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衢州人文歷史沿革
衢州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轄區內衢縣、龍游、江山、常山、開化等地出土的石斧、石錛、石刀、石矛等證明,遠在新石器時代,衢州的先人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夏、商、西周三代屬百越之地。
春秋初為姑蔑國,後為越國姑蔑之地,戰國時屬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滅楚,平定江南,於吳越之地置會稽郡,今衢州屬會稽郡之太末縣(一作大末)。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為荊王國地。十二年(前195),吳國地。景帝四年(前153),誅吳王劉濞,復屬會稽郡。
東漢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縣置新安縣。為衢縣建縣之始,仍屬會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析新安縣置定陽縣。
三國吳國寶鼎元年(226),新安縣改屬東陽郡。
晉太康元年(280),因與弘農郡新安縣同名,改新安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說溪以縣得名,仍隸東陽郡。
南朝宋、齊、梁三代,新安縣隸屬不變;陳永定三年(559),置信安郡,領信安、定陽2縣,隸縉州。
隋大業三年(607),太末、定陽2縣並入信安,隸東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於信安置衢州,並分置須江(江山)、定陽(常山)2縣,衢州州名始於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信安遂為州治;同時,析太末縣之西設白石縣並置榖州,州領太末、白石2縣,白石為州治之所;七年(624)廢衢州,並定陽,須江、白石、太末4縣入信安縣,隸婺州;貞觀八年(634),從信安、金華2縣析置龍丘縣;武後垂拱二年(686),復置衢州,轄信安、龍丘、常山3縣,屬江南道,信安為州治;如意元年(692),分龍丘縣之西置盈川縣,衢州轄信安、龍丘、須江、常山、盈川5縣;證聖元年(695),分須江、定陽、弋陽3縣置玉山縣,隸衢州;天寶元年(742),改衢州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復為衢州,同年,玉山縣改隸信州;衢州仍轄信安、龍丘、須江、盈川、常山5縣,信安為州治,隸浙江東道;大歷十四年(779),改隸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復隸浙江東道;二年(781),又改隸浙江西道;貞元三年(787),復隸浙江東道;元和七年(812),廢盈川縣入信安;咸通中(860-874),改信安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隸衢州。
五代時,衢州屬吳越國(907-978),州治倚西安,轄西安、龍游、常山、江山4縣;後唐長興二年(931),吳越改龍丘為龍游。
北宋時西安縣仍為衢州治,屬兩浙路;南宋時屬兩浙東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衢州路總管府,西安縣倚廓,隸江淮行省浙東道宣慰司。
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為龍游府,治所西安;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龍游府為衢州府,西安倚廓,隸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永樂二十二年(1424),建越王府;宣德二年(1427),越王府除。
清代沿襲明制,仍為衢州府,隸浙江省金衢嚴道;順治八年(1651),浙閩總督移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裁撤,西安縣仍為府治外,又為金衢嚴道治所。
㈡ 衢州的由來
「衢州」最初是作為州級政區名稱出現的,元朝始才成為專用名。唐朝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於信安縣地置州,州治依廓,實行州領縣體制。州領信安、定陽、須江三縣。「衢」是信安之地置州的專名;「州」是政區級的通用名。州是以「衢」字因。
衢州,一說以今常山境內的「三衢山」得名;據史料記載:唐武德八年(公元625 年),鄂國公尉遲恭,新擴信安城(今衢州城),新城規模初具,深得當朝賞識,令其上報新城域名,一介武夫為新城名冥思苦想,一時六神無主。後聽說信安境內有座三衢山,且風光綺麗,為天下名勝,心中大喜,便欣然命信安為衢州。
一說以路通三越(閩越、揚越、吳越)命名。筆者認為後者較為可信。首先從地名角度分析,「衢」字的含義,《爾雅釋宮》稱「四達謂之衢」。《楚詞·天問》謂九交道之意。《太玄經》作衢,也有「衢周九路」之說。從地理位置看,俯瞰衢州,川陸所會,四通八達,南際歐閩,北抵歙睦,東達滬杭,入於大海,由江山港、常山港、烏溪江匯合衢江,構成發達的水陸交通網路。在以水陸交通為主的古代,三水冠之為「三衢」,對此,《大明一統專》便作出定論:「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衢州」一名以交通得名無疑。有的文獻中累次出現衢州一名以「三衢山」因,這是一種誤導。
