羅馬「安東尼瘟疫」是因為傳染而引起的。據史書描述得此傳染病的症狀為:劇烈腹瀉,嘔吐,喉嚨腫痛,潰爛,高燒熱得燙手,手腳潰爛或是生了壞疽,感到難以忍受的口渴,皮膚化膿。
在近東打戰士兵回到羅馬帝國,帶來了天花和麻疹,傳染給了安東尼的人們。傳染病奪走了兩位羅馬帝王的生命。第一位是維魯斯(Lucius Verus),於169年染病而死,第二位是他的繼承人馬可·奧勒略·安東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做帝王做到180年,也因被傳染難逃厄運。
9年後瘟疫再次爆發。 據羅馬史學家迪奧卡稱,當時羅馬一天就有2千人因染病而死,相當於被傳染人數的四分之一。估計總死亡人數高達5百萬。在有些地方,瘟疫造成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大大削弱了羅馬兵力。
瘟疫對羅馬帝國的社會和政治也有著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文學好藝術領域的影響。上面這幅圖上的坑裡的遺骸就是傳染病死者的屍骨,讓人觸目驚心。
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
公元前430到前427年,雅典發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整個雅典幾乎被摧毀。有專家認為此疫即鼠疫。雅典鼠疫是一場毀滅性的傳染病,襲擊了整座古希臘羅馬城。
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對這場毀滅雅典的瘟疫的進行了這樣的描述。「身強體健的人們突然被劇烈的高燒所襲擊,眼睛發紅彷彿噴射出火焰,喉嚨或舌頭開始充血並散發出不自然的惡臭,伴隨嘔吐和腹瀉而來的是可怕的乾渴,這時患病者的身體疼痛發炎並轉成潰瘍,無法入睡或忍受床榻的觸碰,有些病人裸著身體在街上游盪,尋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甚至狗也死於此病,吃了躺得到處都是的人屍的烏鴉和大雕也死了,存活下來的人不是沒了指頭、腳趾、眼睛,就是喪失了記憶。」
當時正處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第二年,正當雅典勝利垂手可得時。據說鼠疫由比雷埃夫斯傳入雅典,比雷埃夫斯是雅典的港口城市,也是主要的食物和日用品來源地。斯巴達和地中海東部一些地方也受到疾病的襲擊。
此瘟疫曾於公元前429年和427年冬天兩次死灰復燃。現代歷史學家不同意鼠疫是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的原因的說法。然而,人們普遍認為,戰爭的失敗為馬其頓的勝利鋪平了道路,最終,建立了羅馬帝國。據史料記載,此次瘟疫以多種形式爆發,包括傷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等。
米蘭大瘟疫(1629–1631)
1629年至1631年,義大利爆發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稱為米蘭大瘟疫。包括倫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約28萬人死亡。米蘭大瘟疫是黑死病開始後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後一次大瘟疫。
1629年,德國和法國士兵將傳染病帶到義大利曼圖亞。在三十年戰爭中,威尼斯軍隊感染了疾病,當他們撤退到義大利中北部時,將疾病傳染給了當地人。當時米蘭總人口為13萬,在這次瘟疫中染病而死的人數高達6萬人。
美洲瘟疫(16世紀)
歐洲人到來之前,這里居住著400萬到500萬的原住民,其中大多數都在16世紀幾十年間死去,有歷史學家甚至稱它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不過,奪取印第安人生命的最直接殺手不是歐洲人的槍炮,而是他們所帶來的瘟疫。當哥倫布抵達新大陸時,歐洲人就已經經歷了多次致命傳染病的浩劫,也從中找到了治療一些傳染病的方法。但是,美洲之前長期與歐亞非大陸隔離,印第安人也幾乎與這些疾病完全隔絕。歐洲人的疾病隨著哥倫布的第一次美洲之旅後開始蔓延到新大陸。腮腺炎、麻疹、天花、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這些早已被歐洲人適應的疾病對印第安人來說卻極具殺傷力,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幾乎缺乏抵抗力,尤其是麻疹和天花。因此阿茲特克人等中美洲原住民即使擁有歐洲人攻不破的城牆,但卻被外來的瘟疫打敗。
瘟疫摧毀了阿茲特克。1521年,當墨西哥殖民者的軍隊開始圍攻墨西哥原住民阿茲特克人的堡壘時,他們遇到了頑強的抵抗,進攻一次次被擊退。受到重創的西班牙人原以為阿茲特克人會趁機發動致命反擊,但是城堡里的軍隊卻遲遲不見有什麼動作。這給了西班牙人喘息的時間,8月21日,他們發動了新的攻勢,卻並沒有遇到任何反抗。而城堡里的情形讓他們自己也難以置信:死屍遍地,到處彌漫著腐屍的氣味,比西班牙軍隊更致命的力量已經橫掃過這個城市,那就是瘟疫。
有人曾經認為,是落後的武器和技術讓美洲印第安人敗給西方殖民者。因為在傳統觀念中,歐洲人的先進武器一直是他們獲勝的關鍵,但是當時的西方火槍並不先進。印第安人很快發現,雖然火槍威力巨大,但要瞄準卻不容易,他們對於新武器的畏懼感也隨之消失。而且印第安人弓箭的遠程威力也並不遜色。在15世紀時候,拉美印加文化就已經達到了鼎盛,他們修建田地,社會分工明確,造就了繁榮的經濟,他們的天文地理知識足以讓現代人驚嘆。然而,就這這樣一場瘟疫卻讓這樣一個並不落後的種族在短短幾十年間瀕臨滅絕。
