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發展歷史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大量的程序設計語言被發明、被取代、被修改或組版合在一起。盡管人們多權次試圖創造一種通用的程序設計語言,卻沒有一次嘗試是成功的。之所以有那麼多種不同的編程語言存在的原因是,編寫程序的初衷其實也各不相同;新手與老手之間技術的差距非常大,而有許多語言並對新手來說太難學;還有,不同程序之間的運行成本(runtime cost)各不相同。
有許多用於特殊用途的語言,只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例如,PHP專門用來顯示網頁;Perl更適合文本處理;C語言被廣泛用於操作系統和編譯器的開發(所謂的系統編程)。
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也稱高級語言)的出現使得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不再過度地倚賴某種特定的機器或環境。這是因為高級語言在不同的平台上會被編譯成不同的機器語言,而不是直接被機器執行。最早出現的編程語言之一FORTRAN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實現平台獨立。
2. 電腦編程的發展歷程
BASIC語言自其問世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4年~70年代初) 1964年BASIC語言問世。
第二階段:(1975年~80年代中) 微機上固化的BASIC
第三階段:(80年代中~90年代初) 結構化BASIC語言。
第四階段:(1991年以來) Visual BASIC
BASIC是種易學易用的高級語言,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運用。常用的編譯軟體有True BASIC,Turbo BASIC Quick BASIC,Visual BASIC,CAREALIZER,GFA BASIC,POWER BASIC,等等......
1991年,微軟推出了Visual Basic1.0版。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許多專家把VB的出現當做是軟體開發史上的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其實,以我們現在的目光來看,VB10的功能實在是太弱了。但在當時,它是第一個「可視」的編程軟體。這使得程序員欣喜之極,都嘗試在VB的平台上進行軟體創作。微軟也不失時機地在四年內接連推出VB20,VB30,40三個版本。並且從VB3開始,微軟將ACCESS的資料庫驅動集成到了VB中,這使得VB的資料庫編程能力大大提高。從VB4開始,VB也引入了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思想。VB功能強大,學習簡單。而且,VB還引入了「控制項:的概念,使得大量已經編好的VB程序可以被我們直接拿來使用,如今,VB已經有了6.0版。
通過幾年的發展,它已成為一種真真專業化的開發語言和環境。用戶認為可用Visual Basic快速創建Windows程序,在現在還可以編寫企業水平的客戶/伺服器程序及強大的資料庫應用程序,Visual Basic新版中還有更多可用功能。
另外,最流行和實用的C語言,C++等都有發展的前景,而且也是最近幾年人們探索的領域。
3. 計算機語言發展史
【摘要】
本文以自然辯證的觀點探討了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運用自然辯證法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系統分析了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史、現狀和未來。並對其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模式做了探索性研究和預測,同時以哲學的觀點闡述其發展的因果關系,揭示其事物發展的共性問題;最後文章介紹了在計算機語言發展歷程中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以其在計算機事業中的突出表現來折射出人類智慧的偉大,以其不平凡的一生來激勵和指導我們在計算機語言的發展中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關鍵字】
自然辯證法 計算機語言 計算機技術 編程語言 網際網路 面向對象
正文
一九九三年美國的柯林頓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從而在這十多年間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一場信息風暴,信息技術幾乎觸及了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誇張的說沒有了信息技術,現代文明的生活將無從談起;作為信息技術中最重要的部分,計算機技術無疑是其發展的核心問題,而我們知道計算機只是一台機器,它只能按照計算機語言編好的程序執行,那麼正確認識計算機語言的過去和未來,就是關繫到計算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自然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和分析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將有助於更加全面地推動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有助於更加准確地掌握計算機語言發展趨勢。
一、科學認識大門的鑰匙--當代自然辯證法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對於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方法論。它主要研究自然界發展的總規律,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規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科學技術研究的方法。
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統地概括了他們所處時代的科學技術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統地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自然科學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以及科學認識方法的辯證法,以恩格斯的光輝著作《自然辯證法》為標志,創立了自然辯證法繼續發展的廣闊道路。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中,自然辯證法與歷史唯物論相並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在自然界和科學技術領域中的應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適用於自然領域和科學技術領域。
學習和運用自然辯證法將有助於我們搞清科學和哲學的關系,從而更加清楚地認識科學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更加全面的觀察思考問題,只有加深了認識,我們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迎接新的科學技術的挑戰。下面我將以自然辯證法的觀點來分析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
二、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趨勢
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其根本的推動力就是抽象機制更高的要求,以及對程序設計思想的更好的支持。具體的說,就是把機器能夠理解的語言提升到也能夠很好的模仿人類思考問題的形式。計算機語言的演化從最開始的機器語言到匯編語言到各種結構化高級語言,最後到支持面向對象技術的面向對象語言。
