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對江西歷史文化的感想

對江西歷史文化的感想

發布時間:2021-03-14 10:22:19

❶ 對中國歷史文化感想

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打開了那扇久閉的窗戶,久違的西方文明一下子出現在了「落後」的中國人面前,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面臨著西方文化的嚴重挑戰。在這中、西文化的沖突中,大概出現了三種思潮:

(1)「民族虛無」論。在他們看來,中國民族文化就是沉重的包袱、歷史的惰力,中國民族文化一無是處。他們主張全盤西化。

(2)「儒學復興」論。他們就像清朝的頑固派,完全排斥西方文化。他們相信在新時代傳統儒學必定會有新的發展。他們主張完全復興儒學文化。

(3)「中西合璧」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中西文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他們主張把這兩種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也就是說集和兩者優點,優勢互補。

應該怎樣評價中國傳統文化,這不僅是一個理論(想)的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做)的問題。

歷史總是那麼喜歡捉弄人。其實,只要你留心當今世界文化的整體發展動態,你會看到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國人怎麼怎麼評價中國傳統文化之時,正是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掀起「中國熱」「中國文化熱」方興未艾的時候。眾所周知,日本企業讓美國都很頭痛,可就是這些曾經的戰敗者硬是經常到中國傳統文化里邊尋找精神武器。《論語》《老子》《孫子兵法》《三國演義》成為日本企業家的必讀書。他們的企業文化核心------團隊精神正是儒家家族倫理觀念在企業中的應用,無怪乎日本企業文化被稱為「家族主義企業文化」,日本的資本主義被稱為「儒家資本主義」。《孫子兵法》在韓國的銷售量創造了韓國銷售史的最高紀錄,它的精髓可以概括為「智信仁勇嚴」五個字,企業家稱之為「企業的經營指針」。新加坡近幾年恢復了中斷多年的儒家倫理教育,諸如勤勞、節儉、和諧、忠誠等思想。新加坡總理講出了他們這樣做的意圖:「新加坡人越來越西化了,人們的價值觀也由儒家倫理的克勤克儉和為群體犧牲的精神轉為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這樣的價值觀的改變將會嚴重削弱我們的國際競爭實力,從而影響國家的生存與繁榮。」我想,這個看法是頗有見地的。

日本、韓國、新加坡的經驗和教訓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它告訴我們應該積極吸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拒絕學習的盲目排外是愚蠢的,但我們不能也不應該照搬他們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念。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保守因素應當拋棄,但其重視倫理道德的全體價值觀卻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文化遺產。

日本學者村山孚說得好:「我希望中國朋友在時下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道路上,不要以為只有外國的新奇概念和奧妙的數學公式才是科學,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文化同樣是實現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宏大源流。」

我想上面一段話不僅對企業家是金玉良言,他同樣提醒我們所有的中國人,別在對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用以鄙視的眼光,我們應該正確定位和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朋友,為了實現中國的早日富強,加油吧,努力吧!!!!!

❷ 江西歷史論文1500字

江西歷史

江西開發的歷史,從出土文物考證,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約於公元前202年)。時設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轄18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餘汗、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歷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為贛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與後來的江西省區大致相當。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此時的江西屬楊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晉元康元年,改設江州,其主體為江西地區原有郡縣。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分別為洪州、饒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撫州和信州。貞觀元年唐太宗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玄宗時增為15道,洪、饒、虔、吉、江、袁、撫、信8州隸屬於江南西道監察區。

五代時期,江西地區轄南唐(南唐前期稱吳)。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轄區遠遠大於今天的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還包括了今天廣東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設路、直隸州、州(同縣級行政機構)和縣。江西行省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3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然稱省),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布政使司轄南昌、瑞州、饒州、南康、九江、廣信、撫州、建昌、吉安、袁州、臨江、贛州、南安13府,下轄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其時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機關,三司分別由中央直接節制,分權而治,互不統屬。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民國時期,清朝的府、州、廳一律改為縣。江西省共轄81縣。至1926年北伐軍進駐南昌時正式設南昌市。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1947年劃回安徽,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先後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有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3縣和吉安、安福、遂川與湖南酃縣的一部分)、湘贛革命根據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包括弋陽、橫峰、貴溪、德興、余江、萬年、上饒、鉛山等縣,後發展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以及包括銅鼓、修水、萬載、宜豐等縣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贛南和閩西地區的21縣(包括江西的瑞金、安遠、信豐、廣昌、石城、黎川、寧都、興國、於都、會昌、尋烏等11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故瑞金有紅都之稱。