實際上,歐洲傳染病的蔓延速度完全超過了殖民者向美洲大陸的推進速度,那些從海岸居民口中得知歐洲人到來的印第安人,多半也同時被感染上了新的疾病。因此,當殖民者在16世紀20年代抵達智利時,這里的印加文明已經遭遇上了天花的重創,整個王室幾乎都被瘟疫奪去了生命。而新的王位之爭將整個國家一分為二,這才使得西班牙人有可乘之機。
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是當時瘟疫導致盛行的原因。傳染疾病菌多從動物身上變異而來,先傳染給人,然後才在人類群體中傳播。由於歐洲農業歷史悠久,家畜眾多,在幾千年來與病菌的頻繁接觸已經形成適應性;印第安人則不是,農業的欠發達讓他們先天缺乏和家畜接觸的經驗,肌體很少遭遇此類病菌,也就全然沒有免疫力,所以在天花面前潰不成軍。而非洲人由於較早和歐洲人接觸,也擁有相似的免疫系統和抵抗力。而疾病的傳播也可以是雙向的。當時,唯一一種從美洲傳入歐洲的疾病是梅毒,它奪走了大量的歐洲人的生命。
倫敦大瘟疫(1665-1666)
倫敦大瘟疫是指一場於1665年到1666年發生在英格蘭的大規模瘟疫。在這場瘟疫中,有七萬五千到十萬人喪生,超過當時倫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它在歷史上被確定為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ague)引起的大面積黑死病,由人通過跳蚤感染了鼠疫耶爾森菌 。1665年這場傳染病是淋巴腺鼠疫在英格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爆發。
瘟疫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來自法國,1665年4月,兩個法國海員昏倒在倫敦西區特魯里街與朗埃克路口,後來他們身上攜帶的病毒引起了大范圍的傳染。另一種說法是說鼠疫病毒來自荷蘭,這種疾病自1599年起就在荷蘭當地傳播了。瘟疫襲擊的第一個地區是倫敦的聖吉爾斯教區。1664年底至1665年初的冬天,就已經有病例在那裡出現,但直到1665年開春,由於人口的大量增加和衛生條件的急劇惡化,疾病才大規模迅速地傳播開來。到了1665年7月,瘟疫已經遍布倫敦城。當時的國王查爾斯二世以及他的家人都被迫離開了倫敦前往牛津郡,但市長和參事仍在堅守崗位。而一部分神職人員、醫生和葯劑師也因此忙碌了整個夏天。滿大街都是負責瘟疫的醫生,雖然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沒有執照。
由於這場瘟疫的蔓延非常之快,人們不得不將患病者所住的房子都連人封死,在緊閉的大門外漆上紅十字,上面寫上「上帝保佑」的字樣,嚴禁任何人出入。每天只是在限定的時間,由專人從窗口送進食物和水。成千上萬的病人就是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凄慘地死去,最多時一周死去的就不下萬人。時至9月上旬,原來熙熙攘攘的倫敦城竟然完全變成了一座寂靜的死城。所有的店鋪關了門,街上幾乎看不到行人,路旁長滿了茂盛的雜草。城內唯一能夠不時打破沉寂的工作,便是運送屍體。每到夜晚,運屍車「咕隆,咕隆!」的車輪聲和那哀婉的車鈴聲,讓人聽了毛骨悚然。最初,這項掩埋工作只是在深夜進行,後來死者人數太多了,不得已也在晝夜進行了。死者的屍體被橫七豎八地裝到運屍車,運到各處的埋屍坑。在那裡,負責埋屍的工人們往往蒙面捂嘴,搖著鈴,口中念著:「安息吧!」匆匆把屍體倒入坑內,掩上薄土後,匆忙離開。
記錄顯示倫敦的死亡人數從每周1000-2000人持續上升,到1665年九月,平均每周已經有7000人死亡。到深秋時候,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到1666年二月,城市被認為安全到可以迎接國王了。而同時,由於與歐洲大陸的商貿交流,瘟疫傳到了法國。此後直到1666年九月,瘟疫仍在溫和的流行。9月2日和3日,倫敦城遭遇了一場大火,燒毀了大部分遭到感染了的房屋,這是狀況好轉的開端。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大部分被感染的人群都已經死亡了。此後倫敦城在大火的基礎上重建,在這場瘟疫過後又獲得了的新生。
查士丁尼瘟疫(541-542)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它造成的損失極為嚴重。但是此次瘟疫對拜占庭帝國的破壞程度很深,其極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國人口下降明顯,勞動力和兵力銳減,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嚴重破壞,還產生了深遠的社會負面後果,而且對拜占庭帝國、地中海、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公元4世紀以後,曾經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漸漸分裂為東西兩部分。雄距東部的拜占庭帝國的歷代皇帝一向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自居,所以一直試圖收復失地,重新統一羅馬帝國,再現往日的輝煌。到公元6世紀時,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決定採取行動實現這一夢想。於是,查士丁尼於公元533年發動了對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戰爭。然而就在他橫掃北非、征服義大利,即將重現羅馬帝國輝煌的時候,一場空前規模的瘟疫卻不期而至,使東羅馬帝國的中興之夢變為泡影。公元541年,鼠疫開始在東羅馬帝國屬地中的埃及爆發,接著便迅速傳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它地區。
