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波的歷史
寧波
寧波,簡稱「甬」,是浙江省的一個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利的較大的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準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位於浙東,長江三角洲南翼。寧波北侖港是個深水良港。
寧波位於我國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南翼。是具有7000年歷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唐宋以來,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餘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
寧波文人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如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寧波的藏書文化深厚,涌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
因歷史兩市來往緊密,佛羅倫薩曾向寧波送過1:1青銅大衛復制像,寧波回贈南宋石刻"文臣武將".
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中孕育而成的寧波傳統工藝諸如骨木嵌鑲、寧式傢具、朱金木雕、金銀彩綉等,用材講究,手藝精絕,風格獨特。
寧波是浙東交通樞紐,陸、海、空、水立體交通發展迅速,尤以「東方大港」之稱的北侖港稱譽國內外。櫟社機場與香港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架設有空中橋梁。鐵路、公路、水運以及市內交通四通八達。
【歷史】寧波擁有中國新石器時代代表性的河姆渡遺址。春秋時為越國地,戰國中期以後為楚國轄地。秦以來,屬會稽郡。621年,改置鄞州。625年改稱鄮縣,屬越州。738年設明州。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轄溫台明越四郡。1195年升為慶元府。1276年稱慶元路。1367年稱明州府,1381年為避國號諱,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
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亦為寧波專署駐地。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三江、鎮海、北侖三片濱海臨江發展。1986年寧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寧波以港興市,是中外聞名的商埠。唐時已是與日本、新羅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通商的主要港口。1522年葡萄牙人在雙嶼設立根據地,進行走私貿易,後被明軍討伐。鴉片戰爭後,寧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對外開港。在近代史上,寧波新興工商業發展較早,「寧波幫」更是蜚聲海內外。寧波人在上海居民構成中的比重很大。2000年北侖港已經成為著名的深水良港。
⑵ 寧波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哪些主要特徵
基本特徵。
河姆渡文化的發源地
1973年在姚江畔的河姆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被學術界命名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發現和確立,證明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文明發祥地。
考古發現表明,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寧波先民們就已擇水而棲,繁衍和生息在這片美麗沃饒的土地上。已經發掘的古文化遺址有餘姚的河姆渡遺址、田螺山遺址、鯔山遺址、鯗架山遺址,江北區的慈湖遺址、小東門遺址、傅家山遺址,奉化的名山後遺址,象山的塔山遺址等。其中2001年發現的田螺山遺址位於餘姚三七市鎮相嶴村,西南距河姆渡遺址約7公里。遺址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文化堆積最厚處超過3米,疊壓6個文化層,形成年代距今7000年—5500年。傅家山遺址位於慈城鎮西北部的傅家山,面積約2000平方米,出土的河姆渡文化早期的古村落遺跡和豐富的遺物,對研究河姆渡文化早期聚落形態和文化演變進程具有較大價值。
名城之點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4米左右,疊壓著4個文化層,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3000年。
干欄式建築是河姆渡文化的突出表現,世所罕見,其榫卯結構相當先進,是我國現已發現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中最早的榫卯,反映了寧波先民們的高度文明。
水稻的栽培,外國學者一向以為從日本、印度傳入中國。河姆渡大批人工栽培秈稻和粳稻的發現證實,世界上秈稻的發源地之一在寧波,填補了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史上「有粳無秈」的空白。
河姆渡遺址出土8支木槳,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遺址出土的大量動植物遺存中以水生動植物為多,特別是鯊、鯨、裸頂鯛等海生魚類骨骸的發現,證明河姆渡先民已經憑借舟楫把活動范圍擴大到江河及近海地區,這在經濟活動和與外界交往中有重要意義。
唐宋以來我國著名的港口城市
