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器皿的發展歷史
一、工藝技術發展對一代造型的影響
工藝材料與工藝技術是制約著造型的,一件陶瓷器皿得以成型,必須有一定的工藝材料和工藝技術的物質保證。工藝材料和工藝技術不僅是陶瓷造型的具體表現手段,也為造型提供了美的必要條件,對造型產生著重要的影響。陶瓷造型品種和式樣的不斷豐富和多樣,與每一時代工藝生產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工藝材料的變革與工藝技術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將促進陶瓷造型的不斷發展。
歷史進入清代初期,制瓷手工業特別是官窯器物,比明代採用了更多的高嶺土,清初瓷器已接近現代硬質瓷,高嶺的用量已達配方中的一半。燒成溫度亦隨之增加。因而清代瓷器即使燒造形體變化非常復雜、線條轉折及其多變的造型,在康熙朝諸如鏤空香薰、賁巴壺和福字壺、祿字壺、壽字壺等也能做到形體不走樣。胎質精良這一新的工藝成就,使康熙朝燒造氣勢磅礴或玲瓏剔透的器物,在工藝材料上得到了物質保證。
康熙朝制胎原料,不僅成分配比有所改變,原料的處理也做到精細淘洗。這時的瓷胎質白縝密、堅硬純凈,素有「糯米汁」之艷稱。它和明瓷相比顯得更加細膩、滋潤,少有雜質,一般不藉助放大鏡,肉眼難以發現孔眼。康熙瓷胎組織結構緻密、均勻,這一物理上特徵,使瓷胎比重大為增加,這也就是通常所稱道的康熙瓷器胎薄、分量重。上述特徵在一定程序上增強了器物的穩定性,可減少因外力稍一作用就被碰倒的危險。總之,康熙時期在工藝材料上這些突破,對一代造型的豐富和發展及其特色的形成,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工藝技術的不斷革新和提高,對陶瓷造型更是有直接影響。康熙朝瓷器造型准確、規范,成品率較高,與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術更趨成熟有密切關系。康熙時期將不同單體和不同部件組合成一個整體的成型工藝推向了高峰。瓷器的燒制,圓器較之琢器成型相對比較容易,但康熙時期風行的「套杯」和「攢盤」卻顯示出康熙朝圓器成型上的非凡技藝。「套杯」,這一前所未有器物,由口徑大小不一、器身深淺不同的幾個單體套裝成一個整體,把它散開又形成依次遞減的一組群體。這種由大到小的套疊,在成型時必須嚴格把握每個單體尺寸大小,這樣才能依次進行套裝。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熙青花人物紋套杯」三個一套,套疊自如,足見成型上的高超技藝。「攢盤」是用以招待賓客時盛裝茶點果品的一種果盤,它由十塊甚至多達十二塊的幾何形單體,組成一個圓形或海棠形的整體,這種器物的攢聚,要求做到單體之間彌縫緊密、渾然一體,其難度更是顯示成型技術的精湛和成熟。
瓷器之所以被稱之為「火的藝術」,乃因燒造火候不僅對釉、彩,且對胎體也起著重要作用。一件器物燒成,需要適當的燒成溫度,如果欠燒,坯體就不能很好地瓷化;燒成溫度超過胎料的燒成范圍,坯體因過燒而引起膨脹,甚至使坯體變形。因此一件器物的胎體即使塑造得相當成功,但由於燒成過程中窯內溫度控製得不好,便會出現坍塌和夾扁等毛病。那麼,再好的胎體塑造也會毀於一旦。所以燒成火候在一定程度上對造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清代由於窯爐的進一步改革,到康熙年間出現一種瓮形窯,無論內部結構還是燒成技術都更為合理和日趨成熟,使得所燒產品避免了生燒,燒成溫度比明瓷有了進一步提高。燒成溫度的提高,也是制瓷技術進步的一個標志,對造型來說,它可以增強胎體的強度和硬度,減少形體的變形,而且對擴大造型的范圍起著重要作用。
二、在歷史沿革中具有新意