「三衢」一名作為衢州的別名出現和廣泛使用,大量的文獻證明是在唐朝武德四年之後,是「衢」字的引申。管子《輕重甲篇》言「聞子三衢」,「三衢」一詞古語中早有,很明顯,「衢」非「三衢」之簡稱。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類的文明,「衢州」一名的文化內涵將會愈益豐富而外延。
㈢ 問衢州歷史資料,急!!!!!我今天就要用。
行政歷史
衢州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轄區內衢縣、龍游、江山、常山、開化等地出土的石斧、石錛、石刀、石矛等證明,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夏、商、西周三代屬百越之地。
春秋初為姑蔑國,後為越國姑蔑之地,戰國時屬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滅楚,平定江南,於吳越之地置會稽郡,今衢州屬會稽郡之太末縣(一作大末)。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為荊王國地。十二年(前195),吳國地。景帝四年(前153),誅吳王劉濞,復屬會稽郡。
東漢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縣置新安縣。為衢縣建縣之始,仍屬會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析新安縣置定陽縣。
三國吳國寶鼎元年(226),新安縣改屬東陽郡。
晉太康元年(280),因與弘農郡新安縣同名,改新安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說溪以縣得名,仍隸東陽郡。
南朝宋、齊、梁三代,新安縣隸屬不變;陳永定三年(559),置信安郡,領信安、定陽2縣,隸縉州。
隋大業三年(607),太末、定陽2縣並入信安,隸東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於信安置衢州,並分置須江(江山)、定陽(常山)2縣,衢州州名始於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信安遂為州治;同時,析太末縣之西設白石縣並置榖州,州領太末、白石2縣,白石為州治之所;七年(624)廢衢州,並定陽,須江、白石、太末4縣入信安縣,隸婺州;貞觀八年(634),從信安、金華2縣析置龍丘縣;武後垂拱二年(686),復置衢州,轄信安、龍丘、常山3縣,屬江南道,信安為州治;如意元年(692),分龍丘縣之西置盈川縣,衢州轄信安、龍丘、須江、常山、盈川5縣;證聖元年(695),分須江、定陽、弋陽3縣置玉山縣,隸衢州;天寶元年(742),改衢州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復為衢州,同年,玉山縣改隸信州;衢州仍轄信安、龍丘、須江、盈川、常山5縣,信安為州治,隸浙江東道;大歷十四年(779),改隸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復隸浙江東道;二年(781),又改隸浙江西道;貞元三年(787),復隸浙江東道;元和七年(812),廢盈川縣入信安;咸通中(860-874),改信安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隸衢州。
五代時,衢州屬吳越國(907-978),州治倚西安,轄西安、龍游、常山、江山4縣;後唐長興二年(931),吳越改龍丘為龍游。
北宋時西安縣仍為衢州治,屬兩浙路;南宋時屬兩浙東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衢州路總管府,西安縣倚廓,隸江淮行省浙東道宣慰司。
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為龍游府,治所西安;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龍游府為衢州府,西安倚廓,隸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永樂二十二年(1424),建越王府;宣德二年(1427),越王府除。
清代沿襲明制,仍為衢州府,隸浙江省金衢嚴道;順治八年(1651),浙閩總督移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裁撤,西安縣仍為府治外,又為金衢嚴道治所;宣統三年七月(1911年8月7日),裁西安縣並入衢州府,由府兼理縣事。
辛亥革命後(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軍政分府,兼理縣事;民國元年(1912)二月,廢府,改西安為衢縣;三年(1914),實行道制,衢縣屬金華道,並為道尹駐地;五年(1916),裁道,翌年復設,道尹仍駐衢縣;十六年(1927),設第一特區縣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衢縣;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改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衢縣仍為公屬屬址;一九四六年,專員公署與保安司令部合並,稱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駐衢縣;一九四八年,衢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屬址移金華。
