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空軍的發展史
中國空軍的發展史:
1、1946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吉林通化成立。中共早期培養的一批航空骨幹、選調的陸軍官兵以及日軍起義人員,在這里開始了中國空軍艱難的創業。他們收集了100多架破舊飛機,又拆東補西修復了40多架。缺少汽油,就用酒精代替;沒有保險帶,就用麻繩代替;缺少機輪、螺旋槳,幾架飛機合著用;沒用充氣設備,就用自行車氣筒給給飛機輪胎充氣。士兵們甚至用馬拉著飛機走向跑道。就這樣,航校在3年多的時間里培育出了560名航空人才,為人民空軍的建立准備了骨幹。
2、1949年11月11日,中央軍委下令,在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機關的基礎上,合並軍委航空局,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劉亞樓任司令員。1950年4月11日,劉亞樓向中央軍委遞交了建議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的報告。5月9日,中央軍委批復同意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1950年6月19日,中國空軍的第一支航空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團和1個強擊團。飛行人員絕大部分是東北老航校畢業的飛行員,還有少量國軍起義飛行人員。教官有日本教官、蘇聯教官,飛機有英制、美製、日制,機種有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
3、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火很快燃燒到鴨綠江邊,剛剛誕生的中國空軍航空兵被逼上了這場歷史性的空戰舞台。戰爭初期,美國擁15個空軍聯隊,作戰飛機1100餘架,飛行員大部分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而中國空軍僅有新建的2個殲擊航空兵師(空3師、空4師)和空軍第4混成旅第17轟炸團、第13強擊團,作戰飛機只有114架,飛行員僅有100小時左右的飛行時間,在噴氣式飛機上平均只飛了20多小時,且無空中作戰經驗。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宣稱:「中國根本沒有空軍。」
4、1951年1月21日,最先進駐安東機場的空4師10團28大隊大隊長李漢率領6架米格-15殲擊機迎戰美軍20架F-84戰斗轟炸機,李漢擊傷美機1架,奏響長空第一戰凱歌。8天以後,即1951年1月29日,李漢在空戰中擊落、擊傷敵F-84各1架,首創人民空軍空戰史上擊落敵機的戰例。1951年9月25日,空4師第12團副團長李文模率領16架米格-15殲擊機迎戰美軍20架F-86「佩刀」戰斗機,4號機劉涌新擊落敵機1架,首創中國空軍擊落美國最先進的F-86的戰績。
5、1951年11月6日,空8師22團9架杜-2轟炸機在空2師4團16架拉-11殲擊機的掩護下,對鴨綠江外的大和島實施了轟炸,這是中國空軍航空兵轟炸機第一次出現在朝鮮戰場的上空,轟炸命中高率達90%。美聯社驚呼:「大和島遭到歐洲空軍的精確轟炸」(暗示是蘇聯空軍所為)。至今仍在使用的美國空軍大學教材承認:中國空軍對大和島的轟炸是成功的。
11月30日,空8師24團9架杜-2轟炸機與空2師4團16架拉-11殲擊機編成聯合機群對大和島實施第二次轟炸,途中與30多架美國F-86噴氣式戰斗機發生遭遇戰,轟炸機通訊長劉紹基用機槍擊落敵機1架,開創了世界空戰史上活塞螺旋漿式轟炸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先例!擔任護航任務的拉-11殲擊機也接連打下2架敵機。副大隊長王天保、大隊長徐懷堂各擊落1架F-86,又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的活塞螺旋漿式殲擊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奇跡!
6、1952年2月10日,飛行時間才100多小時的空4師12團3大隊大隊長張積慧,一舉擊落飛行時間3000多小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266次的美國王牌飛行員中校中隊長戴維斯。消息傳開,美國朝野震動,美遠東空軍司令威蘭中將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悲慘的失敗,是對遠東空軍的一個沉重打擊。」
7、建國初期,空軍航空兵還積極參加了支援陸、海軍解放沿海島嶼作戰和國土防空作戰。1952年9月20日,空2師飛行員何中道、李永年在上海長江口上空擊落美空軍B-29轟炸機1架,首創中國空軍航空兵國土防空作戰史上擊落敵機的戰例。1955年1月,空軍航空兵首次與陸、海軍聯合作戰,一舉解放一江山島。1958年7月,空軍航空兵殲擊部隊入閩作戰,從國民黨空軍手中奪得台灣海峽的制空權。
8、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航空兵裝備了國產殲-5亞音速噴氣式殲擊機和殲-6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60年代,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國產殲-7殲擊機、強-5強擊機、轟-5和轟-6轟炸機。80年代,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國產殲-8和殲-8Ⅱ高空高速殲擊機。90年代以來,中國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從俄羅斯引進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蘇-27殲擊機和蘇-30殲擊轟炸機,中國自行研製成功的轟-6U空中加油機也加入了空軍航空兵序列,使中國空軍航空兵可以超遠程、高速度、全空域、大縱深、超視距范圍作戰,標志著中國空軍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的戰略性轉變。
9、近年來,中國空軍航空兵瞄準未來高技術戰爭,改革訓練模式,普及了模擬訓練,建成了現代化的綜合訓練基地,成立了藍軍分隊,實現了以技術訓練為主向戰術訓練為主的轉變。各部隊積極挖掘人和戰機潛能,探索以手中裝備克敵制勝的新戰法,經常組織復雜氣象飛行、遠海截擊、夜間編隊、低空、超低空、大速度地靶、實彈轟炸和導彈攻擊、電子對抗條件下的超視距空戰和惡劣氣象條件起降等高難度課目訓練。
注意:寶劍鋒從磨礪出。新一代中國空軍航空兵飛行員用輝煌的成績告訴世界:在未來戰爭中,中國空軍航空兵必將是一支攻防兼備、無堅不摧的「長空利劍」
㈡ 中國飛機的發展史
初教-5教練機,我國第一種自行製造的初級教練機,原型為蘇聯雅克-18教練機。雅克-18是由前蘇聯雅克福列夫設計局於1946年設計生產的雙座初級教練機
初教-6串列雙座螺旋槳教練機,長期服役於我國空軍及地方航校,至今仍然是我國初級教練機的主力^,
殲-5由沈飛工業公司研製,是單座單發高亞音速噴氣式戰斗機,主要用於晝間截擊,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殲-5是仿製蘇聯的米格-17Ф(米格-17F)殲擊機,米格-17F型51年9月首飛,52年底開始大量生產。首飛的試飛員是吳克明,當時殲-5被稱為56式,直到1964年才改稱殲-5
飛行員在殲-5旁談話——請注意當時帶有軍銜的蘇式軍裝
殲教-5是在殲-5甲的基礎上改型設計的全天候雙座噴氣教練機,由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負責
殲-6殲擊機,原型為蘇聯米格-19殲擊機,是第二代戰斗機,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戰斗機。殲-6多次擊敗比自身強大的敵方戰斗機,不管戰斗的具體情況如何,這些戰績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在蘇聯,米格-19很快就被米格-21取代了,實際上很多飛行員都是由米格-15/17直接改飛米格-21的。但在中國大陸,大批生產的殲-6和殲-6甲等始終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戰機,長期活躍於國土防空作戰,目前還裝備有一定數量,主要用於訓練
殲教-6由沈陽飛機廠研製,於66年開始研製,1970年11月6日首飛|
殲-12輕型戰斗機是我國第一種完全依靠本國技術力量進行設計和製造的噴氣戰斗機。它擺脫前蘇聯系列飛機的設計格局,為我國獨立自主研製戰斗機奠定了良好基礎。但由於殲-12的一系列致命弱點,它最終夭折,從未正式服役
轟-5前線輕型戰術轟炸機,是我國從蘇聯引進的伊爾-28(IL-28)噴氣轟炸機的仿製品。該機採用兩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平直翼型,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一種前線轟炸機。機頭的玻璃艙是領航員及轟炸手座艙,為導航和光學轟炸瞄準提供了良好視野.
