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牡丹之鄉到底是山東菏澤還是洛陽,為什麼有人說是菏澤也有說是洛陽呢
洛陽和菏澤都叫牡丹之鄉。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河南洛陽被稱為牡丹之鄉,其栽培始於隋,鼎盛於唐,宋時甲於天下。洛陽牡丹花朵碩大,品種繁多,花色奇絕,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復色9大色系、10種花型、1000多個品種。每年4月有洛陽牡丹花卉,屆時洛陽城花海人潮,競睹牡丹倩姿芳容。
菏澤,古稱曹州,中國著名的牡丹之鄉。2012年中國花卉協會決定命名菏澤市為「中國牡丹之都」。
菏澤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牡丹繁育、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觀賞基地 ,2002年通過國家組織論證的「菏澤牡丹原產地注冊」,2006年被評為「中國牡丹城」,2012年被命名為「中國牡丹之都」。
菏澤牡丹品種繁多,花色奇麗,自古就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譽,通過發掘加工,打造牡丹產業品牌,向世人成功塑造了「牡丹之都」的形象,將我國牡丹產業推向了一個高峰,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
牡丹文化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葯植物載人《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
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葯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以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B. 菏澤巨野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風土人情,中原地區么
C. 菏澤有哪些好玩的地
牡丹區
曹州牡丹園:
位於菏澤市區內,是菏澤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2年8月)。曹州牡丹園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菏澤有中國牡丹之都的美稱,每年4月中旬牡丹盛開的季節,菏澤各牡丹園便會涌來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欣賞牡丹。
曹州百花園:位於牡丹區的洪廟村北部,原名「萬花村」,有「精品牡丹園」之稱,有珍貴百年以上高齡牡丹百餘株,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經滄桑,傳奇頗多。1958年正式建園,定名「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命名「百花園」。
古今園:位於牡丹辦事處王梨庄,是在明代萬花村花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建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故名「古今園」。園中主要種植牡丹、芍葯,令有奇花異卉如芍葯、臘梅、黃刺梅等百種花灌木,該園尤以松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
凝香園:位於岳程辦事處岳樓村,也稱「正春園」。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凝香園是我國古代北方八大名園之一,俗稱「何家花園」,距今有近1000餘年的歷史。園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翠蘭松和一塊假山石。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於1998年4月奠基,2000年5月建成開館。佔地198畝,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是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於一體。主體建築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畫館內全景畫面高17米,周長123米,繪畫、地麵塑形和燈光音響相互交融,堪稱國內一流。
