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模具發展歷史

模具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6 14:37:07

⑴ 中國模具之鄉的歷史沿革

黃岩模具產業有近50年的歷史,產業基礎扎實,特色優勢明顯。二十回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出答現了第一家專業模具企業,生產一些小型簡單的塑料模具。70年代初,辦起了20餘家小規模的鄉鎮企業。80年代後,改革開放的政策調動了廣大群眾辦企業的積極性,大量個體、民營模具加工企業應運而生。1986年,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楊鏗來黃岩考察時,對黃岩模具行業作了高度的評價,譽之為「模具之鄉」。進入90年代後,各模具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積極培養、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加強內部管理,大膽實施體制創新,黃岩模具產業得到了快速提升。2002年11月經浙江省科技廳批准建立「黃岩塑料模具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2003年7月9日經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火炬計劃黃岩塑料模具產業基地」。

⑵ 模具的起源

模具工業發展是歷史短但發展驚人的新興工業之一
最開始的發展已無從考證版 我國的模具工業權發展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 主要用於日常用品 我國長久以來對模具重視不夠沒出有認識到模具的重要性 各部門都用模具但都不管模具 90 年代以前大專院校很少有模具課程 改革開放後,國家開始重視模具工業發展 1989年國家把模具列為機械工業技術序列的第一位,生產和基本序列第二位1997年以後又把模具及模具加工技術和設備列為國家重點工業發展對象 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對於發展模具工業的支持也體現了模具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

