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胸罩的歷史由來和科學依據
胸罩的歷史由來和科學依據:
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魯克林人為發明的「對稱圓球形遮胸」申請了專利,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
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他由此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20世紀60年代,隨著無帶晚裝的興起,無帶胸罩也應運而生。1965年,Rodi Gernreich設計出「無胸罩式胸罩」,它利用了有承托力而不變形的萊卡來縫制內衣。
1994年4月,美國的魔術胸罩在紐約首次登場。進入21世紀,硅膠胸罩、乳貼也接下「無胸罩式胸罩」的「隱形」接力棒;無論在華麗、性感、運動、塑身等設計領域,都在見證胸罩正在走進全新的紀元。
(1)內衣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胸罩的起源撲朔迷離。早在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魯克林人為他發明的「對稱圓球形遮胸」申請了專利,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1870年,波士頓有個裁縫還在報紙上登廣告,售賣針對大胸女性的「胸托」。
到了1907年,專門設計長袍的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聲稱:「我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雖然不知道他到底設計了什麼,但由此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同年美版《Vogue》出現了「胸罩」(brassiere)一詞,胸罩開始被大眾熟悉和接受。
鑒於保羅·波烈和美版《Vogue》在時尚界的地位,我們認為胸罩從1907年起,正好100歲了。
胸罩比一切其他服裝都更能表達兩種相反的慾望——遮蓋身體的同時又強化和展示它,胸罩的性意味和儀式化的成分,構成了女性矛盾的歷史:既通過客觀對身體的束縛來順從壓制,又主觀上突出身體來打破禁忌。
與「束腰」的斗爭。
有個叫郝桑的服裝史學家專門收藏束腰,其中製作於1860~1870年的被這樣描述:「質料為暗黑色絲綢,內有細棉襯里,設計極端復雜,針腳細密,用了20根鯨骨,140條系帶線。」胸罩出現前,女性戴著這樣的東西已經超過400年,胸罩的首要任務就是擠掉束腰。
束腰起源於宮廷,野史說是法國的約瑟芬女王偷情懷孕了,為掩人耳目拿布使勁纏住腹部,竟出現了將乳房托高的效果,配以時興的低胸衣服,乳房清晰可見,一時成為潮流。男性認為束腰形成了駭俗形象,只為引起猥褻好色之心,女性卻認為這樣便於展示珠寶。
胸罩出現前夕,上流女性依然受苦於木板條、鯨骨和皮革束腰的壓迫,如果膽敢脫掉束腰,姿態鬆散,就被認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勞工階層女性和農婦買不起昂貴的束腰,又會妨礙工作,還應運而生了平價的小束腰,胸前系帶,不必僕人幫忙。
當時上流階層有絕對引領潮流的優勢,雖然胸罩的發明人保羅·波烈專侍貴族,他那脫了束腰的老婆也僅僅被當成驚世駭俗的超時髦人士,效仿者寥寥。
2. 中國內衣發展史是怎樣的
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以下所訴的內衣歷史線索是從漢朝開始的。
漢: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 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平織絹是漢朝常用的內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稱彩綉),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在當時用素色面料來製作內衣的情況是不多的。
魏晉:(十六國):兩當
「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
唐代:訶子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歡襟
「合歡襟」 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系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小馬甲
「小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對襟,襟上也施數粒扣,穿時將胸腰裹緊。」小馬甲」進一步發展並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點便成了現在的胸罩。面料以棉、絲為主。
3. 文胸發展歷史
胸罩(Brassiere)是女性使用的內衣之一,又稱奶頭布、乳罩、乳房罩,奶罩或文胸等,回功能是用以遮蔽及支答撐乳房。 胸罩」一詞據說第一次出現在1907年,那年美國版的時尚雜志《VOUGE》印有這個"bra"字眼,"bra"(胸罩)這個詞並於1911年被正式載入牛津詞典。
4. 胸罩的發展簡史
文藝復興以前,歐洲女性身體幾乎不加束縛。貴婦們穿上襯裙作為內衣;勞工階層女性和農婦使用小束腰,胸前系帶。
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魯克林人為發明的「對稱圓球形遮胸」申請了專利,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