1、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史: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當計算機剛剛問世的時候,程序員必須手動控制計算機。當時的計算機十分昂貴,唯一想到利用程序設計語言來解決問題的人是德國工程師楚澤(konrad zuse)。幾十年後,計算機的價格大幅度下跌,而計算機程序也越來越復雜。也就是說,開發時間已經遠比運行時間來得寶貴。於是,新的集成、可視的開發環境越來越流行。它們減少了所付出的時間、金錢(以及腦細胞)。只要輕敲幾個鍵,一整段代碼就可以使用了。這也得益於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碼庫。隨著c,pascal,fortran,等結構化高級語言的誕生,使程序員可以離開機器層次,在更抽象的層次上表達意圖。由此誕生的三種重要控制結構,以及一些基本數據類型都能夠很好的開始讓程序員以接近問題本質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問題。隨著程序規模的不斷擴大,在60年代末期出現了軟體危機,在當時的程序設計模型中都無法克服錯誤隨著代碼的擴大而級數般的擴大,以至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種新的思考程序設計方式和程序設計模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由此也誕生了一批支持此技術的程序設計語言,比如eiffel,c++,java,這些語言都以新的觀點去看待問題,即問題就是由各種不同屬性的對象以及對象之間的消息傳遞構成。面向對象語言由此必須支持新的程序設計技術,例如:數據隱藏,數據抽象,用戶定義類型,繼承,多態等等。
2、計算機語言的發展現狀:目前通用的編程語言有兩種形式: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
匯編語言的實質和機器語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對硬體操作,只不過指令採用了英文縮寫的標識符,更容易識別和記憶。用匯編語言所能完成的操作不是一般高級語言所能實現的,而且源程序經匯編生成的可執行文件不僅比較小,而且執行速度很快。
高級語言是目前絕大多數編程者的選擇。和匯編語言相比,它不但將許多相關的機器指令合成為單條指令,並且去掉了與具體操作有關但與完成工作無關的細節,例如使用堆棧、寄存器等,這樣就大大簡化了程序中的指令。同時,由於省略了很多細節,編程者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專業知識。
高級語言主要是相對於匯編語言而言,它並不是特指某一種具體的語言,而是包括了很多編程語言,如目前流行的vb、vc、foxpro、delphi等,這些語言的語法、命令格式都各不相同。
高級語言所編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計算機識別,必須經過轉換才能被執行,按轉換方式可將它們分為兩類: 解釋類和編譯類。
3、計算機語言的發展趨勢: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以及數據抽象在現代程序設計思想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未來語言的發展將不在是一種單純的語言標准,將會以一種完全面向對象,更易表達現實世界,更易為人編寫,其使用將不再只是專業的編程人員,人們完全可以用訂制真實生活中一項工作流程的簡單方式來完成編程。下面是一張計算機語言發展圖表,從中不難得出計算機語言發展的特性:
² 簡單性
提供最基本的方法來完成指定的任務,只需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就可以用它編寫出適合於各種情況的應用程序
² 面向對象
提供簡單的類機制以及動態的介面模型。對象中封裝狀態變數以及相應的方法,實現了模塊化和信息隱藏;提供了一類對象的原型,並且通過繼承機制,子類可以使用父類所提供的方法,實現了代碼的復用
² 安全性
用於網路、分布環境下有安全機制保證。
² 平台無關性
與平台無關的特性使程序可以方便地被移植到網路上的不同機器、不同平台。
三、面向未來的漢語程序設計語言:
從計算機誕生至今,計算機自硬體到軟體都是以印歐語為母語的人發明的。所以其本身就帶有印歐語的語言特徵,在硬體上cpu、i/o、存儲器的基礎結構都體現了印歐語思維狀態的"焦點視角",精確定義,分工明確等特點。計算機語言也遵照硬體的條件,使用分析式的結構方法,嚴格分類、專有專用,並在其發展脈絡中如同他們的語言-常用字量和歷史積累詞庫量極度膨脹。實際上,計算機硬體的發展越來越強調整體功能,計算機語言的問題日益突出。為解決這一矛盾,自六十年代以來相繼有500多種計算機語言出現,歷經五代,至今仍在變化不已。
漢語沒有嚴格的語法框架,字詞可以自由組合、突出功能的整體性語言。在計算機語言問題成為發展瓶頸的今天,漢語言進入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行列,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
1、 發展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理由:
1)計算機語言問題解決,只能從人類語言中尋找解決方案;
2)計算機語言的現存問題是形式狀態與功能需求的矛盾;
3)計算機硬體的發展已為整體性語言-漢語進入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提供了條件
2、 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技術特點:
1)漢文字的常用字高度集中,生命力極強,能靈活組合,簡明准確地表達日新月異的詞彙,這些優點是拼音文字無法企及的。
2)漢語言的語法簡易靈活,語詞單位大小和性質往往無一定規,可隨上下語境和邏輯需要自由運用。漢語言的思維整體性強,功能特徵突出。
3)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發明者採用核心詞庫與無限寄存器相結合的方法,實現了漢語言的詞素自由組合;將編譯器與解釋器合一,使漢語程序設計語言既能指令又能編程;以獨特的虛擬機結構設計,將數據流與意識流分開,達到漢語程序設計語言與漢語描述完全一致,通用自如。
具有漢語言特性的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出現,打破了漢語言不具備與計算機結合的條件而不能完成機器編碼的神話。還為計算機科學與現代語言學研究提出了一條嶄新的路徑,它從計算機語言的角度,從嚴格的機械活動及周密的演算法上,向世人證實漢語的特殊結構狀態,及其特殊的功能。
四、計算機語言之父——尼蓋德
尼蓋德幫助網際網路奠下了基礎,為計算機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尼蓋德是奧斯陸大學的教授,因為發展了simula編程語言,為ms-dos和網際網路打下了基礎而享譽國際。克里斯汀·尼蓋德於1926年在奧斯陸出生,1956年畢業於奧斯陸大學並取得數學碩士學位,此後致力於計算機計算與編程研究。
1961年~1967年,尼蓋德在挪威計算機中心工作,參與開發了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因為表現出色,2001年,尼蓋德和同事奧爾·約安·達爾獲得了2001年a.m.圖靈機獎及其它多個獎項。當時為尼蓋德頒獎的計算機協會認為他們的工作為java,c++等編程語言在個人電腦和家庭娛樂裝置的廣泛應用掃清了道路,「他們的工作使軟體系統的設計和編程發生了基本改變,可循環使用的、可靠的、可升級的軟體也因此得以面世。」
尼蓋德因其卓越的貢獻,而被譽為「計算機語言之父」,其對計算機語言發展趨勢的掌握和認識,以及投身於計算機語言事業發展的精神都將激勵我們向著計算機語言無比燦爛的明天前進。
五、結束語
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認識事物才會清楚的了解其過去、現在和未來,計算機語言的發展同樣遵循著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自然辯證法的觀點來分析計算機語言,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計算機語言發展的歷史、現狀和趨勢,有了自然辯證法這把開啟科學認識大門的鑰匙,我們將回首過去、把握現在、放眼未來,正確地選擇計算機語言發展的方向,更好的學習、利用和發展計算機語言。
