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歷史大題題型怎麼回答急!!!!
從我的經驗來講,大題不能亂答咯,還是要結合材料來分點寫出知識點。
概述材料題一般都是看你對材料的掌握理解程度,簡單的一句話點出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事件名稱)就ok了。
特點、原因這些都屬於課本里的需要識記的知識點啦,答題要有條理,最好能列出1、2、3、4,並分別用一兩句話結合材料加以說明,千萬不能瞎扯。我有一次寫了一整版,小800字,最後20分的題才得了2分,就是沒有抓住知識點。又及,如果有兩個歷史事件,問你特點的話,著重答區別。
說說你對事件的看法其實是在考該歷史事件的意義和影響,不要看到讓你說你的看法,就覺得可以亂答啦。答題的要點還是跟特點、原因分析一樣,要有條理,清楚,讓老師能很清楚的看到你在說什麼。
總之,歷史大題的答題需要你對書本知識的全面把握,特別是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都要清楚。考試的時候材料可能會變,因為同一個歷史事件可以從很多方面加以展開,但不管材料是什麼樣子的,只要你能抓住中心事件(歷史事件),根據你對改事件的掌握來答題,注意分點,把話說清楚,不要搞長篇大論,分數一定不會低。
這些都是我高考的時候我們歷史老師告訴我們的答題要點,我認為這些點對我的歷史考試很有幫助,我的歷史高考成績是131(滿150,我是08年的廣東考生,專業課是歷史),希望這些技巧能幫到你。
另:比較重大的歷史事件如辛亥革命、戊戌變法(通常會拿來跟日本明治維新比啦)、解放戰爭(包括長征)、中共歷次會議(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七屆二中全會)及其影響、改革開放、近代史上的歷次侵略戰爭的影響及其區別(鴉片、八國、甲午)、康乾盛世、王安石變法、貞觀之治、秦統一六國等;站在縱斷面的角度來講,常考的有古代政治的發展趨勢(嫡長子繼承製、中央集權如何強化及其各個時間節點,中央集權的強化要把握兩個點,一個是皇權和相權的制衡,一個是中央權力和地方權力的制衡)、中國古代經濟的發展脈絡(重農抑商思想,田畝制度的發展,城市發展進程——主要是里坊制的興衰,商品經濟的發展——貌似總是會考清明上河圖的)、文化史考得比較多的就是儒家思想的發展史(孔孟荀的比較、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二程的理學和王陽明的心學),科技啥的比較少在大題出的
② 如何解答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題
07年版嶽麓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中思考題和課後習題解答
第一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上)
第1課 走向民主政治
課中思考題
1、想一想,這幾段詩歌分別反映了哪些政治主張?
反映了對貴族的限制;平衡貴族與平民的利益,提高平民的地位;制定法律,管理國家。
課後習題解答
閱讀與思考提示:
從材料可以看出,改革進行新的社會等級劃分和權利分配標準是財產多寡,財產越多,等級越高,因此,其所謂的「公平」是一種有條件的「公平」,是財產等級制而非所有公民的公平。
解析與探究:
1、 教育能使人增強認識事物的能力,提高判斷力和參政議政的能力。(文化素質是行使政治權力的基礎。)
2、優秀品德: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廉潔自律,正直無私等。(梭倫不追求權力和財富的品德。)
自我測評解答:
1、①梭倫改革前雅典實行貴族政治,普通民眾沒有權力參與政府的運作。由於缺少民眾的監督和有效制約,雅典貴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財產,激化了社會矛盾。
②至公元前7世紀世紀末,農民大量失去土地,下層平民和上層貴族的矛盾日益尖銳,平民准備以暴力推翻貴族政府,貴族政治面臨嚴重危機。
2、(1)主要措施:
梭倫改革始於經濟領域。①他頒布解負令,廢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債務。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
②還宣布廢除債務奴隸制,禁止以債務人的人身作抵押。
③為了解決人多地少、就業不足的難題,梭倫鼓勵發展工商業,提倡節儉,反對奢侈。
梭倫的政治改革同樣傾向於平民。
他改變了貴族政體的權力分配原則,按照財產多寡將全體雅典公民劃分為四個等級。此後,公民享有的權利和參與政治管理的機會只由他的財產資格來決定,而不再取決於他的出身。
梭倫對國家政權機構進行了民主化改革。他使公民大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並創立了兩個新機構——四百人議事會和公民法庭取代戰神山議事會的部分職能。
(2)基本特點
①梭倫的中庸原則決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徹底性。②他以財產資格確定政治權利的規定限制了平民參與高級管理的機會,政權並未完全轉到雅典人民手中。
3、積極作用:①梭倫的經濟改革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擺脫了淪為奴隸的命運;有利於獲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階級的穩定,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階級基礎。②梭倫的政治改革同樣傾向於平民,這些措施打破了貴族對政權的壟斷,賦予平民直接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為政治民主化開辟了道路。
局限性:①梭倫的中庸原則決定了他民主化改革的不徹底性。②他以財產資格確定政治權力多少的規定限制了平民參與高級管理的機會,政權並未完全轉到雅典人民手中。
③ 高考歷史常見大題答案和解答技巧 主要答案
答題模式
使用說明:
1、掌握並理解以下這些做題公式,爭取拓展分析問題的思路;
2、做主觀題時,對照使用公式的思路,很有幫助。