曹州書畫院:建於1985年10月,總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建展廳、創作樓、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作品陳列館以及全國著名的曹州碑廊。院內藤廊、亭台、假山、噴泉、松竹斗奇,百花爭艷,景觀幽雅,宜書宜畫。此該院為全國地市級最大的書畫院,碑廊為全國最長的碑廊。
炫樂城游樂園:位於菏澤市北外環路中段,是全國首家以薰衣草為主題、以高科技為先導、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融異國風格建築、郊野園林藝術和各類游藝設施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休閑娛樂場所、為家庭旅遊首選,佔地面積達14萬平方米。引進高科技發射式過山車,高達88米的幸福摩天輪,激流勇進,搖頭飛椅,及驚險刺激的大擺錘,趣聞性兒童游樂區等等。是周邊500公里內最大的游樂觀光場所。
炫樂城游樂園
中華祖源景區:位於胡集鎮政府駐地胡集行政村和堯王寺行政村,上古時期的成陽古城、堯帝陵遺址、雷澤寺都位於胡集鎮境內,景區分為雷澤文化園和中華祖源帝堯陵孝文化園兩個部分。恢復重建後的雷澤寺,與相距不到1公里的中華祖源帝堯陵孝文化園打通水系,可行船來往兩個景點,使之互為依託,更好地展現佛教文化的魅力。
千佛湖文化旅遊景區:位於高庄鎮白虎集,依託千佛寺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積淀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在千佛寺原址上建成的集生態農業採摘園、垂釣園、商貿街、溫泉養生度假、游樂園、廟宇觀光和功德林等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景區。
穆李村文化風情園:位於穆李村,包括採摘園、垂釣園、麵塑陳列館、仿古一條街等,已成為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區域,成為該區鄉村文化旅遊的一個新亮點。
天香公園:位於市區中華東路,一所集休閑、娛樂、游覽、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型公園。面積150畝,其中山38畝,島4畝,湖36畝,其他72畝。公園繼承了我國自然山水園林的造園手法,結合牡丹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造就了一個有民族文化特色,集牡丹觀賞、品種保護、學術研究為一休的綜合性園林。
環城公園:位於老城區中心部位,以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老城牆和護城河為基礎,全長6公里,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45.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54.1萬平方米,各類仿古建築佔地3.6萬平方米。整個環城公園工程分為水系工程、園區綠化、道路橋梁三大塊。
趙王河公園:南起萬福河,北至北外環路,全長8公里,總面積203公頃,其中水面面積97公頃,是菏澤最具現代氣息、地方特色和生態價值,集文化、娛樂、休閑、旅遊為一體的一條重要景觀帶。沿岸從南向北分別為菏澤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商業中心。
青年湖公園:青年湖公園似一顆明珠,鑲嵌在菏澤城的西南端。現存的150餘畝水面,為歷史上築城取土所形成。 這里遠離鬧市,環境清幽,西南兩面城堤環護,綠樹掩映,風景宜人。
巨野
金山旅遊區:
位於巨野縣城東南23公里處,國家AAA級旅遊區,因「鑿石得金而名」,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美譽,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在齊魯「山水聖人」旅遊線上。春賞百花怒放,夏聞松濤泉鳴,秋覽牡丹紅遍,冬觀雪滿枝頭。
永豐塔: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始建於五代後周,至北宋年間才建成。塔為磚石結構,高30米,為七級八角四門樓閣式,上層周長36米,下層周長44米,塔尖為圓型亭式磚木結構,高1.85米,青瓦覆蓋。 地面上現存5層,底部2層已淤於地下。
秦王避暑洞:是一處歷史罕見的人工開鑿工程,因洞內冬暖夏涼,又名清涼洞。傳為秦始皇東巡泰山時建造的駐蹕行宮,故稱之為秦王避暑洞。有詩贊曰:「六月入得避暑洞,清涼如水世間無」。
齊魯會盟台:位於巨野鎮西南大李庄以北半華里處,亦稱西王台,相傳為康王趙構閱兵處,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定陶
仿山旅遊區:
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仿山是西周曹國國君墓群地,屬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分封天下,封其弟振鐸於曹,建曹國,都陶丘。公元前487年,曹亡後,曹民懷念故國,便在仿山建造曹伯祠,供奉祭祀。曹伯祠屢圮屢建,延續不絕。唐宋以後,仿山陸續建造寺廟道觀,至明清時達到鼎盛,廟宇達40餘座,形成規模宏大的風景寺廟園林。
官堌堆:位於仿山鄉姜樓村南,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6米,長60米,寬48米,總面積近2900平方米。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此登基稱帝,故曰官堌堆 ,亦名受命壇、即位壇。
項梁墓:位於定陶鎮堌堆劉村南100米處,南北長130米,東西寬52米,高2米,佔地10餘畝,1979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208年9月,項梁與秦軍大戰於定陶,兵敗身死,就地埋葬。
梁王台:位於定陶鎮賈樓村西北。秦末,彭越曾在定陶一帶招兵買馬,聚眾納士,修築土台於此。後伐楚扶漢,受封梁王,故曰梁王點將台,簡稱梁王台。今台高五米,長五十米,寬三十五米,面積為一千七百五十平方米。
戚姬寺:位於縣城東北十二華里。戚姬為漢劉邦之愛妃,劉邦死後,被呂後所害。文帝即位後, 於公元前179年建此寺院,紀念戚夫人,故稱戚姬寺。
左山寺:位於馬集鎮郭庄村南300米處,魯西南著名古寺院,原名興華禪院,又名左山禪寺,建於東漢年間,隋、唐、宋時最為興盛,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范蠡湖:位於縣城內,今南關北首,據說這里是范蠡當年養魚的地方。
范蠡墓:位於定陶鎮崔庄北200米處。墓地及其周圍有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殘片。據《史記》載,范蠡輔越滅吳後,棄官經商,先到齊國,後定居於陶,自稱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後葬於此地。
鄄城
孫臏旅遊城:位於鄄城縣東北20公里,佔地999畝。孫臏旅遊城原有景點為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該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孫臏旅遊城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
谷林堯陵:又稱堯王墓,乃帝堯所葬之處,《呂氏春秋》雲:「堯葬谷林」,其址在距鄄城縣城7公里的富春鄉谷林,故名「谷林堯陵」。
歷山舜王廟:位於閻什鎮歷山廟村西,舜20歲登帝位,它是一位仁愛、誠信、謙恭、勤政、愛民的帝王,後人思其功德,嚮往其遺風,在所耕之歷山建廟以祀之,故名「歷山舜王廟」。
陳台:位於舊城鎮杏花崗村西南,乃曹植為鄄城王時所築之台,植在此台上讀書、吟詩作賦,故名「讀書台」。植後徙為陳王,死後謚號「思」,故此台又名「陳思王讀書台」,簡稱「陳台」。
莊子釣魚台:位於臨濮鄉莊子廟村北五百米左右。該台為著名釣魚台之一。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周曾垂釣於此,故稱「莊子釣魚台」。
鄆城
水滸文化城:是山東省旅遊局重點扶持的旅遊項目,也是菏澤市旅遊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由宋江武校投資建設的集武術交流、水滸文化街的風情展示和狗娃藝術團精彩表演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景觀,是水滸旅遊線的門戶景區。
唐塔公園:坐落於風景秀美的東門街北段,西臨鄆州賓館,北臨我鄆城最大,最繁華的購物商城——唐塔商城。是鄆城的魂魄,該塔建於五代唐時期,又稱觀音塔。圍繞該塔為背景而建立的公園美不勝收,既陶冶情操,又讓更多人了解鄆城的文化。
黃泥崗:位於黃堆集鎮,碑文記載,此處即當年晁蓋、吳用智取生辰綱之地。
單縣
浮龍湖旅遊度假區:面積50平方公里,核心區25平方公里。度假區以回歸自然、保護生態、休閑度假為主要風格,集中體現了浮龍湖的自然生態景觀和旅遊資源的精華。浮龍湖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黃河故道濕地景觀區、水上休閑娛樂區、森林公園生態體驗區。主要包括人造沙灘游泳區、垂釣區、水上樂園、遊艇俱樂部、康樂養生園、生態觀鳥區、森林野營體驗區、歷史文化展示區等景點,是很能展現魯西南地方特色、現代元素和歷史古跡特點的旅遊景區。
湖西革命烈士陵園:
建於單父名勝「一里三台」遺址之上。東有淶河環繞,西與棲霞山相望,北枕護城堤,古淶水穿園而過,山水陵園融為一體,環境優美。風光宜人,是人們瞻仰、游覽的勝地。
仟山公園:位於開發區內,公園以東溝河為依託,南臨舜師路,北靠向陽路,東接園藝路,佔地面積470畝。園內分開山湖、青少年樂園、開山古韻、春華秋實園、景觀跌水、花壇、廊架、單縣展覽館主體、捉妖洞、人物雕塑、四君子文化園和廣場道路等多個景區。。