一九四九年五月六日,衢縣解放,始設軍管會,後建衢州專員公署。衢州市,專屬仍駐衢州,縣政府遷至樟潭鎮;一九五一年,撤銷衢州市,縣府遷回衢縣城區,專署駐衢縣;一九五五年三月,衢州專員公署撤銷,衢縣屬金華專區;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常山並入衢縣;一九六0年一月一日,龍游縣並入;一九六一年,復置常山縣;一九七九年九月,恢復衢州市,縣、市並存;一九八一年四月,撤縣並入市;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三日,龍游縣析出,另立縣治;一九八四年,轄區不變;一九八五年五月,金華地區撤銷,衢州市升省轄市,原衢州市分設柯城區與衢縣,實行市管縣,市轄衢縣、江山、常山、開化、龍游五縣及柯城區;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江山縣改縣級市,屬衢州市。
人文歷史
衢州,古為姑蔑國、大末縣、信安縣,唐初因境內三衢山而得名「衢」。衢州地處浙江西部、錢塘江上游,「控鄱陽之肘腋,扼甌閩之咽喉,連宣歙之聲勢」,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浙、閩、贛、皖四省交通之門戶。獨特的地理位置,秀麗的一方山水,勤勞而智慧的勞動人民,孕育出燦爛的歷史文化。從距今六千年的蔥洞遺址到東華山漢墓群,從姑蔑族的南遷到孔氏大宗的南渡,從綿延七百里的仙霞古道到連綿不絕的衢江水運,從兩宋時期的群星薈萃到明清之際的天涯賈客,一處處史跡、一件件文物、一個個名人都在述說著衢州六千年的歷史文明。1994年,衢州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的衢州
衢州地處錢江源頭,自古就人傑地靈。考古學家在境內發現眾多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其中著名的蔥洞遺址將衢州的歷史推到了距今6000年前。商周時期的衢州,屬揚州之域,雖在文書上鮮見記載,但眾多原始瓷器和精美玉器的出土,可見當時的繁榮。春秋末年,衢州屬「姑蔑」之地,姑蔑族和徐偃王後裔構成了衢州的早期居民。
蔥洞先民——6000年前的衢州人
1、 蔥洞遺址:衢州、建德交界處分布著大面積的石灰岩地貌,為古代先民提供了理想的居住環境。位於衢州上方鎮境內的蔥洞、觀音洞遺址就是該地區一個典型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活動在衢州的最早例證。正是根據這一遺址的出土文物,將衢州市的歷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
6000年前的浙江大地,氣候溫暖,植被茂盛,動物繁多,十分適宜人類居住。衢州,與餘姚河姆渡、餘杭良渚文化等地區一樣,也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近年來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一處處新石器時代遺存就是最好的實物例證。
2、 姑蔑一族——2500年前的文明傳承
越族是構成華夏民族的重要一支,而閩浙贛皖四省交界之地正是古越族的發源地,衢州就處於這一地區的中心。春秋時期,姑蔑族從山東泗水地區輾轉南遷,其一部與偃王後裔一部先後遷居浙西衢州。姑蔑南遷及其定居衢州的歷史表明衢州地區早在春秋時期就已融入了華夏族之列。眾多青銅禮器、兵器和隨葬玉器、原始瓷器的出土,足可說明當時衢州經濟文化的繁榮。姑蔑史料:
(1)《左傳·哀公十三年):「姑蔑之旗」及杜預注。
魯哀公十三年(前482),姑蔑就作為一支重要力量參與越國對吳國的戰爭。說明早在此前,姑蔑一族即已定居衢州。
(2)《國語·越語上)(卷二十):勾踐之地,……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
姑蔑管轄范圍包括如今整個衢州地區及遂昌、湯溪、江西玉山等地。
3、 偃王南遷
徐國,為嬴姓子爵,始封於夏朝,其國在下邳僮縣,今泗州臨淮有徐城。周朝建立後,徐國與東夷各族不服周王朝統治,雙方不斷發生戰爭。西周末年,周穆王派兵攻打徐國,徐偃王棄國南遷,春秋時期其一部輾轉來到衢州。
秦漢至唐時期的衢州
約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於姑蔑舊地設大末縣,縣治在今龍游縣境內,揭開了衢州歷史新的一頁。兩漢時期,衢州經濟還處於發展初期,但從出土的青銅器和陶器來看,仍表現出較高的工藝水平。六朝時期,地處江南的衢州相對安定,經濟文化緩慢發展。唐代初年於信安縣設州城,衢州得以迅速發展。特別是七百里仙霞古道的開鑿,使衢州作為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的地位日益凸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郡縣制,於姑蔑舊地設大末縣,故城在今龍游縣城西,正式開始了衢州建縣的歷史。東漢末年,又設立了新安縣(今衢江區、柯城區)、定陽縣(今常山縣)。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縣設須江縣(今江山市)。同年於信安縣設州級行政區劃,因境內三衢山而稱衢州,亦有八方通衢之意,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宋元時期的衢州
兩宋時期,伴隨著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衢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獲得空前繁榮。特別是在北宋,衢州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達到了頂峰,為兩浙(今浙江及江蘇南部地區)翹楚。北宋167年間,衢州僅文科進士就達250人,遠高於蘇州、杭州、紹興等地。南宋時期,隨著聖裔南遷,衢州成為南方新的儒學聖地,史稱「東南闕里」。作為南宋全國知名書院,柯山書院、包山書院更是人文薈萃,其影響一直波及到元代。
