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器人的發展歷史
機器人的發展復要看從什麼方面制來說,如果是從發展的階段來說,可以分為3個:
第一階段的機器人只有「手」, 以固定程序工作, 不具有外界信息的反饋能力;
第二階段的機器人具有對外界信息的反饋能力, 即有了感覺, 如力覺、觸覺、視覺等;
第三階段, 即所謂「智能機器人」階段,這一階段的機器人已經具有了自主性,有自行學習、推理、決策、 規劃等能力。
如果從更新換代來看,主要是有3個:
第一代是可編程機器人,這類機器人一般可以根據操作員所編的程序,完成一些簡單的重復性操作。這一帶機器人從20世紀60年代後半期開始投入使用,目前他在工業界得到了廣泛應用。
第二代是感知機器人,即自適應機器人,它是在第一代機器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不同程度的「感知」能力。這類機器人在工業界已有應用。
第三代機器人將具有識別、推理、規劃和學習等智能機制,它可以把感知和行動智能化結合起來,因此能在非特定的環境下作業,故稱之為智能機器人。目前,這類機器人處於試驗階段,將向實用化方向發展。
⑵ 擠出機的發展歷史
擠出機起源於抄18世紀,Joseph Bramah(英格襲蘭)於1795年所製造的用於製造無縫鉛管的手動活塞式壓出機就被認為是世界上的第一台擠出機。從那時起,在19世紀前50年期間,擠出機基本上只適用於鉛管的生產、通心粉以及其它食品的加工、制磚及陶瓷工業。在作為一種製造方法的發展過程中,第1次有明確記載的是R.Brooman在1845年申請的用擠出機生產固特波膠電線的專利。固特波公司的H.Bewlgy隨後對該擠出機進行了改進,並於1851年將它用於包覆在Dover和Calais公司之間的第1根海底電纜的銅線上。1879年英國人M.Gray取得第一個採用阿基米德螺線式螺桿擠出機專利。在此後的25年內,擠出方法逐漸重要,並且逐漸由電動操縱的擠出機迅速替代了以往的手動擠出機。1935年德國機械製造商Paul Troestar生產出用於熱塑性塑料的擠出機。1939年他們把塑料擠出機發展到了一個現階段——現代單螺桿擠出機階段。。
⑶ 電腦組裝機的發展歷史
你是說世界上第一台電腦嗎?還是中國第一台電腦的發展史呀!沒有聽明白哦……
⑷ 機械原理發展史
機械(machinery)是機器(machine)和機構(mechanism)的總稱。各種機構都是用來傳遞與變換運動和力的可動裝置。至於機器則都是根據某種使用要求而設計的執行機械運動裝置,可用來傳遞和變換能量,物料和信息,機械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類物質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機械的發明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一項主要標志。人類自從用機械代替簡單的工具,使手和足的「延長」在更大程度上得到發展 。而經過三次工業革命的洗禮,機械的飛速發展,更是使人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可以說,世界機械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超越自我,探索未知領域的發展史。
1 世界機械發展的三個階段
世界機械的發展與人類的文明發展史緊密相連,根據人類文明的發展,世界機械的發展史可分為三個階段:從公元前7000年城市文明的出現到公元十七世紀末為機械的起源和古機械發展階段,從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初為近代機械發展階段,由二十世紀初到現在,為現代機械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機械都有各自的特點,都曾使得人類的社會飛躍發展,且帶來了人類社會質的改變。下面按時間來分,從三個階段來敘述世界機械的發展史。
1.1機械起源和古代機械發展階段
據世界考古家發現,公元前7000年,在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建立傑里科城,城市文明首次出現在地球上,最找的機械———車輪或許是此時誕生的。車輪是人類重要的發明之一,正是由於車輪的誕生,才是車成為人類重要的交通工具。而最早的車輪是用來制陶的。當人類進入青銅器時代,機械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也開始變得更加實用,當今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埃及的金字塔,便是從進入青銅器時代的埃及巴達里人發明的搬運重物的工具慢慢建立起來的。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倫的蘇美爾誕生了帶輪的車,是在橇板下面裝上輪子而成。 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和埃及人開始普及青銅器,青銅農具及用來修造金字塔的青銅工具(比如:鑿子)在此時已廣泛使用。