寧波的先民,早在六七千年前就開始水上活動,境內的句章港是戰國時期越國的重要港口。唐代,隨著明州城的崛起,對外交通貿易日趨繁榮,成為全國四大港口之一和重要的瓷器貿易中心之一。今東渡門外至靈橋門一帶,是當時日本遣唐使、唐商明州登陸地,現在建有遣唐使入明州登岸紀念碑。兩宋時期,同日本、朝鮮、東南亞和阿拉伯諸國的友好往來更為頻繁,北宋在明州設立市舶司,對外貿易進入了鼎盛時期,其時與廣州、泉州並稱為我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江廈古碼頭,是東門口碼頭遺址北宋外海船的出土,證明我國海船創制減搖龍骨比歐洲使用減搖龍骨早六個世紀。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馳海禁,次年即在寧波設立浙海關,為當時中國四大海關之一。鴉片戰爭後寧波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曾經關閉的浙海關再次設立。
名城之點 唐宋海運碼頭
1978年8月和1979年4月,寧波市文管會曾先後兩次派員對寧波市區東門口交郵大樓施工范圍內的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獲古代海運碼頭三個,外海船一艘,以及大量宋元時期的龍泉窯青瓷和青白瓷等,為研究我國古代重要的通商口岸—明州的碼頭設施、對外交通貿易和造船業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浙東文化的淵藪之地
甬城,以其浩瀚的人文氣質,成為浙東文化的淵藪之地。陶瓷文化、建築文化、藏書文化、浙東學派……構成了浙東文化燦爛深厚的廣度與深度。它們源遠流長,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一席。
陶瓷文化: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瓷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溪上林湖集我國瓷器的發祥地、唐宋越窯青瓷的生產中心及「秘色瓷」原產地於一身,在我國早期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有漢至北宋的窯址一百餘座。是我國目前燒造歷史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窯址之一,展現了越窯從創燒、發展、繁盛至衰落的整個歷史軌跡,有「露天青瓷博物館」之稱,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越窯窯址著名的還有東錢湖窯址及奉化白杜、象山黃避嶴等古窯。
宗教文化:名列「五山十剎」的天童寺為曹洞宗的重要道場,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庭,歷來是僧才薈萃和國際友好往來的場所。阿育王寺素負「東南佛國」的盛名,是臨濟宗的重要道場。而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均在寧波有著悠久的歷史。
浙東學術:自北宋「慶歷五先生」、南宋「淳熙四先生」為學術發端,明州逐漸成為浙東學術重鎮。明代產生了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明末清初,以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黃宗羲開創了浙東史學派及其哲學思想,萬斯同、全祖望、徐時棟等人繼承與傳播這一學派,對國內外學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浙東學派「言性命必究於史」與「經世致用」的治學原則,具有社會進步意義的思想精神,造就了不少為當時社會作出卓越貢獻、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名城之點 浙東學術三大柱
黃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黃宗羲作為浙東史學鼻祖,治學的特點,是從儒家經義和純粹理學的框框中解脫出來,提倡以六經為根基,兼談歷史,貫通經史,通達古今,經世致用,為史學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
萬斯同(1638年-1702年),字季野,號石園,萬泰的第8子,經學家萬斯大之弟,黃宗羲的學生,清初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官修《明史》主要修撰者之一。
全祖望(1705年-1755年),清代學者、文學家。字紹衣,號謝山。全祖望的學術貢獻有四點:留下了表彰民族氣節的珍貴文獻;揭示清初學術之精髓;完善了《宋元學案》;為清代浙東學派繼往開來。
藏書文化:寧波是文獻名邦。天一閣是寧波藏書文化的象徵。天一閣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之間,原為兵部右侍郎范欽藏書處,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書樓。現藏閣古籍30餘萬卷,約13萬冊,成為四明文獻之邦的縮影。其他如五桂樓、伏跗室等亦是藏書文化的傑出代表。
建築文化:寧波的建築文化既有保國寺「無梁殿」的舉世奇跡,又有江南水鄉民居建築的淡雅悠然。保國寺大殿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為單檐九脊殿。整個大殿的全部結構皆用斗拱之間的榫卯技術,不用一枚鐵釘將建築物的各個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50餘噸的重量。在大殿前槽天花板上,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故被稱為「無梁殿」。無梁殿結構獨特,氣勢宏偉,比世界建築巨著《營造法式》還早90年,成為《營造法式》的實例見證。
寧波民居,小青瓦、清水牆、梁架古樸、門窗精巧,獨具風格。
明清以來反侵略斗爭的前沿
地處東南沿海的寧波人民具有抗擊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明代的抗倭,鴉片戰爭時期的抗英,清光緒年間中法戰爭的抗法,抗日戰爭時期四明山作為全國十九個抗日根據地之一等,為我國的反侵略斗爭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唐宋以來甬江口就駐水師,北宋這里是打造神舟的造船場、明州第一碼頭。遺址中尚保存了南宋時的摩崖石刻(照),元代梵文摩崖石刻。明清時期,寧波是抗倭、抗英、抗法等反侵略斗爭前沿,在全國可算保存海防遺址最集中最豐富的一處。
名城之點 鎮海口海防遺址