明清時期的衢州
隨著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明清時期的衢州作為東南軍事重鎮的地位日益顯現。平「三藩之亂」後,衢州自此有了「鐵城」之稱。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從杭州經衢州至江西玉山或福建浦城的驛道,成為明清時期內陸交通最繁盛的商路。處在這條驛道要沖之地的衢州,經濟文化得以進一步發展。鼎盛於明代中後期,以經營珠寶、書籍為主,以衢籍,特別是龍游籍商人為核心的龍游商幫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商幫之一,也正是衢州作為四省通衢要地的明證。
㈣ 衢州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衢州旅遊特色:
衢州旅遊資源豐富,經普查表明,衢州現有各類旅遊資源單體1192個,分屬121種類型。衢州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2處,同時還擁有紫微山、錢江源2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公園和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文物古跡多達2040餘處。
衢州旅遊具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景點豐富、交通便捷、特產眾多、野趣較濃等優勢,確實是一個觀光、休閑度假、生態旅遊的好地方。因而有「山水名城,神奇衢州」之稱。
衢州有著非常難得的自然風光和清新純朴的民俗民風。衢州境內多山多水,錢江源是錢塘江的源頭,九龍湖、月亮湖、仙霞湖是衢州山水旅遊線上的明珠,江郎山、紫微山、古田山、齊天山(又名九華山)等景點則是衢州山水旅遊線的精華。九龍湖風景區,兩岸青山,一江碧水,有千島湖之秀、三峽之美,是避暑療養休閑的好去處。首期開發的九龍湖水上樂園,以黃壇口水庫人工湖為主,配以現代化的水上游樂設施,可供遊人飽覽湖光山色、田園風光,怡情養性,樂趣無窮。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江郎山,素有「雄奇冠天下,秀麗甲東南」之譽,擁有中國丹霞第一奇峰、全國一線天之最。有被譽為「南孔聖地」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宗孔氏家廟、圍棋仙境爛柯山、「雄奇冠天下,秀麗甲東南」的江郎山、「世界第九大奇跡」龍游石窟、國際地科聯組織確立的我國首枚「金釘子」。
衢州美食特色:
美食之一:「三頭一掌」,即兔頭、鴨頭、魚頭和鴨掌。用辣椒、姜、蒜、桂皮、杞子、中葯等輔料燒制的「三頭一掌」味道鮮美、色香俱全,到目前為止,在衢城燒「三頭一掌」的大排檔達150餘家,幾乎成為夜宵的主打品牌。
美食之二:爛柯山魚。「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圍棋發源地爛柯山下,有一個石室魚庄,是吃魚的好去處,那裡有鯰魚、鮭魚、汪刺魚、石斑魚、老虎魚、太陽魚,做法別具匠心。
美食之三:葯王山葯膳。葯王山葯膳以綠色為主,有仙菇養顏羹、葯王如意雞、神農三寶鴨、千金小龍魚、韭菜胡桃、栗子腰花、蜂蜜雪梨、清螺香粥、豬腳綉花針和小公雞燉山王杞等。
衢州工業特色:
衢州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發展勢頭良好。市委、市政府正在實施「410工程」,即培育建立氟化工、有機胺、礦山風動機械、有機硅單晶硅等4個全國製造中心,建設新型干法水泥、電光源、高檔特種紙、金屬製品、輸變電設備、精細化工、鈣產品、竹木加工、消防器材、蜂製品等10個特色產業基地,在融資、用地、用電等方面優先扶持列入「410工程」的特色產業,以提升區域特色競爭力,加快衢州經濟跨越式發展。其中市本級主要扶持衢州經濟開發區的礦山風動機械、金屬製品、輸變電設備等產業發展。
衢州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3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是城市總體規劃內的新興綜合區,規劃及行政管轄范圍為26.5平方公里。下屬三個工業功能區,其中:1、東港功能區;2、白沙功能區;3、金屬製品加工功能區。
經過十年的建設,有入園企業近700家,投產的工業企業16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5家。區內常住人口4.5萬人,企業職工2.5萬人。區內形成了金屬製品加工、機械電器、皮革服裝、農產品加工醫葯等特色優勢產業。2004年,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8.5億元,工業增加值8.5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 .21億元,區內企業出口交貨值8.29億元。
㈤ 衢州的民間文化
衢州有世界三大宗教的教堂、廟宇和道家的廟觀。
佛教:衢州市區原有天寧寺、衛寧寺、轂寧寺、彌陀寺、祥符寺、白蓮庵等。現存天寧寺、大洲西山寺、東岳殿、九華山靈鳩寺、爛柯山寶岩寺等。
基督教:衢州市區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兩派,一處在蛟池街,一處在府山上。史上還有著名的「衢州教案」。
清真寺:衢州市區下街。
