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詔歷史文化

南詔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6 20:24:46

⑴ 南詔的歷史

哀牢王族中的舍龍(意為「大老虎」)一族,為避難遷居至邪龍(原哀牢國領土、今雲南巍山)。邪龍本是哀牢國領土,被漢朝強行設置為邪龍縣,劃歸益州郡管轄,漢朝勢力退出後被豪酋占據。舍龍一族的到來,很快得到哀牢人的支持,勢力不斷擴充壯大,逐漸形成以舍龍一族為中心的部落聯盟,這個部落聯盟開始被稱作「蒙舍龍」或「蒙舍」。豪酋張樂進求為拉攏舍龍一族,將女兒嫁予舍龍之子細奴邏。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舍龍之子細奴邏繼承蒙舍詔(王)。此時,洱海周邊也出現了幾個比較大的詔(王),洱海北面是河蠻人的浪穹詔(今洱源)、邆賧詔(今洱源鄧川)、施浪詔(今洱源三營),洱海東面是磨些人的越析詔(今賓川),洱海西面是哀牢人的蒙嶲詔(今漾濞),洱海南面就是蒙舍詔(今巍山),這些詔被漢史合成為「六詔」。因蒙舍詔位於這些「詔」的南面,也被漢史稱作「南詔」。 永徽四年(653年),為獲得唐帝國的支持,細奴邏派子邏盛炎出使唐帝國,唐高宗封細奴邏為巍州刺史。其他五詔與河蠻部落,受吐蕃威脅,常棄唐歸附吐蕃。南詔始終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封南詔皮邏閣為台登郡王。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皮邏閣戰勝河蠻,取太和城。次年,唐玄宗賜皮邏閣名為蒙歸義 ,進爵為雲南王。封王制書里說封王的原因是洱河諸部潛通犬戎(吐蕃),蒙歸義率兵征討有功。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皮邏閣謀乘勝兼並五詔,張建成建議厚賂劍南節度使王昱,請求合六詔為一。王顯向朝廷代請,得唐玄宗允許。《新唐書》:「當是時,五詔微,歸義獨強,乃厚以利啖劍南節度使王昱,求合六詔為一。制可。」「又以破渳蠻功,馳遣中人冊為雲南王,賜錦袍、金鈿帶七事。於是徙治太和城。」 唐玄宗給王昱敕文里說,蒙歸義效忠出力,討伐西蠻,「彼(指五詔)持兩端(附唐也附吐蕃),宜其殘破」。皮邏閣出兵,唐派遣中使(宦官)王承訓、御史嚴正誨參與軍事,先滅越析,次滅三浪,又滅蒙嶲,很快統一六詔,南詔算正式立國。739年,皮邏閣遷都太和城。唐朝亦用兵於南詔,《新唐書》:「初,安寧城有五鹽井,人得煮鬻自給。玄宗詔特進何履光以兵定南詔境,取安寧城及井,復立馬援銅柱,乃還……」 南詔國依附唐朝,統一了六詔。天寶四年(745年),劍南節度使章仇(姓)兼瓊遣使至雲南,與皮邏閣言語不相得,皮邏閣很不滿意。
天寶九載(750年),閣邏鳳路過雲南(即姚州),雲南太守張虔陀侮辱同行的婦女,勒索賄賂,閣邏鳳不應,張虔陀派人去辱罵,並向朝廷誣告閣邏鳳。閣邏鳳憤怒,起兵攻破雲南,殺張虔陀,並取羈縻州。史載「鮮於仲通為劍南節度使,張虔陀為雲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謀,虔陀矯詐,待之不以禮。舊事,南詔常與其妻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徵求,閣羅鳳多不應,虔陀遣人罵辱之,仍密奏其罪。閣羅鳳忿怨,因發兵反攻,圍虔陀,殺之。」
天寶十年(751年),鮮於仲通率兵八萬出戎、巂州,往擊南詔,閣邏鳳遣使謝罪請和,請還其所虜掠,表示願意歸附於唐朝,若不允許則「歸命吐蕃,雲南之地,非唐所有也」。 鮮於仲通不許,進軍至西洱河,兵臨南詔首都大和城,被南詔擊敗,唐兵死六萬人。 南詔方面亦損失慘重,雲南自曲、靖二州以下東爨居地被唐兵破壞。
天寶十一年(752年),吐蕃冊封閣邏鳳為「贊普鍾(意為贊普之弟)。
天寶十三年(754年),劍南留後李宓(音密mì)率兵七萬擊南詔,進至南詔首都太和城,全軍覆沒。這是唐最後一次出兵。第二年,安祿山反叛,唐無力再進攻,可是南詔還有意歸唐。閣邏鳳在太和城中立一大碑(南詔德化碑),表示叛唐出於不得已,對臣屬說,後世可能又歸唐,當指碑給唐使者看,明白我的本心。 閣邏鳳知道依附吐蕃害多利少,兩國關系是不能持久的。
