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文化
(1)新鄉市歷史悠久,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都有遺址留存,是《詩經》重要發源地之一,流行於古代新鄉地區的詩歌,占國風的四分之一。
反映朝代興衰更迭的牧野之戰、張良刺秦、陳橋兵變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里。境內有國家級文保單位20處,A級旅遊景區19個。
(2)新鄉是個歷史文化名城,蘊含渾厚的文化底蘊。其豐實文化知識的乳汁,膏腴山川的搖籃,培育一批不拘一格的歷史人物 ——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哲學家及詩人、文豪、畫家等。他們在成就國家大事或科研成就或文學藝術業績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名.。
他們留在這片中原大地上的古老印跡、歷史典故和為民族、為國家、為正文、為探索科學藝術和健身之道的奧秘嘔心血,獻生命而所不辭的精神,使我們傾心仰慕,世代相傳,永世不忘。
2、歷史人物
(1)關龍逄:兩朝夏相,華夏史上第一個以死諫君的忠臣。
(2)姜子牙:政治、軍事家、「謀聖」。
(3)蘧瑗:衛國大夫,孔子摯友,封」先賢「,奉祀於孔廟東廡第一位。
(4)比干:古代著名諫臣。
(5)甯戚:任齊國大司田,為齊桓公主要輔佐者之一。同寧戚。
(6)毛遂:流芳千古的民間智者。
(7)陳平:西漢丞相。
(8)周勃:漢初名將,西漢丞相。
(9)周亞夫:西漢名將。
(10)杜詩:東漢水利專家、南陽太守。
(11)張蒼:《九章算術》。
(12)關播:字務元,衛州汲縣(今河南衛輝)人,唐朝宰相,漢壽亭侯關羽之後。
(13)婁師德:唐朝丞相。
(14)傅游藝:唐武後朝同平章事,拜宰相(鳳閣侍郎)。
(15)崔蕘:唐代尚書。
(16)班宏:唐代戶部尚書,封蕭國公。
(17)楊再思:唐朝丞相。
(18)魏仁浦:字道濟,衛州汲(今河南衛輝市)人。五代後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19)呂大防:北宋宰相,封爵汲郡公,著名政治家,書法家。
(20)杜常:北宋工部尚書。
(21)賀鑄:宋代著名詞人。
(22)韋思謙 本名仁約,以字行,唐朝丞相,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人。
(23)戚祥:明朝明威將軍,戚繼光先祖。
(24)蕭抱珍:金太一道創始人。
(25)王惲:字仲謀,號秋澗,衛州路汲縣(今河南衛輝市)人。元朝著名學者、詩人兼政治家。
(26)劉璋:明代工部尚書。
(1)新鄉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1、新鄉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
2、古稱庸國,春秋屬衛,戰國屬魏,漢為獲嘉,至隋文帝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鄉縣,境內有仰韶、龍山文化遺址,有周武王率八百諸侯會同盟的牧野大戰等古跡;姜尚衛河垂釣、比干拋心忠諫、圍魏救趙、張良刺秦、官渡之戰、陳橋兵變都源於此地。
參考資料:網路——新鄉
B. 為什麼新鄉周圍都是古都,但新鄉不是那
新鄉古稱庸國,春秋屬衛,戰國屬魏,漢為獲嘉.
