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福建歷史的發展

福建歷史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7 00:08:41

『壹』 福建的名稱經歷了哪一段歷史變遷

福建在上古時原為越族人的屬地。越人習慣傍水而居,善於駕舟行筏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秦朝在福建設置閩中郡是第一個在福建設立行政機構的中國政權,但秦王朝並未能對福建實施直接管轄,福建地方政權作為秦的實際藩屬國而存在。
漢朝時劉邦封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為閩越王,封福建為閩越國,其形式仍為藩屬國,都城設於東冶。後來越人北遷,漢人取而代之成為福建新主人。東漢末年漢人逐漸聚集,於建安元年在今福州市設侯官縣,此為福建並入中國版圖的開始。
三國時期,福建屬東吳,北方漢人移民福建逐漸增多,遂設置建安郡,出現了福建歷史上第一個城鎮——晉安(即今之福州)。
魏晉南北朝梁時期,建安郡先後分設為晉安、建安、南安三個郡。
隋朝廢三郡置泉州,後又改為建安郡。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設福建經略使,始出現「福建」之名。
宋朝置福建路,統轄六個州(福州、建州、泉州、南劍州、漳州、汀州)與兩個軍(邵武軍、興化軍)。
南宋時,泉州發展成國際著名的港口,市內形成大批外國僑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定居的居留地「蕃坊」,當年留下的清真寺一直保留至今。
明朝置福建布政使司後,又改路為府。宋代的六州兩軍以及後來改稱為八個路或八個府的區劃建制(「八閩」的由來)。
在明代,倭寇經常襲擾福建,政府宣布海禁,福建正常的海上貿易受阻。
清朝時福州是與古琉球國首里(現日本沖繩縣那霸市)通航貿易的指定口岸。清代,在福建本土,增設了福寧府和龍岩州、永春州。

『貳』 福建的歷史發展

福建在上古時代原為越族人的屬地。越人身體矮小、短面、鼻形廣、眼睛圓而大,習慣傍水而居、善於駕舟行筏、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秦在福建設置閩中郡是第一個在福建設立行政機構的中國政權,但秦王朝並未能對福建實施直接管轄,福建地方政權作為秦的實際藩屬國而存在。[4]
漢高帝五年(西元前202年),漢朝劉邦封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為閩越王,封福建為閩越國,其形式仍為藩屬國,都城設於東冶[5]。余善在武夷山城村修建閩越王城。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派大軍攻打閩越國,在佔領閩越國都城後焚毀城池宮殿,舉國遷往遙遠的長江淮河一帶內地,此後三百年間閩地人文斷層。越人北遷,漢人取而代之成為福建新主人。東漢末年漢人逐漸聚集,於建安元年在今福州市設侯官縣,此為福建並入中國版圖的開始。
三國時期,福建屬東吳,北方漢人移民福建逐漸增多,遂設置建安郡,出現了福建歷史上第一個城鎮——晉安(即今之福州)。
魏晉南北朝梁時期,建安郡先後分設為晉安、建安、南安三個郡。漢人移民有8個姓氏較多:林、黃、陳、鄭、詹、邱、何、胡。
隋朝廢三郡置泉州,後又改為建安郡。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軍區長官職稱),始出現「福建」之名。
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福建獨立,王審知兄弟設立閩國,後來為南唐所據,區劃名稱幾經變遷。
宋朝置福建路,統轄六個州(福州、建州、泉州、南劍州、漳州、汀州)與兩個軍(邵武軍、興化軍)。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省會遷福州。
南宋時,泉州發展成國際著名的港口,市內形成大批外國僑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定居的居留地「蕃坊」,當年留下的清真寺一直保留至今。
明朝置福建布政使司後,又改路為府。宋代的六州兩軍以及後來改稱為八個路或八個府的區劃建制(「八閩」的由來)。
在明代,倭寇經常襲擾福建,政府宣布海禁,福建正常的海上貿易受阻。明末清初1645年(清世祖順治二年)7月19日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福京天興府)登基,年號隆武。1646年10月6日被清軍俘虜。此後,國姓爺鄭成功家族以「延平郡王」之姿,先後以廈門和台灣為基地繼續抵抗清軍大約40年之久。
清朝時福州是與古琉球國首里(現日本沖繩縣那霸市)通航貿易的指定口岸。清代,在福建本土,增設了福寧府和龍岩州、永春州。
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佔領台灣,台灣鄭氏王朝滅亡。並杯清政府劃入福建省版圖。直到清德宗光緒十二年(1886年)台灣才單獨設省。1895年的《馬關條約》台灣主權交予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放棄台灣主權。
1842年的《南京條約》將廈門和福州辟為通商口岸,向外國商人開放。1902年在廈門還開辟了鼓浪嶼公共租界。在洋務運動中,左宗棠開辦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學堂,成為近代中國海軍的搖籃。
1883年,中法戰爭期間,法國襲擊了馬尾軍港。
福建還是近代西歐傳教士人數最多也最活躍的省份。
辛亥革命後,歷屆政權均設置福建省。1933年,19路軍兵變,福州成為中華共和國臨時首都。
多山的福建在近代一直未能修建鐵路(直到1956年建成鷹廈鐵路),因而阻礙了該地區經濟的發展以及與中國其他地區的聯系。
1949年國共內戰後,福建省分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金門,馬祖地區)政府進行實質管轄,雙方的行政區劃中也都設有福建省,中華民國福建省已虛級化。