⑶ 模具CAD/CAM的歷史和發展水平

我國考古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已有沖壓模具被用於製造銅器,證明了中國古代沖壓成型和沖壓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領先。1953年,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在中國首次建立了沖模車間,該廠於1958年開始製造汽車覆蓋件模具。我國於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精沖模具。在走過了溫長的發展道路之後,目前我國已形成了300多億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統計數字,下同。)各類沖壓模具的生產能力。
一、沖壓模具市場情況
我國沖壓模具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技術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發展,但與國發經濟需求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度、復雜、長壽命的高檔模具每年仍大量進口,特別是中高檔轎車的覆蓋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進口。一些低檔次的簡單沖模,已趨供過於求,市場竟爭激烈。
現將2004年我國沖壓模具市場情況簡介如下:
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材料,2004年我國沖壓模具總產出約為220億元,其中出口0.75億美元,約合6.2億元.
根據我國海關統計資料,2004年我國共進口沖壓模具5.61億美聯社元,約合46.6億元.從上述數字可以得出2004年我國沖壓模具市場總規模約為266.6億元.其中國內市場需求為260.4億元,總供應約為213.8億元,市場滿足率為82%.在上述供求總體情況中,有幾個具體情況必須說明:一是進口模具大部分是技術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術含量較低中的中低檔模具,因此技術含量高的中高檔模具市場滿足率低於沖壓模具總體滿足率,這些模具的發展已滯後於沖壓件生產,而技術含量低的中低檔模具市場滿足率要高於沖壓模具市場總體滿足率;二是由於我國的模具價格要比國際市場低格低許多,具有一定的竟爭力,因此其在國際市場前景看好,2005年沖壓模具出口達到1.46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94.7%就可說明這一點;三是近年來港資、台資、外資企業在我國發展迅速,這些企業中大量的自產自用的沖壓模具無確切的統計資料,因此未能計入上述數字之中。
二、沖壓模具水平狀況
近年來,我國沖壓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沖壓模具已能生產單套重量達50多噸的模具。為中檔轎車配套的覆蓋件模具內也能生產了。精度達到1~2μm,壽命2億次左右的多工位級進模國內已有多家企業能夠生產。表面粗糙度達到Ra≤1.5μm的精沖模,大尺寸(φ≥300mm)精沖模及中厚板精沖模國內也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1、 模具CAD/CAM技術狀況
我國模具CAD/CAM技術的發展已有20多年歷史。由原華中工學院和武漢733廠於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神模CAD/CAM系統是我國第一個自行開發的模具CAD/CAM系統。由華中工學院和北京模具廠等於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沖模CAD/CAM系統是我國自行開發的第一個沖裁模CAD/CAM系統。上海交通大學開發的冷沖模CAD/CAM系統也於同年完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汽車行業的模具設計製造中開始採用CAD/CAM技術。國家科委863計劃將東風汽車公司作為CIMS應用示範工廠,由華中理工大學作為技術依託單位,開發的汽車車身與覆蓋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統於1996年初通過鑒定。在此期間,一汽和成飛汽車模具中心引進了工作站和CAD/CAM軟體系統,並在模具設計製造中實際應用,取得了顯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進了板料成型過程計算機模擬CAE軟體並開始用於生產。
21世紀開始CAD/CAM技術逐漸普及,現在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沖壓模具企業基本都有了CAD/CAM技術。其中部分骨乾重點企業還具備各CAE能力。
模具CAD/CAM技術能顯著縮短模具設計與製造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八五」、九五「期間,已有一大批模具企業推廣普及了計算機繪圖技術,數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並陸續引進了相當數量CAD/CAM系統。如美國EDS的UG,美國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 Pro/Engineer,美國CV公司的CADSS,英國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 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 還引進了AutoCAD CATIA 等軟體及法國Marta-Daravision公司用於汽車及覆蓋件模具的Euclid-IS等專用軟體。國內汽車覆蓋件模具生產企業普遍採用了CAD/CAM技術/DL圖的設計和模具結構圖的設計均已實現二維CAD,多數企業已經向三維過渡,總圖生產逐步代替零件圖生產。且模具的參數化設計也開始走向少數模具廠家技術開發的領域。
在沖壓成型CAE軟體方面,除了引進的軟體外,華中科技術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等都已研發了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並已在生實踐中得到成功應用,產生了良好的效益。
快速原型(RP)傳統的快速經濟模具相結合,快速製造大型汽車覆蓋件模具,解決了原來低熔點合金模具靠樣件澆鑄模具,模具精度低、製件精度低,樣樣製作難等問題,實現了以三維CAD模型作為制模依據的快速模具製造,它標志著RPM應用於汽車身大型覆蓋件試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圍繞著汽車車身試制、大型覆蓋件模具的快速製造,近年來也涌現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開始在生產中應用的無模多點成型及激光沖擊和電磁成型等技術。它們都表現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優點。
2、模具設計與製造能力狀況
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正確引導下,經過幾十年努力,現在我國沖壓模具的設計與製造能力已達到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虛擬技術等許多現代設計製造技術已在很多模具企業得到應用。
雖然如此,我國的沖壓模具設計製造能力與市場需要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一些主要表現在高檔轎車和大中型汽車覆蓋件模具及高精度沖模方面,無論在設計還是加工工藝和能力方面,都有較大差距。轎車覆蓋件模具,具有設計和製造難度大,質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點,可代表覆蓋件模具的水平。雖然在設計製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基本達到了國際水平,模具結構周期等方面,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標志沖模技術先進水平的多工位級進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精密模具品種。有代表性的是集機電一體化的鐵芯精密自動閥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達到國際水平。
但總體上和國外多工位級進模相比,在製造精度、使用壽命、模具結構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汽車覆蓋件模具製造技術正在不斷地提高和完美,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高性能的五軸高速銑床和三軸的高速銑床的應用已越來越多。NC、DNC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可以進行傾角加工超精加工。這些都提高了模具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質量,縮短了模具的製造周期。
模具表面強化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工藝成熟、無污染、成本適中的離子滲氮技術越來越被認可,碳化物被覆處理(TD處理)及許多鍍(塗)層技術在沖壓模具上的應用日益增多。真空處理技術、實型鑄造技術、刃口堆焊技術等日趨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技術也得到了應用。