轟電-5,機尾有加裝的天線
轟-5的機頭,機頭裝有23-1型23mm固定機炮。23-1機炮初速680米/秒,射速800發/分。尾部炮塔有兩門相同型號的機炮
轟-6轟炸機,原型為蘇聯的著名中型噴氣轟炸機圖-16。該機採用兩台圖曼采夫渦輪噴氣發動機,翼型後掠,1948年開始研製,直到1990年還有少量在蘇軍中服役。uY;z%/ 第一架轟-6原型機於66年10月完成,用於靜力試驗。1968年12月24日,毛主席生日前夕,採用國產渦噴-8發動機的轟-6首飛成功,69年批量投產。由於我國之後一直未能獲得更好的替代機型,轟-6服役至今,並仍在繼續改進生產之中
運-5運輸機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製造的運輸機,由南昌飛機製造公司負責,其原型為蘇聯40年代設計的安-2運輸機。盡管運-5服役已有40年之久,但它飛行穩定、運行費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國最常見的運輸機。運-5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它可以以非常低的速度穩定飛行,且起飛距離僅僅為170米
直-5是我國製造的第一種多用途直升機,也是新中國直升機科研應用的開端。研製初期代號「旋風25」,原型為蘇聯米-4直升機。1958年2月,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按照蘇聯提供的全套圖紙資料開始仿製米-4。1958年12月14日首次試飛,1959年初由國家鑒定委員會正式驗收,投入批生產
直-5有一種武裝直升機改型。機腹加裝了一個12.7mm機槍槍塔,兩側攜帶火箭發射器
1960年代,由於蘇聯援助的取消、專家的撤離,解放軍空軍試驗用的拉-17無人靶機嚴重缺失,國家下決心搞自己的無人靶機,從而促生了長空一號。長空一號(CK-1)高速無人機由位於巴丹吉林沙漠的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二站在1965年~1967年成功定型,主要負責人是被譽為「中國無人機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趙煦將軍
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擁有少量的米-6(北約代號「吊鉤」)重型運輸直升機。據信這些直升機是在1970年向蘇聯購買的,直到近期才開始向公眾公開了少量信息。米-6巡航速度為250千米/小時,航程620千米,最大載重12噸。據說有三架已經墜毀,剩餘的使用壽命已到期
安-30是從安-24系列發展而來的航空測繪飛機,原型為軍用的安-26型。安-30於1974年首次試飛,除蘇聯使用外,還出口到中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古巴、越南、捷克、哈薩克斯壇等國
殲-7戰斗機,原型為蘇聯於1961年轉讓的米格-21F-13,分代為第二代噴氣戰斗機,第二代超音速戰斗機,有多種改型
是殲-7Ⅲ(按空軍新的編號方法稱為殲-7C),該型號項目又稱殲-7大改,以米格-21MF為藍本,目的同樣是改變殲-7系列航程短、雷達作用距離短、火力弱等缺點。我國於1979年以多架殲-6為交換,從埃及換回了一架MF型。米格-21MF和比斯的性能與早期的米格-21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廣泛裝備於蘇聯、東歐、印度等。遺憾的是,我國的殲-7Ⅲ卻不能說是成功之作
殲-7E和殲-7MG是我國殲-7高中空、高速全天候殲擊機的兩種改進型,而MG型又是由E型發展來的出口型。這兩種改型是對米格-21系列機動性改進的重大嘗試,事實證明這一改型是相當成功的
殲教-7,是我國在殲-7基礎上發展的雙座教練機,由貴州航空工業集團負責研製。81年起貴州航空集團以殲-7II戰斗機為原型開始研製工作,85年7月首飛,87年定型。裝備部隊後用於作為殲-7、殲-8戰斗機飛行員的飛行訓練
強-5單座雙發超音速攻擊機,國內稱「強擊機」,由南昌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其主要任務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對地攻擊,也可進行對空自衛作戰。強-5的研製過程動盪曲折,堪稱我國自研軍用飛機中頗有曲折性和戲劇性的一幕。
運-7是我國在前蘇聯安-24型的基礎上研製生產的雙發鍋輪螺旋槳中短程運輸機。運-7是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研製生產的雙發渦漿支線運輸機,於1970年12月25日首飛上天
運-8運輸機由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為中型四發渦輪螺槳多用途運輸機,原型為蘇聯安-12。該機可用於空投、空降、運輸、救生及海上作業等多種用途。1960年起,運-8由西安飛機工業公司負責設計,74年12月25日,該機01號原型機首次試飛。後西安飛機工業公司將02、03號兩架原型機散裝件、技術資料和專用部分工藝裝備等,轉交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繼續進行試制。02、03號原型機分別在75年12月、77年1月試飛成功
運-11是我國哈爾濱飛機廠研製的一種輕型雙發多用途運輸機。哈飛於1974年4月提出設想,1975年1月開始設計,1975年12月30日Y-11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運-11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試制,當年上天的目標。1977年4月3日設計定型投入生產
運-12是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原哈爾濱飛機廠)在運-11基礎上進行深入改進的發展型號,很快成為了中國航空工業界一個在商業上較為成功的機型。該機於80年初開始研製。經過兩年時間、1100多飛行小時試飛定型
水轟-5型水上反潛轟炸機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用於中近海域海上偵察、巡邏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務,也可監視和攻擊水面艦艇。50年代初我國曾引進6架蘇聯別-6水上飛機,但不足以滿足海軍的各種需要。1968年水轟-5的研製正式得到批准,70年完成總體設計,次年總裝出第一架原型01號。1971年就以110%的設計載荷達到並超過全機靜強度破壞試驗的技術要求,並總裝成功
殲-8戰斗機是我國在殲-7,即米格-21的基礎上獨立進行重大改進研製而成的高空高速戰斗機,北約編號「長須鯨」。J
沈飛公司在殲-8的基礎上研製了殲-8Ⅱ飛機。1984年6月12日,原型機首飛成功。88年3月18日,殲8Ⅱ設計定型,在沈陽召開隆重慶功大會。當時的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劉華清和國防科工委,空、海軍領導參加了大會,可見軍方希望之高。同年10月15日,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殲8Ⅱ飛機設計定型
教-8,我國新一代初級教練機。為了給解放軍裝備先進的噴氣初級教練機,1982年洪都集團公司成立了教練機方案組,以石屏為方案組組長,後任主要設計師。通過研究比較,結合我國具體情況,洪都集團提出「提高訓練效率,降低訓練費用」的研製思路,基本性能要求和適應不同國家需要的兩種訓練體制,得到廣泛認同。1986年,我國決定與巴基斯坦合作研製教-8。巴基斯坦方面投資了25%,並負責生產前機身等部位。1987年7月,教-8開始具體設計。89年1月開始製造原型機,共製造5架原型機(3架試飛,2架用於靜力試驗),001與003號原型機分別於1990年11月26日和91年10月首飛。隨後15架預生產型開工,並在1992年7月首飛。因此實際上教-8分為國內型和外銷型號
殲轟-7「飛豹」,對外名稱FBC-1,是由我國於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中型戰斗轟炸機。該機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是解放軍作戰飛機中耀眼的新星。該機由中國西安飛機工業公司負責研製