六、致謝
首先感謝張老師,張老師幽默的講解和精煉的內容使我受益匪淺,使我對以後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另外要感謝本文所參考的文獻的作者和相關網站。最後還要感謝在我寫論文過程中提供無私幫助的人們,以及給我支持的家人和朋友。
參考文獻
1.《計算機語言與計算機程序發展歷史》博客中國網
2.《計算機發展史》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3.《軟體發展與社會進步》蔡希堯
4.《自然辯證法概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5.《資料庫發展新技術》 磊哲
6. 《漢語程序設計語言》陳雲牧
參考資料:
http://www.yeshare.com/LW/1/qq%2Dsun12406/
計算機語言發展史圖片:(英文)
http://skyivben.cnblogs.com/archive/2005/12/13/255777.html
這篇文章也值得一看:
http://www.boyacode.com/showart.asp?art_id=2941
4. 簡述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發展歷程。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大量的程序設計語言被發明、被取代、被修改或組合在一起。盡管人們多次試圖創造一種通用的程序設計語言,卻沒有一次嘗試是成功的。
之所以有那麼多種不同的編程語言存在的原因是,編寫程序的初衷其實也各不相同;新手與老手之間技術的差距非常大,而有許多語言並對新手來說太難學;還有,不同程序之間的運行成本各不相同。
有許多用於特殊用途的語言,只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例如,PHP專門用來顯示網頁;Perl更適合文本處理;C語言被廣泛用於操作系統和編譯器的開發。
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出現使得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不再過度地依賴某種特定的機器或環境。這是因為高級語言在不同的平台上會被編譯成不同的機器語言,而不是直接被機器執行。最早出現的編程語言之一FORTRAN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實現平台獨立。
(4)編程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如果所使用的翻譯的機制是將所要翻譯的程序代碼作為一個整體翻譯,並之後運行內部格式,那麼這個翻譯過程就稱為編譯。
因此,一個編譯器是一個將可閱讀的程序文本作為輸入的數據,然後輸出可執行文件。所輸出的可執行文件可以是機器語言,由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直接運行,或者是某種模擬器的二進制代碼。
如果程序代碼是在運行時才即時翻譯,那麼這種翻譯機制就被稱作解譯。經解譯的程序運行速度往往比編譯的程序慢,但往往更具靈活性,因為它們能夠與執行環境互相作用。
5. C++的發展歷史。詳細。
C語言的歷史:
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創造的。1967年, Ritchie進入貝爾實驗室工作。貝爾實驗室是當時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地方之一,著名的C語言、C++語言和Unix操作系統都誕生於此。一開始, 里奇和他的同事肯·湯普生開始研究DEC PDP-7機器,但是在這個機器上寫程序很困難,只能用很底層很高深的匯編語言。於是湯普生設計了一種高級程序語言,並把它命名為B語言。但是由於B語言本身設計的缺陷,使他在內存的限制面前一籌莫展。1973年,里奇決定對B語言進行改良,他賦予了新語言強有力的系統控制方面的能力,並且新語言非常簡潔、高效,里奇把它命名為C語言,意為B語言的下一代。
在開發C語言的同時,里奇和湯普生、布朗(貝爾實驗室的另一名科學家)還接受了一個新任務,就是在DEC PDP-7上開發一個多任務、多用戶的操作系統,1969年,他們用匯編語言完成了這個操作系統的第一個版本,里奇受一個更早的項目Multics的啟發,將這個系統命名為Unix。
為了在全世界面前展現C語言強大的能力,里奇用C語言把Unix操作系統重寫了一遍,這就是Unix第三版。而之前的第二版是用B語言開發的。1977年,為了推廣貝爾實驗室開發的Unix操作系統,里奇發表了不依賴於具體機器系統的C語言編譯文本《可移植的C語言編譯程序》,使C語言再向前跨出一大步,各種計算機都開始支持C語言。
1978年裡奇和布朗一起出版了《C語言》一書,從而使C語言成為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而該書也成為計算機科學界最暢銷的書籍之一。里奇把全部精力都放到Unix、C語言、C++語言的應用和推廣上,曾在很多國家進行過教學和講座活動。2000年,他來到了中國,在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進行了題為《貝爾實驗室與操作系統》的講演,為推動中國Unix/Linux的應用和發展貢獻了力量。
1983年,人們將計算機科學方面的最高榮譽——圖靈獎頒發給了里奇,以表彰他對計算機科學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C語言的特色
C語言是高級程序語言,也就是說程序員不必知道具體的中央處理器型號也可以為計算機進行程序編制。它主要用來進行計算機的程序設計。C語言具有高效、靈活、功能豐富、表達力強和移植性好等的特點,在計算機語言中備受青睞。
在程序能夠運行前,源代碼必須有編譯器編譯成機器語言。相對於匯編語言只能針對具體型號的CPU才能運行,C語言的便捷性是很明顯的。
C語言的主要特性
C語言保留了低級語言的特性,例如涉及內存的指針。
C語言通過參數在函數里傳遞數值。
使用了預處理機制,使得程序里可以通過包含例如宏處理的方式來處理源程序。
C語言提供了一套標准庫,這些庫里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功能。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這些特性都是有效的。例如,預處理通常作為一個獨立的程序被處理,這使得與處理的程序並不一定被完全編譯。
雖然C是高級語言,但是它同時擁有一些匯編語言的特性,對其它的語言來說這是接近低級語言的特點。例如,在C語言里,程序員可以對計算機內存進行管理。在默認的情況下,C語言不會對數組的范圍進行檢查,也就是說即使數組越界,C語言也不會作出錯誤提示。對計算機內存的管理使得程序員可以變出更快捷、更有效的程序,這對於設備驅動程序來說尤為重要。但是這也使得程序容易產生令人討厭的「臭蟲」,例如緩沖器溢出錯誤。然而,這些錯誤可以由一些工具來避免。
C語言的不足可以由由C語言發展而來的更新的編程語言改進。Cyclone語言的擁有提防對於內存錯誤的特性。C++和Objective C提供了用於面向對象的編程結構。Java和C#增加了面向對象的結構使得對內存的管理自動化。
C語言的版本
K&R C
C不斷的從它的第一版本進行改進。在1978年,Kernighan和里奇的C編程語言第一版出版。它介紹了下面的有關C語言版本的特性:
struct數據類型
long int數據類型
unsigned int數據類型
把運算符=+改為+=,依次類推。因為=+使得編譯器混淆。
在以後的幾年裡,C編程語言一直被廣泛作為C語言事實上的規范。在這本書中,C語言通常被表述成"K&R C"。(第二版的包括了ANSI C標准)
K&R C通常被作為C編譯器所支持的最基本的C語言部分。雖然現在的編譯器並不一定都完全遵循ANSI標准,但K&R C作為C語言的最底要求仍然要編程人員掌握。但是無論怎樣,現在使用廣泛的C語言版本都已經與K&R C相距甚遠了,因為這些編譯器都使用ANSI C標准。
ANSI C和ISO C
1989年,C語言被ANSI標准化。(ANSI X3.159-1989)。標准化的一個目的是擴展K&R C。這個標准包括了一些新的特性。在K&R出版後,一些新的特徵被「非官方」的加到C語言中。
void函數
函數返回struct或union類型
void *數據類型
在ANSI標准化自己的過程中,一些新的特徵被加了進去。ANSI也標准了函數庫。ANSI C標准被ISO(國際標准化組織)採納成為ISO 9899。ISO的第一個版本文件在1990年出版。