清代進入康熙時期,經濟有所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為滿足各階層人們多方面的需求,當時瓷器造型,在樣式上較前代有顯著的增加,達到所謂「製作日巧、無物不備」的境地。這時器物的形制除了傳統的碗、杯、盤、缽、瓶、罐、壺、尊等器皿繼續大量生產之外,還出現了帽筒、帽架、燈罩、鼻煙壺和嵌於屏風、床上的瓷板等新品種。同一形制因形體變化在樣式上也非常豐富多樣,諸如瓶類器物有梅瓶、天球瓶、蒜頭瓶、筒瓶、葫蘆瓶、棒棰瓶、荸薺扁瓶、膽瓶、柳葉瓶、玉壺春瓶、錐把瓶、菊瓣瓶、撇口瓶、直口瓶、蟠螭耳方瓶、瓜棱雙耳瓶、盤口蓮瓣瓶等眾多樣式,特別是棒棰瓶、荸薺扁瓶、柳葉瓶、錐把瓶,其獨特的形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其他如尊類有觀音尊、橄欖尊、萊菔尊、馬蹄尊、琵琶尊、蘋果尊、搖鈴尊、太白尊等,而觀音尊、萊菔尊、太白尊、馬蹄尊則是康熙時特有品種,太白尊、馬蹄尊這些新的樣式,更是顯示出工匠在造型上不拘泥於一格的構思。
康熙朝瓷器雖大多數沿用歷代傳統的造型,但這些器皿不是原封不動地相沿和照搬,而是在原有樣式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變化,使之具有新意。像「鳳尾尊」,元龍泉窯雖有近似的樣式,但康熙時的器物,是明代花觚形制的演進,它變明器為大口、鼓腹,其口頸外撇呈鳳尾狀,因此康熙朝花觚亦稱之為「鳳尾尊」;「筒瓶」也變明器的豐肩、腹下漸收而為短頸、溜肩、長腹直筒的新樣式,這時整件器物如粗壯的象腿,故俗呼之為「象腿瓶」,也有稱之為「一統瓶」的;以其蓋似古時武將軍盔而得名的「將軍罐」,明時已有,康熙年間改造前代較矮的形體,使造型明顯得見精神。康熙朝瓷器更有不少獨樹一幟的創新之作。前面提到的其中一種特有品種——「馬蹄尊」更具時代特色。
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之初,仍保留有很多游牧民族文化習俗的殘余,其中尤以馬蹄袖為特色的清代服式,更是強制推行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一個典型事例。這種明顯帶有隨水草而遷徙的生活習俗的烙印,在陶瓷造型上也有所反映。康熙時期創制的以形似馬蹄而得名的馬蹄尊,就帶有濃郁的草原地區大自然的風韻。馬蹄尊的造型一般多為口巨無項、溜肩、直腹,至底漸收、廣底,在樣式上有高、矮兩類。康熙時期「蓋碗」的出現,更是適應當時上層社會生活方式和風俗習尚的改變,在茶盞的基礎上創造的新樣式。飲茶由盞進而用壺是一種進步,壺的使用,固然可以彌補用盞時茶水易冷和不易落塵的缺點。但即使一人用一把為人稱道的宜興窯紫砂茶壺,對著嘴自斟自飲,畢竟不衛生而且在禮俗中看起來也有點不「雅」。因此,使用下承有托子、上置漫凸形蓋的「蓋碗」,既具有保溫、保潔的功能,且香味不致散逸,撫蓋喝茶,也可阻擋茶葉隨水入口。從品茶藝術的角度,這種茶具的高度藝術化,使客人品茶時的趣味性和審美感受更加濃厚了。人們在口啜清茗、細呷慢咽的同時,一手撫蓋、一手承托,作為藝術品來欣賞、玩味,從中能得到更高的藝術享受。但康熙朝蓋碗,帶托者少,雍正朝以後,普遍帶有盞托,構成了日用茶具中的配套產品。康熙朝瓷器中有兩種比較奇特挺拔的器物:「多穆壺」和「賁巴壺」,它們是中原地區和邊疆各族人民在頻繁接觸中,制瓷匠師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吸收和融會了兄弟民族的文化特色,為適應少數民族地區的風俗和生活需要所燒制的器物。中原和邊疆各族人民在陶瓷器造型上的互相滲透變異,體現了一種文化交流,也順應了當時國內大一統的局面。因此,多穆壺和賁巴壺可作為漢族人民和蒙、藏兄弟民族在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帝國中頻繁交往的實物見證,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制瓷藝術中的反映。