殲-7MFmp0
FC-1戰斗機於2003年8月勝利首飛!FC-1戰斗機已正式命名為「梟龍」。,
國產化的蘇-27將命名為殲-11#_
蘇-30多用途戰斗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戰斗轟炸機。其研製工作始於80年代初,最初的兩架原型機在80年前首飛,被命名為蘇-27PU或蘇-30>|
我國於70年代末購進了14架法國航宇工業公司研製的SA321「超黃蜂」大型多用途直升機,交由海軍航空兵部隊使用。該機型在法國於1966年開始交付使用,裝備後成為我國第一代艦載機。隨後,我國開始在「超黃蜂」得基礎上仿製直-8H=V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是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引進法國專利、研製生產的。用於人員運輸、近海支援、海上救護、空中攝影、海上巡邏、魚群觀測、護林防火等,並可作為艦載機使用。軍事用途包括偵察、近距火力支援、反坦克、搜索救護、反潛、偵察校炮及通訊-&3
直-11型機由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共同研製,屬於軍民通用型多用途直升機。直-11的仿製原型為由歐洲直升機公司法國分公司(原法國宇航公司)研製的AS350「松鼠」(squirrel)多用途輕型直升機。可用於教練、偵察、救護、緝私、消防、旅遊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ULr
中國於1984年7月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簽訂購買24架S-70「黑鷹」直升機的合同,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鷹」運抵中國天津。該機由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研製,在美軍中的編號為UH-60,是美軍目前裝備數量最多的通用直升機,用途廣泛,改型繁多|"
「小羚羊」輕型直升機由原法國宇航公司(現歐洲直升機公司法國分公司)和英國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共同研製。qN.L 解放軍選定了當時已不算最先進的「小羚羊」直升機。法國宇航公司當時以為遇上了大客戶了,非常投入,並預計中國首批將訂購24架「小羚羊」。不想解放軍由於軍費所限,只在80年代初訂購了一批8架SA342L1型「小羚羊」,88年交付,讓西方大跌眼鏡。此後解放軍再也沒有增購過「小羚羊」。86年陸軍航空兵組建後,「小羚羊」全部歸入陸航部隊}Y
卡-284EXz
目前,伊爾-76是我軍唯一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型運輸機,而運-8等只能算中小型運輸機。由於尚無法立即仿製伊爾-76,只可以依賴進口。但經費的短缺又使得采購量較小,還要減去日常維護、訓練、故障的數量,我軍可用的大型運輸機可以說是嚴重不足。因此仿製或研製大型運輸機,迫在眉睫juT
ASN-206多用途無人駕駛飛機是由西北工業大學西安愛生技術集團研製的。該機於1994年12月完成研製工作
殲-10,按西方劃分戰斗機的方法,屬於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將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設計的、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三代戰斗機,第一種自行設計的、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作戰飛機。遺憾的是,自1984年殲-10正式啟動,至今仍未正式服役。(}[l* 殲-10在製造出第一架原型機後很長的時間里,都面臨著只有洋人發動機可用的尷尬局面。截至2004年1月,莫斯科Salyut公司已經完成了為期兩年的向中國出口AL-31FN發動機的合同,共提供了54台AL-31FN。原計劃2002年國產渦扇將順利定型,但一直到2004年,國產渦扇發動機方才傳來捷報,殲-10終於有望獲得一顆「國產心」。
中國第一批就進口了60架米-17,編號為917、927、937、967、987字頭的五位數。導致這一交易的直接原因是美國在1989年後拒絕出售更多的S70「黑鷹」直升機給中國,於是中國向俄羅斯訂購了相比之下價格非常便宜的米-17。1991年首批24架米-17到貨,1995年前又有35架交貨,且為米-171改進型。中國進口的米-17部分裝有六個外掛架,可攜帶炸彈、布雷器、火箭發射器等。另外這些米-17並沒有俄羅斯自己使用的米-8TV上的12.7mm機槍、座艙裝甲、發動機尾氣紅外抑制裝置。
陸軍的米-8有的用於專人運輸,因此沒有攜帶武器,尾梁下也沒有箔條/紅外誘餌發射器。而米-17主要用於空降突擊運輸,因此多數有武器系統和箔條/紅外誘餌發射器[)
解放軍空降兵部隊正在登機。圖中可見空降兵分隊的標准裝備,包括折疊托自動步槍,以及狙擊步槍、雙管燃燒彈發射器等支援火力
米-17發射火箭彈,注意發射器尾部噴出的火焰在導向板的作用下偏離機體
米-17尾梁特寫,注意天線和紅外誘餌發射器
文革前夕我國空軍受到政治思想和部分上層人物鼓吹的影響,於67年4月啟動「小殲」的研製計劃。計劃突出新殲擊機要小、輕、靈,按當時「開展空中游擊戰」的設計思想,本意是要研製一種高機動靈活,短距起降,維護簡單,造價低廉的小型戰斗機。69年南昌飛機製造廠正式接受了研製任務,次年3月正式定名「殲-12」。由我國著名航空設計師陸孝彭同志(下圖)任主設計師。原型機於1970年12月首飛成功,73年9月向中央領導做匯報表演,當時葉劍英元帥贊譽其為「空中李向陽」。名如其機,殲-12飛機機動性確實相當不錯,參加試飛的飛行員贊嘆有加
http://bbs.tiexue.net/post_1758712_1.html
㈢ 有誰知道中國軍事飛機的發展歷史
目前?目前祖國的軍事發展是這樣的:先和俄羅斯、烏克蘭等軍工發達的國家買武器,然後拆了,解析,分析弱點,並且加以裝修,改造成屬於我們自己的武器。不要去相信那些軍事網站說的『解放軍再出大殺器,美國嚇傻』『美俄叫囂』之類的,那些都是假的,看多了只會誤導你!目前中國的軍事實力,能給你排名的,都是半桶水,都是自己無思亂想的!不過對於最新發展,想必喜歡軍事的人都知道:海軍:中華神盾,一共九艘,分別分布在南海和東海,是目前戰鬥力較強的艦艇之一,但和宙斯盾艦比起來,還是差了一些(不要再想人海戰術,我不是說中國哪裡不好,而是因為說人海戰術那是對生命的不尊重,現在打仗死一個人對於一個家庭和國家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國家寧願艦艇毀了也不希望官兵死了!)空軍:中國目前發展的最快的兵種之一,大部分戰斗機也是從蘇式戰斗機改造而來,但目前較為出名的也就是J-20和J-31了,這兩款戰斗機確實是祖國科技大大提升的一個標志啊,但空軍並非你想像的那麼簡單,你以為空軍就是你開飛機我開飛機在天空中打飛機嗎?沒那麼簡單!現代的空戰還得涉及什麼雷達定位啊,衛星控制,在這兩方面,我國取得了非常好的進展!甚至在某方面超越了俄羅斯。(只是某方面,還是有一些差距。)陸軍:好多人都說中國陸軍世界第一,但那也只是傳聞罷了,我也很想世界第一啊,但這幾年來我們打過仗嗎?你知道我國陸軍的真正實力嗎?那肯定不知道!但是外國都這樣認為,那好吧,既然他們這么想讓我們第一,那就第一吧!但現在的陸戰可能比空戰要來得復雜,因為高科技的出現,什麼機器士兵啊,衛星定位啊,都出現了,不再是你拿槍我拿槍戰擼,槍支幾乎沒用啦!高科技裝備才是硬道理!但我們的高科技怎麼樣呢?沒人知道······綜合來說,我國的軍事發展還是很迅速的,只要不打仗、不天災人禍,不出幾十年就能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了。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老是要和我們交惡的原因。但現在,不僅是我,所有的中國人都能保證:哪個國家敢來!我們就把他狠狠地打回去!
