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格力的企業文化是怎樣發展的
1格力電器在實施創名牌戰略中,把企業文化建設提到更突出的地位,把企業文化作為統一的奮斗內目容標,始終不渝地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精神提到重要的位置,以樹立企業員工的經營理念、價值觀作為企業文化的關鍵,把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作為企業精神文化的主體,以豐富的文化活動作為企業精神文明的載體,以廉潔制度作為企業文化的保證。通過營造一種能使企業員工衷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使命感,一個能促進員工奮發向上的心理及
2 企業精神:忠誠、友善、勤奮、進取
經營理念:製造最好的空調奉獻給廣大消費者
管理理念:創新永無止境
管理特色:合理化、科學化、標准化、網路化
服務理念:您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格力的大事
人力資源理念:以人為本
2. 珠海格力集團的格力的發展歷史
回顧格力集團的年,是歷經艱辛的20年,也是茁壯成長的20年。1985年,珠海市政府決定以公司為主體開發北嶺工業區,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珠海格力集團公司的前身誕生了,它的使命,是發展特區的工業,壯大珠海的經濟實力。在一片荒地上開發工業區,帶動了房地產項目的興起;身處特區的獨特環境,以貿促工方式的廣泛應用,使貿易業也得到了發展。從此,工業、房地產、商貿「一體兩翼」的產業結構便在格力集團這片土壤中生根發芽。經過二十年的培育和優選,集團具有年產空調器系列產品1000萬台(套)、小型家電800萬台、石英手錶150萬只、空調壓縮機600萬台、特種漆包線12000噸、電子元器件12億只、列印機墨盒1000萬只等產品的能力。其中,格力空調已連續10年產量、銷量排名全國同行業第一,羅西尼手錶綜合效益在全國鍾錶行業連續12年排名第一。格力電風扇、暖氣機、電飯煲、飲水機、電磁爐、列印機墨盒、特種漆包線等產品,也都在全國同行業占據重要地位。
2002年3月,珠海市政府對格力集團實施授權經營。作為國有資產授權經營主體,肩負著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使命,一方面,通過國有資產在不同產業的滲透,提高國有資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國有資產的授權管理,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整合集團現有資源,體現國有資本的集優功能,集中優勢擴大整個產業鏈,促進產業選擇的多元化。集團公司以資本為紐帶,對集團內授權經營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分層經營,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實施品牌拓展、多元化、社會化發展戰略,逐步實現大集團戰略,小核算體系,塑造格力系列品牌,打造格力航空母艦,努力使格力集團成為大型國際化、多元化的現代企業集團。2003年,格力集團通過資產重組和資本營運,實現了格力置業和珠光財務公司的重組,2004年,格力集團在內部實施資源整合和資產重組,形成了工業、房地產、石化三大板塊綜合發展的格局。
3. 請問格力空調企業背景介紹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化空調企業。格力電器組建於1991年,是由珠海冠雄塑膠有限公司與海利空調器廠合並而成的。與世界上許許多多類似惠普、索尼這樣著名的公司創業之初的情形一樣,格力電器最初也是在一棟破舊的廠房裡,依靠20萬元的貸款邁出了它創業的第一步。
春節臨近員工的工資都差點發不出;數次登門拜訪銀行求貸款,不是被斷然拒絕就是吃閉門羹;一條破舊的窗機生產線落後於同行不下10年,年產能不過2萬台,而競爭對手是幾十萬台甚至上百萬台;設計員日以繼夜的趴在圖板上,邊設計邊出圖,困了趴在桌上打個盹,餓了吃包方便麵;二樓還是施工,一樓就已經投產,砂礓、水泥塊隨時從空而落,簡陋的生產環境令人不敢想像……格力人創業的艱辛由此可見一斑。
經過艱苦的創業,今天的格力電器終於苦盡甘來: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專業化空調企業,在全球擁有珠海、重慶、巴西、巴基斯坦共四大生產基地(合肥基地目前正在建設,預計2007年6月投產),還擁有珠海格力新元電子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工有限公司、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電有限公司、珠海凱邦電機有限公司等共5家全資或控股公司。
公司現有員工35000多人,目前主導產品包括家用空調、家庭中央空調、商用中央空調和小家電,其中家用空調年產規模達1500萬台(套)(合肥基地投產後將達1800萬台套),中央空調年產值達50億元。公司的空調產品有20個大類、400個系列、7000多個品種規格,其中中央空調有9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小家電則形成了以電風扇、電暖器、電飯煲、電磁爐為主的豐富產品群。