C99
在ANSI標准化後,C語言的標准在一段相當的時間內都保持不變,盡管C++繼續在改進。(實際上,Normative Amendment1在1995年已經開發了一個新的C語言版本。但是這個版本很少為人所知。)標准在90年代才經歷了改進,這就是ISO9899:1999(1999年出版)。這個版本就是通常提及的C99。它被ANSI於2000年三月採用。
在C99中包括的特性有:
可變范圍的數組
新增加的數據類型,包括long long int,布爾類型和用於表示復數的類型
支持用//表示注釋(這個特性實際上在C89的很多編譯器上已經被支持了)
snprintf
但是各個公司對C99的支持所表現出來的興趣不同。當GCC和其它一些商業編譯器支持C99的大部分特性的時候,微軟和Borland卻似乎對此不感興趣。
C++歷史:
語言的發展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C++ 是直接從 C 語言發展過來的,而 C 語言是從 B 語言發展過來的,B 語言是 BCPL 的一個解釋性後代,BCPL 是 Basic CPL。其中最有趣的是 CPL 中 C 的由來,由於當時這個語言是劍橋大學和倫敦大學合作開發的,在倫敦的人員加入之前,C 表示劍橋,倫敦人員加入之後,C 表示 Combined 組合。還有一種非正式的說法,C 表示 Christopher,因為 Christopher 是 CPL 背後的主要動力。
最初導致C++誕生的原因是在Bjarne博士等人試圖去分析UNIX的內核的時候,這項工作開始於1979年4月,當時由於沒有合適的工具能夠有效的分析由於內核分布而造成的網路流量,以及怎樣將內核模塊化。同年10月,Bjarne博士完成了一個可以運行的預處理程序,稱之為Cpre,它為C加上了類似Simula的類機制。在這個過程中,Bjarne博士開始思考是不是要開發一種新的語言,當時貝爾實驗室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就讓Bjarne博士等人組成一個開發小組,專門進行研究。
當時不是叫做C++,而是C with class,這是把它當作一種C語言的有效擴充。由於當時C語言在編程界居於老大的地位,要想發展一種新的語言,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就是C語言,所以當時有兩個問題最受關註:C++要在運行時間、代碼緊湊性和數據緊湊性方面能夠與C語言相媲美,但是還要盡量避免在語言應用領域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很自然的想法就是讓C++從C語言繼承過來,但是我們的Bjarne博士更具有先見之明,他為了避免受到C語言的局限性,參考了很多的語言,例如:從Simula繼承了類的概念,從Algol68繼承了運算符重載、引用以及在任何地方聲明變數的能力,從BCPL獲得了//注釋,從Ada得到了模板、名字空間,從Ada、Clu和ML取來了異常。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C++歷史上的主要事件:
1983年8月, 第一個C++實現投入使用(所以我喜歡說1983年C++開了天界)
1983年12月,Rick Mascitti建議命名為CPlusPlus,即C++。
1985年2月, 第一個C++ Release E發布。
10月,CFront的第一個商業發布,CFront Release 1.0。
10月,Bjarne博士完成了經典巨著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第一版
1986年11月,C++第一個商業移植CFront 1.1,Glockenspiel。
1987年2月, CFront Release 1.2發布。
11月,第一個USENIX C++會議在新墨西哥州舉行。
1988年10月,第一次USENIX C++實現者工作會議在科羅拉多州舉行。
1989年12月,ANSI X3J16在華盛頓組織會議。
1990年3月, 第一次ANSI X3J16技術會議在新澤西州召開.
5月, C++的又一個傳世經典ARM誕生。
7月, 模板被加入。
11月,異常被加入。
1991年6月,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第二版完成。
6月, 第一次ISO WG21會議在瑞典召開。
10月,CFront Release 3.0發布。
1993年3月, 運行時類型識別在俄勒岡州被加入。
7月, 名字空間在德國慕尼黑被加入。
1994年8月, ANSI/ISO委員會草案登記。
1997年7月,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第三版完成。
10月,ISO標准通過表決被接受
1998年11月,ISO標准被批准。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一下C++編譯器的「第一個」:
1985年10月,Cfront Release 1.0發布。
1987年12月,GNU C++發布。
1988年1 月,第一個Oregon Software C++發布。
6 月,第一個Zortech C++發布。
1990年5 月,第一個Borland C++發布。
1992年2 月,第一個Dec C++發布。
3 月,第一個Microsoft C++發布。
5 月,第一個IBM C++發布。
網路有
C語言:http://bk..com/view/1219.htm
C++http://bk..com/view/824.htm
6. 編程語言的歷史發展和特點
高級語言不需要對計算機的硬體有太多的了解就可以學習的語言,可移植性比較好;匯編回語言屬於低級語言答,它和計算機的硬體組織有關,首先,掌握CPU、存儲器、外設的工作原理;其次,掌握匯編語言的指令和偽指令的格式、功能、使用方法;最後,掌握程序設計結構、設計方法。
BASIC是初學者比較容易學習的高級語言,做為入門語言比較適合;
C是用途比較廣泛的面向過程的高級語言,但有些難度,尤其是指針;
c++語言和java語言是面向對象的高級語言,應用性比較廣泛.
7. 計算機編程語言的發展過程
【摘要】
本文以自然辯證的觀點探討了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運用自然辯證法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系統分析了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史、現狀和未來。並對其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模式做了探索性研究和預測,同時以哲學的觀點闡述其發展的因果關系,揭示其事物發展的共性問題;最後文章介紹了在計算機語言發展歷程中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以其在計算機事業中的突出表現來折射出人類智慧的偉大,以其不平凡的一生來激勵和指導我們在計算機語言的發展中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關鍵字】
自然辯證法 計算機語言 計算機技術 編程語言 網際網路 面向對象
正文
一九九三年美國的柯林頓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從而在這十多年間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一場信息風暴,信息技術幾乎觸及了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誇張的說沒有了信息技術,現代文明的生活將無從談起;作為信息技術中最重要的部分,計算機技術無疑是其發展的核心問題,而我們知道計算機只是一台機器,它只能按照計算機語言編好的程序執行,那麼正確認識計算機語言的過去和未來,就是關繫到計算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自然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和分析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將有助於更加全面地推動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有助於更加准確地掌握計算機語言發展趨勢。