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他由此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
1914年11月3日,瑪麗以Caresse Crosby的名字為「無背式胸罩」申請注冊專利。
20世紀20年代,流行高挑纖瘦身材,胸罩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沒有任何支撐物了,人們用特殊的花邊來支撐穩固胸部。
20世紀30年代,曲線美回歸流行,胸罩在背部上採用大量松緊帶,拉鏈取代了鉤扣。另外,鐵線胸罩也帶動了襯墊的發明。
1941年,霍華德·休斯發明的襯墊胸罩(即上托型或集中型胸罩)問世。40年代末,美國公司開發了十字交叉、迴旋織法來製造圓錐型罩杯,俗稱「導彈式」的胸罩。
20世紀60年代,隨著無帶晚裝的興起,無帶胸罩也應運而生。1965年,Rodi Gernreich設計出「無胸罩式胸罩」,它利用了有承托力而不變形的萊卡來縫制內衣。
1994年4月,美國的魔術胸罩在紐約首次登場。
進入21世紀,硅膠胸罩、乳貼也接下「無胸罩式胸罩」的「隱形」接力棒;無論在華麗、性感、運動、塑身等設計領域,都在見證胸罩正在走進全新的紀元。
5. 內衣的發展史
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內衣也稱小衣、褻衣、汗衣、鄙袒、羞袒、心衣、抱腹、帕腹、圓腰、寶襪、訶子、小衫、抹腹、襪肚、襪裙、腰巾、齊襠、肚兜、史書記載來看,較早的內衣稱為褻衣。《禮記·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陳褻衣。敬姜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為陳於斯?」「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以下所訴的內衣歷史線索是從漢朝開始的。
漢:抱腹、心衣
漢初服飾,與民無禁。西漢雖有天子所服第八詔令的服飾制度,也只是要求著衣要與四季相符而已,這個時期婦女深衣有一明顯特點:將衣襟接得極長,穿時在身上纏繞數道,每道花邊顯露在外,別有一種風韻。而「抱腹」正是這一階段的內衣。自東漢以後,隨著外裝衣裾被裁製成數片三角,幾片疊壓相交的變化,內衣也隨之改變得更簡單化——稱為「心衣」。「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
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平織絹是漢朝常用的內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稱彩綉),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在當時用素色面料來製作內衣的情況是不多的。
魏晉:(十六國):兩當
魏晉南北朝以來,由於政治動盪,再加上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將北方民族服飾帶了進來,影響了也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飾。
女性日常著襦、衫,下身穿裙子。襦、衫也可作禮服之內的襯衣衫。此時的內衣稱為「兩當」,它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
唐代:訶子
統一、強盛的國家,孕育了文明開放的著裝制度,並對後世影響頗深。唐人與波斯、大食、等國家交往頻繁,而且與西北各民族往來甚密,因此而影響了唐人的裝束,大唐女子日常服飾是衫、襖、裙,多見是上身著襦、襖、衫,而下身束裙子。裙子以紅色最流行,其次為紫、黃、綠色。而襦到了唐代,由原來的大襟,更多的採用對襟,衣襟敞開,不用紐扣,下束於裙內,為配合外衣的穿著,唐內衣也隨之改變甚大: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網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歐迪芬倡導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宋代大片土地淪為女真貴族統治領地,服飾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經濟因素而發生交互影響。《續資治通鑒》記載:「臨安府風俗,自十數年來,服飾亂常,習為邊戎……」,故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習慣。宋女子日常服飾:上身穿襖、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褲。其面料為羅、紗、錦、綾、絹等。「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歡襟
蒙古族入主中原,服飾上既承襲漢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至元大德年間,蒙、漢間的士人之服也就各從其便了。女子服飾,富貴者多以貂鼠為衣,戴皮帽。一般則用羊皮和毳氈作為衣冠材料。當時的袍式寬大而長,常作為禮服之用。元朝內衣稱「合歡襟」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代:闌裙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後先是禁胡服、胡語、胡姓,繼而又以明太祖的名義下詔: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代女子服飾規定民間女子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綉。