百獅坊:俗稱張家牌坊,坐落在單縣城內張牌坊街東端。牌坊高14米,寬9米,4柱3間
5樓,歇山頂,正中車馬道,兩側分設人行道。此坊刻有100隻形態各異的獅子,故名百獅坊。
百壽坊: 俗稱朱家牌坊。位於百獅坊西南約百米處。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前後枋心邊沿浮雕百個不同篆體的「壽」字得名。雕刻內容除獅、龍、牡丹外,還有鶴、鳳、梅花等奇花異卉。其構築精巧宏偉,雕刻精緻生動,可與百獅坊媲美。
曹縣
萬畝荷塘風景區:位於魏灣鎮,景區依託黃河故道現有的5.4萬畝水面,1萬畝荷塘,面積廣大的稻田、濕地蘆葦,太行大堤等,以大堤、森林、水面、濕地、蘆葦、稻田、荷塘、村社農家為特色,進行水體綜合景觀的設計,開展賞荷、劃船、釣魚等水上休閑活動,打造「魯西水鄉」旅遊品牌。
南湖公園:位於城區的東南部,水面面積10萬平方米。九曲橋蜿蜒伸向湖心亭,亭上雕龍畫鳳、古色古香。岸邊垂柳依依,彩磚鋪地,草坪青青,健身器材點綴其中。西為人民廣場,三架虹橋凌空飛架於玉帶河上。綠地、華燈、噴泉相映成趣,是人們游樂、休閑、健身的絕好去處。
安陵堌堆:位於韓集鎮孫庄村北,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33750平方米,呈南北長於東西的橢圓形,上部為漢代文化層,中部為戰國時期文化層,下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
伊尹墓:位於大集鄉殷廟村西100米處,封土直徑6米,高4米,墓前有伊尹祠。
成武
文亭湖旅遊區:項目總投資13.2億元。開發面積2800畝,集休閑、旅遊、商住於一體。其中文亭湖公園是文亭湖旅遊區開發的重中之重。規劃建設了1500畝湖面,設有湖心島、環湖步行道、湖畔景觀、休閑碼頭、觀賞漁業等景點。湖心島內設先賢祠、觀景台、沙灘浴場、垂釣走廊、親子樂園等,環湖帶入口處建伯樂園。湖畔景觀有映湖晨煙、西浦荷花、蘆盪聽禽、漢泉古韻等九大歷史自然景觀。
吉祥寺:座落在縣城東20公里白浮圖鎮政府駐地,該寺院佔地面積60畝。寺院始建於南北朝時期,院中石佛為釋迦牟尼石佛,屬珍貴歷史文物。該佛青石質,圓雕,高7尺2寸,肩寬三尺,重約5噸,造型古掘,衣朴無華,現存完好。
田塔:位於大田集鎮東四公里,始建於唐朝初期。塔呈樓閣式,平面呈方形,由塔剎、塔身、基座三部分組成,全石結構,造型古樸端莊。
東明
萬福公園:
位於縣城南,園內現建有大型音樂噴泉、2.3萬平方米湖面和曦照亭、園林橋、觀賞魚池、紅花蓮池及莊子書畫院、南華故事畫廊、老幹部活動中心等設施。分為荷香桂馥、松風聽濤、柳浪聞鶯、淺草飛紅、杏簾在望、瑤台秋色等六大景區。整個園區環境優雅,碧水亭台、綠樹藍天交相輝映,成為人們節日休閑的好去處。
黃河森林公園:位於縣城西南30公里處,瀕臨黃河,總面積775.3公頃,東西長5.09公里,南北寬4.65公里。形成以弘揚黃河文化,開展森林遊憩娛樂、水上游樂、植物觀賞、野生鳥類觀賞、休閑度假、果品採摘等項目為主要特色的自然生態旅遊區。
長東黃河大橋:有「亞洲第一長鐵路大橋」的美譽,連接中原地區重鎮河南新鄉和山東菏澤。
莊子廟:位於東明縣北菜園集鎮庄寨村黃河堤下,佔地200多畝,由古代莊子傳人遷移於此並建立莊子廟。
D. 菏澤的名勝古跡
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稱「天下之中」(《史記·貨內殖列傳》)。相傳堯、容舜、禹等著名氏族部首領都曾在這一地區活動,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吳起,農學家氾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里,商湯時期的三朝元老伊尹、春秋時期的「一門三賢」冉耕、冉雍、冉求、「商界鼻祖」范蠡經商、劉邦登基稱帝、曹操成就霸業、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菏澤。境內仍保留著永豐塔、堯王墓、蚩尤冢、陳王台、范蠡湖、孫臏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左伯桃羊角哀合葬墓、紅槍會思墓碑等100多處名勝古跡。是中國著名的牡丹城、書畫之鄉、戲曲之鄉和武術之鄉。被稱為「三鄉一城」。
E. 菏澤的文化
菏澤文化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境內各縣(區)或都有發現。古史中稱譽的唐堯、虞舜、大禹在這里留下了較多的遺跡。歷史上建置的演變,可遠溯到公元前17世紀。 商代(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境內曾置有三 國(今境中部)、莘國(今定陶與曹縣之間)、顧國、黎國(今境鄄城與鄆城之間)。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其境分屬曹國(都定陶)、郜國、須句國、魯國、衛國、宋國的轄地。
