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是

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是

發布時間:2021-02-06 20:50:47

㈠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歷史意義和教訓

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也打擊了外國侵略者。

太平天國運動的教訓:農民階級作為小生產者的代表,缺乏先進理論的指導,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國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領導人沒有真正認識到列強的實質,最後遭到內外鎮壓,陷於失敗。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馮雲山在廣西傳教,秘密進行反清活動。1850年夏,洪秀全發布總動員令,號召各地拜上帝會眾到桂平金田村「團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萬餘人在廣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領導核心。

(1)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是擴展閱讀

太平天國運動同以往歷次農民起義相比的新特點:

(1)背景不同:以往的起義多因土地兼並、政治黑暗自然災害而起。而太平天國起義則增加了一層戰爭賠款。

(2)起義形式不同:過去的起義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數是中國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國利用的是外來宗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3)太平天國領導人的思想有變化,尤其以洪仁開為代表的進步人士,大膽地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4)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曾與外國人打交道,當西方列強提出以國家利益為交換條件支持太平天國時,被太平天國拒絕了,這些現象都是以往的農民起義不可能遇到的問題。

(5)太平天國的失敗是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的結果。

㈡ 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及影響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抄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它發生在鴉片戰爭以後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里,時代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義。太平天國的功績主要有: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與崩潰。
2、在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擔負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對外國侵略者開展了大規模的武裝斗爭,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
3、同中國以往的農民戰爭相比,在思想上、組織上,它都高出一籌,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對後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有深遠影響。
4、太平天國的領袖還主張與各國通商貿易,後期又提出了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5、19世紀中葉,亞洲出現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高潮。太平天國運動同波斯、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國人民的反殖民主義斗爭,相互推動、相互影響,共同打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

㈢ 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

先從背景開始然來後就是 過程 (從開自始到鼎盛 再由轉折點到衰敗)
再者就是分析太平天國的為什麼會失敗,從當時中國環境和 大歷史背景下分析。
最後就是 總結,先 表揚一下農民起義的正面積極的作用,在 辯證的看待 農民起義的局限性。
按這個思路 自己整理一下吧 四分鍾保證足夠了
望樓主採納

㈣ 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首先,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潰,但沒有加速封建制度的衰敗,因為洪秀全版定都南京後實行的就權是封建制度,他們不可能反對封建制度,起義軍將士只是因生活所迫而不得已為之,並沒有很高的政治、時代覺悟。
其次,他們雖然提出了資本主義方案,但對於經高度封建化的天平天國來說,只是另一版本的《天朝田畝制度》,不可能會實行,只是出於緩解內部矛盾的需要而已,所以談不上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
再次,在一定意義上擔負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但加速了清與外寇的勾結。

不論怎麼說,洪秀全代表的是封建利益群體,不可能反封建而實行資本主義。當時,民國代表大資產階級、買辦的利益,中共代表的是貧下中農和工人的利益,所以我認為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就是加速清王朝的衰敗。 從後世的起義和革命來看,只有一項繼承了太平天國的作用,那就是反清王朝。