『叄』 福建為什麼叫福建以前古代叫什麼

福建地名由來:因境內有福州、建州兩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周代以後,這方水土的名稱歷經變易。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才開始出現福建。福建自古稱「閩」。

福建自古稱「閩」,「閩」的意義就是門內供著一條蛇。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並不把它歸為「門」部,卻歸之「蟲」部,釋義是「閩,東南越,蛇種」。

古代百越的越族一個主要分支——閩越族生活在閩江流域和東南丘陵和沿海多蛇地區,以蛇為本氏族的象徵,或以蛇為圖騰,認為蛇是本氏族的祖先加以頂禮膜拜,因此閩越族在很長一段時間保留著崇蛇風俗,「披發文身,以像鱗蟲」,有斷發文身習慣,把蛇形刻畫於身上,以祈求避免遭受兇猛動物的侵害。

除「閩」之外,福建還有過「七閩」、「八閩」之別稱,現習慣稱「八閩」。「七閩」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夏官·職方氏》,書中說:「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郫、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七閩」起初是專指周朝時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為圖騰的閩族後裔部落,如唐代的賈公彥所作的《周禮疏》中說:「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也。」後來演變成泛指福建。

所謂「八閩」,是因為宋朝時稱為福建路,置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六個州及邵武、興化二個軍,共計有八個同級行政的機構,因而得名。

(3)福建歷史的發展擴展閱讀

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山地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第一。福建的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海岸曲折,陸地海岸線長達3751.5千米。福建以侵蝕海岸為主,島嶼眾多,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海壇島為全省第一大島。

而且由於福建位於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由海路可以到達南亞、西亞、東非,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和中國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地區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依山傍海的特點也造就了福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且除了海壇島、鼓浪嶼、武夷山、泰寧、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風光外,還有土樓、安平橋、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觀。

『肆』 福建歷史發展歷程

歷史沿革
福建簡稱「閩」。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南宋設有1府州2軍,故又稱「八閩」。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伊斯蘭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和商貿集散地,福州、廈門曾被辟為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閩江口的馬尾港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
福建在歷史上曾經是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在宋、元時期,隨著港口的對外開放,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福建與海外貿易往來頻繁,進入經濟鼎盛時期,在全國占據重要的位置。明清兩代,福建的絲織業、製糖業、制茶業、造船業、造紙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自從封建統治階級實行閉關自守的「海禁」以後,福建經濟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近代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後,福建經濟每況愈下,基礎脆弱,結構畸型,到1949年已處於全國沿海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省份之一。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伍』 福建晉江發展史

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上半年,晉江市用電量達25.62億千瓦時(不含泉州直供區),比增22.36%;全市利用外資增幅逾20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等增幅都逾30個百分點。
盤點這些,我們看到,晉江市經濟在更高平台上又實現了更快發展。

品牌支撐

晉江市經濟的發展得益於打造「品牌之都」。從創業的沖動———仿造,到「加工」的甘苦———貼牌,再到品牌的覺醒———自創,這是晉江人造牌的路程。

去年,中共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龔清概明確提出「打造品牌之都」的思路。10年前的晉江,難尋名牌產品身影。而今,晉江卻成為正在崛起的「品牌之都」。這個面積僅佔全省1/200的縣級市,竟雲集了10項全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124項福建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分別佔全省的1/3和1/5;擁有8項「國」字型大小的「鞋都」、「強市」、「重鎮」等產業品牌……