曾是平原省省會所 在地。古內老的歷史,孕容育了燦爛的文明。仰韶、龍山文化遺址,依稀可辯;周武王率八百諸侯會盟的牧野大戰,古跡依存;姜尚衛河垂釣、比干拋心忠諫、圍魏救趙、張良刺秦、官渡之戰、陳橋兵變都源於這方熱土,參考一下
C. 新鄉關帝廟歷史文化街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
關帝廟歷史文化街是以文化、旅遊、古玩、餐飲、商務、休閑為主的動感歷史文化主題街區,位於新鄉市核心區域東大街。主要是些老建築。
D. 新鄉幾千年的文化
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
新鄉市歷史悠久,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都有遺址留存。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設新鄉縣建制,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反映朝代興衰更迭的牧野之戰、張良刺秦、陳橋兵變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里。1949年8月至1952年4月,設立平原省,新鄉市為平原省省會。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原武、陽武合並為原陽縣。1952年平原省撤銷,新鄉、安陽、濮陽專區改屬河南省。新鄉市歸河南省直轄。同時新鄉專署遷駐新鄉市,所轄除封丘、長垣歸濮陽專區外,其它各縣均歸屬新鄉專區。1954年,濮陽專區撤銷,封丘、長坦改屬新鄉專區。1955年長垣縣劃歸安陽專區。1958年新鄉、安陽兩專區合並為新鄉專區,全境屬之。1960年撤銷新鄉、獲嘉二縣建制並入新鄉市。1961年10月,恢復新鄉、獲嘉二縣建制,同時新、安兩專分治。新鄉市和獲嘉、輝縣、新鄉、汲縣、原陽、延津、封丘歸新鄉專區。長垣縣歸安陽專區。1967年新鄉專區改名新鄉地區。 1974年新鄉市改為省地雙重領導,1978年1月,又改歸新鄉地區領導。1983年9月,新鄉縣和汲縣劃歸新鄉市領導。獲嘉、輝縣、原陽、延津、封丘仍隸屬新鄉地區。1983年安陽地區撤銷,長垣屬新設的濮陽市。1986年2月撤銷新鄉地區,新鄉市轄新鄉縣、汲縣、獲嘉、輝縣、原陽、延津、封丘、長垣8 縣,至此,形成了新鄉完整的市帶縣體制。1988年11月汲縣改為衛輝市,輝縣改為輝縣市,隸屬關系未變。至1999年底,新鄉市下轄衛輝市、輝縣市、新鄉縣、獲嘉縣、原陽縣、延津縣、封丘縣、長垣縣,城區設有衛濱、紅旗、牧野區、鳳泉區,另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西工區。
E. 歷史上新鄉市誰的故鄉
共工是炎帝的後代,是與黃帝同時期的一個強大的部族首領。這個部族就居住在今天新鄉市的輝縣。活動在包括新鄉、獲嘉、衛輝在內的豫北平原。共工是我國第一個治水的英雄,由於他只知防堵,不懂疏導,雖厲經艱苦卓絕的奮戰,仍歸於失敗。但後人沒有忘記他的歷史功績。共工仍被公認為中國最早的「水神」。「怒觸不周山」的神話故事即出於共工
no9周勃
西漢丞相,封絳侯,原陽縣原武鎮二郎廟村(已湮)人。身為武將,周勃助劉邦打天下英勇無比,連攻下40餘座城池。和陳平合謀,誅殺諸呂,立漢文帝,又親挽皇帝璽,交於劉邦第四子劉恆(即漢文帝)
no8 周亞夫
周勃次子,西漢丞相,封條侯,原陽縣原武鎮二郎廟村(已湮)人。以「細柳屯軍,治軍嚴明」而聞名。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在1986年為周壓夫故里題詞「治軍嚴明,一統大業」。現有周亞夫墓,在原武鎮小村南,墓冢高大,翠柏成林,俗稱「柏林冢」。周亞夫祠在今磁固堤村。
no7 陳平
陳平(?——公元前178年),西漢丞相,封曲逆侯,原陽縣陽阿鄉阿村人。陳平「六齣奇計」,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又與周勃合謀「誅殺諸呂」延繼劉氏詐基,是「漢初三傑」之一。今存陳平祠,為縣極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大殿三間、拜殿三間及石碑多通。
no6 張蒼
張蒼(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西漢丞相,封北平侯,原陽縣富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歷法,也是我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為古代科學家。現有張蒼墓,位於原陽縣城關鎮東北2公里谷堆村,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蒼墓東西長40米,南北款30米,高1至2米,墓周槐林茂密,鬱郁蔥蔥。存有墓碑一通。圓首鐫有雲龍圖案,中刻「漢丞相北平侯張公諱蒼之墓」,為清康熙年間立。另有「張蒼紀念堂」大殿和「西漢丞相張蒼故里」大型石碑。