㈤ 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

歷史影響
太平天國歷時14年,佔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 由於清廷倚賴漢人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平亂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漢人,漢人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制權減弱。 清廷曾藉助外國人鎮壓太平軍,因而產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後來「洋務」改革的出現。 太平天國的事跡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宣揚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對日後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響。 太平軍在江南征戰時,大量富戶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難,促進了上海的發展。 太平天國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次農民戰爭,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並對亞非人民的反殖民斗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體現了時代新特點。 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是先進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更沒有科學革命綱領的指導,再加上客觀上反動勢力的強大,失敗成為歷史的必然。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為求民族獨立而做出的嘗試,以及當時中國社會政治斗爭的復雜性。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歷史的發展趨勢,在當時許多人民受其壓迫。 倡導社會改革---太平天國主張土地公有,財產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會陋習.其倡導的社會改革,對日後的中國有一定的影響. 播下革命種子---太平天國雖然失敗,但它所宣揚的反清思想已經廣傳民間,播下了日後反清革命的種子. 漢人勢力抬頭---清廷依靠漢人曾國藩,李鴻章等平定太平天國,他們都被封為地方總督或巡撫,自此漢人勢力上升,逐漸掌握了地方實權. 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國是一場大規模的反清運動,持續十四年(1851-1864),波及大半個中國,建立與清廷對歭的政權,一度動搖清朝的統治,使清廷元氣大傷.
相關評價
可能出於反滿的需要,孫中山等革命黨是洪秀全等人的崇拜者。湖南的辛亥革命黨人常稱要洗盡湖南人曾國藩給他們帶來的羞恥。不過孫中山也只贊賞太平天國反清的「民族主義」,卻直指太平天國「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權;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歷史上的又一個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並在《民權主義》第三講中說:「中國的革命思潮是發源於歐美,平等自由的學說是由歐美傳進來的。」他認為太平天國並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他們的領袖還有皇帝,實行的是封建專制。「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來同志就要打同志,二來本國人更要打本國人,全國長年相爭相打,人民的禍害便沒有止境。」 辛亥革命及其後一個時期的革命黨人大都推崇太平天國爭取民族解放的勇氣與成就,總體來說對太平天國評價很高,國民政府更就禁止污衊太平天國一事下達過專案。 孫中山對太平天國的評價: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叄尺劍,驅逐異胡,即位於南京。朱明不數年.奄有漢家故土,傳世數百年而皇祀忽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無識者,特唱種種謬說,是朱(元璋)非洪(秀全),是蓋依成敗論豪傑也。(《總理全集》下冊105頁)「本會以異族潛亂,天地慘黷,民不聊生,負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緒不絕,太平之師不熸,則猶漢家天下,政由已出,張弛自易。」(《同盟會宣言》) 「五十年前太平天國即純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後仍不免專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太平天國戰史序》) 蔣介石對太平天國的評價: 「往者,洪楊諸先民,崛起東南,以抗滿清,雖志業未究而遽爾敗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發皇,轟轟烈烈,在歷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紀念焉。」(《太平天國詩文鈔》序)「太平天國之戰爭,為十九世紀東方第一之大戰。太平天國之歷史,為十九世紀在東方第一光榮之歷史。」(《增補曾胡兵語錄注釋》序) 白崇禧對太平天國的評價: 吾國自晉而後,異族代興赤縣,神州迭遭蹂躪,滿清崛起東北,入主中華二百餘載,其間熱血之士,慨華胄之胥溺、抱恢復之壯圖,隨時隨地以發難者不絕記載,而促其亡,以啟後人之思,莫若太平天國。按洪、楊諸子起自田間,揭竿舉義,縱橫十餘省,歷時十餘年,改正朔,易服色,定製度,開科舉,建國規模,亦巳粗備。雖勝敗靡常,興亡飆忽,然民族思想之磅礴,奇材異能之薈萃、革命建設之偉大,新制善政之措施,炳炳麟麟,至今猶有生意。(《翼王亭記》,1934)
1949年以後中國學者的評價