大歷十四年(779年),唐朝李晟等大破南詔、吐蕃聯軍,使其損失慘重。唐德宗派遣大將李晟、曲環率北方兵數千,聯合當地唐兵,大破吐蕃南詔軍,追擊南詔軍過大渡河。吐蕃南詔軍數次失敗,損失超過十萬人。《資治通鑒》:「上發禁兵四千人,使晟將之,發邠、隴、范陽兵五千,使金吾大將軍安邑曲環將之,以救蜀。東川出軍,自江油趣白壩,與山南兵合擊吐蕃、南詔,破之。范陽兵追及於七盤,又破之,遂克維、茂二州。李晟追擊於大度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詔飢寒隕於崖谷死者八、九萬人。」 《新唐書》:「德宗發禁衛及幽州軍以援東川,與山南兵合,大敗異牟尋眾,斬首六千級,禽生捕傷甚眾,顛踣厓峭且十萬。」…… 大歷十四年(779年),南詔與吐蕃戰敗後,吐蕃悔怒,南詔恐懼,雙方關系開始發生變化,吐蕃改封南詔國王為日東王,取消「兄弟之國」的地位,改為君臣關系。
吐蕃在南詔徵收重稅,險要處設立營堡,還要南詔每年出兵助防。異牟尋感到依附吐蕃的害處。
天寶戰爭後不到半個世紀,南詔還是「棄蕃歸唐」了。
貞元十年(794年),南詔在洱海邊的點蒼山神祠與唐朝使臣舉行盟誓,南詔之主異牟尋面對天、地、水三大自然神與五嶽四瀆之靈,率文武大臣發誓:「請全部落歸附漢朝(即唐朝)」,南詔管轄的各部落首領也表示:願歸清化,誓為漢臣,永無離貳。唐廷冊封異牟尋為「南詔王」,賜「南詔印」;以南詔統領的疆域設置「雲南安撫使司」,政區長官為「雲南安撫使」,由劍南西川節度使兼任,南詔由雲南安撫使節制。
南詔之主異牟尋遣其弟湊羅棟、清平官尹仇寬等二十七人獻地圖、方物於唐朝。唐朝冊封異牟尋為南詔王。以祠部郎中袁滋持節領使,成都少尹龐頎副之,崔佐時為判官;俱文珍為宣慰使,劉幽岩為判官。賜異牟尋黃金印,印文為「貞元冊南詔印」。使者到達南詔,異牟尋離開座位,跪著接受冊印,稽首再拜;又接受所賜服備物,說:「開元、天寶中,曾祖及祖皆蒙冊襲王,自此五十年。貞元皇帝洗痕錄功,復賜爵命,子子孫孫永為唐臣。」 太和三年(829年),劍南節度使杜元穎不曉軍事,武備廢弛,且苛待士卒,導致士卒引南詔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數萬人。 太和四年(830年),唐朝李德裕前來鎮守,蜀地遂安,《資治通鑒》:「德裕乃練士卒,葺堡鄣,積糧儲以備邊,蜀人粗安。」 《新唐書》:「明年,(南詔)上表請罪。比年使者來朝,開成、會昌間再至。」
唐文宗准許南詔求和,立約互不相侵,又用李德裕為劍南節度使,整頓邊防,訓練士卒,防南詔再來攻掠。
860年,安南引南詔兵乘虛攻破安南(今越南)交趾城,不久唐軍再次佔領安南。863年,南詔攻破交趾城,唐軍退守嶺南。866年,唐安南都護高駢大破南詔軍。髙駢率五千士兵渡江,在邕州打敗林邑兵,進攻南詔龍州屯,蠻酋逃走。酋龍派楊緝思助酋遷守安南,以范脆些為安南都統,趙諾眉為扶邪都統。咸通七年(866年)六月,髙駢到達交州,取得多次勝利,士兵作戰積極,殺死敵將張詮,李溠龍率萬人投降,髙駢攻破波風三壁。南詔楊緝思出戰失敗逃回,唐軍趁勢攻入城池,唐朝髙駢斬酋遷、脆些、諾眉,獻上首級三萬,平定安南。
869年,南詔軍開始進攻西川。
875年,髙駢率五千人渡江,到達南定,大破南詔軍,用繳獲南詔軍的物資來補給軍隊。監陳敕使韋仲宰率七千人至峰州,補充高駢的部隊,髙駢繼續進攻南詔,多次擊破之。髙駢又大破南詔蠻於交趾,殺獲甚眾,包圍交趾城。髙駢督勵將士攻城,於是攻破城池,殺段酋遷及土蠻為南詔鄉導的朱道古,斬道三萬余級,南詔余部逃走。髙駢又擊破歸附南詔的土蠻二洞,殺死他們的酋長,土蠻帥眾歸附者達到萬七千人。顏慶復到達新都,南詔分兵去抵擋他。甲午,與顏慶復遭遇,顏慶復大破南詔軍,殺二千餘人,蜀民數千人爭操芟刀、白以助官軍,呼聲震野。乙未,南詔步騎數萬到達,恰逢右武衛上將軍宋威指揮忠武二千人至,立即與諸軍會戰,南詔軍大敗,死者五千餘人……甲兵服物遺棄於路……高駢到達成都,派步騎五千追擊南詔軍,至大渡河,殺獲甚眾,擒其酋長五十多人,押送回成都,斬之。修復邛崍關、大渡河諸城柵,又築城於戎州馬湖鎮,稱為平夷軍,又築城於沐源川,都處於南詔與西川之間的要地,各置兵數千鎮守,使南詔失去再戰的勇氣。
髙駢寫信給驃信,驃信非常恐懼,把他兒子作為人質送給唐朝,誓約不敢寇邊。
南詔長期與唐朝戰爭,宋威、髙駢等率唐軍數次大破南詔軍。南詔「屢覆眾,國耗虛」, 甚至到了征十五歲以下的男子為兵、而讓婦女代替男子耕種的地步。
乾寧四年(897年),唐朝西川節度使王建說「南詔小夷,不足辱詔書。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認為南詔沒資格得到詔書。 與唐朝作戰,南詔要依靠黎、雅間的劉王、郝王、楊王等淺蠻部族。王建嚴厲對待這些部族,南詔與這些部族不敢侵盜。後來這些部族首領泄露軍機,都被王建殺死。 乾寧四年(897年),鄭買嗣指使楊登殺死南詔王隆舜。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起兵殺死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餘人,滅亡南詔,建立大長和國。