no5 毛遂
毛遂,戰國晚期人,故里在今原陽縣師寨鄉路庄村。公元前257年,因向趙國的平原君自薦說楚成功,遂聲名大振。成語中「毛遂自薦」、「脫穎而出」的故事均出於此。
no4 姜太公
姜太公(?——公元前1021年),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魏之汲邑姜塬(即今衛輝市太公泉)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和謀略家。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從封而得姓,又稱呂尚。根據文獻記載,他的名字還有:太公望、周望、呂牙、呂望、師望、姜老等。
姜太公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事件是成功地協助周武王指揮了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牧野之站,著有《六韜》等。姜太公是中國軍事家的始祖。在民間,姜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邪扶正的象徵,被尊為「神祖」。反建屋架梁,必用紅紙寫聯:「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或「姜太公在此,白事大吉」,以示平安。
no3 韋思謙
韋思謙(?——公元689年),本名仁約,以字行,唐朝丞相,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人。今存韋思謙祠,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原陽縣城北1公里有韋思謙墓。其有兩個兒子韋承慶、惟嗣立皆為唐朝丞相。《舊唐書》載:「前後四職替代,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來,莫與為比。」
no2 百里嵩
百里嵩,字景山。東漢末年,他任徐州刺史時,注意興修水利,發展農桑,並施以輕徭薄賦,百姓得以修養生息,成為群眾贊頌的清官。
百里嵩任職中,徐州一帶曾遇到一次特大旱災,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他體察民情,找水源,挖渠引水,跑遍所屬各縣。事有湊巧,不久普降喜雨,萬民稱贊這次喜雨為「刺史雨」,稱白里嵩為「百里使君」。封丘縣城東北2公里廟崗村南的「使君祠」為元代民間所建。
no 1 比干
F. 新鄉市傳統文化國學經典誦讀學校-----明德學校
夏柳青明德學校用德慧智經典誦讀促教風學風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是夏柳青學校的學生們在誦讀《七小經合璧》中的《三字經》全文。《七小經合璧》包括《老子感應篇》、《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朱子家訓》、《格言聯璧》、《增廣賢文》這七部經典,在歷史上都是兒童啟蒙教育的必讀基礎教材,經文通俗,意境深遠,切近日常生活,重在教人如何學道德,如何做好人。並且讀來朗朗上口,易懂易行,是幼兒養性、少年養正、打造人生道德品格的奠基性通俗讀物。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具有民族精神、高尚道德的聖賢人才,夏柳青學校在前兩年誦讀古詩的基礎上,今年又在全校推廣誦讀老子《德道經》和《七小經合璧》。
學校堅持每天堅持上下午預鈴時間和早晨20分鍾進行經典誦讀。 方式以「先求讀熟,不急讀懂」和「持之以恆」為主。使每一位學生從小接受祖先大德大慧的影響,接受傳統的德慧智教育。這將是孩子們一生受用無窮的寶藏。
夏柳青明德學校2008年、2009年教文廣體局年度考核,兩次均獲得同類學校「第一名」的好成績。2008年首次參加中考,在全縣17所初中學校中,取得了綜合排名第10的好成績。今年中考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績。
G. 新鄉市博物館的景點介紹
新鄉市博物館第一展廳坐落於新鄉市人民公園內,主體建築二層,總面積1000平方米,是該館基本陳列場所。近年來因受各種條件限制,已不能適應文物陳列展覽;第二展廳位於新鄉市平原路東岳廟大殿內,大殿為明代九脊歇山式建築,大殿展室面積200平方米,為臨時展覽場所,每年舉辦各種展覽10餘個並免費向社會開放,為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舉辦的較有影響的展覽有《青銅藝苑》、《新鄉革命斗爭史》等。