在中國大陸,太平天國一度成為一門顯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國資深的歷史學者大多數都曾涉足這一領域,整理挖掘的文獻資料和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總數上億字,參與太平天國歷史調查、研究、討論的人群從專家學者到普通的農民、市民。總的來說,羅爾綱的《太平天國史》中對太平天國的評價,代表了二十世紀中國大陸學者對太平天國的主流評價,其基本觀點包括: 第一、太平天國揭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並且提出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如准備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企業,引進西方科學技術,開學校,辦報紙,興士民公會,創行人民推舉鄉官,罷免行政人員的民主政治,打倒封建社會的偶像孔子,頒行天歷,提倡「文以紀實」、「一目瞭然」的文體等,要把中國建立成一個與歐美國家「並雄」的新國家。 第二、太平天國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據具體形勢,順應農民的願望,採取「著佃交糧」政策,和向農民頒發田憑的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使江南地區自耕農普遍增加,使農村生產關系發生了若干變動。自耕農的增加,是活躍商品經濟的有利因素。而地主階級經過革命的打擊,不少人「視田業為畏途」,把部分資金投入工商業,成為民族資本的一個來源。太平天國革命沉重地沖擊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資本近代工業的出現。 第三、太平天國深遠的影響和激動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國近代史上起了偉大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的作用。太平天國與侵略者和統治者戰斗的業績一直在民間廣泛地傳播,激勵著中國人民向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英勇的斗爭。 第四、太平天國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太平天國掃盪了清朝的八旗和綠營,清朝依靠漢族地主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的支持,維持住它的瀕臨絕境的統治。到太平天國失敗後,全國兵權、財權都分握於曾國藩一系的湘軍和李鴻章一系的淮軍人物的手裏,造成晚清中央政府無權、各省總督巡撫專政的局面。由於太平天國打破了清朝的統治機器,愛新覺羅氏的皇權陷於衰落,不可能再建立起堅強的中央政府,從而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權力。所以武昌起義,全國響應,太平天國不僅是直接影響了辛亥革命,而且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 第五、太平天國集中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阻止了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迅速變中國為殖民地的企圖,使他們懂得,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他們決不可能直接統治如此英勇堅強的中國人民,從而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第六、太平天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在十九世紀中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亞洲各國進行侵略的時候,亞洲各國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而太平天國革命,則是這次亞洲反對殖民主義斗爭的洪峰,它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斗爭。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大陸的政治理念由「解放下層」轉變為「和諧社會」,「精英階層」對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等過去被推崇的「暴力革命」的評價的口徑發生了重大轉變,從過去歌頌下層的反抗、到如今指責太平天國造成破壞、義和團愚昧落後、辛亥革命讓中國的和平改革夭折,認為它們都妨礙了中國歷史的進步之類的言論甚囂塵上,對這一系列針對中國近代史的貶評、翻案思潮,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應了解其政治色彩高於學術色彩的本質。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夏春濤、史式等一批大陸學者一方面繼續主張對以往評太平天國評價中的拔高、美化現象予以揭示、反思,另一方面則反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夏春濤在「批評片面美化太平天國的偏向至今仍隱約可見」的同時指出:「太平天國史研究『內冷外熱』則是令人矚目的另一現象。近年來,一些圈外學者進行客串研究,其論斷雖不無啟迪,但往往流於偏頗,否定太平天國、替曾國藩翻案的觀點被炒得沸沸揚揚,出現了對前期研究中過『左』之處反彈過分的傾向」(《50年來的太平天國史研究》《二十世紀的太平天國史研究》),認為「太平天國宗教「邪教」說在立論上存在著明顯的破綻。論者沒有首先就宗教論宗教,對太平天國宗教缺乏應有的研究和了解,也沒有區分「邪教」一詞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含義,而是避重就輕,片面羅列一些史實,採用以點代面的方式進行推論……論者的本意也並不在於探討太平天國宗教,而是借「邪教」說來全盤否定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邪教」說辨正》),而史式則在以《讓太平天國恢復本來面目》一文揭露了史學界長期以來對洪秀全之流的美化的同時,強調不能「因為洪秀全的倒行逆施就否定太平大國方面所有的人,包括馮雲山、石達開、洪仁玕等人在內」,指出「對於太平大國,籠統的肯定既不對,籠統的否定也不對,對於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分別評論,應該肯定的肯定,應該否定的否定」(《《致爭論太平天國歷史的雙方》)
香港和其他海外學者的評價
簡又文是少數在戰亂時期就對太平天國歷史進行過深入、廣泛學術研究的學者,1949年以後他移居香港,後移居海外,較之台灣和大陸學者而言,立場更為中立。他一方面稱贊太平天國政治先進、愛護民眾、軍紀嚴明,為民族革命史上的光輝一頁,一方面又認為「客觀上」「在吾國全部歷史中,若連內亂外患合計,以破壞性及毀滅力論,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僅亞於現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蓋無匹也」」。 其他國家及歐美地區對太平天國歷史也有一定研究,但因於語言、文化方面的差異,以及多為「隔行論史」者,其成果及影響均有限,在歐美學者中,英國學者柯文楠(C.A.Curwen)堪稱首屈一指的太平天國史專家,他對太平天國歷史的基本看法是,太平天國是一場千百萬窮苦農民為了生存,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犧牲的精神發起的革命運動,然而由於客觀上的局限性,其政權制度並沒有能很好地體現這一理想。(《關於李秀成及其《自述》》)