文化創新

晉江市經濟的發展得益於企業文化創新。晉江人過去常講「愛拼才會贏」,現在則加了兩句話———學習才會贏、創新才會贏。

今年4月8日,晉江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企業文化創新暨千萬重獎品牌企業大會」,拿出1824萬元獎勵2003年度創牌、認證、采標企業。而這個舉動背後的一個意圖是讓企業明白這樣一個文化名詞:企業文化。現在,很多晉江人都認識到:管理小型企業靠權威,管理中型企業靠制度,管理大型企業靠文化。

晉江企業要樹立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晉江市領導認為:晉江的企業文化建設,既要根植於地方文化沃土、汲取本土文化精華,又要努力做到兼容博納、汲取百家之長,並加以構建與創新;晉江企業文化,還必須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和先進文化的導向作用,確保企業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為此,晉江市著力解決:在發展觀念上,重經營實踐輕觀念創新,重埋頭拉車輕抬頭看路;在經營戰略上,重眼前功利輕長遠目標,重一時利益輕百年基業;在企業制度上,重家族血緣輕制度創新,重單打獨斗輕聯合協作;在文化構建上,重高薪挖才輕團隊文化打造,重高層管理輕基礎建設;在品牌打造上,重明星效應輕品牌文化內涵,重廣告包裝輕品牌整體戰略。

產業聚集

陳埭的鞋子、磁灶的陶瓷、英林的服裝、羅山的食品、永和的石材、東石的雨傘……在晉江,已經聚集起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鞋業製造、紡織服裝、化纖工業、建築陶瓷、食品飲料、傘具、玩具等一批比較典型或者說較為成熟的產業集群。同時,晉江還擁有機械設備、精細化工、紙製品以及制葯、家私等一批具有集群趨勢的產業,並逐漸呈現出從以輕型加工為主向輕重並舉、重化製造發展的態勢。這些集群共聚集企業6000多家,年產值近600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95%以上。

產業集群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商貿企業進駐晉江原輔材料市場,派生出一批專門為生產性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服務型企業,提高了生產服務社會化程度。

10年前,晉江曾推出「六五」規模工程,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培育出5個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而實際上,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去年底,晉江超億元企業已經達100家,上5000萬元的有187家,規模以上企業的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7.2%。現在晉江又鎖定了新的目標,准備用5年的時間,扶持出50個營銷收入達10億—50億元的企業。·王建新·

『陸』 福建的歷史地位

福建是宋代少有的長久和平的地區。北方移民與灌鋼工具的應用,開發了福建的森林與沼澤;官營經濟的引入促進福建采礦、制茶等手工業的發展,面對海洋的開放政策,使福建成為商業最發達的區域。自宋初以來的儒學文化浪潮,使福建擁有國內最多的書院,最多的進士,印書最多的書坊。宋代福建產生許多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偉人,理學家中的楊時、羅從彥、李桐、朱熹;文學家中的楊億、柳永、張元干、劉克庄;史學家中的鄭樵、袁樞;書法家中的蔡襄;法醫學開創者宋慈;道教中的白玉蟾,政治家中的章得象、李綱等人,都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關鍵詞:宋代 福建 經濟 文化

研究福建歷史的學者進入宋元這一階段時,每每會眼中一亮,那就像行人終於穿過漫長的黑暗隧道,在抹開眼前短暫的朦朧之後,突然看到遠處明媚亮麗的原野,鳥語花香,流水喬木,無處不令人陶醉!宋元的福建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稱著古代世界的東方第一大港--泉州,就在這一時代走到她歷史的鼎峰。使閩人更引以為驕傲的是:宋代學人以"海濱鄒魯"這一時代的最佳詞彙來描述福建,倘若用現代人的語言來轉述這句話,這等於說:南宋中國的文化中心在福建這一塊土地上!我們知道:宋代的中國在世界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美國、歐洲、日本以及世界的多數歷史學家,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宋代中國是世界上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也就是說,當時的中國擁有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文化成就。因此,福建在這樣一個時代領先中國,也就意味著領先世界!應當說,這是福建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輝煌!
對這一段令人迷戀的歷史,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宋代福建發展的原因,宋代福建經濟文化地位的體現,以及元代福建的發展與停滯、宋元福建區域開發等問題。

『柒』 福建歷史的看法

最好還是自己搜吧內:容
http://www..com/s?bs=%B8%A3%BD%A8%C0%FA%CA%B7&f=8&wd=%B8%A3%BD%A8%C0%FA%CA%B7%B5%C4%BF%B4%B7%A8