康熙朝瓷器造型最突出的特點,可謂製作過程極為嚴格、講究。無論大器小件、規矩方圓,都製作精工、旋削認真,修坯一絲不苟。可以說康熙朝瓷器的造型,口底、翻轉、交待是最清楚的,為前代永宣時也不及,明代的瓷器一般都留有削足的痕跡,而康熙朝瓷器造型認真到在切削過的足端用濡筆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總是帶有一種柔軟、滑潤之感。明代的琢器,就是小件的製品,也是由兩三截接合而成,而康熙朝瓷器即使是大型的器皿,那種影響器物美觀的介面痕跡已基本消失。康熙朝瓷器造型,對底部處理尤為嚴格、講究。本來一件器物的底部,在造型中處在很不顯眼的部位,但陶瓷器皿不只是放在案桌之上,尤其是盤、碗一類的圓器,經常因拿在手中使用而不斷地接觸底部;對收藏家來說,底足更是經常把玩和鑒賞的重要內容。
康熙時景德鎮窯燒造的瓷器,非常重視底足的形式處理和工藝製作,這時碗類器皿的底足挖成直角,只在角端保留很短一段圓弧線,這樣可避免死角。挖足的處理,由於足圈部分比較薄、並保持一定的高度,端在手裡既不容易燙手、輕易也不會滑脫。挖足不僅方便使用,也給人以干凈、利落的感覺,使造型顯得更有神采。康熙朝瓷器的底部由於認真處理而出現各種變化,更是成為後世進行鑒定的重要依據。其中最有特色的有:「泥鰍背」,康熙早期盤、碗底部圈足的著地處為內外斜削的尖鋒形,中期以後圈足的內牆改為弧線,作成光滑、滾圓不易破損的泥鰍背狀;「雙圈足」,盤類器物要求盤內平坦、盤心無凹陷。但明代嘉、萬以來大盤底心大多下塌。為使底部在燒成時減少變形、不致塌陷,康熙前期景德鎮窯燒制的大型盤底的底足流行雙圈足的特有樣式,即處理成內外兩重圈足:內圈足略淺,也就是說里牆懸空,而放置在案面上的接觸部分,乃由外圈來支撐——外牆著地,這種得當的處理,避免了燒成時塌底的弊病;「台痕底」,瓶、尊一類大型琢器的底部,為了造型形式變化的需要,在最外圍旋進了一圈,形成台狀的所謂「台痕底」,也有稱之為「二層台」。這種處理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從腹部到底部呈垂直狀態而造成造型的單調。而器底處向里收進,不僅增加細部變化,也使造型與案面分界清楚,顯得比較活潑、輕快。總之,器物底部上述這些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細部處理,正是康熙朝瓷器精細、講究的獨到之處。
❷ PPT軟體的發展史是什麼
(轉帖)
在電腦發展史上最輝煌、最具影響力、也引來最多抱怨的軟體之一PowerPoint今年歲了。很難說PowerPoint還將有多少個生日慶典;挖苦這款軟體的人幾乎同願意使用的人一樣多。
PowerPoint曾使數不勝數的精彩演示文稿錦上添花,也曾讓無窮無盡的愚蠢想法穿上了圖形化的華麗外衣。它不僅出現在會議室中,也出現在諸如六年級的讀書報告中。
隨著這一切的發生,或許可以被稱為PowerPoint文化缺陷的內容給它的兩位創造者帶來的困惑、憂慮甚至是震驚絲毫不亞於其他任何人。
羅伯特·加斯金斯(RobertGaskins)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早在80年代中期,他就意識到商業幻燈片這一巨大但尚未被人發掘的市場同正在出現的圖形化電腦時代形成了完美的結合。許多風險投資家不同意這點,他們堅持認為文字格式的DOS電腦永遠不會消失。
1984年,Gaskins加入一家衰退中的矽谷軟體公司叫做Forethought並且僱用了軟體開發師 Dennis Austin。Bob和Dennis完善化他的夢想,並設計了"Presenter"實行了該計劃。Dennis與Tom Rudkin設計了原始版本的程式。Bob後來建議了新的產品名"PowerPoint",該名稱最後變成產品正式名稱(加斯金斯當年的PPT產品企劃)。