⑷ 沖壓模具發展歷史和國外沖壓模具發展狀況

我國考古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已有沖壓模具被用於製造銅器,證明了中國古代沖壓成型和沖壓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領先。1953年,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在中國首次建立了沖模車間,該廠於1958年開始製造汽車覆蓋件模具。我國於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精沖模具。在走過了溫長的發展道路之後,目前我國已形成了300多億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統計數字,下同。)各類沖壓模具的生產能力。
一、沖壓模具市場情況
我國沖壓模具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技術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發展,但與國發經濟需求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度、復雜、長壽命的高檔模具每年仍大量進口,特別是中高檔轎車的覆蓋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進口。一些低檔次的簡單沖模,已趨供過於求,市場竟爭激烈。
現將2004年我國沖壓模具市場情況簡介如下:
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材料,2004年我國沖壓模具總產出約為220億元,其中出口0.75億美元,約合6.2億元.
根據我國海關統計資料,2004年我國共進口沖壓模具5.61億美聯社元,約合46.6億元.從上述數字可以得出2004年我國沖壓模具市場總規模約為266.6億元.其中國內市場需求為260.4億元,總供應約為213.8億元,市場滿足率為82%.在上述供求總體情況中,有幾個具體情況必須說明:一是進口模具大部分是技術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術含量較低中的中低檔模具,因此技術含量高的中高檔模具市場滿足率低於沖壓模具總體滿足率,這些模具的發展已滯後於沖壓件生產,而技術含量低的中低檔模具市場滿足率要高於沖壓模具市場總體滿足率;二是由於我國的模具價格要比國際市場低格低許多,具有一定的竟爭力,因此其在國際市場前景看好,2005年沖壓模具出口達到1.46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94.7%就可說明這一點;三是近年來港資、台資、外資企業在我國發展迅速,這些企業中大量的自產自用的沖壓模具無確切的統計資料,因此未能計入上述數字之中。
二、沖壓模具水平狀況
近年來,我國沖壓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沖壓模具已能生產單套重量達50多噸的模具。為中檔轎車配套的覆蓋件模具內也能生產了。精度達到1~2μm,壽命2億次左右的多工位級進模國內已有多家企業能夠生產。表面粗糙度達到Ra≤1.5μm的精沖模,大尺寸(φ≥300mm)精沖模及中厚板精沖模國內也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1、 模具CAD/CAM技術狀況
我國模具CAD/CAM技術的發展已有20多年歷史。由原華中工學院和武漢733廠於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神模CAD/CAM系統是我國第一個自行開發的模具CAD/CAM系統。由華中工學院和北京模具廠等於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沖模CAD/CAM系統是我國自行開發的第一個沖裁模CAD/CAM系統。上海交通大學開發的冷沖模CAD/CAM系統也於同年完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汽車行業的模具設計製造中開始採用CAD/CAM技術。國家科委863計劃將東風汽車公司作為CIMS應用示範工廠,由華中理工大學作為技術依託單位,開發的汽車車身與覆蓋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統於1996年初通過鑒定。在此期間,一汽和成飛汽車模具中心引進了工作站和CAD/CAM軟體系統,並在模具設計製造中實際應用,取得了顯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進了板料成型過程計算機模擬CAE軟體並開始用於生產。
21世紀開始CAD/CAM技術逐漸普及,現在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沖壓模具企業基本都有了CAD/CAM技術。其中部分骨乾重點企業還具備各CAE能力。
模具CAD/CAM技術能顯著縮短模具設計與製造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八五」、九五「期間,已有一大批模具企業推廣普及了計算機繪圖技術,數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並陸續引進了相當數量CAD/CAM系統。如美國EDS的UG,美國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 Pro/Engineer,美國CV公司的CADSS,英國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 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 還引進了AutoCAD CATIA 等軟體及法國Marta-Daravision公司用於汽車及覆蓋件模具的Euclid-IS等專用軟體。國內汽車覆蓋件模具生產企業普遍採用了CAD/CAM技術/DL圖的設計和模具結構圖的設計均已實現二維CAD,多數企業已經向三維過渡,總圖生產逐步代替零件圖生產。且模具的參數化設計也開始走向少數模具廠家技術開發的領域。
在沖壓成型CAE軟體方面,除了引進的軟體外,華中科技術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等都已研發了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並已在生實踐中得到成功應用,產生了良好的效益。
快速原型(RP)傳統的快速經濟模具相結合,快速製造大型汽車覆蓋件模具,解決了原來低熔點合金模具靠樣件澆鑄模具,模具精度低、製件精度低,樣樣製作難等問題,實現了以三維CAD模型作為制模依據的快速模具製造,它標志著RPM應用於汽車身大型覆蓋件試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圍繞著汽車車身試制、大型覆蓋件模具的快速製造,近年來也涌現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開始在生產中應用的無模多點成型及激光沖擊和電磁成型等技術。它們都表現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優點。
2、模具設計與製造能力狀況
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正確引導下,經過幾十年努力,現在我國沖壓模具的設計與製造能力已達到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虛擬技術等許多現代設計製造技術已在很多模具企業得到應用。
雖然如此,我國的沖壓模具設計製造能力與市場需要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一些主要表現在高檔轎車和大中型汽車覆蓋件模具及高精度沖模方面,無論在設計還是加工工藝和能力方面,都有較大差距。轎車覆蓋件模具,具有設計和製造難度大,質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點,可代表覆蓋件模具的水平。雖然在設計製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基本達到了國際水平,模具結構周期等方面,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標志沖模技術先進水平的多工位級進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精密模具品種。有代表性的是集機電一體化的鐵芯精密自動閥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達到國際水平。
但總體上和國外多工位級進模相比,在製造精度、使用壽命、模具結構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汽車覆蓋件模具製造技術正在不斷地提高和完美,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高性能的五軸高速銑床和三軸的高速銑床的應用已越來越多。NC、DNC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可以進行傾角加工超精加工。這些都提高了模具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質量,縮短了模具的製造周期。
模具表面強化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工藝成熟、無污染、成本適中的離子滲氮技術越來越被認可,碳化物被覆處理(TD處理)及許多鍍(塗)層技術在沖壓模具上的應用日益增多。真空處理技術、實型鑄造技術、刃口堆焊技術等日趨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技術也得到了應用。