道教:衢州市區有天妃宮、神農殿、周王廟等。 衢州地處閩、浙、贛、皖交界之處,從雕刻建築、飲食習慣到地方曲藝、民情風俗有受周邊地域文化的影響。在對吳越文化、徽派文化等文化因素兼容並蓄的基礎之上,衢州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衢州地方文化。
衢州歷史悠久,人文豐富。少數村縣有少數民族居住,本區域以漢民為主,衢州本地人基本和大多數漢民的習俗一樣,重要的還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此外衢州人還過立夏、冬至、六月年、麻糍等節日。 蒙山精舍:南朝——齊(479~502年),徐璠之、顏延之於太末縣創建蒙山精舍,課授生徒。著名學者徐伯珍(璠之之侄)繼承叔父之志,遷蒙山精舍於九岩山,從學者眾。這是衢州有史料對授學的最早記載。
克齋講舍:又名衢麓書院,址在今講舍街,衢師所在地。朱熹等曾講學於此,明嘉靖年間,李遂為太守,政務之餘也曾在此講學,後五縣之民,集資為李遂塑立銅像於講學之所。
清獻書院:位於城北書院村,南宋咸淳(1265~1274年)郡守陳蒙於趙忭故居創建書院。
鹿鳴書院:原西安縣學,位於市區縣學街,縣治北面。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衢州知府謝最淳於縣學東創建鹿鳴書院。先後多次修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改為求益書院。1902年並府學(正誼書院)為衢郡中學堂。
景濂書院:明嘉靖三十年,理學家周積回家鄉江山縣所創建的書院。
正誼書院:原衢州府學,位於府山西南麓。康熙四十七年,知府楊廷望改普潤庵(尼姑庵)為府學,初名愛蓮書院。乾隆十年(1745年),知府胡文縛重修,易名為正誼書院。1902年改為衢郡中學堂。
柯山書院:(梅岩精舍)梅岩,位於爛柯山麓,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毛友、鄭可簡、鄭待問等在此築室,稱梅岩精舍,南宋淳祐六年改為柯山書院。理學大師徐霖、歷史學家馬端臨等先後擔任山長(即校長),是宋元時期全國著名書院。
包山書院:位於開化縣馬金包山之麓,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淳熙三年(1176年),芳名學者呂祖謙、朱熹等人曾在此舉行「三衢之會」,影響深遠。南宋時期,其與廣信鵝湖、南康鹿洞、遂安瀛山書院並稱江南「四大書院」。 柯城區:境內有天生石樑、如虹凌飛的圍棋仙境爛柯山;有闕里氣象、鄒魯流韻的南宗孔氏家廟;有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記載的「衢州三怪」出沒的遺跡;有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門;聞名遐邇的天寧寺千手觀音;烏溪江風景區、九華山風景名勝區、白雲山·營盤山、烏石山風景區等。
衢江區:衢南紫微山(天脊龍門、葯王山、關公山)及九潭溝,九龍湖(卧龍山莊、夢龍山莊、湘思島、環形島)、仙霞湖等;衢北為溶洞奇觀探險區,有「天下第一洞天」太真洞,鬼斧神工白塔洞、金雞洞等;衢東為名勝古跡攬勝區,金仙岩摩崖石刻、恐龍蛋化石遺址、江心洲、浙西大草原、九仙岩、白鷺洲、桂花岩等。
常山縣:三衢山翡翠石林風景堪稱「秀甲東南,江南一絕」,有「華東第一石林」之譽。常山國家地質公園為全國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內有中國第一枚「金釘子」剖面——常山黃泥塘奧陶系達瑞威爾階全球界線層型剖面。
開化縣:錢江源省級風景名勝區(蓮花塘、蓮花溪、天子湖、楓樓坑、三省界碑、大峽谷飛瀑、千畝黃山奇松等旅遊景點)、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芹江風景區(中國根雕博覽園、靈山寺、南湖島、嶴灘新區等旅遊景點及人文景觀)、霞山古民居、張灣聖潭溝風景區等。
龍游縣:龍游自古即有「東游西遊不如龍游」的說法,被譽為「千古之謎」的龍游石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已成為衢州市首個國家4A級旅遊區。集聚眾多明清古建築的龍遊民居苑,風景旖旎的浙西大竹海,以及石佛三門源等自然、人文旅遊資源也得天獨厚。
江山市: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江郎山,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黃巢起義遺址——仙霞關,以及清漾毛氏祖居、保安戴笠老家、浮蓋山、峽里湖、月亮湖等150多處景點。江郎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涵蓋江郎山景區、月亮湖景區、仙霞嶺景區、廿八都古鎮、浮蓋堆石洞群等五大景區。
㈥ 衢州有哪些文化遺產
衢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名單 :《爛柯山—圍棋仙地的傳說》、《邵永豐麻餅製作技藝》、《梧 桐祖殿祭春》、《全旺板龍》、《車馬燈》、《茶燈戲》、《楊炯出巡》、《硬頭 獅子》、《滾花龍》、《畲族婚禮》、《脫節龍》、《龍游發糕製作技藝》、《貔 貅舞》、《廿八都山歌》、《手獅舞》、《須江古樂》、《廿八都木偶》、《鋼叉舞》、《胡家神龍》、《跳竹馬》、《蘇庄草龍》、《開化根雕》、《徽戲》。 