春秋後期,境域為宋、魯、衛三國分割。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前期為齊、楚、魏所轄。至戰國末期,為齊、魏兩國分領。
秦(公元前221—公元24年),境內中部和北部屬東郡(治濮陽),南部和北部屬碭郡(治碭山縣)。
西漢至隋近600年間又數度變遷。
隋朝(581—618年),文帝即位後,廢郡,以州直接轄縣。境內中部屬曹州(治濟陰縣),北部屬濮州(治鄄城),東北部屬鄆州(治鄆城),東南部屬戴州(廢永昌郡後置,仍治成武),以上4州治所皆在境內。南部屬宋州。606年(隋大業二年),煬帝廢州改郡。境內中部屬濟陰郡(治濟陰縣),東部屬東平郡(治鄆城)。
唐代(618—907年),境內屬河南道,中部屬曹州(治濟陰縣),東部屬濮州(治鄄城),東北部屬鄆州,南部屬宋州(治睢陽)。
元代(1271—1368年),屬中書省。明(1368—1644年),境內大部屬山東承宣布政司兗州府的曹州、濟寧州和東平州,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小部分屬京師大名府的開州和山東承宣布政司東昌府的濮州。1368年(明洪武元年),因水患曹州徙治安陵鎮(今菏澤市大黃集鄉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盤石鎮(今曹縣城址)。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為曹縣。1445年(明正統十年),復置曹州於古乘氏縣址(今菏澤城)。這時的曹州雖領兩縣,但為府轄州。
清(1644—1911年),改布政使司為省,境內西部和東北部分屬直隸省大名府和山東省兗州府外,均屬山東省曹州府。1724年(清雍正二年),曹州升為直隸州,轄區較明代不變。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曹州為府,轄一州10縣,附郭設縣,賜名菏澤。此時轄區面積略大於今菏澤市。
中華民國(簡稱民國1912—1949),1912年,政區仍沿用清末省、府、縣三級制,道為省的監察區。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頒發組織令,規定地方實行省、道、縣三級制。今境除東明縣屬直隸大名道、鄄城縣和梁山縣(原為壽張縣)屬山東省濟西道(後改為東臨道,治聊城),其他縣均屬山東省岱南道(後改為濟寧道,治濟寧)。1925年10月22日,山東省將原四道增為11道制,於今菏澤市區置曹濮道(治菏澤)。1928年廢道制,東明縣直屬河北省,其他縣直屬山東省。1932年南京政府規定省下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為省政府的派出機構。至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山東省共有7個行政督察區(以下簡稱區):第一區治濟寧;第二區治菏澤,菏澤、定陶、曹縣、城武、單縣、巨野、鄆城屬之;第六區治聊城,濮縣(1931年濮、鄄分治,1926年鄄城並入濮縣)……屬之。「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侵入山東後,山東省政府撒離濟南,在省內流亡,並於1938—1942年在全省先後設置了17個區。巨野、鄆城、壽張、汶上屬第二區,單縣、成武、曹縣屬第十一區,菏澤、定陶、濮縣屬第十六區。日本投降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雖然調整了行政區劃,但境內各縣的歸屬仍未變。1948年9 月全境解放。
在抗日戰爭中,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政府相繼產生,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逐步發展成為各級政區。從1940年到抗戰勝利,境域分屬以下幾個專區:
冀魯豫第八專區。1940年4月初建立運西專區,是年11月改稱魯西二專區,屬山東省魯西行政區。1941年魯西行政區並入冀魯豫行政區,從此脫離山東省。
冀魯豫第十一區。1940年7月建立湖西專區(因地處微山湖西),屬山東省魯西行政區,轄區位於今境南部,專署常活動於單縣東南蔡溜、張寨一帶。
冀魯豫第十專區。1941年5月建立冀魯豫三專區,7月改為冀魯豫七專區,9月改稱晉冀魯豫二十二專區和冀魯豫十專區。轄區位於境內中部和西南部,兼及河南省考城、民權等縣部分區域。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2月,原冀魯豫第八專區改為冀魯豫二專區,專署曾移駐鄆城潘渡和陳坡,原冀魯豫十一專區改為三專區,十專區改為五專區。