一、科學認識大門的鑰匙--當代自然辯證法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對於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方法論。它主要研究自然界發展的總規律,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規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科學技術研究的方法。
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統地概括了他們所處時代的科學技術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統地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自然科學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以及科學認識方法的辯證法,以恩格斯的光輝著作《自然辯證法》為標志,創立了自然辯證法繼續發展的廣闊道路。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中,自然辯證法與歷史唯物論相並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在自然界和科學技術領域中的應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適用於自然領域和科學技術領域。
學習和運用自然辯證法將有助於我們搞清科學和哲學的關系,從而更加清楚地認識科學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更加全面的觀察思考問題,只有加深了認識,我們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迎接新的科學技術的挑戰。下面我將以自然辯證法的觀點來分析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
二、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趨勢
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其根本的推動力就是抽象機制更高的要求,以及對程序設計思想的更好的支持。具體的說,就是把機器能夠理解的語言提升到也能夠很好的模仿人類思考問題的形式。計算機語言的演化從最開始的機器語言到匯編語言到各種結構化高級語言,最後到支持面向對象技術的面向對象語言。
1、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史: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當計算機剛剛問世的時候,程序員必須手動控制計算機。當時的計算機十分昂貴,唯一想到利用程序設計語言來解決問題的人是德國工程師楚澤(konrad zuse)。幾十年後,計算機的價格大幅度下跌,而計算機程序也越來越復雜。也就是說,開發時間已經遠比運行時間來得寶貴。於是,新的集成、可視的開發環境越來越流行。它們減少了所付出的時間、金錢(以及腦細胞)。只要輕敲幾個鍵,一整段代碼就可以使用了。這也得益於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碼庫。隨著c,pascal,fortran,等結構化高級語言的誕生,使程序員可以離開機器層次,在更抽象的層次上表達意圖。由此誕生的三種重要控制結構,以及一些基本數據類型都能夠很好的開始讓程序員以接近問題本質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問題。隨著程序規模的不斷擴大,在60年代末期出現了軟體危機,在當時的程序設計模型中都無法克服錯誤隨著代碼的擴大而級數般的擴大,以至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種新的思考程序設計方式和程序設計模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由此也誕生了一批支持此技術的程序設計語言,比如eiffel,c++,java,這些語言都以新的觀點去看待問題,即問題就是由各種不同屬性的對象以及對象之間的消息傳遞構成。面向對象語言由此必須支持新的程序設計技術,例如:數據隱藏,數據抽象,用戶定義類型,繼承,多態等等。
2、計算機語言的發展現狀:目前通用的編程語言有兩種形式: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
匯編語言的實質和機器語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對硬體操作,只不過指令採用了英文縮寫的標識符,更容易識別和記憶。用匯編語言所能完成的操作不是一般高級語言所能實現的,而且源程序經匯編生成的可執行文件不僅比較小,而且執行速度很快。
高級語言是目前絕大多數編程者的選擇。和匯編語言相比,它不但將許多相關的機器指令合成為單條指令,並且去掉了與具體操作有關但與完成工作無關的細節,例如使用堆棧、寄存器等,這樣就大大簡化了程序中的指令。同時,由於省略了很多細節,編程者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專業知識。
高級語言主要是相對於匯編語言而言,它並不是特指某一種具體的語言,而是包括了很多編程語言,如目前流行的vb、vc、foxpro、delphi等,這些語言的語法、命令格式都各不相同。
高級語言所編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計算機識別,必須經過轉換才能被執行,按轉換方式可將它們分為兩類: 解釋類和編譯類。
3、計算機語言的發展趨勢: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以及數據抽象在現代程序設計思想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未來語言的發展將不在是一種單純的語言標准,將會以一種完全面向對象,更易表達現實世界,更易為人編寫,其使用將不再只是專業的編程人員,人們完全可以用訂制真實生活中一項工作流程的簡單方式來完成編程。下面是一張計算機語言發展圖表,從中不難得出計算機語言發展的特性:
² 簡單性
提供最基本的方法來完成指定的任務,只需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就可以用它編寫出適合於各種情況的應用程序
² 面向對象
提供簡單的類機制以及動態的介面模型。對象中封裝狀態變數以及相應的方法,實現了模塊化和信息隱藏;提供了一類對象的原型,並且通過繼承機制,子類可以使用父類所提供的方法,實現了代碼的復用
² 安全性
用於網路、分布環境下有安全機制保證。
² 平台無關性
與平台無關的特性使程序可以方便地被移植到網路上的不同機器、不同平台。
三、面向未來的漢語程序設計語言:
從計算機誕生至今,計算機自硬體到軟體都是以印歐語為母語的人發明的。所以其本身就帶有印歐語的語言特徵,在硬體上cpu、i/o、存儲器的基礎結構都體現了印歐語思維狀態的"焦點視角",精確定義,分工明確等特點。計算機語言也遵照硬體的條件,使用分析式的結構方法,嚴格分類、專有專用,並在其發展脈絡中如同他們的語言-常用字量和歷史積累詞庫量極度膨脹。實際上,計算機硬體的發展越來越強調整體功能,計算機語言的問題日益突出。為解決這一矛盾,自六十年代以來相繼有500多種計算機語言出現,歷經五代,至今仍在變化不已。
漢語沒有嚴格的語法框架,字詞可以自由組合、突出功能的整體性語言。在計算機語言問題成為發展瓶頸的今天,漢語言進入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行列,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
1、 發展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理由:
1)計算機語言問題解決,只能從人類語言中尋找解決方案;
2)計算機語言的現存問題是形式狀態與功能需求的矛盾;
3)計算機硬體的發展已為整體性語言-漢語進入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提供了條件
2、 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技術特點:
1)漢文字的常用字高度集中,生命力極強,能靈活組合,簡明准確地表達日新月異的詞彙,這些優點是拼音文字無法企及的。
2)漢語言的語法簡易靈活,語詞單位大小和性質往往無一定規,可隨上下語境和邏輯需要自由運用。漢語言的思維整體性強,功能特徵突出。