㈣ 中國空軍發展史該怎麼寫
空軍航空兵是在空中執行作戰任務的空軍兵種,是空軍的主要作戰力量。中國空軍航空兵自1950年成立第四混成旅以來,由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發展成由殲擊航空兵、轟炸航空兵、強擊航空兵、運輸航空兵、偵察航空兵等多種航空兵組成的現代化空中力量。
1946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吉林通化成立。中共早期培養的一批航空骨幹、選調的陸軍官兵以及日軍起義人員,在這里開始了中國空軍艱難的創業。他們收集了100多架破舊飛機,又拆東補西修復了40多架。缺少汽油,就用酒精代替;沒有保險帶,就用麻繩代替;缺少機輪、螺旋槳,幾架飛機合著用;沒用充氣設備,就用自行車氣筒給給飛機輪胎充氣。士兵們甚至用馬拉著飛機走向跑道。就這樣,航校在3年多的時間里培育出了560名航空人才,為人民空軍的建立准備了骨幹。
1949年11月11日,中央軍委下令,在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機關的基礎上,合並軍委航空局,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劉亞樓任司令員。1950年4月11日,劉亞樓向中央軍委遞交了建議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的報告。5月9日,中央軍委批復同意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1950年6月19日,中國空軍的第一支航空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團和1個強擊團。飛行人員絕大部分是東北老航校畢業的飛行員,還有少量國軍起義飛行人員。教官有日本教官、蘇聯教官,飛機有英制、美製、日制,機種有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火很快燃燒到鴨綠江邊,剛剛誕生的中國空軍航空兵被逼上了這場歷史性的空戰舞台。戰爭初期,美國擁15個空軍聯隊,作戰飛機1100餘架,飛行員大部分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而中國空軍僅有新建的2個殲擊航空兵師(空3師、空4師)和空軍第4混成旅第17轟炸團、第13強擊團,作戰飛機只有114架,飛行員僅有100小時左右的飛行時間,在噴氣式飛機上平均只飛了20多小時,且無空中作戰經驗。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宣稱:「中國根本沒有空軍。」
然而,就是這支被美國人譏諷為「菜雞」的中國空軍,不僅敢與號稱世界一流的美國空軍較量,而且使其遭到沉重打擊。1951年1月21日,最先進駐安東機場的空4師10團28大隊大隊長李漢率領6架米格-15殲擊機迎戰美軍20架F-84戰斗轟炸機,李漢擊傷美機1架,奏響長空第一戰凱歌。8天以後,即1951年1月29日,李漢在空戰中擊落、擊傷敵F-84各1架,首創人民空軍空戰史上擊落敵機的戰例。1951年9月25日,空4師第12團副團長李文模率領16架米格-15殲擊機迎戰美軍20架F-86「佩刀」戰斗機,4號機劉涌新擊落敵機1架,首創中國空軍擊落美國最先進的F-86的戰績。
1951年11月6日,空8師22團9架杜-2轟炸機在空2師4團16架拉-11殲擊機的掩護下,對鴨綠江外的大和島實施了轟炸,這是中國空軍航空兵轟炸機第一次出現在朝鮮戰場的上空,轟炸命中高率達90%。美聯社驚呼:「大和島遭到歐洲空軍的精確轟炸」(暗示是蘇聯空軍所為)。至今仍在使用的美國空軍大學教材承認:中國空軍對大和島的轟炸是成功的。11月30日,空8師24團9架杜-2轟炸機與空2師4團16架拉-11殲擊機編成聯合機群對大和島實施第二次轟炸,途中與30多架美國F-86噴氣式戰斗機發生遭遇戰,轟炸機通訊長劉紹基用機槍擊落敵機1架,開創了世界空戰史上活塞螺旋漿式轟炸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先例!擔任護航任務的拉-11殲擊機也接連打下2架敵機。副大隊長王天保、大隊長徐懷堂各擊落1架F-86,又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的活塞螺旋漿式殲擊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奇跡!
1952年2月10日,飛行時間才100多小時的空4師12團3大隊大隊長張積慧,一舉擊落飛行時間3000多小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266次的美國王牌飛行員中校中隊長戴維斯。消息傳開,美國朝野震動,美遠東空軍司令威蘭中將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悲慘的失敗,是對遠東空軍的一個沉重打擊。」
年輕的中國空軍航空兵在朝鮮戰爭中邊打邊建,邊打邊練,在戰斗中鍛煉成長,先後有10個殲擊師21個團,2個轟炸機師3個大隊入朝參戰,共戰鬥起飛2457批26491架次,取得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的驕人戰績,給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空軍以極大的心理震撼!時任美國遠東空軍司令的威蘭中將後來回憶道:「中國空軍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個謎,他們好像一個晚上便學會了一切,飛行員只要很少的時間,就能夠空戰,他們好像在冥冥之中似有神助,對於我們來說很多事情不可思議!」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的范登堡將軍在飛往遠東視察後回到華盛頓時,曾作了一個悲觀的報告,他對報界談話時驚嘆:「共產黨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
建國初期,空軍航空兵還積極參加了支援陸、海軍解放沿海島嶼作戰和國土防空作戰。1952年9月20日,空2師飛行員何中道、李永年在上海長江口上空擊落美空軍B-29轟炸機1架,首創中國空軍航空兵國土防空作戰史上擊落敵機的戰例。1955年1月,空軍航空兵首次與陸、海軍聯合作戰,一舉解放一江山島。1958年7月,空軍航空兵殲擊部隊入閩作戰,從國民黨空軍手中奪得台灣海峽的制空權。
在國土防空作戰中,中國空軍航空兵擊落入侵美軍飛機24架,擊傷3架,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航空兵裝備了國產殲-5亞音速噴氣式殲擊機和殲-6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60年代,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國產殲-7殲擊機、強-5強擊機、轟-5和轟-6轟炸機。80年代,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國產殲-8和殲-8Ⅱ高空高速殲擊機。90年代以來,中國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從俄羅斯引進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蘇-27殲擊機和蘇-30殲擊轟炸機,中國自行研製成功的轟-6U空中加油機也加入了空軍航空兵序列,到了21世紀 中國自行研製的殲11 殲10 等擁有自主產權的先進戰機服役 使中國空軍航空兵可以超遠程、高速度、全空域、大縱深、超視距范圍作戰,標志著中國空軍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的戰略性轉變。
望採納!!
㈤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發展進程
新華網廣州2013年8月27日電:中國陸軍航空兵「突擊--2013」實兵演習和戰法研討活動在廣東落下帷幕,這是中國陸航部隊組建以來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戰法演練活動。中國陸軍航空兵在體制、裝備、戰法和人才等方面都正在加快創新和發展,積極打造成為陸軍新型主戰力量。
中國陸軍航空兵部隊始建於1986年。2003年,中央軍委決定將主管全軍陸航建設的總參陸航局更名為總參陸航部。陸航部隊團改旅的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軍區已經組建起陸航旅級作戰部隊。
中國陸軍航空兵瞄準世界先進水平,逐步加大訓練難度和戰法技法演練。2010年5月,全軍陸航部隊在山東聊城首次舉行了戰術起降、戰術空域和空中格鬥等高難度空中作戰戰術課目系統集訓,多個以前未納入訓練大綱的高難度訓練課目成為培訓的重點內容,包括蛇形機動、躍升倒轉、大坡度盤旋、後退上升等戰術動作,甚至像超低空大坡度盤旋、後退上升等一般只能在直升機極限性能試飛中才能看到的戰術動作也在集訓內容之列。