凈資產從1990年的不足1000萬元,增長到目前的超過30億元,增長了300多倍;1995年以來累計銷售空調5000多萬台(套),銷售收入超過900億元,納稅超過42.5億元,自199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以來共募集資金7.2億;而歷年來向股東分紅則超過18億元;1995年至今,格力空調連續12年產銷量、市場佔有率均居行業第一;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238.03億元。家用空調銷量突破1300萬台(套),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時,格力電器在技術、營銷、服務和管理等創新領域碩果累累,深情演繹了一個中國企業肩負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讓世界為之動容。
多年來,格力空調已經奠定了國內空調市場的領跑者地位,格力品也牌已深入人心,並以「好空調,格力造」和「買品質,選格力」著稱國內空調市場,在廣大消費者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先後多次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海關總署「進出口企業紅名單」、B.I.D「WQC國際之星金獎」、B.I.D「傑出成就和商業聲譽國際質量最高獎」等知名榮譽。2005年10月,格力電器還被授予2005年度中國「節能貢獻獎」稱號,是空調品牌雲集的廣東省內唯一獲得這一稱號的空調企業。2006年7月,格力獲「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稱號;2006年9月,格力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中國世界名牌」稱號,成為中國空調行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世界名牌;2006年11月,格力電器獲得了中國質量領域的頂級榮譽__「全國質量獎」。同月格力電器獲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出口免驗」證書,從而成為中國空調行業首家獲得「出口免驗」的企業。2007年1月,格力品牌被國家商務部授予「最具競爭力品牌」。
格力電器的願景是「締造全球領先的空調企業,打造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近期目標是在2009年實現銷售額500億元。目前,格力電器正在實施全新的「精品戰略」——「打造精品企業、製造精品產品、創立精品品牌」和「八嚴」方針——「嚴格的制度、嚴謹的設計、嚴肅的工藝、嚴厲的標准、嚴密的服務、嚴明的教育、嚴正的考核、嚴重的處罰」,以早日實現打造世界級品牌的目標。
4. 格力的產品質量發展歷程是什麼
格力堅信:「來質量關乎到兩個生源命:一個是消費者的生命,一個是企業的生命。」2018年,格力獲得「中國質量獎」,質量管理問鼎中國質量領域巔峰。
從創業初期到現在,通過對質量管理方法的不倦探索、對質量管控體系的持續優化,格力逐漸形成了追求「完美質量」的理念。在完美質量理念的影響下,格力形成了「一核四縱五橫」的全面質量管控體系。
1.格力重視研發質量。建立嚴格的產品研發管理機制,在研發流程中層層把關,及時糾錯,力求從源頭消除質量隱患。
2.格力重視進貨質量。建立篩選分廠,嚴格把控供應商協議簽訂、生產工序、出庫檢測等流程,從源頭保證了格力外協外購物料的質量。
3.格力重視科學信息化管理。通過對零部件質量問題的追溯、對製造過程質量數據的監控、對生產裝配操作指導的可視化、對整機質量異常的自動判定,逐步實現了產品生產流程的實時質量管控。
4.格力重視售後服務質量。格力客戶服務中心是格力售後服務窗口單位,注重強化安裝隊伍的培訓,建立了空調安裝質量巡視監督機制,使空調安裝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此外,客服中心還致力於收集、分析售後反饋信息,落實售後問題追責、核查制度,深入發掘、查找問題根源,推動逆向驅動質量的持續改善。
5. 格力中央空調的發展歷程
2002年,僅用抄2年時間自主研發的GMV數碼多聯中央空調系列以及超級變頻多聯式空調系列,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標志著格力中央空調擁有了自已的核心技術並開始向高端市場邁進;2005年,格力研製出離心式大型中央空調、世界上第一台熱回收式多聯機組以及世界第一台數碼多聯低溫熱泵機組,標志著格力中央空調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品質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產品的命脈。格力採用優質材料和先進工藝鍛造出新一代格力中央空調,新穎的款式、優越的性能,特別是在智能化控制、節能保護等方面表現出卓越的先進性、穩定性和安全可靠性,屢屢被大型工程項目選用為理想的空調系統。2007年,格力中央空調先後中標「北京奧運第一大單」奧運媒體村項目和2010年南非世界盃足球賽兩個主場館及多個配套項目;今年4月,格力中央空調再次一舉拿下印度電信基站2000萬美金空調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自主品牌在海外中標的最大空調項目。
6. 格力*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萌芽階段