㈥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 1、宣告了中國知識分子大分裂的開始。 在科舉時代,由於把所有知識分子全部包下來,知識分子群體的集體利益非常突出,例如范進寧可餓死也不肯作農民,他們基本上完全站在地主階級一邊。但是,隨著康乾時期人口迅速增長,這種把知識分子包下來的制度終於走到盡頭,洪秀全的起義宣告了中國中下層知識分子和主流知識分子決裂的開始,所以,在滿清政府不能鎮壓太平天國的情況下,作為學術界領袖的曾國藩親自披掛上陣,組織軍隊鎮壓起義,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知識分子群體的大分裂,預示著科舉制將走到盡頭,所以,40年後科舉制完蛋,而科舉制的完蛋,讓更多的中下層知識分子成為無產者,這些人是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民主革命的真正中堅力量,越來越多中下層知識分子成為共產主義者。同時,主流知識分子更加緊密地和大地主、大資本家以及外國資產階級勾結,所以,台灣和大陸的分裂其實就是中國中下層知識分子與主流知識分子大分裂的表現。 2、中國被壓迫階級從此有了自己的喉舌。 太平天國由於直接沖擊了知識分子群體的經濟基礎,在維持著科舉制的當時,起義幾乎沒有得到任何輿論支持,失敗是必然的,但是,隨著大批中下層知識分子轉變為無產者,中國被壓迫階級終於開始擁有自己階級的輿論力量。從此,中國被壓迫階級的反抗從純粹的自發向初步的自覺轉變。 3、太平天國對於孔子的攻擊沖擊並且動搖了中國幾千年知識分子配合地主階級愚昧人民的統治。 在科舉制下,知識分子由於被整體包下來,整個知識分子群體是一個巨大的特權實力集團,為了愚昧人民,他們拚命製造以孔子位代表的知識分子崇拜,不但人民被迫接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甚至連封建皇帝也要對孔子下跪,其目的就是恐嚇人民,不許人民在深重的壓迫下右任何的反抗念頭。而太平天國對於孔廟、孔牌的沖擊動搖了幾千年知識分子配合地主階級愚昧人民的統治。 4、解放了女性。 在太平天國時期,女性可以參加考試,可以倍錄取為狀元,女性不用纏足,而纏足,恰恰是宋代以後中國知識分子強加給中國女性的一副巨大的苦難枷鎖。 5、建立根據地,開始建設屬於自己階級的政權。 以前的黃巢、李自成起義,都是流寇式作戰,沒有根據地經濟補充革命軍隊,對於發展革命力量負面影響很大。他們這樣做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起義沒有任何輿論支持,包括中下層知識分子也不肯放棄科舉制下的地位來加入革命,而太平天國由於有洪秀全、洪仁桿等先進知識分子掌握革命政權,能夠建立自己的輿論支持力量,所以首先建立自己的根據地,也為被壓迫階級以後管理自己階級的政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6、解決了革命政權向何處演變的問題 歷史上起義軍將領演變為軍閥的例子舉不勝舉,而1856年楊秀清已經露出這個苗頭,太平天國成功地解決了有可能被掌握兵權有野心的將領篡奪政權的危險,盡管付出了巨大代價。以後太平天國對兵權分散,保證了政權不向軍閥私人武裝演變。 太平天國由於沖擊了知識分子的經濟基礎,得到的輿論支持甚至比李自成少,失敗可以說是必然的,但是,它的不屈不饒地站在中國被壓迫階級一邊,寧死不向反動階級屈服的氣概是感天動地的(幾萬天國將士失敗後集體自殺),至今值得人民深深敬仰。