在裝備建設上,2012年11月,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款專用武裝直升機——「武直-10」在第9屆珠海航展上公開亮相,並進行了40分鍾的飛行表演。未來幾年中,還要逐步建立起適應陸航兵種快速發展的信息化人才體系,為實現陸軍航空兵由「單一型向合成型、支援保障型向主戰突擊型」的戰略轉型提供人才支撐。
20多年來,陸軍航空兵部隊在搶險救災、軍事演習和神舟系列飛船回收等重大行動中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2010年9月,陸軍航空兵部隊飛抵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地區,圓滿完成了首次海外救災任務。
中國陸軍航空兵是人民解放軍最年輕的兵種。自組建成立以來,以建立一支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需要的快速機動力量為總目標,著眼提高「快速投送、精確打擊、有效控制和適時保障」四種能力,加速推進「由單一型向合成型、由運輸型向攻運結合型、由輔助型向主戰型」轉變,中國陸航正實現歷史性跨越。未來陸軍航空兵所承擔的戰斗任務將更加復雜多樣,裝備的性能將繼續得到提高,組織機構不斷完善,並進一步加強與地面部隊之間的協同,以求實現空地一體作戰的要求。
㈥ 中國戰斗機的發展歷程
殲-5由沈飛工業公司研製,是單座單發高亞音速噴氣式戰斗機,主要用於晝間截擊,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殲-5是仿製蘇聯的米格-17Ф(米格-17F)殲擊機。
1956年,殲-5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並參加了1956年國慶大典。
殲-5採用單座、單發、機頭進氣、後掠式中單翼布局。後掠式中單翼的後掠角是45°,為雙梁結構。機翼內側有角度可控的後退式襟翼。起落架艙在機翼根部,主起落架收在機翼的兩個艙內。全金屬半硬殼式構造機身是圓形截面的流線體,機頭進氣。機身後部裝有可操縱的減速板。垂直尾翼分成上下兩段,下段固定在後機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水平尾翼後掠角為45°,安裝在垂直尾翼下段頂部。升降舵向上可轉動32°,向下為16°。
前三點式起落架均為單輪。前起落架收入前機身下部的輪艙內,主起落架收入機翼內。密封式單人座艙在應急時可拋掉艙蓋,可彈射座椅保證飛行員在緊急時迅速安全地脫離飛機。
殲-5採用一台渦噴-5離心式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靜推力2600千克,加力推力3380千克。該發動機是蘇聯克里莫夫設計局的VK-1F發動機的仿製品。機內燃油1170千克,外掛兩個400升副油箱。殲-5最大平飛速度為1145千米/小時(高度3000米) ,巡航速度為8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6000米 。
機載設備包括超短波指揮電台、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信標接收機、敵我識別器、護尾器、測距器等。
機頭左側下方裝兩門23毫米機炮,機頭右側下方裝一門31型37毫米機炮。機翼下可掛兩枚100-250千克的炸彈。
殲-5為解放軍開拓了噴氣戰斗機的先河,打下了解放軍駕馭噴氣戰斗機的基礎。殲-5的主要改型包括夜間型殲-5甲、以及教練型殲教-5。
殲6
殲-6是中國沈陽飛機製造公司製造的單座雙發超音速戰斗機,是60年代至70年代中國空軍的主力殲擊機,可以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局部制空權,亦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支援任務。
殲-6飛機是根據前蘇聯的米格-19仿製和發展的。1958年初開始試制,原型機於1958年12月首次試飛,殲-6飛機1960年投入批生產。1986年停產,生產數千架。殲-6飛機尺寸小、重量輕、推重比大、機動性好,適於近距格鬥空戰。飛機結構簡單,使用維護方便,價格便宜,是世界上同類飛機中最便宜的。殲-6飛機除裝備中國空、海軍外,還向國外出口。
殲-6主要型號有:全天候戰斗機殲-6甲、高空截擊型殲-6I、用於高空高速攔截的殲-6Ⅱ、高空高機動型殲-6Ⅲ、教練型殲教-6以及偵察型殲偵-6等。
殲7
殲-7戰斗機的原型為蘇聯於1961年轉讓的米格-21-F13,為第二代噴氣式超音速戰斗機,是我國目前的主力戰斗機,有多種改型。
中國由50年代末開始對米格-21產生了濃厚興趣,1961年中蘇簽署協定,授予中國米格-21F-13飛機及R-11F-300發動機的製造特許權。但由於中蘇交惡,實際上大部分的技術資料沒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錯誤,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幾架樣機,這給試制帶來了困難。
米格-21的原型機於1964年初開始生產,1965年11月完成機體靜力試驗。第一架生產型殲七於1966年1月17日,進行了首次飛行。到當年4月底,中國就製造了12架殲-7戰斗機。
殲-7基本型的機載武器是一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2枚霹靂-2空空導彈或38枚火箭,後續型號的武器配置有很大變化,後期型導彈數量增加到四枚。
殲-7基型揭開了殲-7系列的序幕。此後殲-7衍生了眾多的改型,包括I型、Ⅱ型、Ⅲ型、A型、B型、E型、M型、MG型、PG型、P型、MP型、FS型、MF型等,其中A,B,M,P等型號用於出口。目前該機已經停產。
殲8
殲-8是中國在米格-21的技術基礎上獨立研製而成的高空高速戰斗機,北約編號「長須鯨」。
為滿足高空作戰要求,沈陽飛機設計所提出殲-8的設計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強火力。
殲-8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強火力等性能。相比殲-7,各項性能指標均有改善。最大速度M2.2;最大升限2萬米以上;最大爬升率每秒200米;基本航程1500千米,最大航程2000千米;規定了在高度為1.9萬米空中的作戰時間;安裝改進設計的航炮和空空導彈;安裝搜索距離較大的雷達。
盡管最初殲-8被定位為全天候高空高速截擊型號,將作為國土防空的主力,但由於交流電、火控雷達進度跟不上,不得不先行裝備直流電、測距器的白晝截擊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殲-8白天型。而原本計劃配套使用的霹靂-4甲/乙型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也無法按時研製成功,只好先用霹靂-2和霹靂-5近距紅外製導空空導彈系列,中距空戰能力成為殲-8和解放軍空軍的致命弱點。進入80年代,由於殲-7的不斷改進和殲-8II的出現,殲-8逐漸被部隊冷落,於87年停產。
殲-8I型,又稱殲-8全天候。與白天型相比,主要改進有:安裝殲雷-7甲改(JL-7AG)型火控雷達、射瞄-8A改瞄準具、火控計算機、導彈隨控裝置等十一項電子設備;艙蓋改為與殲-7II相同的向後開設計。座椅、氧氣系統和組合儀表重新設計;武器系統改裝23-Ⅲ型雙管航炮、4枚霹靂-2乙導彈、4組火箭。後進一步加裝了霹靂-5乙導彈。I型1985年7月設計定型。殲-8和殲-8I飛機的研製成功,標志著中國自行設計的殲擊機達到了一個新水平。1985年7月27日,航定委正式批准殲-8I設計定型。
強5
強-5型飛機是中國南昌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單座雙發超音速攻擊機,其主要任務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對地攻擊,也可用於完成對空作戰任務。強-5飛機於1958年8月開始研製,1965年6月原型機首飛,1968年11月開始批生產。該機為兩側進氣、大後掠中單翼,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以鋁合金及高強度合金鋼為主要材料,在座艙周圍布置有防彈裝甲,採用兩套相互獨立的液壓助力操縱系統。該機飛行性能優良,操縱靈敏,座艙舒適,視野寬闊,火力強,可靠性及安全性好,完成任務能力強。
強-5飛機有多種改型,包括加大航程型強-5Ⅰ、強-5ⅠA、強-5Ⅱ、強-5Ⅲ/C、強-5D、強-5E以及海軍型強-5乙、教練型強教-6等。
強5的機載武器有:左右翼各一門23毫米機炮,有6個外掛點,每個機翼下2個,機腹下2個,可掛多種導彈、火箭、炸彈等。
轟5
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飛機設計局的試飛員V.K.克契納奇駕駛伊爾-28轟炸機原型機首飛。1950年「五一」節伊爾-28首次公開出現,同年開始裝備蘇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共生產幾千架。伊爾-28轟炸型是伊爾-28的基本型,可攜帶常規炸彈或小型核武器。此外還有伊爾-28Y教練型,將機頭領航員艙改為第二座艙,拆除了機炮。當時哈爾濱飛機廠在維修護理蘇式轟炸機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相當的技術經驗。中國空軍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發動的解放一江山的三軍聯合戰役中使用了圖-2和伊爾-28轟炸機,成功地掩護了登陸部隊作戰,有力打擊了敵人的環島防禦工事和守軍艦只。此事令軍方意識到轟炸機的重要性並開始規劃國產第一代轟炸機轟-5。
