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州有什麼名勝古跡
1、西漢南越王墓
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光孝寺
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辟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
3、六榕寺
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
4、懷聖寺
是廣州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於唐高祖武德年間,懷聖寺總面積1553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典型的阿拉伯建築風格,寺內設有教長室、藏經室,禮拜大殿和專供洗禮的水房寺內的光塔。
5、南海神廟
又稱波羅廟,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祭海的場所,坐落在廣州黃埔區廟頭村,是中國古代東南西北四大海神廟中唯一留存下來的建築遺物,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的場所,也是我國古代對外貿易(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的一處重要史跡。
南越王墓古物:
南越王墓有一件文物被稱為「鎮墓之寶」——「文帝行璽」金印,是我國考古發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傳世或發掘出土秦漢印章中,未見一枚皇帝印璽,只有文獻記載。
但是文獻講的帝印,是白玉質印、螭虎鈕印,印文是「皇帝行璽」或「天子行璽」;而南越國趙眜這枚帝印卻是金質印、蟠龍鈕印,長、寬均為3厘米左右,高1.8厘米,重148克,印文是「文帝行璽」。 這是金印的獨特之處,是南越國自鑄、生前實用之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璽」金印外,還有「泰子」(泰同太)金印和「右夫人璽」金印,但不是龍鈕,而是龜鈕。「泰子」金印也是首次發現,在傳世印璽中未曾見過。
㈡ 廣州和廣州附近比較有歷史文化氣氛的旅遊景點
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佔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惟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建築群。該廟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開放時間: 6:00-17:00 門票: 4元 交通線路: 從市區乘坐292、210路公共汽車到廟頭站下車可以到達。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是西漢初年南越國第二代王趙昧(趙佗之孫)的陵墓,距今已2000多年,全館佔地面積14000平方米。館內陳列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套)、而「文帝行璽」金印是中國考古發掘首次發現的「皇帝」印璽,最為珍貴。 開放時間: 9:00-17:00 門票: 12元 交通線路: - 地鐵:2號線在越秀公園站下車即可 - 電車:101、103、105、108 109、110、112、113在越秀公園下車 - 公共汽車:21、7、5、284、543、552、519、58、273在越秀公屋、盤福路、解放北黯、中國大酒店站下車即可。 余蔭山房 余蔭山房建成於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了,它與佛山樑園、東莞可園、順德清暉園台稱廣東四大名園。 開放時間: 9:00-17:30 門票: 10元 光孝寺 光孝寺是廣州市歷史最悠久、佔地面積最大的佛教寺廟,其始建年代距今17D口多年,光孝寺佔地3.1萬平方米。光孝寺以禪宗六祖惠能當年曾在這里作過著名的「風幡論辨」而名聲威震佛門。 開放時間: 6:00-17:00 門票: 4元 交通線路: 交通線路坐地鐵西門口站下車,2、4、31、29路公共汽車,102、107電車等 寶墨園 寶墨園建於清末,一九九五年重建,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驚世之作當數已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瓷逆浮雕《清明上河圖》,巨幅磚雕《吐艷和嗚壁》工藝精湛。 開放時間: 9:00-17:30 門票: 30元 交通線路: 在廣州可乖282號車,在番禺市橋可囊11號專線抵達 鎮海樓 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鎮海樓樓高五層,俗稱「五層樓「。樓最前面的四石鼓文碑刻,原刻於公元前770年(距今276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碑刻。 開放時間: 9:00-17:00 門票: 6元 交通線路: 5、6、10、33、36、42、44 56、66、83、105、108、183、184、190、191、219、233、864路公共汽車到越秀公園下車。 補充: 還有黃捕 軍校
希望採納
㈢ 廣州文化歷史旅遊景點
陳家祠 (歷史博物抄館)。如襲果你姓陳,可以免門票。門票好像是20
廣州石室教堂
寶墨園:位於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建於清末,佔地五畝,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歷時六載,擴至一百多畝,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建築、園林、山水、石橋等布局合理,和諧自然,構成一幅幅美麗壯觀的景色。