當時出現了許多詭異恐怖的情景:當人們正在相互交談時,便不能自主地開始搖晃,然後就倒在地上;人們買東西時,站在那兒談話或者數零錢時,死亡也會不期而至。而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貧苦人,鼠疫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萬人不幸死去。
官員在極度恐懼中不得不向查士丁尼匯報,死亡人數很快突破了23萬人,已經找不到足夠的埋葬地,屍體不得不被堆在街上,整個城市散發著屍臭味。查士丁尼自己也險些感染瘟疫,在恐懼之中,他下令修建很多巨大的能夠埋葬上萬具屍體的大墓,並以重金招募工人來挖坑掩埋死者,以阻斷瘟疫的進一步擴散。於是,大量的屍體不論男女、貴賤和長幼,覆壓了近百層埋葬在了一起。鼠疫使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它還繼續肆虐了半個世紀,直到1/4的羅馬人口死於鼠疫。這次鼠疫引起的飢荒和內亂,徹底粉碎了查士丁尼的雄心,也使東羅馬帝國元氣大傷,走向崩潰。
黑死病(1347 - 1351)
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普遍認為是由一種名為鼠疫的細菌造成的。但最近有人認為是由其它一些疾病引起的。關於鼠疫的起源在專家中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黑死病開始於十四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或中亞。在隨後的數年內由商人和士兵攜帶到俄羅斯南部克里米亞。在十四世紀四十年代,流行病從克里米亞傳到西歐和北非。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高達7500萬,其中歐洲的死亡人數為2500萬到5000萬。
黑死病的一種症狀,就是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所以這種特殊瘟疫被人們叫做「黑死病」。對於那些感染上該病的患者來說,痛苦的死去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任何治癒的可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內的蚤攜帶來的。在14世紀,黑鼠的數量很多。一旦該病發生,便會迅速擴散。在1348~1350年間,總共有2500萬歐洲人死於黑死病。但是,這次流行並沒有到此為止。以以後的40年中,它又一再發生。
14世紀20年代當此瘟疫細菌再次爆發之前,它已經在亞洲戈壁沙漠中潛伏了數百年,之後迅速隨老鼠身上的跳蚤中的血液四處傳播,從中國沿著商隊貿易路線傳到中亞和土耳其,然後由船舶帶到義大利,進入歐洲。歐洲密集的人口成了此疾病的火葯筒。3年裡,黑死病蹂躪整個歐洲大陸,再傳播到俄羅斯,導致俄羅斯近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口死亡。
H. 歷史上影響瘟疫的因素有哪些,為什麼
雅典瘟疫
2400多年以前的一場疾病幾乎摧毀了整個雅典。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雅典的市版民們生活在噩權夢之中,身邊強壯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發高燒,咽喉和舌頭充血並發出異常惡臭的氣味。
不幸的患者打噴嚏,聲音嘶啞,因強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一位醫生發現用火可以防疫,從而挽救了雅典。
流感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臘時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經記述了類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紀,德國醫學地理學家Hirsch詳細列表記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來的歷次類似流感的流行病爆發情況。明顯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發生在1510年的英國。
後來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現過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規模流行病的情況。而對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詳盡描述是在1580年,自此以後,文獻中共記載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至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東歐人,1889年至1894年席捲西歐的「俄羅斯流感」,發病范圍廣泛,死亡率很高,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