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項目融資的歷史是什麼
絕大多數人認為,工程項目融資是近期才出現的現象,但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甚至近千年前。最早記載的工程融資行為是在1299年,當時英國國王招募佛羅倫薩商業銀行援助加拿大北部德文島銀礦的開發。該銀行獲得了一年的租賃權,以支付所有開采作業的費用作為交換,可以獲得這一年內全部開采出的銀礦產品。如果采出的礦藏量或價值比所期望的少,英國國王也沒有追索權。今天,這種類型的貸款被稱為生產支付款項貸款,在17世紀和18世紀早期的交易中,也出現過以一個工程為基礎的融資活動。投資者為荷屬東印度公司和英屬東印度公司提供資金,以供它們到亞洲的航海活動,在那以後,他們根據在出售時所承擔的貨物量而獲得報酬。歷史上,由於可以獲得更多的長期不變的資金類型,所以這些商行就會削減它們的海運項目或工程的特殊融資措施。在美國,最早的工程融資發生在自然資源利用領域和房地產業。20世紀30年代,美國得克薩斯州與俄克拉荷馬州的「野貓井」勘探者使用了生產支付性貸款資助處境困難的油田勘探工作。同樣,房地產開發商在20世紀的工程基礎上建築並資助了獨立的商業性(包括在工地上所建房屋在內的)地產項目。在這兩種情況下,債權人擁有僅對所資助的工程的索取權。
20世紀70年代,工程項目融資開始進入現代模式,部分地擔負起一些大型自然資源的開發工程項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能源價格的飆升,進而導致人們對非常規能源需求量的增加。70年代初期,英國石油公司(BP)以一個工程項目為基礎融資9.45億美元,用於北海的40個油田的勘探開發。大約在此前後時期,「自由港礦產(Free port Minerals)」工程項目融資資助了印度尼西亞的Ertsberg銅礦的開采工程,澳大利亞的ConzincRiotionto工程項目融資資助了巴布亞紐幾內亞的Bougainville銅礦的開采。現代的工程項目融資措施已經開始,大量統計表明,80年代初美國就以這種方式修建了數座發電站。70年代持續高攀的能源價位走勢促使美國國會通過了「公共事業管理政策法案」(Public Utility Regulatory Policy Act,縮寫PURPA),將其作為促進替代(非化石燃料)能源投資的途徑。這一法案需要地方公共事業部門根據合同規定購買所有產品。股權投資者創造了新型的、獨立的公司——它們擁有自己的發電廠並以無追索權的債務形式資助它們。這些發電廠是獨立的電力生產者。
下圖展示了一個典型的工程體系,其中包含了15個組成部分,以縱向互相連接,或以一些更為契約性的合同形成一個IPF,其顯著特點在於一個開發者必須簽署四份重要合同:(1)建設與設備合同,大多為價格固定的,與一位經驗豐富的承包商簽署的總承包性合同;(2)長期燃料供應合同;(3)與一家信譽出眾的公共事業部門簽署的長期電力購買合同;(4)一份運營與維護合同。在這些合同和大量其他合同簽署之後,工程負責方就可在此工程基礎上注入資金。由於這些合同用途廣泛,一些工程融資也可以作為契約性資金運作。
一個IPP標準的工程融資體系
工程項目融資是一種頗具吸引力的方式,可以為工程主辦方的資產負債提供有限或無限的索取權的舉債經營方式。貸款者可能會對這種條款感到滿足,因為IPP擁有長期公債和來源於有資格接受信用貸款的合同,加上另一方穩定的現金流支持,因此可以用常規的標准來約束這種契約。20世紀80年代,電力公司獲得了總工程項目融資中三分之二的投資額度。根據這個原因,在90年代之前,工程項目融資已成為美國電力融資的同義詞。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分化,現代工程項目融資的前身是公共事業部門將免稅的市政公債債券用於公路建設、水處理廠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工程的融資。市政當局和其他實體部門往往利用依靠它們的良好信譽和信貸能力而獲得常規公債保證金——以此作為自己的融資資金。長期以來,它們一直在用由特殊紅利現金流返還的(美國市、州政府以收益為擔保而發行的)收益債券作為一種融資手段。
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市政當局開始把工程項目融資與私營企業的投資緊密結合起來,在規定的目標下,促進更為良好的管理。而且贊成者也能更加有效地分擔風險時,這些公共部門和私人企業也可獲得更多的可用資金。而實際上,此舉限制了政府的預算案。公共部門和私人企業合作模式(英文縮寫為PPP)近年來已經變得更為規范。比如,英國已經在1992年建立了私人融資計劃(the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內容包括私營企業對社會基礎設施工程的資助與管理。到1999年,英國簽署了總價值達160億美元的250項 PFI工程,根據早期的成功,英國政府已經確認了更多的可以包括在PFI范疇的工程項目,包括網路醫院、學校和監獄的建築工程等。近年來,包括澳大利亞、愛爾蘭、義大利和南非等許多國家已經建立了相似的PFI。PPP模式是另外一個混合體系的實例。PPP模式利用私人資金和私人公司構成並運作工程資金,如公路、監獄和學校。從歷史上來看,這些都是由公共資金資助並以營利的目的運營的。
通過PPP模式,政府會將建設與運營的風險轉嫁給私人企業,此舉往往可以更加有效地收集並運作這些資金。然而,政府預料到了市場風險(如在公路收費的實例中,就會存在與交通收益相關的風險)。一個政府的市政部門能夠比私人企業(公司)更適合應對許多重大的、長期的風險。隨著PPP模式在未來的應用,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在開發與運營公共工程資金中的角色將繼續得以確定。那些正在非傳統領域中(如電力工業之外的工業部門)得到資助的或者正出現在市場上的工程項目將能從IFI和其他保險形式中獲得更多的支持。