門票30元
㈣ 廣州有什麼名勝古跡
廣州的名聲古跡有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懷聖寺、南海神廟、五仙觀、鎮海樓、蓮花塔,清朝的陳家祠、余蔭山房等。
1、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3、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
4、五仙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233號。現寺觀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穀神廟。該觀屬道教,坐向南,門上大匾上有清兩廣總督瑞麟書寫的「五仙古觀」四個大字。
5、蓮花塔也是明代磚塔。該塔坐落在番禺蓮花山上。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番禺舉人李惟鳳等建塔,原名"文禺塔"。因蓮花山多礪石,又名"石礪塔"。又因其東西山坡有一塊天然獅形岩石,故又稱"獅子塔"。
㈤ 廣州旅遊的歷史遺址
1、廣州海珠區同福中路狀元井
位於海珠區龍導大街狀元井巷。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番禺(今廣州)人張鎮孫(1235,1278)被點為新科狀元。後因與權臣賈似道不合,丟官回鄉。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兵大舉南侵。賦閑在家的張鎮孫拍案而起,於廣州南郊召集鄉民守家護土,並收編宋朝潰敗官兵,屯兵於河南龍導尾(今龍導大街一帶)。
當時張氏命人掘井以應軍需,這就是後來的「狀元井」。 明朝初年,水井被重新修整,周邊砌以紅米石井欄,旁樹石碑,上書「通鄉宗張狀元之井」。
水井附近植以桂樹、黃槐。又在張氏原居處建「醫靈大廟」,廟中供張氏神像。抗日戰爭時期,碑、廟俱毀,井被封。1991年底,水井又被重新修葺,街口新掛一聯:「一井狀元留聖跡,千秋閭里記前賢。」
6、余蔭山房
余蔭山房位於廣州市番禺南村。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清同治六年(1867年)起建,同治十年建成。坐北向南,佔地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瓏著稱,為清代粵中四名園之一。
進門過小院,便到余蔭園門旁,懸掛點題的「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的木聯。
園門前右邊植夾牆竹,頗有特色。園中建築沒有中軸線,自由散點布局,以石拱風雨廊橋為界,分為東西兩區,東有玲瓏水榭、卧匏廬、楊柳樓台、孔雀亭和來薰亭;西有深柳堂、臨池別館。
園內遍植四季花木,具有玲瓏典雅的嶺南園林特色。深柳堂、玲瓏水榭是園中的精華所在。
㈥ 廣州的簡介有哪些當地的旅遊特色是什麼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中國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地區在語言風俗、傳統、歷史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嶺南文化(南粵文化),省內土地豐足、水資源豐富,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一直被稱作華南地區的漁米之鄉。
著名地區:
1、越秀公園
位於廣州解放北路,越秀山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台」而得名。建過觀音閣,又名觀音山。著名古跡鎮海樓,又名五層樓,樓分五層,高28米。園內還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牆、四方炮台、中山紀念碑、孫中山讀書治事處碑、伍廷芳墓、明紹武君臣冢、海員亭、五羊石像、五羊傳說雕塑像群、球形水塔、電視塔等。
2、白雲山
廣州白雲山位於廣州市北部,距市區約17公里,是九連山脈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稱。
3、蓮花山
位於番禺區獅子河畔。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跡。它與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並稱為我國兩大古礦場。蓮花山上還有始建於明朝萬曆(1612年)年間的蓮花塔和始建於清朝康熙(公元1664年)年間的蓮花城等古跡,均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番禺寶墨園
位於番禺區沙灣鎮紫坭村,初建於清末,佔地五畝,毀於20世紀50年代。1995年重建,是一所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的園藝藝術公園。
5、華南植物園
位於天河區龍洞天源路,佔地面積333公頃,建於1929年,是我國歷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被譽為永不落幕的「萬國奇樹博覽會」,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稱。
6、珠江夜遊
珠江夜遊是由來已久,極具特色的游樂目,具有濃郁的南國特色。擁有天字、西堤、芳村、中大等旅遊專用碼頭,並擁有「花城明珠」號等豪華游輪、「白鷗」歐式豪華遊艇。其中,信息時報號是目前我國內河最豪華的觀光游輪之一。