Mac操作系統版的PowerPoint1.0就這樣在1987年上市了。當年晚些時候,微軟(Microsoft)以1,400萬美元收購了該公司(這也是微軟歷史上的第一次收購)。三年後,Windows版的PowerPoint也問世了。現年已是63歲的加斯金斯和60歲的奧斯丁上周接受采訪時談到了PowerPoint的誕生以及它現在廣泛的應用。他們對技術和策略上的成功深感自豪。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對有關PowerPoint的種種批評根本沒有進行辯解。實際上,獲得對PowerPoint評論(無論是贊美還是批評)的最佳單一來源就是加斯金斯的個人主頁(上面還有大量的呆伯特(Dilbert)漫畫)。
最嚴厲的批評也許要算來自於耶魯大學圖像大師愛德華·塔夫特(EdwardTufte)。他說這款軟體將形式提升到內容之上,暴露了商人將所有事情轉化為銷售宣傳的態度。他甚至表示PowerPoint對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因為一些至關重要的技術問題被掩蓋在了樂觀的幻燈片之下。
加斯金斯沒有為此爭辯,他說,塔夫特所說的所有這些絕對正確。人們常常非常錯誤地使用PowerPoint。
加斯金斯提醒那些質問他的人,PowerPoint演示文稿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提議或方案的全部內容,它只是思考成熟的長篇內容的一個簡單總結。他以這款軟體的原始商業計劃書為例:這個經過反復討論的計劃書共有53頁,而與之相配的幻燈片只列出重點內容,一共才十幾張。
他抱怨說,自從有了PowerPoint以後,許多商界人士不再撰寫文件了。他們只是在編寫演示文稿,這些文稿只是些沒有細節、缺乏支持的概要。許多人不喜歡撰寫詳盡文件所付出的腦力勞動。
加斯金斯和奧斯丁表示,問題之一在於現在PowerPoint已同Office捆綁到一起,這使得接觸到該軟體的人大大超過了原來的目標人群──銷售人員。當投影儀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便宜時,幾乎各個房間都為播放PowerPoint做好了准備。
現在,學校的孩子們也開始用PowerPoint撰寫讀書報告了。加斯金斯和奧斯丁對此深惡痛絕。他們堅持認為,孩子們需要按照完整的段落思考和寫作。
不過,加斯金斯和奧斯丁並不贊成給PowerPoint強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斯金斯在設計這款軟體前研究了搜集來的大量演示文稿。他說,在PowerPoint問世前很久,就有這種要點格式了。
盡管這兩人肯定知道如何使用PowerPoint,但他們卻都認為自己算不上高手。他們甚至不清楚許多新增的高級功能。他們也對有些人在從事實際工作的偽裝下花上幾個小時調整字型大小和字體的做法感到反感。他們常願意談起這樣一個笑話:麻痹反對陣營的最佳方式就是讓PowerPoint上場,來干擾他們的決策,一些分析師說五角大樓曾發生過這種情況。
兩人均在90年代離開了微軟,目前都在從事自己的項目。上周蘋果(Apple)舉辦的開發人員會議,奧斯丁一天也沒有拉下,他希望能跟上年輕人的思路。盡管他們兩人一致認為,或許可以開發一款類似於PowerPoint的軟體用於建設高端網站,但他們不想把這個想法付諸實施。
加斯金斯和奧斯丁都屬於不願自我表現的類型,因此對PowerPoint的知名度遠高於他們本人也沒有什麼怨言。每當他們告訴陌生人他們做了些什麼時,往往聽到的都是如果沒有這款軟體,人們簡直無法生活諸如此類的話。
如果要說有什麼讓他們感到難過,那就是對PowerPoint的抱怨通常不是關於這款軟體本身的,而是關於那些糟糕的演示文稿。奧斯丁說,這就如同平面媒體一樣,各種各樣的垃圾都可能被印刷在上面。