袍衫只能用紫綠、桃紅、及淺淡色,不能用大紅、鴉青、黃色。帶則用藍絹布。明衣衫已出現用紐扣的式樣。明內衣稱「闌裙」外型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有系帶,可起到調節腰部的效果,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顯身材之道。「闌裙」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系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婦女服飾在清代亦是滿、漢共存,滿族女子以長袍為主,漢族女子則上衣下裙。清中期,滿漢各自效仿,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重,而漢族仿滿族服飾的風氣,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女子服飾的式樣及品種至清代愈來愈多,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曾出不窮。清代內衣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小馬甲
「小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對襟,襟上也施數粒扣,穿時將胸腰裹緊。」小馬甲」進一步發展並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點便成了現在的胸罩。面料以棉、絲為主。
6. 中國內衣的發展史
古時候的內衣是由薄的亞麻布所制,而麻的法文是Linge,所以內衣的英譯可譯為Lingerie。內衣又被譯為Under Cover或Under Wear,這是1983年以來服裝界的用語。它包括緊身胸衣(Corset)、乳罩(Bra Cup)、掐腰(Waist Nipper)、連胸緊身衣(All-in-one)、背心式襯裙(Camisole)、短腰(Short)等許多種類。
胸衣最早產生於古羅馬時期。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剛從封建禁慾主義的枷鎖中掙脫出來,又鑽進了服裝和時尚的牢籠,這一時期西方婦女的緊身胸衣可與中國婦女的纏足相媲美,第一件真正的緊身內衣形成於十六世紀上半葉的某個時候,是鐵、木頭制的緊身胸衣,當時的女子可謂體無完膚。隨著紡織技術的運用發展,16世紀末期,她們的布質胸衣開始添加更為堅固耐用的鯨須、獸角和硬布等諸如此類的材料來製作緊身衣,被稱為「胸衣」,兩側還額外加上骨條或支柱,它將豐滿的身體和貼身束體的衣服結合得幾乎天衣無縫。身段,尤其是女性身段,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被不知不覺地提高了。
本世紀40年代,無帶胸罩開始流行。
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而今年亦正好被認為是胸罩誕生101周年。同年,美版《Vogue》出現了「胸罩」(brassiere)一詞。
1914年 胸罩申請專利 1912年,美國首件專利胸罩是一個叫Mary Phelps Jacobs的女孩發明的,用兩條手帕加粉紅絲帶結成一件類似胸罩的內衣。隨後她Caresse Crosby
的名字申請了專利,(Backless Brassiere)即時誕生。
後來這項專利被華納兄弟緊身胸衣公司買去。
20世紀30年代,曲線美又回歸流行,胸罩除了在背部上採用大量的松緊帶,其餘的部分都與現在款式大致相同了。然後拉鏈取代了鉤扣,這使穿戴或脫卸胸衣變得更快捷和方便了。
上世紀60年代,隨著無帶晚裝的興起,無帶胸罩也應運而生。1965年,Rodi Gernreich設計出「無胸罩式胸罩」(NoBrabra)。同時女性主義的勢力正盛,女權分子甚至焚燒和摒棄內衣。
70年代---女性內衣的「黑暗時代」 燒掉乳罩,不要女性粉飾,一切向男人看齊。簡單舒服、實用成了當時女性內衣的基本准則。
20世紀80年代 內衣外穿令世界矚目 這一時期本來具有隱私性的內衣被外觀化了。在這一點上,說世界頂尖藝人麥當娜起到了導火線的作用是不為過的。麥當娜1990年世界巡演上穿上Gaultier設計的金色「雪糕筒型」胸罩,她那充滿性感的服裝影響了女性的時裝意識,加速了內衣的外觀化的進程。把「內衣是隱秘的東西」的觀念作為常識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20世紀90年代 魔術胸罩紐約初登場1992年,《時尚》雜志宣稱:「顯露乳溝、遊走於走光邊緣的胸罩,最能展現新的女性魅力。」
21世紀 硅膠胸罩和乳貼成為接力棒
進入21世紀,胸罩的概念和數字仍在不斷刷新。硅膠胸罩、乳貼也接下「無胸罩式胸罩」的「隱形」接力棒;無論在華麗、性感、運動、塑身等設計領域,都在見證胸罩正在走進全新的紀元。
時至今日,什麼是內衣理念的新哲學呢?軟目的流行及大V型的低胸設計(Low-Cut)以及靠蕾絲裝飾而營造過分性感的內衣己不成氣候。現代人不僅重視內衣所帶來的誘惑感,更重視其帶來的健康呵護,健美造型,這才是流行主調。
服裝尺碼與外觀的改變是2000年內衣改變的最大成果;現代胸罩需要竭力提高舒適性,強調它的支撐和豐滿胸部的作用,內衣要做到與外衣統一。現代內衣褲用來遮蓋身體的功用已退居次位,而強調外觀的流暢,同時設計也要是符合特殊體形,一些內衣還要能夠提供特殊的支撐。
7. 胸罩歷史
現在的胸罩是八十年代初才傳入中國的
文胸在中國的唐朝就開始以「抹胸」樣式出現,那時候女人都以豐滿為美,露出深深的乳溝,誘惑得許多皇帝因此淫樂早死。「文胸,始自唐朝,貞觀十三」,「法國有好酒路易十三,中國有文胸貞觀十三」 ---- 壁畫可作見證。由次聯想,觀音穿的是唐朝衣服嘛,瞧那抹胸,若隱若現…… 可惜每次都坐在高高的蓮花台上,看不到乳溝,唉!最可恨的是最近幾個影片里的觀音是越來越瘦了,這樣的影片真沒看頭!