衢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名單 一、民間文學1、衢州話2、衢州三怪傳說(柯城)3、癩痢娘娘的傳說(衢江) 4、浮石潭的傳說(衢江)5、江山方言6、江郎山的傳說(江山)7、清漾毛愷的故事(江山)8、常山方言9、嚴嵩在常山的傳說(常山)10、瓊奴和苕郎的愛情故事(常山)11、常山喝彩歌謠12、聖潭溝的傳說(開化)二、民間音樂13、衢江十番鑼鼓14、衢江後溪十二月花名15、江山民間坐唱班16、常山猷輅民歌 17、開化滿山唱三、民間舞蹈18、衢江沈家板龍19、衢江橫路馬燈戲20、衢江玳堰節節龍21、龍游小腳燈22、龍游儒大門草龍23、龍游少兒走馬燈24、龍游清明祭祖燈會25、龍游麒麟燈26、龍游大街龍燈27、龍游竹衣龍28、龍游斷頭龍29、江山斷頭龍30、江山黃石板獅31、江山佛堂魚燈32、江山石門抬閣33、常山銅錢槍舞34、常山蜀阜皇龍35、常山洗馬舞36、常山柴沖舞37、開化余村魚頭板燈38、開化霞山高蹺竹馬39、開化馬金姚家扛燈40、開化華埠竹馬舞41、開化華埠花棍舞42、開化大溪邊柳葉龍四、傳統戲曲43、衢州灘簧44、龍游茶燈戲45、龍游婺劇46、江山婺劇變臉、耍牙47、常山婺劇48、開化目蓮戲 五、曲藝49、柯城「三塊頭」樂拔50、龍游道情51、龍游小鑼書52、江山四都道情53、常山道情六、雜技與競技54、柯城麻蓬「十三太保」傳統拳術55、江山塘源口洪公拳56、常山喬裝戲57、常山猷輅拳58、武當太乙五步拳(常山)59、南少林武術(開化)七、民間美術60、龍游粿印雕刻技藝61、吳芝英剪紙(龍游)62、江山剪紙63、常山假山盆景製作技藝64、常山三十六天井建築藝術65、開化塘塢古祠堂木雕工藝八、傳統手工技藝66、柯城瑩白瓷製作技藝67、柯城古琴製作技藝68、衢江桂花餅製作技藝69、衢江雙橋粉干製作技藝70、衢江大洲廚刀製作技藝71、東方魔鏡(衢江)72、龍游宣紙製作技藝73、龍游小辣椒製作技藝74、竹編技藝(龍游、開化)75、江山西硯76、江山傳統陶藝77、豆腐傳統製作技藝(江山、常山)78、常山木桿秤手工製作技藝79、常山貢面製作技藝80、常山夏布製作技藝81、常山手工彈棉花技藝82、常山胡柚栽培技藝83、傳統榨油技藝(常山、開化)84、開化青磚瓦燒制工藝85、開化「貢紙」86、開化塘塢豆腐乾製作工藝87、開化龍頂茶手工製作技藝九、傳統醫葯88、楊繼洲與針灸89、常山民間中醫偏方診療十、民俗90、周王廟會91、柯城白雲山廟會92、衢江重陽節93、衢江浮石六月過小年94、衢江東岳山廟會95、龍游商幫96、龍游羅家清明餜製作97、龍游徐偃王廟會98、江山麻糍節99、江山鳳林三月三祭祀會100、常山裡東坑修路節101、常山焙餜(糕)102、常山龍門口扁食103、常山茄子燈104、常山天燈105、常山球川廟會106、常山傳統婚俗107、開化桐村千層糕製作工藝108、開化蘇庄炊粉109、開化蘇庄平坑保苗節110、開化大溪邊廟會111、開化蘇庄唐頭古佛節
㈦ 衢州市歷史
衢州位來於浙江省西部,錢自塘江上游,金華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連江西上饒、景德鎮,北鄰安徽 黃山,東與省內金華、麗水、杭州三市相交,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浙西生態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化學工業基地。也是一座有一千八百年歷史的江南重鎮。衢江之畔,素有「四省通衢」之稱,也是歷代兵家必爭重鎮。1994年衢城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㈧ 關於衢州的完整歷史
行政歷史
衢州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轄區內衢縣、龍游、江山、常山、開化等地出土的石斧、石錛、石刀、石矛等證明,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夏、商、西周三代屬百越之地。
春秋初為姑蔑國,後為越國姑蔑之地,戰國時屬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滅楚,平定江南,於吳越之地置會稽郡,今衢州屬會稽郡之太末縣(一作大末)。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為荊王國地。十二年(前195),吳國地。景帝四年(前153),誅吳王劉濞,復屬會稽郡。
東漢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縣置新安縣。為衢縣建縣之始,仍屬會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析新安縣置定陽縣。
三國吳國寶鼎元年(226),新安縣改屬東陽郡。
晉太康元年(280),因與弘農郡新安縣同名,改新安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說溪以縣得名,仍隸東陽郡。
南朝宋、齊、梁三代,新安縣隸屬不變;陳永定三年(559),置信安郡,領信安、定陽2縣,隸縉州。
隋大業三年(607),太末、定陽2縣並入信安,隸東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於信安置衢州,並分置須江(江山)、定陽(常山)2縣,衢州州名始於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信安遂為州治;同時,析太末縣之西設白石縣並置榖州,州領太末、白石2縣,白石為州治之所;七年(624)廢衢州,並定陽,須江、白石、太末4縣入信安縣,隸婺州;貞觀八年(634),從信安、金華2縣析置龍丘縣;武後垂拱二年(686),復置衢州,轄信安、龍丘、常山3縣,屬江南道,信安為州治;如意元年(692),分龍丘縣之西置盈川縣,衢州轄信安、龍丘、須江、常山、盈川5縣;證聖元年(695),分須江、定陽、弋陽3縣置玉山縣,隸衢州;天寶元年(742),改衢州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復為衢州,同年,玉山縣改隸信州;衢州仍轄信安、龍丘、須江、盈川、常山5縣,信安為州治,隸浙江東道;大歷十四年(779),改隸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復隸浙江東道;二年(781),又改隸浙江西道;貞元三年(787),復隸浙江東道;元和七年(812),廢盈川縣入信安;咸通中(860-874),改信安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隸衢州。