江西文化

江西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贛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奧義為:「文、章、節、義」。可以說自古以來文章與節義並重,不僅是對贛文化主體精神的評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條和追求目標。

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並不突出,除陶淵明之外幾乎舉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後期迅速崛起並完全取代了河南作為文化中心的位置(單就詩家而言,唐時「唐詩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時,則轉而為「宋詩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韓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歐王蘇黃」,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並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況且宋朝是華夏文化的造極之世,宋明時期又是中國學術文化史上的第二個諸子百家時代,江西文化人無疑是其中的主角。兩宋時期,眾多文化巨子從江右噴薄而出,叱吒風雲,開宗立派,引領潮流,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李覯、曾鞏、王安石、黃庭堅、陸九淵、楊萬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這一時期也無疑是江西人文輝煌燦爛、如日中天的極盛之期,並且為華夏文化之登峰造極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對中華文化的進程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餘烈,在正統的文化領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後也在比較高的水平上運行。元代以來江西所產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馬端臨、虞集、揭傒斯、劉時中、吳澄、羅欽順、解縉、魏良輔、湯顯祖、宋應星、王猷定、魏禧、朱耷、蔣士銓、陳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陳寅恪、蕭公權、傅抱石、梅汝璈、程懋筠、胡先驌、黃秋園、古龍、公劉等等,亦可稱得上超超玄箸矣!這樣一個在中國文化極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應該占據其中之一席。

❸ 選擇一或兩個你所熟悉的江西歷史名人為中心,談談你對江西歷史文化的理解

王安石與朱熹唄
前者力主改革,銳意進取
後者理學大成,執於天理
瞧 江西歷史上文化名人有時候理論主張是那麼矛盾 但都處於一片土地上,可見,江西是多麼的兼容並包 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❹ 以江西省的傳統文化寫一篇八百字讀後感

讀過網站上的文章,內心久久不能平復,作者們的那一句句獨到見解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的篇名叫《有了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靈魂》,文章的題目一下子就使我感到了茫然,仔細品讀下來,才有所觸動,有所感覺。
「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每個人必須植根於祖國的土壤里。」雖然這是引用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雖然只是那麼短的一句話,但它已經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不可動搖。
接著作者的那一段極富表現力的排比句更是令我心潮澎湃。作者是這樣寫的:
對於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的祖國,誰能不懷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個兒女不把對祖國母親的這份強烈情感融入生命,並使之成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題歌呢?當楊利偉坐上「神舟五號」升空時,誰不為祖國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當奧運健兒們站在奧運會最高領獎台上時,誰不為祖國取得的榮耀而感到驕傲呢?
這是對民族精神最生動的寫照,這是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同時也使我聯想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劉翔在男子110米跨欄勇奪中國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剎那,那情景始終在我的腦海里呈現,環繞,難以磨滅。當他跨過最後一個欄,飛快地沖過終點,以12.91秒的成績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了在短跑項目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枚金牌時,我心潮澎湃,我想在這12.91秒的時間內,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樣,猶如滔滔的江水。劉翔的那塊金牌裡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來的血汗和經驗的積累,而且還有激勵他邁向巔峰的那一份強烈的民族精神。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我們種種復雜的情緒都升華了,自然地融合於節奏之間,變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實,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民族精神激勵著我們去努力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鍛煉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多為國家做出貢獻。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於邁向了成功,有了正確的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高尚的愛國情操;有了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靈魂;有了祖國,就等於有了光輝燦爛的未來。
我們現在正處於學習階段,讓我們謹記運動員們的拼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長大後為祖國的未來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請記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靈魂。

❺ 江西歷史文化

江西省,簡稱贛。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並為豫章治郡,隋初為洪州治。

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 江西古代就形成了讀書成風的優秀傳統。相傳最早在江西傳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中國從隋唐以後,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至清代,歷代全國進士計98689人,江西進士10506人,佔10.7%;

全國狀元724人,江西狀元41人,佔5.6%。江西另有武狀元6人。 江西也是佛道兩教的源流之地,形成了寵大的宗教派別。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江西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創始人為漢代張道陵和他的曾孫張盛。

張道陵被張盛尊為掌教、正一天師,因而又稱天師道或正一道,為中國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後,正一派與全真派南北對峙,成為獨樹一幟的道門分支。廬山東林寺,是中國佛教十派之一凈土宗的發源地,創始人是晉代慧遠和尚。