⑵ 雲南歷史與文化:南詔興起的原因

653年,南詔為獲得唐帝國的支持,細奴邏派子邏盛炎出使唐帝國,唐高宗封細奴邏為巍州刺史。而其他五詔與河蠻部落,受吐蕃威脅,常棄唐歸附吐蕃。南詔始終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開元713年,唐玄宗封南詔皮邏閣為台登郡王。
737年,皮邏閣戰勝河蠻,取太和城。次年,唐玄宗賜皮邏閣名為蒙歸義,進爵為雲南王,究其原因是洱河諸部潛通犬戎(吐蕃),蒙歸義率兵征討有功。738年,皮邏閣謀乘勝兼並五詔,請求合六詔為一,得唐玄宗允許。
歸根究底南詔的興起原因還是得到了唐帝國的支持,能夠在南詔地區完成六詔統一的局面~

⑶ 研究南詔大理國的歷史要看什麼書關於南詔大理的古書有哪些

研究南抄詔、大理國時期襲的歷史要看什麼書?關於南詔大理的古書有哪些? 關於雲南的南詔和大理國,歷史上有很多記載。 在《新唐書·兩爨蠻傳》中,就記載著中國西南部的雲南地區,多民族共同雜居的情景:「群蠻種類,多不可記」。在裡面就有關於南詔的詳細記載。 南詔是烏蠻為國王,]白蠻大姓為輔佐,集合境內各族(包括漢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國家。要統一政權,自然要削弱豪酋的分散割據勢力;集合各族共同立國,自然要廢除羈縻狀態;抵禦唐與吐蕃兩個強鄰,自然要提高本國的經濟與文化。經南詔以及大理前後五百餘年的統治,國境內原來的落後面貌,有很大改變,經濟和文化,一般地提高到漢族的水平。有些族雖然還保持所謂「故俗」,與南詔立國以前相比,數量卻不是那麼多,水平也多少有些提高了。研究南詔、大理國時期的歷史要看什麼書?關於南詔大理的古書有哪些?(商都文化頻道配圖)

⑷ 介紹下歷史上的南詔國

南詔(738年-937年)是中國唐朝時代西南部的奴隸制政權,國境包括今日雲南全境及貴州、四川、西藏、 越南、緬甸的部份國土。由蒙舍詔首領皮羅閣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滅,建立大理。