五代時,衢州屬吳越國(907-978),州治倚西安,轄西安、龍游、常山、江山4縣;後唐長興二年(931),吳越改龍丘為龍游。
北宋時西安縣仍為衢州治,屬兩浙路;南宋時屬兩浙東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衢州路總管府,西安縣倚廓,隸江淮行省浙東道宣慰司。
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為龍游府,治所西安;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龍游府為衢州府,西安倚廓,隸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永樂二十二年(1424),建越王府;宣德二年(1427),越王府除。
清代沿襲明制,仍為衢州府,隸浙江省金衢嚴道;順治八年(1651),浙閩總督移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裁撤,西安縣仍為府治外,又為金衢嚴道治所;宣統三年七月(1911年8月7日),裁西安縣並入衢州府,由府兼理縣事。
辛亥革命後(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軍政分府,兼理縣事;民國元年(1912)二月,廢府,改西安為衢縣;三年(1914),實行道制,衢縣屬金華道,並為道尹駐地;五年(1916),裁道,翌年復設,道尹仍駐衢縣;十六年(1927),設第一特區縣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衢縣;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改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衢縣仍為公屬屬址;一九四六年,專員公署與保安司令部合並,稱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駐衢縣;一九四八年,衢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屬址移金華。
一九四九年五月六日,衢縣解放,始設軍管會,後建衢州專員公署。衢州市,專屬仍駐衢州,縣政府遷至樟潭鎮;一九五一年,撤銷衢州市,縣府遷回衢縣城區,專署駐衢縣;一九五五年三月,衢州專員公署撤銷,衢縣屬金華專區;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常山並入衢縣;一九六0年一月一日,龍游縣並入;一九六一年,復置常山縣;一九七九年九月,恢復衢州市,縣、市並存;一九八一年四月,撤縣並入市;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三日,龍游縣析出,另立縣治;一九八四年,轄區不變;一九八五年五月,金華地區撤銷,衢州市升省轄市,原衢州市分設柯城區與衢縣,實行市管縣,市轄衢縣、江山、常山、開化、龍游五縣及柯城區;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江山縣改縣級市,屬衢州市。
人文歷史
衢州,古為姑蔑國、大末縣、信安縣,唐初因境內三衢山而得名「衢」。衢州地處浙江西部、錢塘江上游,「控鄱陽之肘腋,扼甌閩之咽喉,連宣歙之聲勢」,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浙、閩、贛、皖四省交通之門戶。獨特的地理位置,秀麗的一方山水,勤勞而智慧的勞動人民,孕育出燦爛的歷史文化。從距今六千年的蔥洞遺址到東華山漢墓群,從姑蔑族的南遷到孔氏大宗的南渡,從綿延七百里的仙霞古道到連綿不絕的衢江水運,從兩宋時期的群星薈萃到明清之際的天涯賈客,一處處史跡、一件件文物、一個個名人都在述說著衢州六千年的歷史文明。1994年,衢州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的衢州
衢州地處錢江源頭,自古就人傑地靈。考古學家在境內發現眾多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其中著名的蔥洞遺址將衢州的歷史推到了距今6000年前。商周時期的衢州,屬揚州之域,雖在文書上鮮見記載,但眾多原始瓷器和精美玉器的出土,可見當時的繁榮。春秋末年,衢州屬「姑蔑」之地,姑蔑族和徐偃王後裔構成了衢州的早期居民。
蔥洞先民——6000年前的衢州人
1、 蔥洞遺址:衢州、建德交界處分布著大面積的石灰岩地貌,為古代先民提供了理想的居住環境。位於衢州上方鎮境內的蔥洞、觀音洞遺址就是該地區一個典型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活動在衢州的最早例證。正是根據這一遺址的出土文物,將衢州市的歷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
6000年前的浙江大地,氣候溫暖,植被茂盛,動物繁多,十分適宜人類居住。衢州,與餘姚河姆渡、餘杭良渚文化等地區一樣,也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近年來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一處處新石器時代遺存就是最好的實物例證。
2、 姑蔑一族——2500年前的文明傳承