鎮海口海防歷史遺址集中分布在甬江入海口,不到2平方公里南、北兩岸的范圍內。鎮海口的海防歷史遺址內容齊全,自成體系,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海防遺址。鎮海口海防遺址,包括甬江北岸鎮海區招寶山的威遠城、明清碑刻、月城、安遠炮台,梓蔭山的吳公紀功碑亭、俞大猷生祠碑記、泮池(裕謙殉難處)、吳傑故居等八處;甬江南岸北侖區的戚家山營壘、金雞山瞭台、靖遠炮台、平遠炮台、宏遠炮台、鎮遠炮台等六處。南北兩岸合計共十四處。這些海防遺址,是中國人民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抗禦外侮,自強不息的歷史見證。
⑶ 寧波有什麼歷史淵源
寧波歷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時為越國地,戰國中期以後為楚國轄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縣,屬會稽郡。兩漢、三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3縣除隸屬的州、國和郡名時有變動外,其區域范圍基本未變。隋開皇九年9589年,3縣同餘姚合並,稱句章縣,縣治置小溪(今鄞縣鄞江鎮),仍屬會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設州治於三江口(現寧波老城區);武德八年(625年)改稱鄮縣,屬越州,縣治復置小溪。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明州,轄鄮、慈溪、奉化、翁山4縣,州治也在小溪。唐長慶元年(821年)州治從小溪遷至三江口,並建子城,為其後一千多年來寧波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記載,寧波最早的城垣為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劉牢之所築,稱筱牆,故址相傳在今西門筱牆巷一帶。
五代稱明州望海軍。北宋建隆元年(960)稱明州奉國軍。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轄溫台明越四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升為慶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稱慶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設浙東道都元帥府。
朱元璋吳元年(1367年)稱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避國號諱,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亦為寧波專署駐地。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寧波逐漸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進,並形成三江、鎮海、北侖三片濱海臨江發展的空間格局。1986年寧波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計劃單列市。
寧波以港興市,是中外聞名的商埠。唐時已是與日本、朝鮮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通商的主要港口。鴉片戰爭後,寧波被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史上,寧波新興工商業發展較早,「寧波幫」更是蜚聲海內外。2000年寧波港吞吐量已突破億噸。北侖港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深水良港。
⑷ 浙江省目前的七個歷史文化名城是那幾個
浙江省內國家級、省級、市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6個):杭州、紹興、寧波、衢州、臨海、金華
全國歷史文化名鎮(6個):嘉善縣西塘鎮、桐鄉市烏鎮、湖州南潯區南潯鎮、紹興縣安昌鎮、寧波江北區慈城鎮、象山縣石浦鎮
全國歷史文化名村(2個):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第一批1991年10月公布,6個):溫州、餘姚、湖州、舟山定海、金華(已升國家級)、東陽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第二批,2000年1月21日公布,6個):嘉興、蘭溪、天台、松陽、瑞安、龍泉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991年10月日公布,15個):餘杭塘棲鎮、蕭山衙前鎮、寧波江北慈城鎮、餘姚梁弄鎮、象山石浦鎮、永嘉岩頭鎮、湖州南潯鎮、海寧鹽官鎮、桐鄉烏鎮、紹興東浦鎮、紹興柯橋鎮、紹興安昌鎮、諸暨楓橋鎮、江山二十八都鎮、溫嶺市箬山鎮(已並入石塘鎮)
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991年10月日公布,4個):樂清仙溪鎮南閣村、永嘉岩頭鎮蒼坡村、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遂昌縣焦灘鄉獨山村
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0年1月21日公布,25個):蕭山進化鎮、建德市新葉、富陽市龍門鎮、臨安市河橋鄉、寧海縣前童鎮、慈溪市鳴鶴鎮(現屬觀海衛鎮)、永嘉縣楓林鎮、平陽縣騰蛟鎮、嘉善縣西塘鎮、嵊州市崇仁鎮、諸暨市斯宅民居、金華縣曹宅鎮、武義縣俞源鄉、義烏市赤岸鎮、浦江縣鄭宅鎮、仙居縣皤灘鄉、台州市路橋、溫嶺市新河鎮、舟山市馬嶴鎮、平湖市當湖鎮南河頭、金華縣孝順鎮山頭下村、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縉雲縣新建鎮河陽村、慶元縣松源鎮大濟村、松陽縣大東壩鎮石倉村
省級歷史文化村鎮(2006年6月2日公布,33個):桐廬縣深澳鎮(現與窄溪、石阜2鎮合並為江南鎮)、淳安縣浪川鄉芹川村、奉化市溪口鎮岩頭村、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的水碓坑村和黃坑村、瑞安市飛雲鎮林垟、永嘉縣岩坦鎮嶼北村、蒼南縣橋墩鎮碗窯村、蒼南縣金鄉鎮、泰順縣雅陽鎮的百福岩村和塔頭底村、德清縣新市鎮、嘉興市新塍鎮、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嵊州市竹溪鄉竹溪村、義烏市佛堂鎮、永康市石柱鎮厚吳村、蘭溪市女埠街道虹霓山村、蘭溪市永昌街道、武義縣大田鄉嶺下湯村、浦江縣白馬鎮嵩溪村、江山市清湖鎮、江山市石門鎮清漾村、龍游縣湖鎮鎮、龍游縣石佛鄉三門源村、開化縣霞山鄉、溫嶺市溫嶠鎮、天台縣街頭鎮、仙居縣白塔鎮高遷古村落、麗水市蓮都區西溪鄉、青田縣阜山鄉、松陽縣赤壽鄉界首村、遂昌縣王村口鎮、龍泉市龍南鄉上田村、岱山縣東沙鎮