新鄉市博物館藏品共16956件(套),藏品數量之多,價值之高屬於全省市級博物館前列之一,藏品種類包括:陶瓷、銅鐵、竹木、玉石、書畫、碑帖等。尤以商周青銅器、明清書畫、歷代碑刻拓本、甲骨刻辭著稱。
新鄉市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復制工廠,近年來在文物保護與復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尤其是文物復制方面,技術精湛,幾乎以假亂真,得到業內人士的肯定。2001年10月至11月,受國家文物局委託,成功地舉辦了全國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培訓班。
新鄉市博物館館址位於新鄉市人民東路核心區中心,博物館建築以「華夏之光」、「歷史年輪」、「太行山勢」為設計理念,整體造型簡約而靈動,外觀嚴謹又具創意,表現出莊重、大氣、包容的建築性格特徵與自身獨特的文化氣質,是新鄉市十大標志性建築之一。博物館辦公、庫房、展廳面積共三萬余平米,擁有現代化展廳19個,包括文物展廳、專家研討廳、觀眾互動廳、紀念品展示廳。展覽有基本陳列《牧野華章》和專題展覽《宗教藝術展》、《館藏書畫精品展》、《古代青銅器展》、《古代瓷器展》《館藏精品拓片展》。新鄉市博物館不僅肩負著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責,更是成為集中展示新鄉市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和傳承牧野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
新鄉市博物館的前身是平原省博物館,收藏著原平原省所轄華北平原南部五十多縣市的出土、傳世文物數萬件(套),數量和質量都位於全省市級博物館前列。藏品包括陶瓷、書畫、銅鐵、玉石、碑帖等種類,尤以商周青銅器、明清書畫、歷代碑帖拓片、甲骨刻辭著稱。
H. 新鄉市以前是不是省會
新鄉,歷史遺跡眾多,文物資源豐富。新鄉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古稱庸國,春秋屬衛,戰國屬魏,漢為獲嘉,至隋文帝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鄉縣至今已有1400餘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曾是平原省省會所在地。古老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明。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依稀可辯;周武王率八百諸侯會同盟的牧野大戰,古跡依存;姜尚衛河垂釣、比干拋心忠諫、圍魏救趙、張良刺秦、官渡之戰、陳橋兵變都源於這方熱土;孔子講學「杏壇」猶在,李白放歌於忠臣之前;張蒼逞思於《九章算術》,陳玉成天國殉難;明神宗胞弟潞簡王陵墓,十二丞相青史可鑒……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環境,給新鄉留下了豐富的旅遊資源。
1949年8月至1952年4月,設立平原省,新鄉市為平原省省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原武、陽武合並為原陽縣。1952年平原省撤銷,新鄉、安陽、濮陽專區改屬河南省。新鄉市歸河南省直轄。同時新鄉專署遷駐新鄉市,所轄除封丘、長垣歸濮陽專區外,其它各縣均歸屬新鄉專區。1954年,濮陽專區撤銷,封丘、長坦改屬新鄉專區。1955年長垣縣劃歸安陽專區。1958年新鄉、安陽兩專區合並為新鄉專區,全境屬之。1960年撤銷新鄉、獲嘉二縣建制並入新鄉市。1961年10月,恢復新鄉、獲嘉二縣建制,同時新、安兩專分治。新鄉市和獲嘉、輝縣、新鄉、汲縣、原陽、延津、封丘歸新鄉專區。長垣縣歸安陽專區。1967年新鄉專區改名新鄉地區。1974年新鄉市改為省地雙重領導,1978年1月,又改歸新鄉地區領導。1983年9月,新鄉縣和汲縣劃歸新鄉市領導。獲嘉、輝縣、原陽、延津、封丘仍隸屬新鄉地區。1983年安陽地區撤銷,長垣屬新設的濮陽市。1986年2月撤銷新鄉地區,新鄉市轄新鄉縣、汲縣、獲嘉、輝縣、原陽、延津、封丘、長垣8縣,至此,形成了新鄉完整的市帶縣體制。1988年11月汲縣改為衛輝市,輝縣改為輝縣市,隸屬關系未變。至1999年底,新鄉市下轄衛輝市、輝縣市、新鄉縣、獲嘉縣、原陽縣、延津縣、封丘縣、長垣縣,城區設有衛濱、紅旗、牧野區、鳳泉區,另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西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