概述

中國西南部的雲南地區,各族聚居,名號繁雜,《新唐書·兩爨蠻傳》所謂「群蠻種類,多不可記」,確是實在的情形。漢族進入雲南,設置若干居住點,開始傳播先進的文化。戰國時,楚將庄 率兵略地到滇池,建立滇國,子孫相繼稱王。苴蘭城(昆明市附近)相傳是庄 所築。秦時常頞(音案àn)開辟五尺寬的道路,從蜀通到滇(諸葛亮始加寬路面)。公元前一○九年,漢武帝遣將軍郭昌滅滇國,置益州郡。東漢增置永昌郡(治不韋,雲南保山縣北)。諸葛亮平定南方,又增置興古(雲南馬龍縣)、雲南(雲南祥雲縣)二郡。此後各朝陸續增置州縣,擴大統治權,對非漢族的居民,都是採取諸葛亮「綱紀粗定,夷漢粗安」的施政方針,也就是「因其故俗,羈縻勿絕」,以求相安無事。固然,某些族和漢族接觸較多,經濟和文化都有所提高,但更多的族依舊是落後,甚至是非常落後。六二一年,唐高祖置姚州(雲南姚安縣北),管羈縻州三十二。六三二年,唐太宗置戎州(治僰(音伯bó)道,四川宜賓縣西南)都督府,唐玄宗時,都督府管羈縻三十六州,一百三十七縣,後又增管至九十二州。羈縻的意思是來去任便,彼此不相干涉。這種羈縻狀態,不利於落後各族,因為漢族統治階級可以緩慢地伸展勢力,安置州縣,逼迫各族逐步後退。反之,如南朝梁末,梁統治者退出雲南,州縣全為豪酋占據,也不利於各族民眾,因為在州縣恢復豪酋統治,增強落後勢力,是一個退步。唐天寶年間,雲南成立南詔國,才改變了上述兩種不利的形勢,對各族民眾說來,推動作用是不小的。

南詔是以烏蠻蒙姓為國王,白蠻大姓為輔佐,集合境內各族(包括漢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國家。統一的政權,自然要削弱豪酋的分散割據勢力;集合各族共同立國,自然要廢除羈縻狀態;抵禦唐與吐蕃兩個強鄰,自然要提高本國的經濟與文化。經南詔以及大理前後五百餘年的統治,國境內原來的落後面貌,有很大改變,經濟和文化,一般地提高到漢族的水平。有些族雖然還保持所謂「故俗」,與南詔立國以前相比,數量卻不是那麼多,水平也多少有些提高了。

南詔以及大理在歷史上曾經起過的作用,就在於推動落後各族的經濟和文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⑸ 研究南詔、大理國時期的歷史要看什麼書

我這是竊取別人的研究成果,希望對你有幫助!
----------------------------------------------------------------------------------------華麗的分割線

《舊唐書·南詔傳》 後晉劉響等撰
《新唐書·南詔傳》 北宋歐陽修、宋祁等撰。
《宋史·大理國傳》 元代脫脫等撰
《蠻書》10卷 唐代樊綽撰,一名《雲南志》,《永樂大典》題作《雲南史記》。這是現存最為完整的一部唐代有關南詔歷史的專著,是研究南詔時期雲南各民族歷史的重要典籍。
《雲南志略》4卷 元代李京撰。這是雲南最早的地 方誌書之一,書中的 《雲南總敘》中,記錄了南詔、大理諸王的世系名號、溢號、 年號及其在位年數等史事,十分珍貴,是研究南詔、大理國的 重要資料。
《棘古通紀》又名《棘古通》或《棘古通玄峰年運志》, 是用漢字記白語紀錄南詔、大理國史事較早的一種地方史籍。 「棘」字又作「白」,同音異體字。此書形成於大理國時期,後失傳。明代楊慎懂白語,用張雲漢藏本《棘古通》為底本,譯 為漢語,定名為《滇載記》一留傳至今。順便說一句,楊慎就是《三國演義》開場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者。
《西洱河風土記》 唐代梁建方撰。 後由林超民進行精校,編入《雲南史料叢刊》第22輯,定名為《西洱河風土記》。

以上文獻均有當代校注本,可以找來參考,畢竟站在大師們研究的成果上會讓你事半功倍,祝學習順利!