投資者在尋找能夠化解最重大風險並掌控宏觀經濟學風險的新途徑,其部分原因在於市政部門參與後而提供保護措施要弱於工程承包者們事先想像的程度。作為替代,那些工程承包商們正在使用政治風險保險(PRI)去抵消當前貨幣貶值、沒收(土地或財產)以及合同不履行等所造成的損失。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PRI價格正在因需求量開始超過實際供給量而呈增長的趨勢。此外,標准商業活動的終止費用和其他類型的商業保險也正在變得更加昂貴。尤其是,2002年9月11日發生的悲劇性事件以後,保險公司為恐怖主義危害的保險金額度大幅度增加了。從那以後,保險公司要求為恐怖事件分割一部分保險金,此前,這部分金額是包含在普通財產和事故傷害保險金中的。這種增加的成本使得許多種類的工程融資和那些已經開展且需要再度籌措資金的措施更加難以進行。其他一些特別棘手的是國外貨幣交換匯率風險,對於發展中國家和「零售」型工程項目(即這些工程涉及公路收費、電力、供水等相關的個人用戶)來說,更成問題。目前,這些工程將使用當地的貨幣進行融資,以化解貨幣貶值所造成的損失,而且這種趨勢日漸明顯。一種相對較新的措施是貨幣貶值保險。2001年,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縮寫OPIC)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n)引進了一種新的防止貨幣貶值損失的形式。如在巴西的一項水力發電工程中,AES Tiete使用了3億美元融資資金。貨幣貶值保險在這些沒有投資等級的國家中成為一級投資資金來源。
2002年,世界所有工程項目融資市場的資金約為1350億美元,包括貸款和工程承包公司的股權投資數額,比2001年的2170億美元下降了38%。在2003—2007年間,工程項目融資都是正向增長的,尤其是在海灣合作委員會和中東地區,總投資金額以年均23%的速率增長。隨著中東地區成為世界最大的工程項目融資市場,從迪拜到整個中東地區都存在著用舉債經營融資的方式進行全部收購式投資的明顯趨勢。在過去的幾年中,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尤其是迪拜酋長國對舉債經營性融資的興趣持續且穩定地增加。日益活躍的中東地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融資市場:2006—2007年間,全世界工程項目融資貸款額已達2755億美元,其中僅中東地區的工程項目融資就高達1013億美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僅在傳統的以能源為基礎的工程,而且在所有領域都迅速擴大了。來自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市場開發貸款和市場資金配給都已連續而快速地增加,在企業聯合組織的貸款市場上也可以看到這種增加。海灣合作委員會的企業聯合組織貸款市場從2003年以來一直持續增長;企業聯合組織貸款以其總金額高達1905億美元的股權市場而揚名天下,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OPI(份額高達39%),而就規模而已,沙烏地阿拉伯擁有最大的份額(達47%)。
2. 論述國際融資的歷史發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以美英等國為首的國際社會通過多邊協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主要內容包括:(1)設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協調國際貨幣關系,特別是對各國的匯率政策實行監督;(2)實行以黃金為基礎、美元為中心的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3)在成員國發生國際收支困難時,IMF可提供短期信貸,以補充其國際流動性。在最初的近20年裡,該體系運行比較順利,有效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重建、發展和繁榮。但由於該體系的基礎是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並要求其他各國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因此,當美國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擴大,無法維持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時,它的繼續存在便受到明顯挑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停止向各國政府兌回美元後,各國紛紛放棄本幣與美元的固定比價,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趨於崩潰。1976年在IMF的提議和組織下,國際社會達成牙買加協定,宣布黃金非貨幣化,同時承認各國實施的浮動匯率制度合法化,這標志著國際金融體系再次進入了一個不受全球性多邊協定約束的動盪的時代。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充分說明了國際金融機構在危機中的乏力。金融危機暴露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一系列嚴重弊端:首先是作為儲備貨幣的美元,其發行不受任何限制,實際上是一種「信用」本位,美國幾乎可以無約束地向世界傾銷其貨幣,但其償還卻因為匯率的「浮動」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缺乏平等的參與權和決策權,仍是建立在少數發達國家利益基礎上的制度安排。因此,構建新的國際金融體系,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至關重要。
3. 風險投資的發展歷程