正如加斯金斯所說:如果用PowerPoint沒有做好工作,那麼他們用其他工具也會犯同樣的錯誤。
❸ 請問有關於奶瓶的歷史或來歷嗎
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陶器的吸瓶是困難清洗,而變為相同形狀但是是玻璃所吹制瓶子,食物由此瓶子的中間孔倒入,而家長的手大姆子壓住此孔控制牛奶的流速,且玻璃瓶接上由布或小羚羊皮革所製成的奶嘴。重大的突破是1840年發明由硬的黑橡膠所制的奶嘴,但它有一股刺激味道,經過改良之後才大量的被製造。此時奶瓶也開始被大量製造,此時大多的奶瓶外型為圓型、魚雷型,且瓶中有一條玻璃管再接一條黑色橡皮管最後再接橡膠奶嘴。這類型的奶瓶也不易清洗,當時的醫生也譴責它,但它在1920年前一直有很好的銷售量。1894年Allen和 Hanbury有一個重大的發明是有一個兩頭開口的奶瓶,一端接奶嘴一端為一個半膜,它可牛奶不斷的流入嬰兒的嘴中(不需大人壓注孔來控制流速),它最大的成功是較易清洗,因此被大量的製造。到的19世紀中英國才有直立式(以前的奶瓶大多為平坦式)耐熱的玻璃奶瓶出現,且才開始有各種不同顏色、大小及型式的奶瓶出現。
❹ PPt軟體的發展史(求完整)
(轉帖)
在電腦發展史上最輝煌、最具影響力、也引來最多抱怨的軟體之一PowerPoint今年20歲了。很難說PowerPoint還將有多少個生日慶典;挖苦這款軟體的人幾乎同願意使用的人一樣多。
PowerPoint曾使數不勝數的精彩演示文稿錦上添花,也曾讓無窮無盡的愚蠢想法穿上了圖形化的華麗外衣。它不僅出現在會議室中,也出現在諸如六年級的讀書報告中。
隨著這一切的發生,或許可以被稱為PowerPoint文化缺陷的內容給它的兩位創造者帶來的困惑、憂慮甚至是震驚絲毫不亞於其他任何人。
羅伯特·加斯金斯(RobertGaskins)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早在80年代中期,他就意識到商業幻燈片這一巨大但尚未被人發掘的市場同正在出現的圖形化電腦時代形成了完美的結合。許多風險投資家不同意這點,他們堅持認為文字格式的DOS電腦永遠不會消失。
1984年,Gaskins加入一家衰退中的矽谷軟體公司叫做Forethought並且僱用了軟體開發師 Dennis Austin。Bob和Dennis完善化他的夢想,並設計了"Presenter"實行了該計劃。Dennis與Tom Rudkin設計了原始版本的程式。Bob後來建議了新的產品名"PowerPoint",該名稱最後變成產品正式名稱(加斯金斯當年的PPT產品企劃)。
Mac操作系統版的PowerPoint1.0就這樣在1987年上市了。當年晚些時候,微軟(Microsoft)以1,400萬美元收購了該公司(這也是微軟歷史上的第一次收購)。三年後,Windows版的PowerPoint也問世了。現年已是63歲的加斯金斯和60歲的奧斯丁上周接受采訪時談到了PowerPoint的誕生以及它現在廣泛的應用。他們對技術和策略上的成功深感自豪。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對有關PowerPoint的種種批評根本沒有進行辯解。實際上,獲得對PowerPoint評論(無論是贊美還是批評)的最佳單一來源就是加斯金斯的個人主頁(上面還有大量的呆伯特(Dilbert)漫畫)。
最嚴厲的批評也許要算來自於耶魯大學圖像大師愛德華·塔夫特(EdwardTufte)。他說這款軟體將形式提升到內容之上,暴露了商人將所有事情轉化為銷售宣傳的態度。他甚至表示PowerPoint對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因為一些至關重要的技術問題被掩蓋在了樂觀的幻燈片之下。
加斯金斯沒有為此爭辯,他說,塔夫特所說的所有這些絕對正確。人們常常非常錯誤地使用PowerPoint。