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006年6月2日公布,2個):海寧市南關廂、台州市椒江區章安
溫州市級歷史文化街區(第一批,2006年12月21日公布,1個):平陽縣昆陽鎮坡南街區
溫州市級歷史文化村鎮(第一批,2006年12月21日公布,12個):平陽縣鳳卧鎮、平陽縣青街畲族鄉、文成縣南田鎮、泰順縣筱村鎮、瑞安市高樓鄉、樂清市仙溪鎮北閣村、樂清市城北鄉黃檀硐村、樂清市淡溪鎮黃塘村、永嘉縣大若岩鎮埭頭村、永嘉縣潘坑鄉岩龍村、文成縣嶺後鄉雅庄村、泰順縣新浦鄉庫村
寧波市級歷史文化村鎮(第一批,2005年8月日公布,10個):奉化市溪口鎮岩頭村、餘姚市大嵐鎮柿林村、餘姚市梨洲街道金冠村、寧海縣深甽鎮清潭村、象山縣曉塘鄉黃埠村、象山縣西周鎮儒雅洋村、鄞州區茅山鎮走馬塘村、鄞州區章水鎮蜜岩村、江北區慈城鎮半浦村、東錢湖旅遊渡假區東錢湖鎮韓嶺村
浙江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8處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 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天台山風景名勝區 嵊泗列島風景名勝區 楠溪江風景名勝區 莫干山風景名勝區 雪竇山風景名勝區 雙龍風景名勝區 仙都風景名勝區 江郎山風景名勝區 仙居風景名勝區 浣江—五泄風景名勝區 方岩風景名勝區 百丈祭飛雲湖風景名勝區 方山—長嶼硐天風景名勝區 浙江省的天姥山風景名勝區
西湖 宋城 雷峰塔 杭州樂園 未來世界 東方文化園 野生動物世界 雙溪竹海 千島湖 瑤琳仙境 浙西大峽谷 安吉竹子博覽園 烏鎮 西塘 大慈岩 大明山 南潯 太湖 富春桃源 桐廬垂雲通天河 鹽官觀潮 嘉興南湖
魯迅故里 柯岩 蘭亭 會稽山 五泄 新昌大佛寺 普陀山 溪口
滕頭 寧波天一閣 天下玉苑 雅戈爾動物園 丹山赤水 五龍潭 中國漁村 寧波松蘭山海濱
天台山 仙都 八面山影視城 長嶼硐天 臨海江南長城 雁盪山 楠溪江 天目山 溫州江心嶼 龍游石窟 仙居 江郎山 義烏國際商貿城 諸葛八卦村 仙華山 雙龍
⑸ 「寧波」城市的來歷
寧波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經濟發達寧波位於中國東海之濱,大陸海岸線中段,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南翼,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杭州灣相望,是浙江省的經濟中心,也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寧波是擁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唐時,市內三江匯聚成就了寧波的繁華,並使它與揚州、廣州並稱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列為對外貿易的三大港口重鎮在悠久的人文演化過程中,寧波擁有渾厚的文化、經濟思想的積累。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各項社會經濟事業蓬勃發展。2001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310億元人民幣,財政總收入190億元,市區居民可支配收入11991元,是中國大陸最富裕的城市之一,躋身中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和投資環境四十優之列。歷史悠久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享有省級經濟管轄許可權的副省級計劃單列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力的"較大的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擁有眾多的旅遊景點寧波是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更是有著豐富資源的著名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餘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美食聚多寧波菜又叫「甬幫菜」,擅長烹制海鮮,鮮咸合一,以蒸、烤、燉等技法為主,講究鮮嫩軟滑、原汁原味,色澤較濃。像腐皮包黃魚、苔菜小方烤、雪菜炒鮮筍,便宜又好吃。吃小吃要到城隍廟,既熱鬧又有特色,蟹粉小籠包、鍋貼米線、豬油湯團、酒釀圓子……邊走邊吃,直把肚子撐破。城隍廟的百年老店摳籽脊窋一定要去。 十大名菜:冰糖甲魚、鍋燒河鰻、腐皮包黃魚、苔菜小方烤、火臆金雞、荷葉粉蒸肉、彩熘全黃魚、網油包鵝肝、黃魚魚肚、苔菜拖黃魚。十大名點:豬油湯團、龍鳳金團、水晶油包、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塊、三絲宴面、鮮肉小籠包子、燒賣、鮮肉餛飩、酒釀圓子等。
⑹ 寧波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在哪一年
寧波是第二批3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於1986年12月8日公布
⑺ 請介紹一下寧波的歷史及文化古跡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餘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
寧波文人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如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寧波的藏書文化深厚,涌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中孕育而成的寧波傳統工藝諸如骨木嵌鑲、寧式傢具、朱金木雕、金銀彩綉等,用材講究,手藝精絕,風格獨特。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這是位居天下禪宗五剎之一的天童寺的寫照,寧波的佛教文化舉世聞名;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山為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寧波是浙東交通樞紐,陸、海、空、水立體交通發展迅速,尤以「東方大港」之稱的北侖港稱譽國內外。櫟社機場與香港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架設有空中橋梁。鐵路、公路、水運以及市內交通四通八達。