3)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發明者採用核心詞庫與無限寄存器相結合的方法,實現了漢語言的詞素自由組合;將編譯器與解釋器合一,使漢語程序設計語言既能指令又能編程;以獨特的虛擬機結構設計,將數據流與意識流分開,達到漢語程序設計語言與漢語描述完全一致,通用自如。
具有漢語言特性的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出現,打破了漢語言不具備與計算機結合的條件而不能完成機器編碼的神話。還為計算機科學與現代語言學研究提出了一條嶄新的路徑,它從計算機語言的角度,從嚴格的機械活動及周密的演算法上,向世人證實漢語的特殊結構狀態,及其特殊的功能。
四、計算機語言之父——尼蓋德
尼蓋德幫助網際網路奠下了基礎,為計算機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尼蓋德是奧斯陸大學的教授,因為發展了simula編程語言,為ms-dos和網際網路打下了基礎而享譽國際。克里斯汀·尼蓋德於1926年在奧斯陸出生,1956年畢業於奧斯陸大學並取得數學碩士學位,此後致力於計算機計算與編程研究。
1961年~1967年,尼蓋德在挪威計算機中心工作,參與開發了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因為表現出色,2001年,尼蓋德和同事奧爾·約安·達爾獲得了2001年a.m.圖靈機獎及其它多個獎項。當時為尼蓋德頒獎的計算機協會認為他們的工作為java,c++等編程語言在個人電腦和家庭娛樂裝置的廣泛應用掃清了道路,「他們的工作使軟體系統的設計和編程發生了基本改變,可循環使用的、可靠的、可升級的軟體也因此得以面世。」
尼蓋德因其卓越的貢獻,而被譽為「計算機語言之父」,其對計算機語言發展趨勢的掌握和認識,以及投身於計算機語言事業發展的精神都將激勵我們向著計算機語言無比燦爛的明天前進。
五、結束語
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認識事物才會清楚的了解其過去、現在和未來,計算機語言的發展同樣遵循著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自然辯證法的觀點來分析計算機語言,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計算機語言發展的歷史、現狀和趨勢,有了自然辯證法這把開啟科學認識大門的鑰匙,我們將回首過去、把握現在、放眼未來,正確地選擇計算機語言發展的方向,更好的學習、利用和發展計算機語言。
六、致謝
首先感謝張老師,張老師幽默的講解和精煉的內容使我受益匪淺,使我對以後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另外要感謝本文所參考的文獻的作者和相關網站。最後還要感謝在我寫論文過程中提供無私幫助的人們,以及給我支持的家人和朋友。
參考文獻
1.《計算機語言與計算機程序發展歷史》博客中國網
2.《計算機發展史》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3.《軟體發展與社會進步》蔡希堯
4.《自然辯證法概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5.《資料庫發展新技術》 磊哲
6. 《漢語程序設計語言》陳雲牧
8. 編程語言發展史
VB編程語言歷史=========
Visual Basic從1991年誕生以來,現在已經13年了。BASIC是微軟的起家產品,微軟當然不忘了這位功臣。隨著每一次微軟技術的浪潮,Visual Basic都會隨之獲得新生。可以預見,將來無論微軟又發明了什麼技術或平台,Visual Basic一定會首先以新的姿態登上去的。如果你想緊跟微軟,永遠在最新的技術上最快速地開發,你就應該選擇Visual Basic。
1991-西雅圖夜空的雷電
隨著Windows 3.0的推出,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對這個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產生了興趣,大量的Windows應用程序開始涌現。但是,Windows程序的開發相對於傳統的DOS有很大的不同,開發者必須將很多精力放在開發GUI上,這讓很多希望學習Windows開發的人員卻步。1991年,微軟公司展示了一個叫 Thunder的產品,所有的開發者都驚呆了,它竟然可以用滑鼠「畫」出所需的用戶界面,然後用簡單的BASIC語言編寫業務邏輯,就生成一個完整的應用程序。這種全新的「Visual」的開發就像雷電(Thunder)一樣,給Windows開發人員開辟了新的天地。這個產品最終被定名為Visual Basic,採用事件驅動,Quick BASIC的語法和可視化的IDE。Visual Basic 1.0帶來的最新的開發體驗就是事件驅動,它不同於傳統的過程式開發。同時,VBX控制項讓可視化組件的概念進入Visual Basic。Visual Basic 1.0是革命性的BASIC,它的誕生也是VB史上的一段佳話。
Visual Basic 1.0
1992-漸入佳境的Visual Basic
由於Windows 3.1的推出,Windows已經充分獲得了用戶的認可,Windows開發也進入一個新的時代。Visual Basic 1.0的功能過於簡單,相對於Windows 3.1的強大功能沒有發揮出來。所以,微軟在1992年推出了新版本Visual Basic 2.0。這個版本最大的改進就是加入了對象型變數,比如
Dim b As CommandButton
Dim c As Control
而且有了最原始的「繼承」概念,對象型變數分為一般類型(Control和Form)和專有類型(CommandButton和Form1等),一般類型的變數可以引用專有類型的實例,甚至通過後期綁定訪問專有類型的屬性和方法。還可以通過TypeOf…Is運算符獲取對象實例的運行時類型信息(這個功能就是當今C#的is運算符或Java的instanceof運算符)。除了對語言的改進和擴充,Visual Basic 2.0對VBX有了很好的支持,許多第三方控制項涌現出來,極大地豐富了Visual Basic的功能。微軟還為Visual Basic 2.0增加了OLE和簡單的數據訪問功能。
Visual Basic 2.0標准版
Visual Basic 2.0專業版
1993-資料庫組件新添力量
Visual Basic 2.0推出沒幾個月,微軟就發布了新版本的Visual Basic 3.0,可以看出VB這時候旺盛的生命力。乍一看,Visual Basic 3.0的界面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其實這個版本是非常及時的。它增加了最新的ODBC2.0的支持,Jet數據引擎的支持和新版本OLE的支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對資料庫的支持大大增強了,Grid控制項和數據控制項能夠創建出色的數據窗口應用程序,而Jet引擎讓Visual Basic能對最新的Access資料庫快速地訪問。Visual Basic 3.0還增加了許多新的金融函數。此外還增加了相當多的專業級控制項,可以開發出相當水平的Windows應用程序。Visual Basic 3.0是98年以前中國最流行的Visual Basic版本,因為它開發出來的可執行文件非常小,通常能用一張軟盤裝下。不過,Visual Basic採用虛擬機運行P代碼的做法也讓很多開發者不滿,他們認為這樣程序運行的效率很低,這時候Visual Basic的競爭者Delphi也誕生了。
Visual Basic 3.0標准版
Visual Basic 3.0特別版
1995-第二次革命性變化,向COM進軍。
從1993年到1995年年中,Visual Basic一直沒有新的動靜,焦急的開發者都想一窺這個神秘的新版本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Visual Basic 4.0的BETA最後終於和大家見面了。這個版本包含了16位和32位兩個版本,16位的版本就像是Visual Basic 3.0的升級版,而32位版則是一場新的革命。首先,人們發現VBX控制項不見了,全部換成了OCX控制項,這個OCX可能是指OLE Custom Controls,這個OLE已經不是傳統的OLE了,用現在的話說,它就是COM控制項。第二個最大變化是Visual Basic 4.0所用的語言換成了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這就和Office 95所採用的宏語言統一起來,這個新語言有很多亮點:
1、? 加入了「類模塊」。這是面向對象最重要的封裝性的基礎。