⑸ 模具技術的發展歷史

模具作為一種特殊的機械產品,模具行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機械行業,不能像其它機械行業&機械產品那樣,所研發製造的機械產品生產出來零部件或機械產品本省僅靠設計人員的理論設計就能基本保證最終所要達到的所需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也就是說,對於其它的大多數機械產品,如果加工過程能夠完完全全全或盡可能到達設計的精度和要求,最終的產品和當初的設計目的是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即完善的設計在加工條件的保證下就可以生產出完美的產品,同時,這類產品的設計理論依據經過幾十年甚至在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上百年的不斷研究與實際生產的互不發展下已經變得很成熟,很完善,很實用了,比如各種機床設備,動力設備等。
模具產品則不一樣,由於無論是注塑、壓鑄類的高溫流動成型還是常溫下沖壓類的塑性成型,盡管長的也有幾十年研究與應用歷史,由於基礎理論和數學模型很不完善,不準確,也有還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我們國內,大多數還是要靠現場調試經驗來支持,來盡可能使模具產品做到完善,生產出來的達到用戶用戶要求,所以在設計階段,大多數目前只能做的工作,在整個模具製造過程和質量體系環節保證種,只能充當「粗加工環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模具的好壞最終要靠靠鉗工手藝,不同廠家模具產品最終的顛峰對決,可能就是模具鉗工的一種技藝比武吧,而在這行里設計人員和前期的各序加工人員只能是給顛峰對決做配角。
我不知道,我這沒講,廣大的同行們是否認同,但是這的確是事實,再完美的模具設計,再好的圖紙,再貴的設備,目前來說最終都要模具鉗工來講前面幾者的勞動與智慧體現出來,沒有他們,我們的設計恐怕都是一堆廢鐵!!!
另外,目前來說,我們再模具結構特別是比較復雜的機械結構(比如汽車模具中的各種斜楔連動機構)研究的力度好像還不夠深入,也沒有一些再國際上能領先的技術甚至是專利,先進、復雜的一些結構主要還是要參照國外的先例來進行設計,自主研發水平相對薄弱,反倒是鉗工再裝配、調試這些機構的水平可能比國外還要好些。
如前所述,塑性成型理論和數學模形不完善,造成沖壓工藝分析和制定在設計階段不完善,需要鉗工後期大量調試,這種問題一時半會可能尚無立桿見影解決方式,對於設計人員尚有可適當推脫責任的理由,但模具機械結構這塊的水平不好,對於種「硬傷」,我們好像就有點難辭其疚了,當然,我覺的這也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比較高端的模具機械結構通常只會應用在比較復雜的零件和工序上,比如轎車的側圍外板、翼字板、發動機罩的壓合等零件上,國內汽車廠商由於多為中外合資等原因,很難做到讓國內模具企業製造這類產品的模具,全新車型的類似零件就更是聊聊無幾,所以我們的實戰機會很少,部分有實力的廠家可能在生產任務較少是,進行過練習性理論設計,最終效果天知地知就是人不知!!
其二,即便遇上這種難的機會,多數廠家可能都會搜腸寡杜,千放百計的去尋找外國原圖,然後才能進行設計,最終的機械結構,可能會有些改進和完善,變成有中國特色的模具產品,甚至可以出口到這些國家,但是最終還是很難實實在在的打上「MADE IN CHINA"的烙印,外國的圖,中國的鋼,拼到一起心不慌,