公元前2800年,中國中原地區出現原始耕地工具——耒耜(木製)。
公元前2800年,青銅器製作技術傳入我國周邊,西域的游牧民族(現中國甘肅東鄉馬家窯文化遺址)出現錫青銅鑄成的銅刀。公元前2500年,歐亞之間地區就曾使用兩輪和四輪的木質馬車.埃及古代墓葬中曾發現公元前1500年前後的兩輪戰車。
公元前2500年,伊拉克和埃及用失蠟法鑄造青銅金屬飾物。 公元前2400年,埃及出現腕尺、青銅手術刀,滑輪等機械設備。
1.2近代機械的發展階段
為了實現大批量生產,從十九世紀開始,人們就開始探索,首先的用於大批量生產的是在軍事領域,人們採取了互換式的生產方法,其後,各種新式互換式的機床也應運而生,在製造機床上的同時,為了保證機床的精確度,千分尺等一大批測量器具和螺紋被設計製造出來。
在對管理模式的研究下,機械的製造開始走向自動化,例如,辛辛那提公司製造的液壓式平面磨床,就是具有自動循環系統;而在米爾沃爾基的工廠,鑽床實現了自動化,部件的安裝或移動,鑽頭的轉動及進給,工作台的移動等動作都是自動進行的。
1.3現代機械的發展階段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機械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1952年,美國帕森斯公司製成第一台數字控制機床,1962年,美國本迪克斯公司首次在數控銑床上實現最佳控制(ACO)。 1967年,美國的福克斯首次提出機構最優化概念,英國莫林斯公司根據威廉森提出的柔性製造系統的基本概念研製出「系統24」。1976年,日本發那科公司首次展出有四台加工中心和一台工業機器人組成的柔性製造單元。
而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發明無疑是電腦,電腦的出現並運用到生產中,是機械的生產效率,精確度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2世界機械發展的未來趨勢
人類自從用機械代替簡單的工具,使手和足的「延長」在更大程度上得到發展。但是人還以頭腦為其獨有的特徵,為了使頭腦的功能得以延伸,因而產生了控制理論,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科學和信息科學。
現在的機械,已經遠遠不是馬克思時代定義的「原動機+傳動機+工作機」,而是已經會「自行思考」。隨著各種技術的發展,未來的機械將會更加智能化。機械的發展,將是計算機控制下的機械,計算機不僅僅是用來計算的機械,而且它起著頭腦的作用,不論是什麼機械,都將發展成為一個機器人。
3 對世界機械發展背後世界的思考
在機械飛速發展之下,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海洋污染,聚氯乙烯污染,內燃機引起的鉛污染等等,嚴重危害著人類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而各種重要的資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也在殆盡之中。
告訴的機械發展背後是一個如此「骯臟」的世界,機械未來的發展也引起許多人為此擔憂,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的共同未來》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為未來的發展開辟了希望。
⑸ 機床的發展歷史
十五世紀的機床雛形,由於製造鍾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現了鍾表匠用的螺紋車床和齒輪加工機床,以及水力驅動的炮筒鏜床。1501年左右,義大利人列奧納多·達芬奇曾繪制過車床、鏜床、螺紋加工機床和內圓磨床的構想草圖,其中已有曲柄、飛輪、頂尖和軸承等新機構。中國明朝出版的《天工開物》中也載有磨床的結構,用腳踏的方法使鐵盤旋轉,加上沙子和水來剖切玉石。
工業革命導致了各種機床的產生和改進。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推動了機床的發展。1774年,英國人威爾金森(全名約翰·威爾金森)發明了較精密的炮筒鏜床。次年,他用這台炮筒鏜床鏜出的汽缸,滿足了瓦特蒸汽機的要求。為了鏜制更大的汽缸,他又於1775年製造了一台水輪驅動的汽缸鏜床,促進了蒸汽機的發展。從此,機床開始用蒸汽機通過曲軸驅動。
1797年,英國人莫茲利創製成的車床由絲杠傳動刀架,能實現機動進給和車削螺紋,這是機床結構的一次重大變革。莫茲利也因此被稱為「英國機床工業之父」。
19世紀,由於紡織、動力、交通運輸機械和軍火生產的推動,各種類型的機床相繼出現。1817年,英國人羅伯茨創制龍門刨床;1818年美國人惠特尼(全名伊萊·惠特尼)製成卧式銑床;1876年,美國製成萬能外圓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後發明滾齒機和插齒機。
