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教育學的歷史發展

教育學的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6 10:29:49

1. 教育學的發展歷程和特點

第一階段,1901至19年(或1915)。他翻譯並介紹了日本學者開始寫作教學法,人民自己開始編教育高潮結束。這是直接向日本「進口」,介紹教育理論發展的基礎赫爾巴特階段,是建立在現代教育學在中國的早期階段,也是教育研究和教育學科中斷開始的中國傳統觀念。
從1919年的第二階段到1949年。這是中國教育學者從美國和歐洲到日本留學進入學習階段,也是中國學界開始形成一個專業化的團隊和教學研究的代表,同時與中國的教育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始獨立的研究階段。這個階段可以稱為對整個集結和建設階段。在學科從美國和歐洲學習轉向了日本學校,並由此帶來了各學科的內容體系,在形態學方面的變化可以看作是第一個引進全轉向方向。

第三階段,1949年至1957年(或1956年)。這是杜威學歷教育的批判,關鍵時期「資產階級教育」的全國解放,而且在蘇聯教科書引進了全面的教育學科。中國教育領域發生了第二次全面「引進」的方向學校朝西從蘇聯學習的同時,使之與解放的新中國教育發展突破的關系成立後構成教育學史上的第二次破發。

第四階段,1957年至1966年這一階段在1958年「教育革命」的一個重要事件,教育學成為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解讀和獨特的思想現象獨立於本毛澤東的解讀教育語錄現階段,主要是因為這是在第一次出現,其中可稱為納入學校教育學科從外往裡樹第三次重大轉變的強烈的意識形態控制方面的努力,所謂「中國的社會主義教育學」。

第五階段,1966年至1976年。 「文化大革命」,使教育領域遭受了毀滅性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中斷第3期。
第六階段,1977年至2000年。整體和文字,在此階段繼續加強學科,學術觀點趨向於多元化,學術視野逐漸擴大,不斷加強國際交流,以及教育學科的現代體系的形成,盡管不同學科的發展不平衡,但的批判性反思的增強,中國教育學科的普遍認識,因為學科「元研究」的出現,並開始進入了「自我的時間。」總體來說,這是中國教育從學科開始回歸繁榮時期和獨立。

2. 教育學學科發展的歷史

隨便找本教育學的書,上面基本上都有教育學的發展歷史。一、教育學萌芽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人民對教育的認識主要停留在經驗和習俗的水平,沒有形成系統的理性知識,沒有成為獨立的學科。但是有一些體現在哲學中的教育學思想,如,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孟子》,荀子的《荀子》,莊子的《莊子》,韓愈的《師說》,朱熹的《四書集注》等等。其中《學記》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西方的如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培養》等等。
二、獨立教育形態的產生和發展。17世紀以後,隨著教育知識的積淀、教育實踐的豐富、以及教育經驗的積累,人民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認識逐步深入。近代以來學科分門別類的發展總趨勢和一般科學方法論的奠定以及一些著名學者和教育家們的不懈努力,使得教育學開始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成為相對獨立的學科。
獨立教育學創立的標志主要有:研究對象方面,教育問題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使用概念和范疇方面,形成了專門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疇的體系;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方面;有了一些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組織機構方面;出現了專門的教育學研究機構;
1650年,培根在《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首次明確提出建立教育學。1632年,誇美紐斯撰寫了近代最早一本教育學著作《大教學論》。1776年,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學開始講授教育學。1806年,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成為教育學成為獨立學科的標志。
三、20世紀以來教育學的發展
20世紀是教育學活躍和發揮在那的世紀,這一階段突出的特點是,教育理論的多樣化。出現了眾多的教育流派,而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理論的形成則打破了資產階級教育理論一統天下的局面。1、實驗教育學;2、文化教育學;3、實用主義教育學;4、制度教育學;5、馬克思主義教育學;6、批判教育學;