⑹ 為什麼彝族人要豪奪白族的南詔歷史

很簡單!彝族人說南詔是彝族先民建立的,但無論是中原、周邊民族和彝族自己的史書中,都沒有南詔王室是彝族先民的記載,但關於南詔王室蒙氏是白族先民的記載卻很多,而且彝族典籍《西南彝志》中都記載南詔第一代王細奴羅是白人酋長。因為建國前國內對南詔的研究不重視,再加上那個歷史時期的史了匱乏,所以南詔歷史在中國始終不是史學界研究的主流。後來英國人H.R.Davis在1909年在英國劍橋出版的《雲南——印度揚子江之間的鏈環》(Yunnan The Link beteen India and Yangzi)一書,首次提出南詔是泰人建立的,而且被西方世界和泰國接受。由於涉及中國西南領土危脅,擔心泰國提出領土要求。當時時國內混亂,無暇顧及。等建國後,我黨立馬派費孝通去調查,費又派他的學生彝族人劉堯漢去弄。劉深入哀牢山區搞了一份族譜,後發了一文。我黨立馬啪蓋了章。由此,「南詔王室彝族論」宣告誕生。這個草率的結論把此前記載蒙氏是白人的史志全否定了。不過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都不相信彝族說了,因為南詔崇佛、崇漢儒化、稻作農耕的文化特點沒有一樣能和彝族相對應。官方的表述也逐漸改變:南詔為彝族所建——>南詔為彝白共建——>南詔為烏白共建,下一種說法應該是「白族先民所建」。官方之所以循序漸進的改變表述,一則考慮到自己的權威性;二則照顧彝族人的感受,怕你們承受不了。現在但凡對南詔歷史文化稍有研究者,都摒棄彝族說了。