2、? 加入了屬性過程,加上函數過程,子程序過程,VB已經有組件開發所需的封裝性特徵。
3、? 加入了Byte類型、Boolean類型和Object類型。這大大完善了VB的類型系統。
4、? For Each語句和Collection對象。For Each語句給遍歷集合類型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現在可以在動態增長的Collection上使用For Each,而不用擔心集合內容的總數或煩人的下標問題。
這個版本的Visual Basic還能夠開發DLL工程,其實就是COM的DLL,可以將書寫好的類用這種方式和其他語言共享。
總之,這個4.0的版本為Visual Basic成為一種COM語言奠定了基礎。用Visual Basic 4.0開發基於COM的DLL比任何一種開發工具都方便。但是,Visual Basic 4.0的性能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了,P-代碼的組件成為Visual Basic 4.0嚴重的性能瓶頸,而且巨大的運行庫也讓用戶感到不滿。Visual Basic 4.0對以前版本的支持也不好,使用了大量VBX的項目很難移植到Visual Basic 4.0中。因此,Visual Basic 4.0在中國的普及程度非常低。
Visual Basic 4.0
1997-Visual Basic的豐收年
1997年,微軟推出了Visual Basic 5.0,這個版本的重要性幾乎和4.0一樣高。COM(這時候叫ActiveX)已經相當成熟,Visual Basic 5.0當然對它提供了最強的支持。不過,國內還沒有意識到COM的重要性前主要對這個版本另一個最大的亮點十分關註:本地代碼編譯器。Visual Basic 5.0終於在用戶的呼聲中加入了一個本地代碼編譯器,它可以讓應用程序的效率大大提升。除了這個大家都知道的改進以外,Visual Basic 5.0對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語言有重大的完善和豐富:
5、? 事件。Visual Basic 5.0終於允許用戶自己創建事件,而且這事件的語法相當強健和完善,這在一種不支持函數回調的語言中是很難得的。現在,VB擁有屬性、方法和事件的完整封裝性。
6、? 介面。這是VB實現多態性的基礎。同時為編寫COM組件提供了更多方便。
7、? 枚舉。在Visual Basic 5.0中枚舉作為Long整型的子類型出現,用枚舉可以對常量進行完善的封裝。
8、? 類模塊的改進。通過類模塊的屬性可以指定類模塊具有多種指定的行為,如私有構造函數等,可以通過這個功能創建符合Singleton和Monostate模式的設計。
9、? Debug.Assert。雖然這個斷言系統有點雞肋,但是總算是給調試帶來了方便。
10、 Visual Basic 5.0支持創建自己的集合類。可以創建用於For Each語句的集合類型。
11、新的數據類型Decimal,可以精確地處理有效數位較多的計算。
Visual Basic 5.0的IDE支持「智能感知」,這是一項非常方便開發者的功能,可以不必記住很長的成員名稱和關鍵字,只要按「.」,想要的東西統統彈出來。
Visual Basic 5.0還支持開發自己的ActiveX 控制項、進程內的COM DLL組件、進程外的COM EXE組件以及在瀏覽器中運行的ActiveX文檔。這極大豐富了Visual Basic的開發能力,在Internet開發上,Visual Basic 5.0也能有所建樹。
Visual Basic 5.0學習版——我的第一份正版VB
1998-企業真正高效的源泉
Visual Basic 6.0作為Visual Studio 6.0的一員發布,證明微軟正在改變Visual Basic的產品定位,他想讓Visual Basic成為企業級快速開發的利器。Visual Basic 6.0在數據訪問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ADO組件讓對大量數據快速訪問成為可能。數據環境和新的報表功能也讓數據開發有了全新的體驗。Visual Basic 藉助COM/COM+強大的功能,可以開發具有N層結構的分布式應用程序。同時,Visual Basic還可以在IIS上開發性能超群的Web應用程序。Visual Basic 6.0在語言方面和IDE方面的改進都不大,但是許多新增的組件成為Visual Basic開發人員手中的利器,如File System Object等。新的字元串函數Split和Replace等也給Visual Basic的程序員帶來很大方便。
總之Visual Basic 6.0已經是非常成熟穩定的開發系統,能讓企業快速建立多層的系統以及Web應用程序,成為當前Windows上最流行的Visual Basic版本。
Visual Basic 6.0
2002-第三次革命性變化,向.NET進軍
從1998年發布到2002年正式推出Visual Basic. NET簡直吊足了開發者的胃口。從2000年就開始傳言的具有繼承、Try…Catch語句等新功能的全新VB7.0一直沒有露面。直到2001 年,Visual Studio.NET的第一個BETA版問世的時候,所有人都呆了——這是Visual Basic嗎?And語句變成了BitAnd,數組只能從0下標開始,而且連Dim語句的意義都變了,幾乎所有的窗體控制項都變了,Long變成了 Integer而Integer變成了Short,Variant不見了,Static不能用了……簡直是翻天覆地,人們已經無暇關注這個版本有什麼改進,轉而擔心我怎麼才能接受這個本本了。其實Visual Basic. NET完全是為了.NET Framework這一全新的平台而設計的,Visual Basic. NET的設計者一開始沒有掌握好新平台和舊語言的平衡。到了BETA2中,很多東西回歸了6.0,如BitAnd又變回了And,數組的定義語句也變回了原有的意義,Static也回到了Visual Basic中。但是BETA1驚人的變化讓所有的VB開發者怕了,他們覺得這種語言被改的千瘡百孔,有些人乾脆轉去研究傳說中的新語言C#。但是 Visual Basic. NET渡過幾個BETA版本之後還是找到了正確的定位。Visual Basic. NET有對CLR最完善的支持,同時盡量保留著BASIC易懂的語法風格和易用性。這個版本新增加的功能已經數不清,最重要的幾個是:
1、? 繼承。至此,Visual Basic完成了向面向對象轉變的道路。
2、? 共享成員。
3、? Try…Catch結構化異常處理。
4、? Delegate和Interface。
5、? 名稱空間。
6、? 對自由線程的支持。
特別的是,Visual Basic. NET大大減少了Visual Basic語言的關鍵字,如GoSub、PSet等等。原先的Visual Basic有多達120個關鍵字,這給寫程序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現在經過精簡,Visual Basic脫下了這個沉重的包袱。
Visual Basic. NET現在是一門現代的、強壯的、面向對象的、簡單的可視化開發語言。強大的語言功能吸引了很多開發者。歷史是在不斷重演的,Visual Basic. NET如今的處境和Visual Basic 4.0很相似,由於兼容性變差,人氣也降低了。同時由於依附於.NET Framework,程序發布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現在國內使用Visual Basic. NET的人相對於Visual Basic 6.0來講顯得很少。但是憑借Visual Basic. NET強大的語言功能和MS的支持,Visual Basic. NET一定會顯出它的光輝來。
2003-穩中求變的新版本
Visual Basic. NET 2003是一個相當穩重的版本,改變很少,但對小處有很多改進。首先Visual Basic 6.0升級向導做了很大改進,這給從老版本痛苦升級的人帶來了更多一些的希望。其次在IDE方面,Visual Basic. NET 2003修正了許多錯誤,還讓事件處理恢復了6.0的開發體驗。語言方面只有兩項改進:
1、? 在For、For Each語句中聲明循環變數。
2、? 增加了數學移位運算符<<和>>。
在這個比較成熟穩定的新版本下,許多Visual Basic的愛好和開始重新了解Visual Basic. NET,社區裡面也漸漸熱鬧起來。但是,有些使用C#的開發者堅持認為Visual Basic. NET是垃圾,盡管Visual Basic. NET擁有比C#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IDE。這說明不了解Visual Basic. NET成為它普及的最大障礙。
2005-完美主義的Visual Basic,能否再現輝煌?