1949年3 月,華北人民政府決定將冀魯豫第二、三、五、七專區分別更名為臨河、湖西、魯西南、運西專區。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臨河、魯西南及運西的一部分合並為菏澤專區,與湖西專區同屬平原省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平原省建制,菏澤、湖西兩專區劃歸山東省。次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撤銷湖西專區,其所轄縣分別 歸菏澤、濟寧兩專區。1958年11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菏澤專區建制,所屬各縣劃歸濟寧專區。次年6月,恢復菏澤專區,轄區如舊。1967年3月,改菏澤專區為菏澤地區。2000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菏澤地區建制,改稱菏澤市,原菏澤市(縣級)改稱牡丹區。菏澤市下轄鄆城、巨野、單縣、成武、定陶、曹縣、東明、鄄城八縣和牡丹區、開發區兩個區,總面積為12228平方公里。
歷史名人
相傳堯、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領主要活動在這一地區,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伊尹、軍事家孫臏、思想家莊周、農學家汜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里,「商界鼻祖」范蠡經商、劉邦登基稱帝、曹操成就霸業、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菏澤。秦末漢初大將彭越、三國曹魏大將李典、北宋文學家 王禹偁,蘇門學士晁補之,清末武狀元田在田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
自然地理
菏澤市古稱曹州。轄牡丹區、定陶、曹縣、成武、單縣、巨野、鄆城、鄄城、東明一區八縣,253個鄉鎮,總面積12228平方公里。地處山東省西部,位於北緯30°39〃--35°53〃,東經114°48〃--116°24〃。與蘇、豫、皖三省接壤,南北最長距離157公里,東西最寬距離145公里。轄8縣1區和開發區,總面積12238平方公里,總人口849萬,其中農村人口680萬人,城鎮人口169萬人。
菏澤氣候宜人,物產豐富。菏澤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這里是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沃野千頃,是培植優質農副產品的理想區域。目前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棉、油、林、畜生產基地。地下礦藏豐富,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地熱和礦泉水等。開發條件優越,利用前景廣闊。不久的將來,隨著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菏澤將成為中國的魯爾式經濟區,成為規模可觀的農副產品加工集散中心、中原地區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中心。
菏澤區位優勢突出,涉外服務機構健全。京九鐵路與新不斷更新歐大陸橋(太平洋西岸的日照--菏澤--西安--阿拉山口--大西洋東岸的荷蘭國的鹿特丹港)在菏澤交匯,使菏澤成為縱連南北、橫貫東西的交通樞紐,是橫貫東西、縱橫南北的人流物中心。
近幾年來,菏澤的基礎設施有了較快的發展。市內有火車站3個汽車站2個鐵路專用線12個,百畝大貨埸4個。四通八達,兩條國道貫穿全境,干支公路輻射全區、通向全國,銜接東明黃河大橋的菏澤高速公路竣工通車。距城區80公里的嘉祥機埸通航京、滬等大城市。菏澤海關、菏澤商檢、中國外運菏澤集裝箱公司已配套運營多年,並建有鐵路二類口岸和公路二類口岸。
菏澤市交通十分便利。菏澤是全國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之一,京九鐵路與新亞歐大陸橋(日照--菏澤--西安--阿拉山口--荷蘭鹿特丹)在這里十字交匯。菏澤公路四通八達,全市通車里程4500公里,105、106、220、327四條國道通貫全境,18條干線和127條縣鄉級公路縱橫交錯。市區距濟南機場220公里,距鄭州機場230公里,距嘉祥機場僅75公里。
菏澤地處四省交界和濟南、徐州、鄭州等大中城市的中心位置,是我國承東啟西,引南聯北的接力站和橋頭堡。二是交通便利。京九鐵路南北縱貫5個縣區,新石鐵路東西橫穿4個縣區,境內鐵路總長272公里,地方物資專用線23.2公里。有縣級站8處,日通過客車19對;四條國道縱橫交錯,公路通車里7649公里。
菏澤市區內現有出租汽車2千多輛,有公共汽車線路18條,乘車非常的方便,能夠滿足市民和遊客的的出行需要。
F. 菏澤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