㈦ 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

2、對外國侵略者開展了大規模的武版裝斗爭,打破了西方侵略權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

3、比以往的農民戰爭在思想上、組織上都高出一籌,是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4、太平天國領袖還主張與各國通商貿易,後期又提出了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7)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是擴展閱讀: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阻止了中國殖民化的進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

㈧ 太平天國有何歷史意義

太平天國運動,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對滿清朝廷的武力對抗,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160年前即1851年的1月11日,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在廣西轉戰了近一年半時間。1852年6月,楊秀清率軍沖出蓑衣渡,進入湖南。入湘後的太平軍,如蛟龍入海,立刻翻起巨浪。太平軍所向披靡,連克永明、益陽、岳陽、武昌。從武昌出發進軍金陵,太平軍萬船齊發,又有陸師夾江而行,號稱50萬大軍。太平軍自武昌經安徽、江西,直抵金陵,勢如破竹,清軍無力招架。雖然南京城高牆厚,也只用了十天時間就被攻破。太平軍發展如此之快,戰鬥力如此之強,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有一個堅強廉潔的領導班子。太平軍的領袖們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於一室,得計便行」。良好的作風增強了太平軍的戰鬥力。然而這樣一個領導班子在進城之後就迅速蛻化,最終導致天京政權的敗亡,這其中的原因與教訓是很值得我們深刻總結並引以為戒的。

過早建都喪失銳氣。1853年3月20日,太平軍攻克南京,3月29日,楊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決定建都於南京,並改南京為天京。建都問題,歷來是一個十分重大的政治問題。太平軍攻佔武昌時,就存在著去向問題,北進河南則威脅清京,東下金陵則有可能形成割據局面。如今太平軍已順利攻佔南京,同樣又存在著去向問題。如果以南京為根據地,然後向北發兵,把戰略重點放在推翻清王朝上,這樣的話,太平軍就應集中精銳部隊及最有權威的將領進入河南、河北、山東,兵鋒直指清廷,這當是太平軍攻佔南京的戰略抉擇之一。如果過早在南京建都,太平軍必然以保衛天京的安全為目的來部署一切兵力,革命的進攻階段就會停頓下來,銳氣就會減退。因此,在南京建都實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而這卻是出自洪秀全、楊秀清的意願。太平軍離開廣西之後,便有「取金陵為本」之議。楊秀清認為只要佔領了南京,即使成不了事,也可佔領黃河以南。洪秀全則多次稱南京為「小天堂」,把「小天堂」作為奮斗的目標。可見,在建都問題上,洪、楊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

恩格斯曾經指出:「在戰爭中,尤其是在革命戰爭中,在沒有獲得任何決定性的勝利之前,迅速行動是一個基本規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73頁)佔領南京當然不是決定性的勝利。洪秀全、楊秀清們理應略作休整之後,迅速行動起來,率主力部隊越過長江,乘清軍已如驚弓之鳥之際,向江北推進。時值三月,天氣轉暖,士兵生活容易適應,加上皖北、山東飢民甚多,太平軍一到,飢民相率加入太平軍,形勢當會有重大發展。建都天京之所以是失策的,是因清政府還未推翻,革命的歷程正急速地向前發展之時,突然停止了腳步,這就給清廷留下極大的喘息機會。清軍在驚魂稍定之後重整旗鼓,很快在南京城外紮下了江南大營,使太平軍的作戰部署不得不以護衛天京安全作為主要任務。太平軍戰略上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太平天國的領袖們,由於貪圖安逸而逐漸喪失了革命銳志。

農民階級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國起義帶有舊式農民戰爭的烙印。農民階級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眼光短淺等毛病,在太平軍中都有突出表現。許多太平軍將士參加革命都是出於生活所迫,希望改變貧窮落後的經濟地位。用太平天國名將李秀成的話說,當時太平軍將領號召「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可以「同家食飯」。這和舊式農民起義者的動機是一致的。許多太平軍將士在參加革命隊伍時,就是抱著當將軍、當丞相、當夫人的目的來的。太平軍將領也用這些來鼓動士兵英勇作戰。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圍時,號召「男將女將盡持刀,同心放膽同殺妖」,因為這樣做了,就能「脫盡凡情頂高天,金磚金屋光煥煥,高天享福極威風,最小最卑盡綢緞,男著龍袍女插花」。這樣的許願在楊秀清發布的布告中也出現過。為了達到這些不太清晰的目標,他們作戰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犧牲。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但最終總是歸於失敗,這是歷史的規律,也是歷史的局限。

正是因為這樣,歷史上再高明的農民領袖也只能按照封建國家的軌道行事。洪秀全本來是要建立一個新朝代新國家,但在永安封王時連一個合適的名稱也找不到,只好「姑從凡間歪例」,把左輔、右弼、前導、後護各軍師都封王,稱為王爺,並相應地制訂《太平禮制》來規定各級官員的尊卑和特權。洪秀全還在《天父詩》中公開宣揚封建道德中的三綱五常,說什麼「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臣錯無主錯」。由於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政權形式一經沿著封建政權的軌道走下去,性質就變了,領導人的思想就變了,對革命事業就失去了支撐的力量。