工業技術發展的中心,從十九世紀起就悄悄從英國移向美國。在把英國的技術聲望奪過去的人中,惠特尼堪稱佼佼者。惠特尼聰穎過人,具有遠見卓識,他率先研究出了作為大規模生產的可更換部件的系統。至今還很活躍的惠特尼工程公司,早在19世紀四十年代就研製成功了一種轉塔式六角車床。這種車床是隨著工件製做的復雜化和精細化而問世的,在這種車床中,裝有一個絞盤,各種需要的刀具都安裝在絞盤上,這樣,通過旋轉固定工具的轉塔,就可以把工具轉到所需的位置上。
隨著電動機的發明,機床開始先採用電動機集中驅動,後又廣泛使用單獨電動機驅動。
二十世紀初,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夾具和螺紋加工工具,相繼創制出坐標鏜床和螺紋磨床。同時為了適應汽車和軸承等工業大量生產的需要,又研製出各種自動機床、仿形機床、組合機床和自動生產線。
1900年進入精密化時期。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單一的車床已逐漸演化出了銑床、刨床、磨床、鑽床等等,這些主要機床已經基本定型,這樣就為20世紀前期的精密機床和生產機械化和半自動化創造了條件。
在20世紀的前20年內,人們主要是圍繞銑床、磨床和流水裝配線展開的。由於汽車、飛機及其發動機生產的要求,在大批加工形狀復雜、高精度及高光潔度的零件時,迫切需要精密的、自動的銑床和磨床。由於多螺旋線刀刃銑刀的問世,基本上解決了單刃銑刀所產生的振動和光潔度不高而使銑床得不到發展的困難,使銑床成為加工復雜零件的重要設備。
被世人譽為「汽車之父」的福特提出:汽車應該是「輕巧的、結實的、可靠的和便宜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研製高效率的磨床,為此,美國人諾頓於1900年用金剛砂和剛玉石製成直徑大而寬的砂輪,以及剛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發展,使機械製造技術進入了精密化的新階段。
1920年進入半自動化時期。在1920年以後的30年中,機械製造技術進入了半自動化時期,液壓和電氣元件在機床和其他機械上逐漸得到了應用。1938年,液壓系統和電磁控制不但促進了新型銑床的發明,而且在龍門刨床等機床上也推廣使用。30年代以後,行程開關——電磁閥系統幾乎用到各種機床的自動控制上了。
1950年進入自動化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數控和群控機床和自動線的出現,機床的發展開始進入了自動化時期。數控機床是在電子計算機發明之後,運用數字控制原理,將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換刀具的操作數碼和文字碼作為信息進行存貯,並按其發出的指令控制機床,按既定的要求進行加工的新式機床。
世界第一台數控機床(銑床)誕生(1951年)。數控機床的方案,是美國的帕森斯(全名約翰·帕森斯)在研製檢查飛機螺旋槳葉剖面輪廓的板葉加工機時向美國空軍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參加和協助下,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們正式製成了第一台電子管數控機床樣機,成功地解決了多品種小批量的復雜零件加工的自動化問題。以後,一方面數控原理從銑床擴展到銑鏜床、鑽床和車床,另一方面,則從電子管向晶體管、集成電路方向過渡。1958年,美國研製成能自動更換刀具,以進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世界第一條數控生產線誕生於1968年。英國的毛林斯機械公司研製成了第一條數控機床組成的自動線。不久,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了「工廠自動化的先決條件是零件加工過程的數控和生產過程的程式控制」。於是,到1970年代中期,出現了自動化車間,自動化工廠也已開始建造。1970年至1974年,由於小型計算機廣泛應用於機床控制,出現了三次技術突破。第一次是直接數字控制器,使一台小型電子計算機同時控制多台機床,出現了「群控」;第二次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用一支光筆進行設計和修改設計及計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實際情況及意外變化反饋並自動改變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現了自適控制系統的機床。
經過100多年的風風雨雨,機床的家族已日漸成熟,真正成了機械領域的「工作母機」。
⑹ 有去芋頭徑去皮機嗎
芋頭去皮機嗎?這個有的……
澤信偉業食品機械有限公司有生產過這種機器,你上網找找看吧
芋頭的桿子啊!這可能我國就沒有了,你都說了我們國家沒人吃嘛!哪會有這種機器呢!