3. 教育的歷史發展分為那幾個時期各個時期的教育有什麼特點

一、時期: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現代教育。

1、古代教育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

2、近代教育

近代教育是教育歷史分期的一個階段。與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相對。歐美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7 世紀英國革命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的教育。中國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840 年鴉片戰爭到 1919 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教育。

3、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迄今為止教肓發展的最高階段 ,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 。

中國的現代教育起始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便在粵著書立說,主張效法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提倡通過改良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並促成了學習西方知識的風氣。

二、教育特點:

1、古代教育特點:

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教育沒有階級性;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2、近代教育特點:

以大機器生產為背景,科學技術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普及義務教育受到重視;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和傳播。

3、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3)教育學的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4. 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教育學處於萌芽階段,還回沒有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最早答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我國戰國時期的《學記》,比國外最早的教育著作昆體良寫的《論演說家的教育》一書還早三百來年。
二、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632年,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寫出了《大教學論》,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赫爾巴特繼承了康德的教育學講座,並於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學》,它的出版標志著教育學已經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三、20世紀以來的教育學的發展
教育學問題領域的擴大
教育學研究基礎的擴展
教育學研究範式的多樣化
教育學的進一步分化與綜合
教育學與教育改革的關系密切
教育學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
四、教育學的理論深化階段

5. 教育學的發展歷史

教育學的歷史發展
在公元前約403—221年期間的《學記》是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但是,作為教育科學體系中一門獨立的學科,教育學是在總結人類教育實踐經驗中逐步形成,經過長期積累而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和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古羅馬的昆體良等在長期教育實踐中所作出的經驗總結,為教育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隨著社會和教育實踐的發展,教育經驗、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日益豐富。一般認為到了17世紀,捷克教育家揚·阿姆斯·誇美紐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學論》(Great Didactic of Comenius)(1632)是教育學產生的標志。而最早以「教育學」命名的專著則是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約翰·菲力特力赫·赫爾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學》(1806)。
七、教育學的發展現狀與發展前景
21世紀現在世界范圍內教育學的理論的來源,研究實踐的領域依然是把西方自然科學研究成果應用於經濟發展為核心的以學校教育為主要手段的發展模式上,這種模式對發展經濟中國家特別是中國所起的巨大作用和貢獻是不言而知的,現在的問題是素質教育也就是人格魅力問題。
社會解決經濟問題後如何實現健康發展問題,這應該是未來教育學應該考慮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健康是生理、心理和適應力的結合體,不健康的人群不僅僅傷害自己和別人,也在破壞和浪費人類地球上的資源和財富,所有不健康的現象和行為給人們帶來的損失和負面消極影響絕對不亞於物質財富。人的思想意識的教育問題,西方經濟和社會學家們現在是不能也沒有徹底解決的。這就是教育發展的方向。
人的知識,能力,技能和思想境界及幸福和諧的家庭,加上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個人偉大成就的根本,現在以學校和社會主流,以應試和經濟為表象的教育是不太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的。研究素質教育的理論及具體實踐方式是教育的重心。
完成教育中心的轉移問題是面臨當代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問題。這是個本世紀必須要解決的共識問題。

6. 教育學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教育學處於萌芽階段,還沒有形成版一門獨立的學科。最權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我國戰國時期的《學記》,比國外最早的教育著作昆體良寫的《論演說家的教育》一書還早三百來年。
二、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632年,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寫出了《大教學論》,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赫爾巴特繼承了康德的教育學講座,並於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學》,它的出版標志著教育學已經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三、20世紀以來的教育學的發展
教育學問題領域的擴大
教育學研究基礎的擴展
教育學研究範式的多樣化
教育學的進一步分化與綜合
教育學與教育改革的關系密切
教育學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
四、教育學的理論深化階段

7. 教育學學科發展的歷史是什麼

教育學學科發展的歷史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簡言之就是教育。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活動、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教育學的發展與教育的發展密切相關,同時需要其他有關學科如哲學、心理學等的參與。