⑺ 誰能給我詳細的南詔歷史

哀牢王族中的舍龍(意為"大老虎")一族,為避難遷居至邪龍(原哀牢國領土、今雲南巍山)。邪龍本是哀牢國領土,被漢朝強行設置為邪龍縣,劃歸益州郡管轄,漢朝勢力退出後被豪酋占據。舍龍一族的到來,很快得到哀牢人的支持,勢力不斷擴充壯大,逐漸形成以舍龍一族為中心的部落聯盟,這個部落聯盟開始被稱作"蒙舍龍"或"蒙舍"。豪酋張樂為拉攏舍龍一族,將女兒嫁予舍龍之子細奴邏。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舍龍之子細奴邏繼承蒙舍詔(王)。此時,洱海周邊也出現了幾個比較大的詔(王),洱海北面是河蠻人的浪穹詔(今洱源)、邆賧詔(今洱源鄧川)、施浪詔(今洱源三營),洱海東面是磨些人的越析詔(今賓川),洱海西面是哀牢人的蒙嶲詔(今漾濞),洱海南面就是蒙舍詔(今巍山),這些詔被漢史合成為"六詔"。因蒙舍詔位於這些"詔"的南面,也被漢史稱作"南詔"。
折疊興起
永徽四年(653年),為獲得唐帝國的支持,細奴邏派子邏盛炎出使唐帝國,唐高宗封細奴邏為巍州刺史。其他五詔與河蠻部落,受吐蕃威脅,常棄唐歸附吐蕃。南詔始終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封南詔皮邏閣為台登郡王。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皮邏閣戰勝河蠻,取太和城。次年,唐玄宗賜皮邏閣名為蒙歸義,進爵為雲南王。封王制書里說封王的原因是洱河諸部潛通犬戎(吐蕃),蒙歸義率兵征討有功。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皮邏閣謀乘勝兼並五詔,張建成建議厚賂劍南節度使王昱,請求合六詔為一。王顯向朝廷代請,得唐玄宗允許。《新唐書》:"當是時,五詔微,歸義獨強,乃厚以利啖劍南節度使王昱,求合六詔為一。制可。""又以破渳蠻功,馳遣中人冊為雲南王,賜錦袍、金鈿帶七事。於是徙治大和城。"唐玄宗給王昱敕文里說,蒙歸義效忠出力,討伐西蠻,"彼(指五詔)持兩端(附唐也附吐蕃),宜其殘破"。皮邏閣出兵,唐派遣中使(宦官)王承訓、御史嚴正誨參與軍事,先滅越析,次滅三浪,又滅蒙嶲,很快統一六詔,南詔算正式立國。739年,皮邏閣遷都太和城。唐朝亦用兵於南詔,《新唐書》:"初,安寧城有五鹽井,人得煮鬻自給。玄宗詔特進何履光以兵定南詔境,取安寧城及井,復立馬援銅柱,乃還……"
折疊壯大
南詔國依附唐朝,統一了六詔。天寶四年(745年),劍南節度使章仇(姓)兼瓊遣使至雲南,與皮邏閣言語不相得,皮邏閣很不滿意。
天寶九載(750年),閣邏鳳路過雲南(即姚州),雲南太守張虔陀侮辱同行的婦女,勒索賄賂,閣邏鳳不應,張虔陀派人去辱罵,並向朝廷誣告閣邏鳳。閣邏鳳憤怒,起兵攻破雲南,殺張虔陀,並取羈縻州。史載"鮮於仲通為劍南節度使,張虔陀為雲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謀,虔陀矯詐,待之不以禮。舊事,南詔常與其妻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徵求,閣羅鳳多不應,虔陀遣人罵辱之,仍密奏其罪。閣羅鳳忿怨,因發兵反攻,圍虔陀,殺之。"
天寶十年(751年),鮮於仲通率兵八萬出戎、巂州,往擊南詔,閣邏鳳遣使謝罪請和,請還其所虜掠,表示願意歸附於唐朝,若不允許則"歸命吐蕃,雲南之地,非唐所有也"。鮮於仲通不許,進軍至西洱河,兵臨南詔首都大和城,被南詔擊敗,唐兵死六萬人。南詔方面亦損失慘重,雲南自曲、靖二州以下東爨居地被唐兵破壞。
天寶十一年(752年),吐蕃冊封閣邏鳳為"贊普鍾(意為贊普之弟)。
天寶十三年(754年),劍南留後李宓(音密mì)率兵七萬擊南詔,進至南詔首都太和城,全軍覆沒。這是唐最後一次出兵。第二年,安祿山反叛,唐無力再進攻,可是南詔還有意歸唐。閣邏鳳在太和城中立一大碑(南詔德化碑),表示叛唐出於不得已,對臣屬說,後世可能又歸唐,當指碑給唐使者看,明白我的本心。閣邏鳳知道依附吐蕃害多利少,兩國關系是不能持久的。
大歷十四年(779年),唐朝李晟等大破南詔、吐蕃聯軍,使其損失慘重。唐德宗派遣大將李晟、曲環率北方兵數千,聯合當地唐兵,大破吐蕃南詔軍,追擊南詔軍過大渡河。吐蕃南詔軍數次失敗,損失超過十萬人。《資治通鑒》:"上發禁兵四千人,使晟將之,發邠、隴、范陽兵五千,使金吾大將軍安邑曲環將之,以救蜀。東川出軍,自江油趣白壩,與山南兵合擊吐蕃、南詔,破之。范陽兵追及於七盤,又破之,遂克維、茂二州。李晟追擊於大度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詔飢寒隕於崖谷死者八、九萬人。"《新唐書》:"德宗發禁衛及幽州軍以援東川,與山南兵合,大敗異牟尋眾,斬首六千級,禽生捕傷甚眾,顛踣厓峭且十萬。"……
折疊中興
大歷十四年(779年),南詔與吐蕃戰敗後,吐蕃悔怒,南詔恐懼,雙方關系開始發生變化,吐蕃改封南詔國王為日東王,取消"兄弟之國"的地位,改為君臣關系。