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始建於1985年,是目前國內最早、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空調壓縮機專業化企業之一。目前公司下轄吉大、龍山、南水、上沖四大生產基地,現有員工近7000多人,其中研究開發人員400多人,年產能1000萬台。各類生產及輔助設備設施2500多台,設備資產10億多元,形成了一套高質量、高效率的整機生產流程。公司主要生產和銷售家用空調系列產品的核心部件——全封閉旋轉式壓縮機、變頻壓縮機等,並為著名空調生產企業格力電器配套供貨。
發展階段
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具規模和實力的空調壓縮機生產企業之一。2007年凌達壓縮機獲得「廣東省質量獎」和「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近幾年,公司專利技術突飛猛進,國內和國際受理專利70多項,取得授權專利40多項,公司自主研發的QX-34及QW-82(高性能空調用渦旋壓縮機)已獲得廣東省重點新產品證書,公司積極關注並參與行業國家技術標準的制定,於08年初獲得「標准化良好行為AAAA級企業」認定。公司還先後取得「優秀職工之家」、「一級安全質量標准化機械製造企業」、「珠海市重點企業技術中心」等稱號。
二十多年來,凌達明確了始終堅持「專業化」、「精品化」和「規模化」的發展道路的方向,形成了明確的戰略目標、科學的戰略規劃以及有效的部署,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與令人矚目的成績。公司秉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通過建立一套科學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機制,激發員工自覺形成努力工作、愛崗敬業的良好氛圍,合理運用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因素,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創建了一支廉潔、高效、團結、務實的員工隊伍,為公司的超常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珠海凌達依靠質量、技術和管理上不斷提升的綜合實力,在「創新」和「精品」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憑借格力電器獨特的營銷模式和穩定的市場,穩步提升的產品、服務質量,珠海凌達已成長為中國壓縮機行業的佼佼者,成為壓縮機行業乃至於機械製造行業超常規發展的典範,是廣東省企業的優秀代表。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將繼續實施精品戰略,進一步推行卓越績效模式,不斷向國內外優秀企業學習,勇攀技術、質量高峰,努力成為空調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7. 格力集團的發展歷程
1985年,珠海市政府決定以公司為主體開發北嶺工業區,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珠海格力集團公司的前身誕生了,它的使命,是發展特區的工業,壯大珠海的經濟實力。在一片荒地上開發工業區,帶動了房地產項目的興起;身處特區的獨特環境,以貿促工方式的廣泛應用,使貿易業也得到了發展。從此,工業、房地產、商貿「一體兩翼」的產業結構便在格力集團這片土壤中生根發芽。經過二十年的培育和優選,集團具有年產空調器系列產品1500萬台(套)、小型家電800萬台、石英手錶150萬只、空調壓縮機600萬台、特種漆包線12000噸、電子元器件15億只、列印機墨盒2000萬只等產品的能力。其中,格力空調已連續11年產量、銷量排名全國同行業第一,羅西尼手錶綜合效益在全國鍾錶行業連續13年排名第一。格力電風扇、暖氣機、電飯煲、飲水機、電磁爐、列印機墨盒、特種漆包線等產品,也都在全國同行業占據重要地位。
2002年3月,珠海市政府對格力集團實施授權經營。作為國有資產授權經營主體,肩負著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使命,一方面,通過國有資產在不同產業的滲透,提高國有資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國有資產的授權管理,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整合集團現有資源,體現國有資本的集優功能,集中優勢擴大整個產業鏈,促進產業選擇的多元化。集團公司以資本為紐帶,對集團內授權經營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分層經營,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實施品牌拓展、多元化、社會化發展戰略,逐步實現大集團戰略,小核算體系,塑造格力系列品牌,打造格力航空母艦,努力使格力集團成為大型國際化、多元化的現代企業集團。
8. 格力空調哪年開始生產
2
格力空調
格力集團成立於1985年3月,前身為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2009年完成公司制改造,更名為「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8億元。
成立於1991年的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化空調企業。201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001.10億元,同比增長19.87%;凈利潤73.80億元,同比增長40.92%,成為實現千億的專業化家電企業。自主研發的超低溫數碼多聯機組、高效直流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多功能地暖戶式中央空調、1赫茲變頻空調、R290環保冷媒空調、超高效定速壓縮機等一系列「國際領先」產品,填補了行業空白。好空調,格力造。