⑺ 轉轍機的發展歷史
轉轍機(switch machine)道岔控制系統的執行機構。用於轉換鎖閉道岔尖軌或心軌,表示監督聯鎖區內道岔尖軌或心軌的位置和狀態。 基本功能 具有道岔轉換器、鎖閉器和監督表示器的功能。 作為轉換器,應具有足夠大的牽引力以完成道岔尖軌或心軌的轉換,因故轉換不到其極限位置時,應能隨時操縱使其返回原來的位置。 作為鎖閉器,當道岔尖軌或心軌轉換到一個極限位置時,對尖軌或心軌實施鎖閉,不應因外力輛除該鎖閉;因故轉換不到極限位置時,不應實施鎖閉。 作為監督表示器,應能實時反映道岔的定位、反位和擠岔四開狀態。 構成 應由動力、傳動、表示和鎖閉等部分構成。 類型 從動力方面分為直流電動機、交流電動機;從傳動機構方面分為機械傳動、液壓傳動和風壓傳動3 種;從鎖閉機構方面分為圓弧鎖、插入鎖和燕尾鎖3 種。
⑻ 芋頭去皮機那有賣
萬能的淘寶
⑼ 壓片機的發展歷史
壓片機在歐美壓片機出現的較早,有近百年的歷史。而在國內到1949年,上海市的天祥華記鐵工廠仿造成英國式33沖壓片機;1951年,根據美國16沖壓片機改製成國產18沖壓片機,這是國內製造的最早制葯機械;1957年,設計製造了ZP25-4型壓片機;1960年,自行設計製造成功60-30型壓片機,具有自動旋轉、壓片的功能,壓制的品種有葯片、糖片、鈣片、咖啡片等。同年還設計製造了ZP33型、ZP19型壓片機。
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上海第一制葯機械廠(上海天祥的前身)和山東醫療器械廠作為壓片機定點生產廠家大批生產ZP系列壓片機。「七五」期間,航空航天部206所HZP26高速壓片機研製成功。1980年,上海第一制葯機械廠設計製造了ZP-21W型壓片機,達到國際上世紀80年代初的先進水平,屬國內首創產品。1987年,引進聯邦德國Fette公司微機控制技術,設計製造了P3100-37型旋轉式壓片機,具有自動控製片劑重量、壓力、自動數片、自動剔除廢片等功能,封閉結構嚴密、凈化程度達到GMP要求。1997,年上海天祥健台制葯機械有限公司研發了ZP100系列旋轉式壓片機、GZPK100系列高速旋轉式壓片機。
進入21世紀,隨著GMP認證的深入,完全符合GMP的ZP系列旋轉式壓片機相繼出現:上海的ZP35A、山東聊城的ZP35D等。高速旋轉式壓片機在產量、壓力信號採集、剔廢等技術上有了長足的發展,最高產量一般都大於300000片/小時,最大預壓力20kN,最大主壓力80kN或100kN以上。譬如,北京國葯龍立科技有限公司的GZPLS-620系列高速旋轉式壓片機、上海天祥健台制葯機械有限公司的GZPK3000系列高速旋轉式壓片機、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的PG50系列高速旋轉式壓片機等。
隨著製造加工工藝水平、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提高以及壓片機使用廠家各種不同的特殊需求,各種特殊用途的壓片機也相繼出現。譬如,實驗室用ZP5旋轉式壓片機、用於乾粉壓片的乾粉旋轉式壓片機、用於火葯片劑的防爆型ZPYG51系列旋轉式壓片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