加斯金斯提醒那些質問他的人,PowerPoint演示文稿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提議或方案的全部內容,它只是思考成熟的長篇內容的一個簡單總結。他以這款軟體的原始商業計劃書為例:這個經過反復討論的計劃書共有53頁,而與之相配的幻燈片只列出重點內容,一共才十幾張。
他抱怨說,自從有了PowerPoint以後,許多商界人士不再撰寫文件了。他們只是在編寫演示文稿,這些文稿只是些沒有細節、缺乏支持的概要。許多人不喜歡撰寫詳盡文件所付出的腦力勞動。
加斯金斯和奧斯丁表示,問題之一在於現在PowerPoint已同Office捆綁到一起,這使得接觸到該軟體的人大大超過了原來的目標人群──銷售人員。當投影儀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便宜時,幾乎各個房間都為播放PowerPoint做好了准備。
現在,學校的孩子們也開始用PowerPoint撰寫讀書報告了。加斯金斯和奧斯丁對此深惡痛絕。他們堅持認為,孩子們需要按照完整的段落思考和寫作。
不過,加斯金斯和奧斯丁並不贊成給PowerPoint強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斯金斯在設計這款軟體前研究了搜集來的大量演示文稿。他說,在PowerPoint問世前很久,就有這種要點格式了。
盡管這兩人肯定知道如何使用PowerPoint,但他們卻都認為自己算不上高手。他們甚至不清楚許多新增的高級功能。他們也對有些人在從事實際工作的偽裝下花上幾個小時調整字型大小和字體的做法感到反感。他們常願意談起這樣一個笑話:麻痹反對陣營的最佳方式就是讓PowerPoint上場,來干擾他們的決策,一些分析師說五角大樓曾發生過這種情況。
兩人均在90年代離開了微軟,目前都在從事自己的項目。上周蘋果(Apple)舉辦的開發人員會議,奧斯丁一天也沒有拉下,他希望能跟上年輕人的思路。盡管他們兩人一致認為,或許可以開發一款類似於PowerPoint的軟體用於建設高端網站,但他們不想把這個想法付諸實施。
加斯金斯和奧斯丁都屬於不願自我表現的類型,因此對PowerPoint的知名度遠高於他們本人也沒有什麼怨言。每當他們告訴陌生人他們做了些什麼時,往往聽到的都是如果沒有這款軟體,人們簡直無法生活諸如此類的話。
如果要說有什麼讓他們感到難過,那就是對PowerPoint的抱怨通常不是關於這款軟體本身的,而是關於那些糟糕的演示文稿。奧斯丁說,這就如同平面媒體一樣,各種各樣的垃圾都可能被印刷在上面。
正如加斯金斯所說:如果用PowerPoint沒有做好工作,那麼他們用其他工具也會犯同樣的錯誤。
❺ 世界牛奶日的發展歷史
上個世紀50年代抄,法國的促進牛襲奶消費協會提出了慶祝牛奶日的設想,這個設想在1961年被國際牛奶聯合會(IDF)所採納,並做出了每年5月第三周的周二為國際牛奶日的決定,這一天在每年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中國開展這一活動最早的城市是江蘇省的南京市,最早的企業是南京衛崗乳業。早在1997年就開始了這一活動。全國其他城市和企業也陸續開展了這一活動,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國奶業之所以能夠持續、穩定和快速地發展,同世界牛奶日活動的開展也是有聯系的。
❻ 20多年前有奶瓶沒
有啊,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奶瓶的發展史。
第一代奶瓶是玻璃做的。玻璃奶瓶也是迄今為止最多人使用過,歷史最悠久的奶瓶。因為玻璃奶瓶的特點很鮮明:透明、無毒、光滑、較重、耐高溫。
工業時代,塑料的出現方便了很多人。人們發現,韌性強,硬度大,又比較輕便的塑料可以用來製作很多產品。普通到各種塑料袋,工藝品也有塑料的,大到一些重型器械等等,後來也有人提出,既然塑料如此輕便,為什麼不用在奶瓶上呢?