到了宋朝「潘金蓮」時代,就演變成肚兜了,舒琪的演繹,使大家明白了「內衣外穿」的魅力所在。想當年潘阿姨和武叔叔同處一室,就硬沒能用肚兜勾引上人家,可見肚兜不夠性感,不夠性感啊!要是換了現在的舒琪阿姨「四點」上陣,估計早就保住了武大的性命了,也不至於肥水落了西門田,枉害了區區性命啊!
自從舶來品進入中國,「文胸革命軍」的不同歷史時期就有了不同的「番號」,先後叫「奶罩」(大概因為當時把乳房稱為「奶子」)、「乳罩」(可參見《韋小寶奉旨溝女》中,將乳罩背在胸前,謊稱下雨天接雨水用的「雨罩」,我倒!)「胸罩」,繼而又很「文明」地稱呼為「文胸」。
可能是新中國出生的革命婦女見識過了老一代「戰士」哺乳後的干癟下垂乳房的慘狀吧,當80年代初「乳罩」(有的地方也叫「奶罩」)這洋玩意兒進入中國以後,大家爭先恐後丟掉了小背心,帶著羞澀使用上了「乳罩」,作用主要是防止乳房由於牛頓的「萬有引力」向地球中心下垂和體育運動中的「圓錐擺」現象。質地以棉布為主,看起來象是剪掉了下半截的小背心,很寬的肩帶和背帶,普通襯衣紐扣,一般開在背後或者側面,活象用來捆綁木乃伊的那種布帶。現在看來,非常適合那個時代的審美觀念,象背心而非背心,關鍵是能夠非常有效地將青春期少女胸部那令人害羞的「隆起」包裹成最不顯眼的狀態,可憐啊,第一代乳罩,就造就了大批的「太平公主」和乳頭內陷者!真的是越小越光榮啊!
80年代末期,隨著尼龍和「喬其紗」這樣的透明面料在婦女同志中的流行,戴著老式捆綁木乃伊型乳罩,你還真不好意思跟人說。尼龍面料的「胸罩」來了!美觀,有花紋,已經初具現代「文胸」的雛形,大部分採用了掛勾作為固定物,所有的帶子都開始變細,出現了無肩帶的型號;正前方開始有花紋,並且由原來的大面積覆蓋變成了三角型的;顏色上除了第一代乳罩的白色,還有其他各種顏色可以挑選,開始有人穿著黑胸罩配白上衣上街晃悠了。這個時候的胸罩一般都是起遮擋作用,只要不露出乳頭的顏色就行。
90年代末,第三代產品 --- 「文胸」終於轟隆登場了!除了傳統的托起,防彈(遮擋)作用的型號外,還使用了厚厚的海綿,可以將平胸變成坦克(波霸)的「修飾型」;蕾絲的半透明型,甚至還有全透明型,露「點」型的,還派生了和束腹合二為一的「調整型內衣」,所謂「婷美」,就是其中的典型,通過將胸部組織上擠,集中全部力量,將全部「內容」擠出,展現在大家的眼前。這個時候對胸圍尺寸的ABCDEFG特別敏感,常有「小馬拉大車」的情況出現哦:)
到了新世紀,新千年,又流行了隱型戰機(文胸),就是把硅膠那樣的東西利用負壓吸力粘在乳房上,基本起遮擋定型作用,因為看不見肩膀和背後的帶子,所以稱為隱型。可是在我看來,那東西的工作原理和馬桶吸桶一樣,顏色也是很惡心的顏色,不象人的膚色,倒像極了商場里的塑料模特,要我戴,我是不戴的,因為吸不住,自己沒「內容」啊!