中文名
格力空調
外文名
GREE
主營產品
空調等家用電器
總部地址
珠海
成立時間
1991年
董事長
董明珠
快速
導航
企業規模
企業文化
企業榮譽
企業發展
核心競爭力
生產基地
維修服務
實驗室
企業歷史
成立於1991年的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前全球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化空調企業。201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001.10億元,同比增長19.87%;凈利潤73.80億元,同比增長40.92%,成為中國實現千億的專業化家電企業。
格力電器旗下的「格力」空調,是中國空調業唯一的「世界名牌」產品,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家用空調年產能超過6000萬台(套),商用空調年產能550萬台(套)。2005年至今,格力空調產銷量連續7年全球領先。
9. 格力空調的企業歷史
成立於1991年的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前全球最大的集研發專、生產、銷售、服務於屬一體的專業化空調企業。201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001.10億元,同比增長19.87%;凈利潤73.80億元,同比增長40.92%,成為中國首家實現千億的專業化家電企業。
格力電器旗下的「格力」空調,是中國空調業唯一的「世界名牌」產品,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家用空調年產能超過6000萬台(套),商用空調年產能550萬台(套)。2005年至今,格力空調產銷量連續7年全球領先。
10. 格力和美的歷史的不同
1、產業調整中,三大家電巨頭的不同並購路徑
2015年家電行業遇冷,據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顯示,2015年1-12月家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4 萬億元,累計同比下降0.4%。而據中怡康測算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空調市場零售額同比下滑5%,冰箱下滑2.2%,三大白電中僅洗衣機實現微增長,零售額增幅約1.8%。
中國白電三大格力、美的、海爾的營收均出現下滑。根據三家公司2015年年報:
海爾2015年總營收為897.4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36.75億元,同比下降15.01%。
格力2015年總營收為977.4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123.14億元,同比下降12.95%。
美的2015年總營收下降1384.41億元,比上年同比下降2.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反而上升15.14%,達1091.13億。
而在空調市場收到了巨大沖擊的情況下,格力所收到的影響最為顯著,總營收下降接近30%,但凈利率上升2.37%達12.55%,明顯領先其他兩家公司。
市場普遍認為家電行業將會面臨新一輪的產業調整,但國內家電市場整合的空間已經不大,因此未來目標將主要集中在國際整合或者產業轉型和升級上。進入2016年,海爾、美的、格力相繼發布並購方案,其並購標的背後隱含的未來發展戰略也各有不同。
1.1 海爾收購GE家電
交易方案
預案時間:2016年1月16日;
標的公司:通用電氣家電業務(GEA);
標的作價:5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54.44億元);
支付方式:全現金支付;
資金來源:上市公司自籌資金,及通過申請並購貸款等多種融資方式獲取的資金。本次交易所使用的並購貸款金額不超過交易對價的 60%;
上市公司過去3年凈利潤:2013年417,401.74萬元,2014年5,337,54.10萬元,2015年4,300,76.05萬元;
標的過去3年凈利潤:2015年-5,795百萬美元,2014年15,345百萬美元 2014年13,355百萬美元;
業績承諾:無;
交易進程:已實現並表。
1.2 美的連續收購東芝家電、庫卡集團、義大利Clivet
美的集團上半年公布的跨境並購除了最受關注的收購德國庫卡,還有收購日本東芝家電,和義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
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交易方案
草案發布時間:2016年5月26日;
標的公司:除MECCA外其他擬接受要約的股東所持有的庫卡集團股份(最低意圖持股比例為30%以上);
交易方式:115歐元/股的價格進行全面要約收購;
標的作價:若庫卡集團除 MECCA 以外的其他股東全部接受要約,收購總價約292 億元人民幣;
支付方式:全現金支付;
資金來源:銀團借款和自有資金;
上市公司過去3年凈利潤: 2015年1,270,673萬元,2014年1,050,222萬元,2013年531,746 萬元;