越族是構成華夏民族的重要一支,而閩浙贛皖四省交界之地正是古越族的發源地,衢州就處於這一地區的中心。春秋時期,姑蔑族從山東泗水地區輾轉南遷,其一部與偃王後裔一部先後遷居浙西衢州。姑蔑南遷及其定居衢州的歷史表明衢州地區早在春秋時期就已融入了華夏族之列。眾多青銅禮器、兵器和隨葬玉器、原始瓷器的出土,足可說明當時衢州經濟文化的繁榮。姑蔑史料:
(1)《左傳·哀公十三年):「姑蔑之旗」及杜預注。
魯哀公十三年(前482),姑蔑就作為一支重要力量參與越國對吳國的戰爭。說明早在此前,姑蔑一族即已定居衢州。
(2)《國語·越語上)(卷二十):勾踐之地,……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
姑蔑管轄范圍包括如今整個衢州地區及遂昌、湯溪、江西玉山等地。
3、 偃王南遷
徐國,為嬴姓子爵,始封於夏朝,其國在下邳僮縣,今泗州臨淮有徐城。周朝建立後,徐國與東夷各族不服周王朝統治,雙方不斷發生戰爭。西周末年,周穆王派兵攻打徐國,徐偃王棄國南遷,春秋時期其一部輾轉來到衢州。
秦漢至唐時期的衢州
約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於姑蔑舊地設大末縣,縣治在今龍游縣境內,揭開了衢州歷史新的一頁。兩漢時期,衢州經濟還處於發展初期,但從出土的青銅器和陶器來看,仍表現出較高的工藝水平。六朝時期,地處江南的衢州相對安定,經濟文化緩慢發展。唐代初年於信安縣設州城,衢州得以迅速發展。特別是七百里仙霞古道的開鑿,使衢州作為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的地位日益凸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郡縣制,於姑蔑舊地設大末縣,故城在今龍游縣城西,正式開始了衢州建縣的歷史。東漢末年,又設立了新安縣(今衢江區、柯城區)、定陽縣(今常山縣)。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縣設須江縣(今江山市)。同年於信安縣設州級行政區劃,因境內三衢山而稱衢州,亦有八方通衢之意,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宋元時期的衢州
兩宋時期,伴隨著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衢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獲得空前繁榮。特別是在北宋,衢州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達到了頂峰,為兩浙(今浙江及江蘇南部地區)翹楚。北宋167年間,衢州僅文科進士就達250人,遠高於蘇州、杭州、紹興等地。南宋時期,隨著聖裔南遷,衢州成為南方新的儒學聖地,史稱「東南闕里」。作為南宋全國知名書院,柯山書院、包山書院更是人文薈萃,其影響一直波及到元代。
明清時期的衢州
隨著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明清時期的衢州作為東南軍事重鎮的地位日益顯現。平「三藩之亂」後,衢州自此有了「鐵城」之稱。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從杭州經衢州至江西玉山或福建浦城的驛道,成為明清時期內陸交通最繁盛的商路。處在這條驛道要沖之地的衢州,經濟文化得以進一步發展。鼎盛於明代中後期,以經營珠寶、書籍為主,以衢籍,特別是龍游籍商人為核心的龍游商幫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商幫之一,也正是衢州作為四省通衢要地的明證。
㈨ 衢州有那些歷史文化
一、節慶活動
衢州地理復雜、歷史事件(戰爭、移民等)眾多因此而方言眾多,多受北部吳語、皖南徽語、江西贛語、閩北方言的建州語等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復雜多樣,其中江山方言堪稱是漢語活化石保留了不少古代詞彙,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9)衢州市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衢州被稱為中國特產之鄉,各縣都有一批名牌旅遊特色產品:開化紙、開化根雕、江山西硯、柯城瑩白瓷等。
柯城區花卉、特禽;衢江區椪柑、竹炭;龍游縣:竹筍、黃花梨;江山市:白鵝、獼猴桃、白菇、蜜蜂;常山縣胡柚、油茶;開化縣龍頂茶、金針菇、根雕藝術。
衢州著名小吃:三頭一掌,衢州三頭分別是兔頭、鴨頭、魚頭和鴨掌,都是衢州地方特色風味食品。
風味特色小吃:衢州烤餅、衢州麻餅、八寶菜、龍游米糊、龍游開洋豆腐乾、龍游發糕、毛豆腐、衢州油炸果、山粉肉、開化青螄、開化焙糕、常山胡柚、菱角豆腐、開化板栗、高家蘿卜絲、衢州椪柑、衢州柑橘、衢紅桔、雙橋粉干、常山索麵。
衢州也是產茶地區,龍游是全國重點茶葉產區之一,有1500多年的種植史。龍遊方山茶、開化龍頂茶、衢州玉露茶、江山綠牡丹等。
㈩ 衢州是第幾批歷史文化名城
衢州是第三批
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個:
正定、邯鄲、新絳、代縣、祁縣、哈爾濱內、吉林、容集安、
衢州
、臨海、長汀、贛州、青島、聊城、鄒城、臨淄、鄭州、浚縣、隨州、鍾祥、岳陽、肇慶、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瓊山、樂山、都江堰、瀘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陽、漢中、天水、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