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1、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廣大農民翻了身做主人專,解放了農村成產力屬。
2、共產黨威信提高,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3、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4、地主階級被消滅,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鞏固新中國政權。
(1)歷史土地改革意義擴展閱讀
1、背景:
地主、富農佔有大部分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貧農、中農和雇農佔有少量土地,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的剝削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新解放區的農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2、文件的頒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3、結果:
除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和台灣以外,全國普遍地實行了土地改革,全國3億農民分得了7億畝土地和大批生產資料,免除了過去每年向地主交納700億斤糧食的苛重地租。
㈡ 土地改革的具體內容和歷史意義是
內容: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斗爭時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回和國土地改答革法》
,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爭閱土地改革法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歷史意義:(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二)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三)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五)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㈢ 土地改革有什麼歷史作用
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版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權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一)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二)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五)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㈣ 中國歷史上三次土地改革的意義和區別是什麼
土地改革的意義:
1、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3、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4、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5、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區別:
第一次是民族主義時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國一致反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是階級斗爭時期,中國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實行有階級區分的土地政策,聯合貧下中農對抗資產階級。
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農經濟,減少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阻力,為經濟恢復建設提供穩定的保障。
第三次與前兩次的區別:
1、范圍更廣(以往是在根據地或解放區進行,這次是在全國包括少數民族地區推行)。
2、目的有了新變化(以往是為了贏得革命的勝利,這次是為解放農村的生產力和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3、對富農實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擊或限制,這次採取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4、影響更深遠(這次土改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使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4)歷史土地改革意義擴展閱讀
無論世界各地,縱觀其歷史,人民對與土地有關的不滿一直是挑起革命和其他導致社會動盪的最常見因素。
對於在土地上勞作的人民來講,土地所有者擁有著特權,即侵吞部分甚至大部分的產品然而並未對生產做出相應的貢獻。這是階級之間的不平等。
因此,土地改革通常是指土地所有權由人數相對較少的富有者、大量土地的所有者(如貴族、庄園、農場主,或通稱為土地主)向那些耕作者的轉讓。
但廣義的土改並非完全是這樣,政府對土地進行的徵收以及農業集體化改造亦被納入。在改革過程中,部分轉讓會給予地主相應的補償,金額從象徵性的小數目至土地實際價值均有。
而某些改革甚至不需要所有者同意,即土地革命。
㈤ 歷史上4次土地改革的時間。標志性事件與意義
第一次是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義: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聯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決定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貫徹依靠貧農,團結中農,保存富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的土地改革總路線。 意義:這種土地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翻身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農民的支持,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 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斗爭時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 土改
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意義: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 ,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4.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5.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鞏固新中國政權;
第四、1979年,落實承包責任制,即原來由生產隊集體耕種的土地承包給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耕種;近些年施行的土地承包三十年不變實屬分單干後的土地承包政策,不屬於土地改革。
㈥ 土地改革的意義
土地改革的意義
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
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
3、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
4、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5、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
7、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活動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是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6)歷史土地改革意義擴展閱讀:
土地改革的目的
1、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
2、土地改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的,土地改革是為了解除地主經濟及宗法制度對農民的人身束縛問題,解除農村商品經濟發展障礙問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3、中國的土地改革,由於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其目的就不再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其第一個目的,也是直接目的,是要解決農村中因土地佔有過分懸殊而造成的阻礙農業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安定問題;土地改革的第二個目的,是要獲得廣大農民對共產黨和新生政權的支持,以解決中國革命的前途問題,即解決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的領導權問題,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誰領導誰的問題。解決戰勝資產階級,完成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
參考資料:土地改革-網路
㈦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歷史意義
一)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專階級也被消滅;
二)農屬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五)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㈧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特點和意義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特點:分批進行,區別對待。
意義:
1、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
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
3、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4、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8)歷史土地改革意義擴展閱讀:
1、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2、土地改革基本目的: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3、具體辦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也分給地主一份土地,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注意保存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
4、結果: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提高了農民生產生活積極性,鞏固的新生的人民政權,為國家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如:新疆、西藏/台灣),全國大陸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㈨ 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何歷史意義
土地改革,具體來說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土地稅收製版度改革、土地產權權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因此關於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說一直都在進行。我們這里所講的土地改革指的還是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土改」。
意義: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二)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五)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㈩ 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麼重大歷史意義
土地改革,具體來說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土地稅收制度改革、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因此關於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說一直都在進行。我們這里所講的土地改革指的還是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土改」。
意義: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二)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五)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