標的公司過去3年凈利潤:2016年1-3月21.1百萬歐元,2015年86.8百萬歐元,2014年68.1百萬歐元;
業績承諾:無;
交易進程:尚需通過美國CFIUS和DDTC的審查,前述政府審批最遲需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
1.3 格力收購珠海銀隆
交易方案
標的:珠海銀隆100%股權;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以15.57元/股的價格發行83,493.90萬股,合計作價130億元;新發股份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為12.19%;
標的歷史凈利潤:2014年度扣費歸母凈利潤-2.65億元,2015年度扭虧為盈,全年扣非歸母凈利潤4.33億元,2016年1-6月扣非歸母凈利潤3.22億元;
業績承諾:2016年-2018年經審計的實際凈利潤分別不低於7.2億元、10億元和14億元;
募集配套資金:15.57元/股的價格,鎖價發行不超過62,263.29萬股,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96.94億元;
募資用途:擬全部用於珠海銀隆的建設投資項目;
認購方:格力集團、銀通投資集團、珠海拓金、珠海融騰、中信證券、孫國華、招財鴻道、格力電器員工持股計劃。
交易進程:股東大會募集配套融資相關等議案未能獲得通過,目前正在著手修改方案。
2、不同並購選擇帶來的收益與其背後的驅動力
2.1 海爾和格力並購獲得顯著成效
海爾和美的的海外並購都給其帶來了十分可觀的並表業績:
海爾收購GE家電的交易於2016年6月6日完成,至9月底GE家電貢獻收入143.5億元,貢獻歸母凈利潤3.17億元。
美的收購東芝家電80.1%股權的交易於2016年6月30日完成交割,第三季度因合並東芝家電增加主營業務收入38.73億元人民幣,增加歸母凈利潤1970.2萬元人民幣。
美的和海爾的並購都已獲得顯著的成效,但格力的並購卻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障礙。
2.2 格力電器並購受阻,公司股權架構成為最大的誘因
2016年10月30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公布10月28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決議結果。結果顯示,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方案中關於募集配套融資的部分全部被否。雙方最大的分歧在於股權攤薄問題。
小汪@並購汪在《格力百億配融被否,董小姐VS中小股東? | 小汪天天見》一文中總結過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三大訴求,除了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需求外,剩餘兩大訴求均與格力電器的股權架構息息相關:
格力股權分散,面臨「野蠻人」入侵壓力,存在鞏固控制權需求
格力電器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僅18.22%,2015年曾面臨險資入侵,中國人壽、前海人壽、安邦保險均曾大幅買進。主要競爭對手美的集團的控股股東關聯企業持股比例一度逼近董明珠。
格力電器曾有MBO意向,管理層希望通過交易提高對公司的控制力
格力電器管理層和公司國有控股股東格力集團在公司發展上曾經產生不少分歧。以董明珠為首的格力電器管理層一直希望能夠提高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
反觀美的集團和青島海爾,則並不存在這兩方面的問題。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上述公司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力電器2016年三季報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
青島海爾2016年三季報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
美的集團2016年三季報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
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青島海爾的創立時間相近,發展過程也多有相似,最初也均為國資背景。但最終卻形成了不同的股權架構,出現如今這樣迥異的並購路徑。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3、復盤股權變動歷史:從格力困境到美的、海爾的成功「MBO」
3.1 格力困境:公司股權架構隱含的內憂外患
格力集團創立於1985年,前身是珠海特區發展經濟總公司,而目前為人所熟知的「格力」一般指的是格力電器,成立於1991年,前身為珠海海利空調廠。
格力電器很快發展為國內空調銷量第一的龍頭企業,並於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但整個發展期間,一直伴隨著公司管理層與公司國有控股股東之間的博弈。其中兩件事將雙方的矛盾逐漸透明化。
一是在格力電器成功樹立品牌後,格力集團將格力品牌授權給旗下其他子公司,生產同質化產品,與格力電器爭搶市場份額,引發了格力電器方面的不滿。2001年時任總經理朱江洪曾提議格力電器收購格力集團旗下類似子公司,但遭拒絕。直到2004年,雙方才達成交易。