吐蕃在南詔徵收重稅,險要處設立營堡,還要南詔每年出兵助防。異牟尋感到依附吐蕃的害處。
天寶戰爭後不到半個世紀,南詔還是"棄蕃歸唐"了。
貞元十年(794年),南詔在洱海邊的點蒼山神祠與唐朝使臣舉行盟誓,南詔之主異牟尋面對天、地、水三大自然神與五嶽四瀆之靈,率文武大臣發誓:"請全部落歸附漢朝(即唐朝)",南詔管轄的各部落首領也表示:願歸清化,誓為漢臣,永無離貳。唐廷冊封異牟尋為"南詔王",賜"南詔印";以南詔統領的疆域設置"雲南安撫使司",政區長官為"雲南安撫使",由劍南西川節度使兼任,南詔由雲南安撫使節制。
南詔之主異牟尋遣其弟湊羅棟、清平官尹仇寬等二十七人獻地圖、方物於唐朝。唐朝冊封異牟尋為南詔王。以祠部郎中袁滋持節領使,成都少尹龐頎副之,崔佐時為判官;俱文珍為宣慰使,劉幽岩為判官。賜異牟尋黃金印,印文為"貞元冊南詔印"。使者到達南詔,異牟尋離開座位,跪著接受冊印,稽首再拜;又接受所賜服備物,說:"開元、天寶中,曾祖及祖皆蒙冊襲王,自此五十年。貞元皇帝洗痕錄功,復賜爵命,子子孫孫永為唐臣。"
折疊衰落
太和三年(829年),劍南節度使杜元穎不曉軍事,武備廢弛,且苛待士卒,導致士卒引南詔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數萬人。太和四年(830年),唐朝李德裕前來鎮守,蜀地遂安,《資治通鑒》:"德裕乃練士卒,葺堡鄣,積糧儲以備邊,蜀人粗安。"《新唐書》:"明年,(南詔)上表請罪。比年使者來朝,開成、會昌間再至。"
唐文宗准許南詔求和,立約互不相侵,又用李德裕為劍南節度使,整頓邊防,訓練士卒,防南詔再來攻掠。
860年,安南引南詔兵乘虛攻破安南(今越南)交趾城,不久唐軍再次佔領安南。863年,南詔攻破交趾城,唐軍退守嶺南。866年,唐安南都護高駢大破南詔軍。高駢率五千士兵渡江,在邕州打敗林邑兵,進攻南詔龍州屯,蠻酋逃走。酋龍派楊緝思助酋遷守安南,以范脆些為安南都統,趙諾眉為扶邪都統。咸通七年(866年)六月,高駢到達交州,取得多次勝利,士兵作戰積極,殺死敵將張詮,李溠龍率萬人投降,高駢攻破波風三壁。南詔楊緝思出戰失敗逃回,唐軍趁勢攻入城池,唐朝高駢斬酋遷、脆些、諾眉,獻上首級三萬,平定安南。
869年,南詔軍開始進攻西川。
875年,高駢率五千人渡江,到達南定,大破南詔軍,用繳獲南詔軍的物資來補給軍隊。監陳敕使韋仲宰率七千人至峰州,補充高駢的部隊,高駢繼續進攻南詔,多次擊破之。高駢又大破南詔蠻於交趾,殺獲甚眾,包圍交趾城。高駢督勵將士攻城,於是攻破城池,殺段酋遷及土蠻為南詔鄉導的朱道古,斬道三萬余級,南詔余部逃走。高駢又擊破歸附南詔的土蠻二洞,殺死他們的酋長,土蠻帥眾歸附者達到萬七千人。顏慶復到達新都,南詔分兵去抵擋他。甲午,與顏慶復遭遇,顏慶復大破南詔軍,殺二千餘人,蜀民數千人爭操芟刀、白以助官軍,呼聲震野。乙未,南詔步騎數萬到達,恰逢右武衛上將軍宋威指揮忠武二千人至,立即與諸軍會戰,南詔軍大敗,死者五千餘人……甲兵服物遺棄於路……高駢到達成都,派步騎五千追擊南詔軍,至大渡河,殺獲甚眾,擒其酋長五十多人,押送回成都,斬之。修復邛崍關、大渡河諸城柵,又築城於戎州馬湖鎮,稱為平夷軍,又築城於沐源川,都處於南詔與西川之間的要地,各置兵數千鎮守,使南詔失去再戰的勇氣。
高駢寫信給驃信,驃信非常恐懼,把他兒子作為人質送給唐朝,誓約不敢寇邊。
南詔長期與唐朝戰爭,宋威、高駢等率唐軍數次大破南詔軍。南詔"屢覆眾,國耗虛",甚至到了征十五歲以下的男子為兵、而讓婦女代替男子耕種的地步。
乾寧四年(897年),唐朝西川節度使王建說"南詔小夷,不足辱詔書。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不必下詔給南詔。與唐朝作戰,南詔要依靠黎、雅間的劉王、郝王、楊王等淺蠻部族。王建嚴厲對待這些部族,南詔與這些部族不敢侵盜。後來這些部族首領泄露軍機,都被王建殺死。
折疊滅亡
乾寧四年(897年),鄭買嗣指使楊登殺死南詔王隆舜。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起兵殺死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餘人,滅亡南詔,建立大長和國。
折疊編輯本段疆域
南詔在今雲南一帶,洱海地區是南詔的首府所在地,以大厘城(今大理)為中心的十瞼(賧)是南詔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中心。這十賧是:雲南賧(今祥雲、賓川)、品澹賧(今祥雲縣城)、白崖賧(今彌渡紅崖)、趙川賧(今大理鳳儀)、蒙舍賧(今巍山)、蒙秦賧(今漾濞)、邆川賧(今鄧川)、大和賧(又作矣和賧,今大理太和村)、苴咩賧(今大理古城)、大厘賧(又作史賧,今大理喜州)。
南詔鼎盛時期的疆域,東麵包括兩爨,東南到達安南,西北連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國(女王國的國都在今泰國的南奔)接界,西南河驃國(驃國的政治中心在今緬甸曼德勒一帶)接界,北抵大渡河,東北抵黔、巫(今貴州和四川的長江南岸)。