轟-5是我國從蘇聯引進的伊爾-28(IL-28)噴氣轟炸機的仿製品。該機採用兩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平直翼型,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一種前線轟炸機。機頭的玻璃艙是領航員及轟炸手座艙,為導航和光學轟炸瞄準提供了良好視野。
解放軍曾打算獲取蘇聯授權組裝生產伊爾-28,但在1959年中蘇關系惡化後,只好通過局部改進伊爾-28的設計,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廠自行仿製生產,代號為轟-5(H-5)。
轟-5於1963年1月開始研製,1966年9月25日,首架轟-5試飛成功。1967年轟-5進入量產,隨後裝備部隊。1984年停產。該機採用了兩台渦噴-5甲型渦噴發動機(殲-5使用的渦噴-5的改型),單台推力26.48千牛(2700千克)。
主要設備包括轟炸雷達、自動領航儀、敵我識別器及各種通訊導航設備等。炸彈艙在機身中部,正常載彈量1000千克,最大載彈量3000千克。機頭一門固定航炮,機尾炮塔有兩門活動航炮。轟-5在IL-28的基礎上更改量達40%,主要更改是:
·將蘇聯原機兩半扣合的結構改為普通結構,減重110千克。
·機載設備則盡量與當時同期仿製的新型轟-6轟炸機通用,如採用轟-6的尾炮塔,引起了機尾結構的一些變化。經過這些修改,轟-5的戰術技術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雷達探測距離加大,新瞄準具擴大了瞄準角和觀測角,轟炸精度和敵我識別能力也提高很大;新炮塔系統電氣操縱隨動性好,備彈量增加,射速大、射程遠。
轟-5機組包括3名乘員,領航員艙在機頭,駕駛員在其身後氣泡形駕駛艙內。機尾有與前方不連通的通信射擊員艙。炸彈艙內攜帶4枚500千克或12枚250千克炸彈。我軍轟-5未見有裝載核武器,可能與當時我國尚無法研製小型核武器有關。翼下還有8個掛架,可掛火箭彈或炸彈。機頭機尾各裝兩門23mm機炮,總備彈量為650發。
轟-5基型發展了很多型號,主要衍生出了轟-5甲,加大了航程,減小了起降滑跑距離。還有魚雷轟炸機、核彈投放機、轟教-5(HJ-5)教練機和光學攝影偵察型轟偵-5(HZ-5)、電子干擾型轟-5(HD-5)等偵察、電子對抗機等機型。其中轟偵-5航程大於基型。
殲10
殲10大家談論的最多,對於殲10的發展歷程,我有很多話要說,可以說殲10的出現是我國空軍的一個轉折點
㈦ 中國空軍的發展史 簡略
空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於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
主要任務是擔負國土防空,支援陸內、海軍容作戰,對敵後方實施空襲,進行空運和航空偵察。空軍實行空防合一的體制,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以及通信、雷達、電子對抗、防化、技術偵察等專業部(分)隊組成。空軍下轄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7個軍區空軍。航空兵由殲擊、強擊、轟炸、運輸航空兵組成,通常按師、團、飛行大隊(營)、飛行中隊(連)編成。航空兵師一般下轄2個至3個航空兵團和駐地場站,航空兵團是基本戰術單位。由於武器裝備和擔負任務不同,各類航空兵團編制飛機數量通常在40架至60架之間不等;飛機和飛行員(組)的比例通常為1:1.2。中國空軍包括航空兵(裝備轟炸機,攻擊機,殲擊機,偵察機和運輸機等),地對空導彈部隊,高炮部隊和無線電技術部隊。共有40-45個航空師,15-17個防空師。中國空軍總兵力47萬人,共有3000餘架作戰飛機(500-600架可攜帶核武器,250架直升機),500-600座地對空中程導彈發射裝置,1500-2000門高炮。
㈧ 中國飛機發展史
初教-5教練機,我國第一種自行製造的初級教練機,原型為蘇聯雅克-18教練機。雅克-18是由前蘇聯雅克福列夫設計局於1946年設計生產的雙座初級教練機
初教-6串列雙座螺旋槳教練機,長期服役於我國空軍及地方航校,至今仍然是我國初級教練機的主力^,
殲-5由沈飛工業公司研製,是單座單發高亞音速噴氣式戰斗機,主要用於晝間截擊,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殲-5是仿製蘇聯的米格-17Ф(米格-17F)殲擊機,米格-17F型51年9月首飛,52年底開始大量生產。首飛的試飛員是吳克明,當時殲-5被稱為56式,直到1964年才改稱殲-5
飛行員在殲-5旁談話——請注意當時帶有軍銜的蘇式軍裝
殲教-5是在殲-5甲的基礎上改型設計的全天候雙座噴氣教練機,由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負責
殲-6殲擊機,原型為蘇聯米格-19殲擊機,是第二代戰斗機,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戰斗機。殲-6多次擊敗比自身強大的敵方戰斗機,不管戰斗的具體情況如何,這些戰績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在蘇聯,米格-19很快就被米格-21取代了,實際上很多飛行員都是由米格-15/17直接改飛米格-21的。但在中國大陸,大批生產的殲-6和殲-6甲等始終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戰機,長期活躍於國土防空作戰,目前還裝備有一定數量,主要用於訓練
殲教-6由沈陽飛機廠研製,於66年開始研製,1970年11月6日首飛|
殲-12輕型戰斗機是我國第一種完全依靠本國技術力量進行設計和製造的噴氣戰斗機。它擺脫前蘇聯系列飛機的設計格局,為我國獨立自主研製戰斗機奠定了良好基礎。但由於殲-12的一系列致命弱點,它最終夭折,從未正式服役
轟-5前線輕型戰術轟炸機,是我國從蘇聯引進的伊爾-28(IL-28)噴氣轟炸機的仿製品。該機採用兩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平直翼型,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一種前線轟炸機。機頭的玻璃艙是領航員及轟炸手座艙,為導航和光學轟炸瞄準提供了良好視野.
轟電-5,機尾有加裝的天線
轟-5的機頭,機頭裝有23-1型23mm固定機炮。23-1機炮初速680米/秒,射速800發/分。尾部炮塔有兩門相同型號的機炮
轟-6轟炸機,原型為蘇聯的著名中型噴氣轟炸機圖-16。該機採用兩台圖曼采夫渦輪噴氣發動機,翼型後掠,1948年開始研製,直到1990年還有少量在蘇軍中服役。uY;z%/ 第一架轟-6原型機於66年10月完成,用於靜力試驗。1968年12月24日,毛主席生日前夕,採用國產渦噴-8發動機的轟-6首飛成功,69年批量投產。由於我國之後一直未能獲得更好的替代機型,轟-6服役至今,並仍在繼續改進生產之中
運-5運輸機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製造的運輸機,由南昌飛機製造公司負責,其原型為蘇聯40年代設計的安-2運輸機。盡管運-5服役已有40年之久,但它飛行穩定、運行費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國最常見的運輸機。運-5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它可以以非常低的速度穩定飛行,且起飛距離僅僅為170米
直-5是我國製造的第一種多用途直升機,也是新中國直升機科研應用的開端。研製初期代號「旋風25」,原型為蘇聯米-4直升機。1958年2月,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按照蘇聯提供的全套圖紙資料開始仿製米-4。1958年12月14日首次試飛,1959年初由國家鑒定委員會正式驗收,投入批生產
直-5有一種武裝直升機改型。機腹加裝了一個12.7mm機槍槍塔,兩側攜帶火箭發射器
1960年代,由於蘇聯援助的取消、專家的撤離,解放軍空軍試驗用的拉-17無人靶機嚴重缺失,國家下決心搞自己的無人靶機,從而促生了長空一號。長空一號(CK-1)高速無人機由位於巴丹吉林沙漠的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二站在1965年~1967年成功定型,主要負責人是被譽為「中國無人機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趙煦將軍
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擁有少量的米-6(北約代號「吊鉤」)重型運輸直升機。據信這些直升機是在1970年向蘇聯購買的,直到近期才開始向公眾公開了少量信息。米-6巡航速度為250千米/小時,航程620千米,最大載重12噸。據說有三架已經墜毀,剩餘的使用壽命已到期