二是格力集團曾經試圖將格力電器出售給國際空調巨頭、世界500強企業美國開利。當時曾有媒體報道稱,格力電器管理層直至開利准備前往格力電器進行盡調,才得知格力電器將被出售。當時格力電器的董事長朱江洪接受采訪時表示,「格力電器對於將企業轉讓給外資公司十分擔憂」。
但2005-2006年適逢國企改制,按照證監會股權分置改革意見中的規定,格力集團在改制一年內不能轉讓格力電器的股份,一年後轉讓比例也被限定在5%-10%的范圍以內,使得收購最終未能成功。但在控股股東的高壓之下,格力電器未能如美的、海爾一樣借國企改革完成MBO,留下了目前依然由國資控制公司的股權架構的基礎。
同時,由於格力集團在股權分置一年後開始逐漸減持套現,最終目前作為控股股東僅持有上市公司18.22%的股權,給公司留下了股權分散的隱患。
3.2 美的、海爾:艱難MBO解決公司產權問題
美的集團:國內首家成功MBO上市公司
美的集團的前身是創始人何享健等人集資創辦的塑料瓶蓋生產廠,1980年開始生產風扇,此後相繼注冊「美的」商標和進入空調行業,並於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
1997年美的進行事業部制改造,引入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完整的企業管理體系。但創始人何享健一直對公司產權問題可能對公司未來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於是在2000年推動美的管理層和工會組織共同組建了美托投資。
美托投資於2000年5月以2.95元/股的價格協議受讓當地鎮政府下屬公司持有的美的法人股,2001年1月再次以3元/股的價格再次協議受讓。兩次收購共計獲得美的22.19%的法人股,耗資約3.21億元。最終美托投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美的管理層完成了對美的集團的MBO,美的成為國內第一家完成MBO的上市公司,也形成了美的目前的股權架構的「初始版本」。
青島海爾:持續數年的股權激勵和「MBO」之路
青島海爾創立於1984年,前身是青島電冰箱總廠,張瑞敏作為廠長接手時,這家工廠已經虧損147萬元,瀕臨破產。張瑞敏接手後嚴格進行品控,還留下了因冰箱質量不過關下令員工親手「砸冰箱」的美談。
此後海爾憑借出色的品控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發展成為冰箱企業龍頭,1997年總營收就突破百億,同時開始向多元化發展,也開始了長達數年的「MBO」之路。
2000年-2004年,海爾一直致力於提高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而所謂「MBO」也引發了著名的關於國有資產流失的論戰,後來被總結為「郎顧之爭」。但海爾在論戰中始終保持足夠的低調和沉默,並表示公司的屬性是「集體企業」而非「國有企業」。
但正是一系列的股權激勵和「MBO」措施,將管理層對海爾的控制權提升到目前的情況。
4、從差點被世界500強收購,走到成為世界500強之一,中國企業依然任重道遠
4.1 美的與海爾的發展史上,並購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1998年美的通過收購東芝萬家樂進入空調壓縮機領域,2004年-2005年相繼收購現代電器和金科電器等家電企業。同時開始就通過收購美泰克國際投資,間接控制另一家電巨頭榮事達50.5%的股權,將公司業務向冰箱等領域拓展,並於2008年完成對榮事達的整體收購,同年收購另一國內冰箱龍頭企業華菱集團,並購洗衣機龍頭企業小天鵝。
海爾集團則從一開始就提出「激活休克魚」的理論,並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在國內相繼並購紅星電器和菜陽家電等數十家公司。同時很早就開始進入海外市場,從2002年開始就和日本三洋電器合作,此後分三次收購了三洋在日本、東南亞等地的家電業務,進行逐步整合消化。還在2012年收購紐西蘭家電巨頭Fisher & Paykel。
4.2 格力電器發展史少有「並購身影」,資本結構差異導致處境截然不同
相比之下,格力電器的歷史上少有「並購」這一關鍵詞的出現,此前最為著名的一次「並購」是差點被格力集團賣給美國開利。此次130億收購珠海銀隆,已是格力史上最大的一次並購。
小汪@並購汪查閱三者2016年三季報發現,美的集團賬面貨幣資金為185.84億元,青島海爾賬面貨幣資金為198.67億元,而格力電器的賬面貨幣資金高達972.34億元人民幣。然而在並購的表現上,前二者在舉債收購國際產業龍頭,進行產業鏈的拓展和升級;格力則在發行股份收購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企業,謀求轉型的同時,也要兼顧公司控制權方面的「外憂內患」。
這樣的情形,固然和企業家個人管理風格和發展中形成的企業文化息息相關,但其中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也絕對無法忽視。美的和海爾在艱難的「MBO」過程中雖然面臨了諸多爭議,但確實解決了企業產權問題給公司帶來的隱患。而格力電器管理層和控股股東之間的博弈則難免使公司的發展受到掣肘,最終造成了如今格力電器與其他兩者截然不同的處境。
然而即便在不斷跟控股股東進行博弈,面臨了諸多的「外憂內患」,格力電器的業績和盈利能力都不可否認地十分出色。
格力電器從當初差點被世界500強收購,走到了今天,成為世界500強之一。而兜兜轉轉,當初差點收購了格力的美國開利,其旗下拉美業務則被格力電器的最有利競爭者美的集團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