菏澤市中有個園林叫做曹州牡丹園,而且也是在世界中最大的一個牡丹花公園,也同時是在世界中品種最多的,對此菏澤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盤點菏澤最著名景點曹州牡丹園:位於菏澤市區內,是目前世界上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主題公園。曹州牡丹園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
孫臏旅遊城:坐落在菏澤市鄄城縣東北20公里處的吉山鎮境內,佔地999畝。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原有景點為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水滸好漢城:位於菏澤市鄆城縣城西門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包括水滸文化博物館、宋江武館、九天玄女廟、鄆城酒樓、及時雨茶樓、孫二娘客棧、古箏坊、大刀館、忠義廟、烏龍院、寅賓館、明倫堂、明清戲樓等十幾個景點。
浮龍湖旅遊度假區:位於菏澤單縣西南部,距縣城18公里,總規劃面積5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1平方公里。主要影湖西水上會務中心、浮龍廣場、棧橋、生態島、漢賢茶樓、老子文化園、南岸環堤生態景觀長廊、百年基督教堂、釣魚島、生態水鄉、生態濕地、四君子洞藏酒基地等景觀。菏澤景點有哪些著名的金山旅遊區:國家AAA級旅遊區,因「鑿石得金而名」,位於巨野縣城東南23公里處,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美譽。
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景區整體規劃10平方公里,在齊魯「山水聖人」黃金旅遊線上。仿山旅遊區: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是以曹文化和陶朱儒商文化為主題,以儒商文化為靈魂,以田園水景為特徵,以范蠡文化園、五湖樂園、世外陶村、陶朱公商貿區、陶都神苑五大板塊為支撐,融農業觀光、城郊遊憩、商務旅遊、宗教攬勝等旅遊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生態旅遊區。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佔地198畝,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於一體。主體建築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曹州書畫院:創建於1985年10月,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是集書畫研究、創作、展覽、交流、收藏於一體的文化事業單位。
為全國地市級規模最大的書畫院。盤點菏澤著名的景點曹州百花園:位於牡丹區的洪廟村北部,原名「萬花村」,有「精品牡丹園」之稱,有珍貴百年以上高齡牡丹百餘株,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經滄桑,傳奇頗多。1958年正式建園,定名「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命名「百花園」。古今園:位於牡丹辦事處王梨庄,是在明代萬花村花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建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故名「古今園」。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園中主要種植牡丹、芍葯,令有奇花異卉如芍葯、臘梅、黃刺梅等百種花灌木,該園尤以松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中國牡丹園:位於牡丹辦事處大郭集村,佔地1200畝,投資6.2億元,北靠220國道,東臨京九鐵路。主要建設牡丹芍葯種植園、鬱金香種植園。
G. 荷澤的特產及有名的風景,人文。
菏澤的風景區有:抄曹州牡丹園、曹州百花園、古今園、凝香園、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曹州書畫院、炫樂城游樂園、中華祖源景區、千佛湖文化旅遊景區、穆李村文化風情園、趙王河公園等。
菏澤特產有:曹州耿餅、牡丹、單縣羊肉湯、巨野彩蛋、東明粉肚、陳集山葯等。
H. 菏澤8大劇種
菏澤八大劇種分別是山東梆子、大平調、棗梆、柳子戲、大弦子戲、兩夾弦、四平調、豫劇。
菏澤古稱曹州,地處中原腹地,文化底蘊豐厚,戲劇活動歷史悠久,享有「戲曲之鄉」美譽。因其劇種多,劇團多,名演員多,在中國戲曲聲腔劇種博覽會和展覽館之稱,戲曲之盛為中原之冠。這里曾走出了柳子戲著名演員張春雷、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崔蘭田、全國梅花獎演員朱桂芹等一大批優秀的地方戲名家。