⑻ 求有關於南詔的歷史介紹,詳細,真實

公元748年,唐朝立閣羅鳳為雲南王。唐王朝為加緊控制洱海地區,修築安寧城,惟受到爨氏各部反抗,受唐王朝派兵鎮壓,閣羅鳳隨即拉攏爨氏各部,奏請朝廷謝罪。閣羅鳳為加強與爨氏部落關系,將女兒嫁給爨歸王之子守偶,另一女嫁給爨崇道之子輔朝,南詔勢力由此進入滇池地區。唐王朝認為此舉於己不利,派李宓以反間計挑起爨氏內閧,在一場政治陰謀下,爨崇道殺死爨歸王,歸王妻阿奼求救於南詔,南詔出兵殺崇道父子,唐與南詔關系直走下坡。唐朝計劃以皮羅閣另一子於誠節取代閣羅鳳,並加倍征取糧稅以削弱南詔勢力,天寶九年(750年),雲南太守張虔陀向朝延指閣羅鳳謀反,閣羅鳳起兵殺死張虔陀,佔領了姚州及所屬的32夷州。唐王朝西川節度使楊國忠派鮮於仲通、李暉、王知進率兵八萬,分三路進兵征伐南詔。南詔節節敗退,向唐朝謝罪,並威脅要向吐蕃投降,被唐朝所拒。南詔於是向吐蕃求救,唐軍大敗,吐蕃與南詔由此結為兄弟之邦,南詔改元為贊普鍾元年(752年),次年,唐派兵再置姚州,以賈顴為都督,發兵三萬攻南詔,但他自己被生擒,全軍盡歿。閣羅鳳說:「生雖禍之始,死乃怨之終,豈顧前非而忘大禮」,修築「大唐天寶陣亡戰士冢」(俗稱萬人冢),並在太和王都立大碑,刻石寫上「叛唐不得已而為之」等字句。
公元754年,唐派再向南詔揮軍,七萬唐兵再次大敗。唐軍在天寶戰爭中的慘敗,丞相楊國忠向唐皇報捷。明代萬曆雲南總兵鄧子龍,看了「萬人冢」感慨地寫道「唐將南征以捷聞,誰憐枯骨卧黃昏,唯有蒼山公道雪,年年被白吊忠魂」。
改國號779年,異牟尋遷都陽苴口芊城(又作「陽苴咩」、「羊苴咩」、「苴咩」,後又稱「紫城」、「大理」、別稱「鶴拓」,今雲南大理舊縣城西三塔附近)。794年,異牟尋被唐朝封為南詔王,自此世稱南詔國,別稱鶴拓。 860年世隆改國號為大禮國(或為禮儀之邦之意自稱皇帝。878年隆舜改國號為大封民(或大封人,「封」古音「幫」,「封民「或「封人「即「白民」或「白人」,乃民族自稱,南詔建國百餘年,烏蠻已經白蠻化,白族之名或來於此) 衰弱與滅亡南詔長期與唐朝戰爭,國力日趨衰弱。鄭氏世襲清平官一職壟斷大權,清平官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八九七年,南詔皇帝法在善闡城被人殺死,子舜化立。九○二年,舜化死,舜化的兒子不滿一歲,權臣鄭買嗣掌國政,殺舜化子,起兵殺蒙氏親族八百人,滅南詔。 南詔自七三八年皮邏閣統一六詔起至九○二年鄭買嗣滅南詔,首尾凡一百六十五年。

⑼ 南詔有哪些歷史名城

南詔(來738年-937年)是中國唐朝時自代西南部的奴隸制政權,國境包括今日雲南全境及貴州、四川、西藏、 越南、緬甸的部份土地。由蒙舍詔首領皮羅閣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滅,建立大理。大理國是中國中古時代的一個地方政權,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於937年由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國,都城大理。1095年高升泰改國號為大中國,1096年段正淳恢復大理國號,史稱後大理。1253年,元朝忽必烈「革囊渡江」征雲南,滅大理國,後建雲南行省,國王段氏被任為大理世襲總管。

大理國被滅後,蒙古憲宗三年(公元1253年),蒙古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置大理路,轄境包括現今大理、洱源、規山、祥雲、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騰沖等地。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將大理路改為大理府(雲南內地共設有助個府),轄境相當於現在的大理、祥雲、賓川、洱源、雲龍等縣。這當中,作為洱海周圍的大理縣也數易其名,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太和縣,1913年改名大理縣,羊苴咩城也就改稱大理城。

⑽ 南詔文化城的南詔文化第一城

在兩廂的藝術陳列室里,用蠟像陳列「白王祭柱」、「火燒松明樓」、版「天寶戰爭」、「蒼山權會盟」等故事,讓人們了解南詔的歷史。「觀音市」為前店後廠的民間作坊,營業人員裝扮成南詔的工匠,模擬大理石、木雕、扎染、刺綉、畫坊、葯店、當鋪、古玩、茶室、酒店等經營,以展促銷,再現南詔時代的「三月街」。「南詔舞樂廳」舉辦盛大的宮廷宴席,演出南詔的宮廷舞樂,品味大理的名特食品,既飽眼福,又飽口福。「御苑」為南詔的御花園,流水、碧池、奇花、珍禽、異獸各有情趣,使人不出城郭而領略山林之美,鳥獸之奇。[
總之,「南詔文化城」是雲南最大的蠟像館,中國南詔文化第一城,集參觀、游覽、展示、娛樂、飲食、商貿為一體,多功能、高品位的文化旅遊項目。為展示南詔的風采,增加遊客的情趣,南詔文化城每日早晚還將舉行「開城」和「升燈」儀式,熱情接待四方佳賓!

閱讀全文

與南詔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