寧波歷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唐代,寧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後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和全國14個中央計劃單列市(副省級)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國第四位,消費水平居全國第二位。寧波港是上海國際航運樞紐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79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
寧波是中國商人的發祥地。號稱是「中國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寧波籍的。與溫州人相比,寧波人更喜歡做大生意,這里出過「船王」包玉剛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工商巨子。故有「寧波大老闆」、「溫州小老闆」之稱。
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傳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海乾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干海產品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鹹水、淡水交匯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極為豐富,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塗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蟶子、牡蠣、泥螺、貢干、海蜇、海帶、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干海產品中數黃魚鯗、明府鯗、紅膏熗蟹、醉泥螺、蝦干、對蝦干、蝦皮、新風鰻鯗、海蜇頭、海帶、苔菜、烤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⑻ 寧波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是幾月幾號
每年12月8日為寧波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
⑼ 歷史上的寧波
寧波歷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時為越國地,戰國中期以後為楚國轄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句章3縣,屬會稽郡。兩漢、三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3縣除隸屬的州、國和郡名時有變動外,其區域范圍基本未變。隋開皇九年,3縣同餘姚合並,稱句章縣,縣治置小溪(今鄞縣鄞江鎮),仍屬會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設州治於三江口(現寧波老城區);武德八年(625年)改稱?縣,屬越州,縣治復置小溪。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明州,轄?、慈溪、奉化、翁山4縣,州治也在小溪。唐長慶元年(821年)州治從小溪遷至三江口,並建子城,為其後一千多年來寧波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記載,寧波最早的城垣為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劉牢之所築,稱筱牆,故址相傳在今西門筱牆巷一帶。
五代稱明州望海軍。北宋建隆元年(960)稱明州奉國軍。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轄溫台明越四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升為慶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稱慶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設浙東道都元帥府。
朱元璋吳元年(1367年)稱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避國號諱,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亦為寧波專署駐地。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寧波逐漸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進,並形成三江、鎮海、北侖三片濱海臨江發展的空間格局。1986年寧波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計劃單列市。
寧波以港興市,是中外聞名的商埠。唐時已是與日本、朝鮮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通商的主要港口。鴉片戰爭後,寧波被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史上,寧波新興工商業發展較早,「寧波幫」更是蜚聲海內外。2000年寧波港吞吐量已突破億噸。北侖港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深水良港。
⑽ 關於寧波的歷史
寧波歷史
寧波歷史十分悠久。早在七千年前,人類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創造出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