公式1: 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1)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原因:
(1)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2)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公式2: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布局+……
→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布局+……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②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布局 +……)
④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古代經濟一般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工、商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
→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① 經濟發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 經營方式+政策+……
② 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③國際經濟=總格局+(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協作+競爭)
★政治內容=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階級+軍事+財政+民族+對外+……
→近現代政治=政局+制度+政體+體制+政權+政治力量+權力+權利+……
→國際政治=體系+格局+集團+合作+戰爭+對抗+妥協+……
★文化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交流+……
→自然科學=(科學理論+科技發明)(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農學+……)
→社會科學=思想、宗教+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文化交流=(民族+對外)(傳播+吸收)+文化地位+……
★事件、事態過程=准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公式3:歷史影響、意義和教訓
★性質分析:任務+領導階級+主力+手段+結果……
★影響或意義=(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深遠影響……
⑴經濟影響=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影響=格局+制度+體制+政權+政策+階級+民族+……
⑶文化影響=思想+科技+教育+文學藝術+……
★判斷成敗及原因:
⑴判斷成敗依據:→直接目標→主要任務→根本任務
⑵成敗原因=(主觀+客觀)(經濟+政治+軍事+策略+……)
⑶成敗根源=(社會條件+階級本質)(進步/局限)
★經驗教訓或啟示:(經驗+教訓)→啟示
⑴政治=國情+領導+群眾+武裝+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經濟=生產力+生產關系+客觀規律+發展戰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繼承+發展+……
★歷史評價=(積極因素+消極因素)史實+結論
⑴人物評價=屬性+事跡+影響(進步+局限)+結論……
⑵事件、事態評價=概況+性質特點+影響(進步/反動+正義/非義)+結論…
一些重點問題分析的思維模式
模式1:對比近代不平等條約:時代背景+簽約國+內容+對中國危害;
模式2:統一局面:背景+由誰統一+政權建設+地位+疆域+結局;
模式3:農業發展的表現:工具發明與改進+耕種方法+生產經驗積累+農作物種植和推廣+開墾荒地、施肥+興修水利+開發邊疆;
模式3:手工業發展的表現:手工業部門的擴展+手工業內部的分工擴大+手工業製品的工藝水平提高;
模式4:商業:商品種類+集市和城市+貨幣+對外貿易;
模式5:文化特點:時代特徵+風格+影響+世界地位+是否兼收並蓄+是否全面發展;
模式6:分析革命運動的原因和背景:矛盾沖突+誰參加誰領導+以何手段發動+導火索;
模式7:分析戰爭勝敗原因:性質+領導因素+民眾因素+戰略戰術因素+內部關系+敵方的戰備+交戰國雙方綜合國力因素+國際因素;
模式8:決定改革成敗的主要因素: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改革派與反對派力量對比+政治地位與權力的高低強弱+最高統治者的態度+改革的方針、措施與用人是否得當+是否觸犯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的負擔;
模式9: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基本條件:資本+僱傭勞動力+生產技術+原料+環境+市場;
模式10:政黨成立的歷史條件:客觀條件(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觀條件(階級條件、思想條件、組織幹部條件);
模式11:文化發展的原因:政治+經濟+民族+對外+前代;
模式12: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鼓勵發展生產,重視水利的興修+改革生產工具和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民族融合和民族間的交流+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