『捌』 福州有過哪些輝煌的歷史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來會城市,福自建省第一大城市,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福州建城已有兩千兩百餘年,長期以來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秦時稱福州為閩中(此時泉州廈門還不見蹤影),宋元明時期福州位列十大城市,清朝時福州曾是閩浙總督府駐地,此時福州管轄福建、浙江以及後期加入的台灣,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東南沿海門戶城市,近代以來,五口通商、福州船政、馬尾造船廠、福建水師、閩系海軍更是讓福州名聞中外,林則徐、冰心、林徽因、沈葆楨等名人更是與福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改革開放以來,福州經濟發展迅猛,曾經一度追平南京,九十年代的台海危機,福建被當做備戰一線,除了特區廈門之外,整個福建的發展陷入低迷,直到今天福州還沒有重現輝煌。

『玖』 福建福州的歷史文化,發展規模,與發展前景。

福州,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閩都,簡稱「榕」,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東部、閩江下游沿岸,是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海峽西岸經濟區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國綜合實力五十強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百強城市,2013年被《第一財經周刊》評為新一線城市。
福州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福州不僅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而且是重要的文化中心。轄5區2縣級市6縣(即舊稱五區八縣),常住人口為728萬人(含平潭,截止2012年),當地居民以漢族的閩海系族群為主,通行閩東語福州方言。

福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時期的黃土侖文化,表明閩族先民們已在此以漁獵、採集,或從事原始農耕,使用磨製石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紡織、制陶等生產技術和相應的裝飾藝術。戰國秦漢,福州先民與越王勾踐後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別在鼓屏路錢塘巷西口基建工地、屏山菜市場基建工地、歐冶池畔省財政廳基建工地,發現漢代文化堆積層,出土有漢代龍鳳紋瓦當、萬歲紋瓦當、布紋磚、筒瓦、板瓦堆積和建築基址等;與此同時,在新店古城村發現漢代城址遺跡等,都為《史記》有關閩越國都冶城的記載提供新的實物佐證。
自從漢武帝平定閩越,遷民於江淮之間後,福州這一繁榮的地方王國曾一度凋零衰落。晉太康三年(282年),太守嚴高築子城,鑿西湖、東湖灌溉農田;東晉衣冠士族與百姓南渡,許多姓氏舉族入閩,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促進福州經濟、文化的復甦與發展。福州城郊就發現眾多的晉代與南朝的墓葬;1982年,福州懷安窯址發掘,出土3000多件器物,發現有南朝款識的窯具。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為都督府,府治設在州城內(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唐末,王審知主閩,在子城外築羅城和南北夾城,北面橫跨越王山(即屏山),並將南面九仙山(即於山)、烏石山圍入城中,開鑿了繞護羅城南、東、西三面的大壕溝,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環流」的獨特城市格局,福州從而有「三山」別稱。宋治平二年(1065年),張伯玉知福州,編戶植榕,綠蔭滿城,使「榕城」福州聲名遠播。其後,蔡襄、程師孟、曾鞏、趙汝愚、梁克家、辛棄疾等諸多名人相繼主政福州,勵精圖治,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福州遂享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宋末、明末福州兩度成為臨時國都。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隨著洋務運動興起,福州船政成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又是中國近代文教和科技人才的搖籃。
遠古至南北朝

福州市歷史文物遺跡:
曇石山文化,中國史籍開始出現「閩越」的稱呼,這一時期,福州的居民乃是古閩人,或是閩越人。公元前306年越國滅亡後,南逃的部分越國貴族與福州當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22年,秦朝設閩中郡(今福州隸屬於它)。西元前202年,漢高帝6年無諸被正式封為閩越國國王,今福州冶山一帶的冶城建都,又稱東冶,乃福州建城之始。公元前110年,漢朝滅閩越國,部分閩越人被強制遷徙到江淮一帶,冶城衰落。 直到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才在此設立冶縣。三國時期福州為東吳的造船中心之一。晉太康年間晉安郡首位太守嚴高修築了福州子城,開鑿東湖、西湖以及運河(即今天的晉安河),奠定了後世福州城的雛形。永嘉二年(308年),亦即「五胡亂華」之際,晉安郡成為八姓入閩的中原漢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隋唐五代

華林寺大殿
隋唐時期,福建的政治經濟中心從閩北轉移到了福州一帶。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原閩州改名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中唐以後,福州的經濟和文化教育大幅進步。 中晚唐中原動盪,北方漢人持續移民入閩。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黃巢軍隊攻佔。893年(景福元年)王潮、王審知的光、壽州軍佔領了福州,並以福州為據點統一了福建,開創閩國,並帶來中原移民潮,被稱作「十八姓從王」。909年(開平三年),王審知建立閩國、定都福州。945年閩國被南唐所滅,947年吳越擊敗軍閥李弘義而控制了福州,直至978年北宋吞並吳越、佔領福州為止。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榮,城池的擴建將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也得名「三山」。此時的佛教在福州的發展也很迅速,中國南方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華林寺大殿就建於這一時期。 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時期逐漸形成。
宋元