在教育尚處於萌芽和經驗階段,作為總結教育經驗、具有一定理論體系的教育學是不可能出現的,教育學還沒有成為獨立學科。古代的教育思想常常是同哲學、政治、倫理、宗教等思想混雜在一起的,如中國古代的《論語》和西方古代的《理想國》等,雖然這些著作包含不少有關教育的論述,但都不能稱為教育專著。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應算中國的《學記》(一般認為成書於先秦);西方最早的教育專著當推古羅馬昆體良(約35—95)的《雄辯術原理》,但它們尚不具備比較完整的教育學體系。

英國學者培根(1561—1626)於1623年發表了《論科學的價值與發展》一文,在對科學的分類中,首次把教育學列為一門獨立學科。這時已經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科學分類已有了相當的發展。孔子(前551—前479)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在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創辦大規模私學,相傳培養弟子達3000人,身通六藝者72人。他還整理、編訂了《詩》《書》《禮》《易》《春秋》等文化典籍,並以其為教材教育弟子。其言論在他去世後,由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而成《論語》一書(其中也記載了孔子部分弟子的言行),為儒家經典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資料。該書對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主張,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不恥下問、身體力行、學思結合、溫故知新的教學方法,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等,都有重要體現。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教育事業和教育科學也得到長足的發展,一批教育專著相繼問世。就其大者而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1592—1670)在1632年寫成的《大教學論》被認為是最早的具有比較完整體系的教育學著作。德國哲學家康德(1724—1804)於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學首次講授教育學,使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開設。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1776—1841)又把倫理學和心理學引入教育學,於1806年發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學》,該書被認為是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教育學著作。他在倫理學基礎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論,在心理學基礎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論,形成了「傳統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這個以班級授課制為基礎,在教師的主導下系統地傳授知識,即是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學模式,對近代世界各國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

誇美紐斯(1592—1670)捷克教育家。年輕時被選為捷克兄弟會牧師,並主持兄弟會學校。在捷克人民反抗德意志天主教會統治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爆發後的第十年,他被迫流亡國外,繼續從事教育活動和社會活動。他尖銳抨擊中世紀學校教育,主張「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他首創了班級授課制,提出統一學校制度,普及初等教育,擴大學科門類和內容,強調從事物本身獲取知識。他從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前提出發,論證了教學的直觀性、系統性、自覺性和鞏固性等原則,還編寫了各種教科書。主要著作除《大教學論》外,還有《母育學校》《世界圖解》《語言和科學入門》《泛智學校》等。

19世紀末,「新教育運動」出現,對「傳統教育」脫離實際和忽視兒童等缺點給予抨擊。以美國教育家杜威(1859—1952)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流派,發表了《學校與社會》等著作,強調「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從做中學」等教育和教學原則,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活動教學」,形成了「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之爭,是世界近代教育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兩種教育思想流派和教學模式的論爭,對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的發展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誕生。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教育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論述,為教育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理和科學的方法論基礎。20世紀以來,蘇聯和我國的教育學家根據並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對現代教育的若干問題進行研究,出現了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1930)、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1939年第一版,1947年修訂,1948年再版,1956年第三版)、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1945)等很有影響的著作。馬克思主義教育原理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教育學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

綜上所述,教育學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源」與「流」的關系問題。教育學發展的「源」在教育實踐。教育實踐不僅是教育理論的源泉,而且是檢驗教育理論正確與否的標准。但當某一教育理論形成以後,就成為影響以後教育思想發展的「流」,成為現成的思想體系,反過來指導教育實踐的發展。任何教育實踐總是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來進行的;經過實踐,最後對原有的教育理論作補充、修改或者突破,以至否定原有的教育理論,而提出新的思想體系。教育學就是在這樣的實踐和理論相互作用、不斷反復而螺旋式上升和發展著。也可以說,教育學是在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這種互動過程中不斷向前發展的。

閱讀全文

與教育學的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