神權左右皇權導致核心矛盾。歷代農民起義常有披著宗教外衣,即以神的意志和形式來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如張角以太平道為號召,朱元璋信奉白蓮教等等。但當這些宗教組織演化成農民起義,特別是建立了農民政權,或農民起義領袖稱王稱帝之後,一般都放棄宗教組織,專心進行奪取政權或發展革命勢力的斗爭,如朱元璋稱帝之後,立即取締白蓮教,禁止其活動。而洪秀全則在建都南京之後,仍然依賴拜上帝教,教權就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

洪秀全既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國的天王。作為教主,他雖然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他卻失去替天父、天兄傳言的權利。金田起義前,出於革命斗爭形勢的需要,楊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認。楊秀清作為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隨時制約洪秀全。洪秀全作為天王,卻沒有實際權力。這就使楊秀清的權力過大,造成洪秀全權力不能集中的局面。其實,洪秀全並不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機會。假若在金田起義或永安封王時就取消拜上帝教,一切按新建立的組織行使職能,楊秀清代天父傳言的資格就自然消失了,洪秀全作為天王的權力就能集中。由於王權和神權並行,神權實際上又高於王權,而神權又落在大臣楊秀清手中,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楊秀清的矛盾,而這兩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

天京事變後,由於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蕭朝貴在長沙犧牲,天父代言人楊秀清又在事變中被韋昌輝所殺。所謂天父、天兄人格化本來就是個騙局,楊秀清被殺更是騙局的暴露,太平天國出現了空前的信仰危機。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宗教的第一句話就是謊話;宗教一開頭向我們說明某種人的事物的時候,不就把這種事物說成某種超人的、神的事物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648頁)洪秀全向教徒灌輸的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而今天父代言人被人家襲殺時並沒有顯示出這些權能,人們自然不會和先前一樣,虔誠地去信所謂的皇上帝了。嚴重的信仰危機,導致分散主義滋生,使太平天國一步一步走向低谷,難有回天之力。

腐敗從根本上動搖了太平天國政權的根基。太平天國的腐敗是和建都天京同時產生的。盡管洪秀全曾經提出要建立一個沒有以強凌弱、爾虞我詐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這些從西方基督教教義中撿來的貨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沒有深化,也沒有消化。洪秀全很難把這些平等思想付諸實踐,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級制度,即《太平禮制》所規定的等級來規定自己所應該享受的待遇和特權。

洪秀全、楊秀清占據南京以後,便以為可以立國,把享受和特權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兩江總督府為天王府,盡其奢華營造天王府。天王府城周圍十餘里,牆高數丈,內外兩重,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殿曰金龍殿,苑曰後林苑,雕琢精巧。東王府也是窮極工巧,騁心悅目。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時,太平天國的領袖們就大造王府,廣選後妃,洪秀全的後妃竟達88人之多。洪秀全、楊秀清住進王宮,作為農民領袖本是司空見慣的通病。問題是天王府不是當作指揮革命戰爭的中心,而是行使特權的神聖無比的宮殿。朝天門外大書曰:「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有詔方准進,否則雪中雲。」而在木牌樓上則書有「天子萬年」、「太平一統」。一個「止行」詔,洪秀全就把自己和眾位大臣隔開了。當年同生死共患難的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都不能隨意出入天王府。昔日的兄弟今日的丞相們,臨朝時,也只好站在朝門外列隊,對洪秀全不能仰視,否則就有殺身之禍。洪秀全儼然已成為「一人垂拱於上,萬民咸歸於下」的封建皇帝。