因此,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廬山東林寺等,一直是全國重點寺院,近年來,多有外地和日本、韓國佛教徒前來朝拜。 另外,江西的農業自古就以種植水稻為主。隋唐以後,國家經濟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經濟繁榮興旺,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茶葉種植和加工也大大發展,數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同時,陶器、造船和銀、銅冶煉在全國亦居領先地位。明清時期,江西成為全國造紙業和以布為主的紡織業中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達,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商業市鎮。

(5)對江西歷史文化的感想擴展閱讀:

江西建制沿革

江西開發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

江西境內有邗越(干越)、百濮,《荀子·勸學篇》註:「邗越古國名」。已進入青銅器時代,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一致。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分爭江西 。

秦設三十六郡,江西屬九江郡,置廬陵縣、新淦縣、南壄縣。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縣,下轄18縣。

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江西屬揚州刺史部。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時,孫策分廬陵、雩都等縣置廬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厘置彭澤郡(旋廢)、鄱陽郡。嘉禾五年(236年),孫權廬陵南部都尉,隸揚州。

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江西屬於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增為15道,屬江南西道,其監察區下轄8州,治洪州(南昌市)。

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初設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江西行省轄區大於今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和今廣東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轄13路、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13府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江西省共轄81縣。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2016年6月,贛江新區成為第18個國家級新區。

❻ 以宋、明兩朝為例談談江西歷史文化興盛的願意

王安石與朱熹唄
前者力主改革,銳意進取
後者理學大成,執於天理

江西歷史上文化名人有時候理論主張是那麼矛盾
但都處於一片土地上,可見,江西是多麼的兼容並包
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❼ 通過《江西省情教育》的學習,你對江西歷史文化最大的感受是什麼,談談自己的理解。

紅軍文化 還有我是福建的

❽ 簡述中原文化對江西文化的影響

江西省,簡稱贛。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並為豫章治郡,隋初為洪州治。

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

江西古代就形成了讀書成風的優秀傳統。

相傳最早在江西傳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中國從隋唐以後,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至清代,歷代全國進士計98689人,江西進士10506人,佔10.7%;全國狀元724人,江西狀元41人,佔5.6%。江西另有武狀元6人。

江西也是佛道兩教的源流之地,形成了寵大的宗教派別。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江西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創始人為漢代張道陵和他的曾孫張盛。

張道陵被張盛尊為掌教、正一天師,因而又稱天師道或正一道,為中國道教的鼻祖。

金、元以後,正一派與全真派南北對峙,成為獨樹一幟的道門分支。廬山東林寺,是中國佛教十派之一凈土宗的發源地,創始人是晉代慧遠和尚。

因此,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廬山東林寺等,一直是全國重點寺院,近年來,多有外地和日本、韓國佛教徒前來朝拜。

另外,江西的農業自古就以種植水稻為主。隋唐以後,國家經濟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經濟繁榮興旺,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茶葉種植和加工也大大發展,數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同時,陶器、造船和銀、銅冶煉在全國亦居領先地位。明清時期,江西成為全國造紙業和以布為主的紡織業中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達,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商業市鎮。

(8)對江西歷史文化的感想擴展閱讀:

相對於黃河流域而言,江西的土著居民長時間處在原始氏族社會階段,進入文明時代的步伐相對遲緩。

直到商周時期,中原文化才與江西本土文化深度融合,而其中的代表,就是樟樹吳城遺址、新干大洋洲商墓遺址、瑞昌銅嶺遺址等。

這一時期的江西文化已經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文化的烙印,這也表明江西地區再也不是遠離中原王朝的「蠻荒」「化外」之地。

位於樟樹市吳城鄉的吳城文化遺址,距今3000年、面積61萬平方米,城內有居住區、祭祀區、制陶區、鑄銅區,城外有墓葬區,至今尚存的3-15米高、2800多米長的土築城牆,是目前南方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商周文化遺址。

❾ 如何看待江西的傳統文化

對江西的傳統文化,可以從中國漢民族文化中核心文化脈絡去理解,即農業文明中家族文化產生的影響。如果要找相關資料可以從「宗族制」這一點去找找,現在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成果很多了。江西的傳統文化,尤其以在各個村鎮中最為顯著,在九江一帶,下面的村鎮基本上是以「宗族」構成,一個村就是一個姓氏宗族,由此其產生的民風民俗,也就是一般所理解的傳統文化,也基本是以維護宗族利益為核心的。淺見,希望有所助益。

閱讀全文

與對江西歷史文化的感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