「風險投資」這一詞語及其行為,通常認為起源於美國,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後,一些願意以高風險換取高回報的投資人發明的,這種投資方式與以往抵押貸款的方式有本質上的不同。風險投資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償還。如果投資成功,投資人將獲得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如果失敗,投進去的錢就算打水漂了。對創業者來講,使用風險投資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即使失敗,也不會背上債務。這樣就使得年輕人創業成為可能。總的來講,這幾十年來,這種投資方式發展得非常成功。
其實在此之前,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以風險投資方式進行投資早就存在了,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風險投資」的叫法而已。所以風險投資也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 風險投資在中國的興起,源於進入新世紀後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日益吸引著留學海外的中國學子回國創業發展。一個高科技項目,一個創業小團隊,一筆不大的啟動資金。這是絕大多數海歸剛開始創業時的情形。不要說網路、搜狐這樣的網路公司,就是UT斯達康這樣的通訊公司,創業伊始,也不過是三兩個人,七八桿槍。只是因為不斷得到風險投資基金的融資,這些公司才最終從一大批同類中脫穎而出。
海歸創業投資事業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規模日益壯大。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共40多家,總市值300多億美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管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正推動新技術及傳統產業發展,創造了企業在中國發展、在海外融資的新模式。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突破了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圍。有來自多行業、多領域的公司登陸納斯達克,對此,納斯達克中國首席代表徐光勛指出,「這些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它們帶來的中國概念也被國際市場所接受。這對中國企業而言,無疑是好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級管理層大多擁有海外留學背景。」他們中有海歸企業亞信科技創始人田溯寧、網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空中網總裁楊寧、北極光的鄧鋒、網訊公司(WebEx)創始人朱敏、攜程網及如家快捷酒店創始人沈南鵬、攜程網董事會主席梁建章、北京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徐小平、展迅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武平等諸多成功引領企業登陸華爾街的海歸人士。
以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來自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中國企業中,海歸企業為數不少。這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海歸企業,正在由推動國內新經濟、新技術、互聯網等諸多領域的發展,擴展到推動中國傳統產業的發展。
以網路、新浪、搜狐、攜程、如家等為代表的一批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企業給國內帶回了大批風險投資,這種全新的融資方式,極大地催化了中小企業的成長。同時,國內幾乎所有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掌門人大都是清一色的海歸,IDG資深合夥人熊曉鴿、鼎暉國際創投基金董事長吳尚志、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紅杉基金中國合夥人沈南鵬、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丁健、美國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張穎、北極光創投基金創始合夥人鄧鋒、北斗星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吳立峰、啟明創投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鄺子平、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合夥人王兟等10多位掌管各類風險投資基金的海歸人士。大部分風險投資都是通過海歸或海歸工作的外企帶進國內的。這些投資促進了國內對創業的熱情,促進了一大批海歸企業和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國內風險投資行業的進步。
4. 融資租賃的發展歷程
隨著融資租賃行業規模的擴大,各類融資租賃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國內優秀的融資租賃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融資租賃企業迅速崛起,逐漸成為融資租賃行業中的翹楚!