福州宋代水部門舊資料圖
宋代是福州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人口、經濟、文化都達到一個高峰。974年和1069年,刺史錢昱和程師孟先後擴建城池。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間大興水利。1065年,福州太守張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樹,「榕城」之名由此而來。 福州的城市內河水網體系也在宋代形成。宋代福州人口眾多,經濟極其繁榮,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 南宋時人口超過59萬,其中城內人口超過十萬。宋代福州的農業高度發展, 還是宋朝造船業的中心,其商品經濟發達、海外貿易發展迅速。 文化上,兩宋時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狀元10名,武狀元11名,進士2247名,福建是中國出狀元最多的省份,福州占福建大部分,奠定了福州科舉文教在中國領先的地位。1276年,蒙古軍隊攻佔臨安後,南宋益王趙昰以福州為行都稱帝,改年號景炎,十一月,蒙古軍隊攻佔福州,趙昰從海路南逃。 元代福州大部分時間作為福建首府,元末的1359年到1362年,發生亦思法杭兵亂,亦思巴奚軍一度佔領福州。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軍隊佔領福州。
明清

歷史古跡
從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先進。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開始遷居琉球,而鄭和艦隊選擇長樂縣太平港作為停泊基地、物資采辦地及開赴西洋的起點,很多學者認為鄭和艦隊的寶船即是福州製造的福船(古代木質海船代表),而大批干練的福州籍水手則活躍在鄭和艦隊中。 此後福州海外貿易逐漸復甦,1474年成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福州還是中國和琉球交往的樞紐,福州柔遠驛專門用於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間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繼光曾兩度入閩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義大利等國同福州的接觸漸趨頻繁,1624年底,艾儒略將天主教傳入福州。1645年,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都稱帝,改元隆武,1646年,清軍擊潰隆武政權後攻佔福州。
清初,清軍與鄭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進行拉鋸戰,1674年至1676年,耿精忠又據福州反清。動盪的局勢導致清政府施行海禁、遷界政策,強迫福州沿海居民內遷,重創福州沿海的社會經濟,直到1684年遷界政策取消。 明清兩代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使福州城大規模發展。清代中前期,福州中國重要的海洋貿易中心, 其主要貿易對象是琉球和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琉球和日本。 經濟的繁榮也使人口猛增,到了19世紀道光年間,有歐洲人估計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經達到50萬。

福建船政學堂
鴉片戰爭之後,1844年福州作為五口之一正式開埠。自1845年南台島的英國領事館建立起,先後有17個國家在福州設領事館。台江地區沿江和上、下杭一帶成為進出口貿易中心,而福州的茶葉出口更佔到中國茶葉出口總量的35%。外資、民營與官營的銀行、企業、商號等相繼在福州開辦。1847年,基督教新教開始在福州傳播,並在此後創立了許多教會學校和福州最早的報紙和期刊。洋務運動興起後,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馬尾設立了福建船政局(後改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現代艦船,並開設福建船政學堂培養相關人才。隨後福建水師成立。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在馬尾港發生的馬江海戰導致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晚清的福州是中國較為現代化的城市。清朝立憲運動後,福建省咨議局於1909年在福州開幕。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會擊敗清軍,佔領福州,成立了福建軍政府。
近現代

福州近代史
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敗後,福州軍閥爭權、政局動盪,各派系軍閥先後進駐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權,直到1926年12月13日,北伐軍佔領福州並結束了福州的軍閥統治。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和國民黨內部分反蔣中正的勢力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於福州,蔣 中 正隨即率軍進攻福建,於1934年1月16日佔領福州,閩變失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於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間兩度佔領福州。1946年,福州設市。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8月17日解放福州城。但至2013年,馬祖的控制權仍在「中華民國」手中。

海峽西岸經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福州市人民政府開始實施大規模的社會改革。福州大量的私立學校和教會學校被撤銷,許多教會組織也被取締,私營企業逐步國有化,還進行了多次政治運動。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福州開始,直到1978年4月,福州開始對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進行平反。1980年3月30日,國務院批准福州成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又批准在馬尾興辦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20世紀90年代,福州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到了2009年5月,國務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決議,許多人認為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推動福州的經濟發展。

閱讀全文

與福建歷史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