好了,現在又流行「解放」運動,連隱形的也不要了,就用一乳頭貼遮蓋「關鍵點」解決問題,不會暴光,露出來的部分可以讓男人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因為該產品對防止乳頭暴光,防止乳頭和衣物的摩擦產生不適感,防止在衣服外面形成「異軍突起」這「三防」作用,而備受愛美時尚女青年的喜愛。
介紹完了「文胸」的幾位「姐姐」的革命歷史,我想和大家講一下女性為什麼要戴文胸。文胸文胸,文明你的胸……? 遮擋只是一個最基本的作用;文胸可以使你的衣服穿起來好看,修飾你已經呈自然下垂狀態的乳房,防止乳頭摩擦衣物和在外衣上暴露形狀,減少運動中的晃動(小心摔倒哦),托起過大的乳房,製造乳溝吸引別人艷羨的眼光,還有一點特殊作用,可以防止不懷好意的人「襲胸」,多了層「裝甲」,多了層保護嘛!而且有了「文胸」,男朋友或者老公「襲胸」的時候,可以造成你的胸部其實很「偉大」的假象,讓他們沒有「無處著手」感覺!文胸其實是戴給別人看的,沒有女人喜歡睡覺或者獨自在家的時候戴文胸的,所以,夏天最好不要串門,容易看見不戴文胸女人夏裝下的那兩點突起物,容易害人「犯錯誤」的喲~~~~~
至於戴法,也人各不同了,你可以先正面朝後先扣上扣子,再將其轉個180度轉到前面來,最後背上帶子;柔韌性好的女生也可以直接在背後完成;當然,也有前開式的,有個蝴蝶扣在胸前,操作更靈便,但是就怕和人意外碰撞的時候散開哦!那可是很慘很慘的。如何不脫衣服就去掉文胸呢?不見得所有的女孩子都知道哦,先把兩邊的帶子從袖口裡拉出來,然後解開扣子,橫向一抽,就出來咯~~ 最後,給大家講講最絕的方法,強烈推薦容易遭到偷窺的大學女生使用,在貼身內衣外戴上個「文胸」,穿脫自由!
最後提醒大家,晾曬「文胸」要及時收進來,小心給人偷走…… 免得成為色狼手中的烈士……切記!
據說,世界上第一隻胸罩是美國一位名叫菲瑪莉的女士發明的。1914年的一天,菲瑪莉為爭當巴黎盛大舞會的皇後,一下子心血來潮,用兩條手帕加絲帶紮成了能支撐乳房的簡單胸罩,在舞會上果然引起了與會人士的濃厚興趣。一家緊身衣公司老闆用高價購買了專利。從此胸罩問世,並很快在全世界婦女中廣泛流傳,成為婦女衛生保健、身體健美的必需品之一。
http://..com/question/95255726.html
8. 迪渡內衣的發展歷程
Didot(迪渡)是一個家庭,聚集了所有熱愛並懂得享受生活的朋友。我們不但勇於擔當回社會的責任,我們也答認真的對待生活。在不為人知的自我空間里,我們不會疏忽內衣的貼身感受,會在意版型的合體度、材質的環保舒適度,面料圖案的時尚度等每個細節。內衣不僅是遮體衣物,她還可以帶給我們釋放壓力、感受自由的快樂享受。外界的嘈雜喧鬧不會影響我們內心的平靜和淡定,舒適如我,典雅如我,品味自在迪渡中。
Didot(迪渡)是一種行為,一種在時尚與自我之間尋找快樂的行為。我們追逐時尚,每一個細節都會被精心設計,融合了最新的國際流行元素;同時我們拒絕盲從和雷同,在外衣規則的約束下,我們要通過內衣的選擇來釋放自己的小宇宙!迪渡時尚是一種自信的表達,我們卓而不凡,因為我們迪渡時尚。
Didot(迪渡)是一種情感,一種懂得愛並會表達愛的態度。如果你深深的牽掛他,如果你認真地愛上了他,如果你願意一輩子陪著他,如果你傾全力去照顧他。。。那麼大聲地說出你的愛意,勇敢地表達你的情誼,讓他隨時隨地能感受到這份難得的情緣。被愛迪渡的感覺如同迪渡了愛一樣,讓我們幸福沉醉,永遠難忘!
9. 關於內衣有什麼發展歷史
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內衣也稱小衣、褻衣、汗衣、鄙袒、羞袒、心衣、版抱腹權、帕腹、圓腰、寶襪、訶子、小衫、抹腹、襪肚、襪裙、腰巾、齊襠、肚兜、史書記載來看,較早的內衣稱為褻衣。
《禮記·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陳褻衣。敬姜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為陳於斯?」「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