廣東的飲食天下聞名,廣州菜是粵菜的代表,潮菜以精緻典雅著稱,客家菜(東江菜)則以原汁原味見長。廣東人普遍喜歡喝普洱、鐵觀音、壽眉、馬騮搣,粵菜即廣東菜,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由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特色菜點發展而成,是起步較晚的菜系,但它影響深遠,港、澳以及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粵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長,烹調技藝多樣善變,用料奇異廣博。在烹調上以炒、爆為主,兼有燴、煎、烤,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香、松、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咸、鮮)之說。時令性強,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濃郁。粵菜的影響較為廣泛。據近年來的一些報刊介紹,目前的美國有中國餐館的幾萬家;英國有14000家;法國、荷蘭各有2000家;日本不下數千家。這些地方的中國餐館,多數是粵式茶樓、菜館,生意很旺。澳大利亞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響下,飲茶已成為一個專門名詞,凡到悉尼市游覽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粵式飲茶用餐的韻味為時尚。粵菜的其獨特的清淡風味,獨領風騷,以「食在廣州」的聲譽馳名中外。
「食在廣州,味出鳳城、味在潮州」還離不開廣東飲茶,它實際是變相的吃飯,各酒樓、酒店,茶樓均設早、午、晚茶,飲茶也就與談生意、聽消息、會朋友連在一起了。廣東飲茶離不開茶、點心、粥、粉、面,還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工夫茶,它備用特製的微型茶壺、白瓷小杯和烏龍茶,斟茶時有「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兩步,所沖茶濃香帶苦,回味無窮。廣東點心是中國面點三大特式之一,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穎,別具特色。
廣東粥特點是粥米煮開花和注意調味,有滑雞粥、魚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廣東粉為沙河粉,軟中帶韌。廣東面以「伊府麵」最為出名。 粵菜廣采「京都風味」,「姑蘇風味」和「揚州炒賣」之長,貫通中西,揚名海內外。
㈦ 廣州文化歷史旅遊景點有哪些
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佔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惟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建築群。該廟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開放時間: 6:00-17:00 門票: 4元 交通線路: 從市區乘坐292、210路公共汽車到廟頭站下車可以到達。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是西漢初年南越國第二代王趙昧(趙佗之孫)的陵墓,距今已2000多年,全館佔地面積14000平方米。館內陳列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套)、而「文帝行璽」金印是中國考古發掘首次發現的「皇帝」印璽,最為珍貴。 開放時間: 9:00-17:00 門票: 12元 交通線路: - 地鐵:2號線在越秀公園站下車即可 - 電車:101、103、105、108 109、110、112、113在越秀公園下車 - 公共汽車:21、7、5、284、543、552、519、58、273在越秀公屋、盤福路、解放北黯、中國大酒店站下車即可。 余蔭山房 余蔭山房建成於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了,它與佛山樑園、東莞可園、順德清暉園台稱廣東四大名園。 開放時間: 9:00-17:30 門票: 10元 光孝寺 光孝寺是廣州市歷史最悠久、佔地面積最大的佛教寺廟,其始建年代距今17D口多年,光孝寺佔地3.1萬平方米。光孝寺以禪宗六祖惠能當年曾在這里作過著名的「風幡論辨」而名聲威震佛門。 開放時間: 6:00-17:00 門票: 4元 交通線路: 交通線路坐地鐵西門口站下車,2、4、31、29路公共汽車,102、107電車等 寶墨園 寶墨園建於清末,一九九五年重建,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驚世之作當數已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瓷逆浮雕《清明上河圖》,巨幅磚雕《吐艷和嗚壁》工藝精湛。 開放時間: 9:00-17:30 門票: 30元 交通線路: 在廣州可乖282號車,在番禺市橋可囊11號專線抵達 鎮海樓 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鎮海樓樓高五層,俗稱「五層樓「。樓最前面的四石鼓文碑刻,原刻於公元前770年(距今276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碑刻。 開放時間: 9:00-17:00 門票: 6元 交通線路: 5、6、10、33、36、42、44 56、66、83、105、108、183、184、190、191、219、233、864路公共汽車到越秀公園下車。 補充: 還有黃捕 軍校
滿意請採納
㈧ 介紹廣州歷史
1、鎮海樓(廣州博物館)
又名望海樓,俗稱五層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城市標志之一。現是專門收藏、展覽關於廣州歷史文物和史料的場所。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候朱亮祖擴建廣州城,將宋三城(子城、東、西兩城)合並,並開拓北城800餘丈,城牆橫跨越秀山,在上面建一座五層高樓以壯觀瞻。建築有雄鎮海疆之意,故名鎮海樓。