凡有影響之劇種,在此皆有流布、演變之跡。主要劇種有山東梆子、大平調、棗梆、柳子戲、大弦子戲、兩夾弦、四平調、豫劇。此外,流行在該地的還有曲劇、平劇、河北梆子、京劇等。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末清初,菏澤戲劇活動已較普遍。早在1760年左右成立的「大姚班」,名伶薈萃;後來成立的「大興班」、「長生班」、「東三義堂戲班」培養了大批名藝人。隨著戲劇班社的不斷發展,在較大的集鎮和寺廟,都建有不同規模的戲樓(戲台),有「村村有戲樓,夜夜唱燈戲」之說。
建國後,戲劇藝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戲劇演出團體發展到400多個。廣大戲劇工作者對許多優秀的傳統劇目進行了記錄、加工、整理,並創作了一批新劇目,許多劇目在各級匯演中獲獎。兩夾弦《三拉房》曾進京匯報演出。九十年代,山東梆子《選村官》、《龍門渡口》、棗梆《走出大山》、大平調《法魂》等獲山東省「五個一」精品獎。近年來,菏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文化大市的構想,把發展地方戲曲、振興戲曲之鄉作為重要工作來抓。2001年,組建菏澤地方戲劇院,整合市棗梆、市豫劇團資源,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成效顯著,創新能力增強。創作、排演了山東梆子現代戲《山東漢子》,該劇繼榮獲多項省、國家級大獎之後,參加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獲得了文華新劇目獎、文華導演獎、文華劇作獎、文華音樂創作獎、文華表演獎,成功入選2005-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填補了菏澤戲曲史上的空白。目前,菏澤的小戲曲劇場、戲曲茶座隨處可見。近日,市委、市政府又作出決定,今年將開工建設菏澤大劇院,它將成為戲曲之鄉的標志性建築和對外宣傳交流的文化窗口。
I. 菏澤的歷史文化介紹
1949年3月,華北人民政府決定將冀魯豫第二、三、五、七專區分別更名為臨河、湖西、魯西南、運西專區。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臨河、魯西南及運西的一部分合並為菏澤專區,與湖西專區同屬平原省人民政府。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平原省建制,菏澤、湖西兩專區劃歸山東省。次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撤銷湖西專區,其所轄縣分別歸菏澤、濟寧兩專區。1958年11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菏澤專區建制,所屬各縣劃歸濟寧專區。次年6月,恢復菏澤專區,轄區如舊。1967年3月,改菏澤專區為菏澤地區。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菏澤地區和縣級菏澤市,設立地級菏澤市。菏澤市設立牡丹區,以原縣級菏澤市的行政區域為牡丹區的行政區域。菏澤市轄原菏澤地區的鄄城縣、單縣、鄆城縣、曹縣、定陶縣、巨野縣、東明縣、成武縣和新設立的牡丹區(1區8縣)。2001年1月8日地級菏澤市正式掛牌成立。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菏澤市總人口8097973人。其中: 牡丹區 1280031 曹縣 1335422 單縣 1050701 成武縣 596339 巨野縣 839438 鄆城縣 1025800 鄄城縣 715684 定陶縣 563352 東明縣 691206 (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8個街道、108個鎮、42個鄉。
菏澤歷史文化·傳說典故
菏澤,是中國著名的牡丹之鄉,素有牡丹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之稱。這里歷史人文景觀燦爛,境內仍保留著堯王墓、蚩尤冢、陳王台、范蠡湖、 孫臏故里、秦王避暑洞等100多處名勝古跡。
菏澤文化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境內各縣(區)或都有發現。古史中稱譽的唐堯、虞舜、大禹在這里留下了較多的遺跡。歷史上建置的演變,可遠溯到公元前17世紀。 商代(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境內曾置有三 國(今境中部)、莘國(今定陶與曹縣之間)、顧國、黎國(今境鄄城與鄆城之間)。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其境分屬曹國(都定陶)、郜國、須句國、魯國、衛國、宋國的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