⑹ 誰能介紹下模具的發展和歷史~~

國模具工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可分為:

八十年代以前的模具工業發展:在大中型國有企業,模具車間或稱工具車間,作為配套部門,專業化生產模具的廠家少,模具的種類是沖壓模,鍛造模。
八十年代隨著我國工業生產的發展,特別是工程塑料的推廣及應用,推動模具工業的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塑料模的快速發展。1987年在全國工科院校試點開設模具專業,模具工業的國際行標的制訂與完善,壓鑄模,鑽合金擠壓模,銅牆鐵壁型材模的開發和生產。

九十年代後期,模具的生產向專業化,精密化發展,模具設計與製造的科技含量與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特別是CAD/CAM的高新軟體的出現,象AutoCAD、pro/g,MasterCAM、UG、Cimatron 等,用於產品設計和模具設計和模具設計,加快了模開發的速度,又保證了模具的質量、而數控加工技術的出現使復雜模具的加工成為可能,實現設計與製造的體化流程,加快了模具開發的建設,提高了模具製造的質量。

現我國模具工業主要還是集中於沿海洛發達地區,像廣東的珠三角地區,江浙,蘇杭地區,模具質量比起國外,像日本等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模具的加工質量,模具的壽命,模具材料及表面處理方法上,在製造周期上也存在差距

⑺ 注塑模具在中國的發展史

國內模具界流行著一種說法:「大模找黃岩,精模找樂清」。樂清位於浙江南部,區域經濟相對發達。像中國明星企業正泰集團、德力西集團等國家級集團公司都在樂清市。該市的柳市鎮是知名的中國電器之都,虹橋是中國電子元器件製造核心基地,全國幾乎所有的家電產品中都有來自該地生產的電子元器件,全行業年產值70多億元,占樂清工業總量的17%。

據樂清市模具協會會長盧甌武介紹,樂清模具工業起步較早,樂清市模具工業經歷了30年的發展,目前樂清市已有一支42000多人的機械模具產業隊伍,擁有模具加工設備,線切割機床兩萬多台、電火花成型機1200多台,居全國之首。近年來引進瑞士、日本、美國、德國名優機床500多台,金加工設備17000多台,全行業模具加工設備固定資產總值近27億元。去年該市模具產值32億元,是目前我國精密模具生產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水平最高的生產基地。
更詳細的可以看:)~
http://info.wujin.hc360.com/2005/06/17092213655.shtml

我國目前模具技術水平與市場預測
模具生產技術水平的高低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產品製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國家的產品質量、效益及新產品開發能力。
我國目前的模具開發製造水平比國際先進水平至少相差10年,特別是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的產需矛盾十分突出,已成為嚴重製約我國製造業發展的瓶頸。

模具是工業的基礎工藝裝備,在電訊、汽車、摩托車、電機、電器、儀器、家電、建材等產品中,80%以上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產製件所表現出來的高精度、高復雜程度、高一致性、高生產力和低消耗,是其它加工製造方法所不能比擬的。

隨著我國工業的不斷發展,對模具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精密、大型、復雜、長壽命模具的需求發展將高於總量發展速度。

分析:未來我國模具行業的發展趨勢
據業內人士分析,未來我國模具發展趨勢包括10個方面:
一、模具日趨大型化。

二、模具的精度將越來越高。10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為5微米,現已達到2-3微米,1微米精度的模具也將上市。

三、多功能復合模具將進一步發展。新型多功能復合模具除了沖壓成型零件外,還擔負疊壓、攻絲、鉚接和鎖緊等組裝任務,對鋼材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

四、熱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也將逐漸提高。

五、隨著塑料成型工藝的不斷改進與發展,氣輔模具及適應高壓注塑成型等工藝的模具也將隨之發展。

六、標准件的應用將日益廣泛。模具標准化及模具標准件的應用將極大地影響模具製造周期,還能提高模具的質量和降低模具製造成本。

七、快速經濟模具的前景十分廣闊。

八、隨著車輛和電機等產品向輕量化發展,壓鑄模的比例將不斷提高。同時對壓鑄模的壽命和復雜程度也將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九、以塑代鋼、以塑代木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塑料模具的比例將不斷增大。由於機械零件的復雜程度和精度的不斷提高,對塑料模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十、模具技術含量將不斷提高。

國內模具產業動態,可以好好的看看,有很多相關的信息:)~
http://info.wujin.hc360.com/zt/050617/index.shtml

⑻ 模具行業的發展史,以及相應的圖片!