廣州城的歷史上,除了鎮海樓,沒有哪座建築能夠在漫長的6個世紀中都穩居「城標」的寶座。廣州博物館館藏的《十三行油畫》,畫面描繪了清代廣州十三行商船雲集的繁榮景象,商館右後方不遠處的一座紅色五層高樓格外顯眼,這就是鎮海樓。藏品中還有一張外國明信片,圖片的主體就是清代的鎮海樓。
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鎮海樓就是外國人眼中「廣州」的象徵,進一步引申,也就是「中國」的象徵。自明代起,漂洋過海的外國商船,一過獅子洋,經虎門北上,沿途可見蓮花塔、琶洲塔、赤崗塔。駛近廣州城外,望到高聳在越秀山上的鎮海樓,便知到了廣州。
600多年間,鎮海樓由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清初尚可喜兵抵廣州城下,300守城將士堅守鎮海樓十個晝夜,不眠不休,最後彈盡糧絕,無一生還。如今鎮海樓的旁邊仍存放有一批大炮,是明清時期廣州城防大炮。
1883年,正逢中法交戰之時,兵部尚書彭玉麟奉命到廣東督師抗法,以五層樓為海陸兩軍指揮部。1885年,朝廷議和之聲甚囂塵上之際,彭玉麟上書朝廷,力爭抵抗。但清政府最終選擇了妥協,郁悶中的彭玉麟舉目廣州城,撰下了一副廣東最有名的對聯:「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候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對於這副對聯,有評論解讀說,聯中「故侯」指朱亮祖,鎮海樓是他建的,如今人亡樓存,可證歷史滄桑。「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則是有感而發,當年彭玉麟因中法戰爭率兵至廣東辦理防務。他是主戰派,反對和議,但最終只得「淚灑英雄」了。此聯先詠樓,後寫人,意境磅礴,不失為一幅佳聯。
據《鎮海樓名聯話舊》一文作者陳叔垣先生說,少時他曾隨其父登鎮海樓,親見三樓懸掛木雕對聯,下款署為「宮保雪琴彭玉麟」(宮保是官銜,雪琴是彭的字)等字,五樓則懸掛兩廣總督瑞麟書寫的「鎮海樓」三字。
就是說,這副對聯當時懸掛在三樓,是彭玉麟本人書寫的。彭的手跡後來遺失,改由葉恭綽、沈演公、吳子夏等書法家「補書」。現在這副對聯懸掛於五樓,且用兩種字體,由兩位書法家書寫。
清光緒年間,廣東幾個陳姓族人,倡議在廣州籌建一座全省性的陳氏合族祠堂,各地陳氏熱烈響應,紛紛慷慨捐資。
1892年,京城傳來喜報:一名陳姓子弟被欽點探花郎。這對在建的祠堂而言,可謂錦上添花。族人驚詫四起,喜不自禁:建祠的功效竟然如此靈驗!於是更大規模的籌資活動開始。
1894年,宏偉而精緻的陳氏祠堂宣告竣工。這座祠堂,就是聞名至今的陳家祠;而那名高中探花的陳姓子弟,叫陳伯陶,東莞市中堂鎮鳳涌人,他也是修建陳家祠的幾個倡議者之一。
陳伯陶五歲就讀,六歲師從廣東歷史上有名的大學者陳澧。他少年勤學,生性聰慧,十歲便能背誦五經。某日,父親的兩位朋友方文炳(東莞報功祠四君子之一)與方應錫來訪,夜飲,見伯陶夜讀,就出上聯為「半夜讀書燈火細」的對聯叫伯陶應對。伯陶應聲說「三更飲酒月輪高」。聽後,方文炳對方應錫說「此佳婿也」。方應錫即與陳家訂立婚姻,把次女許配給陳伯陶。
21歲,陳伯陶中了秀才,25歲時獲鄉試第一名。老師陳澧更以對聯贈送給陳伯陶,勉勵他「文章高似羅浮頂,科第連登會狀元」。可惜,此話並未「一語成讖」,光緒十八年陳伯陶復出應試,在殿試中初置第一,也就是狀元。然而在試卷中,他將「宣撫司」寫成了「宣慰司」,因此被壓在第十名之外。所幸得到咸豐朝狀元、戶部尚書翁同和為他據理力爭,謂此積學之士,故改列第三名,成為了東莞歷史上唯一的文探花。
在這之後,38歲的探花郎陳伯陶,歷任雲南、貴州、山東鄉試副考官,文淵閣校理,武英殿纂修,國史館總纂,憲政編查館一等諮議等職。雖沒高官厚爵,而對於生性不善逢迎的陳伯陶而言,也稱得上青雲直立。即便在甲午戰敗、戊戌變法等事件沖擊下,陳伯陶也是不為所動、坐懷不亂。
庚子亂起,八國聯軍攻陷京師,光緒和慈禧倉惶出逃。陳伯陶仍不為時勢所動,早在1898年,他便親自見證了李鴻章代表中國與英方簽署《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及香港地區235個島嶼99年的恥辱之事。兩宮返京後,陳伯陶入職南書房,後被派往日本考察學務,歸國後出任江寧提學使。陳伯陶重視國學,曾四處奔走,游說勸諭國內外華人華資辦學以振興中華。
1906年,陳伯陶協助當時的兩江總督端方,在六朝古都南京創辦國內首個培養僑生的學堂,目的是培養華僑學生的國文及國語等,並由陳伯陶命名―――暨南學堂,也就是今天廣州暨南大學的前身。陳伯陶更以提學使身份,兼任暨南學堂監督,親自製定辦學章程和經費預算。他與中國教育的深厚淵源,由此可見一斑。
鳳凰網—清代兵部尚書青睞鎮海樓?
人民網—中國廟立著「黑臉番鬼」?
網路—趙眜
網路—南越文王墓
網路—陳伯陶
㈨ 廣州有哪些名勝古跡
1,南越王墓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專初年南越王國屬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
2,光孝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辟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
3,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
4,懷聖寺
懷聖寺是廣州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於唐高祖武德年間,懷聖寺總面積1553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典型的阿拉伯建築風格,寺內設有教長室、藏經室,禮拜大殿和專供洗禮的水房寺內的光塔。
5,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又稱東廟、波羅廟,坐落於廣州市黃埔區廟頭村,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歷代皇帝祭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