金融機構類的租賃公司在很多國家成為租賃組織體系中的主導。不過 明確指出「與那些由銀行或全能金融機構提供租賃服務的國家相比,在由單獨的租賃公司運作大部分業務的國家中,租賃的滲透率(租賃在投資性融資中所佔比例)更高。其原因在於,後者的相關技能得到了更大的發揮,對市場更為關注。然而在某些市場中,比起那些有機會獲得低成本存款資金的銀行,租賃公司可能處於劣勢,如果在專業租賃公司的市場滲透率達到5%—10%之前,銀行便開始競爭,情況更是如此了。租賃公司是極為有限的銀行競爭對手的一個,它與銀行的競爭有益於租賃業的發展,而當租賃公司受到銀行控制時,這一好處便消失了。」
在中國的現行管理體制下,融資租賃公司作為租賃資產的購置、投資和管理機構,可以是金融機構,也可以是非金融機構。
融資租賃業務本身確實具有融資服務和貿易服務的兩種市場功能。以融資租賃業務具備的市場功能來界定融資租賃公司是從事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還是從事促進租賃物流通銷售的非金融的貿易機構,顯然都不太合適。
融資租賃公司從事的債權投資業務對承租人來說就是融資服務,具有金融服務的性質。但是並不是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就一定是金融機構。融資租賃公司本身是否是金融機構完全由公司的股東背景和公司依照市場准入標準的相關法規取得的經營范圍來確定。如果其股東背景為銀行、保險、信託、證券等金融機構並達到一定的持股比例,或是公司是依據金融主管部門頒布的市場准入的相關法規設立,除從事融資租賃業務以外,還可以從事吸收存款、貸款、同業拆借等其他金融業務,那麼這個融資租賃公司就是金融機構性質的租賃資產投資和管理機構。如果其股東背景是製造商或是一般工商企業、非金融的投資機構設立的專門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融資租賃公司,企業經營范圍也不介入吸收存款等其他金融業務,那麼這個融資租賃公司顯然不應界定為金融機構。
2015年9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系統部署加快發展融資租賃業。《意見》提出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支持相結合、發展與規范相結合、融資與融物相結合、國內與國外相結合的基本原則,提出到2020年融資租賃業市場規模和競爭力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發展目標。
《關於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更好地發揮融資租賃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意見》指出,到2020年,融資租賃業務領域覆蓋面不斷擴大,融資租賃市場滲透率顯著提高,成為企業設備投資和技術更新的重要手段。《意見》明確,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研究出台融資租賃行業專門立法;完善財稅政策,加大政府采購支持力度,鼓勵地方政府探索通過風險補償、獎勵、貼息等政策工具,引導融資租賃公司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積極鼓勵融資租賃公司通過債券市場募集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融資租賃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和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籌措資金。
《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融資租賃業高速增長,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融資租賃合同餘額約為39800億元,比上年底的32000億元增加7800億元,增幅為24.4%。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融資租賃業的企業數量、注冊資金和業務總量都在大幅增長。截至9月底,全國融資租賃企業總數約為3742家,比去年底的2202家增加1540家;行業注冊資金統一按人民幣計算,約合12167億元。預測,2015年和整個「十三五」時期,我國融資租賃業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預計到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融資租賃業務總量即可達到或超過5萬億元。
5. 融360的發展歷程
2011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區五道口華清嘉園成立公司。
2012年3月,獲得光速領投,凱鵬華盈、清科跟投的A輪700萬美元融資。
2012年3月,上線貸款業務,開通上海站。
2012年5月,總部搬遷至知春路銀網中心。
2013年7月,上線信用卡業務。
2013年7月,獲得B輪3000萬美元融資,由紅杉領投的,A輪三家投資機構追加了投資。
2014年6月,上線理財業務,涵蓋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理財產品、網貸平台。
2014年7月,完成C輪6000萬美元融資,由新加坡淡馬錫集團旗下公司領投。
2015年1月,融360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5年3月,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典型代表,融360登上《新聞聯播》頭條並對其播放了時長約為7分鍾的報道。
2015年3月,證監會領導調研並邀請融360和螞蟻金服在國內上市。
2015年5月,「天機」大數據風控系統發布。
2015年6月,與8家商業徵信機構確立合作,其中包含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知名企業。