安-30是從安-24系列發展而來的航空測繪飛機,原型為軍用的安-26型。安-30於1974年首次試飛,除蘇聯使用外,還出口到中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古巴、越南、捷克、哈薩克斯壇等國
殲-7戰斗機,原型為蘇聯於1961年轉讓的米格-21F-13,分代為第二代噴氣戰斗機,第二代超音速戰斗機,有多種改型
是殲-7Ⅲ(按空軍新的編號方法稱為殲-7C),該型號項目又稱殲-7大改,以米格-21MF為藍本,目的同樣是改變殲-7系列航程短、雷達作用距離短、火力弱等缺點。我國於1979年以多架殲-6為交換,從埃及換回了一架MF型。米格-21MF和比斯的性能與早期的米格-21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廣泛裝備於蘇聯、東歐、印度等。遺憾的是,我國的殲-7Ⅲ卻不能說是成功之作
殲-7E和殲-7MG是我國殲-7高中空、高速全天候殲擊機的兩種改進型,而MG型又是由E型發展來的出口型。這兩種改型是對米格-21系列機動性改進的重大嘗試,事實證明這一改型是相當成功的
殲教-7,是我國在殲-7基礎上發展的雙座教練機,由貴州航空工業集團負責研製。81年起貴州航空集團以殲-7II戰斗機為原型開始研製工作,85年7月首飛,87年定型。裝備部隊後用於作為殲-7、殲-8戰斗機飛行員的飛行訓練
強-5單座雙發超音速攻擊機,國內稱「強擊機」,由南昌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其主要任務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對地攻擊,也可進行對空自衛作戰。強-5的研製過程動盪曲折,堪稱我國自研軍用飛機中頗有曲折性和戲劇性的一幕。
運-7是我國在前蘇聯安-24型的基礎上研製生產的雙發鍋輪螺旋槳中短程運輸機。運-7是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研製生產的雙發渦漿支線運輸機,於1970年12月25日首飛上天
運-8運輸機由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為中型四發渦輪螺槳多用途運輸機,原型為蘇聯安-12。該機可用於空投、空降、運輸、救生及海上作業等多種用途。1960年起,運-8由西安飛機工業公司負責設計,74年12月25日,該機01號原型機首次試飛。後西安飛機工業公司將02、03號兩架原型機散裝件、技術資料和專用部分工藝裝備等,轉交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繼續進行試制。02、03號原型機分別在75年12月、77年1月試飛成功
運-11是我國哈爾濱飛機廠研製的一種輕型雙發多用途運輸機。哈飛於1974年4月提出設想,1975年1月開始設計,1975年12月30日Y-11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運-11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試制,當年上天的目標。1977年4月3日設計定型投入生產
運-12是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原哈爾濱飛機廠)在運-11基礎上進行深入改進的發展型號,很快成為了中國航空工業界一個在商業上較為成功的機型。該機於80年初開始研製。經過兩年時間、1100多飛行小時試飛定型
水轟-5型水上反潛轟炸機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用於中近海域海上偵察、巡邏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務,也可監視和攻擊水面艦艇。50年代初我國曾引進6架蘇聯別-6水上飛機,但不足以滿足海軍的各種需要。1968年水轟-5的研製正式得到批准,70年完成總體設計,次年總裝出第一架原型01號。1971年就以110%的設計載荷達到並超過全機靜強度破壞試驗的技術要求,並總裝成功
殲-8戰斗機是我國在殲-7,即米格-21的基礎上獨立進行重大改進研製而成的高空高速戰斗機,北約編號「長須鯨」。J
沈飛公司在殲-8的基礎上研製了殲-8Ⅱ飛機。1984年6月12日,原型機首飛成功。88年3月18日,殲8Ⅱ設計定型,在沈陽召開隆重慶功大會。當時的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劉華清和國防科工委,空、海軍領導參加了大會,可見軍方希望之高。同年10月15日,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殲8Ⅱ飛機設計定型
教-8,我國新一代初級教練機。為了給解放軍裝備先進的噴氣初級教練機,1982年洪都集團公司成立了教練機方案組,以石屏為方案組組長,後任主要設計師。通過研究比較,結合我國具體情況,洪都集團提出「提高訓練效率,降低訓練費用」的研製思路,基本性能要求和適應不同國家需要的兩種訓練體制,得到廣泛認同。1986年,我國決定與巴基斯坦合作研製教-8。巴基斯坦方面投資了25%,並負責生產前機身等部位。1987年7月,教-8開始具體設計。89年1月開始製造原型機,共製造5架原型機(3架試飛,2架用於靜力試驗),001與003號原型機分別於1990年11月26日和91年10月首飛。隨後15架預生產型開工,並在1992年7月首飛。因此實際上教-8分為國內型和外銷型號
殲轟-7「飛豹」,對外名稱FBC-1,是由我國於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中型戰斗轟炸機。該機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是解放軍作戰飛機中耀眼的新星。該機由中國西安飛機工業公司負責研製
殲-7MFmp0
FC-1戰斗機於2003年8月勝利首飛!FC-1戰斗機已正式命名為「梟龍」。,
國產化的蘇-27將命名為殲-11#_
蘇-30多用途戰斗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戰斗轟炸機。其研製工作始於80年代初,最初的兩架原型機在80年前首飛,被命名為蘇-27PU或蘇-30>|
我國於70年代末購進了14架法國航宇工業公司研製的SA321「超黃蜂」大型多用途直升機,交由海軍航空兵部隊使用。該機型在法國於1966年開始交付使用,裝備後成為我國第一代艦載機。隨後,我國開始在「超黃蜂」得基礎上仿製直-8H=V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是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引進法國專利、研製生產的。用於人員運輸、近海支援、海上救護、空中攝影、海上巡邏、魚群觀測、護林防火等,並可作為艦載機使用。軍事用途包括偵察、近距火力支援、反坦克、搜索救護、反潛、偵察校炮及通訊-&3
直-11型機由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共同研製,屬於軍民通用型多用途直升機。直-11的仿製原型為由歐洲直升機公司法國分公司(原法國宇航公司)研製的AS350「松鼠」(squirrel)多用途輕型直升機。可用於教練、偵察、救護、緝私、消防、旅遊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ULr
中國於1984年7月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簽訂購買24架S-70「黑鷹」直升機的合同,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鷹」運抵中國天津。該機由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研製,在美軍中的編號為UH-60,是美軍目前裝備數量最多的通用直升機,用途廣泛,改型繁多|"
「小羚羊」輕型直升機由原法國宇航公司(現歐洲直升機公司法國分公司)和英國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共同研製。qN.L 解放軍選定了當時已不算最先進的「小羚羊」直升機。法國宇航公司當時以為遇上了大客戶了,非常投入,並預計中國首批將訂購24架「小羚羊」。不想解放軍由於軍費所限,只在80年代初訂購了一批8架SA342L1型「小羚羊」,88年交付,讓西方大跌眼鏡。此後解放軍再也沒有增購過「小羚羊」。86年陸軍航空兵組建後,「小羚羊」全部歸入陸航部隊}Y
卡-284EXz
目前,伊爾-76是我軍唯一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型運輸機,而運-8等只能算中小型運輸機。由於尚無法立即仿製伊爾-76,只可以依賴進口。但經費的短缺又使得采購量較小,還要減去日常維護、訓練、故障的數量,我軍可用的大型運輸機可以說是嚴重不足。因此仿製或研製大型運輸機,迫在眉睫juT
ASN-206多用途無人駕駛飛機是由西北工業大學西安愛生技術集團研製的。該機於1994年12月完成研製工作