從此,塑料奶瓶就出現了。並且風靡世界。
塑料奶瓶之所以能夠流行起來,原因也很簡單。主要是玻璃奶瓶太沉重,尤其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寶寶拿在手裡,更是容易導致寶寶的手累,進而影響進食。而且玻璃奶瓶的傳熱性能較強,容易燙傷寶寶柔嫩的小手。最可怕的是,玻璃易碎的特性,稍稍不慎,掉在地上,摔破了,會讓寶寶割傷踩傷。
然而,塑料奶瓶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就在人們認為塑料奶瓶將毫無懸念地完全取締玻璃奶瓶的時候,塑料奶瓶的一些缺點也在浮現。比如說,有的塑料奶瓶在加熱過程中或者倒入較熱的開水時,會造成奶瓶變形,甚至釋放出一些塑料味道。進而,在專家們的研究中,進而發現部分塑料奶瓶會釋放出雙酚A。
在奶瓶的發展過程中,奶嘴一直都是較為穩定的一環。不管是玻璃奶瓶,還是塑料奶瓶,甚至是一些新穎的陶瓷奶瓶、不銹鋼奶瓶等,奶嘴都是使用硅膠製作的。硅膠,相信也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尤其是在近年來,硅膠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在奶嘴上發展,也被人們延伸到了整形美容行業。
某天,希貝實業的創始人吳世維先生突發 奇想,既然硅膠能夠用在奶嘴上,能夠用在整形美容上,那就證明了硅膠是一個足夠穩定安全的材質,那麼為什麼不把它用在奶瓶上呢?科學給了他答案:硅膠在加熱的過程中,不會釋放出雙酚A等有害物質,更不會變形和摔碎。硅膠良好地集成了玻璃奶瓶和塑料奶瓶的優點!
在他的領導下,希貝實業迅速成立了研發團隊,並創建了「小不點硅膠奶瓶
」品牌,開創了硅膠奶瓶的先河。也是迄今為止,全球硅膠奶瓶銷量的龍頭企業。
硅膠奶瓶的特點在某個角度來說,也可以理解為硅膠的特點:安全無毒,耐高低溫,穩定不變形,手感觸感最接近人體等等。
❼ 我要一個完整的筆的歷史發展的PPT
這個自己做吧
❽ 乳母的歷史發展
世界上不少文化中都有對乳母的記載,有時與社會階層有關。有錢人家或貴族常會找乳母喂哺子女,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盡快懷上下一胎,讓家族得以繼承(哺乳會抑制排卵)。貧窮的婦人,特別是育有私生子女的,有時要暫時或永遠放棄自己的親生子女,而用自己的乳汁去喂哺別人家的嬰兒。 法國[編輯]
法國在路易十四時期就有關於乳母的記載。
美國[編輯]
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美國南部僱用乳母喂哺小孩在各社會階層中都很普遍。
英國[編輯]
英國在維多利亞時期有些婦女為賺錢而照顧嬰兒,她們會自己喂哺嬰兒或以便宜的食物喂他們,稱為嬰兒農業(baby-farming),常導致嬰兒夭折。 中國古代宮廷和貴族多會找乳母哺育嬰兒,《禮記·內則》規定天子、諸侯、大夫之子有資格請乳母喂哺,士之子必須由母親自己喂養 。宮廷選乳母十分嚴格,在年齡、相貌、健康狀況、乳汁濃淡和色澤等方面都有規定,一旦入選,其服飾、飲食就得聽從宮中安排。
以明朝為例,明朝的宮廷乳母稱為奶口,選養在東安門外稍北的禮儀房中,以備內廷宣召,俗稱「奶子府」,由宮中提督司禮監太監管理。每季選奶口四十名,蓄養於內,稱為「坐季奶口」;再另選八十名,僅注冊其籍,讓她們住在自己家裡,稱為「點卯奶口」。奶口須有丈夫,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形容端正,第三胎僅三個月者應選。生男者喂哺女嬰,生女者喂哺男嬰。