為了讓Visual Basic有最佳的開發體驗,Visual Basic 2005的設計者絞盡了腦汁。這次Visual Basic 2005光語言上的改進就足以讓Visual Basic的開發人員高興一陣子。大家可以去看看我那篇介紹Visual Basic 2005新增功能的貼子。挑重要的列在下邊:
1、? 泛型
2、? 運算符重載
3、? Partial Type
4、? 窗體的默認實例(讓你用VB6的語法使用窗體)
5、? 語法的多種改進
6、? My關鍵字
現在用Visual Basic 2005隻要一行代碼就可以讀寫注冊表、訪問文件、讀寫串口、獲取應用程序信息…… 用Visual Basic 2005完全可以稱作享受開發。而泛型、運算符重載等功能又可以讓Visual Basic的開發人員深入.NET Framework的全部功能,開發出最優秀的應用程序。
Visual Basic 2005預示著Visual Basic光明的前景,所有Visual Basic的愛好者和使用者都和我一起等待這個新版本吧。
C++編程語言歷史========
C++是從C語言發展而來的,而C語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 在1969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en Thompson為DEC PDP-7計算機設計了一個操作系統軟體,這就是最早的UNIX。接著,他又根據劍橋大學的Martin Richards設計的BCPL語言為UNIX設計了一種便於編寫系統軟體的語言,命名為B。B語言是一種無類型的語言,直接對機器字操作,這一點和後來的C語言有很大不同。作為系統軟體編程語言的第一個應用,Ken Thompson使用B語言重寫了其自身的解釋程序。 1972—1973年間,同在貝爾實驗室的Denis Ritchie改造了B語言,為其添加了數據類型的概念,並將原來的解釋程序改寫為可以在直接生成機器代碼的編譯程序,然後將其命名為C。1973 年,Ken Thompson小組在PDP-11機上用C重新改寫了UNIX的內核。與此同時,C語言的編譯程序也被移植到IBM 360/370、Honeywell 11以時VAX-11/780等多種計算機上,迅速成為應用最廣泛的系統程序設計語言。然而,C語言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類型檢查機制相對較弱、缺少支持代碼重用的語言結構等,造成用C語言開發大程序比較困難。為了克服C語言存在的缺點,貝樂實驗室的Bjarne Stroustrup博士及其同事開始對C語言進行改進和擴充,將「類」的概念引入了C語言,構成了最早的C++語言(1983)。後來,Stroustrup和他的同事們又為C++引進了運算符重載、引用、虛函數等許多特性,並使之更加精煉,於1989後推出了AT&T C++ 2.0版。隨後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ute)和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一起進行了標准化工作,並於1998年正式發布了C++語言的國際標准ISO/IEC:98-14882。各軟體商推出的 C++編譯器都支持該標准,並有不同程序的拓展。 C++支持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特別適合於中型和大型的軟體開發項目,從開發時間、費用到軟體的重用性、可擴充性、可維護性和可靠性等方面,C++均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同時,C++又是C語言的一個超集,這就使得許多C代碼不經修改就可被C++編譯通過。
JAVA編程語言歷史=========
Java,是一種可以編寫跨平台應用軟體的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由Sun(太陽微電子,Sun Microsystems)公司的James Gosling等人於1990年代初開發。它最初被命名為Oak,作為一種小家用電器的編程語言,來解決諸如電視機、電話、鬧鍾、烤麵包機等家用電器的控制和通訊問題。由於這些智能化家電的市場需求沒有預期的高,Sun放棄了該項計劃。就在Oak幾近夭折之時,隨著Internet的發展,Sun看到了 Oak在計算機網路上的廣闊應用前景,於是改造了Oak,在1995年5月以"Java"的名稱正式發布了。Java伴隨著Internet的迅猛發展而發展,逐漸成為重要的Internet編程語言。
Java編程語言的風格十分接近C++語言。Java繼承了C++語言面向對象技術的核心,舍棄了C++語言中的指針(以引用取代)、運算符重載、多重繼承(以介面取代)等成分,增加了自動垃圾收集功能用於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對象所佔據的內存空間。在J2SE1.5版本中Java又引入了泛型編程、類型安全的枚舉、不定長參數和自動裝/拆箱等語言特性。
Java不同於一般的編譯執行計算機語言和解釋執行計算機語言。它首先將源代碼編譯成位元組碼,然後依賴各種不同平台上的虛擬機來解釋執行位元組碼,從而實現了「一次編譯、到處執行」的跨平台特性。不過,這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Java程序的運行效率。
Sun公司對Java編程語言的解釋是:Java編程語言是個簡單、面向對象、分布式、解釋性、健壯、安全與系統無關、可移植、高性能、多線程和動態的語言。
Java平台是基於Java語言的平台。這樣的平台目前非常流行,因此微軟公司推出了與之競爭的.NET平台以及模仿Java的C#語言。
目前Java提供以下三個版本:
J2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微型版的Java平台
J2SE(Java 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標准版的Java平台
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企業版的Java平台
Java的歷史:
1995年5月23日,Java語言誕生
1996年1月,第一個JDK-JDK1.0誕生
1996年4月,10個最主要的操作系統供應商申明將在其產品中嵌入JAVA技術
1996年9月,約8.3萬個網頁應用了JAVA技術來製作
1997年2月18日,JDK1.1發布
1997年4月2日,JavaOne會議召開,參與者逾一萬人,創當時全球同類會議規模之紀錄
1997年9月,JavaDeveloperConnection社區成員超過十萬
1998年2月,JDK1.1被下載超過2,000,000次
1998年12月8日,JAVA2企業平台J2EE發布
1999年6月,SUN公司發布Java的三個版本:標准版、企業版和微型版(J2SE、J2EE、J2ME)
2000年5月8日,JDK1.3發布
2000年5月29日,JDK1.4發布
2001年6月5日,NOKIA宣布,到2003年將出售1億部支持Java的手機
2001年9月24日,J2EE1.3發布
2002年2月26日,J2SE1.4發布,自此Java的計算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2004年9月30日18:00PM,J2SE1.5發布,是Java語言的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事件。為了表示這個版本的重要性,J2SE1.5更名為J2SE5.0
9. 簡述計算機編程語言發展歷史
fortran、algol、cobol、lisp(和其各種scheme方言)、ada、pascal、basic、smalltalk等等,還有許多,找本關於計算科學的歷史書看看就內知道了,或容到wikipedia去查相關目錄。fortran主要用於科學計算,現有的程序庫是大多是用其編寫的;C的發明借鑒了algol的內容;過去商務計算大都用cobol,因為cobol和英語很接近;lisp多用於人工智慧領域,當然用來描述演算法也是很好的,其它的就不多說了,自己查查吧。
10. 計算機程序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我提供一個抄主線吧,那襲就是編程語言的發展。計算機程序的發展伴隨著計算機編程語言的發展,剛開始是01二進制代碼 的機器語言,後來就有了面向程序的,比如c語言,接著出現了面向對象的c++
而後出現了更貼近自然語言的 java 雖然也是面向對象 的但是他主要是網路編程。 而未來發展的方向會更貼近自然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