殲-10,按西方劃分戰斗機的方法,屬於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將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設計的、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三代戰斗機,第一種自行設計的、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作戰飛機。遺憾的是,自1984年殲-10正式啟動,至今仍未正式服役。(}[l* 殲-10在製造出第一架原型機後很長的時間里,都面臨著只有洋人發動機可用的尷尬局面。截至2004年1月,莫斯科Salyut公司已經完成了為期兩年的向中國出口AL-31FN發動機的合同,共提供了54台AL-31FN。原計劃2002年國產渦扇將順利定型,但一直到2004年,國產渦扇發動機方才傳來捷報,殲-10終於有望獲得一顆「國產心」。
中國第一批就進口了60架米-17,編號為917、927、937、967、987字頭的五位數。導致這一交易的直接原因是美國在1989年後拒絕出售更多的S70「黑鷹」直升機給中國,於是中國向俄羅斯訂購了相比之下價格非常便宜的米-17。1991年首批24架米-17到貨,1995年前又有35架交貨,且為米-171改進型。中國進口的米-17部分裝有六個外掛架,可攜帶炸彈、布雷器、火箭發射器等。另外這些米-17並沒有俄羅斯自己使用的米-8TV上的12.7mm機槍、座艙裝甲、發動機尾氣紅外抑制裝置。
陸軍的米-8有的用於專人運輸,因此沒有攜帶武器,尾梁下也沒有箔條/紅外誘餌發射器。而米-17主要用於空降突擊運輸,因此多數有武器系統和箔條/紅外誘餌發射器[)
解放軍空降兵部隊正在登機。圖中可見空降兵分隊的標准裝備,包括折疊托自動步槍,以及狙擊步槍、雙管燃燒彈發射器等支援火力
米-17發射火箭彈,注意發射器尾部噴出的火焰在導向板的作用下偏離機體
米-17尾梁特寫,注意天線和紅外誘餌發射器
文革前夕我國空軍受到政治思想和部分上層人物鼓吹的影響,於67年4月啟動「小殲」的研製計劃。計劃突出新殲擊機要小、輕、靈,按當時「開展空中游擊戰」的設計思想,本意是要研製一種高機動靈活,短距起降,維護簡單,造價低廉的小型戰斗機。69年南昌飛機製造廠正式接受了研製任務,次年3月正式定名「殲-12」。由我國著名航空設計師陸孝彭同志(下圖)任主設計師。原型機於1970年12月首飛成功,73年9月向中央領導做匯報表演,當時葉劍英元帥贊譽其為「空中李向陽」。名如其機,殲-12飛機機動性確實相當不錯,參加試飛的飛行員贊嘆有加
http://bbs.tiexue.net/post_1758712_1.html
㈨ 中國空軍的發展史
中國空軍的發展史:
1、1946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吉林通化成立。中共早期培養的一批航空骨幹、選調的陸軍官兵以及日軍起義人員,在這里開始了中國空軍艱難的創業。他們收集了100多架破舊飛機,又拆東補西修復了40多架。缺少汽油,就用酒精代替;沒有保險帶,就用麻繩代替;缺少機輪、螺旋槳,幾架飛機合著用;沒用充氣設備,就用自行車氣筒給給飛機輪胎充氣。士兵們甚至用馬拉著飛機走向跑道。就這樣,航校在3年多的時間里培育出了560名航空人才,為人民空軍的建立准備了骨幹。
2、1949年11月11日,中央軍委下令,在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機關的基礎上,合並軍委航空局,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劉亞樓任司令員。1950年4月11日,劉亞樓向中央軍委遞交了建議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的報告。5月9日,中央軍委批復同意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1950年6月19日,中國空軍的第一支航空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團和1個強擊團。飛行人員絕大部分是東北老航校畢業的飛行員,還有少量國軍起義飛行人員。教官有日本教官、蘇聯教官,飛機有英制、美製、日制,機種有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
3、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火很快燃燒到鴨綠江邊,剛剛誕生的中國空軍航空兵被逼上了這場歷史性的空戰舞台。戰爭初期,美國擁15個空軍聯隊,作戰飛機1100餘架,飛行員大部分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而中國空軍僅有新建的2個殲擊航空兵師(空3師、空4師)和空軍第4混成旅第17轟炸團、第13強擊團,作戰飛機只有114架,飛行員僅有100小時左右的飛行時間,在噴氣式飛機上平均只飛了20多小時,且無空中作戰經驗。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宣稱:「中國根本沒有空軍。」
4、1951年1月21日,最先進駐安東機場的空4師10團28大隊大隊長李漢率領6架米格-15殲擊機迎戰美軍20架F-84戰斗轟炸機,李漢擊傷美機1架,奏響長空第一戰凱歌。8天以後,即1951年1月29日,李漢在空戰中擊落、擊傷敵F-84各1架,首創人民空軍空戰史上擊落敵機的戰例。1951年9月25日,空4師第12團副團長李文模率領16架米格-15殲擊機迎戰美軍20架F-86「佩刀」戰斗機,4號機劉涌新擊落敵機1架,首創中國空軍擊落美國最先進的F-86的戰績。
5、1951年11月6日,空8師22團9架杜-2轟炸機在空2師4團16架拉-11殲擊機的掩護下,對鴨綠江外的大和島實施了轟炸,這是中國空軍航空兵轟炸機第一次出現在朝鮮戰場的上空,轟炸命中高率達90%。美聯社驚呼:「大和島遭到歐洲空軍的精確轟炸」(暗示是蘇聯空軍所為)。至今仍在使用的美國空軍大學教材承認:中國空軍對大和島的轟炸是成功的。
11月30日,空8師24團9架杜-2轟炸機與空2師4團16架拉-11殲擊機編成聯合機群對大和島實施第二次轟炸,途中與30多架美國F-86噴氣式戰斗機發生遭遇戰,轟炸機通訊長劉紹基用機槍擊落敵機1架,開創了世界空戰史上活塞螺旋漿式轟炸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先例!擔任護航任務的拉-11殲擊機也接連打下2架敵機。副大隊長王天保、大隊長徐懷堂各擊落1架F-86,又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的活塞螺旋漿式殲擊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奇跡!
6、1952年2月10日,飛行時間才100多小時的空4師12團3大隊大隊長張積慧,一舉擊落飛行時間3000多小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266次的美國王牌飛行員中校中隊長戴維斯。消息傳開,美國朝野震動,美遠東空軍司令威蘭中將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悲慘的失敗,是對遠東空軍的一個沉重打擊。」
7、建國初期,空軍航空兵還積極參加了支援陸、海軍解放沿海島嶼作戰和國土防空作戰。1952年9月20日,空2師飛行員何中道、李永年在上海長江口上空擊落美空軍B-29轟炸機1架,首創中國空軍航空兵國土防空作戰史上擊落敵機的戰例。1955年1月,空軍航空兵首次與陸、海軍聯合作戰,一舉解放一江山島。1958年7月,空軍航空兵殲擊部隊入閩作戰,從國民黨空軍手中奪得台灣海峽的制空權。
8、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航空兵裝備了國產殲-5亞音速噴氣式殲擊機和殲-6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60年代,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國產殲-7殲擊機、強-5強擊機、轟-5和轟-6轟炸機。80年代,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國產殲-8和殲-8Ⅱ高空高速殲擊機。90年代以來,中國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從俄羅斯引進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蘇-27殲擊機和蘇-30殲擊轟炸機,中國自行研製成功的轟-6U空中加油機也加入了空軍航空兵序列,使中國空軍航空兵可以超遠程、高速度、全空域、大縱深、超視距范圍作戰,標志著中國空軍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的戰略性轉變。
9、近年來,中國空軍航空兵瞄準未來高技術戰爭,改革訓練模式,普及了模擬訓練,建成了現代化的綜合訓練基地,成立了藍軍分隊,實現了以技術訓練為主向戰術訓練為主的轉變。各部隊積極挖掘人和戰機潛能,探索以手中裝備克敵制勝的新戰法,經常組織復雜氣象飛行、遠海截擊、夜間編隊、低空、超低空、大速度地靶、實彈轟炸和導彈攻擊、電子對抗條件下的超視距空戰和惡劣氣象條件起降等高難度課目訓練。
注意:寶劍鋒從磨礪出。新一代中國空軍航空兵飛行員用輝煌的成績告訴世界:在未來戰爭中,中國空軍航空兵必將是一支攻防兼備、無堅不摧的「長空利劍」