楊秀清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農民起義領袖,不論是指揮戰爭,還是組織政府,他都有許多建樹,為太平天國立下了不朽功勛。但是建都南京後,楊秀清的封建特權惡性膨脹。一到南京,他就建起了高大的王府,三年多的時間,從不出南京城一步,但在城裡則為統治一切的全權主宰。所有軍國大事僅與東殿尚書侯謙芳、李壽春等一二人計議,嚴重脫離群眾,加之作風極度張揚,每次出門都盛陳儀仗,不知自忌,甚至用代「天父下凡」來懲罰洪秀全,最後更是發展到「逼封萬歲」。為了顯示特權,楊秀清還設立各種酷刑,如鞭打、枷杖、斬首、五馬分屍等,連韋昌輝、秦日綱、黃玉昆等一些高級將領都被他杖責過。楊秀清的驕橫,造成他和諸多朝臣的積怨,也導致洪秀全的不滿,終於釀成了一場災難——天京事變:楊秀清及其家屬、部下和太平軍精兵兩萬多人被韋昌輝濫殺。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回到天京,受到天京軍民的熱烈歡迎,滿朝同舉石達開提理政務。可洪秀全卻對石達開大生疑忌,重用自己的兄弟安福二王,以牽制「翼王」,並有「陰圖戕害之意」。在這種情況下,石達開率20萬精兵遠離天京。經過天京事變、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雖經陳玉成、李秀成等後期太平天國名將的努力,軍事上稍有起色,但終究缺乏回天之力,最後一步一步走向失敗。

當然,太平天國失敗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互相勾結起來,殘酷鎮壓太平天國等。需要明確的是,太平天國革命雖然失敗了,但並不能因此否定它對近代中國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在近代中國,它最早實踐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是中國近代革命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義和團、辛亥革命等構成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幾個高潮。另外,它主張對外開放、發展本國商業和對外貿易等,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舊式農民戰爭的局限,客觀上對中國近代化進程起了推動作用。

㈨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歷史意義

第一, 太平天國革命達到了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第二, 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加速了清朝統治的衰落和崩潰。

第三, 打擊了外國侵略者,阻滯了中國半民地化的進程。

第四, 太平天國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意志。

第五, 太平天國革命也是當時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一部分,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同時也震動了歐洲大陸。

(9)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是擴展閱讀: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失敗的原因:

從主觀上看:

1、農民階級不是新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他們無法克服小生產者所固有的階級局限性,因而無法從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自身腐敗現象的滋長,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向心力和戰鬥力。

2、太平天國是以宗教來組織發動群眾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學的思想理論,它不僅不能正確指導戰爭,而且給農民戰爭帶來了危害。

3、太平天國也沒能正確對待儒學。

4、太平天國不能把西方國家的侵略者與人民群眾區別開來,對西方侵略者還缺乏理性的認識。

5、從客觀上看: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合鎮壓太平天國。

6、太平天國運動教訓:由於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起義軍稱「太平軍」,建國號「天平天國」。同年,洪秀全自稱「天王」並且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後來蕭朝貴和馮雲山先後戰死。1853年,太平軍攻佔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與清政府對臷的政權。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㈩ 太平天國運動有何歷史意義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

2、對外國侵略者開展了大規模的武裝斗爭,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

3、比以往的農民戰爭在思想上、組織上都高出一籌,是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4、太平天國領袖還主張與各國通商貿易,後期又提出了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10)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是擴展閱讀:

失敗原因

過早建都喪失銳氣。太平軍攻克南京後楊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決定建都於南京,並改南京為天京。在太平軍攻佔武昌時,就存在著去向問題,北進河南則威脅清京,東下金陵則有可能形成割據局面。如今太平軍已順利攻佔南京,同樣又存在著去向問題。

農民階級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國起義帶有舊式農民戰爭的烙印。農民階級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眼光短淺等毛病,在太平軍中都有突出表現。許多太平軍將士參加革命都是出於生活所迫,希望改變貧窮落後的經濟地位。

正是因為這樣,歷史上再高明的農民領袖也只能按照封建國家的軌道行事。洪秀全本來是要建立一個新朝代新國家,但在永安封王時連一個合適的名稱也找不到,只好「姑從凡間歪例」,把左輔、右弼、前導、後護各軍師都封王,稱為王爺,並相應地制訂《太平禮制》來規定各級官員的尊卑和特權。

洪秀全還在《天父詩》中公開宣揚封建道德中的三綱五常,說什麼「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臣錯無主錯」。由於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政權形式一經沿著封建政權的軌道走下去,性質就變了,領導人的思想就變了,對革命事業就失去了支撐的力量。

閱讀全文

與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