一、概述

工、模具材料是工模具加工業的基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對產品的審美觀,價值觀也不斷提高,從而對各類工、模具產品,無論是內在質量還是外表美觀等方面均要求日益精臻,困此勢必對工模具材料在數量上、系列上和質量上提出更 高的要求。中國的模具材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直到現在,無論是從鋼種還是從規格、標准化、系列化等方面,都是伴隨著模具製造發展而發展的。

二、五十、七十年代(空白階段)

在這三十年中,由於我國推行計劃經濟的模式和產業結構上依照前蘇聯的生產方式,模具製造純屬依附於企業的一個配件加工車間。再則由於工業發展的緩慢和經濟封閉,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處於很低的消費水平等諸多因素,抑制了模具製造的產業化、社會化和商品化。由此而帶來了模具製造業對其所採用的材料要求不高甚至沒有要求,供需關系處於有什麼用什麼的不合理的混亂狀態。

三、八十年代(發展階段)

隨著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模具製造業的發展。模具製造業已走出企業禁錮的狀態,十年中,我國的仿製國外新鋼種的同時,還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各鋼廠的配合下,自行研製開發了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模具新鋼種。不僅改善了加工性能,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壽命。仿製D2鋼代替Cr12MoV製造沖壓模,用P20鋼代替45號鋼製造塑料模型芯、型腔,使模具的光潔度和壽命都有了較大的提高。用H13鋼代替國外已淘汰的3CW8V製造鍛模和壓鑄模。在冷作模具鋼方面,自行開發了65Nb、O12A、CG-2、LM1-2、LD、GD、GM、DS鋼等品種。其中65Nb、LD、GD及DS鋼因具有良好的抗沖擊性而更適合於作冷墩及原料沖裁凸模。GM鋼因有良好的耐磨性特別適合於作螺紋滾絲輪,與Cr12MoV相比,壽命可提高十多倍。除上述合金鋼外,還開發了GT35及DT等牌號的鋼結硬質合金和YG系列的鎢鈷類硬硬合金以滿足高壽命的要求,製造高速沖床用的模具。在塑料模具鋼方面,自行開發了易切削類的5NiCa、06Ni、SM1、SM2以及PMS、CPR、PCY等鋼,都是一些具有良好加工、使用性能的優良鋼種,並在使用上得到用戶的認可。在熱作模具鋼方面Y4、Y10、HM-1、GR、ER8等新品種的開發和應用徹底改變了熱作模具幾十年來由3Cr2W8V一統天下的局面。

四、九十年代(競爭階段)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產品的更新換代,我國已成為模具和模具材料的生產大國。據1997年統計,我國年耗模具材料13萬噸,其中普鋼4.5噸。這說明模具這個特殊的產品在近十年中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備件逐步發展成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並日益被模具製造商在其質量和品牌上得到重視。而作為一個工業日趨發展,產品交替更新節奏很快的國家,其對模具的發展也更進一步地被產品生產商重視。因此,一批過去已被研製成功的系列的能適應不同工況條件和產品製造要求的模具材料的開發、試制和生產成為各大特鋼廠競爭相推出和競爭的市場熱點。但是,模具材料由於其規格繁多,同規格單次需求量少,市場即時采購等特點,使得各大鋼廠規模性生產裝備無法適應。因此紛紛尋找合適的代理商以求得規模效應。可是,眾多的代理商雖然手中握有厚資,但是對於模具工況條件,材料特性以及相關熱處理等問題的了解不夠,都停留於普鋼類方面的激列競爭。另外,國外的資深代理機構和各著名鋼廠近幾年來組織重兵力圖擠入中國的模具材料市場。如:瑞典的NUDDEHOLM、ASSAB,以及德國的蒂森、薩斯特,日本的大同等公司都在上海乃至全國各地樹起了優特鋼的旗幟,但由於他們的價格過高,已逐漸顯得無法展開規模銷售,就連目前在國內較有名氣的外資公司都在中國尋找價格低廉,品質優良的模具材料。

閱讀全文

與模具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