由於乳母與乳子關系親密,有時感情比親生母親還是深厚,加上乳母有哺育之恩,以傳統思想上乳子需要對乳母盡孝,因此皇帝的乳母往往被封受賞,例如漢安帝曾封乳母王聖為「野王君」。漢靈帝封乳母趙嬈為「平氏君」。漢獻帝追封乳母呂貴為「平氏君」。唐中宗封乳母於氏為「平恩郡夫人」。有些更被奉為有如皇太後的「保太後」。歷代也有不少乳母受封,有些乳母則倚仗權勢作亂。如漢安帝的乳母王聖母女和宦官江京、李閏等勾結,誹謗太後,逼得宰相楊震服毒自殺,連太子也被廢。明熹宗的乳母客氏,勾結宦官魏忠賢擾亂朝政。因此有人反對乳母受封和為乳母服喪。
清朝時宮廷乳母必須為旗籍,其丈夫(奶公)有時也會協助照顧乳子,順治十六年(1659年),南明的鄭成功圍攻南京的消息傳到北京,福臨揚言要御駕親征。面對百官勸阻,他竟用劍把御座劈成碎塊,再沒有人敢站出來諫止,其母孝庄太後則轉身退去,另遣福臨的乳母出面勸阻,福臨才決定不出征 。福臨的乳母朴氏和她的後夫喀喇均受封。
此外,亦有一些乳母與乳子有性關系,這些乳母往往是乳子的性啟蒙者,例如明熹宗和乳母客氏就有性關系;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在廈門跟乳母陳氏通姦。 朝鮮古代的王族和貴族也常由乳母喂哺。朝鮮王朝時期,國王的乳母會被封為從一品外命婦奉保夫人(又稱大殿乳母)。
❾ 保溫瓶的發展歷史
考古學家在古羅馬龐貝城廢墟中,曾經發現了一個雙層容器。這個容器可能就是保溫瓶的前身,不過世界上第一隻真正的保溫瓶其實叫「杜瓦瓶」。
1643年,義大利人托創造出汞氣壓表後提出了有名的真空理論,這個理論對保溫瓶的出現具有重大意義。但在以後的兩個半世紀里,卻沒有發明出真正的保溫瓶。
1879年,德國物理學家杜瓦因為了儲存實驗室的液化氣體,聽從了霍里德教授的建議,用兩層中間為真空的薄玻璃製成容器,1881年他撰寫了論文《瓦因霍里德瓶》。
1890年,英國化學家盾姆斯·久阿爾改進了瓦因霍里德瓶,在瓶壁上鍍上一層銀,這樣可降低熱輻射,減緩熱量通過玻璃的散失,於是久阿爾瓶誕生了。
而我們現代的保溫瓶的發明者叫詹姆士·杜瓦爵士,他是英國的一名科學家,主要是研究極低溫度的液體。在1892年,杜瓦被邀請到英國科學研究所將「液化氣」的課程。為了使教學更好的進行,在去之前他讓一個叫柏格的玻璃匠給他製作了一個雙層玻璃容器,並用水銀塗滿兩層膽壁,使熱量的傳遞大大減少。然後他又抽掉了兩層之間的空氣,於是真空瓶出現了,這只真空瓶是世界上最早的保溫瓶,此保溫瓶被稱為「杜瓦瓶」。如今在英國倫敦研究所內,還保存著早期的杜瓦真空品。杜瓦當時並未重視真空瓶的發明,而是對抽出空氣的理論非常重視,為這一理論申請了專利。1902年,德國人柏格看到了保溫瓶的廣大的潛在市場,於是開始推銷保溫瓶。兩年後,並以自己的名義爭取到了保溫瓶的專利。他發現玻璃瓶膽很容易碎裂,就用鎳製造外殼,來保護瓶膽。起初,保溫瓶主要應用於實驗室、醫院和探險隊,後來逐漸走進日常生活。
1904年,柏林吹制玻璃器皿的工人布爾蓋經過研究,給久阿爾瓶添加了護熱套,這樣在市面上就有了能儲存熱咖啡或紅茶的容器,從此各式各樣的保溫瓶就陸續問世了。人們發現保溫瓶塞的保暖效果是瓶子中最差的部分,後來人們就用膨脹橡膠、塑料塞取代了軟木塞,增強了保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