2015年10月,完成D輪超過10億元融資,由雲鋒基金、賽領基金等領投,紅杉及StarVC跟投的D輪融資。
2015年10月,主辦2015普惠金融CRO全球峰會,發起了旨在推動「信貸在線化」的OLA行業自律組織,是中國首個「在線貸款聯盟」。
6. 融資是怎麼來的;它的發源與發展過程是怎樣的;歷史上出現的最早的融資方式是什麼,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信貸體系的出現,中國最早應該是在宋朝,歐洲最早起源於義大利,世界上最早的現代銀行成立在荷蘭
7. 短期融資券的發展歷程
1 短期融資券的重啟
1.1 短期融資券首次推出
1989年,人民銀行下發《關於發行短期融資券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1989]45號),肯定了各地為彌補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的不足而發行短期融資券的做法。其主要特徵是:
⑴實行規模管理,余額控制。
⑵利率實行高限控制。
⑶審批制,發行必須由人民銀行批准。而與此政策對應的結果卻是在1993-1994年間社會上出現了亂集資、亂提高利率、亂拆借的三亂現象,最終導致短期融資券退市。
1.2 短券退市後的反思
短期融資券的出現改善了當時企業流動資金貸款不足、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重嚴重不平衡的局面,但大量的未兌付短券使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流失,政策運行的結果與預期完全相反,這些都表明制度的設計不夠合理未能完全適用於當時市場,且制度未能貫徹落實,使運行結果與初衷違背。因此,制度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能得到執行兩大方面應成為以後政策制定的風向標,具體可加強制度在信用管理、風險管理、評級管理、監管管理等方面落實。
1.3 短期融資券重啟
2005年5月24日,央行發布了《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以及《短期融資券承銷規程》、《短期融資券信息披露規程》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新制度的特徵是:
⑴採用備案制,摒棄審批制;
⑵發行利率由市場決定;
⑶不需要銀行的強制擔保,但必須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以上三個顯著特徵都體現了市場化原則,滿足了當時金融體制改革的迫切需求而意義重大;對企業而言,拓寬了融資渠道、改善了融資環境、降低了融資成本,規范了信息披露;對銀行而言,推動了其經營結構的轉型、拓展了業務實現多樣化、提高承銷銀行的知名度;對經濟而言,優化了金融資源配置、增加了財政收入和就業機會、促進了經濟高速發展。
8. 融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整個融資的提出,發展背景以及發展歷程
首批6家券商(2010年3月19日)
中信證券(600030)
國信證券
海通證券(600837)
國泰君回安 (香港上市答)
光大證券(601788)
廣發證券(000776)
第二批5家券商(2010年6月8日)
申銀萬國證券
東方證券
招商證券(600999)
華泰證券(601688)
銀河證券
第三批融資融券試點券商名單(2010年11月25日)
宏源證券(000562)
國元證券(000728)
長江證券(000783)
興業證券(601377)
安信證券
平安證券
國都證券
中信建投證券
中投證券
方正證券(601901)
長城證券
齊魯證券
西南證券(600369)
中金公司
第四批將會有44家
9. 融資租賃的發展史
融資租賃在中國
1980年,中國民航跨國租賃第一架波音747飛機是我國最早的融資租賃實踐。20多年來,融資租賃市場的發展,對於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擴大對外開放、開辟新的社會投資領域、增強企業競爭力、為企業提供有效籌資渠道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2005年,我國融資租賃業務規模僅為42.5億美元左右,與GDP之比僅為0.16%,市場滲透率不到3%。截止去年年底,我國各類融資租賃公司僅150多家。上海融資租賃產業在國內走在了前列,共有融資租賃企業34家,約佔全國1/4,但整體實力仍不強,與上海的經濟、金融地位並不相稱。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特別是融資租賃的法律規定的出台,國外各大銀行、金融機構及跨國公司均看好中國融資租賃市場的發展前景。中國是世界上潛在的最大的租賃市場,已經成為西方融資租賃業內人士的共識。如何在抵禦金融危機影響的同時,挖掘融資租賃市場發展的潛力,緊緊抓住融資租賃市場發展的機遇,對於我國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有重大意義。
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瓶頸
目前我國融資租賃業面臨市場化程度低、產品功能不完善、適應面窄、信息不暢、市場認知度差、利潤水平低等現狀,同時存在宏觀配套條件、市場規范、交易信息、籌融資和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最為重要的是運行風險的控制手段的單一和措施的不完善,使得業內普遍存在對融資租賃信心不足的現象。
融資租賃業要改變這些不良現狀、降低投資風險。首先應該在宏觀上加強市場環境規范和配套條件的建設,使融資租賃業健康地可持續發展,樹立投資人的信心,擴大籌融資渠道。其次,融資租資企業應該掌握正確的經營理念,提高風險管理能力,減少和控制項目風險,這是成功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這是融資租賃業最急需完善的制度。最後,融資租賃企業必須掌握落實企業發展的管理手段,通過信息化工具來確保運營能力與高效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